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
- 格式:pdf
- 大小:210.68 KB
- 文档页数:3
从海水样品中分离筛选石油降解菌的方案姓名:撒楠专业:生物工程班级:093学号:15海洋石油降解菌1、2、技术路线:⑴在被污染的海水中采集样品。
⑵筛选分离。
⑶培养纯化。
⑷进行菌株的相关检测。
3、4、样品采集:从石油污染水体中分离石油降解菌(原因:被石油污染的的水体含有的石油降解菌量比较数量多、种类也比较丰富、便于分离出比较纯的菌落。
)5、6、培养基成分:①人工海水培养基( MMC) [ 6] :NaCl 24 g, KCl 0.7g,MgSO4 •7 H2O 0.7 g,NH4NO3 1 g,KH2PO4 2 g,Na2HPO4•12H2O 3 g,蒸馏水1 L,pH 7.4,121 ℃湿热灭菌20 min。
然后补加经0.22μm 滤膜过滤除菌的微量元素混合液2% ( 体积分数) ,并补加经0.45 μm滤膜过滤除菌的石油,使石油占总培养液体积的1.0%[即ψ( 石油) 为1.0%],并以此作为唯一碳源.配制固体培养基加20 g 琼脂。
②海水培养基:NH4NO3 1 g,K2HPO4 •3H2O 1 g,陈海水1 L,ψ( 石油)1.0%,自然pH。
③基础无机盐培养基: NaCl 5 g,MgSO4 0.1 g,NaNO3 2 g,(NH4 ) 2SO4 1 g,KH2PO4 4 g,K2HPO4 •3H2O10 g,蒸馏水1 L,pH 7.0~ 7.2。
④微量元素液:MgSO4 •7H2O 4 g,CuSO4•5H2O 1 g,MnSO4 •H2O 1 g,FeSO4 •7H2O 1 g,CaCl2 1 g,蒸馏水1 L。
7、8、培养条件:以人工海水培养基( MMC) 为基础, 改变N 源[NH4NO3, ( NH4 ) 2SO4 , CO( NH2 ) 2和KNO3 ],氮磷比[固定ρ( P) 为110 mg∕L, 改变ρ( N) ,使其分别为110、220、350、440 和660 mg∕L],摇床转速( 90、120、150、180、200 和220 r∕min ) 及培养基中石油浓度[ψ( 石油) 分别为0.5%、1.0% 、1.5%、2.0% 和3.0%],控制温度28 ℃,在恒温摇床上进行振荡培养,连续培养一定时间。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石油污染是环境污染中的一种常见问题,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寻找高效的石油降解菌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鉴定了一株降解菌,并探究了其降解特性。
(1)样品的采集及处理从受污染的土壤中取样,再分离出单个菌株。
将样品加入到NaCl0.9%的生理盐水中,摇动15分钟后,离心上清,然后采用1%的蒸馏水进行0.5小时热灭菌。
(2)分离鉴定将上述处理后的样品,分别接种于处理好的LB及玉米精蛋白培养基中,置于30℃恒温振荡培养箱中培养48h。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菌落形态、菌株生长速度、菌落气味、荧光反应、产酶等特征,对细菌进行鉴定。
最终,筛选出一株石油降解菌。
(3)降解特性分析选取某种石油类物质,将其加入到LB培养基中,最终浓度设置在30mg/L左右。
将选出的石油降解菌接种进去,接种数量为OD600=0.1。
进液管任意长度分别设置于接种前及接种后,能够记录pH值及菌量。
取样分析的样品保持30℃培养48小时,过程中定时测量液体的pH值。
分析降解特性时,发现石油降解菌能够将石油类物质中的碳链分解,并分解成细胞利用的有机物质。
在石油降解过程中,菌落数逐渐增加;液态培养基中pH值不断降低,并最终将其稳定在中性状态。
另外,菌落色素通过两次衍生化反应生成焦磷酸一茎丙酮醇酯,之后通过JB-4消失化学反应结晶,能够得到石油降解特性的分析结果。
综上所述,石油降解菌是一种能够有效降解石油类物质的微生物。
因此,在现实中,可以对这类石油降解菌进行大规模培养及应用,以降低环境中的石油污染。
缘乞科枚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年3月第23卷第6期石油降解菌筛选及应用研究鄢雨朦(辽宁大学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031)摘要:从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石油降解菌,对该石油降解菌进行了鉴定,经16SrDNA测序鉴定并结合生理生化实验结果确定其为阴沟肠杆菌。
该菌可以将石油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代谢,实验结果表明:在菌株投加量为1%时降解效果最佳,降解率可达到26.41%。
关键词:石油污染;土壤污染;石油降解菌中图分类号:X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1)06-0108-021引言在石油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意外事故导致石油泄漏,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近年来受石油污染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污染程度也日益严重。
