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a
- 格式:ppt
- 大小:200.50 KB
- 文档页数:71
静电放电防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静电放电防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一、发生ESD损伤的三种情况1、带有表龟的导体(人体、设备等)对处于接地的器件发生放电造成损伤;2、器件带有静电与导体发生放电造成损伤;3、在静电场中,器件接触接地的导体发生放电造成损伤。
二、ESD防护四项基本原则1、等电位连接:与敏感器件接触的导体实现等电位连接,避免因导全带静电发生放电;2、静电源控制:绝缘材料的静电通过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无法消除,因此必须对敏感器件周边进行静电源控制;3、防静电包装:出ESD防护区的器件必须使用防静电包装,以防外界静电源的影响;4、安全第一:ESD防护措施不能降低安全水准,如安全与之冲空,安全第一。
三、基本技术手段1、等电位:基本原理:等到电位状态下不发生放电。
做法:①所有可能接触器件的物体使用并连接(共同连接点);②接地系统间进行跨接避免电势差。
2、接地:基本原理:将静电通过接地线或接地装置传导泄放到大地。
做法:①建立静电接地系统;②静电导电材料的使用;③两种方式:硬功夫接地和软接地。
3、离子化中和:基本原理:电离空气产生正负离子,中和静电电荷。
做法:①离子风机、离子风枪、离子吧;②自感式的离子静电消除器。
4、阻值控制:基本原理:通过电阻控制,控制过强的表龟泄放或放电,同时保证人体安全。
做法:①静电耗散材料的使用;②连接安全限流电阻。
5、静电放电屏蔽:基本原理:屏蔽静电场,阻隔静电放电电流通过敏感器件。
做法:①静电屏蔽材料和屏蔽容器的使用;②绝缘材料和阻隔结构。
6、湿度控制:基本原理:增加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降低摩擦电压。
做法:①控制湿度在40~70%(满足多数标准的要求)。
7、材料选择和工艺控制避免产生静电:基本原理:通过使用不产生或产生静电小的材料,减少静电;材料表面光洁,减少静电;静电序列的应用。
做法:①使用抗静电材料;②使用抗静电剂。
8、标识和标注:对敏感器件进行标识避免当作非敏感器件存放、运输和操作;对ESD防护用品和材料进行标识,以表明其功能,防止超出有效期使用;对EPA(ESD保护工作区,工作站)进行标识;对EPA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警示(IEC);对接地点进行标识;涉及到敏感器件的文件、设计图纸进行标注(IEC);对EPA中的设备进标识(IEC)。
静电对过程仪表的危害及防护措施近年来随着仪表元件发展趋于集成化,因此要求相应的静电电压也在不断减弱。
人体平常所感应的静电电压在2-4KV以上,通常是由于人体的轻微动作或与绝缘物的磨擦而引起的。
也就是说,倘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带的静电电位与IC接触,那么几乎所有的IC都将被破坏,这种危险存在于任何没有采取静电防护措施的工作环境中。
静电对IC的破坏不仅体现在仪表元器件的制造工序当中,而且在IC的组装、远输等过程中都会对IC产生破坏。
要解决以上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各种静电防护措施:1、操作现场静电防护。
对静电敏感器件应在防静电的工作区域内操作;2、人体静电防护。
操作人员穿戴防静电工作服、手套、工鞋、工帽、手腕带;3、储存运输过程中静电防护。
静电敏感器件的储存和运输不能在有电荷的状态下进行。
要实现上述功能,基本做法是设法减少带电物的电压,达到设计要求的安全值以内。
即要求下式中的电荷(Q)与电阻(R)要小,表电容量(C)要大。
V=I.R Q=C.V式中V:电压,Q:电荷量 I:电流 C:静电容量 R:电阻当然电阻值也不是越低越好,特别是在大面积场所的防静电区域内必须考虑漏电等安全措施之后再进行材料的选取。
静电的防护一、接地接地就是直接将静电过一条线的连接泄放到大地,这是防静电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对于导体通常用接地的方法,如人工带防静电手腕带及工作台面接地等。
接地通过以下方法实施:①人体通过手腕带接地。
②人体通过防静电鞋(或鞋带)和防静电地板接地。
③工作台面接地。
④测试仪器,工具夹,烙铁接地。
⑤防静电地板,地垫接地。
⑥防静电周转车,箱,架尽可能接地。
⑦防静电椅接地。
