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立足学生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99.96 KB
- 文档页数:2
学习方式的转变给学生带来了新的活力关键词:学习方式;转换人称;创设情境;平等对话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一种教育思想的转变,如何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直把它作为一种目标来追求。
在实践中我们惊喜地看到老师们正在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许多老师逐渐从台上走下来,把课堂作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过去我们也一直提倡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现在发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质疑等活动,有了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同时教师也比较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了,语气柔和了,表情生动了,正面的鼓励也多了,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感到快乐。
教学有了一定的内涵,使学生得到了的发展。
一、转换人称,体验文本转换人称是一种换位思考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角色的转换来理解文本的内容,掌握文本的真正内涵。
同时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使语言得到发展,个性得到张扬。
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转换人称的口语交际训练,不仅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把自己想说的用语言表达出来,而且要让学生在交际的过程中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深入了解课文的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变换角色,情感换位,有助于学生在与文本的零距离接触中,与文本进行心灵的交汇、情感的交流,做到感言于心,以心化言。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要根据文本创设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走出文本,共同创设一种和谐的学习氛围,来不断发展学生,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二、创设情境,激活文本情境是一种活的文本,它能把静态的文本激活,能引起学生产生对事物的联想,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情境的创设才是一种有效的情境。
一位教师在教学《升国旗》这课时,穿插了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课件,从课件中学生感悟到升旗时的庄重,一个个小脸蛋是那么专注,甚至有的学生还情不自禁地敬礼表示敬意。
师生换位法:角色置换,主动发展【摘要】师生换位法是一种教育方法,通过角色置换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学习。
在教育中,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师生换位法的优势和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习能力和促进情感沟通上。
实施师生换位法可以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和角色角色转换来达到预期效果。
这种方法不仅对学生有益,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
角色置换的意义在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动发展的方法包括设定目标、规划行动和持续学习,可以帮助个人有效地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
角色置换对主动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于激发个人自我认知和探索的兴趣,从而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在教育中,师生换位法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主动发展不仅对个人有益,还可以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关键词】师生换位法、角色置换、主动发展、教育、方法、意义、推动作用、个人、社会、影响1. 引言1.1 什么是师生换位法师生换位法是一种教学方法或教育理念,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交换角色,即教师扮演学生的角色,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
师生换位法的目的是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需求,同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这种角色置换的过程可以帮助教师更有同理心地对待学生,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从而更好地指导和辅导他们。
对于学生来说,扮演教师的角色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通过师生换位法,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和互动,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师生换位法不仅可以加深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这种方法,教育氛围更加民主平等,教学质量和效果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
1.2 主动发展的重要性主动发展是个体在不断探索、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展现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和行为。
作为教师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换位思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新课改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基本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责任感、自主学习与生活能力、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方面有卓越的表现,努力追求创造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构建开放的基础教育体系,倡导学生在选择中学习选择,在尝试中学会负责,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强调-教育教学与生活及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更主动、更自觉、更活泼、更多样地学习,把课堂与社会,把课堂与家庭结合起来,在更大更广的天地中获得发展,全面尝试新的学习方式。
那么,在教学中我就本着导学、导教的原则,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把教学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
教师要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我思考、自由表达、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巧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注重课后反思,积累经验和材料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学习过程中,我及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评价和反思,反思如同前行路上的驿站,休整再出发才能精神百倍,方向正确。
积极撰写反思型教学案例,不断地记录和积累教学工作中的经验和资料,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深入进行,有利于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
每教完一节课后,我都记下本课的创新“亮点”;找不足之处,写出改进之法;想应做之法,留下瞬间感悟,不断积累成功的经验。
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提高,实现自我价值,我要为实现追求的目标而加倍努力,希望能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
三、教研活动的开展磨砺了我学校的发展靠教师,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学校的命运。
我积极的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
在教研活动中,我不畏艰难,主动发言,不断的体验与感悟,推敲与揣摩中我的教学技艺越来越提高。
学校还经常组织我们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新课程教改的理论的远程培训,进而帮助我们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第1篇摘要:移情说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强调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对他人的理解和共鸣。
本文从移情说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旨在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引言移情说作为一种心理学理论,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威廉·冯特。
