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化采收棉花的8大优点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新疆大力推广机采棉技术的意义及有利条件作者:危寒莹来源:《中国纤检》2013年第15期2012年是农业部在全国开展的“农业科技促进年”,以“科技进村入户,助力增产增收”为主题,重点推广重大实用技术。
棉花机械采摘技术对新疆棉农增产增收、节本增效有着明显的成效,随着近年来劳动力价格的不断攀升,棉花机械采收已成为市场的选择、农民的期盼,但是由于棉花机械采收技术的推广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棉花机械采摘仍然是新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瓶颈。
新疆是我国棉花重点种植区,新疆地方棉区和兵团植棉团场,主要以棉花为主,棉花生产已成为农业中的支柱产业。
由于采摘期劳动力缺乏和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每年采摘花费的劳力和资金已使棉农不堪重负,因而对以“棉花经济”著称的新疆农业而言,实现采棉机械化则是提高棉农收入的重要途径。
推广机械化采棉势在必行1.我国是棉花种植大国,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单产水平,都位于先进植棉大国的前列。
但与先进植棉大国相比,我们的棉花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经营规模小、劳动生产率低、生产成本比较高、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1975年美国机械采棉的程度已达100%,占世界第一位。
现除美国外,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家棉花生产也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机采棉技术在这些国家早已成为一项成熟的常规生产技术,由于实现了机械化采棉,这些国家人均管理棉田的面积达1000亩以上。
因此,推广机械化采棉,实现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是做大做强棉花产业,实现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的战略举措。
2.推广机械化采棉是新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棉农收入的重大举措。
目前,棉花已成为新疆最大宗的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当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50%以上,面积占全国四分之一,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成为新疆农业支柱产业。
棉花产业对新疆经济和农民收入的带动效应十分明显,棉花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植棉收入占到全疆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广大农民依靠棉花生产摆脱贫困,走上了致富道路。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配套技术作者:马合皮扎木来源:《新农村》2017年第20期棉花是一种喜温植物,对光照的要求较高,新疆地区的光照十分充足,可以为棉花生长提供充足的光照条件,因此棉花在我国新疆地区的栽种面积十分广泛。
本文对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及配套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棉花生产水平。
1 棉花生态特性棉花作为重要的纺织原料,亲肤柔软,吸水率好,在纺织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随着居民对高质量纺织品的需求越来越大,棉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也成为棉花栽培过程中的重点任务。
机械化生产是棉花产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对棉花的生态特性进行了解。
棉花对光照和温度的要求较高,最适宜棉花生长的的温度为20~25℃,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棉花减产。
新疆地区正好符合棉花生长的环境要求,光照时间长,气候干燥,温度较高。
同时,棉花的耐旱性、忌渍能力较好,适宜生活在疏松深厚土壤中,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只要有充足的温度、光照和水肥条件,就可以不断生长,持续发育,具有无限生长性和较强的再生能力。
在棉花的生长过程中,温度是对其生长影响最大的因素。
新疆地区是我国棉花品质最好的地区,随着棉花栽培面积的不断扩大,当地的棉花生产任务也越来越繁重,为了减少农户的劳作强度,当地积极加强对棉花生产机械的推广,简化了栽培过程,并且提高了棉花产量和质量。
2 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2.1 对品种进行选择选种是棉花高产栽培的重点,在棉花生产过程中,虽然采用全程机械化生产,首先要对品种进行合理选择,例如选择品种的时候可以优先考虑早发型中熟品种、塔形品种,同时,在选种的时候要注意棉花的叶片大小适中,并且有利于机械收割。