二、静电屏蔽静电敏感元件在储存或运输过程中会暴露于有静电的区域中,用静电屏蔽的方法可削弱外界静电对电子元件的影响,最通常的方法是用静电屏蔽袋和防静电周转箱作为保护。
另外防静电衣对人体的衣服具有一定的屏蔽作用。
三、离子中和A.防静电仪表①手腕带/脚带/防静电鞋综合检测仪-用途:用于检测手腕带,脚带,防静电鞋是否符合要求。
电子产品制造工艺习题库一、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一、填空题:1、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确保、使用的用具、和的安全。
(生产的产品、仪器设备、人身)2、对于电子产品装配工来说,经常遇到的是安全问题。
(用电)3、文明生产就是创造一个布局合理、的生产和工作环境,人人养成和严格执行工艺操作规程的习惯。
(整洁优美遵守纪律)4、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文明生产)5、安全用电包括安全、安全及安全三个方面,它们是密切相关的。
(供电系统、用电设备人身)6、电气事故习惯上按被危害的对象分为和(包括线路事故)两大类。
(人身事故、设备事故)7、在日常生活中,任何两个不同材质的物体接触后再分离,即可产生静电,而产生静电的最普通方式,就是和起电。
(感应磨擦)8、静电的危害是由于静电放电和静电场力而引起的。
因此静电的基本物理特为:的相互吸引;与大地间有;会产生。
(异种电荷;电位差;放电电流)9、在防静电工作中,防静电的三大基本方法是:、、。
(接地、静电屏蔽、离子中和)二、选择题:1、人身事故一般指(A)AB、仅由于电气原因引发的人身伤亡。
C、通常所说的触电或被电弧烧伤。
2、接触起电可发生在(C)A、固体-固体、液体-液体的分界面上B3、防静电措施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A)A12345671、?答:(1)在车间使用的局部照明灯、手提电动工具、高度低于2.5m的普通照明灯等,应尽量采用国家规定的36V安全电压或更低的电压。
(2)各种电气设备、电气装置、电动工具等,应接好安全保护地线。
(3)操作带电设备时,不得用手触摸带电部位,不得用手接触导电部位来判断是否有点。
(4)电气设备线路应由专业人员安装。
发现电气设备有打火、冒烟或异味时,应迅速切断电源,请专业人员进行检修。
(5)在非安全电压下作业时,应尽可能用单手操作,并应站在绝缘胶垫上。
在调试高压设备时,地面应铺绝缘垫,操作人员应穿绝缘胶靴,戴绝缘胶手套,使用有绝缘柄工具。
计算机技术及软件资格考试真题一、选择题1.设关系模式R,其中U={A,B,C,D,E},F={A→BC,C→D,BC→E,E→A},则分解p={R1(ABCE),R2(CD)}满足()A. 具有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B. 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保持函数依赖C. 具有无损连接性、不保持函数依赖D. 不具有无损连接性、不保持函数依赖解析:这是一道数据库理论题,需要判断给定的分解是否满足无损连接性和函数依赖保持性。
通过详细分析,可以确定分解是否满足这两个条件。
2.企业应用集成是一个战略意义上的方法,它从服务和信息的角度将多个信息系统绑定在一起,提供实时交换信息和影响流程的能力。
空白(2)处应选择()A. API集成B. 数据集成C. 界面集成D. 过程集成解析:这是一道关于企业应用集成的选择题。
根据企业应用集成的定义和特性,可以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题目描述。
在这个例子中,界面集成是指从用户使用角度能够对集成系统产生一个“整体”的感觉,因此C是正确答案。
3.多媒体数据量巨大,为了在有限的信道中并行开通更多业务,应该对多媒体数据进行()压缩。
A. 时间域B. 频率域C. 空间域D. 能量域解析:这是一道关于多媒体数据压缩的选择题。
根据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题目描述。
在这个例子中,空间域压缩是常用的多媒体数据压缩方法,因此C是正确答案。
4.()可以帮助人们简单方便地重用已经成功的设计或体系结构。
A. 商业构件B. 设计模式C. 遗留系统D. 需求规格说明解析:这是一道关于软件工程和重用技术的选择题。
根据软件工程和重用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判断哪个选项最符合题目描述。
在这个例子中,设计模式是一种可重用的、针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因此B是正确答案。
