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工业文明的崛起对中国的冲击
- 格式:ppt
- 大小:674.50 KB
- 文档页数:23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浅析工业革命的影响18世纪从英**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时代。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工业革命的影响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一、进步作用1.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
机器的发明和蒸汽动力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提高,科学技术显示了巨大的作用。
工业革命使英国在世界工业、贸易、海运业中处于垄断地位,并掌握了世界殖民地霸权,其他国家在十九世纪中叶又落后于英国,因而英国便成为“世界工厂”。
其“世界工厂”的地位主要表现为: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商品供应者,其他各国则成为英国的原料供应地。
到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有50%以上的工业品要靠在国外市场上销售,而国内消费的大部分原料又靠外国来供应。
英国不仅是世界各国工业品的主要供应者,而且也是世界各国生产资料的主要供应者。
2.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
由于采用机器生产,工厂越来越多,它广泛地排挤了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从而引起了社会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深刻变化,即在土地贵族之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
工业资产阶级势力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膨胀,逐渐战胜了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为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悲惨地位,开始斗争。
3.改变了社会生活,城市化兴起。
4.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运动也不断发展。
欧洲爆发了三次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发展。
5.工厂制度形成,自由主义经济盛行。
在工业革命的过程中,资本家不断地积累资本,并扩充和改进机器设备,那些小工业制度过渡到工场手工业,以及工场手工业过渡到大工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
必修II第二单元复习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5、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6、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7、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8、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9、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与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工业文明的崛起(世界潮流)(一)、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了解)1、产生:欧洲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中国三大发明的影响(联系马克思的评述);14、15世纪首先在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联系文艺复兴。
2、主要形式:(跟中国明代相同)一个是原来的手工业作坊主开始雇佣劳动力,成为资本家;另一个是商人投入生产领域,成为早期的资本家(包买商)3、影响:工业文明的起源(二)、新航路开辟(工业文明崛起的重要前提——资本原始积累的条件)1、开辟的原因:(1)经济根源: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2)社会根源:西欧对黄金和东方贵重商品(特别是香料)的追求(3)客观原因: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强大,使原来的陆路受阻(4)马可波罗的影响和高额利润的刺激(5)文化动因:传播基督教的要求(6)文艺复兴的影响(推崇人文主义—→个人冒险精神)[注意: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是相互影响的]开辟的条件:(7)西班牙、葡萄牙王权的强化,提供了保障(8)生产力的进步——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可联系指南针的应用)(9)知识的进步——地图的绘制、地圆学说的提出等2、开辟的过程(1)方向;葡萄牙向东、西班牙向西(2)具体人物(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同学们自己整理表格记忆] (3)对比新航路开辟和郑和下西洋①目的:开辟新的贸易航路(经济);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政治)②性质:资本主义海外殖民性质;封建制度下的贡赐贸易③规模:新航路规模小、人少、船小;郑和规模庞大人数众多④时间:郑和下西洋历时长,且早半个世纪⑤影响:新航路促进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郑和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但无益于国计民生3、影响:(1)全球角度:①在欧、亚、非、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初步形成了一个广阔的世界市场;②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体系,人来也由此从各民族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历史初中教案:了解西方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了解西方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但在西方工业革命发生之前,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对中国的影响也是深远而复杂的。
本文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西方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二、经济影响1. 技术引进和产业转型西方工业革命的标志是机器代替人力,以及工业生产的大规模化和机械化。
中国随着西方的工业革命的发展,开始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推动中国的产业转型。
中国的纺织业、铁路和矿业等领域得益于西方的技术和经验,逐渐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
特别是在中国的沿海城市,西方工业革命的潮流迅速传播,带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 对外贸易的影响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不仅提高了西方国家的生产效率,也带动了对外贸易的大幅增长。
中国面对外部压力开始重视发展对外贸易,并逐渐融入世界贸易体系。
西方的技术转让和市场需求,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品和原材料的供应国,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贸易活动,增强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三、政治影响1. 思想启蒙和政治改革西方工业革命的背后伴随着启蒙思想的兴起,强调人权、自由和平等的观念。
这些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中国,部分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方的著作,介绍西方的政治制度和理念,推动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
一些进步的政治改革尝试也在中国展开,例如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运动。
西方工业革命的思想启发和西方政治制度的介绍,对中国的政治观念和政治体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 帝国主义和领土割让西方工业革命的成功使西方国家经济和军事实力快速增长,引发了帝国主义的浪潮。
西方列强通过殖民扩张和侵略战争,将中国纳入到其势力范围之内。
西方工业革命的强大力量在中国引发了深刻的政治震荡,中国在经济、军事和领土上遭受到了极大损失。
列强不仅割让中国的领土,还通过不平等条约削弱了中国的权益,对中国政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