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4理解性默写
- 格式:doc
- 大小:42.50 KB
- 文档页数:7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二、《雨霖铃》1、《雨霖铃》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雨霖铃》中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中的“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所描写之景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4、《雨霖铃》下片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5、《雨霖铃》中被称为“古今俊语”为人传诵的名句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雨霖铃》词中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是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的情景,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7、《雨霖铃》词中的“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词艺术地把离别之情推向高潮,是词人感叹与心爱的人后会难期,风情无人诉说之慨。
三、《念奴娇•赤壁怀古》⑴既点题,又为周瑜出场营造声势的诗句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⑵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诗句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⑶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⑷描写周瑜轻松从容大败曹军的诗句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⑸描写小乔刚刚和周瑜结婚,周瑜意气风发的诗句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
⑹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诗句是“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四.《定风波》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考部编版⾼中语⽂72篇理解性默写汇总(含答案)必修⼀理解性默写《劝学》篇1.⼈们常说,活到⽼,学到⽼,荀⼦《劝学》篇中的“”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这句话与荀⼦《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在《劝学》中说,君⼦需要通过⼴泛学习来提升⾃⼰的两个句⼦是:“,。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的中⼼论点,即“”在后⾯⼜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是:“,,,。
5.《劝学》中强调君⼦并⾮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的⼀句:“,。
”6.《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
”7. 在⽂中强调学习应当⽤⼼专⼀,并且从正⾯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如果⽤⼼专⼀也会有所成的句⼦是:,,,,。
8、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新叶,流⽔前波让后波。
”和荀⼦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可以超过⽼师或后⼈超过前⼈的思想。
9、“,。
”通过“⽊”于“⾦”的变化来进⼀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0、荀⼦《劝学》中“,”,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刻学习收获⼤的道理。
11、“”是说君⼦的天赋本性跟其他⼈并没有什么不同,然⽽最终却超过⼀般⼈,是因为“”说明了利⽤学习可以弥补⾃⼰不⾜的道理。
12、古代诗⽂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来抒发情感的的名句。
⽽《荀⼦.劝学》中则⽤“,”来形象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13、儒道两家都曾⽤⾏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千⾥之⾏,始于⾜下。
”荀⼦在《劝学》中说“,。
”14、只要坚持,就会成功。
正如《荀⼦.劝学》中说:“,;,。
”必修⼀理解性默写《师说》篇1.《荀⼦·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所表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在《师说》中,⼠⼤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必修四理解性默写一、《望海潮》1、《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柳永)词中的写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与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海潮》(柳永)词中写杭州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望海潮》(柳永)词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6、《望海潮》(柳永)作者生动描绘的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望海潮》(柳永)词人写达官贵人游乐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雨霖铃》1、《雨霖铃》(柳永)词中交代出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的时间、地点,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的三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柳永)中的“,。
”这两句写临别之际,一对恋人泪眼朦胧,该有的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因为气结声阻,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3、《雨霖铃》(柳永)中的“,”这两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春江花月夜》理解性默写教师版班级:姓名:等级:1.《春江花月夜》中,写“潮水连海,明月升起”的动态现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壮丽画面,对应句子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描写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雄阔景象。
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两句,描写月亮从潮水中涌出的雄阔景象。
5.在《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随波荡漾流转,所有春江都在月光笼罩之下的诗句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描写月光照耀下波光闪耀千万里,所有春江都在月光笼罩之下的诗句是:“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7.《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一种梦幻般的景象。
9.《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亮的诗句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0.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通过比喻和侧面烘托表现月光洁白明的白沙看不见的句子是:“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12.《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些微灰尘,只有明亮的一轮孤月高悬空中的句子是:“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3.《春江花月夜》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两句,由江面到天空,描写出辽阔旷远、空明澄澈的景象。
14.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两句,由江面到天空,描写出辽阔旷远、空明澄澈的景象。
