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公牛的饲养管理
- 格式:pdf
- 大小:95.53 KB
- 文档页数:1
种公牛养殖实施方案
一、引言。
公牛是畜牧业中重要的肉用牲畜,其养殖对于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公牛养殖实施方案,对于提高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二、选址。
选择合适的场地是公牛养殖的首要条件。
一般来说,公牛养殖场地应该选择地
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的地方。
同时,应该考虑到交通便利、通风良好等因素。
三、圈舍建设。
公牛养殖圈舍的建设需要符合公牛的生长发育需求。
圈舍应该保持干燥、通风
良好,同时要有足够的采光。
圈舍内部应该进行合理分隔,以便于管理和疫病防控。
四、饲料配给。
公牛的饲料配给应该根据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进行科学合理的配比。
一般来说,公牛的饲料应该包括粗饲料和精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五、疾病防控。
公牛养殖过程中,疾病的防控至关重要。
应该建立健全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
对公牛的定期体检和疫苗接种,及时发现并控制疾病的传播。
六、管理与培育。
公牛的管理与培育是养殖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应该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加强对公牛的日常护理和培育,确保其健康成长。
七、市场营销。
公牛养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市场营销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
应该建立健全的市场营销渠道,加强对公牛肉制品的推广和销售。
八、总结。
通过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公牛养殖的效益,为畜牧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认真制定和执行公牛养殖实施方案,不断提高养殖效益,推动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牛群喂养管理的制度规范一、总则第一条本制度旨在规范牛群喂养管理,提高养殖效益,保障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各类养殖场、养殖户的牛群喂养管理工作。
第三条牛群喂养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环保、人道的原则,确保牛群生长健康,提高养殖产品质量。
二、喂养管理第四条喂养管理应根据牛的年龄、品种、生长阶段和生理需求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第五条饲料应选用优质、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原料,确保牛群营养均衡。
第六条喂养量应根据牛的体重、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因素进行调整,避免过量或不足。
第七条喂养时间应固定,每天至少喂养两次,确保牛群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
第八条喂养过程中应观察牛的食欲、消化状况和健康状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三、环境管理第九条养殖场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定期进行消毒,防止疫病传播。
第十条牛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满足牛的生长需求。
第十一条牛舍内的设施应安全、舒适,避免对牛造成伤害。
第十二条应定期进行牛舍巡查,及时修复破损设施,确保养殖环境良好。
四、健康管理第十三条应定期对牛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疾病,降低疫病发生风险。
第十四条应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牛群接种疫苗,提高免疫力。
第十五条应定期对饲料、水源进行检测,确保喂养安全。
第十六条应建立牛群档案,详细记录牛的生长、繁殖、疫苗接种、疾病治疗等情况。
五、人员管理第十七条养殖场应配备专业、负责任的饲养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养殖技能。
第十八条饲养员应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喂养、环境管理等工作。
第十九条应建立考核制度,对饲养员的养殖工作进行评价,激励饲养员提高工作质量。