新陆早49号、新陆早16号在新疆地区有广泛的栽种,前期以及中期的长势十分良好,株型比较紧凑,而且茎秆茸毛较少,叶片呈现中等大小,具有良好的的高抗枯萎病,感黄萎病的优点。
2.2 整地疏松土地是棉花栽培过程中的基础步骤,为棉花栽培提供良好的土质基础。
棉花收获机械操作使用我国是棉花主产国之一,棉花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从1984年起,我国产棉数量始终居世界首位,中国目前主要有新疆棉区、黄淮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等三大产棉区域。
棉花种植范围较广,棉花种植环节已经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棉花收获机械化水平还不高。
传统棉花收获具有以下特点:棉花收获用工占总用工的1/5~1/3,且多在农忙季节;人工采收棉花日均工效60公斤籽棉,效率低,机械化收获比人工收获工效提高约100倍;棉花收获受季节限制,如不及时收花、烘干,将导致棉花变质降级。
棉花收获实现机械化已是必然趋势。
(一)认识棉花收获机械1、棉花收获机械化工艺(1)化学脱叶常用催熟剂进行化学脱叶,可以脱掉绝大部分棉叶,增加吐絮率,使棉株变得比较干燥,便于采收。
(2)机器采棉机器采棉有分次采棉、一次采棉和摘铃等三种工艺。
在我国,采棉以分次采棉结合摘铃为宜。
(3)清理加工机采籽棉的清理加工工艺包括烘棉、清棉、轧花、打包。
2、常用棉花收获机械类型图采棉机种类(1)水平摘锭采棉机结构:扶导器、工作室、采棉滚筒、脱棉器、湿润器、输棉管、棉箱等。
优点:采摘率高、落地棉少、籽棉含杂率为9%,但结构复杂,对工作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高。
(2)垂直摘锭式采棉机结构:前后排列的两组采棉滚筒。
特点:采摘率比水平摘锭低10%~15%,落地棉多,对棉株损伤大,适应性差。
(3)气吸振动式采棉机原理:利用机械振动棉株的办法,减少籽棉与铃壳的联结力,振动振散吐絮籽棉瓣,并用气流吸走籽棉。
结构:采棉室、吸棉嘴和棉株振动器。
采棉率90%以上,落地率0.5%~3%。
(4)摘辊式摘铃机一次性摘棉,在霜降前一次将吐絮和未吐絮的棉铃全部采收下来。
优点:采摘率高,籽棉95%以上、损失少,小于2.5%、结构简单,易制造,价格便宜。
缺点:棉花含杂率高,30%棉株庞大时,采摘效果差,无法分次采棉,机器利用率低,采棉时间不当或与青铃分离不尽时,易造成棉花混级,影响棉花品质。
棉花的机械化采摘技术原理
棉花的机械化采摘技术主要依靠棉花的生长特性和机械装置的操作原理。
棉花的生长特性:棉花是一种纤维作物,通常在棉铃完全成熟时采摘。
成熟的棉铃普遍具有一定的离开茎部的倾向,这为机械化采摘提供了便利。
此外,棉花的茎部通常较细,茎叶的相对硬度较小,也便于机器的割切和分离。
机械装置的操作原理:
1. 采摘器的移动:机械化采摘通常采用行走式采摘机。
采摘机通过车轮或履带来移动,沿着田地或棉花植株的行进方向进行移动。
移动过程中可以通过遥控或自动导航系统来精确控制采摘机的方向和距离。
2. 割切器的剪切:采摘机上配备了割切器,通常是带刀片的旋转割切器。
割切器可以割断棉花茎部与棉铃之间的连接。
当割切器接触到棉花茎部时,刀片会旋转,将棉花割断。
3. 棉花分离:割切后的棉花需要从茎部和其他杂质中分离开。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震动、离心力和气流等操作。
采摘机上配备了振动装置、离心器和气流引导装置,可以将割下的棉花分离开来。
4. 收集和储存:分离出来的棉花会通过输送带或其他装置被收集起来,进行后续的处理和储存。
总的来说,棉花的机械化采摘技术主要通过割切器将棉铃与茎部割断,并通过振动、离心和气流等操作将棉花与茎部、杂质等分离开来,最后将棉花收集并储存。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采摘效率和质量,并减少人力劳动的使用。
棉花采集自动化设备的研究综述摘要: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其采收工作一直是农业劳动力密集型和高成本的任务。
传统的棉花采摘方式是人工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同时还容易造成人力浪费和损失。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棉花采集机械手应运而生。
棉花采集机械手是一种可以代替人工采摘棉花的机械设备,能够提高采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减少对劳动力的依赖,同时还可以保护环境,促进棉花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棉花采集自动化引言:棉花采收工作一直是农业劳动力密集型和高成本的任务。
传统的棉花采摘方式是人工采摘,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时间,同时还容易造成人力浪费和损失。
而且,人工采摘的效率低下,往往只能在短时间内采摘一部分棉花,导致了棉花采摘的滞后和不充分。
随着人们对机械化和智能化的需求增加,棉花采集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国内外已经出现了多种类型的棉花采集机械手,如具有3D视觉系统的自动采摘机、具有抓取和割切功能的机械手等。
这些新技术和新设备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将进一步推动棉花产业的发展和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1国外研究现状在国外,有很多机器人和农业科技公司致力于棉花采集机械手的研究和开发。
以下是一些相关的研究机构和公司:诺福克大学(University of Norfolk):该大学的机器人技术研究中心(Centre for Robotics and Autonomous Systems)研究了一种名为"RoBoSkel"的机器人手臂,可以自动地采摘棉花。
