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5)
- 格式:ppt
- 大小:10.01 MB
- 文档页数:46
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微生物指的是一种生物体,其体积非常小,无法被印刷成像字母或数字那样清晰的形状。
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原生动物等,它们无论在单细胞的形态还是多细胞的形态上都呈现出了非常多样化的特征。
微生物形态的分类从微生物的形态上来看,微生物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1.球形微生物球形微生物是指那些可以长成球形或近似球形的微生物,包括球菌、酵母菌等等。
球状微生物的特点是其生长速度比较快,且不需要大量的养分。
此外,球状微生物也很容易被识别和研究。
2.棒状微生物棒状微生物是指那些形状呈长条状或棍子状的微生物,包括大肠杆菌、芽孢杆菌等等。
棒状微生物的特点是其形态比较直,且具有很强的移动性。
此外,棒状微生物也具有在环境变化中存活的强大适应力。
3.螺旋形微生物螺旋形微生物是指那些形状呈螺旋状或弧形的微生物,包括螺菌、螺旋体等等。
螺旋形微生物的特点是其歪曲的形态,且在微生物群体中占据很少的一部分。
4.分枝菌分枝菌是指那些形态呈分支状的微生物,包括拟杆菌、放线菌等等。
分枝菌的特点是其形状呈分枝状,且有着强烈的细胞黏附性以及生物活性,有很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的分类按照生物学的方式通常被分为以下几类:1.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是指那些丝状细胞形态的微生物,包括了细菌和蓝藻菌等等。
原核生物是生物世界中最简单的生命形态之一,其细胞结构简单,没有核糖体和胞器。
2.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是指那些拥有细胞膜、内质网、线粒体等完整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包括了原生生物、霉菌以及动物细胞等等。
真核生物细胞中拥有复杂的有机体,细胞内结构复杂,可以进行有限量的代际繁殖。
3.病毒病毒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微生物,其在生物学上没有一种明确的分类体系。
病毒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非常微小的粒子,其只能在寄主细胞内存活和繁殖。
4.真菌真菌是一类真核生物中的一种,其细胞结构简单,但是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非常强。
真菌的分类比较广泛,有单细胞真菌,也有多细胞真菌,可以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等等。
微生物分类的方法
1.形态学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根据其核酸类型、壳体结构、基因组大小和结构等特征分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古菌):通过显微镜观察它们的形态如形状、排列方式(杆菌、球菌、螺旋菌等)、染色反应(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鞭毛结构以及特殊结构(芽孢、荚膜等)来初步分类。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生动物等):根据孢子形态、菌丝构造、繁殖方式等进行区分。
2.生理生化特征:
-进行一系列生化实验,例如糖发酵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脂肪酸组成分析等,以确定微生物在新陈代谢上的差异并据此分类。
3.分子生物学方法:
-DNA-DNA杂交技术:比较不同微生物间全基因组或者特定基因序列的相似度,以此作为分类依据。
-16SrRNA基因测序:这是细菌和古菌分类的金标准,通过分析16SrRNA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和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类。
-基因组学分析: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对微生物全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比对基因组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实现更精细的分类。
4.生态分布与功能特性:
-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生存策略及所起的生态功能也是分类的重要参考因素。
微生物:一大群形态微小,结构简单,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镜才能观察到的细小生物。
三菌四体一毒:细菌,真菌,放线菌。
四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一毒:病毒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
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革兰阳性细菌,g+细菌,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青霉素可以解决革阳细菌,四肽侧链和五胎交联桥之间的结合部,从而粉碎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结构。
溶菌酶,溶解细菌的聚糖骨架交接的β-1,4糖苷键。
11111革兰阳性细菌细胞壁结构:磷壁酸和肽聚糖,磷壁酸又包括膜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又称LTA11111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结构,包括脂多糖,脂质双层,肽聚糖,周浆间隙,g-性细菌的细胞膜和外的脂质双层之间有一个空隙,成为周浆间隙。