六、安全生产第二十条养殖场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养殖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第二十一条应配备消防、急救等安全设施,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第二十二条应加强剧毒、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七、法律责任第二十三条违反本制度规定,造成牛群损失、疫病传播等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夏季种公牛的饲养管理
夏季种公牛的饲养管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防暑降温:在牛舍内安装风扇或空调,保持通风良好,让牛舍内的温度降低。
同时,在牛舍周围种植一些树木或搭建遮阳棚,为牛提供阴凉的环境。
2. 调整饲喂时间:由于夏季气温高,牛的食欲会下降,因此需要调整饲喂时间,让牛在早晨和晚上饲喂,避免在中午高温时饲喂精料,可以适当饲喂一些青草。
3. 增加青草饲喂量:夏季是青草生长的季节,可以适当增加青草饲喂量,让牛多吃一些新鲜的青草,增加营养摄入,提高免疫力。
注意青草的质量和卫生状况,避免给牛带来疾病。
4. 勤打扫卫生,清理食槽:每天及时清理圈舍粪污,清除剩余饲料,防止霉变,滋生蚊蝇和霉菌。
5. 消灭蚊蝇:夏季是蚊蝇肆虐的季节,对此,养牛户要引起重视。
蚊蝇不仅会影响牛的采食和休息,还会在牛群中传播疾病。
在牛舍门窗上安装纱窗,可以防止蚊蝇进入。
6. 饮水充足:由于夏季炎热,牛容易口渴,所以夏季一定要充分保证牛可以及时饮水,这能避免牛中暑。
7. 预防疾病:注意预防犊牛腹泻、角膜炎结膜炎、结节性皮肤病(疙瘩病)等疾病。
肉用种公牛的选择肉用种公牛的饲养及管理方法-养牛技术随着人工采精以及精液冷冻技术的逐步推广应用,肉用种公牛养殖数量有所减少。
但是,对肉用种公牛的培育要求却是越来越高,为提高肉用种公牛的培育质量,保证优质精液供给,促进肉用牛品种改良的顺利进行,必须对肉用种公牛进行科学的培育。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肉用种公牛的选择肉用种公牛的饲养及管理方法。
1、肉用种公牛的选择种公牛的质量对牛群的发展以及品种改良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目前人工授精技术与冷冻精液日益普及的形势下,肉用种公牛的质量培育更为重要,在培育前要做好肉用种公牛的选择工作。
肉用种公牛的肉用性能和繁殖性能是两个极为重要的经济指标,因此在选择时最好选择其父母代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均好的后代,留为种用的公牛要求其体质外貌以及生产性能都要符合该品种的种用标准,并经过后裔测定合格后才可作为种公牛使用。
所选择的种公牛要求健康无病、体质健壮,对环境的适应力以及抗病能力强。
并且为了获得更多、更优质的精液要选择性欲强、精液质量佳的公牛。
另外还要注意公牛的体况,要求体况良好,膘情适宜,不宜过肥,也不宜过瘦。
2、肉用种公牛的饲养种公牛的繁殖性能、生产性能与饲料有着直接的关系,精液的质量也与饲料的成分密切相关。
因此饲喂种公牛的饲料要求必须营养全价、适口性好、易于消化。
饲料的种类要多样,并且要合理的搭配,要求青绿饲料、粗饲料和精饲料搭配饲喂,配比合理。
因精液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因此建议饲喂种公牛时要多饲喂高蛋白和青干饲料,少喂能量饲料和多汁饲料。
饲料中除了一些基础类营养物质外,还要注意其他一些微量营养物质的含量,因种公牛的繁殖性能、精液的品质与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关系密切,尤其是维生素A、维生素E、锌等会影响精子的形成,如果缺乏会导致精子的活力降低、畸形率增加,甚至还会使精子的数量减少,使精液的质量下降,导致种公牛的性欲下降,影响采精配种。
因此,要根据实际生产中种公牛的体况、性欲以及精液的质量,合理的提供日粮,满足种公牛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量,从而提高种公牛的性欲以及精液的质量。
优良品种牛有哪些?役用牛、肉牛的区别及饲养管理一、牛的主要优良品种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1.秦川牛主要产于陕西省关中地区。
毛色有紫红、棕红、黄3种。
体格较大,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42厘米,体长160.5厘米,体重594公斤。
拉车载重700公斤,可日行30~40公里。
每日可耕地5~6亩。
耐粗饲料,易肥育,日增重0.55~0.7公斤。
屠宰率为58.3%,净肉率50.5%。
2.南阳牛产于河南省南阳地区。
特点是体格高大,体质健壮,肌肉丰满,是良好的役肉兼用型品种。
毛色以黄色为多,公牛体重为600~800公斤;母牛400~500公斤。
1头牛拉车载重1000~1500公斤,可日行30~40公里,日耕地3~5亩。
粗饲育肥日增重800克,屠宰率为55~64%,净肉率为46~56%。
3.鲁西黄牛产于山东菏泽、济宁地区。
特点是体躯高大,结构匀称,肌肉发达,是优良役肉兼用型品种。
毛以黄色为多。
公牛体重平均644公斤,母牛365公斤。
1头牛拉车载重1吨,可日行30~34公里,日耕地3~5亩。
育肥日增重600克,屠宰率为57%,净肉率为49%。
4.中国黑白花奶牛原产于荷兰,我国引进后与黄牛杂交培育而成。
特点是体型大,肉质好,产奶量高。
毛色为黑白花,额部有白层。