他认为,移情是人们在与他人交往中,能够理解和体验他人情感的心理过程。
随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移情说逐渐被引入教育教学领域,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移情说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二、移情说的基本概念1. 移情:移情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对他人的理解和共鸣。
具体表现为:认知上的换位思考、情感上的感同身受、行为上的模仿。
2. 移情的作用:移情有助于个体更好地理解他人,增进人际交往;有助于个体调节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个体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 移情的类型:根据移情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我移情、他人移情和集体移情。
三、移情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1)换位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需求,以学生的视角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情感共鸣: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关爱去感染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
(3)模仿学习: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培养他们的移情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1)换位思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人的观点和情感。
(2)情感共鸣:学生要学会关注他人的情感需求,学会关爱他人,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3)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
3. 课堂管理中的应用(1)关注学生情感: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新课改中对学生多元发展的思考当了多年的班主任,虽不能说桃李满天下,每年也会送出百十个毕业生。
无论他们是曾经上课睡觉让人操碎了心的学生,还是品学兼优型,看着他们脸上洋溢的青春和活力,我深深地感到: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幸福的种子在生长。
我经常思考,学习成绩和人生的幸福指数有没有关系?新课改大环境下怎样追求学生的多元发展?一、学生特点分析在学校期间,每个教师和校长都喜欢努力学习、成绩突出、听话、懂事的学生。
他们是教师眼中的宝贝,经常被树立为其他学生的典范。
即便他们身上有什么弱点或缺点,也会被学习的光芒遮盖,甚至个别缺点会“神话”成一种个性。
当优秀的毕业生换了环境,不以成绩作为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后,心理的转换非常重要。
有的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很快脱颖而出,继续优秀;有的不能及时调试心态,仍然认为自己就是中心,没有别人关注时,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衡心理,影响自己的发展。
教师都愿意听到这样的消息:某某学生发展得很好,很优秀;但也能听到这些黯然的消息:某某优秀生毕业后不断跳槽,总说自己怀才不遇,没有人赏识他。
这样的“优秀生”,教师、家长、个人都应当反省:“优秀”的标准到底是什么?是以追求高分、考上理想的大学作为终极目标,还是为适应社会、适应生活,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追求?在一个班集体中,各方面都出类拔萃的学生和后进生所占的比例一般都小,班级中都是以中等生居多。
他们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先进生的后备军。
一般有以下三种类型:其一,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聪明,能较快地掌握知识,但缺乏毅力,学习不刻苦,因而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其二,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较好的学生。
这类学生一般对问题的反应较慢,但学习踏实努力。
其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较差的学生。
这类学生一般理解能力较差,学习又不够努力和深入。
他们往往在班级中人数较多。
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经常互相斗争,有时表现较好,有时表现较差,不断向两极分化。
立足三尺讲台,促进学生发展方献忠杭州文澜中学本人自初中起,感动于班主任老师对我的关爱和教育,就树立了长大后当个好老师的志愿。
后如愿考进了杭师院,经过四年的努力,最后以省优秀毕业生的身份经入杭州学军中学教书,至今还在这三尺讲台上奉献自己的青春,挥洒自己的才华,不断践行自己曾经的诺言。
还记得当时的热情:天天与学生厮混在一起,上课、谈心、补差;夜夜备课至深夜乐此不疲。
同时投身于教学改革,借杭师院的优势,我动员组织学生每人建立家庭实验室,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实验。
在当时真的激发好多学生的学习热情,拉近了师生的情感。
受此鼓舞,为了不断从充实自己投身教改,自己自费报名参加了华师大研究生课程班学习,二年后结业。
此后,自己的教学工作又有了一个新的平台,本人教学业绩有了稳定的提升,一直任教初三毕业班,学生兴趣浓热情高,基本做到高质量轻负担这一理念。
同时,基于自己的表现,被学校派送为杭州市第一届骨干班主任研修班,学制二年。
郭和阳名誉校长,韩似萍为班主任,心理学教授戴乃龚等知名专家为任课教师。
后来还脱产半月考察学习全国名校名师。
这次研修无论在德育理论还是在德育实践上都给自己以极大的帮助和提高。
此后,我尝试着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与班级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赏识教育、德育为先、换位思考、归因理论等指导下摸索出“明理诚信,敢争第一”的班级目标,“自觉、自理、自约、自强”的班级文化,“因为我的存在,集体备感光荣”班级格言形成了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风格。
在此期间,科学组正式成立,脱离原来的物理化学组,我被学校任命为科学组教研组长。
遵循“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认真学习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促进教育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学科教学法改革为重点,以备课组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开展以“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题的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学科调研工作。
05年起,我被学校聘为学生处副主任兼年级组长,在校长先进理念的引领下,严格管理,精细管理,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学会了自信、自立、自理、自律,学生的社团、文体活动精彩纷呈,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谐、个性特长充分发展。
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状况分析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状况分析自从参加工作以来,我首先在师德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
基于以上认识,我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教育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去做一个深受学生尊重和信赖的老师。
通过一个学期的专业化发展,现总结如下:一、做一个科研型教师。
教师的从教之日,正是重新学习之时。
新时代要求教师具备的不只是操作技巧,还要有直面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的本领。
在学校领导的指引下,我积极投身于教育与事业当中,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开展学习讨论,自我评价相互督促,寻找榜样自我设计,对照规范自我完善,榜样形象的系列主题活动。
二、关爱相信每个孩子。
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才为出发点,开展微笑服务系列主题三是提高自我生命质量。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走内涵发展之路为落脚点,开展自我生命真谛自我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系列主题活动。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因此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
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
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
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
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
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
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
上课内容丰富,现实。
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