对比对比对比由脂质双分子层向外伸出的脂多糖LPS由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成,核心多糖具有属性特异性和特异多糖革兰阴性型细菌的抗原,具有种特异性LPS即g-的内毒素。
1111111细胞壁的功能,1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菌的固有形态,2.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3.参与物质交换,4.决定性抗原,5,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收到理化因素受到直接破换或合成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的环境中仍可以存活的。
1111111(这就是L型细菌)细菌细胞壁缺陷型:1.高渗的环境中仍可以存活,2.形态具有高度多形性,3.仍具有一定的致病力.细菌的核糖体50s 30s 组成70s。
真菌60s 40s 组成80s.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的物质,为蛋白质或多糖的多聚体。
荚膜的功能:1.抗吞噬的作用,2.粘附作用,3,免疫抗原性的鉴别,4抵抗有害物质的损伤。
普通菌毛是粘附结构,性菌毛,细菌的毒力和耐药性均可以通过此种方式传递。
芽孢特征,1是细菌的休眠结构2,还有完整细菌的遗传物质3一个细菌只生成一个芽孢,一个芽孢同样只生成一个细菌4,对热力,干燥辐射,均具有强烈的抵抗力。
微生物的种类和特征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需借助显微镜进行观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它们具有以下的特征: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形态呈球形、杆状、螺旋状等多样化,大小仅为几微米。
细菌具有细胞壁,内部则包含细胞质、核糖体和染色体等结构。
细菌不具备真正的细胞核,其基因组不包裹在核膜中,而是浸于细胞质中。
细菌可以根据需氧性分为厌氧菌和需氧菌,其中一部分的细菌能够利用光合作用进行独立自主的生存。
2. 真菌(Fungi):真菌是生活在陆地和水中的一类生物体。
它们通常由菌丝形态构成,菌丝之间可以通过分生孢子繁殖。
真菌具有分为子实体,可分为子实体菌与子实体霉。
子实体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而子实体霉则包括了蘑菇和伞菌、露菌等。
与细菌不同,真菌的细胞壁透性较低,它的生长速度比较缓慢。
3.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在寄生于其他生物细胞内进行繁殖。
病毒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组成,没有细胞质或细胞核。
病毒通过感染宿主细胞,将其当作自己的"工厂"来复制自己的遗传物质,从而进行繁殖。
病毒不能自主进行新陈代谢,需要依靠它们所寄生的细胞来提供能量和资源。
4. 原生动物(Protozoa):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异养生物,它们属于真核生物的一部分。
原生动物通常以异养方式获取养分,例如摄食、吸收或囊泡摄取等。
它们具有细胞膜、细胞核以及其他细胞器官,包括细胞质、线粒体和食品囊泡。
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包括虫状、杆状、球状等。
5. 藻类(Algae):藻类包括多种单细胞或多细胞植物,通常以光合作用为能源来生存。
藻类的细胞膜包裹着细胞质、叶绿体和核,它们还具有细胞壁来提供支持和保护。
藻类形态多样,包括单细胞的球形藻、多细胞的海藻以及链状藻等。
这些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细菌参与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循环过程,包括氮循环和碳循环等。
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分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等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如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主要特点:1.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2.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3. 群居混杂,相生相克4. 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5. 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微生物物质主要通过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输送及基团转位等方式进出细菌细胞。
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大细胞微生物,它们个体微小、形态和结构简单、具细胞壁和原核物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任何细胞器。
细胞壁的功能:A. 维持细菌外型,保护细菌耐受低渗环境 B. 阻挡有害物质进入菌体,维持离子平衡;C. 与细菌的致病性、抗原性、药物敏感性及革兰氏染色性等密切相关。
细菌细胞膜的功能:与真核细胞者类似,主要有物质转运、生物合成、分泌和呼吸等作用。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胶状物质。
根据糖被的形状和厚度的不同,将荚膜分为四类: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