二、简答题1.简述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
解析:这是一道关于静电防护的简答题。
需要回答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可能的答案包括:抑制静电的产生、限制静电的积累和消除静电的危害等方面。
防静电技术要求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设备研制生产全过程中,对静电放电危害的防护技术基本要求,静电敏感器件的采购、检测、储存、运输、装配过程中的防静电操作要求,对防静电工作区的管理以及人员教育培训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研制、生产、维修电子设备的部门及采购、储运、检测电子元器件,也适用于其它任何涉及静电敏感元器件的部门。
1术语1.1静电:物体表面过剩或不足的静止电荷。
1.2静电放电:静电电场的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击穿其间介质而进行放电的现象。
英文缩写ESD。
1.3静电敏感度:元器件所能承受的静电放电电压值。
静电放电敏感(的)英文缩写ESDS。
1.4静电敏感器件:(承受静电放电电压较低的器件)对静电放电敏感的器件。
1.5泄放:将静电荷安全传导到地。
1.6中和:利用导性电荷(异性离子)使静电消失。
1.7静电导体:表面电阻率在105~108Ω范围内的物体。
1.8接地:电气连接到能提供或接受大量电荷物体上。
(如大地、舰船或运载工具金属外壳。
)接地连接点英文缩写:EBP。
1.9防静电工作区:用各种防静电设施、器件及明确区域的界限形成的工作场地。
(用必要的防静电防护材料和设备建立和装备起来有明显标志的区域能防护静电损害。
)英文缩写:EPA。
1.10静电放电保护材料具备以下特征:1.10.1防止产生摩擦起电。
1.10.2免受静电场的影响。
1.10.3防止与带电人体或带电物体接触而产生直接放电。
1.11静电放电损伤:由静电放电造成的电子元器件性能退化或功能失效。
1.12静电耗散材料:其表面电阻率等于或大于1*105~1012Ω或体积电阻104~1011Ω的材料。
2静电放电造成电子元器件失效及对静电放电敏感性分类2.1 静电放电造成电子元器件失效:静电放电对电子元器件的损伤可造成功能失效和损伤。
失效的主要机理有:a 热二次击穿b 金属镀层融熔c 介质击穿d 气弧放电e 表面击穿f 体击穿2.2电子元器件易遭受静电放电损伤的敏感结构见附录A(参考件)附录 A对ESD敏感的元器件组成部分2.3静电放电敏感器件的分类:按敏感度电压被分级为:1级:损坏敏感的放电电压从0V ~1999V 。
静电放电防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静电放电防护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一、发生ESD损伤的三种情况1、带有表龟的导体(人体、设备等)对处于接地的器件发生放电造成损伤;2、器件带有静电与导体发生放电造成损伤;3、在静电场中,器件接触接地的导体发生放电造成损伤。
二、ESD防护四项基本原则1、等电位连接:与敏感器件接触的导体实现等电位连接,避免因导全带静电发生放电;2、静电源控制:绝缘材料的静电通过接地和等电位连接无法消除,因此必须对敏感器件周边进行静电源控制;3、防静电包装:出ESD防护区的器件必须使用防静电包装,以防外界静电源的影响;4、安全第一:ESD防护措施不能降低安全水准,如安全与之冲空,安全第一。
三、基本技术手段1、等电位:基本原理:等到电位状态下不发生放电。
做法:①所有可能接触器件的物体使用并连接(共同连接点);②接地系统间进行跨接避免电势差。
2、接地:基本原理:将静电通过接地线或接地装置传导泄放到大地。
做法:①建立静电接地系统;②静电导电材料的使用;③两种方式:硬功夫接地和软接地。
3、离子化中和:基本原理:电离空气产生正负离子,中和静电电荷。
做法:①离子风机、离子风枪、离子吧;②自感式的离子静电消除器。
4、阻值控制:基本原理:通过电阻控制,控制过强的表龟泄放或放电,同时保证人体安全。
做法:①静电耗散材料的使用;②连接安全限流电阻。
5、静电放电屏蔽:基本原理:屏蔽静电场,阻隔静电放电电流通过敏感器件。
做法:①静电屏蔽材料和屏蔽容器的使用;②绝缘材料和阻隔结构。
6、湿度控制:基本原理:增加湿度减少静电的产生,降低摩擦电压。
做法:①控制湿度在40~70%(满足多数标准的要求)。
7、材料选择和工艺控制避免产生静电:基本原理:通过使用不产生或产生静电小的材料,减少静电;材料表面光洁,减少静电;静电序列的应用。
做法:①使用抗静电材料;②使用抗静电剂。
