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
- 格式:docx
- 大小:237.29 KB
- 文档页数:12
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引入纯种波尔山羊生产指标及适应纯种羊平均初生重4.08kg,初生至90日龄公、母羔羊平均体重25.5kg、23.0kg,公母羔羊平均日增重235g、210g;至180日龄公、母羊平均体重为36kg、30kg,平均日增重为185g、160g;至周岁公、母羊平均体重为85kg、60kg,平均日增重为150kg、120。
性成熟较早,公羊4月龄表现性行为,6月龄有射精表现,10月龄开始调教使用,性欲旺盛,精液品质较好。
母羊月龄出现发情征状,8月龄体重45kg以上开始配种,并全部受胎,产羔率180%~220%,成活率100%,对本地的气候环境和饲草、饮水等具有较好的抗病力。
二、试验羊只选择及饲养管理.1饲养管理.1.1对示范点种羊饲养户的羊舍均按标准进行改造修建,基本达到背风、向阳、干燥、冬暖夏凉、保温等要求。
1.2本试验观测的杂种山羊与本地山羊均为当地农村饲养条件基本相同者。
羔羊出生后随其母哺乳3个月,断奶后隔离舍饲喂养。
奶山羊春、夏、秋冬季半舍饲。
日给精料50~100g,少数饲养户给200g左右。
精饲料种类以玉米、小麦麸皮为主,也有少量的豆类及胡麻饼。
羔羊断奶前一般不给精料。
粗料以麦秸为主,其次是苜蓿、玉米秸秆等,补饲粗料喂量不限。
供给精料均粉碎后与粉碎麦秸用水拌匀喂给。
日拌料1~2次,每日饮水2~3次(或自由饮水)。
三、试验1. 试验羊:随机抽测健康无病的羔羊。
2. 试验内容: 羔羊初生、2 月龄、6 月龄、10 月龄、12 月龄时的体重、日增生、体尺。
体尺包括体高、体长、胸围。
体高: 肩峰最高处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体长: 肩胛骨前缘至臀部外缘之间的距离。
胸围: 肩胛骨部围绕胸部一周的长度。
3.结果(1)体重:杂交一代初生、2 月龄、6 月龄、10 月龄、12 月龄的体重分别为2. 49、1 0. 58、2 3. 55、29. 59、32. 72 kg 。
本地羊同期为1. 36、5. 87、10. 58、15. 69、17. 72 kg 。
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杂交后代的特点及饲养-养羊技术1 徐淮山羊和波尔山羊的品种特点徐淮山羊是我国地方山羊品种,是兼用型的山羊品种。
徐州地区的丰县、沛县、铜山县以及睢宁县是主要的产区,淮阴地区的泗洪县、泗阳县以及宿迁县的饲养量也较多。
该品种耐粗饲,适应性强,可在较为贫瘠的地区生活,羊粪具有良好的肥用价值,可以起到有效的改善土质的作用,用其作为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徐淮山羊在经过历代的饲养与改良,已逐渐选育出了具有早熟、产羔多、耐粗放等特点的优良品种。
徐淮山羊可分为有角山羊和无角山羊,其中有角山羊约占70%的比例。
徐淮山羊主要的特征是被毛为白色,有角山羊的角为琥珀色,粗壮呈三角形。
体型近似方形,四肢较高,前躯较大,腹部紧缩,尾巴短而上翘,蹄部呈白玉色。
徐淮山羊的前额较大,微突,面部微凹,嘴部狭长,耳朵小而微翘。
公羊一般4~7月龄可达到性成熟,7月龄时可参与配种。
母羊5~6月龄时可进行初次配种。
徐淮山羊的繁殖性能较好,最佳的繁殖年龄为4~5岁,产羔率可达250%左右,可终年发情配种,配种季节多集中在春秋两季,一般成年母羊可一年产两胎,产双羔的几率较大,多则可产4~5只羔羊。
徐淮山羊的体型较小,成牛公羊的平均体重为37kg,成年母羊为26kg,屠宰率为50%。
徐淮山羊的肉质较好,细嫩鲜美,板皮的质地较好,质地细致坚韧,弹性好。
虽然徐淮山羊这一品种的优点较多,但是存在着较多的缺点,如个体体重较小,生长速度较慢,产肉性能不佳等,并且由于长期与本地品种进行交配,会出现近交衰退的现象,而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波尔山羊原产自南非,具有良好的肉用性能,有“肉用山羊之王”的美称。
波尔山羊有诸多的优点,其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产羔多、屠宰率高、产肉性能良好,并且羊肉产品的肉质细嫩鲜美,适口性好,还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的特点。