由于石油的主要成分有烷桂、苯、甲苯、二甲苯等多种复杂芳香桂,这些物质毒性大,有的有致癌致突变作用,进入土壤后难以去除,而且会随着径流进入周围的流域、地下水、油田及周围的生态环境中,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有害的石油污染物经食物链富集在人体内,还会对人体造成严重的损伤⑵0石油造成的土壤污染通常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前者通过焚烧而破坏大部分有机污染物,这种方法费用高,不利于处理;后者采用化学浸提,效果较好,但因易造成二次污染而受到限制间。
为治理石油污染的土壤,石油降解菌的发现,为石油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由于生产费用低、不产生二次污染而被视为一项具有广阔前景的高新技术。
2实验材料(1)石油无机盐培养基:K2HPO46g,KH2PO46g, (NH4)2SO46g.NaCl5g,石油1g,P H值为7. 0,蒸傳水1000mL o固体培养基在此基础上加入琼脂15〜20 g即可。
(2)牛肉膏蛋白腺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豚10 g,NaCl5g,蒸億水1000mL,pH值为7.0〜7.2,121°C灭菌20min。
42工业安全与环保2013年第39卷第2期I ndust r i al Saf et y a nd Envi r onm e nt alPr o t ect i onFebr uary 2013高效石油降解菌的筛选、鉴定及其配比优化的研究*王旭辉晁群芳徐鑫李磊(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乌鲁木齐830046)摘要从克拉玛依地区石油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4株高效石油降解菌S 1、S 2、S5和s 8,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鉴定,确定4株菌分别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 l l us cel ℃us )、恶臭假单胞菌(Ps eudom onaspLni .da)、枯草芽孢杆菌(B aci ll us s ubf i l is )和地衣芽孢杆菌(B aci l lus l i eheni f oi m i s)。
为了提高对石油的降解效率,对4株菌的添加比例进行了响应面的优化。
结果表明,当石油含量为1.5g 时,菌种s1、S2、s5和s8接种量分别为0.21g,O .22g .0.41g 和0.22g 时的石油降解率达到最大值。
在该条件下石油降解率预测值为60.17%,验证值为60.10%。
关键词降解率筛选菌种鉴定响应面法石油污染St udyont he I s ol at i on and I den t i f i cat i on of Pet rol eum —-D egradi ngSt r ai nsandIt s R at i o O pt i m i za t i onW A N G Xuh ui C H A O Q anf 锄培X U X i nLIL e i(Col l egeof 啦Sci enceandTechnology ,Xinjio 曙Unim=豇y 蛳830046)A bs W actFou rst r ai ns (S1,S2,S5,S8),w i t hgood abi li t y ofde g 丑di ng oil ,aIe i sol at ed f rom oi l —c ont ami nat i on s oil ofK ar a-m a yar eas .Base do nm or phol ogi c obs er vat i on ,physi o l ogi c al a nd bi oc he mi ca l cha r act e r i st i cs ,m o l ecul ar i dent i f i cat i on ,t hey a_r ei dent i f i edasB aci l l us ce r eus ,B a ci l l u s l i ch eni f onni s ,B aci l l us s ub t i li s a ndPs eudom onas 叫dar espe ct i vel y .I n or de r t o i m -pr ovet he ef l %i ency of t he de gr ada t i o n .t h e r ati o of f our s t l ai as i s opt i m i ze d by us i ng r e s pons e suI f i c e m et hodol ogy .T he r esul ts how s t hat t he opt i m um con di t i o ns al easfol l ow s :w hen t he oi lco nt enti s 1.5g a nd t he i nocul a t i on quant i t y of t he f o ur st r ai m(S1,眈,s5,S8)i s0.21g ,0.22g ,0.41g ,0.22g ,r espect i vel y ,t he r at e of oi l de gr a da t i onPA t hr e ac h t hem s .x 抽um .U ndert he se cond i t i ons ,t he pr e di ct i ve va l ue of oil de gr ada t i on i s 60.17%,m e a nw hi l e t he ver i f i cat i on va l ue is 60.10%.K eyW or dsde ge ner at i on r at ei sol at i onst rai m i dent i fi cat i onre s pons e sur f ac e met hod ol og y oi l —c ont am i nat i on0引言随着工业的发展,石油及其制品通过开采与运输过程的泄漏、污染水灌溉及大气飘尘的沉降等途径进入了环境,对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
