七年级地理下册5.2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课件(新)中图
- 格式:ppt
- 大小:11.88 MB
- 文档页数:47
专题06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一、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概念: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人类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独特的文化内涵。
2:范畴:地方文化特色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味佳肴等。
3、地方文化的国际性(1)越是民族的就越具有国际性。
(2)我国的地方文化具有非常浓郁的民族特征和悠久的历史,在国际上受到广泛重视。
到2019年8月,我国已有5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二。
(3)五岳之尊的泰山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是我国第一个(198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1)秦始皇兵马俑—陕西省,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2)西藏的布达拉宫,(3)山西的晋商大院等等。
(4)黄山—安徽省,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
(5)九寨沟—四川省,被称为“童话世界”。
(6)泰山—山东省,五岳之首,被称为东岳。
是我国第一个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
(7)苏州园林—江苏省,以水为主题,是古典园林的代表作。
2、我国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2)我国拥有世界上独具特色的东方文化,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近年来,随着各地对本地区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开发,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也跻身于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地方文化特色具有较高的科研和文化价值。
是不可替代的。
2、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地方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3、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
4 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教材分析“存在决定意识”,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特色的形成也必然受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巨大影响。
本节包括“民俗与环境”、“旅游与文化”两部分内容。
其一,由我国的饮食文化切入,联系我国著名的八大菜系,从饮食文化产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进一步延伸出自然环境对民俗和文化的多方面的影响。
这一段中设计了几个活动,都是紧扣人—地关系的线索,让学生通过学习、交流活动,充分认识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
其二,承接自然—文化的线索,指出我国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各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在世界上都是无与伦比的著名旅游资源。
课本列举和简介了中国的世界遗产,并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世界遗产作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这样设计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使学生了解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及其形成原因、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旅游资源的分类;收集资料,比较不同地区各具特色的文化差异。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获取地理知识,记住地理知识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表达信息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祖国和家乡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抒发学生热爱锦绣河山、热爱家乡、热爱劳动人民伟大创作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民俗、旅游资源丰富。
难点:国不同地方民俗的成因与该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发现法、(模拟)参观法、CAI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热展示:长城背景图片、课题。
同时播放:宋祖英的《爱我中华》歌曲。
学生活动:进场。
设计意图: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正式授课做好铺垫。
(二)情境导入展示:一组赞美家乡的歌曲和图片。
学生活动:欣赏歌曲和图片。
设计意图:了解我国各地的景观、文化不尽相同。
过渡:刚刚欣赏了赞美家乡的歌曲和图片,我想到了一句俗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疆域辽阔,民族众多,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各民族、各地区的人们创造了各具特色的灿烂文化,共同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分析各地的文化特色,探讨其对旅游的影响。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地方文化特色,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其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关系的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地理知识体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地方文化特色的内涵,掌握文化特色与旅游之间的关系;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方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地理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方文化特色的内涵及其对旅游的影响;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之间的关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比较法等;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资料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段旅游视频导入,激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2.案例分析:展示各地的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引导学生分析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3.知识讲解:讲解地方文化特色的内涵,阐述其与旅游之间的关系;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关系的理解;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加深对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关系的认识;6.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选择一个地方文化特色进行分析,探讨其对旅游的影响。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地方文化特色旅游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地方文化特色与旅游关系的理解程度;2.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4.学生作业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