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1(1)1
- 格式:ppt
- 大小:470.50 KB
- 文档页数:11
林则徐与新疆1. 简介林则徐(1785年-1850年),字啐云,江苏镇海县(今属宁波)人,中国清朝末年的一位著名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教育家。
他以自强教育运动而闻名,致力于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然而,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仅在于教育改革,他还有着深远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对待边疆问题上,尤为值得称道。
本文将探讨林则徐与新疆的关系及其影响。
2. 林则徐的对新疆的重要贡献林则徐在清朝时期曾出任新疆的巡抚,他在新疆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他重视新疆的边疆安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边疆的稳定和安全。
他加强了与俄罗斯的边境防御体系,维护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保护了汉族和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的生活安全。
其次,林则徐注重改善新疆的经济发展。
他推行农田水利工程,开发农业,并推动了新疆的商品经济。
他还着力发展新疆的工商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为新疆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此外,林则徐还注重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
他推行了汉维文化交流政策,鼓励汉族和维吾尔族等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3. 林则徐与新疆之间的遗产林则徐对新疆的贡献不仅仅体现在他的治理工作上,更重要的是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于新疆地区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首先,他倡导的自强思想在新疆得到了发扬光大。
自强精神一直被视为新疆地区的精神支柱,为当地人民持续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动力。
其次,林则徐注重民族团结和文化交融的理念在新疆得到了传承。
新疆地区拥有多个民族,民族团结是当地社会的重要基石。
林则徐倡导的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思想深深影响了新疆,使各个民族能够和谐共生、相互尊重。
最后,林则徐对新疆的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为该地区的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凭借着林则徐发展的经济模式,新疆逐渐成为了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和能源基地,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4. 结论林则徐作为一位重要的政治家和改革家,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对于新疆地区的治理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重视边疆安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推动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
中国近代战争故事-第⼀次鸦⽚战争的故事 第⼀次鸦⽚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下⾯⼩编给⼤家讲⼀讲中国近代战争故事-第⼀次鸦⽚战争的故事。
第⼀次鸦⽚战争 林则徐虎门销烟,⼤长了中国⼈民的志⽓,却使英国政府恼羞成怒。
公元1840年6⽉,英国远征军司令懿律率四⼗多艘战船、四千五百名英军来到⼴东,封锁珠江洋⾯,第⼀次鸦⽚战争就此爆发了。
在林则徐的率领下,⼴州军民严阵以待,侵略军只能困守海上,根本占不了便宜。
于是,他们只得转驶厦门,⼜受到福建总督邓廷桢的迎头痛击。
英军不⽢⼼失败,继续北上骚扰。
由于清政府海防松弛,侵略军攻陷了定海,⼀直向北开到天津附近。
道光帝害怕了,下令将林则徐⾰职,充军新疆,答应英军只要退回⼴州,就让直⾪总督琦善作为钦差⼤⾂去同他们谈判。
琦善⼀味讨好洋⼈,拆除了⼴州的军事防备,裁减了三分之⼆的⼴东⽔师。
可是英军得⼨进尺,不但提出了赔偿烟价和军费等⽆理要求,还单⽅⾯宣布占领⾹港。
道光帝感到⼤失⾯⼦,改派皇侄奕⼭为靖逆将军,于公元1841年1⽉27⽇向英国宣战。
英军派出⼆⼗多艘军舰、⼆千多名⼠兵,进攻虎门炮台。
镇守虎门的将⼠只有四百⼈,奕⼭却不肯增援。
六⼗⼆岁的虎门提督关天培,同部下发出了“⼈在炮台在,不离炮台半步”的庄严誓⾔,顽强应战。
炮⾝因连续发炮⽽发红炸裂,他们就同英军展开了⾁搏战。
搏⽃坚持了⼗个⼩时之久,关天培壮烈捐躯,虎门炮台终于失守。
奕⼭见通往⼴州的门户被打开,这才着了慌。
他派出⼠兵捧着马桶出城迎战,说这样可以使英军的⼤炮失灵,⾃然是遭到了惨败。
英军兵临⼴州城下,奕⼭被迫签订了《⼴州停战协定》,以⽀付六百万元“赎城费”并保证清军不再抵抗的条件,保住了⼴州城。
⼴州百姓痛恨奕⼭的屈膝求和,5⽉31⽇,三元⾥⼀带⼀百零三乡的村民⾼举“平英团”⼤旗,将从虎门前来骚扰的英军⼠兵团团包围,歼灭了五⼗多⼈。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林则徐,字鼎甲,号鹤林,江苏常州人,清代政治家、思想家。
他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一生经历了清朝的兴衰,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他禁烟的故事更是被后人津津乐道。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发生在1839年。
当时,英国向中国输出大量的鸦片,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鸦片问题。
林则徐意识到鸦片问题的严重性,决心采取措施禁止鸦片的吸食和贩卖。
他首先在广东任巡抚时,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烟运动。
他派遣官员到各地进行宣传,禁止鸦片的生产和销售,并且没收了大量的鸦片。
这一举措引起了英国的不满,导致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虽然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但林则徐并没有气馁。
他继续努力,在政治上寻求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变法建议,包括禁烟、禁烈酒等。
他还在各地设立了学堂,推广西学,提倡科学技术的发展。
他的这些举措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为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领袖应该有远见卓识,敢于面对问题,果断地采取行动。
