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案例研习第二编案例五六
- 格式:pptx
- 大小:322.67 KB
- 文档页数:11
合同效力案例分析一、无权处分导致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案情]甲乙为兄弟关系,父母早亡,另无兄弟姐妹,均未结婚。
甲外出经商,托乙照看房屋,乙因赌博欠债,无力还款,竟以自己名义将该房屋出卖给丙,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约定5月9日一同办理过户登记手续。
5月5日甲因他事回家,知晓此事,未表示反对,但因心脏病突然发作,不治而亡。
5月6日,丙因另外购买了便宜的房屋,欲不履行与乙的买卖合同,提出该房屋不属于乙所有,故买卖合同无效。
遂与乙发生争议。
[问题]1.在甲死亡以前,乙与丙所签订合同效力如何?为什么?2.本案应如何处理?为什么?[答案及解析]1.乙以自己名义与丙所签订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
无处分权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
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无处分权的人处分他人财产,经权利人追认或者无处分权的人订立合同后取得处分权的,该合同有效。
也就是说,无处分权人在未取得处分权时与他人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
该合同如果权利人本人予以拒绝,则为无效合同;如果权利人本人事后予以追认,或者无处分权人事后取得处分权的,则该合同为有效合同。
本案中,乙并非房屋所有人而以自己名义将甲的房屋出售与丙,因此所订立的合同为效力未定的合同。
甲知此事以后,未表示反对,后甲因心脏病发作突然死亡,乙因继承而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因此该合同可视为有效合同。
2.丙应履行该房屋买卖合同,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
因为乙因继承而取得了房屋所有权。
乙与丙订立的房屋买卖合同为效力未定合同,由于甲死亡,其无其他第一顺序继承人,因此,其遗产应由作为其第二顺序的继承人的兄弟乙继承,乙因继承而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因而具有了处分权,其与丙所签订的合同,依《合同法》第51条规定为有效合同。
据此,丙应当依照双方的约定履行合同,否则应依法承担违约责任。
二、无权代理导致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案情]甲公司的经营围为建材销售,一次,其业务员某外出到乙公司采购一批装饰用的花岗岩时,发现乙公司恰好有一批铝材要出售,某见价格合适,就与乙公司协商:虽然此次并没有得到购买铝材的授权,但相信公司也很需要这批材料,愿与乙公司先签订买卖合同,等回公司后再确认。
合同法案例分析(最新6篇)合同法案例分析篇一8月5日上午,某客运公司的长途客车上的检票员发现甲、乙、丙3人没有买票,于是让某补票。
三人蛮不讲理,司机说;"你们没有买票,我们就可以把你们赶下车,干嘛那么多废话。
"三人听后,感到害怕,其中甲、乙马上就补了票,但丙由于身上没带钱,央求汽车把他带到某某站。
检票员不同意,把丙赶下车,当日下午1点,售票员发现客人太多,已经超员5人,于是便拒载后来的客人。
丁由于有急事,央求上车,售票员说,"客车运输不能超载,出了问题,我们要负责任的。
"丁说:"出了问题,我负责。
不管什么问题,我都一人负责。
"售票员无奈便让其上了车,还说:"出了问题可由你一个全部负责!"下午3点,售票员发现戊某携带危险品,便随之把危险品拿到车下销毁。
戊坚决反对。
售票员说;"要么你拿着危险品下车,要么让我销毁。
"后来,由于拥挤,王某把孕妇赵某挤得流产了。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1)乘车人甲、乙、丙3人没买票,售票员可否把其赶下车?(2)由于丙身上没带钱,售票员最终还是把他赶下车?是否合法?为什么?(3)售票员是否有权销毁旅客携带的危险品?为什么?(4)对于赵某的流产,丁是否应负责?为什么?(5)对于赵某的流产,售票员和其运输公司是否应承担责任?(6)对于赵某的流产,王某是否应该承担责任?(7)设检票员未把丙赶下车,在赶往某某站的途中,由于司机突然刹车致丙倒地重伤,谁应对丙的损失负责?答案:(1)乘车人没买票,售票员不能直接把人赶下车,应先让其补票。
(2)合法。
因其享受坐车的权利,就应承担付款买票的义务。
(3)有权。
因其携带的危险品已危及所有旅客的安全。
(4)丁某对于赵某的流产应负主要责任之一,因其明知超载运输,而强行上车,对造成并加剧引发赵某流产的拥挤状态负有一定责任。
(5)对于赵某的流产,客运公司负责违约损害赔偿。
合同法案例研习材料引言合同是民商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作为一种法律文书,用于约定和规范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合同法案例研习材料的编写旨在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合同法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规则。
本文将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合同法案例进行详细分析,以便读者能够通过案例研究的学习方法,提升对合同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案例一:合同的成立在日常生活和商务活动中,合同的成立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以下是一个关于合同的成立的案例:假设甲方是一家餐厅经营者,乙方是一位顾客。
甲方在餐厅门口张贴了一则广告,宣称每周五晚餐时段享受半价优惠。
乙方看到广告后当天晚上前往餐厅用餐,但结账时甲方以广告已过期为由,拒绝给予半价优惠。
案例分析:根据《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合同成立应符合以下要件:一方的要约,另一方的接受;合同的内容确定;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并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要件。
