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形势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正确认识我国当前的周边形势
随着今年疫情的结束,国内的社会秩序逐渐恢复正常,但是,我国周边环境却变得极为恶劣。
客观的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来没有这么严峻。
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遭受美国的打压,随即朝鲜战争爆发。
当时,虽然和所谓的“联合国军”作战,但是我们背后有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的鼎力相助。
印度和中国关系还算不错,东南亚的小国尚不成气候,日本还没有恢复元气。
中苏交恶时,我国同美西方关系处于蜜月期。
虽然苏联百万大军陈兵北方,但是美国对我国施以源源不断的经济、军事援助,一度想把我国拉入“北约”。
但是今年却有所不同,俄乌战争激战正酣,美日担心的俄罗斯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于是频频在南海、东海等挑衅,气氛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印度在洞朗事件中吃了大亏,想在我国忙于东部之时,乘机把麦克马洪线坐实。
南海诸国中的越南、菲律宾疯狂加强与漂亮国的军事联系。
韩国也一改在中美之间充当调停者的身份,在极右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并且在台湾问题上不再遮遮掩掩。
我国周边形势非常不好,敌我擦枪走火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我们普通百姓要坚信我们的党和军队,中国人民富有智慧和勇气,一定会走出迷雾,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位卑未敢忘忧国”,只是发表自己的一点浅显的理解,请各位也发表一下自己对时局的看法。
手动码字,实属不易,如有不当,敬请理解。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当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在总体缓和与局部动荡并行,经济安全与军事安全问题同在,机遇和挑战、困难与希望相辅相成的国际安全环境下,我国的周边安全也处在比较复杂、不断变化的时期,总的来说与缓和的国际大趋势相一致,但也面临着一些值得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的情况和问题,不排除发生较大动荡和曲折的可能性。
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天下仍不太平。
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有利机遇。
1)从国际形势看,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冷战结束后一段时期国际战略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有所改变,维护和平、制约战争、牵制霸权的因素不断增长。
2)从国内形势看,政治经济社会保持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三、影响因素多元(一)一是美国因素。
A.美国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B.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C.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与我国存在着根本利益冲突。
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复杂挑战。
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东海和南海的争议。
东海和南海是我国的重要周边海域,但同时也是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存在领土争议的地区。
在东海,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存在岛屿争议;在南海,中国与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等国也存在领土争议。
这些争议使得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变得紧张,军事摩擦频繁发生,存在一定的冲突风险。
二是朝鲜核问题。
朝鲜半岛地区的安全问题一直是我国周边安全的焦点之一、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和导弹试射,使得地区安全局势变得更加紧张。
国际社会对朝鲜核问题的解决也面临困难,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不确定性。
三是中印边界争端。
中印边界争端长期存在,尤其是中印边界地区的安全形势备受关注。
2024年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使得两国关系更加紧张。
边界争端的存在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造成一定的压力。
四是台海局势。
台海是我国的神圣领土,统一是中国的核心利益。
然而,台湾当局和外部势力不断进行分裂活动,加强军事部署,对台湾问题的处理成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中的重要因素。
台海问题的发展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重要影响。
五是周边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
一些周边国家存在社会政治经济问题,如缅甸的内乱、尼泊尔的政治动荡等,这些动荡影响着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可能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带来一定的冲击。
在面对这些复杂挑战的同时,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维护周边安全形势。
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对话与合作。
我国积极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通过外交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途径增进互信,达成共识,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二是加强军事建设和力量部署。
我国对周边地区进行加强军事建设,强化军事力量和部署,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三是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机制。
我国积极参与亚太安全合作机制,推动各方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
四是加强国际和地区事务治理能力。
我国加强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的能力,通过加强国际规则和机制的建设,维护我国的安全利益。
