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2014 级电气信息类1452345 李文超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单位是时间艺术,建筑是空间艺术。音乐能在时间中展示空间,建筑能在空间中体现时间。

当我们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音乐内容的跌宕起伏,多层的音乐结构组合,可以借着通感等心理功能呈现出一个恢弘的空间世界,这也就是为什么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同样,当我们漫步在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中,向上的线条与斑斓的高窗似有力的合声,一排排束柱与尖拱像强烈的节拍,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

下面我将从两方面展开论述,一是就我个人对建筑与音乐的关系的

理解,二是音乐、建筑、与现代电子科技(我的专业方向)之间的联系。

音乐与建筑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千百年来他们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两者有着许多的共同点。比如十七世纪“巴洛克建筑”把建筑、雕塑和绘画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借助断檐和姿态夸张的雕像,呼应的重叠圆柱,透视感强烈的壁画等在光与影中产生的戏剧性效果,以突出宗教的神秘气氛或王室的豪华排场,而同时期的“巴洛克音乐”往往借助于支配全曲的一种始终不变的固定节拍,和明确强调重拍的富于动力的节奏,连续不断运动和扩展的旋律,以及统一的器乐色彩和相当稳定的力度以贯穿单一的感情色彩进行

强调明确、强烈的情感表达。同样的还有哥特式建筑与哥特式音乐等音乐与建筑的共同点之一就是他们的和谐都与数比有关系。音乐讲究的是音程的大小、节奏的疏密、句幅的长短以及和声、织体的层次等,只有比例合适才能让人听起来更加舒适,而建筑也是要求长度、宽度、体积符合一定的比例,满足一定的空间安排、结构层次、设计布局等才会让建筑更加稳定牢固,并且给人以视觉上的满足。他们都追求和谐、对称、均衡。而不同的比例组合也同时就形成了音乐和建筑上不同的流派,因为数比的不同他们有着各自的风格特色。如音乐领域中形容黑暗的恐惧、死亡的悲伤、禁忌的爱、彻底的痛苦带来的美感的哥特派,以布鲁斯音阶为特点加强歌曲忧郁、悲伤色彩的爵士,以及蓝调,雷鬼?…建筑领域里的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哥特式建筑、古罗马建筑……

音乐与建筑两者在重复”这一手法上也有着很大的相似之处。许多建筑效果都是依靠视觉可见元素如支柱,光暗,色彩等的重复得以实现,同样宏伟的大型交响乐也是依靠旋律从的重复使结构匀称完整。下面用实例加以验证

欢乐颂

(这是我找的欢乐颂的谱子,这一段划相同颜色线的部分是重复的部 分,前两句是平行方整的句式,第四句又重复主题,整曲围绕主题, 不断重复。这首曲子很好的体现了重复再音乐中的应用,

也是重复让 这首交响乐听起来气势磅礴。)

下面就我的专业角度谈谈音乐、 建筑的联系。我个人觉得建筑与音 乐最直接的联系就是建筑可以直接或间接发出音乐, 例如我国古代的 四大回音建筑北京天坛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天心石、皇穹宇对话石 (运用墙面声学反射原理)、蛤蟆音寺(蛤蟆塔本身排列有序,且其 塔檐对声音有汇聚反射作用,从而产生回音)、普救寺莺莺塔(各层

3 4 3 t 2 3 4 3 2

4 3 2

1 i

2 3

2 3 1 1 -1

1 乂转[:-:简音为勺转筒音为? I 潮 见异芬曲 中連、雄壮地

3 3

4

5 5 4 3 2 1 1 2 3 3* 2 2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 _____ -* ----- -------------- -------------- 3 3 4 5 5 4 3 2 112 3

2 -

3 1 2 3

4 3 1 2 3 43 2

2 2 -

3 3

4

5 5 4 3 2 112 3

3 4 5 5

塔檐反射造成)、大佛寺石琴(脚踏石阶产生强迫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这些都是应用一些物理里声学及反射的原理建成的建筑,可以发出或者传递音乐,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出音乐与建筑的某种联系。同样外国也有类似的“音乐性”建筑如意大利比萨教堂的钟塔、印度的玛杜拉伊寺庙大殿、赫尔辛基的音乐纪念碑以及日本的人行音乐桥?…而现代的电子科学技术更是创造出了能发出音乐的电子建筑,例如在法国卡斯特拉纳地铁内,就存在这这样一垛神奇的绿墙。它是一垛神奇的音乐墙。它是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器贮存着各种基本的音符、短句构成一个作曲系统,当行人经过音乐墙时,改变着光电管的进光强度,传递给计算机不同的信息,再经过特殊的处理从而演奏出一组根据行人经过墙前的动作而配制的音乐,所以连设计者本人也无法确切预言,如果行人匆匆赶路,它能奏出激越的进行曲;行人散步时,它便发出轻松快乐的曲调。行人既是音乐演奏者,又是音乐欣赏者。类似这样的音乐建筑电子科技三体结合的建筑比较少,一是可能这样的技术比较难达到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当然在具体的研究困难方面我暂时不能给出观点因为我是大一的新生对于专业的知识知之甚少,二可能是研究这个没什么太大的使用价值,可能造价比较昂贵,我觉得这样的建筑更趋近于艺术作品,所以可能需要对这方面比较感兴趣的科技人才去研发。

在这样一个以土木建筑为优势学科的学校里,让我们从形形色色的建筑中去感受音乐的韵律,从美妙动听的音乐中去追寻建筑的影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