在这个案例中,甲方通过在餐厅门口张贴广告的方式,可视为向不特定的人发出要约;而乙方作为顾客,通过前往餐厅用餐,表明其接受了甲方的要约。
因此,双方达成了合同关系。
再根据《合同法》第十一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的要约和承诺作出的实际行动一致,即视为合同成立。
在本案例中,乙方根据甲方的广告前往餐厅用餐,可以认定乙方已对甲方的要约做出了承诺的实际行动。
因此,双方已经形成了合同关系。
案例二:合同的效力合同的效力是指合同所产生的法律效果。
以下是一个关于合同的效力的案例:甲方是一家家具制造商,乙方是一家家居装饰公司。
甲方和乙方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甲方供应乙方一批家具,并将家具交付至乙方指定的地点。
但在交货过程中,由于乙方的原因,家具在运输途中发生了损坏。
案例分析:根据《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根据案例描述,乙方未能按照合同约定接受甲方供应的家具,导致家具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损坏。
合同法案例研习材料(新)大家好,今天我们将探讨合同法的一些案例,通过分析这些案例,加深我们对合同法的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案例一:买卖合同的成立甲与乙达成一份书面协议,约定甲将一辆汽车以50000元的价格出售给乙。
双方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交付时间和地点。
然而,在交易日当天,甲却以车辆出了故障为由,拒绝履行合同。
乙认为甲毁约,要求甲承担违约责任。
根据合同法的相关规定,买卖合同的成立需要符合以下条件: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合同内容合法。
在本案例中,双方之间已经达成书面协议,交付时间和价款均已明确约定。
因此,该合同已经成立。
此时,甲无故拒绝履行合同,构成违约行为,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案例二:租赁合同的解除甲与乙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约定甲向乙出租一套公寓,租金为每月2000元,租期为一年。
然而,在租赁期间,由于公寓存在严重的漏水问题,导致乙无法正常居住。
乙要求与甲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已支付的租金。
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租赁双方在履行合同时应当按约定提供相应的居住环境。
如果出租物品因为质量问题无法正常使用,承租人有权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返还已支付的租金。
在本案例中,公寓的漏水问题严重影响了乙的居住条件,因此乙有权要求解除合同。
同时,甲应返还乙已支付的租金。
案例三:劳务合同的履行甲与乙签订了一份劳务合同,约定甲为乙提供IT技术培训服务,服务费用为10000元,服务期限为一个月。
然而,在服务期间,甲没有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培训服务,乙要求解除合同并要求赔偿损失。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劳务合同履行的基本原则是履行、按约定履行、保证质量。
在本案例中,甲未提供按约定的培训服务,已构成违约。
乙有权解除合同,并可以要求甲承担赔偿责任。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合同法中,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要一致,合同内容要合法,合同相关的权利义务要明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按照约定履行,若出现违约情况,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法律行为,合同的生效直接关系到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生效的法律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得到了明确规定。
本文将通过对一起合同生效法律案例的分析,探讨合同生效的相关法律问题。
二、案例简介原告甲与被告乙于2010年5月1日签订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位于某市的一套房屋出售给乙,成交价格为人民币200万元。
合同签订后,甲按照约定将房屋交付给乙,但乙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
2010年8月1日,乙向甲支付了人民币100万元,剩余款项100万元以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
然而,乙在支付第二期款项时,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支付。
甲遂将乙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决乙支付剩余购房款。
三、案例分析1. 合同成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符合合同成立的要件,即主体适格、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
2. 合同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合同生效的条件包括:合同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形式合法。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形式合法,因此《房屋买卖合同》自成立时生效。
3. 合同履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在本案中,甲按照合同约定将房屋交付给乙,乙应当按照约定支付购房款。
乙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构成违约。
