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在寒地温室黄瓜种植中的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244.24 KB
- 文档页数:4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应用效果作者:王丽华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0期[摘要] 由于生产上长期连作,过量施用化肥而导致土壤盐渍化、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土传病害日趋加剧,特别是冬季地温低、二氧化碳高缺等因素影响,大大降低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这些都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充分运用到设施农业生产上,就能解决以上弊端。
[关键词] 冬季;设施农业;秸秆;生物反应堆建平县位于辽宁西北部,它是一个干旱缺水,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农业大县。
为了改善相对薄弱农业基础条件,只有发展特色设施农业,走生态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适应当前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是由于生产上长期连作,过量施用化肥而导致土壤盐渍化、板结、有机质含量下降、土传病害日趋加剧,使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效益降低。
此外,冬季棚内地温低、二氧化碳高缺等因素影响,大大降低农产品质量和产量,这些就严重制约了设施农业高效与可持续发展。
而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充分运用到设施农业生产上,就能解决以上弊端。
因此,本文向大家具体介绍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及应有效果。
一、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要点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设施农业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等秸秆过程中,产生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及释放有机物速效养分的生态技术。
其技术形式有:畦下内置式、畦间内置式、外置式。
在作物定植前将秸秆埋在栽培畦下,或者在作物定制后埋在栽培畦之间,我们现在主要介绍畦下内置式,因为此技术形式通常适用于秋冬和早春季节栽培,具体操作技术要点如下:1.挖反应堆沟畦下挖反应沟,要求于冬季日光温室蔬菜定植前在种植畦下挖沟,熟土翻向两边,沟槽宽度等于棚室作物定植行的宽度,一般为50~80cm;槽沟长度与行长相同,也可稍长出10cm 左右;挖沟深度为20~30cm,前底角适当深一些,便于灌水。
2.拌菌种在使用前5~24h,将菌种与麦麸1:10比例,拌匀后加水,一般在拌菌剂的水中加入尿素50~70g。
设施农业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应用作者:周绍军来源:《吉林蔬菜》 2012年第3期周绍军(辽宁省凤城市凤山经济管理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118100)设施农业是凤城市农业的重要产业之一,到2010年,全市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10余万亩,但随着设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由于生产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长期连作,过量使用化肥,使土地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环境恶化,疫病、根腐病等土传病害日趋加剧,蔬菜产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制约了我市设施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此外,我市冬春季节棚室内地温低和二氧化碳亏缺也桎梏了蔬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高。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指在温室或大棚等设施农业生产的低温季节,利用微生物分解玉米等秸秆过程中产生作物生长所需的热量、二氧化碳、无机和有机养分的生态农业创新技术。
1任务指标1.1实施地点、规模本项目主要推广内置式为主体的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推广作物包括黄瓜、番茄、茄子、甜瓜、草莓等设施蔬菜作物,技术应用的菌种主要是固体菌种。
主要实施地点为凤山区、凤凰城区、边门镇等。
1.2技术指标冬春寒冷季节设施内二氧化碳浓度提高2~4倍,20厘米地温提高2~3℃,气温提高1~2℃,农产品提早上市7~10天,收获期延迟15~20天,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30%以上,农产品的外观和品质得到改善。
