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ZDB Z 49-2011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
- 格式:pdf
- 大小:729.57 KB
- 文档页数:29
水利行业常用规范1、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2、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SL16-95)3、水利基础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SL19-xx)4、农村水电供电区电力发展规划导则(SL22-92)5、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xx)6、水闸施工规范(SL27-91)7、水利水电工程启闭机设计规范(SL41-93)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xx)9、混凝土面板石坝施工规范(SL49-94)10、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SL52-93)11、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SL53-94)12、农村水电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规范(SL/T53-93)13、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址勘察规范(SL55-xx)1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1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16、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SL73、1-95)17、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工建筑图(SL73、2-95)1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勘测图(SL73、3-95)19、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力机械图(SL73、4-2)20、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电气图(SL73、5-95)21、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L73、6-2001)22、防汛抗旱用图图式(SL73、7-2003)23、水利水电工程钢闸门设计规范(SL74-95)24、水闸技术管理规程(SL75-94)25、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SL76-94)26、小型水利发电站水文计算规范(SL77-94)27、水工钢闸门和启闭机安全检测技术规程(SL101-94)28、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29、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SL105-xx)30、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06-96)31、小水电供电区农村电气化规划编制规程(SL145-95)32、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SL167-96)33、水闸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0-96)3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SL171-96)35、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SL172-96)36、小水电网电能损耗计算导则(173-96)37、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SL174-96)38、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SL176-xx)39、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SL/T179-96)4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xx)41、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xx)42、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程(SL193-97)43、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规划设计阶段)(SL197-97)44、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SL203-97)45、水电站饮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SL/T205-97)46、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SL209-98)47、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SL211-xx)48、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SL212-98)49、水闸安全鉴定规定(SL214-98)50、水环境检测规范(SL219-98)51、中小河流水能开发利用规划导则(SL221-98)52、农村水电供电区电力系统设计导则(SL222-1999)53、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xx)54、水库洪水调度考评规定(SL224-98)55、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SL228-98)56、小型水力发电站自动化设计规定(SL229-2000)57、泵站施工规范(SL234-1999)58、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59、水利水电工程闸门及启闭机、升船机设备管理等级评定标准(SL240-1999)60、水利水电工程地址观测规程(SL245-1999)61、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1999)62、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63、泵站技术改造规程(SL254-2000)64、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255-2000)65、堤防工程施工规范(SL260-98)66、水闸设计规范(SL265-2001)67、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SL266-2001)68、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L267-2001)69、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SL269-2001)70、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程(SL274-2001)71、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L277-2002)72、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程(SL278-2002)73、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2002)74、卷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SL280-2003)75、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SL281-2003)76、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282-2003)77、水利水电工程进水口设计规范(SL285-2003)78、地下水超采区评价规范(SL286-2003)79、水利水电工程项目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03)80、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81、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设计规范(SL290-2003)82、农村水电站优化运行导则(SL293-2003)83、农村水电站开发规划选