4. 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四、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甲乙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法有效,乙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购房款,构成违约。
民法典合同编第二分编的典型合同6篇篇1合同协议甲方:【甲方名称】乙方:【乙方名称】鉴于甲乙双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第二分编的典型合同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达成以下合同协议:一、合同目的本合同旨在明确甲、乙双方在【项目名称】项目中的合作事宜,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二、合同主体及关系甲、乙双方为合法注册的【企业/公司】法人,具备从事本合同所述业务活动的合法资格。
双方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亲属关系或其他不正当关系。
三、合同内容(一)项目概述【详细描述项目的背景、目的、内容等】(二)合作期限本合同的合作期限为【具体期限】,自【起始日期】起至【终止日期】止。
(三)甲方权利和义务1. 负责提供【甲方的具体责任和义务】;2. 确保所提供的信息和材料真实、完整、合法;3. 遵守本合同的约定,履行相关义务。
(四)乙方权利和义务1. 负责【乙方的具体责任和义务】;2. 按时向甲方提供进度报告和结算报告;3. 保证所提供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五)费用及支付方式1. 甲方应向乙方支付服务费用【具体金额】,支付方式为【支付方式】;2. 如涉及其他费用,双方应另行签订协议。
(六)保密条款甲、乙双方应对本合同的内容及履行过程中获知的对方商业秘密、技术秘密及其他相关信息予以保密。
未经对方许可,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
(七)违约责任如一方违反本合同的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造成的损失。
如因违约导致合同无法继续履行,守约方有权解除合同。
(八)争议解决因履行本合同产生的争议,双方应友好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均有权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其他约定【其他需要约定的内容】四、合同的生效与变更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本合同的任何变更,须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书面签订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五、合同的法律效力本合同一式【份数】份,甲、乙双方各执【份数】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合同法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案例1:某食品加工厂因公司业务扩大,急需包装材料,于是向甲、乙两家包装材料公司发出函电。
函电中称:“我公司急需A4型包装纸,如贵公司有货,请速来函电,我公司愿派人前去购买。
”甲、乙两公司在收到函电后,都先后向食品加工厂回复了函电,在函电中告知他们备有现货,且告知了A4型包装纸的价格,而甲公司在发出函电的同时,派车给食品加工厂送去了5000令A4型包装纸。
在该批货物送达之前,食品加工厂得知乙公司的包装纸质量较好,而且价格合理,因此,向乙公司致电,称:“我公司愿购买贵公司的10000令A4型包装纸,盼速发货,运费由我公司承担。
”在发出函电的第二天上午,乙公司发函称已准备发货。
下午,甲公司将5000令包装纸运到,食品加工厂告知甲公司,他们已决定购买乙公司的货物,因此不能购买甲公司的货物。
甲公司认为,食品加工厂的拒收货物行为已构成违约,双方协商不成,甲公司向法院起诉。
问题:(1)食品加工厂向甲、乙两公司分别发函的行为,在合同法上属于什么行为?食品加工厂向甲乙两公司分别发函的行为在合同法上属于要约邀请行为。
所谓要约邀请是指仅仅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人并不受该意思表示的约束。
食品加工厂向甲乙两公司发函的内容并不包括合同的主要条款,如价格方面的内容,可见,食品加工厂只是希望通过发函希望别人向自己发出要约。
(2)甲、乙两公司的复函行为是什么行为?甲乙两公司复函的行为是要约。
根据《合同法》第14,15条的规定,要约是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而且要约必须内容具体,确定,一经承诺要约人即受要约的约束。
本案中,甲乙两公司的复函行为都告知备有A4型包装纸,并告知了价格,内容明确具体,因此,他们的行为属于要约。
(3)食品加工厂第二次向乙公司发函的行为是什么行为?食品加工厂第二次向乙公司发函的行为属于承诺。
根据《合同法》第21条、第30条的规定,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承诺的内容应当和要约的内容一致。
案例年月,某资产管理公司聘请王某为其总经理,王某在商谈聘用合同时提出需要解决住房问题,资产管理公司遂于当年月购买了一套住宅低价租给王某使用,双方订立了租赁合同,合同中约定租期为年,并约定“如果乙方(即王某)不愿意再受聘于甲方(即资产管理公司),则解除租赁合同”。
一年以后,资产管理公司发现王某能力有限,不能满足资产管理公司对总经理管理水平的要求,遂提出不再聘请王某,王某也表示同意,但提出房屋租期未满,不能交回房屋。
资产管理公司多次要王某交房,遭王某拒绝,后资产管理公司于年月将该房卖给本厂职工李某并办理了登记手续,李某当时并不知情,事后才得知该房屋已出租于王某,但李某因急需住房,不愿再次买房,故其多次要求王某搬出,王某不同意,李某遂在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王某归还房屋。
租赁合同中约定“如果乙方(即王某)不愿意再受聘于甲方(即资产管理公司),则解除租赁合同”,而事实是资产管理公司提出不再聘请王某,并不是王某自己愿意辞职的,所以他们之间的租赁合同并没有解除,王某依然是合法的承租人。