德克萨斯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该大学的农业机械化和机器人实验室(Laboratory for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nd Robotics)研究了一种名为"Agbot II"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在不伤害植物的情况下精确采摘棉花。
新西兰研究所(New Zealand Institute for Plant & Food Research):该研究所研究了一种名为"Harvest-Max"的机器人系统,可以在棉花灌溉后几天内自动地采摘成熟的棉花。
机采棉与手采棉品质差异分析1.采摘方式差异:机采棉由机械收割机进行收割,速度较快,效率高。
而手采棉需要农民逐棵逐朵手工采摘,速度较慢,工作量大。
因此,机采棉在采摘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失,如花瓣、嫩叶、小棉铃等,而手采棉则能够更好地保护棉花的完整性。
2.机械损失差异:机械收割过程中,由于机械复杂性和机头的限制,会出现棉铃破碎、损伤等现象。
而手采棉由于农民的细心采摘,可以避免这些机械损失,从而得到更好的棉花品质。
3.经济收益差异:机采棉由于快速高效的收割方式,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农作物的收割工作,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益。
而手采棉在劳动力成本上较高,且工作效率低,因此农民的经济收益相对较低。
4.棉花质量差异:由于机采棉在收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损失和磨损,机采棉的棉花质量相对较差。
而手采棉经过仔细采摘,能够保持棉花的完整性,棉纤维质量较好。
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机械化收割机的改进,机采棉的品质也在不断提高,和手采棉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小。
同时,机采棉的高效率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因此,机采棉在当前的现代化农业中逐渐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
综上所述,机采棉与手采棉存在一定的品质差异。
机采棉在采摘方式、经济收益和棉花质量等方面有其优势,但也受到机械损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随着技术进步,机采棉的品质不断提高,可能会逐渐接近或超过手采棉。
然而,手采棉在保护棉花完整性和维护农民经济收益方面仍具有一定的优势。
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棉花采摘方式,综合考虑经济收益和品质要求,以使农民获得最大的利益。
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摘要:棉花作为纺织工业重要原料,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之一,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发展,棉花总需求量和种植数量增大,传统采摘技术已经很难满足时代需求。
因此,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以新疆区域为例,对棉花机械采摘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有效推动新疆棉花采摘技术机械化水平发展。
关键词: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发展;问题新疆是棉花主产区,但由于区位因素,当地劳动力短缺,使得棉花采摘成本大幅度增加,这不仅影响到棉花种植经济效益,还会因为棉花采摘效率低影响采摘棉花质量。
机械采摘技术的融入和应用,不仅能大幅度缓解用工荒矛盾,并且由于机械化采摘技术的规范性,也可以提升采摘质量,避免由于采摘失误造成棉花质量受损。
1.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优势1.1节约成本传统人工棉花采摘模式,不仅劳动强度比较大,而且采摘效率也相对较低,机械棉花采摘所需劳动投入成本较低,采摘质量和效率也相对较高,不仅节约了成本投入,还可以推动棉花种植经济效益得到一定提升。
1.2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棉花采摘机械化是棉花育种、栽培和纺织等多学科综合技术,在实际应用优化过程中,除了棉花采摘环节的优化与改善以外,还可以推动区域内部棉花育种、栽培和纺织等方面技术的优化与进步,对于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区位发展优势具有良好效果。
2.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要点2.1播种前准备首先必须选择合适的品种,该品种是符合南疆阿拉尔片区当地种植生态环境和种植制度的,选择综合性良好的机采棉,要求该品种的抗病性能较好、抗倒伏能力较强,吐絮集中顺畅,对棉花脱叶剂敏感,吐絮后籽棉不易脱落。
当前,南疆阿拉尔片区主要栽种的棉花品种有新陆早42号和新陆早52号,这两个品种比较适合机采且抗病能力强、产量较好。
其次要求所有肥料在耕地之前使用机械撒施在耕作区,要求使用生物有机肥料中并控制好每亩的施肥量。
最后进行耕翻和整地。