点导则(SL294-2003)84、水电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SL296-2004)85、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SL299-2004)86、水利风景区评价标准(SL300-2004)87、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303-2004)88、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SL310-2004)89、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SL311-2004)90、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L312-xx)9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查规程(SL313-2004)92、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SL314-2004)93、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程(SL315-xx)94、泵站安全鉴定规程(SL316-2004)95、泵站安装及验收规范(SL317-2004)96、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SL319-xx)97、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试行)(SL/Z322-xx)98、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xx)99、水利信息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L/Z331-xx)100、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L/Z332-xx) 101、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范(SL335-xx)102、水土保持信息管理技术规程(SL341-xx) 103、水土保持监测设施通用技术条件(SL342-xx) 104、水利水电工程电缆设计规范(SL344-xx) 105、水利信息系统项目建议书编制规定(SL346- xx) 106、小型水电站建设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SL356-xx)107、农村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SL357-xx) 108、农村水电站施工环境保护导则(SL358-xx) 109、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概估算编制规程(SL359-xx) 110、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SL367-xx) 111、再生水水质标准(SL368-xx) 112、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xx) 113、水土保持试验规范(SL419-xx) 114、水利旅游项目综合影响评价标准(SL422-xx) 115、旱情等级标准(SL424-xx) 116、凌汛计算标准(SL428-xx) 117、水资源供需预测分析技术规范(SL429-xx) 118、调水工程设计导则(SL/Z430-xx) 119、城市水系规划导则(SL431-xx) 120、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SL432-xx) 121、钢丝网水泥输水管及管件(SL433-xx) 122、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435-xx) 123、堤防隐患探测规程(SL436-xx) 124、水利水电工程二次接线设计规范(SL438-xx)。
HJ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onstructed wetlands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engineering(征求意见稿)20××-××-××发布 20××-××-××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I目次目次 (Ⅰ)前言 (Ⅱ)1 适用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2)4 水量和水质 (5)5 总体设计 (6)6 工程工艺及人工湿地设计 (9)7 主要设备及材料 (14)8 检测与过程控制 (15)9 辅助工程 (16)10 施工与环境保护验收 (17)11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9)12 运行与管理 (19)附录 A(规范性附录)符号 (22)I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环境防治法》,规范我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运行、维护和管理,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的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沈阳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维护与管理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采用人工湿地工艺的污水、雨水处理及河流、湖泊水质改善工程,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设计与施工、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及建成后运行与管理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编号:DB11/T 969-2016备案号:城镇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Standard of rainstorm runoff calculationfor urban storm drainage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2016-10-19 发布2017-02-01 实施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地方标准城镇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Standard of rainstorm runoff calculationfor urban storm drainage system planning and designDB11/T 969–2016主编单位: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批准部门: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实施日期: 2017 年02 月01日2016 北京前言本标准是根据原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城乡规划标准化工作规划》及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京质监标发[2012]第20 号》立项计划,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编制。
编制组在执行《城市雨水系统规划设计暴雨径流计算标准》(DB11/T969-2013)基础上,经广泛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标准,对本标准进行了修编。
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适用于雨水管道、排水明渠及雨水泵站规划设计的流量计算方法、暴雨强度公式、径流系数、重现期以及设计降雨雨型。
分为1.总则;2.术语;3.技术内容等章节。
本次标准修编的主要技术内容是:补充规定推理公式法计算雨水设计流量的适用范围和采用数学模型法计算设计流量的要求;修编了取样方法为年最大值法的暴雨强度公式;取消折减系数m;修正规划综合径流系数及其用途;补充规定t1的确定方法;补充规定立体交叉道路雨水管渠(含泵站)设计重现期;补充以暴雨强度公式法以及水文手册查值法推求北京市Ⅰ区、Ⅱ区两个暴雨分区不同重现期的1440min时间段设计雨型等。