虽然李某已取得该房屋的所有权,但根据“买卖不破租赁”原则,王某仍然享有在其租赁期间内的房屋承租权,因而李某没有权利要求王某搬出该房屋。
案例. 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案情简介】年月,甲、乙公司签订了一项房屋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公司于当年月日向乙公司交付房屋套,并办理登记手续,乙公司则向甲公司分三次付款:第一期支付万元,第二期支付万元,第三期则在年月日甲公司向乙公司交付房屋时支付万元。
在签订合同后,乙公司按期支付了第一期、第二期款项共万元。
年月日,甲公司将房屋的钥匙移交给乙公司,但并未立即办理房产所有权移转登记手续。
因此,乙公司表示剩余款项在登记手续办理完毕后再付。
在合同约定付款日期(年月日)日后,乙公司仍然没有付款,甲公司遂以乙公司违约为由诉至法院,请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甲公司则以乙公司未按期办理房产所有权移转登记手续为由抗辩。
对乙公司而言,由于其第三期款项的支付与甲公司交付房屋并办理房产所有权移转登记手续是应当同时履行的义务。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技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软件开发、销售及技术服务的企业。
2018年,科技公司为了拓展市场,与某大型企业XX客户(以下简称“客户”)签订了一份《软件开发与技术服务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合同约定,科技公司将为客户开发一款定制化的企业管理软件,并提供一年的技术支持服务。
合同总价为人民币100万元,付款方式为分期支付,首期支付合同总额的30%,验收合格后支付剩余70%。
合同签订后,科技公司按照约定完成了软件开发工作,并向客户交付了软件。
客户在验收过程中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科技公司对此进行了调整。
2019年3月,双方进行了软件验收,客户确认软件基本符合要求。
然而,在此后的使用过程中,客户发现软件存在一些功能缺陷和技术问题,导致企业运营效率受到影响。
客户多次与科技公司沟通,要求解决这些问题,但科技公司以各种理由推诿,未能及时解决问题。
2020年5月,客户向科技公司支付了首期款项,并在合同约定的时间内完成了软件验收。
随后,客户要求科技公司支付剩余的70%款项。
科技公司以软件存在缺陷为由拒绝支付,并要求客户支付额外的维修费用。
双方协商未果,客户遂将科技公司诉至法院。
二、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软件是否存在缺陷?2. 科技公司是否履行了合同约定的技术服务义务?3. 客户是否应支付剩余的70%款项?三、案例分析1. 软件是否存在缺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标的物的质量要求履行合同。
标的物的质量要求不明确的,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履行;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按照通常标准或者符合合同目的的特定标准履行。
”本案中,合同对软件的质量要求有明确的约定,科技公司应按照约定交付符合要求的软件。
法院经审理查明,软件在交付时确实存在一些功能缺陷和技术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客户的正常使用。
因此,法院认定软件存在缺陷。
第1篇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常见的法律形式,是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合同法律法规是我国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合同法律法规概述、案例分析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合同法律法规概述1. 合同法律法规体系我国合同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我国合同法律法规的核心,于1999年10月1日起施行。
(2)合同法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等司法解释,对合同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释和补充。
(3)其他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与合同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我国合同法律法规体系。
2.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1)平等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2)自愿原则:当事人基于真实意愿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3)公平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
三、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甲公司(乙方)与乙公司(甲方)签订了一份承揽合同,约定甲公司为乙公司提供一批货物,总价款为100万元。
合同约定,货物交付后,乙公司应在10日内支付款项。
然而,在货物交付后,乙公司以各种理由拒绝支付款项。
2. 案例分析(1)合同效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订立的合同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在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承揽合同符合法律规定,合同有效。
(2)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乙公司未按约定支付款项,构成违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