另外波尔山羊的抗病能力较强并且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性能。
波尔山羊的体型较大,被毛为白色,短而且稀,头颈部为红褐色,耳朵宽阔而下垂,颈部粗壮,长度适中,与体长相称,肩部宽并且肉质较厚,前躯较为发达,肌肉丰满,体躯匀称呈圆筒形,背宽而平直,腹部紧凑,四肢短而粗壮,蹄部呈黑色。
doi!0.19369/ki.2095—9737.2019.06.036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配种优势分析姬兰玉,张勤启(山东省单县畜牧兽医局,山东荷泽274300)摘要:羊肉是我国人民餐桌上的主要食用肉类之一,也是冬天人们大补佳品。
羊肉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比如含蛋白质、钙、磷、铁、维生素类等。
羊肉还可以制作成许多种风味独特的美味佳肴。
人民对羊肉的消费在逐步地增长,对羊肉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地扩大,所以大力发展养羊业,采取杂交优势互补,生产出生产周期短,个体大,生长速度快且肉质好的山羊成为当务之急%关键词:羊肉;杂交;波尔山羊;本地山羊中图分类号:S826.3+2文献标识码:B波尔山羊是国外的品种,由于其个体庞大,生长速度快,繁殖力量强大,生产出来的肉多,从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而本地山羊由于生长速度慢,个体较小,肉质好,味道鲜美,但是生产出来的羔羊数量多、奶量好,如果采取杂交优势互补,在后代中把二者的显性特征在后代的杂交遗传中显现出来,就有了杂交优势,生产出更好更优质的杂交山羊品种。
1波尔山羊的配种方式波尔山羊可以在本地山羊发情的时候采取自由交配的方式,每50只本地山羊中放入羊群中2只波尔山羊种公羊,让其自由交配,这样做的结果容易导致父本、母本之间的血统关系模糊不清,生产出来的后代血统杂乱无序,容易引起后代近亲交配,从而影响后代羊群的品种、品质%种公羊和母羊之间相互交配也容易传播生殖疾病,对羊群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这样做的缺点是大量地浪费了种公羊的优势,浪费了种公羊的资源,改良本地山羊的数量降低,改良优良品种的周期延长%发展本地山羊的速度缓慢,不能很好地利用杂交优势互补改良本地山羊%目前多采取人工授精的方式来改良本地山羊,每只波尔山羊种公羊1次射精量大约为1.5mL,经过稀释后大约可以给20只母羊配种,这样大大地提高了种公羊的使用率,但是也要注文章编号2095—9737(2019)06—0066—02意不能够无限制的让种公羊每天都射精,并采集其精液%还要加强种公羊的营养。
波尔山羊的特点及其杂交效果(2003-03-19 03:57:47)一、波尔山羊的特点1、体型大、长势快。
波尔山羊体躯长宽、胸部发达、背部结实宽厚、腿部发育良好,臀部丰满,四肢结实,成年公羊体高75-90厘米,体重90-100kg,成年母羊体高65-75厘米,体重60-70kg羔羊初生重3-4kg,断奶日增重200克以上,公母羔六月体重分别为37.5kg和30.7kg。
2、繁殖快,产羔率高。
波尔山羊母性好,性成熟早,通常公羊6月龄,母羊在10月龄时性成熟。
四季发情,秋季为自然发情期,春夏季发情率较低,一般产羔率在180-190%以上,据统计,母羊4岁达到最大体重,年均产羔1.9只,断奶活羔1.64只,1.5岁母羊年均产羔2.26只,断奶活羔1.96只。
多羔率较高,单羔母羊比例为7.6%,双羔羊比例为56.5%,三羔母羊比例为33.2%,四羔羊比例为2.4%。
波尔山羊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
在繁殖季节开始时,发情间隔较短,在性活动较低时期,发情周期为25天以上。
妊娠期平均为148.2天,羔羊哺乳期为60天左右。
3、适应性强,耐粗饲。
波尔山羊身体健壮,能适应多种环境及气候,山地、荒坡、丘陵、河滩等地区均能正常生长,在高寒、高温、高湿环境下也能配种产羔。
波尔山羊采食范围极为广泛,主要采食灌木枝叶,青草,玉米秆,豆秆,苕藤,花生藤等都是好饲料。
波尔山羊代谢的抗病力强,对一些疾病如蓝舌病,肠毒血症及氢氰酸中毒症等抵抗能力很强,对内寄生虫的侵害也有很强的抵抗能力。
