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素酶处理对竹原纤维结构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204.91 KB
- 文档页数:3
不同处理方式对毛竹篼纤维素及木质素酶活的影响李美群;孟勇;杨明;艾文胜;涂佳;胡伟;肖飞【摘要】Through promote corruption reagents,mechanicaltreatment,covering manner with the newly cutting bamboo stump,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filter paper enzyme,the cotton cellulose enzyme and CMC enzyme activity supreme values was 154.24 ×103 ,368.88 ×103 ,57.85 ×103 U /kg,respectively,and minimum values was 56.65 ×103 ,70.34 ×103 ,28.76 ×103 U /kg,respectively.Lignin peroxidase enzyme,lacca-se and manganese peroxidase enzyme activity supreme values was 0.13 ×103 ,6.07 ×103 ,159.07 ×103 U /kg,re-spectively,and minimum values was 0.001 ×103 ,0.200 ×103 ,0.760 ×103 U /kg,respectively.In the degradation process of bamboo stump,the whole cellulase activity in order was cotton cellulose enzyme,filter paper enzyme and CMC enzyme activity;the lignin enzymes activity in order was manganese peroxidase,laccase and lignin peroxidase enzyme activity.While the different parts of bamboo stump of the cellulose activity and lignin enzyme activity were complex and changeable.Total CMC enzyme activity and total filter paper enzyme activit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The influence of covering treatments on total lignin enzyme activity was largest.%对新砍伐的毛竹篼进行促腐剂、机械、覆盖方式等处理,得出降解过程中滤纸酶活、棉花酶活、CMC 酶活最高值分别为154.24×103、368.88×103、57.85×103 U /kg,最低值分别为56.65×103、70.34×103、28.76×103 U /kg;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漆酶酶活、锰过氧化物酶活最高值分别为0.13×103、6.07×103、159.07×103 U /kg,最低值分别为0.001×103、0.200×103、0.760×103 U /kg。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竹原纤维及其与竹浆纤维的区别
竹原纤维
竹原纤维是一种天然竹纤维。
竹原纤维是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制取的天然竹纤维。
制取过程:
竹材→制竹片(首先把竹子截断去掉竹节并剖成竹片,竹片的长度根据需要而定)→煮炼竹片(将竹片放入沸水中煮炼)→压碎分解(将竹片取出压碎锤成细丝)→蒸煮竹丝(将竹丝再放入压力锅中蒸煮,去除部分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生物酶脱胶(把上述预处理的竹丝浸入到含有生物酶的溶液中处理,让生物酶进一步分解竹丝中的木质素、半纤维素、果胶,以获得竹子中的纤维素纤维。
在分解木质素、半纤维素、果胶的同时也可在处理液中加入一定量的可以分解纤维素的酶,以获得更细的竹原纤维)→梳理纤维(把酶分解后的竹纤维清洗、漂白、上油、柔软、开松梳理即可获得纺织用的竹原纤维)→纺织用纤维。
竹原纤维是一种全新的天然纤维,是采用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制取
的天然竹纤维,天然竹原纤维与竹浆纤维有着本质的区别,竹原纤维属于天然纤维,竹浆纤维属于化学纤维。
竹浆纤维:竹浆纤维是一种将竹片做成浆,然后将浆做成浆粕再湿法纺
丝制成纤维,其制作加工过程基本与粘胶相似。
但在加工过程中竹子的天然特性遭到破坏,纤维的除臭、抗菌、防紫外线功能明显下降。
竹原纤维的研制成功标志着又一天然纤维的诞生,其符合国家产业发展
政策。
天然竹原纤维具有吸湿、透气、抗菌抑菌、除臭、防紫外线等良好的性能。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竹原纤维酶处理的纤细化效果
楼利琴;许平辉;陈波;任伟伟
【期刊名称】《纺织学报》
【年(卷),期】2007(28)5
【摘要】为了探讨竹原纤维酶处理纤细化的有效方法,应用漆酶、精练酶及精练酶+漆酶二步法经正交设计对已制得的竹原纤维进行纤细化处理试验,测定酶处理后竹原纤维的细度变化率、木质素含量及强度.结果表明:精练酶去除木质素的效果比漆酶好,而精练酶+漆酶二步法处理的效果均较精练酶或漆酶单独处理为好,二步法处理后竹原纤维的细度变化率为51.33%,木质素含量从原来的18.98%降为5.49%.【总页数】5页(P84-88)
