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图片
- 格式:ppt
- 大小:190.37 MB
- 文档页数:141
绿色施工技术措施<1>节材篇节材与绿色建筑材料的利用一、临时设施的重复利用本工程施工现场原为山地,无可利用的道路、临建,一切施工临时设施均需要进场后进行建设。
1、施工临时用房采用可以重复使用的组装式轻钢保温压型钢板房屋,一层和二层。
2、现场围墙采用可重复利用的可移动式—压型钢板围墙。
3、部分重荷载路面(施工道路)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组拼路面。
预制板路面尺寸:1m×0.6m4、宿舍区中间场地采用可回收的透水砖铺设。
5、在符合总平面布置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空闲场地做材料堆场,利用可回收再利用的材料进行场地硬化。
二、施工过程中(基础、主体、装修个分项分部阶段废弃物的减量化和措施)1、钢筋节材率及废料的减量化和措施1.1、施工现场实行限额领料,统计分析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与预算材料的消耗量,有针对性地制定并实施关键点控制措施,提高节材率;钢筋损耗率不宜高于预算量的2.5%。
1.2、利用电脑放样,提高原材的使用率,即将整个工程的钢筋通过电脑放样进行合理搭配使用。
纵向钢筋加工,尽可能采用定尺钢筋,对非定尺纵向钢筋,采用闪光对焊,定尺剪断加工方法。
2、木方、模板废料的减量化和措施及综合利用2.1、编制专项模板设计方案,绘制节点图,优化模板的下料。
2.2、模板加工堆放、安拆。
模板脱模剂使用,建立严格的管理验收制度。
2.3、模板安装要执行负公差。
2.4、利用废旧模板封闭后浇带废旧竹胶板作为后浇带盖板。
2.5、利用配模用模板条做为后浇带模板用兼钢筋定位用;2.6、利用边角模板制作构造柱、圈梁、地梁、压顶梁模板用;2.7、利用边角料模板做为邻边防护、外架的踢脚板实用。
2.8、利用废旧模板做为临边洞口的封闭用。
2.9、短旧木方采用齿接胶粘方法,代替背楞使用。
现场设置短旧木方回收和齿接胶粘加工区。
3、散落商品砼废料的综合利用利用主体结构施工时泵车附近散落的砼及砼凿毛的废砼,统一收集,制作砌体工程施工时的异性快等预制块。
施工现场临时硬化与场区永久硬化二合一绿色施工工法1 前言绿色施工是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四节一环保(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
建设部建质【2007】223号《绿色施工导则》指出:我国尚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作为大量消耗资源、影响环境的建筑业,应全面实施绿色施工,承担起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
同时,《导则》第4.6.3-5条规定:施工现场道路按照永久道路和临时道路相结合的原则布置。
根据山东省及青岛市对施工现场标准化的要求,生活办公区、加工场区、临时道路必须硬化,以达到防扬尘环保要求。
但临时硬化在竣工时必须拆除进行正式硬化,这又将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水泥、砂石等资源浪费,还可能延误整体工期,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业主、对施工单位都会造成损失和浪费。
为此,青岛建安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普洛斯青岛空港东区物流园二期B-1、B-2物流库工程施工时逆向思维,大胆实践,提出了临时硬化是正式硬化垫层,临时设施的布局根据永久硬化方案调整的思路,做到了尽可能减少临时硬化的二次浪费,又保证了正式硬化的质量和工期,收到了很好的效益,此工法就是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而成。
2 工法特点2.0.1大大提高了临时硬化的坚实度,避免了临时道路在施工阶段容易出现的折损沉陷、破损、造成重新扬尘的现象。
2.0.2临时硬化作为正式硬化的垫层施工,即满足了标准化工地的要求,同时以后不需清除临时硬化,避免了重复工作和浪费,节省了工序,提前了总工期,节约成本,节约资源,减少建筑垃圾,符合绿色施工要求。
3 适用范围适用于场区面积较大的施工场区,尤其是工业园区,住宅小区等,同时要求管网设计和道路硬化设计在建筑施工前完成。
4工艺原理4.0.1改进原设计构造做法。
研究对比正式硬化设计做法和标准化工地的临时硬化的做法,通过改变正式硬化底基层(基层)部分做法,使临时硬化成为正式硬化的底基层(基层)。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措施第一节绿色施工方针、目标及保证体系一、绿色施工方针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将严格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搞好环境保护,并遵守下列环境管理方针: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和生态协调二、绿色施工目标1、噪音排放达标结构施工,昼间<70dB,夜间<55dB装修施工,昼间<65dB,夜间<55dB2、防大气污梁达标:施工现场扬尘、生活用锅炉烟尘的排放符合要求(扬尘达到国家二级排放规定,烟尘排放浓度<400mg/N㎥。