荚膜的生理功能:A、荚膜富含水分,可保护细胞免于干燥;B、能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C、为主要表面抗原(K抗原),是有些病原菌的毒力因子;D、能保护菌体免受噬菌体和其他物质(溶菌酶和补体)的侵害;E、是某些病原菌必须的粘附因子;F、贮藏养料,是细胞外碳源和能源的储备物质鞭毛:许多细菌在菌体上附有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鞭毛的结构:鞭毛丝.鞭毛钩.基体芽孢: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或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的正常生长和分裂停止,细胞内细胞质浓缩,逐步行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特殊结构,称为芽胞。
芽胞成熟后可自行从芽胞囊中释放出来。
产生芽胞的都是革兰阳性菌。
芽孢的特性:A. 一个细菌只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发芽也只生成一个菌体,细菌数量并未增加,因而芽胞不是细菌的繁殖方式。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主要包括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
原核生物主要包括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则包括真菌、原生动物和微藻等。
对于微生物的分类,科学家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基于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分类方法。
下面将介绍这些分类方法的主要内容。
1.形态学分类:这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分类方法,主要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细菌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球形细菌(如链球菌)、杆状细菌(如大肠杆菌)和螺旋细菌(如梅毒螺旋体)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生殖特征进行分类。
3.生态学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活习性和分布情况进行分类。
例如,根据微生物生活的环境,可以将其分为土壤微生物(如放线菌)、水体微生物(如蓝藻)和肠道微生物(如乳酸菌)等。
此外,还可以根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将其分为分解者、产生者和共生微生物等。
4.分子生物学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和分子结构进行分类。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测定微生物的DNA序列,比较不同微生物之间的遗传关系和相似性,从而将其分类到不同的系统发生树分支上。
此外,还可以利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如PCR和基因测序,快速鉴定微生物的种类。
除了以上分类方法外,还有一些更细致和专业的分类方法,比如对特定微生物群体进行研究的分类方法。
例如,对细菌进行分类可以使用质谱分析技术,对真菌进行分类可以使用菌株的生长特性和生殖结构等特征。
总的来说,微生物的分类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对微生物世界的深入了解,我们对微生物的分类将更加准确和精细,为微生物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更好的支持。
一、微生物与病原微生物(一)概念微生物:是众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的微生物群称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这类微生物又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病原微生物:能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二)分类微生物按细胞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①非细胞型微生物:仅有核心和蛋白质衣壳组成,病毒为其代表;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质,呈环状裸DNA团块结构,无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不完善,只有核糖体,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
从广义上说,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统称为细菌。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核膜和核仁;细胞质内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于此类微生物。
第二节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结构一、细菌的基本形态细菌按外形可分为球形、杆形和螺形3种基本形态:1.球菌:双球菌(肺炎双球菌和奈瑟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2.杆菌:大杆菌,中杆菌,小杆菌。
3.螺形菌:①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呈弧形或逗点状,如霍乱弧菌。
②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也有的菌体弯曲呈螺旋状,称为螺杆菌。