SZDB/Z 215-2016目 次前 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一般规定 (3)6跨河跨堤建设项目 (3)6.1跨河跨堤桥涵 (4)6.2 跨河管道 (5)7 穿河穿堤建设项目 (5)8 临河临堤建设项目 (6)9 其他建设项目 (7)10 防洪评价管理 (8)ISZDB/Z 215-2016 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和管理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涉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和管理技术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深圳市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的涉河建设项目,包括道路、桥涵、隧道、轨道交通、水闸、箱涵、管道、缆线、泵站、码头、取水口、排放口等永久或临时建设项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标准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139 内河通航标准GB 50201 防洪标准GB 50217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86 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4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程GB 50513 城市水系规划规范GB/T 27647 湿地生态风险评估技术规范GB/T 50805 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 11 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 37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JTG B0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6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SL 303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L 435 海堤工程设计规范SL 520 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编制导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河道 river course1SZDB/Z 215-20162 流域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自然水流。
3.2河道管理范围scope of river course management由水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按以下规定划定并经本级政府批准的管理范围。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篇一:雨水集蓄利用规划设计】4工程任务和规模4.1概况4.1.1社会经济概况左岸Ⅱ-Ⅲ级阶地丘陵区。
区内地形平缓,海拔高程在320-500m,土壤为黄棕壤、水稻土,由于水利工程设施薄弱,长期以来一直遭受干旱灾害的威协,农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阳安铁路、汉白公路由工程区南部经过,已建成村级公路网络,交通较为便利。
4.1.2工程概况据不完统计,区内已有蓄水堰塘57口,其中万方以上大堰6口,总蓄水量31.5万m3。
近年来已发展水窖150余口。
本次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对该区域进行全面规划,有计划的对地理位置优越,灌溉条件好的18口堰塘进行清淤增容,对堰坎和放水设施进行加固,设计恢复塘容15万m3;计划新修水窖350口,增加蓄水1.4万 m3;衬砌砌灌溉渠道19条,长10.7km。
4.2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工程位于月河北岸丘陵阶地区,地势平缓,土层肥厚,因为地理条件特殊,自然地形构成坡高水低,没有建设蓄水工程的条件,长期以来一直受干旱缺水的困挠,农业经济得不到应有发展。
现采用非充分灌溉的模式,进行雨水集蓄型灌溉工程规划设计。
这一地区水文条件是降雨量较丰,多年平均降雨量850mm,造成干旱的原因是降雨时空分布与农作物需水过程不相匹配,二是缺少蓄水工程。
现根据气象和地理条件,选用堰塘、水窖等小型、群体形引蓄水工程,增加调蓄水量,增强灌溉能力。
符合当地水资源呈立体分布的特点。
这种蓄、小、群的建设方式也易被群众接受掌握,工程建设简便易行。
经过在该地区的实施,再进一步总结提高,然后向汉滨区同类型区域推广应用,对汉滨区的经济发展将起到很大促进作用。
同时为干旱、半干旱地区采用非充分灌溉,发展节水型农业总结出成功经验。
因此规划建设三条岭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很有必要。
据调查,该地区有灌溉设施的,粮食亩产约在700-800kg,无灌溉条件时亩产不足400kg,亩产相差较大。
因此干部、群众对水利工程建设要求迫切,投工投劳积极性很高。
标准编号SDJ 062-1982 SDJ 063-1982 SDJ 064-1982 SDJ 065-1982 SDJ 082-1979 SDJ 14-1978 SDJ 208-1982 SL 105-2007 SL 106-2017 SL/T 107-1995 SL 108-2006 SL 109-2015 SL 110-2014 SL 111-2017 SL 112-2017 SL 113-2014 SL 114-2014 SL 115-2014 SL 116-2012 SL 117-2014 SL 118-2014 SL 119-2012 SL 120-2012 SL 121-2012 SL 122-2012 SL 123-2012 SL 124-2014 SL 125-2017 SL 126-2011 SL 127-2017SL 129-2017 SL 13-2015SL 130-2017 SL 131-2017 SL 132-2017 SL 133-2014 SL 134-2017 SL 135-2017 SL 136-2017 SL 137-2017 SL 138-2011 SL 140-2006 SL 141-2006 SL 142-2008 SL 152-2011 SL/T 153-1995 SL 154-2013 SL 155-2012 SL 156-2010 SL 157-2010 SL 158-2010 SL 159-2012 SL 16-2010SL 160-2012 SL 161.1-2013 SL 161.2-2013 SL 162-2010 SL 163-2010 SL 164-2010 SL 165-2010 SL 166-2010SL168-2012SL 17-2014SL 171-1996 SL 172-2012 SL 174-2014 SL 176-2007 SL 179-2011 SL 18-2004SL 183-2005 SL 187-1996 SL 188-2005 SL 189-2013 SL 19-2014SL 190-2007 SL 191-2008 SL 193-1997 SL 197-2013 SL 199-1997 SL 203-1997SL 204-1998 SL 205-2015 SL 206-2014 SL 207-1998 SL 210-2015 SL 211-2006 SL 212-2012 SL 213-2012 SL 214-2015 SL 219-2013 SL 223-2008 SL/T 225-1998SL 227-1998 SL 228-2013 SL 229-2011 SL 23-2006SL 230-2015 SL/T 231-1998 SL 234-1999 SL 235-2012 SL 245-2013 SL/T 246-1999 SL 247-2012 SL/T 248-1999 SL 25-2006SL 250-2000 SL 251-2015 SL 252-2017 SL 253-2000 SL 254-2000 SL 255-2000 SL 256-2000 SL 257-2017 SL 258-2017 SL 26-2012SL 260-2014 SL 264-2001 SL 265-2016 SL 266-2014 SL 267-2001 SL 268-2001 SL 269-2001 SL 27-2014SL 274-2001 SL 276-2002 SL 277-2002 SL 278-2002 SL 279-2016 SL 280-2003 SL 281-2003 SL 282-2003 SL 289-2003 SL 291-2003 SL 299-2004 SL 302-2004 SL 303-2017 SL 304-2011 SL 309-2013 SL 31-2003 SL 310-2004 SL 311-2004 SL 312-2005 SL 313-2004 SL 314-2004 SL 315-2005 SL 316-2015 SL 317-2015 SL 319-2005 SL 32-2014 SL 320-2005 SL 352-2006 SL 373-2007 SL 374-2017 SL 375-2017SL 377-2007 SL 378-2007 SL 379-2007 SL 386-2007 SL 387-2007 SL 389-2008 SL 396-2011 SL 397-2007 SL 398-2007 SL 399-2007 SL 4-2013 SL 400-2016 SL 425-2017 SL 