)3、生活及生产污水达标:污水排放符合地方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4、防止光污染:夜间照明不影响周围社区。
5、施工垃圾分类处理,尽量回收利用。
6、节约水、电、纸张等资源消耗,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三、绿色施工保证体系为实现本工程绿色施工管理目标,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负责人的绿色施工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具体情况如下: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生产经理、项目总工成员:项目部相关人员、各专业工长、各作业队队长另外作业队班组成立相应的绿色施工小组,逐级落实责任,将组织、落实、检查、验收一体化。
具体实施方法:分片、分点包干制,设置专人负责管理。
第二节施工降噪主要控制措施一、施工噪声主要控制措施1、挖掘机、振动压路机、发电机等产生噪声的机械,其作业时间安排在七时至二十二时进行,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轻噪声扰民。
2、所有进场施工的机械在进场前,进行检修,检修合格后方可进场,严禁机械带病工作。
能配置消音器的机械全部安装消音器。
临时发电机作为备用,有电力供应时不允许使用发电机。
3、发电机房尽量远离民居,机房采用砖砌封闭式结构。
其它较大的噪音源分别作单独的围蔽隔离。
4、与当地居民加强沟通,尽量避免深夜施工。
若由于工期紧张确实需要进行夜间施工时,预先通知以求谅解。
5、教育施工人员不准喧哗吵闹,违者严厉处罚。
二、施工振动主要控制措施工程使用的振动机械采取有力措施将振动产生的危害降至最低:1、保证吊装安全,杜绝吊物冲击或坠落引起的打击振动。
第十二章绿色施工措施第一节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方针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方针:保持健全的环境,推进节省资源及能源,减少废弃物。
绿色施工的目标:绿色示范工程。
在组织施工中,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14000 标准),并以北京市建委、北京市环境保护局颁发的《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环境保护工作基本标准》组织实施施工现场的环境保护工作。
绿色施工环境保护是我们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是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保证。
每一个工作计划的制定应以不对环境造成影响为目标。
环境方针的阐述:坚持人文精神。
即遵循以人为本组织施工;利用人类关于环保的基本能力,建立有效运行的环境管理体系。
营造绿色建筑。
即施工过程具有节能、降耗、低污染的特征;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具有环保型特征。
追求人居和施工环境的不断改善。
即环境管理全过程的环境行为持续改进。
环境管理使建筑用户、施工人员共同受益。
第二节绿色施工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及目标1.绿色施工现场环保责任管理体系总部宏观控制,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施工生产副经理和分包管理副经理中间控制,专业责任工程师检查和监控实施过程,形成一个从项目经理部到各分承包方、各专业化公司和作业班组的环境管理网络。
绿色施工现场环保责任管理体系图见下图。
----2.绿色施工现场环境管理体系岗位责任制2.1公司总部2.1.1公司内部资源调配以及社会协力资源协调。
2.1.1工程资金保障。
2.2专家顾问小组2.2.1绿色施工技术指导及参与决策意见。
2.2.2绿色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的审核。
2.2.3重要的深化设计图纸的审核。
2.3工程指挥部2.3.1绿色施工重大问题决策。
2.3.2工程资金运用决策2.4项目经理2.4.1工地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
负责组织、管理、领导项目经理部全面实施绿色施工工作。
2.4.2负责协调公司总部生产资源和对接现场的服务支持工作。
2.4.3负责做好与业主、投资人、设计院、监理公司、各承包单位协调工作。
绿色施工措施1、资源节约(一)能源消耗(I)节能措施1)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
2)建立能源消耗台帐,制定节能措施。
3)施工过程中要制订节能措施,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产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指派专人负责监督检查节水、节电措施的实施,杜绝无谓的浪费。
5)对施工设备进行定期维护、保养,保证设备运转正常。