二、细菌的基本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
1.细胞壁:其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菌形态,抵抗低渗环境,②参与菌体细胞内外物质交换。
③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④G-菌细胞壁上的脂多糖(LPS内毒素),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2.细胞膜:主要功能有:①物质转运。
②细胞呼吸。
③生物合成作用。
④参与细菌分裂,形成中介体。
3.细胞质:又称细胞浆。
基本成分为水、无机盐、核酸、蛋白和脂类。
细胞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核酸、酶系统、质粒,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4.核质:是细菌的遗传物质。
三、细菌的特殊结构四)形态学检验方法1)不染色标本一般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及其运动情况。
(完整版)微⽣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第⼀章:微⽣物类群与形态结构⾮细胞型:病毒细胞型:原核微⽣物:细菌、放线菌等,(⽆明显核,也⽆核膜、核仁。
)真核微⽣物:酵母菌、霉菌,(有明显核,有核膜、核仁。
)第1节:细菌Bacteria是微⽣物⼀⼤类群,主要研究对象。
细菌是单细胞的,⼤⼩在1um左右,1000倍以上显微镜才能看到其形状。
⼀、细菌的形态和⼤⼩(⼀)基本形态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式不同⼜分为单、双、链、四联、⼋叠、葡萄球菌。
不同的排列⽅式是由于细胞分裂⽅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
2、杆菌Bacillus (Bacterium):杆状或圆柱形,径长⽐不同,短粗或细长。
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3、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统称,⼀般分散存在。
根据其长度、螺旋数⽬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 (菌体只有⼀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过1圈)。
与螺旋体Spirochaeta 区别:螺旋体⽆鞭⽑。
细菌形态不是⼀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异常形态⼀般,幼龄,⽣长条件适宜,形状正常、整齐。
⽼龄,不正常,异常形态。
畸形: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
衰颓形: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胞衰⽼,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
(⼆)细菌⼤⼩如何测量:显微测微尺球菌直径0.5-1um,杆菌直径0.5-1um ,长为直径1-⼏倍;螺旋菌直径03-1um,长1-50um;细菌⼤⼩也不是⼀成不变的。
细胞重量10-13-10-12g ,每g细菌含1-10万亿个细菌。
⼆、细菌细胞结构研究细菌细胞结构是分⼦⽣物学重要内容之⼀,有了电⼦显微镜才有可能。
其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每个细胞都有,如细胞壁、膜、核。
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不是每个都有,如鞭⽑、荚膜、芽孢。
(⼀)基本结构1、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较坚硬,略具弹性结构。
简述微生物分类
微生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
根据其形态、生活方式、代谢特点和遗传特征等不同方面,微生物可以被分类为以下几类:
1. 细菌(Bacteria):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微生物,其形态多样,可以是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细菌具有细胞壁,其中一部分细菌有荚膜。
细菌可以根据它们的形态、染色性质、代谢特征和生活环境等进行分类。
2. 真菌(Fungi):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生物,包括了酵母菌和菌丝菌等。
真菌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构成,具有细胞核和细胞质。
真菌可以通过孢子传播,具有吸收性营养。
3. 藻类(Algae):藻类是一类单细胞或多细胞的微生物,具有类似植物的特征,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藻类可以根据其细胞结构和营养方式进行分类。
4. 病毒(Virus):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微生物,具有遗传物质(DNA或RNA)包裹在蛋白质的壳中。
病毒依赖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感染宿主并引起疾病。
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微生物的分类,如原生动物、古菌等。
这些微生物根据其形态、生活方式和遗传特征等不同特点而被归为不同的类别。
微生物分类的研究有助于了解微生物的特征和功能,进而对其进行研究和利用。