耕翻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疏松土壤、蓄积水分、改善土壤性质,为棉花生产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
浅谈新疆棉花的优势与劣势摘要: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和出口棉花的货源区,拥有种植棉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
本文分析了新疆棉花的优势,包括光照条件、技术条件和政策支持,并指出对我国棉花生产稳定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光照条件、技术条件、政策支持、棉花产区、棉花种植面积引言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及纺织纤维原材料之一,具有季节性生产全年消费使用、分散性生产集中加工流通等特点,对我国经济生产有着特殊的重要地位。
新疆是中国棉花种植的主要省份,其棉花的播种面积占全国播种面积的1/3以上,棉花年产量占全国棉花年产量的1/2以上。
对新疆棉花优势与劣势的分析对比,能够更好地将优势延续下去并取得突破,劣势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优化和避免,以求达到棉花种植的优质、高产、防病虫害的特点。
一、我国棉花的播种面积及产量的基本情况我国棉花种植区域共划分为三个种植棉区,分别是黄河流域棉区、长江流域棉区、西北内陆棉区。
1、黄河流域棉区。
包括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及北京、天津七省市。
棉花产量以山东、河南、河北三省最多。
本区植棉历史悠久,自然条件优越,区内地势平坦,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的生长。
2、长江流域棉区。
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市,湖北、江苏两省产量最多。
本区植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较高,劳动力充足,区内纺织业发达,运输条件便利,使该区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商品率最高的棉区,也是我国第二大产棉区。
但秋天雨多,湿度大,日照较少,影响棉花吐絮,棉花质量不如黄河流域棉区。
3、西北内陆棉区包括新疆和甘肃河西走廊地区。
本区地处干旱地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温差大,病虫害少,棉花品质好,是我国第三大产棉区,也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
二、新疆棉花的优势新疆地处我国西北,气候干旱、日照较内地时间长,拥有种植棉花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条件。
其优势主要包括:1.光照条件优越。
新疆日照时间长,光照条件非常适宜棉花的生长,有利于棉花的吸收养分和光合作用,促进棉花的生长和发育。
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探究棉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
它的种植覆盖了全球广大的土地面积。
然而,传统的棉花生产流程涉及到大量的人工劳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机械化棉花种植日益流行。
本文将探究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实现。
一、机械化棉花种植机械化棉花种植主要包括地面翻耕、均匀施肥、定植、除草和浇水等环节。
其中,地面翻耕是整个生产流程的关键步骤。
往年,种植棉花的传统方式是采用人工犁田耕地,这种方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劳动力。
而采用机械化方法耕地则大大提高了效率和生产水平。
机械化的地面翻耕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利用旋耕机、深松机等设备来完成。
这些设备可以迅速地翻松土壤,将土壤中的杂草和种子清除。
第二种方式是利用拖拉机或手推式常规耕作机械来耕地,这些机械具有较高的耕作速度和操作易用性。
机械化棉花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进行一些施肥和草药处理的环节。
对于施肥来说,可以利用移动式的施肥器喷洒,这样可以使施肥的效果更加均匀。
草药处理则可以使用喷雾器,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喷洒草药时造成的健康危害,同时还可以提高药效和使用安全性。
传统的棉花采摘方式是手摘,由于摘棉花周期较长,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人工采摘难以满足大规模棉花种植的需求。
因此,现在一些企业开始采用机械化采摘设备,增强产品流程的自动化程度。
机械化采摘主要有梳理式采摘机和振动式采摘机两种。
梳理式采摘机是利用钢丝梳理棉花的表面,直接将棉花梳下。
而振动式采摘机则是通过振动棉花枝条和拍打的方式,将成熟的棉花从棉花枝条上强制震落。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将棉花采集到收集箱中,是目前棉花采摘的主流方式。
三、全程机械化的优势采用机械化的棉花生产模式,主要有以下的一些优势:1、提高工作效率:机械化设备具有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大幅缩短生产周期。