4、肉质鲜嫩,皮质优良。
波尔山羊的皮下脂肪含量低,胴体分解后,前肢、颈部、躯干的产肉量高。
其屠宰率在所有肉羊中最高,一般8-10月龄时屠宰率为48%,周岁时为50%,两岁时为52%,三岁时为54%。
最佳上市体重为38-43kg。
波尔山羊以肉质细嫩、色泽纯正、膻味小、适口性好而倍受消费者欢迎。
在市场上是高档快餐食品,也是强身健体、滋肤养颜、防止脑血管疾病的滋补保健食品。
波尔山羊的杂交后代饲养与育肥技术波尔山羊是世界上著名的肉用山羊品种,具有生长快、繁殖力强、产肉多等优点。
通过与本地山羊杂交,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后代。
然而,要想让这些杂交后代健康成长、快速育肥,需要掌握科学的饲养与育肥技术。
接下来,我们就详细探讨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一、杂交后代的特点波尔山羊杂交后代通常继承了波尔山羊的一些优良特性,如生长速度快、体型较大、适应性强等。
但同时,也可能受到本地山羊基因的影响,在某些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了解这些特点对于制定合理的饲养和育肥计划至关重要。
1、生长发育快杂交后代在早期生长阶段,体重增长迅速,需要充足的营养供应来支持其生长。
2、饲料利用率高相较于本地山羊,杂交后代对饲料的消化吸收能力较强,能够更有效地利用饲料中的营养物质。
3、适应性较强继承了波尔山羊的适应性,对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耐受能力,但仍需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
二、饲养环境1、羊舍建设羊舍应建在干燥、通风、排水良好的地方。
地面最好采用漏缝地板,便于粪便清理和保持羊舍卫生。
羊舍的面积要根据饲养数量合理确定,一般每只羊占地 15 2 平方米。
2、温度与湿度控制羊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 10 25℃之间,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湿度控制在 50% 70%为宜。
3、通风与光照良好的通风可以减少羊舍内的氨气等有害气体,保持空气清新。
同时,要保证羊舍有充足的自然光照,以促进羊的生长和健康。
三、饲料与营养1、饲料种类(1)粗饲料包括青贮料、干草、农作物秸秆等。
青贮料如青贮玉米、青贮苜蓿等,营养丰富,适口性好;干草以优质的苜蓿草、羊草等为佳;农作物秸秆如玉米秸、麦秸等,需要经过适当的处理,如粉碎、氨化等,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和适口性。
(2)精饲料主要有玉米、豆粕、麸皮、矿物质添加剂等。
精饲料的配比要根据羊的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调整。
(3)青绿饲料如新鲜的野草、蔬菜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对羊的健康有益。
2、营养需求(1)蛋白质蛋白质是羊生长发育和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
常用的杂交方法及选择级进杂交级进杂交也称吸收杂交或改造杂交,即以优良品种公羊,连续同被改良品种母羊及各代杂种母羊交配,一代一代配下去使其后代能接近或达到改良品种的生产性能和其他特性。
例如,用波尔羊公羊与本地山羊的母羊进行交配,所生下来的后代称杂交一代。
杂交一代中的公羔肥育后上市,母羔经选择后留种,再与波尔羊公羊进行交配,这就是级进杂交。
通过级进杂交,使得后代中波尔羊的血缘成分越来越多,生产性能也越来越接近于波尔羊,这是提高本地羊生产性能的一种有效的方法,特别在农村,这更是一种改良本地山羊的有效方法。
级进杂交另一个好处是,这样培育出来的羊更能适应我们本地的条件。
本地山羊用波尔羊连续杂交后的二代、三代,在外形、毛色等方面,已基本接近于波尔山羊。
做好级进杂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正确选择父系品种;级进到什么程度为宜,应根据级进杂交的目的和后代的综合表现而定;做好选种选配工作,特别是应避免近亲繁殖;创造适合于高代杂种羊的饲养管理条件,注意保留被改良品种对当地环境条件的良好适应性;符合理想型要求的高代杂种羊达到一定数量时,即可进行自群繁育,以便育成新品种。