有趣的微生物知识点总结1. 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的发现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荷兰护士李维芬霍克,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疾病组织标本时发现了微生物存在。
这一发现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生命的认知,也为后来微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 微生物的形态和分类微生物的形态各异,细菌呈棒状、球状等,真菌则具有菌丝和孢子等结构。
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可以将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多个类别。
3. 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微生物在人类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微生物和宿主保持着相对平衡,帮助宿主消化食物、产生维生素等。
然而,当微生物失去平衡时,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4. 微生物与环境微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固定氮气、参与养分循环等。
一些微生物还可以降解有毒物质、改善环境质量。
5. 工业利用微生物微生物在食品加工、药物生产、生物污水处理和能源资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乳酸菌可以用于酸奶和奶酪的制作,酵母菌则可以用于酿酒和发酵面包。
6. 微生物与抗生素抗生素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是医学治疗中不可或缺的药物。
然而,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越来越多的微生物对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导致抗生素对一些细菌已经失效。
7. 微生物与发酵过程发酵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代谢产物进行生物合成的过程。
在面包、啤酒、酸奶等日常生活中,都可以看到微生物发酵的痕迹,发酵技术也早已在食品加工和酿酒工艺中得到广泛应用。
8. 微生物与生物科技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在生物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科学家们可以改造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产生有用的药物、酶制剂和生物燃料。
9. 微生物的探索和利用在深海、极地和宇宙等极端环境中,都存在着各种微生物。
科学家们通过探索这些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希望能发现新的酶制剂、抗生素和生物能源等。
同时,微生物在宇宙中的存在也为人类在外星球上生存的可能性提供了一线希望。
细菌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菌的形态(The morphology of Bacteria)基本形态:球状(Coccus) 杆状(Rod) 螺旋状(Spirillum)自然界中的细菌数量杆状>球状>螺旋状球菌:细胞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杆菌细胞呈杆状或圆柱形,一般其粗细(直径)比较稳定,而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变化。
杆菌有的笔直,有的弯曲,杆菌两端的情况在分类上很重要螺旋菌和螺旋体:螺旋状的细菌,称为螺旋菌。
特殊形态:柄杆菌(prosthecate bacteria)星形细菌(star-shaped bacteria )方形细菌(square-ahaped bacteria)异常形态细菌的大小细菌大小测量: 显微测微尺细胞大小表示:直径×长, 单位:微米细菌大小测量结果的影响因素个体差异干燥、固定后的菌体会一般由于脱水而比活菌体缩短1/3-1/4;染色方法的影响,一般用负染色法观察的菌体较大幼龄细菌一般比成熟的或老龄的细菌大;环境条件,如培养基中渗透压的改变也会导致细胞大小的变化。
一般细菌的大小范围0.5 ~1 mm (直径)0.2~1 mm(直径)×1~ 80 mm(长度)0.3~1 mm (直径) ×1~ 50 mm(长度)(长度是菌体两端点之间的距离,而非实际长度)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胞壁(Cell wall)细胞壁是位于细胞表面,内侧紧贴细胞膜的一层较为坚韧,略具弹性的细胞结构。
细胞壁的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渗透屏障,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细菌染色法活菌:用美蓝或TTC(氧化三苯基四氮唑)等作活菌染色死菌:正染色负染色G+和G- 细胞壁结构比较(平面模型)参见P12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化学组分简单: 一般只含肽聚糖(peptidoglycan) 90%和磷壁酸(teichoic acid) 10% 。
微生物分类有那样几种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都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分类是对微小生物进行划分和排序的学科,是微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微生物分类中,通常采用不同的分类手段,以得到能够被人类理解和操作的、有系统性的分类结果。
本文以下将从微生物特征、生命表现和遗传基础等方面介绍常见的微生物分类方法,以及微生物分类的研究意义。
一、形态分类形态分类是最早的微生物分类方法,主要根据微生物的形态、大小、结构、色泽等特征进行分类。
