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文学文化
- 格式:docx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八语(下)期末复习之文学文化常识班级姓名1、,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旧事重提》);《社戏》选自集《》。
【书P.2】2、“老生”“小旦”“小生”“小丑”“老旦”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
【书P.5】3、现代诗歌《回延安》的作者是,用陕北民歌“”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示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书P.10】4、成语“世外桃源”出自《桃花源记》,指。
作者是(朝代)田园诗人,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出自该文的成语还有“”、“”、“”等。
文中的“黄发垂髫”采用借代手法,指。
【书P.54】5、记是古代的一种,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等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间接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写景状物,如的《》、的《》;记事,如的《》。
6、《小石潭记》选自《》(以命名),于写景状物中寄托了作者心中郁积的苦闷心情。
作者,字子厚,河东人,代文学家,“”之一。
【书P.58】7、代的《核舟记》选自代编写的《》,是一篇文。
【书P.60】8、“盖大苏泛赤壁云”中的“大苏”即,后人习惯于用“大苏”和“小苏”来称呼和他的弟弟。
【书P.60】9、《》出自《诗经·》,是《诗经》的,运用“”手法,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之情,是一首诗。
【书P.63】10、《》出自《诗经·》,是诗,采用的形式,没有直接诉说主人公的思念之情,但其思念却绵远悠长;没有直接描写“伊人”,但其身影却无处不在。
【书P.64】1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主义传统的源头,收录了从到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以四言诗为主,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主要的表现手法是,合称《诗经》“六义”。
【书P.65】12、《式微》出自《诗经·邶风》,是一首。
1.【2017·浙江舟山】(2)读名著要读懂内容、读出感悟。
请仿照下面演示文稿中的示例,完成相关任务。
(每组二选一,各60字左右)(4 分)错误!超链接引用无效。
【答案】读懂内容:示例1:我选(2),巴尔沃(博)亚违抗了王室命令,为得到宽恕,踏上寻找“黄金国”的探险之旅。
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或:为躲避债务,巴尔沃亚把出逃也当成一次探险,结果他首先发现了太平洋。
而这探险被后世证明为“不朽的事业”。
示例2:我选(3),十月革命前夕,列宁冒着风险乘封闭的列车潜回俄国,之后发动了十月革命。
摧毁了一个帝国,改变了整个世界。
读出感悟:示例1:我选(5),有时一瞬间能决定历史走向。
格鲁希一瞬间的误判(固守成命),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改变了他自己、拿破仑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
或:贻误紧要关头的那一刹那(错过机缘),就无法成为命运的主人。
我为格鲁希一分钟的错误决定扼腕叹息。
∕在重要事情上不能犯错,这以后,无论用怎样的言辞和行动都无法弥补。
格鲁希未及时回援,导致拿破仑兵败,其后虽工作出色,总让人觉得遗憾。
∕命运始终垂青有准备的头脑。
格鲁希固守成命,失去机会没能成就辉煌,而布吕歇尔却及时醒悟,增援惠灵顿,夺得战争胜利。
示例2:我选(6),人应该正确理智对待自己的生命与精力,使它们更有意义。
苏特尔(祖特尔)后半生时间均花费在打官司上,有点可惜。
或:苏特尔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触犯太多人的财产利益,即使得到法律支持,也不会有好结果。
∕苏特尔是个悲剧英雄。
虽然他没能要回属于他的工厂等财产,但我觉得他的坚持不懈与执著令人敬佩。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类群星闪耀时》的阅读。
读懂内容中示例是根据目录对书中主要人物相关的重要事件内容的概括。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找庇护:1513年9月25日,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沃亚发现太平洋。
富有冒险精神的巴尔沃亚随船到达南美洲,去开拓和寻找财富,他不仅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还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
文学常识与传统文化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的作者是孔子及其弟子,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B.白居易是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号青莲居土,自称“诗魔”。
C.《家》《春》《秋》三部长篇小说被称为巴金的“激流三部”。
D.《堂吉诃德》是中世纪葡萄牙著名作家、小说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给马生所写的赠别诗前的序言。
B.古代把水的南面叫作“阴”,如“河阴”便是黄河南。
C.《风筝》和《故乡》都是我国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作品D.《钦差大臣》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讽刺性戏剧作品。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是元散曲中咏景的佳作,作者是张养浩。
B.《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的作者是法国作家雨果。
C.《三峡》《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散文。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是指《大学》《中庸》《孟子》《论语》,“五经”是指《诗》《书》《礼》《易》《春秋》。
B.萧红,中国现代作家,代表作有散文集《生死场》。