8、标识和标注:对敏感器件进行标识避免当作非敏感器件存放、运输和操作;对ESD防护用品和材料进行标识,以表明其功能,防止超出有效期使用;对EPA(ESD保护工作区,工作站)进行标识;对EPA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警示(IEC);对接地点进行标识;涉及到敏感器件的文件、设计图纸进行标注(IEC);对EPA中的设备进标识(IEC)。
静电防护是为了避免静电引发的火灾、爆炸和设备损坏等危险,以下是静电防护的三个基本控制原则:
1. 排除静电积聚:通过合适的设计和操作措施,尽量减少或排除静电的产生和积聚。
这包括:
-使用导电材料:使用导电性能良好的材料,如导电地板、工作台、容器等,以便静电能够迅速地导电到接地点。
-控制湿度:保持适当的湿度水平,湿度可以降低静电的积聚和释放,例如使用加湿器或保持适度通风。
-避免摩擦和分离:尽量避免产生摩擦和分离带来的静电,如减少人员行走时与地面的摩擦、采取合适的装卸工具等。
2. 防止静电放电:在静电无法完全排除的情况下,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造成危害。
这包括:
-确保良好的接地:使用良好的接地系统将静电安全地导向地下,包括接地线、接地棒等。
-使用静电消除器:在静电积聚较大的区域,使用静电消除器来迅速中和静电,如离子风机、离子喷枪等。
-避免静电放电源:控制和隔离潜在的静电放电源,如限制火花产生的设备、防止电子设备过载等。
3. 控制静电敏感区域:对于一些特别敏感的区域,需要采取更
加严格的静电控制措施。
这包括:
-静电防护区域划分:将静电防护区域与非防护区域进行物理隔离或标识,以限制只有经过防护措施的人员才能进入。
-人员培训和保险措施:对进入静电敏感区域的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对静电危险的认识,并要求佩戴防静电服装、鞋类和相关装备。
通过以上三个基本控制原则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静电,降低静电引发的风险,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可靠性。
静电防护的三个基本控制原则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现象。
它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不便和危害,尤其是在一些特定的工作环境中。
为了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静电防护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静电防护的三个基本控制原则。
第一个基本控制原则是消除静电产生的条件。
静电的产生主要与电荷的摩擦有关。
因此,在工作环境中,我们要尽量减少或避免摩擦的发生。
一些常见的方法包括使用防静电材料,如防静电工作服、防静电鞋等,以减少摩擦带来的静电产生。
此外,还可以改变工作环境的湿度,适当增加空气中的湿度可以有效地减少静电的产生。
通过消除静电产生的条件,可以有效地降低静电防护的难度和风险。
第二个基本控制原则是防止静电的积累。
即使在没有静电产生的情况下,我们仍然需要注意静电的积累。
因为即使没有明显的摩擦,静电也可能在工作过程中逐渐积累。
为了防止静电的积累,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使用导电地板、导电垫等来导电,将静电迅速地释放到地面上。
此外,还可以使用带有静电消散器的设备和工具,这些消散器可以帮助将静电迅速地释放出去,避免静电的积累。
第三个基本控制原则是控制静电的释放。
即使我们采取了消除静电产生和防止静电积累的措施,静电仍然可能在某些时候被释放出来。
为了控制静电的释放,我们可以使用一些设备和工具,如静电消散器、静电接地装置等。
这些设备和工具可以帮助将静电迅速地释放到地面上,避免对人体和设备的伤害。
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这三个基本控制原则来进行静电防护。
通过消除静电产生的条件,防止静电的积累,控制静电的释放,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同时,我们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防静电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工作。