他的行为不仅是为了当时的中国,更是为了中国的未来。
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在当今社会,禁烟依然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吸烟不仅对个人健康有害,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有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坚决支持禁烟运动,呼吁人们远离烟草,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林则徐禁烟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伟大的领袖应该有远见卓识,敢于面对问题,果断地采取行动。
他的精神将激励后人不断前行,不断探索,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
我们应该向林则徐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退一步海阔的名言警句导读:退一步海阔的名言警句【1】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2)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 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一个人都有弱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一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
——济慈4) 生活过,而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但是谁能说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5) 宰相肚里能撑船。
6)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纪伯伦7) 这世上最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辽阔的是人的'胸怀。
8) 腹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朱德9) 心胸开阔: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悲观失望。
——富兰克林10) 心量狭小,则多烦恼,心量广大,智慧丰饶。
11)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原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12)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13)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场合:你打算用忿恨去实现的目标,完全可能由宽恕去实现。
——西德尼·史密斯14) 你一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脚上。
15)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16) 气吞山河,容纳百川。
17) 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
——刘向18) 身安不如心安,屋宽不如心宽。
19) 只有勇敢的人才懂得如何宽容;懦夫决不会宽容,这不是他的本性。
——斯特恩20)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21) 悟道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心胸宽广地活着。
——正冈子规22)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23) 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24) 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他计较的少。
25) 大人不计小人过。
退一步海阔的名言警句【2】1) 不患不能柔,惟患不能刚;惟刚斯不惧,惟刚始有为。
——罗学瓒2)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名言名句大全林则徐是中华民族抵御外辱过程中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名言名句大全。
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林则徐名言名句大全,欢迎阅读。
更多资讯尽在名人名言栏目!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2、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3、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4、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5、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花香一树春。
6、社燕逢春留好语,地无寒谷春常在。
7、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有容乃大千秋几?无欲则刚百世师。
比武守疆驱虎豹,论文说理寓诗词。
为官首要心身正,盖世功勋有口碑。
9、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林则徐名言名句1、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2、若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3、中有古佛立亭亭,苾刍合十朝诵经。
催落山泉作钟磬,秋色满岩云有声。
4、三生慧福孰能兼,占尽韶华颇不廉。
悟彻优昙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5、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7、存心不善,风水无益;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行止不端,读书无益;作事乖张,聪明无益;心高气傲,博学无益;时运不济,妄求无益;妄取人财,布施无益;不惜元气,医药无益;淫恶肆欲,阴骘无益。
8、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名言1、状开元景三阳态,探得花香一树春。
2、社燕逢春留好语,地无寒谷春常在。
3、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4、师敌之长技以制敌。
5、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6、《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七律二首其一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