【作者】楼利琴;许平辉;陈波;任伟伟
【作者单位】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192.552
【相关文献】
1.竹原纤维碱和酶处理的纤细化效果研究 [J], 楼利琴;黄锐镇
2.纤维素酶处理对竹原纤维结构的影响 [J], 金文俊;蒋耀兴;管翔
3.竹原纤维酶处理工艺探讨 [J], 陈小燕;王宝根
4.PET 废纤/竹原纤维增强不饱和聚酯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吸水性能 [J], 沈云
玉;谢天顺;邱仁辉
5.木聚糖酶和漆酶对竹原纤维精细化处理效果 [J], 张磊;俞建勇;刘丽芳;程隆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声波处理对纤维素酶法水解竹粉的影响杜晓莹;傅佳佳;王鸿博;高卫东;蒋春燕【摘要】针对采用生物酶法对竹材脱胶时竹材复杂致密的结构阻碍酶的作用的问题,在酶解前采用超声波对竹材进行预处理。
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合适的超声波预处理条件为:频率20 kHz,功率960 W,时间15 min,浴比1∶30,室温。
相同酶解条件下使用纤维素酶分别水解超声波处理竹粉和原竹粉,反应12 h时前者较后者生成的还原糖量提高了34�48%;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仪观察超声波预处理前后竹材表面、化学结构及结晶度变化。
结果表明:经超声波处理竹材表面结构被破坏,空隙和孔洞数量增加,有效接触面积增加,结晶度降低了11�68%,但化学结构没有明显变化;超声波是一种有效而温和的预处理方式,不会改变竹材性质。
%The complicated and compacted structure of bamboo hindered the effect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when the enzymatic degumming of bamboo was carried out. Therefore, ultrasound was employed to pretreat bamboo powders prior to enzymatic treating with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ellulase hydrolysis on bamboo powder. Results from univariate analysis indicated the preferred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should be carried out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15 min with the bath ratio of 1∶30, the frequency of 20 kHz, and the power of 960 W.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reducing sugar yield from cellulase hydrolysis of ultrasonic⁃pretreated bamboo powder increased by34�48%compared with bamboo powder without pretreatment after the reaction for 12 h. The changes in surface structure, chemical components and crystallinity of bamboo powder with and without ultrasonicpretreatment were evaluated b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bamboo powders is damaged, and the number of gap and pores is increased, thus the valid surface for enzyme binding increased. The crystallinity of ultrasonic treated bamboo was decreased by 11�68% but chemical structure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ultrasonic pretreatment is effective and mild without changing the properties of bamboo.【期刊名称】《纺织学报》【年(卷),期】2017(038)001【总页数】5页(P83-87)【关键词】超声波;纤维素酶;竹粉;还原糖;结晶度【作者】杜晓莹;傅佳佳;王鸿博;高卫东;蒋春燕【作者单位】江南大学江苏省功能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江苏省功能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无锡 214122; 苏州大学丝绸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苏州 215123;江南大学江苏省功能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无锡 214122;江南大学江苏省功能纺织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无锡 214122;圣华盾防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江阴 2144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102.2近年来,竹纤维因具有天然抗菌、防紫外线、环保等优良特性而备受人们青睐[1]。