静电防护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员参与和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安全防护。
静电防护的三个基本控制原则是消除静电产生的条件,防止静电的积累,控制静电的释放。
通过运用这三个原则,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们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通信通讯设备检修规程光端机检修规程前⾔1、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数字光端通讯检修的职责、分⼯及检修维护⽅法本规程适⽤于河西⽔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电⽓检修班2、职责2.1 负责所辖范围内数字光端通讯的检修⼯作;2.2 参加⼚内数字光端通讯基建,技改等⼯程项⽬施⼯组织协调和验收⼯作;2.3 编制⼚内数字光端通讯的年度检修计划,并组织实施;2.4 负责⼚内数字光端通讯调试及故障处理;2.5 负责所辖范围内的数字光端通讯的运⾏维护⼯作.3、设备介绍Unitrans ZXSM-S330(1.3)数字同步复⽤设备,是中兴通讯推出的⼀体化,全兼容的传输平台,是为建设⾼速信息⽹⽽设计的SDH光同步设备。
该设备⽀持STM-1⾄STM-16速率的平滑升级及多个光⽅向,⽀持分插复⽤2Mbit/s及其他速率的PDH和SDH信号,具备完善的⽹络保护机制以及强⼤的⽹络管理系统。
设备检修⼀、设备运⾏基本情况(国标)1. 运⾏环境ZXSM- S330 设备属精密电⼦设备,需要良好的机房环境条件才能确保设备稳定可靠地⼯作.本规程列出了ZXSM- S330对机房环境的要求,维护⼈员平时应注意定时对这些设备进⾏检查,如有不符应及时更正,改进,以免影响设备运⾏.1.1 机房环境1.1.1 防静电知识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速发展,信息⼯程已渗透到邮电通信、⼴播电视、⾦融、交通、航空航天、国防、能源、⽓象、商业、办公⾃动化等各个领域。
在信息⼯程中静电放电(ESD-Electro static discharge)对敏感电⼦元件的损伤,影响了⼯程的可靠性,从⽽给信息⼯程提出了新的课题――静电防护。
1.1.2 信息⼯程中静电危害及故障特点在信息⼯程中⼤规模、超⼤规模集成电路⼤量应⽤于各类整机,如:⼤、中、⼩型计算机主机及终端设备、程控电话交换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数据传输设备、⼴播发射接收设备、⾃动控制设备等。
因使⽤的微电⼦元器件⾼密度、⼤容量、⼩型化和超⼩型化,对静电特别敏感。
ESD防护基础知识培训考试试卷学员姓名:学员工号:得分:一、填空题(每题2分,总分20分),答错扣2分。
1、ESD指(静电放电)。
2、静电的带电方式有(接触传导)、(剥离)、(感应)、(断裂)带电。
3、人能感觉到的静电释放最少为(2000 )伏。
4、静电指(物体表面所带过剩,处于静止不动的电荷)。
5、如何消除绝缘体表面产生的静电?答:(使用离子风机中和静电荷)。
6、静电的危害:(造成线路板及电子元器件损伤)、(造成元器件性能劣化)、(导致生产良率降低,增加返工成本)。
7、人体放电模型是(HBM ),CDM指(带电器件)模型。
8、处理静电敏感件操作要求:(不许放置或带入可能产生静电的绝缘物品)9、静电防护基本原则:原则一(静电敏感器件打开包装的操作只能在EPA中进行),原则二(离开EPA的静电敏感器件,必须使用屏蔽包装袋或容器存放、运送)。
10、什么是EPA?(防静电保护区 ),设立静电保护区可以是(整个工作台、车间、房间、区域)。
二、单选题:(每题3分,答错不得分)1、以下哪一类可阻止静电穿过或透入的包装材料:( A )A、真空屏蔽袋B、PE袋C、红色气泡袋D、文件袋2、车间二级EPA区的湿度控制范围是( B )。
A、40-60%RHB、35-75%RHC、45-75%RHD、30-60%RH3、接地链接触地面长度应大于( C )厘米。
A、3厘米B、5厘米C、10厘米D、15厘米4、以下哪种静电接地方式错误 ( C ) A、所有接触器件的物体采用等电位接地 B、以坐姿操作时穿戴好静电手环接地C、以坐姿操作时穿戴好静电鞋与地面接地D、工作台面通过装静电扣连接线接地5、生产过程中的哪一项必须安装静电地线接地,以达到静电泄放的目的( C )。
A、产品推车B、抗疲劳地垫C、工作台垫D、防静电箱6、通过安装( B )可以有效中和物体表面的静电荷?A、接地线B、离子风机C、静电接地扣D、静电皮7、绝缘材料的标准管控要求是(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