大庆油污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研究大庆油田是我国最大的陆上油田,其丰富的石油资源为我国的石油工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石油生产相关的油污问题也给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油污土壤中的石油降解菌是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油田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大庆油污土壤中的石油降解菌进行筛选和鉴定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生物修复技术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大庆油田自1959年投入生产以来,已经产出了数十亿吨的原油,但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油污土壤。
传统的土壤修复方法通常是采用化学物质进行处理,但这种方法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性较大。
相比之下,生物修复技术由于其绿色环保、成本低廉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在生物修复技术中,石油降解菌是至关重要的。
石油降解菌能够利用石油中的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分解有机化合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加速土壤中石油的降解和分解过程。
对于油污土壤中存在的石油降解菌进行筛选和鉴定,有助于选择出高效的菌株,并进一步应用于生物修复工作中。
研究大庆油污土壤中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和鉴定,也可以为该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通过对菌株的鉴定和特性分析,可以掌握地方石油降解菌的多样性和功能特点,为该地区的生物修复应用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1. 样品采集本研究选取大庆油田附近的油污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样品采集和分析,确定石油降解菌的种类和数量分布情况。
2. 培养和筛选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菌落计数和分离培养,筛选出优良的石油降解菌菌株。
通过对菌株的形态特征、培养条件和生理生化指标等进行初步鉴定,选取具有较高石油降解活性的菌株进行后续的研究。
3. 生物学特性分析对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学特性分析,包括对菌株的生长速率、代谢产物、抗性能力等进行测定和分析,以确定其在生物修复工作中的应用潜力。
4. 分子生物学鉴定通过16S rR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筛选出的石油降解菌菌株进行进一步的鉴定,确定其系统发育位置和亲缘关系。
高效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和菌群构建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石油是全球最重要的能源之一,其产生的污染也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
由于石油分子结构复杂,难以被自然降解,导致石油泄漏或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难以
治理。
因此,通过利用高效石油降解细菌来处理石油污染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理方式。
本研究致力于筛选鉴定优良的高效石油降解细菌,并构建一个高效的石油降解菌群,
提高石油污染环境治理的效率。
2. 研究内容和方案
本研究计划采取以下方案开展实验研究:
(1)筛选土壤中的高效石油降解细菌:收集石油污染的土样,通过营养富集法
和菌落计数法筛选优良的石油降解菌,并鉴定其分类学特征。
(2)优化石油降解条件:根据石油降解细菌的特性,探究其最适宜的生长条件,包括温度、pH值、营养物质等,同时选择较难降解的石油组分进行优化处理。
(3)构建石油降解细菌菌群:根据石油降解能力和生态适应性,挑选适合组成
菌群的石油降解细菌,搭配不同生态位的细菌共同组成菌群,提高石油降解效率和生
态稳定性。
(4)菌群构建的评价和验证:通过实验室模拟和现场应用等方法,验证构建的
菌群石油降解能力和生态适应性。
3.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筛选鉴定高效石油降解细菌,并构建出具有高效降解能力和较好生态稳定性的石油降解菌群,为石油污染环境治理提供一种可行的方式。
同时,本
研究将针对不同生态位的石油降解细菌进行合理组合,提高石油降解处理的效率和生
态稳定性,具有一定的创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