生物酶预处理木/竹纤维,降耗节能环保⊙付时雨1,2(1.湖南海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岳阳 414000;2.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40)付时雨 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科学研究领域:植物纤维基化工产品,纳米纤维素基功能材料及其应用,生物制浆与生物漂白,溶剂制浆,微生物与酶工程,有机合成与生物酶催化、生物处理造纸废水,生物酶脱胶黏物。
去塑的重任:全球每年会消耗掉1.5亿t一次性塑料,其中只有不到14%被回收再利用;约80%的废弃塑料被焚化、掩埋之后继续留在环境中,在接下来的10年、100年间持续污染土地和海洋,甚至进入人们的食物链中影响健康。
指向“双碳”目标:高效利用生物质资源,减少对化石资源(石油、煤)的依赖,本身就是净零排放和负排放的产业。
速生木和竹子原料的利用可加工、生产多种产品,是负排放产业,在碳汇市场可以获得碳指标。
1 制浆原料1.1木片分类木材主要根据纤维形态分为针叶木和阔叶木,针叶木主要有云杉、马尾杉、冷杉等,阔叶木主要有杨木、桉木、桦木等。
全球林业资源丰富,尤其以速生桉木、杨木的大面积种植为主要代表。
1.2竹子种类竹子属于禾本科植物,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 温带地区,对水热条件要求高,生长于富含有机质、水分充足的土壤环境。
竹子种类:全球共有1,400余种,中国500余种。
根据竹竿和竹鞭生长情况可分为三种:散生型(紫竹、方竹、毛竹、淡竹等)、丛生型(佛肚竹、凤凰竹、青皮竹等)和混生型(茶秆竹、苦竹等)。
2 生物酶预处理后制浆2.1生物酶的特征生物酶特点:高效、专一、快速。
生物酶应用条件:温度、p H值、化学环境、用量、作用时间。
生物酶活性的影响因素:酶制剂的浓度、底物浓度、pH值、温度、抑制剂。
2.2生物酶预处理作用机理竹子组织存在竹纤维、薄壁细胞;纤维细胞由管胞衍生而来,具有纹孔。
木片、竹片的化学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素,还有其他多糖和树脂,在制浆过程中影响药液的渗透。
热水预抽提后竹子的纤维素酶解吕健;詹怀宇;胡会超;付时雨【摘要】研究了热水预抽提后竹子的纤维素酶水解过程.经过热水预抽提的竹子,由于其结构较疏松,酶解生成葡萄糖的效率显著提高.当热水抽提H因子为1000和2000,酶解反应时间为24 h时,生成的葡萄糖含量较未抽提的竹子分别提高了43%和215%,热水预抽提最优的H因子为2000.随着初始酶用量的增加,酶解生成的葡萄糖的含量也随之增加,但增加量并不与初始酶的增加量呈比例.双曲线模型可用于模拟不同初始酶用量、不同酶解时间下葡萄糖的生成规律.【期刊名称】《化工学报》【年(卷),期】2010(061)010【总页数】6页(P2667-2672)【关键词】竹子;纤维素酶;水解;葡萄糖;预抽提【作者】吕健;詹怀宇;胡会超;付时雨【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华南理工大学制浆造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53.2作为日益枯竭的石油资源的替代品,生物乙醇已成为当今许多国家研究的热点[1-3]。
以木质纤维为原料的生物乙醇的生物质炼制包括糖化和发酵过程,即纤维素转化为葡萄糖再经发酵生成乙醇的过程[1,4]。
其中,纤维素的酶水解已经成为最经济有效的糖化技术[5]。
然而,由于木质纤维结构中木素和碳水化合物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结构,为纤维素的酶解糖化增加了难度[5-6]。
因此,提高酶对纤维素的可及性和糖化效率,已成为生物质炼制技术发展的关键[7]。
糖化前对原料进行机械及化学预处理已证明是提高糖化效率的有效方法[7]。
由于热水预抽提技术具有条件温和、不损伤纤维、对设备无腐蚀性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因此已成为当今生物质炼制领域中最优先选择的糖化前处理方法之一[8-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竹原织物活性染色与酶处理一浴工艺探讨
摘要:探讨了使用活性染料和中性纤维素酶对竹原织物进行一浴法染色和生物酶整理工艺,并详述了中性纤维素酶、氯化钠的用量等对竹原织物的染色性能影响。
得出当活性染料(owf.)3%、纤维素酶(owf)4%、氯化钠60g/L、碳酸钠25g/L、温度55~60℃、pH值6~6.5、浴比1:15时,K/S值较大,得色量好、刺痒感去除效果最好。
竹原纤维是优良的纺织纤维原料之一,具有资源丰富、绿色环保、抗菌
保健、富有光泽、滑爽、强力大、凉爽、透气、易于吸湿散湿、经久耐用等优点,但是,由于其纤维分子结构紧密,结晶度和取向度高,纤维外表平直无蜷曲、伸长低、可纺性差等。
高结晶度的分子结构影响了染料的渗透力.造成染料不易上染、色光暗萎、摩擦牢度差、手感粗糙刺痒等弊病需要寻找一种方法对竹原织物进行整理.使其获得鲜艳颜色的同时获得柔软的手感.进一步提高织物的服用性能
将前人的苎麻织物染色和生物酶一浴复合染整加工工艺同样用于竹原纤维.使其在一浴法工艺中同时获得鲜艳的颜色、光洁的外观和柔软的手感中温型活性染料的染色温度和固色温度均在55~60℃范围内.所用纤维素酶的生物处理温度一般在45~65℃.pH范围通常在6~7之问这两种加工方法都可采用浸渍法工艺.因此活性染料的染色和纤维素酶的生物处理在加工工艺方法方面有相似性.并且我们知道在酶处理结束时.需要对其进行灭活处理.而活性染色的固色阶段需添加碳酸钠.碳酸钠可以作为酶的灭活剂.原理上能把这两种加工相结合而进行一浴法处理。
1实验内容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