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1. 引言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力的增强,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对于保持国家安全、促进地区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分析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并提出正确的看待方法。
2.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特点2.1 日益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当前,我国周边地区地缘政治环境日益复杂。
周边国家存在着不同的利益诉求,以及一些历史和领土争议问题。
加之全球化的影响,一些外部势力也在周边地区积极参与。
这使得我国周边安全形势面临较大挑战。
2.2 突出的领土争端和海洋争议在我国周边地区,存在一些领土争端和海洋争议。
例如,中国与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国就钓鱼岛、南海等地区存在争议。
这些争端和争议可能会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产生负面影响。
2.3 恐怖主义和非传统安全挑战除了传统的军事安全挑战外,非传统安全挑战也在不断增加。
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威胁、跨国犯罪等问题给我国周边安全带来了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不仅需要我国加强国防力量和能力,还需要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3. 正确看待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方法和原则3.1 和平稳定是共同追求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核心是和平稳定。
和平稳定符合各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也有利于我国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以和平发展为基础,推动共同繁荣和互利合作。
3.2 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和争议在解决领土争端和海洋争议时,我们应该秉持和平、公正、合法的原则。
通过对话、协商和谈判等方式,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和争议,维护我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3.3 加强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面对恐怖主义、网络安全威胁等非传统安全挑战,我国应与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
互相分享情报、加强边境管理、打击跨国犯罪等合作措施,可以更好地维护我国周边地区的安全稳定。
3.4 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为了应对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我们应积极参与构建开放、包容的地区安全合作框架。
通过互信、互利、平等的原则,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联合演习、信息共享、人员培训等多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机制,共同维护周边地区的安全和稳定。
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做多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
一、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5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现在是14个(其中锡金现已完全被印度吞并中国已于2003年10月悄悄地将锡金从其外交部网站上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名单中拿掉,借此默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
二、当前中国周边形势分析中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
中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
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
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核问题、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海“海权”之争等,虽然我国周边地区存在着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但是周边格局主体态势还是良好的。
简述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说到咱们现在的周边安全形势,那可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邻国都有自己的“小心思”,而咱们也不是吃素的,时刻准备着应对各种风吹草动。
就说现在,东南、西北,各种局势你不看个清楚,还真不好说是不是“安稳”。
有些地方,明明风平浪静,可一不小心,风云变幻,情况就能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
像是东海、南海这块,大家都想在这片水域里分一杯羹,争得热火朝天。
尤其是那些小岛屿、礁石,打个比方,都是“大家眼中的香饽饽”,谁都想咬一口。
说到这些,咱们自然得考虑一下周围的大国,怎么说呢,谁不想在自家门口立个威风呢?美国那边呢,跟咱们的关系其实有点复杂。
你说他也不算敌人,毕竟经济、文化上有不少合作,互利共赢的地方多着呢;但是一说到军事,尤其是“印太战略”啥的,哎,那就不太友好了。
你看他老是派飞机、军舰跑到我们的东海、南海转一圈,说是“自由航行”,这不就是给咱找麻烦嘛。
再看印度,哎呀,那个局面也不简单。
你说他跟咱们那点边界摩擦,真是让人头大。
两国历史上就有些“小误会”,而且印方也时不时就嚷嚷着“想加强与美国的关系”,这让人有点抓不住头脑。
至于我们的北方,那可是有点儿“风头十足”的。
俄罗斯那边,表面上看,两国的关系不错,合作也挺多,大家相互照应。
但咱也得清楚,俄罗斯最近在自己的后院搞得“风风火火”,在欧洲那边出事,谁知道他到底打算做些什么呢?说不定一不小心,他就把眼光投向了咱们的北疆。
唉,世界上的大国心思,谁能琢磨透呢?总是变来变去,今天是朋友,明天就不一定了。
再说说咱们的东南方向,越南、菲律宾这些国家,表面上看着挺平和,咱们还经常有经济、文化的交流。
可是呀,这些国家总是有点“小心眼”,对南海的某些岛屿,心里始终有个“算盘”。
你觉得大家在一起聊得挺开心,谁知道一不留神,他们又在南海某个小岛上动动手脚,看看能不能从中捞点什么。
别看他们表面上微笑,心里却可能在想着“独占鳌头”。
尤其是菲律宾,偶尔会配合美国搞点“军演”,有时候让人觉得他真的是“欲借东风,扬帆远航”。
中国的周边形势湖面平静底起澜国家的周边环境是一个国家能否稳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一个国家的安全周边环境归根结底有取决于它综合国力的强弱,在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我国经济实力稳步上升的背景下,我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我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时刻的注意国家周边的环境,保障国家周边的安全,才能让我们在这个起点上走的更好更远。