公牛体重900~1100公斤,母牛800~800公厅,乳腺发育良好,年产乳量高达5000~8000公斤,平均乳脂率3.4%。
屠宰率平均为50%左右,净肉率为42%。
二、役用牛、肉牛有什么区别,如何饲养管理?役用牛是拉车、耕地干重活的牛。
要求体质健壮,肌肉发达,结构紧凑,行动敏捷。
役牛在使役过程中,由于全身肌肉伸缩、活动激烈,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必须供给含能量丰富的饲料。
以青粗饲料为主喂足,每天添加精料(如玉米、高梁、大麦等)1~1.5公斤。
饲养管理方法:(1)粗料细喂。
“寸草侧三刀,多喂混合草”。
(2)精料巧喂。
农闲时要少喂,农忙时提前早喂,到使役时再喂为时已过晚。
第三节种公牛的饲养管理随着人工授受精和冷冻精液技术的发展,种公牛的数量不断减少,而质量不断提高,种公牛的选择越来越严格。
种公牛饲养管理目的:保证种公牛体格健壮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其精液质量和延长其使用寿命。
1.成年种公牛的日粮需求●成年种公牛的日粮应该是品质优良,精、粗、青饲料多样配合,容易消化,营养全价,适口性强。
●在各类饲料的具体搭配上,应注意掌握多汁饲料和粗饲料不可过量,以防种公牛形成“草腹”,也不宜喂过量的能量饲料以免过肥。
●鸡蛋、豆饼等是种公牛良好的蛋白质饲料,有利于精子的形成,提高精液品质。
但它属于生理酸性饲料,喂量过多,易在体内产生大量有机酸,反而不利于精子的形成。
●菜籽饼和棉籽饼因含有毒因子,长期过量使用会引起中毒,应限量供给。
●青贮饲料虽属生理碱性饲料,但含有较多的有机酸,因此,喂量不宜过多。
●酒糟、豆腐渣等糟粕饲料宜不喂或少喂;●钙、磷等矿物质饲料对种公牛的健康和精液品质有直接的关系,必须按量供应;●食盐对促进消化机能、增进食欲和正常代谢很重要,但喂量不宜过多,否则对公牛的性机能有抑制作用;●维生素A是种公牛所必需和最重要的维生素,日粮中如果缺少,就会影响精子的形成,使精子数量减少,畸形精子数增加,也会引起睾丸上皮组织细胞角质化;●微量元素中的锰不足也会引起睾丸萎缩,锰的供应量应按饲养标准供给;●一些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对于雄性激素的形成也十分重要,应予以补充;●种公牛的日粮一般可按100k g体重供给干草1.5k g、块根、块茎饲料1~1.5k g,青贮料0.5k g,精料0.5k g。
对于个别属季节性配种的种公牛,在配种季节到来之前两个月左右就应提早加强营养,因为精子的形成大约需8周的时间;●应给种公牛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
但在采精或配种前后,运动前后0.5h内不宜饮水,以免影响公牛健康。
2、种公牛的管理对经过后裔鉴定证明为优秀的种公牛,除应加强饲养外,还应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其种用价值。
肉牛养殖管理的主要技术饲养管理技术-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配方和饲喂方式对肉牛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饲养人员应根据肉牛的生长阶段和需求,合理配置饲料,并定期检查饲料的质量。
- 饮水管理:提供足够干净的饮用水对肉牛的健康至关重要。
养殖场应建立合适的饮水设施,并保持水质的卫生和新鲜度。
- 疾病防控:肉牛易受到各种疾病的威胁,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和疾病防控计划,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问题,以减少疾病对肉牛生产的影响。
环境管理技术- 圈舍设计:合理的圈舍设计可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肉牛之间的竞争和压力。
圈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排水和保温条件,并且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 温度控制:肉牛对温度较为敏感,养殖场应根据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圈舍内的温度,确保肉牛的舒适度和生产效益。
- 粪便处理:有效的粪便处理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传染病的传播。
养殖场应制定科学的粪便处理方案,并定期清理和处理粪便。
繁殖管理技术- 选种与配种:合理的选种和配种可以提高肉牛的品质和生产性能。
养殖场应根据肉牛的需求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种牛,并采用科学的配种方法。
- 妊娠检测与管理:及时检测和管理妊娠情况对肉牛的繁殖效益至关重要。
养殖场应使用准确可靠的妊娠检测方法,并根据检测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生产管理技术- 生长促进:通过科学的生长促进措施,可以提高肉牛的生长速度和体重增加率。
养殖场可以采用合理的饲养方式、添加适当的饲料添加剂等方法来促进肉牛的生长。
- 疾病监测:定期进行疾病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疾病问题。
养殖场应建立健全的疾病监测制度,并定期对肉牛进行体检和疫苗接种。