15.《春江花月夜》中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的句子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16.在《春江花月夜》中,作者面对着空中的那轮明月,不由生出“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遐思。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士皆垂泪涕泣。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4.《诗经》两首《诗经·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统编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理解性默写3《赤壁赋》1、《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的光色与天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蛟龙和嫠妇听到箫声的反应来表现箫声凄切、委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4、《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和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在《赤壁赋》中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7、《赤壁赋》中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打消了学生们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子路设想的“千乘之国”面临的困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路认为治理这样的国家的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了子路自信、有抱负、自认为具有优秀的政治才能。
高中语文必修上下册理解性背诵默写附答案必修(上、下)理解性背诵默写分组训练第一组(25分)1. 《阿房宫赋》中“ , ;, 。
”这一句表现了阿房宫歌舞升平的景象。
2.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的标准,不应该看身份的高低贵贱,也不应该看年龄的长幼,正面表明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点出君子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
4.《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气弥漫,水光与天际相接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千百年来,才华横溢的英雄豪杰都被长江淘洗干净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中对此进行直接描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7.汉乐府民歌《长歌行》诗中“东皋薄暮望,徒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的彷徨之情。
8.《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先从自己谈起,把师生摆在同等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说法,又充分表现了他平易近人、谦逊和蔼地对待学生的态度。
9.《鹊桥仙》中表明爱情不在一朝一夕的依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静女》中通过描写男青年的动作揭示了他心理活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纠错:第二组(28分)1. 杜牧在《阿房宫赋》开篇以夸张手法,用“ , 。
语文必修4理解性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念女角赤壁怀旧》中的文字,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地描绘了赤壁壮丽的景色,,。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
3.在念女教《追忆赤壁古人》中的赤壁战场上,周瑜是一位沉着、优雅、沉着、威严的儒家将领,,。
4.《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
5.苏轼的《赤壁怀旧》描绘了周瑜的蓬勃发展。
6、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描写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的一句:,,。
8、具体描写“江山如画”之意的句子是:,,。
《平息风暴》(苏轼)苏轼的《平息风暴》写于黄州降职后的第三个春天。
《一句话》从当下的风暴延伸到了整个人生,有效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跌宕起伏、畏惧人生跌宕起伏的超然情感。
“一个双关修辞手法用来表达诗人在大自然的微妙时刻获得的顿悟和启示:大自然中的风雨和阳光都是平凡的,社会生活中的政局和荣辱得失都不值一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永远与京口北固亭音乐相见,铭记往事》一书的作者,首先想到了著名的历史人物孙权,不禁感叹,。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英雄孙权,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
5.词人用历史来暗示现实,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和国耻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
6.借用连波的一句话,表明他显然已经老了,但仍然雄心勃勃,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是:,,?柳永《雨霖铃》1.刘涌的《雨铃》渲染了分离的气氛,将情感融入场景,准确地传达了一句凄凉的句子,,。
2、柳永《雨霖铃》一词中刻画分别时痛苦的细节描写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最受欢迎的句子是,,。
5.刘涌的《雨铃》中错误地设置了离别后的场景,将离别的痛苦推向高潮的句子是,。
必修4理解性默写《望海潮》1.《望海潮》中对杭州的情况作总的概括性描述的句子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2.《望海潮》中勾画街巷河桥,居民住宅之美的句子是烟柳画桥,风帘翠幕。
3.《望海潮》中用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写了钱塘江壮阔的景象。
用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写了杭州百姓的游玩之乐。
4.《望海潮》中“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由城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
5. 《望海潮》中“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运用互文的手法,写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
6. 柳永在《望海潮》中表达对孙何仕途前景的美好祝愿的句子是: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雨霖铃》1.《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骤雨初歇”三句写离别前的景物,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情别绪的气氛。
2.《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三句历来为人所传诵的句子,将最能触动离愁的三种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哀婉动人的意境。
3.《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动作、神态细节,刻画了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
4. 《雨霖铃》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写饯别时心情的委婉曲折:两情依依,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却不断催促。
5. 《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写留恋之情,描摹了离别的男女手牵着手,眼看着眼,因悲伤而说不出话来的情状。
6. 《雨霖铃》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句子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7. 《雨霖铃》中“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阔”字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与杜甫《旅夜书怀》中“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阔”字极为相似。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了周瑜有儒将风度,且指挥若定和运筹帷幄。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比喻修辞具体描写“江山如画”的赤壁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大江的气势磅礴、宏伟壮阔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3. 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叹,同时也表达出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4.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来书写自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壮怀莫酬,顿觉年华逝去的感叹。