2、降低劳动成本:采用机械化设备可以大幅降低劳动力使用成本,减少作业过程中的人员损伤。
3、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机械化设备可以使生产过程更加标准化、精准化,生产的棉花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浅谈新疆棉花机械化采摘技术的发展及问题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疆的棉花产业也迎来了良好的机遇,为实现棉花规模化发展,增强棉花生产的经济效益提供了条件,机械化采摘及加工已成为新疆棉花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机械化采摘不仅有利于提高棉花单产、品质、而且增加经济效益、节约成本。
近年来,棉花的机械化种植和加工已大面积推广应用,而棉花机械化采摘发展相对缓慢,成为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人工采摘的棉品质不均匀,给棉花的运输、贮存带来许多不便,不利于生产管理,遇到劳动力紧缺时,容易造成巨大损失,人工拾花给棉花生产带来潜在风险。
据相关部门统计目前,新疆棉花采收难的矛盾日趋突出,每年雇用外省近60万劳工帮助采棉,每吨棉花的人工采收费约为1500元,每年仅新疆所支付的棉花采收费用就在达22.5亿元。
采棉机的研制和运用推广,是降低棉花生产成本、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兵团、师市领导非常重视棉花机械采摘技术的研究及推广,在政策和资金上都给予了很大支持,1996年就开始执行“兵团机采棉引进试验”项目。
2005年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约翰·迪尔公司签署购进100台采棉机协议,给新疆棉花生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使机械化采棉技术在新疆棉花生产基地推广和应用。
我国目前国产棉花收获机械基本为零,国内市场主要被美国凯斯和约翰迪尔两大公司占据,在新疆销售采棉机100余台。
一、机采棉技术发展概况美国是最早试验研究机械化采棉的国家,其机采棉技术发展很快,集约化、规模化程度高。
早在1942年便开始采棉机的批量生产,1964年基本上实现采棉机械化,1975年棉花机械采摘程度已达100%,占世界第一位;原苏联自1924年开始机械采棉技术的研制工作,目前机械采棉达60%,棉花较集中的乌兹别克共和国达90%以上。
我国于50年代才开始进行机采棉的研究,进展很慢,也较少应用于生产实践。
自1996年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始进行采棉机械的引进试验和科研开发,经过5年试验示范,机采棉的各项技术趋于成熟。
谷物种植中的机械化收割技术在农业领域中,谷物的种植一直是重要的农作物。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高效生产的需求,机械化收割技术在谷物种植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谷物种植中的机械化收割技术的优势和挑战,并探讨其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影响。
一、机械化收割技术的优势1. 提高生产效率: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实现谷物的快速收割、清洁和装运。
相比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大大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提高谷物的产量和质量。
2. 精确控制收割过程: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准确控制收割机的速度和割刀位置,以确保谷物的整齐和一致性。
这有助于减少谷物损失和避免人工收割中可能出现的误操作。
3. 减少劳动强度:手工收割是繁重而劳累的工作,容易导致劳动者疲劳和受伤。
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显著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改善农民的劳动条件和生活质量。
4. 适应大规模生产: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适应大规模谷物种植的需要,提高农田利用率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它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谷物的收割,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
二、机械化收割技术的挑战尽管机械化收割技术具有许多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限制。
1. 耗费资金:购买和维护农业机械设备是一项昂贵的投资。
农民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购买收割机、燃料和零部件,并进行维护和修理。
这对于一些资源有限的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
2. 技术要求高:机械化收割技术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和操作经验。