而这段时间我国的周边坏境可谓是湖面平静湖底起澜的状况,大概可以从一下几个地区来说明:(一)中亚不稳以吉尔吉斯斯坦政局异动最为突出吉尔吉斯斯坦的颜色革命使得总统换人,而换任后巴基耶夫有没有发展国内民主,而是实行家庭统治,独裁集权,导致了又一次颜色革命。
其次吉尔吉斯斯坦同时也面临着苏美的对抗将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中亚是中国整个周边环境中最不稳定的国家之一(二)南亚2002年,南亚依然是个多事的地区.从总的情况看,局势动荡,战乱频仍,恐怖事件不断,但也出现一些实现和平的初始势头. 首先看印度的国内局势.印度政局最突出的特点是教派矛盾和冲突.2002年2月27日,一列满载印度教信徒的火车在古吉拉特邦遭到一伙身份不明歹徒的纵火袭击,造成58人当场死亡,引发了近10年来最严重的教派流血冲突,导致近千人死亡,局势出现激烈动荡.这次事件到5月虽大体平息,但到9月24日傍晚,在该邦首府甘地纳加尔著名的阿克萨达姆神庙又发生恐怖分子袭击事件,造成46人死亡、100人受伤的惨剧.这些事件对印度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印巴关系都产生了负面影响.其次印度与巴基斯坦的矛盾一直存在并且一触即发,也是对中国周边环境安全造成影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东南亚多个国家政局动荡首先泰国局势不稳,红衫军和黄衫军都在举行示威游行。
泰全国警察总长威迁21日称,“红衫军”和“黄衫军”都将在23日至25日间举行抗议示威活动,他警告活动双方应相互远离对方的集会场所,以避免彼此间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然后缅甸长年由军事政府独裁专政,各少数民族追求自由民主的诉求不仅受到无情压迫,更带来血腥的杀戮,迫使大批百姓离开原乡,逃往泰国寻求栖身之所。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5篇第一篇: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导语不知道用“狼烟四起”,“拔剑四顾心茫然”这句古诗来形容当前我国周边形势恰当否,但我国周边形势严峻是不争事实。
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有人说我们在国际上没有真正的朋友。
打开世界地图一看,猛然一惊,原来我们面对的现实真的很严峻。
从黄岩岛事件到越演愈烈的南海争端,从中日钓鱼岛问题到最近的中印边界对峙,一系列的事件对我国家安全提出挑战,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世界上兵力超百万的国家俄罗斯、印度还有美国(关岛)都与中国相邻或相近。
而主要的核大国在中国周边就有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甚至于朝鲜都有核武器。
中印藏南、中日东海钓鱼岛、中韩海上边界线尚存争议。
南海问题日益紧张,周边国家的气焰在某些大国的支持下更为嚣张。
我国作为邻国最多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
四邻和则周边稳;周边稳则中国安;周边乱中国损。
周边安全环境的稳定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一、“中国周边”的涵义和特点(一)“中国周边”的内涵狭义的理解:与我国陆地领土接壤的邻国所构成的亚太地区。
(陆地邻国14个)广义的理解:是整个亚洲太平洋地区。
包含六大“板块”,分别是中亚、南亚、东北亚、东南亚,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这六块区域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在中国外交的总体布局中处于“首要”地位。
隔海相望是6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菲律宾、日本、韩国陆地邻国14个:有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朝鲜和越南14个。
陆地边境线超过2.2 万公里。
“周边”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邻国”或者“邻海”的范围,也远远超越以传统民族国家为单位的地理阀阅。
“周边”是在给定国家政治经济实力的前提之下,相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纵深地带而言,与国家战略利益高度相关、国家力量可以控制和辐射的边境地区,与外部国家或力量直接相邻或关联的环陆海空间以及此空间中多种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地理环境等要素的相互联系与组合。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分析及对策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
它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是制定国防战略和国防政策的依据。
新世纪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我国周边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环境中,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邻国众多,我国仍面临着一些不安全因素和潜在的威胁和挑战。
中国周边环境现状:近期,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存在的现实挑战和潜在危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朝鲜半岛风云突变,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最大的变数。
朝鲜进行新的核试验诱发了极其紧张的局势,“弃核”和实现半岛无核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即便重启“六方会谈”,要解决的难题将会更多。
中国面对这种极为棘手的局面,既不能介入太深,也不能抽身而退,处于左右为难境地。
如果爆发战争,中国将面临是否参战问题,此举势必牵动全局。
如果回到谈判桌前,中国的外交斡旋难度极大,前景也难以预料。
第二,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表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
事实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
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第三,中印领土争端悬而未决。
作为同属于新兴经济体的两个发展中大国,中印双方的合作也有所加强。
然而,印度始终没有放弃对于中国的领土要求,近年来在边境地区不断采取动作,宣示主权,增兵固防,加快战场建设,发展高新技术装备,并大肆散布“中印必有一战”的言论,这些现象都不是好兆头。
印度现在不仅拥有核武器和远程导弹,而且在海空军力量上也丝毫不逊于中国,其实施高技术战争的能力决不能小觑。
中国周边形势
中国地处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疆域范围南北长约5500千米,东西宽约5200千米。
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余千米,海岸线总长1.8万千米。
我国陆地与15个国家相接壤,与8个国家的大陆架或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相连接,还与许多国家隔海(洋)相望。