432-2008 SL 435-2008 SL 438-2008 SL 439-2009 SL 443-2009 SL 445-2009 SL 446-2009 SL 447-2009 SL 455-2010 SL 456-2010 SL 46-1994 SL 461-2009 SL 47-1994 SL 481-2011 SL 482-2011 SL 484-2010 SL 485-2010 SL 486-2011SL 489-2010 SL 49-2015 SL 490-2010 SL 492-2011 SL 499-2010 SL 5-1995 SL 501-2010 SL 509-2012 SL 511-2011 SL 514-2013 SL 515-2013 SL 517-2013 SL 52-2015 SL 521-2013 SL 522-2010 SL 524-2011 SL 526-2011 SL 527-2011 SL 528-2011 SL 529-2011 SL 53-1994 SL 530-2012 SL 531-2012 SL 534-2013 SL 535-2011 SL 539-2011 SL 541-2011 SL 542-2011 SL 543-2011 SL 545-2011 SL 547-2011SL 55-2005 SL 551-2012 SL 554-2011 SL 557-2012 SL 558-2011 SL 56-2013 SL 560-2012 SL 561-2012 SL 562-2011 SL 564-2014 SL 565-2012 SL 567-2012 SL/T 57-1993 SL 570-2013 SL 575-2012 SL 576-2012 SL 580-2012 SL 581-2012 SL 582-2012 SL 583-2012 SL 584-2012 SL 585-2012 SL 587-2012 SL 588-2013 SL 594-2013 SL 595-2013 SL 598-2012 SL 599-2013 SL 600-2012 SL 601-2013 SL 602-2013SL 613-2013 SL 615-2013 SL 616-2013 SL 617-2013 SL 618-2013 SL 619-2013 SL 62-2014 SL 622-2014 SL 623-2013 SL 624-2013 SL 625-2013 SL 626-2013 SL 629-2014 SL 631-2012 SL 632-2012 SL 633-2012 SL 634-2012 SL 635-2012 SL 636-2012 SL 637-2012 SL 638-2013 SL 639-2013 SL 640-2013 SL 641-2014 SL 642-2013 SL 643-2013 SL 644-2014 SL 645-2013 SL 648-2013 SL 649-2014 SL 650-2014SL 654-2014 SL 655-2014 SL 656-2014 SL 657-2014 SL 665-2014 SL 667-2014 SL 668-2014 SL 669-2014 SL 670-2015 SL 673-2014 SL 675-2014 SL 677-2014 SL 678-2014 SL/Z 679-2015 SL 684-2014 SL/Z 690-2013 SL 691-2014 SL 692-2014 SL 694-2015 SL 696-2014 SL 702-2015 SL 703-2015 SL 704-2015 SL/Z 705-2015 SL 711-2015 SL/Z 712-2014 SL 713-2015 SL 714-2015 SL/Z 719-2015 SL 72-2013SL/Z 720-2015SL 721-2015 SL 73-1995 SL 73.1-2013 SL 73.2-2013 SL 73.3-2013 SL 73.4-2013 SL 73.5-2013 SL 73.6-2015 SL 734-2016 SL 743-2016 SL 744-2016 SL 746-2016 SL 749-2017 SL 75-2014 SL 753-2017 SL 754-2017 SL 755-2017 SL 757-2017 SL 76-2009 SL 99-2012SL水利工程标准名称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热机安装篇)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电气和热控篇)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建筑工程篇)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架空输电线路篇)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试行)水利水电工程硐探操作规程水工金属结构防腐蚀规范(附条文说明)水库工程管理设计规范融雪型雨雪量计 SL/T 107-95水文仪器及水利水文自动化系统型号命名方法农田排水试验规范切土环刀校验方法透水板校验方法击实仪校验方法光电式液塑限测定仪校验方法固结仪校验方法渗透仪校验方法应变控制式直剪仪校验方法应变控制式无侧限压缩仪校验方法应变控制式三轴仪校验方法岩石三轴试验仪校验方法岩石声波参数测试仪校验方法岩石直剪仪校验方法岩石变形测试仪校验方法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校验方法水泥水化热测定仪校验方法水泥胶砂试模校验方法砂石料试验筛检验方法容量筒校验方法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校验方法混凝土试验用振动台校验方法灌溉试验规范混凝土试模校验方法混凝土坍落度仪校验方法混凝土拌和物含气量测定仪(气压式)校验方法混凝土抗渗仪校验方法混凝土快速冻融试验机校验方法混凝土动弹性模量测定仪校验方法混凝土热学参数测定仪校验方法砂浆和混凝土测长仪校验方法水工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检验方法水泵模型及装置模型验收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水泵模型浑水验收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水轮机模型浑水验收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透水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SL/T 153-95 机井井管标准水工(常见)模型试验规程水流空化模型试验规程掺气减蚀模型试验规程水工建筑物水流压力脉动和流激振动模型试验规程闸门水力模型试验规程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冷却水工程水力、热力模拟技术规程坝区航道水力模拟技术规程船闸水力模拟技术规程水电站有压输水系统模型试验规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和截流模型试验规程溃坝洪水模拟技术规程滑坡涌浪模拟技术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坑探规程水库渔业资源调查规范小型水电站建设工程验收规程疏浚与吹填工程技术规范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 171-96小型水电站施工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附条文说明)小型水电站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地下水监测规范(附条文说明)水质采样技术规程 SL 187-96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附条文说明)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规程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小型水电站技术改造规程水利水电工程测量规范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通信电路设计规定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L 203-97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已作废,由国标取代) 水电站引水渠道及前池设计规范已成防洪工程经济效益分析计算及评价规范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已作废,由国标取代)土石坝养护修理规程水工建筑物抗冰冻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水工预应力锚固设计规范水利工程代码编制规范水闸安全评价导则水环境监测规范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 SL/T 225-98水利水电工程金属结构报废标准 SL 226-98橡胶坝技术规范 SL 227-98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小型水力发电站自动化设计规范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混凝土坝养护修理规程聚乙烯(PE)土工膜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T 