级进杂交是进行大规模改良的有效方法,采用得当,效果就好,速度就快,它是改良我国山羊品种的主要方法。
如果在某一个地区能系统、连续地使用波尔羊进行本地羊的杂交改良,则该地区就完全有可能培育出适应本地条件的新品种来。
育成杂交育成杂交就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进行杂交,创造出理想型的生产性能高的、生活力更强的新品种的一系列培育工作。
应用育成杂交创造新品种是一项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产生一个新品种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杂交改良阶段、横交固定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
在杂交改良阶段,随着各地杂交改良的不断深入,想必将有各种不同类型的优质杂种羊大量涌现,当出现理想型个体时,可采用适当近交转入自群繁育,再通过建立品系扩群,即可培育出山羊新品种。
经济杂交经济杂交是利用两个品种间杂交产生的一代杂种供商品生产之用的一种生产手段。
1.适应环境:本地山羊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和环境条件,对于饲养者
来说,这意味着在饲养过程中不需要过多的投入来改善生活条件。
2.抗病能力强:本地山羊有较强的免疫力,对于一些常见的疾病有一
定的抵抗力,降低了养殖者的兽医费用。
3.耐饥耐寒:本地山羊对于粗糙的饲料和贫瘠的生长环境有较强的适
应能力,而且对于低温也能够适应,节省了饲料成本。
4.丰富的市场需求:本地山羊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具有当地口味和
特色,市场需求量大,价格稳定,能够带来可观的收益。
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利用效益对比分析:
1.产量提升:波尔山羊是一种优良的品种,其杂交能够提高本地山羊
的肉、奶和毛的产量,提高了养殖效益。
2.肉质优良:波尔山羊的肉质优良,杂交后的山羊肉也更加鲜嫩可口,满足了消费者对高质量肉品的需求,提高了销售价值。
3.收益增加:通过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养殖者能够获得更高
的收益,提高了养殖效益。
4.繁殖能力强:波尔山羊具有较高的生育能力和繁殖力,可以带来养
殖规模的快速扩大,进一步增加了养殖者的收入。
5.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的杂交,使得产品更具
有竞争力,能够进入更广阔的市场,增加了销售渠道和销售额。
综上所述,养殖本地山羊和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都具有一定的优
势和效益。
养殖本地山羊对于保持当地特色和节省饲养成本有一定的优势,而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则能够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品质,增加收益和
市场竞争力。
养殖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的养殖模式,以获得最大的效益。
波尔山羊的杂交利用效果及建议是怎样的波尔山羊的杂交利用效果及建议是怎样的我国各地都会通过杂交的方法来利用波尔山羊改良当地山羊的特性。
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波尔山羊的杂交利用。
波尔山羊的杂交利用效果①波尔山羊杂交槐山羊。
在同等饲养条件下,波尔F1体重初生、3月龄、六月龄重分别达到2.80公斤、14.53公斤、20.76公斤,比槐山羊分别提高71. 8%、136.3%、119.7%。
②波尔山羊与宜昌白山羊杂交。
输精母羊37只,有16只母羊妊娠,情期受胎率为43.2%,共生产羔羊25只(流产2胎双羔,误杀1只双羔),成活16只。
受胎率并不高,可能与解冻后精子活力不高、1次输入活精子数少、母羊发情旺季已过,留下不妊娠母羊较难受胎有关。