我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陆地国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千米,海洋国土面积300余万千米,陆海相连。
从历史来看,我国一直是一个国势强大、幅员辽阔的国家,到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到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的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西沙群岛等。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先后对我国多次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清城府曾割地赔款,丧权辱国,割让国土160余万平方千米,赔款7.1亿两白银。
由于外地入侵,至今我国边界仍遗留很多历史问题,岛屿被侵占。
海域被分割,资源遭掠夺的严酷现实摆在我们面前。
当前,我国与周边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越来越突出,所面临的问题越来越棘手,除渤海为我国内海外,在黄海、东海、南海海域我国都面临这大量与邻国划分海洋权益的争议。
在今后的几十年中,树立大国土,尤其是海洋国土的观念,以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为准则、公约为依据,及时、公正地解决我国的海洋权益问题,已经变得越来越紧迫。
缓和与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20世纪90年代,世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由于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进一步抬头;两种社会制度斗争依然尖锐;世纪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
尽管世界形式动荡不按,有些地区的局势还相当紧张,但在我国周边却出现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局面。
苏联和美国对我国长期的直接军事威胁目前已经消除或减弱。
随着中美首脑实现互访,中美签署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以及中美在缔结“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这都将对我国周边安全向好的方面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从总体上看,在今后相当长度时间内,中美关系将呈现斗争、缓和、发展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在缓和中爆发冲突,在冲突中斗争求缓和、求发展,这种状态将使双方在保持一定距离的情况下,维持总体关系态势上的缓和。
1996年,中俄也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曾经与我国发生过武装冲突的国家都与我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
尽管我国与印度、越南还有较大的领土、领海纠纷,与俄罗斯上有东段边界问题,但近期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可能性极小。
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影响力增强。
在世界格局的大变动中,亚太地区没有出现战略力量严重失衡的现象,亚太各国和地区以发展经济为中心,双边和多边经济合作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关系。
我国作为亚太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一只重要战略力量,在睦邻友好的政策的推动下,在以经济建设为核心的国家政策指引下,积极开展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大力发展经济,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21世纪初,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首先,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近期的中美关系处在有轰炸我驻前南联盟大使馆而引发激烈对抗后的平静期,但从长远来看,美国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将是长期的。
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制造时段,甚至鼓动、唆使我国周边国家与我国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国潜在影响最大的国家。
美国推行全球霸权主义与“和平演变”战略,与我国存在着根本利益冲突。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全球霸权主义国家,冷战结束后,与美国直接对抗的战略力量消失了,美国称霸世纪的野心进一步膨胀,企图以经济、军事实力为后盾,打着“民主”、“自由”的幌子,采取军事威胁、政治渗透两手并用,实现其独霸世界和“消灭共产主义”的野心,视我国为长期战略对手,力图以政治、经济手段遏制中国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其经济和军事力量均对我国形成绝对优势。
目前,美国在亚太地区仍有10万驻军,与其在整个欧洲的驻军相当,而且其军事部署有明显针对我国的一面,一旦形势需要,随时都可对我国挑起事端。
此外,美国的台海政策,是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严重障碍。
台湾与祖国统一最大的外部阻力来自美国。
将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重要战略筹码。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和政策,是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严重障碍,也是可能诱发台湾政局动荡的重要根源。
日本对我过安全的潜在威胁。
近百年来,在世界列强中,日本是加害中国最重的国家。
目前,中日摩擦的焦点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
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出修订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以解除日军参加维和部队的限制。
韩国和日本一样把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作为外交政策的基石,但是由于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有着长久的裙带关系,所以韩国对中国比日本要更有亲近感。
韩国前首相卢武铉曾提出希望韩国可以成为各大国发展关系的纽带,尤其是中美之间。
但是由于韩国这身的影响有限,所以最终没有向着卢武铉的理想方向发展。
对于这样的周边安全形式,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一如既往地举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为我国的和平崛起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和谐的周边安全环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