231-98 泵站施工规范 SL 234-1999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观测规程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水文资料整编规范水工钢闸门系列标准——充水阀 SL/T 248-1999砌石坝设计规范水文情报预报规范(已作废,由国标替代)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泵站技术改造规程泵站技术管理规程(附条文说明)机井技术规范水道观测规范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水利水电工程技术术语堤防工程施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水闸设计规范水电站厂房设计规范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水利水电工程沉沙池设计规范水闸施工规范多泥沙河流水环境样品采集及预处理技术规程 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水工隧洞设计规范卷管牵引绞盘式喷灌机使用技术规范水电站压力钢管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附条文说明)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SL 291-2003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测绘规程水坠坝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验收规程水利质量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准则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附条文说明) 碾压混凝土坝设计规范农村水电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规程(附条文说明) 泵站安全鉴定规程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混凝土重力坝设计规范水工建筑物滑动模板施工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钻孔抽水试验规程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附条文说明)水利水电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范预冷混凝土片冰库水利水电建设用缆索起重机技术条件水利信息化常用术语水利水电工程锚喷支护技术规范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规范水工挡土墙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规程滩涂治理工程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水质分析规程整装微型水轮发电机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通用安全技术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土建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备安装安全技术规程水利水电起重机械安全规程水利工程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海堤工程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二次接线设计规范水利系统通信工程验收规程水文缆道测验规范漏电保护器农村安装运行规程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标准水土保持工程项目建设书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继电保护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电气测量设计规范水工预应力锚固施工规范(附条文说明)岩溶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规范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SL 47-94 水利水电工程招标文件编制规程灌溉与排水渠系建筑物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设备选择设计导则水利水电工程厂(站)用电系统设计规范水工建筑物强震动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布置设计规范水利建设项目后评价报告编制规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钻孔应变法测量残余应力的标准测试方法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附条文说明)(已作废 ) 土石坝沥青混凝土面板和心墙设计规范灌浆记录仪校验方法水利水电工程机电设计技术规范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水利视频监视系统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通信设计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测量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质量评定标准小水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小型水电站机组运行综合性能质量评定标准农村水电配电线路、配电台区技术管理规程农村水电送电线路技术管理规程农村水电变电站技术管理规程农村水电站技术管理规程水工碾压混凝土施工规范 SL 53-94大坝安全监测仪器检验测试规程大坝安全监测仪器安装标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压缩空气及供水供电系统设计规范水工建筑物抗震试验规程水利水电建设用混凝土搅拌机水利水电建设用门座起重机水工金属结构术语铸铁闸门技术条件水工金属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X射线衍射法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监测规程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橡胶坝坝袋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规程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范农村水利技术术语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规范水能资源调查评价导则土坝灌浆技术规范水工金属结构残余应力测试方法 磁弹法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资料整编规程平面链轮闸门技术条件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技术术语水利水电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工金属结构铸锻件通用技术条件水工金属结构三维坐标测量技术规程水工金属结构T形接头角焊缝和组合焊缝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水工金属结构制造安装质量检验通则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与信息系统技术导则潜水泵站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三相交流系统短路电流计算导则水利水电工程接地设计规范水利信息化项目验收规范水利水电起重机实验方法堤防工程养护修理规程周期式混凝土搅拌楼(站)计量系统校验方法衬砌与防渗渠道工程技术管理规程水轮发电机定子现场装配工艺导则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防洪风险评价导则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设计规范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规程水轮机电液调节系统及装置基本技术条件水利水电工程水力学原型观测规范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施工技术规范水文缆道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导流设计规范水利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指南水泵液压调节系统基本技术条件小型水电站施工安全规程引调水线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土石方工程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混凝土工程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地基处理与基础工程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堤防工程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水工金属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程水利水电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水利机械辅助设备系统安装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发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升压变电电气设备安装工程 