C.闻一多先生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D.《木兰诗》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
5.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春》——朱自清——散文家、语文教育家B.《济南的冬天》——老舍——文学家、戏剧家C.《白鹅》——丰子恺——画家、文学家D.《海燕》——高尔基——作家、文学史家6.(2019黄冈卷)下列关于语法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从内心深处里他一直很不喜欢《非诚勿扰》《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等电视节目。
”这个句子中的“从内心深处里”充当状语。
B.“阳光明媚”“差得很远”“除恶扫黑”“敬畏生命”四个短语的类型均不相同。
C.《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
专题08 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 俄国作家莫泊桑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 古代酒杯名称多,“觥筹交错”的“觥”、“余饮三大白”的“白”都是酒杯之意。
D. 古人写文章,凡用序数纪月的,大多以农历为据。
如《岳阳楼记》“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在古代是表示调动官职的常用字。
右迁表示降职、贬官,左迁表示升职。
B. 杜甫悲悯苍生,心忧家国,被称为“诗圣”,诗风沉郁顿挫,与李白并称“李杜”。
C. “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
”出自《艾青诗选▪北方》一诗。
D. 《水浒传》刻画了多位打虎英雄,有沂岭杀四虎的李逵,有景阳冈打死老虎的武松。
3.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A.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出自《故乡》的结尾,该段包含着新式知识分子深刻的反省,更代表着作者追求、创造美好未来的心愿。
B. “金榜题名”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但范进中举后却喜极而疯,吴敬梓正是运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明清时期的黑暗现实。
的C. 南宋张岱在沉沉夜色中乘舟独往西湖,看到不凡风光,还偶遇先他而至的赏雪人。
《湖心亭看雪》记述了这亭上遇人之乐,也隐含着淡淡的故园之悲。
D. 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巨匠,也是亚洲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他毕生致力于诗歌创作,代表诗集有《吉檀迦利》等。
七年级我们学过他写的散文诗《金色花》。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敬业与乐业》的作者是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学者梁启超,该文选自《饮冰室合集》。
B. 《小石潭记》作者柳宗元,是我国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奥斯特洛夫斯基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主义色彩和英雄主义的格调。
专题八文学文化常识1.(2020·原创)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B.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C.二十四节气中排第一的立春,排最后的是大寒。
D.“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其中“牺牲”指古代祭祀用的牲畜。
2.(2019·四川凉山州中考改编)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其子曹丕和曹植在文学上都卓有建树。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指的就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
B.《狼》选自《聊斋志异》。
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
《聊斋志异》中的“志”意思是“志向”,表明了作者的志向并不在功名,而在于诸多“奇异的事”。
C.新闻特写,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D.律诗有“五律”和“七律”,每两句成一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每首的中间两联的上下句须是对偶句,律诗押平声韵,一韵到底,首句可押可不押。
3.(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文学常识1.《芦花荡》选自《孙犁文集》。
作者孙犁,原名孙树勋,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小说散文结集《白洋淀纪事》之一《荷花淀》,之二《芦花荡》。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作者雨果,法国作家。
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亲爱的爸爸妈妈》选自《人民日报》。
作者聂华苓,华裔旅美女作家,作品有小说集《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散文集《三十年后》《梦谷集》等。
4.《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奠基人之一,发表了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无论是散文、诗歌、杂文、小说还是文艺理论都有很高的成就,成就最高的是杂文,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文集》等,后都收在《鲁迅全集》中。
5.《背影》选自《朱自清散文全集》。
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散文家、诗人、学者。
诗文集《踪迹》,代表作品有《背影》《欧游杂记》等,收在《朱自清全集》里。
6.《老王》选自《杨绛散文》。
作者杨绛,原名杨季康,作家,文学翻译家。
翻译有《堂〃吉诃德》《洗澡》钱钟书,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文学史家,古典文学研究家。
作品《围城》7.《信客》选自《秋雨散文》。
作者余秋雨,浙江余姚人,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霜冷长河》等,后收在《秋雨散文》中,《信客》就出自《文化苦旅》。