6)临时设施用电设备要使用标有“CCC”标记的合格产品。
7)施工条件允许,可利用建筑物的永久设施,如,围墙、水电设施等。
(2)节能效果1)制订节能计划,采取控制手段(主要为用电)。
2)施工现场用电计算应按实际用电负荷加系数的方法或按工程预算用负荷适当进行调整。
3)办公和生活照明灯要采用先进的节能灯具,做到人离灯闭。
电脑、打印设备等工作人员离开要随手关机,以降低电消耗。
4)对电消耗量较大的工艺制定专项节能措施。
(3)能源优化1)施工过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规定的清洁能源或可再生能源,以清洁能源替代污染大的能源。
2)施工现场应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做临时设施。
(二)材料与资源(1)材料选择1)工程使用的材料,应尽可能就地取材。
材料采购要制订明确的环保材料采购条款,对材料供应单位进行审核、比较、挑选。
计算本地化材料比例,择其大者实施。
本地化材料比a=生产于距离施工现场50OknI之间的施工材料用量(t)/施工材料总用量(t)*100%2)采取措施使用符合对环境无害,对人体健康没有影响的绿色建材。
3)严格控制临时设施用料,尽量利用旧料、现场拆卸回收的材料。
4)使用的模板、脚手板、安全网等周转材料要选择耐用,维护、拆卸方便,回收方便的材料。
5)施工中购入的主材、辅材应符合设计对使用绿色材料的要求。
材料的各项指标应达到现行国家绿色建材标准要求。
6)材料的购入,尽量选择经过法定检测单位认证的绿色材料,并应按照以下规范、规程要求,进行有害物质评定检查:①达到《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要求;②达到《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释放限量》GB18580—2017要求;7)混凝土外加剂选择应符合以下标准和规程的要求:①《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程》应符合当地技术要求;②《混凝土外加剂中释放氨的限量》GB18588-2001要求;③每方混凝土总碱含量应符合当地混凝土工程碱集料反应技术管理规定要求。
施工现场绿色施工措施一、资源节约1、节约土地1.1建设工程施工总平面规划布置应优化土地利用,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
施工现场的临时设施建设禁止使用粘土砖。
1.2土方开挖施工应采取先进的技术措施,减少土方开挖量,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地的扰动,保护周边自然生态环境。
2、节能2.1施工现场应制订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率,对能源消耗量大的工艺必须制定专项降耗措施。
2.2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
2.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防火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
3.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
4.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
2.3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应满足下列要求:1.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制度。
2.施工机械宜选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3.220V/380V单相用电设备接入220V/380V三相系统时,宜使用三相平衡。
4.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2.4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电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电量。
3、节水3.1建设工程施工应实行用水计量管理,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用水量。
3.2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3.3建设工程施工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
3.4施工现场应充分利用雨水资源,保持水体循环,有条件的宜收集屋顶、地面雨水再利用。
3.5施工现场应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利用。
4、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4.1优化施工方案,选用绿色材料,积极推广新材料、新工艺,促进材料的合理使用,节省实际施工材料消耗量。
4.2根据施工进度、材料周转时间、库存情况等制定采购计划,并合理确定采购数量,避免采购过多,造成积压或浪费。
绿色施工技术1.节能措施(1)在施工现场各项施工活动中,应采用节能、高效、环保的施工设备,使用高效节能电动机。