最早的微生物分类是由德国微生物学家不懈劳斯在19世纪创立的,他把微生物按照细胞类型分为细菌、放线菌、霉菌等,这种分类方法后来被正式称为“不懈劳斯三域系统”。
形态分类主要考虑微生物外部形态,缺乏对微生物生态、代谢等特性的综合考虑,因此现在仅作为微生物分类学的一种方法。
二、生理分类生理分类是根据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营养和呼吸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类,因此又称生态分类。
生理分类主要考虑微生物生活方式、代谢特征、生境和营养要求等方面,这种分类方法较早建立并广泛应用。
例如根据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把细菌分为化学发酵菌、光合细菌、硫化细菌等;根据微生物的呼吸类型,可把细菌分为好氧菌、厌氧菌、微好氧菌等。
生理分类对研究微生物生态学、代谢机制有重要作用,但在分类上具有局限性。
三、生态分类生态分类是根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生活的方式、共生关系或生态功能等方面深入分析,以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状态中的位置和作用。
生态分类可根据微生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表现,如酸性微生物、皮肤微生物、水中微生物、沼泽微生物等,以及根据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能力,如有机物分解菌、光合作用菌、共生菌等。
生态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功能和生态效应,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四、遗传分类遗传分类是以微生物基因组序列为依据,对微生物进行分类的新方法。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微生物的遗传关系成为一种有效的微生物分类手段。
微生物的分类一、微生物的概述微生物是指体积极小的生物体,无法肉眼直接观察,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和数量却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各种类型,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承担着许多重要作用,如维持生态平衡、分解有机物质、生产氧气等。
此外,人类通过利用微生物的功能来生产食品、药品等产品,在生产中有着重要作用。
二、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是如此之多,以至于对它们的分类和命名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
下面我们介绍几种常见的微生物分类方法。
1. 形态学分类法形态学分类法是最早出现的微生物分类方法,它是根据微生物形态和结构的差异来进行分类的。
根据形态学分类法,微生物可分为真菌、细菌和原生动物三大类。
(1) 真菌真菌是一类含有多种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物界,在极小微生物中具有重要作用。
真菌的细胞呈现分支状,它们的菌体包括菌丝、支原体、酵母和霉菌等。
真菌分为两类: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
单细胞真菌单个细胞大小相同,通常以酵母形态存在,如啤酒酵母、面包酵母等。
多细胞真菌的菌丝是由一个细胞长成的,通常以线状或扇形的菌丝体细胞群体存在,如星球菌、发霉菌等。
(2) 细菌细菌是最简单的生物体系,是一类无色、透明、颗粒较小的微生物,它们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
细菌分为光合细菌和非光合细菌。
光合细菌依靠光合作用来获得能量,而非光合细菌依赖于化学反应來获得能量和营养。
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和为植物提供养分等。
(3)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体,它们有着丰富的形态和结构,能够以假足等特殊器官运动和获取食物。
原生动物分为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类。
单细胞原生动物包括阿米巴和纤毛虫等,而多细胞原生动物则包括异矛虫等。
2. 生化分类法生化分类法是根据微生物的生理代谢方式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因素来进行分类的。
根据生化分类法,微生物可分为好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光合微生物和化石微生物等不同类型。
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微生物是生物界中最小的一种生物,也是数量最多的一种生物。
虽然微生物很小,但是它们却有着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作用。
有些微生物可以帮助人类进行食品加工,如酸奶、豆浆等;有些微生物可以帮助人类保持健康,如益生菌;而另一些微生物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如病毒、细菌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微生物的形态与分类。
一、微生物的形态微生物的形态有很多种,例如球形、杆形、螺旋形等。
其形态与大小可能会因微生物本身的种类和不同的生长条件而有所差异。
1. 球形微生物球形微生物也称为球菌,最常见的例子是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它们的形态为球状,直径在0.5微米到2微米之间。
球菌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形成链状或团状。