时事难从无过立,达官非自有生来。
风涛回首空三岛,尘壤从头数九垓。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全书知识点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1课鸦片战争知识点1 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禁烟的背景):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
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
2.鸦片的危害:(1)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
(2)严重摧残了国人体质。
(3)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3.林则徐禁烟:(1)经过: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
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
(2)虎门销烟的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知识点2 英国发动浸略战争1.原因:根本原因一一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直接原因(借口)—中国的禁烟运动。
2.时间: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3.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4.民族英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等战死虎门,江南提督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5.结果: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6.失败原因:(1)清朝封建专制制度腐败,统治者昏庸愚昧;(2)经济落后,武器落后。
(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相抗衡。
)知识点3 《南京条约》的签订1.签订: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2.内容:4.美法扩大侵略权益: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通过条约,美国、法国除享有英国在华取得的各种特权外,还扩大了侵略权益。
5.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1.林则徐(清朝道光时期大臣、民族英雄)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福建侯官县人,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
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谥号:文忠主要成就:禁烟(虎门销烟),翻译论著《海国图志》一书,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镇压“刀客”,治水,中国引进国际法的第一人。
主要著作:林则徐生平爱好诗词、书法,著有《云左山房文钞》、《云左山房诗钞》、《使滇吟草》和《林文忠公政书》《荷戈纪程》等著作。
所遗奏稿、日记、公牍、书札、诗文等,建国后辑为《林则徐集》。
《林则徐全集》分奏折、文录、诗词、信札、日记、译编六卷,共十册。
2.洪秀全洪秀全(1814年1月1日—1864年6月1日),小名火秀,族名仁坤,后来为了避上帝“爷火华”(“耶和华”的谐音)名讳而改为现名,太平天国建立者,清末太平天国运动领袖,民族英雄。
1814年出生于广东花县。
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但其坚信“古来事业由人做”,遂吸取早期基督教教义中的平等思想,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的盛世。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领导发动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自号天王。
1853年定都江宁(今南京),改称天京。
洪秀全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
在主权原则上,洪秀全对满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概不予承认,并积极抗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英国政府曾派使者与洪秀全联系,表示如果洪秀全承认英国在华利益就对太平天国提供援助,但遭到洪秀全严词拒绝。
由于洪秀全始终拒绝承认不平等条约,不肯出卖国家主权而使得列强转而支持满清政府。
1864年洪秀全在天京病逝,其逝世后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就在满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2024~2025学年八上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考1~4单元知识点复习提纲时间轴和思维导图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答题技巧汇编一.选择题答题技巧1.读;题目画关键词2.联;与课本知识建立联系3.排;错误的,无关的,不完美的,绝对的。
4.规律:①没有百分百确定的答案不更改,相信一见钟情;②选择题按顺序写完,如果确实在30秒钟内没有合适的答案,选一个最有可能的答案,圈试卷题号有空再去看,一定不能空。
主要是提醒自己后面来再思考在答完题目后再返回作答。
口诀;有对全优生\深(有没有添枝加叶;对不对鱼目混珠;全不全以偏概全;深不深本质或根本;优不优是否是最佳;试一试难以抉择选择把选项代入题干)二.做题材料题基本步骤1.先看题目:①题目问什么?有几问?②要从哪个材料里找答案?(怎么读材料①审什么:导语、正文、出处、注释——明确考查知识点②怎么审:有几句,材料结构,勾出关键信息(关键句子,标点,连接词),精准定位题目考查的知识点)③分值如何?(通过分值来判定答案有几点,正常情况下,每个得分点的分值是整数;每个得分点1分或2分的最为常见)2.再看材料:从材料里找答案;如果材料找不到答案就从课本里找。
3.分点作答:答:①……②……③……(怎么写答案;①顶格写问题词+冒号,标志开始作答了②根据分值确定答案要点,答案要点化、序号化③按设问顺序答题,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务必在答题框内答题。
)三.材料题注意事项 (答案序号化、内容条理化、书写规范化)(1)分点列条作答(严禁“段落式”答题);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用①、②、③等序号标明,也可以另起一行作答。
(2)每个问题应有提示语或者小标题的起语。
问题中有“分别”的要求,必须标示清楚所答的是哪个内容;问什么答什么,对题目设问,要有明确的回应。
对所解答的问题应有简短的提示。
林则徐虎门销烟故事林则徐,字韫玉,号梅溪,江苏常州人。