1.3完成情况1.3.1示范、推广面积完成情况项目实施五年来,推广的作物主要包括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草莓和甜瓜等七种。
技术应用的菌种是固体菌种。
全市五年来累计建立示范基点50个,示范棚数516个,已完成推广面积1.98万亩。
1.3.2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冬春寒冷季节设施内20厘米地温提高2~3℃,农产品上市提早7~10天,收获期延迟15~20天,减少农药和化肥施用量30%以上,果菜果型正,光泽度高,使土壤有机质、通气性、保水保肥能力、理化改善显著提高和改善。
1.4棚室内置式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要点1.4.1挖沟在蔬菜上应用,宜采用畦作栽培形式,每畦栽培蔬菜2行,之间行距小于步道间的行距,形成宽窄行的栽培方式。
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操作规程“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生长所需要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养料,以此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早熟和无公害农产品的一项新技术。
该技术主要适用于日光温室和早春大棚草莓、黄瓜、西红柿、茄子等茄果类和瓜果类蔬菜的栽培。
一、秸秆生物反应堆作用一是放出大量CO2。
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的大棚,CO2的浓度可达到900-1500ppm以上,比普通大棚提高4-6倍。
CO2浓度提高了,在同样光照强度的情况下,作物光合效率就会提高,这就解决了冬季棚室密闭导致CO2亏缺问题。
二是放出大量热量。
秸秆在发酵分解过程中除释放CO2外,还可放出大量热量。
据试验测定,应用内置式反应堆20厘米地温能提高4-6℃、棚温2-4℃,这就解决了冬天温室生产棚内温度低的难题。
三是生物防治病虫害。
秸秆生物反应堆所用的专用菌种中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它们在分解秸秆的同时,能繁殖产生大量抗病微生物及其孢子,这些微生物及其孢子分布在土壤中、叶片上,可有效抑制病菌生长,对病虫害的发生起到很好的生物防治作用,有利于无公害果品生产。
四是有机改良土壤。
秸秆分解后剩下的残渣,含有大量的有机质,这些有机质留在大棚的土壤中,会使土壤变得肥沃而且松软,为根系生长创造了优良的环境。
除此之外,残渣里面还含有大量矿质元素,这些矿质元素又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这就很好地改善了土壤的营养状况。
二、运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效果一是作物长势好。
苗期早发、生长快、根系发达,茎秆变得粗壮,节间缩短,叶片变大变厚,病虫害少;生长期长势强壮,开花结果早,坐果率提高,果实膨大快、成熟早。
结果期连续结果能力强,比常规种植瓜菜收获期延长20-30天以上。
二是提早上市。
一般瓜果类蔬菜能提前7天至15天上市,产量可提高15-20%以上。
三是改善果品品质。
果品品质大大提高,果实外观美,色泽好,口感佳,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设施蔬菜高产增效关键技术措施[摘要] 设施蔬菜是设施农业的重要内容,设施蔬菜产业不仅是城镇居民的“菜篮子”,也是农民的“钱袋子”。
发展设施蔬菜产业,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都市农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此,特介绍设施蔬菜高产增效几项关键技术措施,希望对广大菜农有所帮助。
[关键词] 设施蔬菜;高产增效;技术措施设施蔬菜是反季节栽培的,一般都要经过漫长寒冷的冬春季节,特别是在冬季,经常会遇到低温寡照和阴冷天气,如果管理不当,会对蔬菜的生长造成重大影响。
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以促进设施蔬菜正常生长发育,达到高产增效。
笔者根据多年实践经验。
总结出以下10项关键技术措施。
一、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该技术是采用生物技术,将秸秆转化为农作物所需的二氧化碳、热量、抗病孢子、有机和无机养料,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光合效率,进而获得高产、优质、早熟无公害农产品的一项新技术。
其反应堆的制作方法是:按栽培亩计算,准备秸秆材料3000~4000kg(包括硬质秸秆,如玉米秆、高粱秆;软质秸秆。
如麦秸、树叶及杂草等),准备菌种3- 4kg。
为使菌种撒放均匀,应进行拌种。
拌种比例:菌种:麦麸:水=1:15:12,拌种适宜的标准是以手攥指缝能见水渗出但不滴水。
然后根据作物行向的分布,将行距问开挖成宽6o-8ocm,深300cm的沟。
在沟内先铺1/3硬质秸秆,撒1/3菌种。
踩实后再铺第2层软质秸秆,再撒1/3菌种。
最上层秸秆两端要露出5cm,然后覆土。
覆土厚度25cm,并结合覆土施入基肥,浇1次透水,耙平后起垄,最后栽苗覆膜。
覆膜后要在每个苗子周围扎5个小孔,孔距 20-25c m,孔径2-3cm,孔深50-60cm,以便释放热量和二氧化碳气体。
经试验,使用该技术后15cm地温提高 2-4c,二氧化碳浓度提高2-3倍,作物生长健壮,病虫害轻,发苗快,坐果率高,开花结果提前,可提早上市7-15d,增产30%以上,同时节约化肥7o%以上,农药用量明显减少,经济效益明显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