5.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借美女衬托英雄人物的句子是: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6.被贬于黄州的苏轼与客人泛舟长江,面对长江的浩荡无穷而感慨万千:“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在游赤壁时,目击滚滚长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他在“故国神游中”得到解脱,抒发了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心底悲歌。
(《赤壁怀古》)7.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生动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观的句子是:“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定风波》(苏轼)1、词中描写归途中遇雨,同行狼狈,词人却放慢脚步,却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的句子是: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词中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三句饱含人生哲理,也是点睛之笔。
词人认为只要怀着轻松旷达的心情去面对人生的一切风雨,也就无所谓风雨无所谓晴了。
3、《定风波》(苏轼)词中描绘了这样一个有趣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一边是料峭春风,丝丝的冷意;一边是山头斜照,些些的暖意,在写景中传达出人生的哲理:寒冷中有温暖,逆境中有希望,忧患中有喜悦。
4.忽然遇雨,一般人都会慌张避雨,而苏轼却在词的开头用平静的口气说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5.在《定风波》中,作者以自然界的风雨隐喻人生风雨,表明自己对各种打击都能处变不惊的句子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展现出辽阔无际水天一色的秋景。
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句话体现在描写上,就形成了移情于物的手法。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就运用了这一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极目远眺所见山之情态。
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一句写天幕低垂,红日半隐,孤雁哀鸣,用寥廓苍凉的环境烘托出寓居江南、有志不得伸的游子形象。
4、辛弃疾生命里的孤独,无人会意,无法言说,只能登高拍栏,把视宝剑,正如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所说:“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当代著名散文家梁衡为辛弃疾写的人物评传《把栏杆拍遍》即取意于此句。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反用西晋张翰弃官归乡的故事,写自己登临非为思乡的句子是:“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6、刘备批评许汜买田置房全不关心国家大事的典故被辛弃疾用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里,他在词中是这样说的:“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7、《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化用桓温北伐的典故,“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一句把作者情感推到最高潮,写年华老去,国事飘摇,北伐无期,夙愿难偿,故意只用东晋桓温语典之上句,只言树,不说人,却更见人心之悲切。
8、英雄泪尽美人巾袖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体现为:“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这句恰好与词上片的“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呼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1.作者登高望远,首先想到孙权这位著名的历史人物不禁感叹的两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借此孙权的典故来表达英雄难寻。
2.感叹东吴那个强盛的局面,孙权那个英雄、风流余韵,都经历了无数的风雨,一去不返了的句子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时叱咤风云、驰骋战场、所向披靡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以此借古讽今,来告诫南宋统治阶级不要草率北伐,重蹈覆辙。
5.词人借历史影射现实,说南宋的失败,金人的南侵,国家的耻辱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地被人们淡忘了的句子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他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显然年老却还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同时也暗含着诗人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7.雨本寻常,但却常常能淋湿诗家的心。
读韩愈的《早春》中的诗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我们能体会到一种清新与宁静的自然;而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的诗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便感到随着那夜雨的慢涨,作者心中的愁绪也在渐增。
读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诗句“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们会从中感觉到一种人生的无常。
8.古代写有志的人虽年老而仍有雄心壮志的诗文很多。
如曹操的《龟虽寿》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写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9.古代诗文中有许多今昔对比而感慨横生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写出了琵琶女人年老色衰后的凄凉处境;李煜《虞美人》“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历史人物的英雄壮举来寄寓自己的壮志难酬。
10.《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的感慨,感叹当年的流风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1.《醉花阴》以景(创造了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境界)见情,以花拟人,生动的表达抒情主人公憔悴面容和愁苦神情的相思之苦,并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含义蕴涵其中的词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2.李清照的《声声慢》十四个叠字层层铺叙,分三个层次,由外而内,由浅入深,把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哀、孤独、寂寞、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的诗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李清照的《声声慢》中词人直抒胸臆,化繁为简,把所有的凄苦,所有的孤独,所有的无奈,所有纷繁的说不尽的思绪,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代之。
4. 《醉花阴》一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两句以乐景写哀情,写词人黄昏时独饮赏菊的情景。
5. 《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可见词人满心都是愁,自觉酒力压不住心愁,酒味淡了,真可谓是酒入愁肠愁更愁。
6.重阳节本是亲人团聚的日子,《醉花阴》一词中的李清照重阳节却过得很凄凉的三句话: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7.古人爱用花喻人之美貌。
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恰当地反映了当时作者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8.诗词讲究借鉴,温庭筠有“梧桐树,三更雨”句,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则意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