2. 杆形微生物杆形微生物也称杆菌,是由长条状细胞构成的微生物。
杆菌有直杆菌、弯杆菌等不同的形态。
大多数杆菌的长度在1微米到10微米之间。
3. 螺旋形微生物螺旋形微生物也称螺旋菌,是由螺旋状细胞构成的微生物。
它们的形态通常呈螺旋状或螺旋螺纹状。
常见的例子包括钩端螺旋体和螺菌。
二、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分类较为复杂,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这里我将介绍常见的两种分类方法:根据生命方式和根据细胞结构和特征。
1. 根据生命方式分类根据生命方式,微生物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是指没有细胞核或其细胞核不包含染色体的生物,而真核生物则是指细胞核内含有染色体的生物。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和放线菌等。
而真核生物则包括原生动物、真菌、原始藻类和动物-植物界。
2. 根据细胞结构和特征分类根据细胞结构和特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细菌是最常见的一种微生物,它的细胞结构相对简单,通常只包括细胞壁、质膜和细胞质。
细菌可以根据其形态和结构进行分类。
病毒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其结构相对较简单,只包括一个核酸和外壳。
病毒不能自主繁殖,必须寄生于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
真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等,其细胞结构比细菌稍复杂,通常包括菌体、质膜和细胞壁。
比较八大微生物病毒:(非细胞型微生物)形态:球形、卵圆形、砖形、杆状、蝌蚪形.大小:个体非常小,可以通过细菌滤器.结构:主要有核酸和蛋白质外壳(依壳、一些有囊膜和刺突)增殖方式:复制(吸附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成熟于释放)培养特性:1、动物接种 2、禽胚培养 3、组织培养特性:1、干扰现象 2、干扰素(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肿瘤)细菌:形态:1、球菌:双球菌、锻球菌、四联球菌、八迭球菌2、杆菌3、螺形菌:弧形、螺菌结构: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体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菌毛(普通菌毛、性菌毛)、芽孢繁殖方式:无性二分裂大小:体积小,常用光学显微观察培养特性: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半固体培养细菌生理:1、化学结构: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糖。
2、物理形状:半透性、渗透性3、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4、繁殖条件:营养物质、温度、Ph、稳定渗透压、气体5、营养类型:自养、异养6、生长: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真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形态:1、酵母菌:球形、卵形、椭圆形、腊肠形、圆筒形2、霉菌:菌丝、孢子大小:小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及其其他内含物增殖方式:无性和有性特性:1、分布广泛 2、不含叶绿素 3、除酵母菌为单细胞外,一般具有发达分枝的菌丝体 4、有边缘清楚的核膜包围着细胞核培养:分离培养、固体培养、液体培养放线菌:形态;分支丝状生活类型:腐生、寄生结构:单细胞、细胞壁含胞壁酸二氨基庚二酸增殖方式:分生孢子、孢囊孢子和横隔孢子特性:质地致密、干燥、多皱、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表面有放射状沟状支原体:大小:可通过滤菌器形态:球形、扁圆形、玫瑰花形、丝状及至分枝状结构:质膜含固醇或脂聚糖、细胞质、有核糖体增殖方式:二分裂为主、也可以出牙增殖特性:1、无细胞壁、呈高度多态性2、可通过滤菌器3、胆固醇比较高4、特殊的顶端结构与致病有关5、在无生命培养基生长的最小的微生物6、培养虚加入10%——20%的血清7、菌落呈荷包样立克次氏体:形态:球杆状、杆状或丝状大小:一般不能通过细菌滤器、可通过瓷滤器结构:细胞壁其含肽聚糖和脂多糖,胞质内有核糖体增殖方式:只能在活的细胞的宿主内生长,以二分裂方式培养特性:动物接种、鸡胚接种、细胞培养特点:1、细胞小,有细胞形态 2、有细胞壁、无鞭毛,呈革兰阴性反应(除羔虫病立克氏体外),效果不明显3、除少数外,均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寄生,一般是节肢动物4、对热、光照、干燥及化学剂抵抗力差5、同时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但没有核仁6、对多种抗生素敏感(如金霉素),但磺胺类不敏感反而促进立克次氏体生长衣原体;形态:G——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具有肽聚糖组成的细胞壁繁殖方式;有自己独特发育周期,二分裂繁殖,形成包涵体(发育周期:原体——吸附——胞吞——在吞噬体内形成始体——二分裂殖——形成包涵体——在胞涵体内成熟为原体——释放)培养特性:鸡胚、小鼠、细胞培养特点:1、抵抗里较弱,抗生素敏感(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2、有DNA和RNA两种核酸3、自身无能量来源,严格细胞内寄生4、对消毒剂敏感5、耐低温螺旋体:形态:螺旋体状或波浪状圆柱形大小:极为悬殊结构:原生质粒、轴丝和外鞘增殖方式:有细胞壁、原始核(以二分裂方式)特性:1、轴丝的超微结构、化学组成以及着生方式均与鞭毛相似 2、螺旋体正是靠轴丝的旋转或收缩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