输变电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水利水电工程照明系统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地下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总进度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水库库底清理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围堰设计规范土石坝施工组织设计规范水文设施工程施工规程水文设施工程验收规程水库枢纽工程地质勘察 规范水利水电工程合理使用年限及耐久性设计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调压室设计规范泵站拍门技术导则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交通设计规范水轮发电机组推力轴承、导轴承安装调整工艺导则 防洪规划编制规程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技术鉴定导则水电站桥式起重机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设计导则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胶结颗粒料筑坝技术导则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水环境监测实验室分类定级标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导则水利建设市场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 小型水电站监控保护设备应用导则水利系统通信工程质量评定规程水型水轮机进水阀门基本技术条件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道技术规范灌溉与排水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水闸与泵站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导则水利统计通则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水工混凝土结构缺陷检测技术规程水利工程施工安全防护设施技术规范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 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编制导则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导则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SL 73-95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基础制图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工建筑图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勘测图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力机械图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电气图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水土保持图 水利工程质量检测技术规程箱式水电站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中小型水轮发电机组启动试验规程 水工金属结构振动时效及效果评定 水闸技术管理规程水力自控翻板闸门技术规范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中小型水轮机调节系统技术规程水工混凝土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小水电水能设计规程河工模型试验规程备注实施日期状态1989/3/17现行1989/3/17现行1989/3/17现行1989/3/17现行1989/3/17现行1992/12/1现行2008/2/26现行2017/5/28现行1996/1/1现行2006/7/1现行2015/5/16现行2014/12/10现行2017/7/6现行2017/7/6现行2014/12/10现行2014/12/10现行2014/12/10现行2013/2/26现行2014/12/10现行2014/12/10现行2012/11/6现行2012/11/6现行2012/11/1现行2012/11/1现行2012/11/1现行2015/2/4现行2017/6/8现行2011/4/20现行2017/6/8现行2017/6/8现行2015/5/16现行2017/4/11现行2017/6/8现行2017/6/8现行2015/1/27现行2017/4/11现行2017/4/11现行2017/6/8现行2017/6/8现行2011/4/20现行2007/5/2现行2006/5/1现行2009/2/10现行2012/3/29现行1996/1/1现行2013/12/17现行2012/10/13现行2011/1/11现行2011/1/11现行2011/1/11现行2012/11/6现行2011/1/22现行2012/10/13现行2013/12/17现行2013/12/17现行2011/1/11现行2011/1/11现行2011/1/11现行2011/1/11现行2011/1/11现行2013/2/23现行2014/8/9现行1996/7/1现行2012/4/12现行2015/1/27现行2007/10/14现行2011/4/10现行2005/2/1现行2006/3/1现行1996/11/1现行2005/7/1现行2014/3/11现行2014/6/28现行2008/4/4现行2009/2/10现行1997/5/1现行2013/12/17现行1997/5/1现行1997/10/1现行1998/5/1作废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GB50433-2008 2015/6/9现行2014/8/9现行1998/5/1作废 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2015/5/9现行2006/10/1现行2012/11/6现行2012/4/19现行2015/4/21现行2014/3/16现行2008/6/3现行1998/6/5现行1999/1/1现行2013/4/22现行2012/3/29现行2006/10/1现行2015/5/9现行1999/3/1现行2000/7/1现行2012/8/16现行2013/4/29现行2000/2/1现行2013/1/19现行2000/2/1现行2006/6/1现行2001/11/1作废GB/T 22482-2008 水文2009.1.1情报预报规范2015/6/5现行2017/4/9现行2000/8/1现行2000/8/1现行2000/8/1现行2000/8/1现行2017/7/6现行2017/4/9现行2012/4/20现行2014/10/16现行2001/4/1现行2017/2/28现行2014/7/21现行2002/12/20现行2001/12/1现行2001/12/1现行2015/2/21现行2002/3/1现行2002/10/1现行2002/10/1现行2002/12/1现行2016/7/26现行2003/6/1现行2003/7/1现行2003/6/1现行2004/1/1现行2004/1/1现行2004/8/1现行2004/11/1现行2017/12/8现行2012/3/22现行2014/3/16现行2003/10/1现行2005/2/1现行2005/2/1现行2005/6/1现行2005/3/1现行2005/2/1现行2005/9/1现行2015/6/9现行2015/5/2现行2005/11/1现行2015/1/27现行2005/7/1现行2006/12/1现行2007/8/11现行2017/8/5现行2017/6/24现行2008/1/8现行2008/1/8现行2007/8/11现行2007/10/14现行2008/1/8现行2009/2/10现行2011/5/21现行2008/2/26现行2008/2/26现行2008/2/26现行2013/4/22现行2017/3/20现行2017/8/5现行2008/11/15现行2009/2/10现行2009/3/16现行2009/6/2现行2009/6/2现行2009/6/30现行2009/6/9现行现行2010/6/1现行2010/6/1现行1992/9/1现行2010/3/25现行1994/7/1现行2011/6/8现行2011/6/8现行2011/1/11现行2011/1/11现行2011/6/8现行2011/2/10现行2015/8/15现行2011/3/24现行2011/4/25现行2010/11/20现行1992/9/1作废 