(2)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活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
(3)临时设施采用彩钢保温复合墙体和保温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好的门窗,并有产品合格证书。
(4)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低于26℃,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得高于20℃。
空调运行期间应关闭窗户。
(5)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的照明应使用节能灯。
室内外照明器具采用节能型器具,配置电力功率补偿器以减少耗电量;室外照明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办公室等采用细管荧光灯;生活区采用紧凑型荧光灯。
(6)工地生活区职工浴室热水的热源以太阳能为主,用电为辅。
(7)塔吊、施工电梯,地泵等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按时保养、保修、检验的制度。
合理安排工序,提高各种机械的使用率和满载率。
(8)施工用电装设电表,施工区与生活区应分别计量;用电电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电标识;施工现场应建立照明运行维护和管理制度,建立用电节电统计台账并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电率。
2.节水措施(1)施工区与生活区用水应分别计量,在水源处应设置明显的节约用水标识。
同时应及时收集施工现场的用水资料,建立用水节水统计台账并进行分析、对比,提高节水率。
(2)施工现场生产、生活用水必须使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如冲洗池、卫生间采用节水型水龙头,低水量冲洗便器等,施工现场使用环保型移动厕所。
(3)废水重复利用,现场清洗车轮、洒水压尘一律使用经沉淀后的中水,节约水资源。
(4)经常对现场所有供水阀门进行检测、维修、更换,杜绝跑、冒、滴、漏现象。
(5)施工现场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禁止在施工现场打井抽取地下水。
3.节约材料与资源利用措施(1)脚手架及模板等专项方案应进行会审,合理安排施工工期,加快周转材料的使用频率,降低非实体材料的投入和消耗。
采用先进工艺、技术,降低材料剪裁浪费,合理确定预拌混凝土掺合料及配合比。
第一部分安全生产篇一、临时用电1.配电间2。
配电线路3.总配电箱4。
分配电箱5。
开关箱6.配电箱保护7.外电线防护二、脚手架1.落地式外脚手架2。
悬挑式脚手架3。
满堂脚手架三、临边洞口防护四、模版工程五、起重设备六、中小型机械和防护措施七、消防八、劳保用品第二部分文明施工篇一、封闭围挡1。
大门2.围墙二、企业标志、标识三、牌图五牌一图、指示牌、标识牌、会议室办公室内布置图、挂牌、胸牌、名片、信封、信纸、服装、安全帽、档案袋、备忘录、纸杯、四、临时设施1.办公室2.宿舍3。
食堂4。
厕所(含移动厕所)5。
业余学校第三部分绿色施工篇一、环境保护1。
扬尘控制2.噪声控制3.光污染控制4。
水污染控制5。
土壤保护二、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1。
材料存放与使用2。
周转材料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循环用水2。
水资源二次利用3.用水管理4。
非传统水源的搜集利用四、节能与能源利用1。
施工设备机具2。
可再生能源利用3.节约用电五、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1。
临时用地保护第一部分安全生产篇一、临时用电1。
总配电室1。
1配电室应靠近电源,并设置在灰尘少、潮气少无腐蚀介质及道路畅通的地方;配电室应能自然通风,并应采取防止雨雪侵入和动物进入的措施。
1.2配电柜侧面的维护通道宽度不小于1m;配电室顶棚与地面的距离不低于3m。
1。
3配电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耐火等级不低于3级,室内配置砂箱和可用于扑灭电气火灾的灭火器;配电室的照明分别设置正常照明和事故照明;配电室的门向外开,并配锁。
2.配电线路2.1架空线路的档距不得大于35m,架空线路的线距不得小于0.3 m,靠近电杆的两导线的间距不得小于0.5 m ;架空线最大弧垂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为4 m.2.2 电缆线路应采用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埋地电缆路径应设方位标志;电缆直接埋地敷设的深度不应小于0.7 m,并应在电缆紧邻上下左右侧均匀敷设不小于50 m m厚的细沙,然后覆盖砖或砼板凳硬质保护层;架空敷设时,应拉设钢索,固定间隔一定距离用绝缘线将电缆附着在钢索上;埋地电缆穿越建筑物、道路、易受到机械损伤以及引出地面从2.0 m高到地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