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 规划思路(精选PPT)
- 格式:ppt
- 大小:7.00 MB
- 文档页数:29
山岳型景区占我国景区的绝大部分,也是开发较早的一类景区。
我们这里提到的这类景区,拥有的自然资源并不像黄山、九寨沟那样是独一无二的,却因历史资源的不同,而独具特色。
但多种原因综合,资源并没有发挥想象中的价值,景区的发展平平——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低、满意度不高,面临着较大的提升压力。
不同景区有不同的发展症结,但归纳起来,也可从中发现一些共性:(1)观光主题缺失,赖以生存的观光旅游形不成核心吸引力;(2)旅游设施功能性不足、特色性不够,游客满意度不高;(3)核心游线空白,游客通过游览无法体验景区的精华。
以下,我们以绿维创景做过的几个项目为例,探讨山岳型景区的提升之路。
一、项目背景太白山,是秦岭山脉的主峰,也是我国大陆东部的第一高峰,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
太白山作为中华龙脉——秦岭的主峰,处在大西安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格局中,地理、文化区位、资源价值独特且具垄断性,交通畅达便利,休闲市场近在咫尺,且具备休闲开发空间。
我们认为,本项目拥有世界级的山水资源,区位绝佳,市场基础雄厚,有条件也应该打造世界级的山水目的地。
但目前其开发现状与武陵源、黄山、峨眉山等类似山水旅游景区相比还存在着差距,在核心吸引物、内部交通条件、产品开发、服务配套设施、综合消费方面都不尽完善,每年的游客量还不到30万。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承接了此景区的提升策划及概念性节点设计,核心任务在于整合太白山优质资源,深度挖掘太白山独特价值,开创太白山大旅游时代,构建太白山世界级山水旅游目的地。
二、解决思路经过研究,项目组提出了“从观光主导走向综合开发”的全新开发模式——效益增长综合化,注重游客质量;产品结构复合化,摆脱门票经济,减缓生态压力、“从小格局到大格局,小客流到大客流,小消费到大消费,小收益到大收益”的全新战略——山上、山下共同开发构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充分重视山上观光板块与山下度假板块的功能互补和经营联动。
据此,我们将此工作视为以“品牌形象演进”为首要,以“旅游布局调整”、“产品品质提升”和“游线体系优化”为核心;以“旅游要素整合”、“营销推广创新”和“支撑体系强化”为配套的系统工程,全方面着手实现太白山景区的提升:品牌形象演进——提炼文化精髓,整合资源优势,构建“秦岭之心?大美仙境”的品牌形象,彰显太白山作为世界级山水旅游区的独特文化色彩;旅游布局调整——通过撤、并、改、扩等方式科学对待现有景点,合理增加新景点,充分发挥山上旅游整合在调整总体旅游布局中的重要作用,使旅游布局更加有序;布局图产品品质提升——以主题作为引领,在丰富景点内部项目数量的基础上,强化其特色性,丰富其化内涵与游览空间,提升旅游产品的整体品质;要素、营销及体系的提升景区大门效果图瀑布酒店效果图游线体系优化——以“主线更精、辅线更广”为原则,针对大众观光游客重点整合核心观光游线线;针对休闲游客以及多日或多次观光游客,在核心观光线路以外,设计多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辅助游线,形成“主次分明、特色互补”的线路体系;游线图旅游要素整合——选取入口区作为观光游览结构之中的核心集散节点,将太白山游览的餐饮与休闲都集中于此,促使人流在景区内周转,形成观光游线之中的核心区域;营销推广创新——围绕全新主题,瞄准重点市场,加大营销投入,通过微博营销、节庆营销、软文营销、事件营销、联合营销等创新手段,使太白山的形象深入人心;支撑体系强化——通过机制创新,以太白山旅游规划编制为前提强化政府主导,以建立健全太白山旅游信息系统为抓手推进信息工程,以高薪引进、联合办学和系统技能培训为手段促进人才培养,以环保优先原则坚持、合力兴旅氛围营造、旅游安全体系建设为措施提升旅游环境,以争取国家旅游配套金融支持与引进社会资本为途径突破资金瓶颈,从而实现对旅游保障体系的强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陕西省十届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提案第18号关于推进秦岭北麓生态旅游带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员会近年来,随着秦岭北麓环山旅游公路的相继建成,以及与其并行的西潼高速和西宝高速公路的全线贯通,秦岭北麓各旅游景区利用自身极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展了相互连接、大力宣传和广泛推介工作,秦岭北麓的生态旅游发展很快。
秦岭北麓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建设,不仅为陕西的旅游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区域,同时也为陕西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一、秦岭北麓概况及生态旅游资源位居关中地区的秦岭北麓,位于北纬33°4′~34°40′,东径106°30′~110°35′。
西连甘肃,东接河南,北自环山公路沿线各乡镇,南至秦岭主脊。
自西向东呈带状走向,长约450公里。
面积约9290平方公里。
其中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面积111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2%。
行政区划包括西安、宝鸡、渭南三市,所辖16个县、区、市,96个乡镇和11个街道办事处。
旅游景区分布于海拔300米~3500米,主要分布在环山公路沿线。
秦岭北麓的八百里秦川,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
秦岭北麓有华山、太白山等极为丰富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有蓝田猿人遗址、秦兵马俑、楼观台等遗存颇丰、积淀厚重、博大精深的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也有休闲度假山庄、避暑山庄、娱乐场所和农家乐等丰富多彩乡村生态旅游资源。
二、生态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秦岭北麓地区不少景区,加快了建设步伐,在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体制创新等方面,打造了各自品牌,推进了区域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据我们调研统计,仅西安、宝鸡2市45个主要景区,2007年接待人数就达1087.6万人次,旅游创收达51309.7万元。
其中西安市39个景区,年接待人数1038.5万人次,占总人数的96%,年门票收入49780.7万元,占总门票收入97%。
西安市临潼区4个景区,年接待人数620万人,年门票收入达38202.8万元,分别占西安市年接待人数和门票收入的60%和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