SL16-2010 小水电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程(附条文说2010/12/17现行2012/11/6现行2012/11/25现行2013/12/17现行2013/5/4现行2013/11/8现行2015/8/15现行2014/3/23现行2011/3/30现行2011/4/10现行2011/4/20现行2011/4/20现行2011/4/20现行2011/4/20现行1992/9/1现行2012/8/16现行2012/9/8现行2013/4/22现行2011/5/17现行2011/9/1现行2011/9/1现行2011/9/1现行2011/9/1现行2011/10/7现行2011/10/12现行2005/7/1现行2012/6/28现行2011/11/18现行2012/6/28现行2011/11/18现行2013/8/6现行2013/1/8现行2012/10/31现行2011/11/25现行2014/10/3现行2012/12/10现行2012/12/10现行1993/10/1现行2014/3/23现行2013/1/8现行2013/1/19现行2013/1/19现行2012/11/6现行2012/10/20现行2012/11/6现行2012/11/6现行2012/11/6现行2012/12/19现行2013/4/22现行2013/5/4现行2013/12/17现行2012/12/10现行2013/11/29现行2013/2/18现行2013/6/15现行2013/5/4现行2013/11/8现行2013/12/6现行2014/1/16现行2014/2/20现行2014/2/20现行2014/2/20现行2015/1/27现行2014/12/10现行2014/3/5现行2013/6/13现行2014/1/14现行2013/12/6现行2014/7/15现行2012/12/19现行2012/12/19现行2012/12/19现行2012/12/19现行2012/12/19现行2012/12/19现行2012/12/19现行2013/11/8现行2013/11/8现行2014/3/11现行2014/6/19现行2013/12/17现行2013/12/17现行2014/10/28现行2013/12/17现行2014/2/20现行2014/4/17现行2014/4/17现行2014/4/26现行2014/7/22现行2015/2/5现行2014/6/19现行2014/6/19现行2014/7/21现行2014/6/28现行2014/10/3现行2015/11/11现行2015/1/27现行2014/12/10现行2015/1/27现行2014/6/28现行2015/4/21现行2015/2/5现行2014/1/14现行2014/10/3现行2015/1/27现行2015/4/4现行2015/1/27现行2015/5/9现行2015/5/16现行2015/4/30现行2015/6/16现行2015/6/16现行2015/3/5现行2015/8/4现行2015/8/22现行2016/2/18现行2014/2/20现行2015/12/22现行2004/5/20现行2013/4/14现行2013/4/14现行2013/4/14现行2013/4/14现行2013/4/14现行2016/1/28现行2016/9/7现行2016/11/15现行2017/2/25现行2017/2/25现行2017/9/5现行2014/12/10现行2017/9/5现行2017/12/8现行现行2018/3/1现行2010/3/21现行2012/12/28现行。
雨水计算书【篇一:市政雨水设计流量计算书_secret 】设计流量计算一、雨水设计流量计算1.雨水设计流量流量 q雨水设计流量流量 q 的计算公式为q??qf式中: q—雨水设计流量 (l/s) ;f—汇水面积 (ha) ;q —设计暴雨强度 (l/s 〃ha) ,1ha=10000m2 。
2.设计暴雨强度 q设计暴雨强度q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q?167a1(1?clgp)(t?b)n式中, t——降雨历时(min) ;p ——设计重现期(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地形特点和气象特点等因素确定,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较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一般选用2~ 5a 。
;a1 、c、 n、b ——参数,在具有十年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根据统计方法进行计算确定,在自动雨量记录不足十年的地区,参照地方实测暴雨气象资料确定参数。
3.降雨历时 t排水沟渠的设计降雨历时t,应按下列公式计算:t?t1?mt2式中 t——降雨历时( min );t1 ——地面集水时间( min ),视距离长短、地形坡度和地面铺盖情况而定,室外地面一般采用5~ 10min ;m ——折减系数,见下表取值: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
折减系数 m4.排水沟内雨水流行速度排水管渠的流速,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1232v?ri n 式中, v ——流速 (m/s) ;r ——水力半径 (m) ; i—水力坡降;n——粗糙系数。
排水沟粗糙系数为浆砌毛石时取0.017 ,混凝土排水沟为 0.014 。
r?bhb?2h 对于矩形排水沟,水力半径b 为排水沟底宽( m ), h 为排水沟内设计过水高度(m )。
对于梯形断面排水沟,水力半径为r?2b 为排水沟底宽( m ), h 为排水沟内设计过水高度( m ), m 为排水沟坡率的倒数。
二、排水沟设计设计降雨重现期 p 为 5 年,根据深圳市中部地区暴雨强度公式推算注:本公式只适用于深圳市中部地区,东西部地区可参照执行。
ICS13.060.30Z60 SZDB/Z 深圳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SZDB/Z 49—2011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2011-11-17发布2011-12-01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总则 (2)5 雨水利用目标 (2)6 水质和水量 (3)7 雨水利用系统设置 (4)8 径流污染控制 (5)9 雨水入渗 (8)10 雨水收集利用 (9)11 维护管理 (11)附录A(资料性附录)径流污染控制设施示意图 (14)前言本规范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规范由深圳水务局提出。
本规范由深圳市水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深圳市节约用水办公室,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与起草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创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泰宁科创雨水利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段洪雷、王丽、张金松、刘旭辉、常永第、张德浩、翟艳云、董文艺、任心欣、杨政华、徐志通、朱平生、陈华、陈瀚、尤作亮、刘茜、黄文章、卢益新、刘岳峰、徐林、王春、刘湘莲。
引言为做好深圳市节约用水工作,合理利用雨水和控制径流污染,减轻城市洪涝,修复水环境与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水资源,使深圳市雨水利用工程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有效,促进深圳市城市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编制过程中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现有的法规和标准,认真总结了我国雨水利用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结合深圳市气象、水文、地形、地质等本地特点,与深圳特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而制定。
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雨水利用工程的系统组成、设施种类以及设计准则。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市的建筑与小区、市政道路、工商业区、城中村、城市绿地等雨水利用工程的规划、设计、管理与维护。