农民需要学习如何操作和维护农业机械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这对一些缺乏相关训练和教育的农民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
3. 适应性问题:不同类型的谷物和农田环境对机械化收割技术的适应性存在差异。
有些地区的农田地形复杂,不易使用大型机械设备进行收割。
此外,一些特殊品种的谷物可能需要精细的收割方式,机械化收割技术可能无法满足其需求。
4. 对环境的影响:机械化收割技术使用燃油驱动设备,会产生排放物,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浅谈机械化采收棉花的8大优点
席凤琴
[摘要]新疆是我国优抽种植基地,其中,博乐市也是优质棉,种子棉种植区,全市棉花种植大的40.2万元亩,每年8月底采摘季节,棉农都会分1-2个月的时间来为棉花采摘操劳,特别是从2010年开始,从河南、四川、甘肃省以及博乐、周边伊犁奎屯等前来采摘棉花的拾花工象潮水样调向博乐市,在州客运站、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会专门派工作人员,组织这些管道而来的拾花工,从多渠道来安排其自愿去的样农家里,在短时间里,这儿成了秋收季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同时也折射出棉农丰收的景观。
一般按拾花工的采摘价格是0.8-1.5元/kg(平均价1.15元/kg)长期工,就是从第一遍采摘直到拾完棉树上的尾花的价格,棉农负责给拾花民工往返路费,吃住以外送网套二个,而在临时劳动力市场协商采拾花的劳务费是0.8-1.5元(中午棉农只负责一顿午餐);据笔者了解一个一天能拾110公斤花的拾花工,如果没有下雨天气不生病的正常情况下,在这二个月里可净挣到7000-9500元,一个最差的棉花工一天拾45公斤,2个月下来可能净挣到4000元,而对于棉花而言,1公斤棉花收购价在5-8元/kg,那么,棉花除了开支拾花工的劳务费以外,担负其生活2个月要800余元,种地多的请的拾花工也多,据笔者了解,种100亩地,按400kg/亩收成,仅棉花采收这一
项开支就需要大的60000元的拾花费,后用机采棉就大不相同了,其相对人工拾花优点很多。
[关键词]机械化;采棉;优点
1、机械化采棉周期短、周折少。
手工采棉是要一茬一茬等棉花开一次,拾一次,至少6次才能彻底干净,并且每公斤采拾要付给拾花工0.8-1.5元/kg (平均1.5元/kg)劳务费;中间要等下一花棉花开7天时间,相对机采棉周期长;机械化采棉是等棉花100%成熟开放,一遍采收,并装大车,不同装布袋,并翻洒,有接去收购厂出售,这就减少了,缩短了采摘周期。
2、成本低,减少棉农开支,提高种棉收入。
对结果证明:机械化采棉每公斤0.4元/kg,人工采拾棉0.8-1.5元,平均1.15元/kg,机械化采拾比人工采拾棉花节省375%,直接计算,节省300元/亩;同时减少了人工采拾棉花装袋、翻晒、再装袋出售的劳务费。
3、机械化采收化可以达到棉花优质保障。
由于天气的变化,棉花遇到阴雨天气,会发黄变质,大多棉农是将人工采收的棉花堆放在自家场或库房,棉花容量因受潮或雨水过木湿变质,这样在出售时会降低收购档次,价格会下滑0.92元/kg;而机械化采收棉花,就不存在这种现象,一边采收一边装到车箱,1-2小时之后可直接运到收购厂出售。
4、机械化采收的棉花收购价格相对高于人工采拾的棉
花。
因为人工采拾棉花周期相对长,棉花收购价格按时间和品质有收购的价格差,大概是5.5元(4.5-10元/kg);因为到后期、雨水、霜冻、虫害、都会影响棉花的品质和价格,收购价是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文件要求定的,以棉花的品质是为特级、I级、II级、V级、IV级,那相应的价格也不同,而机械化采拾的棉花,不会等到后期天气变化霜冻成多次受雨冲刷品质得到了有效保障,价格也相对人工采拾棉花高。
5、机械化采收的棉花杂质少。
机械化采收的棉花因为人为的直接接触少,混入棉花的杂质少,例如:国家规定不得在棉花里混入人和动物的毛发;而机采棉时,只有往运输车里装的棉花才有人用穿着塑胶的鞋,带着白帽子采压夯实;人工采拾的棉花一般人接触得多,动物的毛发混入的机率高于机采棉;这样会扣降杂质的量高于机采棉0.3%。
超水棉虽然机采棉扣水量10.5%;也就是每100kg棉花扣9.5-10.5%/kg水份,而扣杂少。
6、机械化采收棉花快。
笔者调查,一台中大型采棉机,24小时可采收300亩棉田,计算12.5亩/小时,人工是无法相比的;可见机械化采收棉花的速度之快;一个种300亩棉花的棉农按常规采收完全部的棉花需60天,机械化采收只要24小时。
7、机械化采收劳务费低。
机械化采收棉花300亩地,每亩产量450kg,每公斤机
械采收0.4元/kg机收费计算54000元,平均1亩地180元可收;而人工采拾300亩地棉花要付675元/亩,300亩要付给拾花工155250元/300亩,用机采棉可以节省101250元/300亩,按100亩计算可节省33750元,按1亩计算节省337.5元/亩;(人工劳务1.15元/kg,1亩450kg,机械0.4元/亩,
(按450kg/亩产量)。
每亩地机采棉可为棉农节省337.5元/亩,
二、体会
1、机械化采收化的优点是节工、节钱、采收的棉花杂质少,品质有保障,采收周期和周折少。
2、成本低采收速度快。
3、在成本降低的同时,相当于每亩地提升了产值(250-450kg/亩产量计算),80-337.5元/亩。
3.1、450kg/亩产量为例,人工采收1.15元/亩*450kg/亩=517.3元/亩。
机械采收0.4元/亩*450kg/亩=180元/亩。
450kg亩产量节省;180元/亩-517元/亩=337.5元/亩。
3.2、人工1.15元/亩*250kg/亩=287.50元/亩。
机械采棉0.4元/亩*250kg/亩=100元/亩。
250kg/亩产量节省:100元/亩-287.5元/亩=187.5元/亩,即:250-450kg/亩可棉农节省187.5元/亩-337.5元/亩。
4、不足之外。
目前,因为土地承包的各种原因土地集中少,而机械化主要在大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