8.《苏州园林》选自《百科知识》。
作者叶圣陶,原名绍钧,字圣陶。
江苏苏州人。
现代著名的作者、教育家、编辑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中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后都收在《叶圣陶集》里。
9.《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
八年级上册1、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
2、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其主要著作收入《朱德选集》。
3、斯蒂芬·茨威格 (1881~1942),奥地利著名的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初一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
4、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
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
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
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
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5、郦道元(46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
《水经》是我国古代比较完整的一部记载全国水系的地理著作。
郦道元为《水经》补订作注,名曰《水经注》,共40巻,它不但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也是一部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水经注》与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李善的《文选注》齐名,史称“四大名注”。
专题06:文学文化常识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昆明的雨》作者汪曾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
代表作有《受戒》《大淖纪事》等。
B.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
小说家、诗人、学者。
他的散文《春》《背影》《济南的冬天》深受读者青睐。
C.《三棵树》的作者是苏童,作者通过对童年记忆中火车站名“三棵树”的思考延伸到自己生命中曾经拥有的三棵树,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对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眷恋之情。
D.蒙田,法国作家,代表作有《蒙田随笔全集》。
2.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昆明的雨》《藤野先生》《苏州园林》的作者分别是汪曾祺、鲁迅、叶圣陶。
B.抒情散文《白杨礼赞》,运用象征手法,以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歌颂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C.《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D.《周亚夫军细柳》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就是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纪昀,清代学者、文学家。
B.《左传》,又称《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曹刿论战》选自其中。
C.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我们学过他的散文《春》和《背影》。
D.《皇帝的新装》作者安徒生,丹麦作家。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B.朱自清,中国当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春》《背影》均是他的作品。
C.《白杨礼赞》作者茅盾用象征手法,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东北军民,及其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D.《龟虽寿》告诉我们:寿命长短,不只是被动地由上天安排;身心和悦,就可以益寿延年。
诗中所体现的乐观向上精神,历久而弥新。
5.下列关于我国古代书画大家的介绍,有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1.(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生”是戏曲行当之一,扮演老年女子。
B.信天游是流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民歌形式,以浪漫主义的比兴手法见长。
C.“三吏”指《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指《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D.“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大鸟,寓意施展抱负,实现宏伟的理想。
【答案】A【详解】“老生”又称须生或胡子生,是戏曲行当之一,主要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角色。
故选A。
2.(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笔下的大鹏形象对后世影响深远,《西游记》中的大鹏金翅雕便是取材于此。
B.中国文化崇尚“和”,“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之一。
C.市是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文易的场所,唐代的“宫市”名为交易,实为掠夺。
D.古诗中的意象有其特定含义,如“蓬”喻坚忍不拔之人,“浮云”喻游子行踪不定。
【答案】D【详解】D.有误。
如“蓬”比喻飘泊的旅人。
故选D。
3.(山东济南·八年级期末)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道家著作,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B.鹏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种大鸟,由鲲变化而成。