本规范不适用于雨水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雨水利用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014-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400-2006 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SZJG 32-2010 深圳市再生水、雨水利用水质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雨水收集利用利用一定的集雨面收集雨水作为水源,经适当处理并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后,通过管道输送或现场使用方式予以利用的全过程。
3.2 下垫面降雨受水面的总称。
包括屋面、地面、水面等。
3.3 土壤渗透系数单位水力坡度下水的稳定渗透速度。
3.4 流量径流系数形成高峰流量的历时内产生的径流量与降雨量之比。
3.5 雨量径流系数设定时间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总量与总雨量之比。
3.6 径流污染控制量为了达到控制径流污染目的所需处理的一定体积的雨量。
3.7 雨水滞留塘一种通过滞留、沉淀等方式达到高峰削减和径流污染控制目的的雨水塘,包括干式滞留塘、湿式滞留塘、多单元滞留塘三种类型。
3.8 雨水湿地一种通过沉淀、过滤和生物作用等方式达到高峰削减和径流污染控制的湿地,包括表面流湿地、袖珍型湿地两种类型。
3.9 渗透设施使雨水渗透到地下的人工设施。
3.10 过滤设施一种通过砂、有机质、土壤等的过滤作用来达到径流污染控制目的的设施,包括表面砂滤池、地下式砂滤池、周边型砂滤池、有机滤料滤池、生物滞留槽五种类型。
3.11 植被草沟一种收集并处理径流污染雨水的植被型草沟。
3.12 初期径流一场降雨初期产生的一定厚度的降雨径流。
3.13 植物保护带雨水滞留塘内部四周种植的水生植物带,旨在提高污染物去除率和保证安全。
3.14 生物滞留槽一种通过土壤的过滤和植物的根部吸收等作用去除雨水径流中污染物的过滤设施。
3.15 特殊污染源地区下垫面污染较严重或有特殊污染源的地区,包括各种农批市场、废品回收站、车辆维修站、洗车场、特殊工业区、医院等。
4 总则4.1 有特殊污染源的地区,其雨水利用工程应经专题论证。
4.2 严禁回用雨水进入生活饮用水给水系统。
4.3 雨水利用应采取确保人身安全、使用及维修安全的措施。
4.4 雨水利用工程设计中,相关的园林景观设计、建筑设计、给水排水设计、防洪设计等专业应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5 雨水利用目标5.1 削减高峰流量5.1.1 在原有的排水设计重现期下,建设用地的外排雨水高峰流量不得大于开发建设前的水平。
5.1.2 特殊情况下,建设用地的外排雨水高峰流量不得大于水务部门规定的值。
5.2 径流污染控制经过径流污染控制设施处理后的雨水,污染物的平均浓度应低于以下目标值:COD:40mg/l , SS:40mg/l , TP:0.2 mg/l。
径流污染控制后的雨水宜用于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和补充地下水。
5.3 收集利用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对雨水进行收集、处理、利用。
收集利用的雨水水质应符合SZJG 32-2010中的规定。
收集利用的雨水宜用于城市杂用水、娱乐性景观环境用水和工业用水。
6 水质和水量6.1 初期径流雨水水质6.1.1 初期径流雨水水质受各种因素影响较大,应以实测资料为准。
缺乏实测资料时,各种下垫面初期设计雨水水质可按表1计算。
表1 深圳市初期径流雨水水质初期径流水质市政路面屋面小区路面工商业区城中村COD(mg/l) 300~400 80~100 100~120 420~480 350~400 SS(mg/l) 800~1000 100~120 220~260 600~800 300~4006.2 雨水设计总量及流量6.2.1 径流污染控制量计算方法见公式(1):WQv=10 H m RvF (1)式中:WQv —径流污染控制量(m3);H m—设计控制降雨厚度(mm);Rv—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Rv=0.05+0.009I (2)式中:I—汇水面积内不透水面积的比例(%)。
如不透水面积比例为80%,则I=80。
6.2.2 设计控制降雨厚度应考虑以下因素:下垫面污染状况、集水区汇流时间、高峰控制要求,建议按照实测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在没有实测结果条件下,可参考以下数据:a)屋面:屋面汇流时间一般很小,宜采用3-5mm,但对于空气状况差的地区需要适当加大;b)路面:宜采用分散处理,每个独立处理设施集水区的汇流时间宜小于20分钟;汇流时间小于20分钟,宜采用7-10mm;汇流时间大于20分钟的,宜经过实测后确定。
6.2.3 雨水收集利用量可根据逐日降雨量和逐日用水量经模拟计算确定。
当资料不足时,宜按下列规定计算:a)当需水量大于汇水区域的设计日降雨可收集量时,雨水收集利用量宜采用设计日降雨量,见公式(3):W=10HyRvF (3)式中:W—雨水设计径流总量(m3);Hy—设计日降雨厚度(mm),深圳市设计日降雨厚度宜采用50mm;Rv—雨量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m2);b)当汇水区域的可收集水量较大,设计需水量较小时,用需水量计算雨水收集利用量,见公式(4):W=Q x T (4)式中:Q x—日需水量(m3);T—雨水利用天数(d),雨水利用天数宜取3-5天。
6.2.4 雨水设计流量应按下式(5)计算:Q=ψqF (5)式中:Q—雨水设计流量(L/s);ψ—流量径流系数;q —设计降雨强度(L/s﹒hm2);F —汇水面积(hm2)。
6.2.5 雨量径流系数和流量径流系数宜按表2采用,汇水面积的平均径流系数应按下垫面的种类加权平均计算。
表2 径流系数下垫面种类流量径流系数雨量径流系数硬屋面、没铺石子的平屋面、沥青屋面 1 0.8~0.9铺石子的平屋面0.8 0.6~0.7绿化屋面0.4 0.3~0.4混凝土和沥青路面0.9 0.8~0.9块石等铺砌路面0.7 0.5~0.6干砌砖、石及碎石路面0.5 0.4非铺砌的土路面0.4 0.3绿地0.25 0.15水面 1 1地下室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 0.25 0.15地下室覆土绿地(覆土厚度<500mm) 0.4 0.3~0.46.2.6 雨水收集利用设施集水和外排管渠的设计重现期应与当地雨水排放系统设计重现期保持一致。
7 雨水利用系统设置7.1 一般规定7.1.1 雨水利用应采用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入渗系统、收集利用系统之一或其组合,并满足如下要求:a)径流污染控制系统宜设雨水收集、临时储存、水质处理等设施;b)入渗系统宜设雨水收集、入渗等设施;c)收集利用系统宜设雨水收集、储存、处理和供水管网等设施。
7.1.2 设有雨水利用系统的建设用地,应设有雨水外排措施。
7.1.3 雨水利用系统应在确保系统安全的前提下,不应对人身安全、土壤环境、植物的生长、地下含水层的水质、室内环境卫生等造成危害。
7.1.4 下列场所不得采用雨水入渗系统:a)防止陡坡坍塌、滑坡灾害的危险场所;b)对居住环境以及自然环境造成危害的场所;c)自重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和高含盐等特殊土壤地质场所。
7.2 系统组成及选型7.2.1 雨水利用系统的形式应根据工程项目具体特点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7.2.2 根据雨水利用目标,雨水利用工程的系统流程如下:a)雨水汇集→径流污染控制设施→排放;b)雨水汇集→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雨水入渗;c)雨水汇集→径流污染控制设施→处理和利用;d)雨水汇集→处理和利用;e)雨水汇集→雨水入渗。
7.2.3 市政路面地表径流宜采用a)、b)或e)的方式。
7.2.4 建筑与小区地表径流宜采用b)、c)、d)或 e)的方式。
7.2.5 工商业区和城中村地表径流宜采用a)或b) 的方式。
7.2.6 屋面雨水宜采用d)或 e)的方式。
8 径流污染控制8.1 一般规定8.1.1 径流污染控制宜采用以下几种设施:a)雨水滞留塘;b)雨水湿地;c)过滤设施;d)植被草沟。
8.1.2 径流污染控制设施的选择应结合深圳市雨水利用分区,根据下垫面性质、径流污染程度、雨水用途、工程施工条件及经济性、公众接受度以及每种设施的污染物去除效率等因素综合比较后确定。
8.1.3 径流污染控制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a)能够处理径流污染控制量;b)按照设计准则设计;c)按照维护准则维护。
8.1.4 排入敏感地区的雨水,采用的径流污染控制设施除了满足此规范要求之外,尚需满足相关部门的规定。
8.1.5 径流污染控制系统的设计应与景观设计、高峰控制、雨水入渗等相结合。
8.2 雨水滞留塘8.2.1 雨水滞留塘宜设置成以下几种形式:a)干式滞留塘;b)湿式滞留塘;c)多单元滞留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