- 屠宰与加工:合理的屠宰和加工技术可以保证肉牛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养殖场应选择合格的屠宰场和加工厂,并遵守相关的卫生和安全规定。
以上是肉牛养殖管理的主要技术。
养殖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并不断改进和优化管理技术,以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中国肉牛饲养标准近年来,我国肉牛饲养受到各级政府的广泛重视,品种改良步伐加快,区域化、规模化、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肉牛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中国肉牛饲养标准饲养标准中规定的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是动物需要量的下限,因此在饲养实践中,必须根据动物所处的环境情况,如气候、季节、圈舍和动物本身的情况如疾病、应激等对饲养标准进行调整。
我国肉牛饲养标准包括生长育肥牛、妊娠母牛、哺乳母牛的营养推荐量。
其中育肥牛的营养标准适用于肉用牛品种、引进肉牛杂交品种以及地方牛品种等。
生长育肥牛营养需要,是在150千克到500千克体重肉牛范围内,不同的日增重(0-1.2千克),分别给出了主要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它们是:干物质:指肉牛每天进食的干物质,单位是千克。
实际中的饲料是风干物质,因此在计算牛的饲料进食量时,应以干物质的量除90%,以得出接近的饲料供给量。
干物质进食量受体重、增重水平、饲料能量浓度、日粮类型、饲料加工、饲养方式和环境条件的影响,根据国内生长育肥牛的饲养实验总结材料,肉牛干物质进食量的参考计算公式为:DMI(kg)=0.062W0.75 + (1.5296+ 0.00371W)´G式中:G为日增重(kg),W0.75 为代谢体重(kg),W为体重(kg),DMI为干物质进食量(kg)。
肉牛能量单位:为了实际中便于使用,将肉牛的需要的净能值折算为肉牛能量单位,本书已在问题6对此做出了描述。
综合净能:肉牛的营养体系将肉牛对能量的需要分为两个部分:用于维持生存的净能叫做维持净能;用于增重的净能叫做增重净能。
把维持净能和增重净能综合起来做为一个综合指标即为综合净能,利用综合净能比较方便,其单位是兆焦耳。
中国肉牛饲养方法一、牛的生物学特性和饲养管理一般原则1、牛的生物学特性经过人类长期驯化饲养后,牛表现出一些特定的生物习性,了解这些习性有助于科学饲养。
(1)牛有恋群性。
牛喜欢小群活动,一小群3-5头,当有其他牛来到时,会引起争斗。
肉牛养殖的技术要点肉牛养殖是指以产肉为主要目标的养殖方式,其技术要点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营养和繁殖技术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要点。
一、饲养管理1.圈舍建设:合理设计肉牛舍,保证充足的通风、采光和排水条件,确保牛舍内的舒适环境。
2.饲养密度:精确计算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以免影响牛的行为和生长。
3.饲养规律:制定科学的饲喂和管理计划,确保定时定量的投喂,细致记录每只牛的进食情况和生长发育状况。
4.饮水管理:提供充足、清洁的饮水,保持水源的新鲜和流动,以促进牛的食欲和消化吸收功能。
5.疫病防控:定期对牛群进行免疫和预防驱虫,保证牛的健康生长。
二、疾病防控1.常见疾病防控: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口蹄疫、疯牛病等是常见的肉牛疾病,建立健全的疫苗接种和防控制度,及时诊断和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传播和扩散。
2.卫生管理:保持牛舍的整洁和消毒,定期清理牲畜粪便,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和传播,保持牛的居住环境清洁和卫生。
三、饲料营养1.饲料配方:根据不同生长阶段的肉牛的需要,科学配制营养均衡的饲料,保证其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的需求。
2.饲料策略:分阶段饲喂,以产肉为目标,适时调整饲料比例和种类,提高肉用牛的饲养效益。
3.饲料加工:粉碎饲料并进行混合,增加饲料的利用率和可消化性,提高肉牛的生产性能。
四、繁殖技术1.繁殖选种:选择肉牛品种,优化肉牛种群结构,选用高产、优质的种牛和种母,提高肉牛繁殖能力。
2.配种管理:科学进行配种,注意选配合适的配种公牛和母牛,确保后代品质和肉质的优良。
3.妊娠管理:密切关注妊娠牛的营养、保健和管理,提供合适的饲料和环境条件,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4.饲养后代:科学管理新出生的肉牛,提供适宜的饲料和环境条件,合理划分肉牛品种和年龄段,加强幼牛的饲养和管理,提高肉用牛的出栏率和成活率。
以上所述是肉牛养殖的技术要点,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饲料营养和繁殖技术等方面。
养殖者在实际操作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科学制定养殖计划,并注意监测和调整养殖过程中的各种指标,以提高养殖效益和肉牛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