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在虎门销烟的故事。
虎门销烟,是指1840年发生在广东虎门的一场重大事件。
当时,英国向中国大量输出鸦片,导致中国社会上瘾者众多,社会秩序严重动荡。
林则徐作为一位忠良之士,深知鸦片对国家的危害,因此决心要禁绝鸦片。
他深知中国的国力不足以与英国对抗,于是决定从禁绝鸦片入手,以振兴国家。
林则徐首先上书皇帝,请求禁烟。
然而,由于当时朝政腐败,皇帝并未采纳他的建议。
林则徐深知时不我待,于是决定采取果断行动。
他在虎门海域设置封锁线,并发布了《海禁令》,严禁鸦片的输入和贩卖。
这一举动震惊了英国人,也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
英国人对中国的禁烟行动感到愤怒,于是派遣军舰前来虎门,企图以武力打破中国的封锁。
然而,林则徐并不为所动,他坚定地守护着虎门海域,不让任何鸦片进入中国。
最终,英国人以武力威胁,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份不平等条约。
虽然《虎门条约》对中国不利,但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行动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他的坚定决心,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抵抗精神,也激励了后人对外国侵略的抵抗。
他的英勇事迹,被后人誉为“林则徐力挽狂澜,壮哉我华夏”。
林则徐虽未能阻止鸦片战争的爆发,但他的虎门销烟行动却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座丰碑。
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也让我们懂得了民族自尊的重要性。
正如林则徐所说,“海疆未宁,何以家基?”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一、年代尺串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1840-1842)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1.鸦片走私:(1)背景:英国为了改变贸易不利局面,向中国走私鸦片。
(2)危害:白银外流,威胁清政府的财政,加重百姓负担;摧残国人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和军队战斗力削弱。
2.林则徐禁烟:(1)措施:在广州,明察暗访,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2)虎门销烟:1839年6月3至25日,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3)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1.时间:1840年6月——1842年8月2.根本原因: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3.直接原因(导火线):林则徐虎门销烟4.经过:英军封锁珠江口→攻陷浙江定海,直趋天津→道光帝派琦善与英军谈判→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攻虎门、广州→占厦门、定海、宁波→1842年进犯吴淞→占镇江→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
5.民族英雄:关天培等战死虎门,陈化成在吴淞力竭牺牲。
6.结果:中国战败,1842年8月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7.补充条约:(1)1843年中英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1844年签订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华权益。
8.鸦片战争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9.启示:①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一、英法再次发动侵华战争1.根本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华权益。
2.主凶:英、法;帮凶:美、俄3.借口:“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
4.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5.英法美俄和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等特权。
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一、鸦片战争:1840年6月---1842年8月(国际禁毒日6月26日)1、林则徐禁烟:1839年6月3—26日,林则徐在广州虎门海滩销烟。
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鸦片战争(1)起因: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借口中国禁烟。
(2)过程: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中国广东海面,1842年8月直逼南京城下。
(3)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
(4)影响: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使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内容:A. 割地:割让香港岛(不是香港,今香港由香港岛、九龙、新界三部分)给英国;B. 赔款: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C. 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D. 协定关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影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魏源与《海国图志》(1)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杰出代表。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 作用:对闭关自守的传统观念的挑战,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第二次鸦片战争:(1)时间::1856年10月---1860年10月(2)起因:英不满足获得的权益,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利益,(3)过程: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近代史上西方列强第一次攻占北京)(4)结果:火烧圆园明。
2、沙俄趁火打劫: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西北、东北领土达150多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