鲲鹏寓意施展抱负,实现理想。
C.马克·吐温,英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百万英镑》《汤姆·索亚历险记》。
D.“漏断人初静”句中“漏”是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指“深夜”。
【答案】C【详解】C.错误,马克·吐温,美国作家。
故选C。
4.(贵州遵义·八年级期末)下列有关文化常识和名著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一般是叙事兼议论,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
B.《小石谭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复习文学文化常识一、选择题1.下面是小圳为考试复习所做的积累,请帮他选出知识准确无误的一项()A.张老师为了钻研这个课题,处心积虑,废寝忘食。
B.在报道同一新闻事实时,通讯一般展示新闻事件的横剖面,强调时效性与现场感;新闻特写则集中笔力,主要展示新闻事件的某一纵剖面,来龙去脉比较完整。
C.《与朱元思书》语言很精美,“夕日欲颓”与“沉鳞竞跃”形成对仗,都是主谓结构。
D.“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是夸张,“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怎么踢球”不是夸张,而是比喻。
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A.《列子》是道家学派著作,这部著作中有大量的寓言,例如我们熟悉的《杞人忧天》和《两小儿辩日》等。
B.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普巨著《昆虫记》,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常常以拟人的手法表现昆虫的世界,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C.司马迁,字子长,东汉历史学家,他撰写的《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作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蚀》三部曲,《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字演绎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在“和”的古体形态里,它是一个象形文字,甲骨文、金文和篆书分别写作“龢”,秦统一中国规范文字后,篆体的“龢”被简化为“咊”,汉代隶书流行以后,“和”字的写法变为左“禾”右“口”,一直传承至今。
B.“一食或尽粟一石”,石是古代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寻”,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
C.老生,戏曲行当之一,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扮演老年男子。
“小旦”“小丑”也都是戏曲行当,分别扮演年轻女子、年轻男子。
D.《诗经》中的诗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分风、雅、颂三类。
“风”是各地民歌民谣;“雅”是正统宫廷乐歌,用于宴会典礼;“颂”是祭祀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祀。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书”指《大学》《国语》《孟子》《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八文学文化
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自传说的神农尝百草,辨草木之性,教人治病始,古人不仅早知道枸杞作食、疗疾,而且从宫延宴会到人们的生活中,常以枸杞为题,用比兴手法,赋诗作歌。
枸杞不仅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而且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关枸杞的作品达7首之多,如"陡彼北山,言采其枸"、"南山有枸,北山有李……乐只君子,德音不已。
"、载飞载止,集于苞(茂盛)杞。
"、"湛湛露斯,在彼枸棘(枣树),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等诗句,表明枸杞在当时就已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被视为美好与高贵的象征。
唐宋八大家中的诗人和词人,大多都留下了咏枸杞以借物抒志的篇章。
唐代"诗圣"杜甫,在《恶树》一诗中叙述作者剪伐恶木(即枸杞树)的感受,表现了作者嫉恶如仇和性格。
著名诗人刘禹锡在楚州开元寺时,有一枸杞生长在井边,人们喝此井水得以长寿,因此写下了"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香泉树有灵。
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瓶。
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新成瑞犬形。
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特别是北宋大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生平得益枸杞根茎花实的种种好处,写下了咏赞枸杞养生益寿的美丽诗篇4首,传于后世。
想来他那光耀千秋之著述,也未尝不是得助于枸杞的灵性妙用方能文思涌动,流光溢彩。
其中在《小圃枸杞》一诗中,将枸杞神物化比作神狗。
"神药不自閟,罗生满山泽。
日有牛羊忧,岁有野火厄。
越俗不好事,过眼等茨棘。
青荑春自长,绛珠烂莫摘。
短篱护新枝,紫笋生卧节。
根茎与花实,收拾我弃物。
大将元吾鬓,小则饷我客。
似闻朱明洞,中有千年质。
灵尨或夜吠,可见不可索。
仙人可许我,借杖衰疾。
"北宋诗人,著名书法家黄庭坚,南宋大诗人陆游,杨万里等各朝代的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大量诗篇。
清乾隆中卫知县黄恩锡有《竹枝词》一首,盛赞枸杞的名贵及其影响:"六月杞园树树红,宁安药果擅寰中。
千钱一斗矜时价,绝胜腴田岁早丰。
"古人曾有枸杞树下听雨的诗句:"几点昨朝春尽雨,杞园珊瑚树树红。
"淡雅的蓝色花葱把蕊小心的拥在怀里,在绿蒂的呵护里活得平凡而魅力四射,只有平静的日子一天天记载着枸杞花开的一分一秒,等到果实挂满枝头,红果似霞,满园喷香,四周含翠,先是一身通绿,像精雕细琢的绿玉,浑身晶莹而水灵,细细长长的像一种特制的飞速度的子弹,时刻都有目标需要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