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

郾城区第二实验中学

宁二磊

浅谈中国转型期的家庭教育

家庭作为社会大系统中的一个最小单位,其发展变化总是随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的,家庭的变迁折射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基本功能之一,其形式和内涵也必然受到一定社会、文化等方面变化的影响,家庭教育不仅是历史的、传承的,也应是发展的、动态的、多元的和复杂的。起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持久的变革,对家庭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巨大而深远,社会转型导致传统家庭结构的解体,家庭功能的变更,家庭观念的演变。当前,家庭教育主要呈现出以下五大特点:

一、家庭教育观念和内容发生了极大变化。由重视德育转变为德、智、体、美各育并举。自古以来,家庭教育以人格养成为主要内容,重视对子女的伦理道德、交往礼仪、个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教育,家庭是儿童人格养成的主要场所。可见,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德育。这种德育为先的家庭教育观对我国的家庭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塑造儿童的性格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不断提高,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强调竞争、注重效率已成为社会主流的价值观,而且在现实中逐渐强化。“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几乎已成了

广大家长的共识。为了增强孩子的竞争力,很多家长积极地给孩子创造教育条件,家庭教育已远远不仅是传统的人格教育,家长对孩子智育非凡是知识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家长热衷于给子女选购教辅读物,辅导功课,检查和布置作业,把本应主要由学校教师承担的责任也揽了过来。家庭对孩子所进行的体育和美育主要是一种竞技能力的教育,其主要目的除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艺术表现力和身体运动能力以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让孩子参加各种竞赛,在同龄孩子中脱颖而出,为今后参与更激烈的社会竞争打下基础。这种以智育和能力为中心的家教变化使得家教和学校教育的功能有所重合,但是也相对弱化了家庭作为培育孩子人格的天然场所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形式大大变化。传统的家庭教育形式由单个家庭独立进行,并且一般是严父慈母、母亲要相夫教子。而目前的家长们除了进行单独家庭教育以外,由于害怕自己家长素质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孩子多方面智能的发展,专门给孩子请来家庭教师以作补充和指导。这种形式的家庭教育是一个教师面对一个或多个学生,进行文化课的补习或特长练习。家庭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为儿童的发展拓展了空间,能适应儿童的个体差异性。同时也是对当前家庭结构变化和传统家教的有益补充、探索。例如我校孟老师、刘老师和李老师家两男一女三个孩子进行了联谊家庭教育尝试:他们根据孩

子的年龄大小确定长幼秩序,如要求幼儿以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相称呼,并履行自己的职责,告知幼儿将有三对父母,共同关注幼儿的学习,强调三方父母的教育权威,并且共同安排了幼儿的学习时间与地点,如:周一、三去孟老师家学习,周二、四去刘老师家学习,周五、到李老师家去学习,节假日也可以商定,遇事可以协商调整时间与地点。这样,幼儿不仅找到了合适的伙伴,而且可以学会像兄弟姐妹那样相处,年幼的幼儿学会尊重年长者,学习经验,掌握技能技巧;年长的幼儿可以增强责任感,学会照顾、帮助年幼者,也让幼儿感觉到更多人的关爱,并享用了共同的教育资源。但是,过多的家庭教育形式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假如家长不顾子女的爱好、需要和能力,盲目给它们加压,那只会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和精神负担,导致厌学情绪,削弱教学效果。

三、家长与子女亲子关系发生了变化导致家庭教育的变化。多重家长与子女关系多重是指长幼关系、师生关系、陪练关系、、朋友关系等关系并存。在传统的家庭里,家庭里往往子女较多,家长与子女的关系主要是一种长幼关系,治理者与被治理者关系,子女对父母的要求几乎要无条件地接受或执行。今天随着核心家庭的和独生子女的增多亲子关系更加亲密;在一些较为开明的家庭里,家庭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家长能破除单纯以家长的意志塑造和要求孩子的观念、

尊重孩子的人格独立和正当权益,尊重孩子的爱好爱好,以对话、交流、协商的方式教育孩子,准许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在这种家庭里,家长不是绝对的权威,他们与子女之间不是教育主体与教育对象的关系,不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子女对家长的教育方式可以提出异议。这样,家长与子女之间除了亲子关系外,还有朋友式的关系。

四、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首先,家庭结构的差异性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由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变化导致的传统型家庭结构的改变,引起家庭教育背景的多元化,独生子女家庭、离异家庭、残缺家庭、隔代家庭、单亲家庭、寄养家庭、空巢家庭以及打工家庭、下岗家庭等大量涌现。家庭结构、家庭背景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使家庭教育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在城市,家庭结构日益核心化,独生子女现象普遍,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具有下赌注的感觉,补偿教育、代受教育、过度教育、神童教育等观念影响着家庭教育。在农村,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家教”;因为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家教”现象;大部分家长文化素质偏低,大都集中在初中与小学文化程度,家长说不清家庭教育的真正含义,产生“有家即教”思想,导致出现“家教失衡”现象。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隔代家庭祖辈对孙辈往往溺爱大于教育,包办代替、

百依百顺的情况比较严重,导致这些孩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孤僻,意志薄弱;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的家长心理失衡对孩子心理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家庭教育在时间、精力、经济等方面都跟不上。有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质量低于完整家庭,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发展的某些方面明显滞后,表现力求知欲和奉献精神较低,行为的自觉性和自制力差,缺乏高度的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而且在教育期望方面,单亲家庭要求降低,在教育方式上,单亲家庭简单粗暴的现象更加突出。其次,父母的文化素质的差异性带来了家庭教育的差异性。父母的文化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教育水平。文化素质较高的知识分子在家庭教育上有自身的优势,表现在父母文化素质高,家庭氛围好,重视早期教育和智力开发。所以孩子一般身体素质较好,思想活跃,爱好广泛,知识面宽。

五、家庭教育的功利化和外在性受市场经济效率意识的影响和短期利益的驱动,不少家长越来越追求家庭教育在短期内见成效。比如,家长让孩子学钢琴、小提琴、古筝等乐器,或者学外语和计算机,让孩子提前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引以为荣。这种教育追求的是标志着所谓教育成效的等级证书和获奖证书。假如孩子的爱好能力适合学这些内容倒也无可非议,但是家长若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硬逼他们去学,那结果不是适得其反就是收效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