杂种羔羊初生重大,但没有发现母羊难产,这更有利于波尔山羊杂交应用。
杂交羔羊初生重平均3.0公斤,比本地羔羊(1.9公斤)增重1.1公斤,提高了59.1%。
杂种羊增长迅速,5月龄平均体重达23.9公斤,比本地羔羊的13.2公斤增加10.7公斤,提高了81.1% 。
从羔羊的日增重看,杂种羔羊明显地高于本地羔羊,平均日增重为138.4克,比本地羊的75.3克增加63.1克,提高了83.8%。
③波尔山羊杂交鲁北白山羊。
据对127只受配母羊的调查,怀孕的6 6只,受胎率为51.97%。
其中第1个情期受胎的38只,第2个情期受胳的18 只,第 3个情期受胎的10只。
共产羔175只,母羊胎繁殖率为265%,成活159只,成活率为 90. 9%。
通过对波尔F1的测试,其体尺、体重的增长比鲁北白山羊有明显提高。
体高、体长、胸围、管围四项主要体尺指标比鲁北白山羊增幅多在20%-40%之间,均有明显提高。
波尔F1体重增加更为显著,其初生、3月龄、6月龄和9月龄比鲁北白山羊分别提高48.54%、 99.57%、91.83%和82.67%,平均日增重指标F1羔羊在180- 120克,比鲁北白山羊高出1倍到0.5倍(P<0.01)。
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引入纯种波尔山羊生产指标及适应纯种羊平均初生重4.08kg,初生至90日龄公、母羔羊平均体重25.5kg、23.0kg,公母羔羊平均日增重235g、210g;至180日龄公、母羊平均体重为36kg、30kg,平均日增重为185g、160g;至周岁公、母羊平均体重为85kg、60kg,平均日增重为150kg、120。
性成熟较早,公羊4月龄表现性行为,6月龄有射精表现,10月龄开始调教使用,性欲旺盛,精液品质较好。
母羊月龄出现发情征状,8月龄体重45kg以上开始配种,并全部受胎,产羔率180%~220%,成活率100%,对本地的气候环境和饲草、饮水等具有较好的抗病力。
二、试验羊只选择及饲养管理.1饲养管理.1.1对示范点种羊饲养户的羊舍均按标准进行改造修建,基本达到背风、向阳、干燥、冬暖夏凉、保温等要求。
1.2本试验观测的杂种山羊与本地山羊均为当地农村饲养条件基本相同者。
羔羊出生后随其母哺乳3个月,断奶后隔离舍饲喂养。
奶山羊春、夏、秋冬季半舍饲。
日给精料50~100g,少数饲养户给200g左右。
精饲料种类以玉米、小麦麸皮为主,也有少量的豆类及胡麻饼。
羔羊断奶前一般不给精料。
粗料以麦秸为主,其次是苜蓿、玉米秸秆等,补饲粗料喂量不限。
供给精料均粉碎后与粉碎麦秸用水拌匀喂给。
日拌料1~2次,每日饮水2~3次(或自由饮水)。
三、试验1. 试验羊:随机抽测健康无病的羔羊。
2. 试验内容: 羔羊初生、2 月龄、6 月龄、10 月龄、12 月龄时的体重、日增生、体尺。
体尺包括体高、体长、胸围。
体高: 肩峰最高处至地面的垂直距离。
体长: 肩胛骨前缘至臀部外缘之间的距离。
胸围: 肩胛骨部围绕胸部一周的长度。
3.结果(1)体重:杂交一代初生、2 月龄、6 月龄、10 月龄、12 月龄的体重分别为2. 49、1 0. 58、2 3. 55、29. 59、32. 72 kg 。
本地羊同期为1. 36、5. 87、10. 58、15. 69、17. 72 kg 。
杂交一代比本地羊分别提高83. 08%、80. 24%、122. 59%、89. 07%、84. 65%, 经检验差异极显著( P< 0. 01) 。
见表1。
(2)体高: 两组初生、2 月龄、6 月龄、10 月龄、12 月龄的体高, 试验组分别为29. 36、44. 93、51. 96、57. 88、59. 67 cm; 对照组分别为23. 49、32. 31、40. 46、45. 03、51. 75 cm。
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4. 99%、39. 06%、28. 42% 、28. 54% 和15. 52%, 差异极显著( P< 0. 01) 。
见表2。
(3)体长: 试验组初生、2 月龄、6 月龄、10 月龄、12 月龄的体长分别为30. 11、46. 27、5 7. 46、6 3. 56、69. 70 cm, 对照组同期分别为24. 30、34. 69、4 3. 63、49. 10、5 6. 25 cm。
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3. 91%、33. 38%、31. 70%、29. 45% 和23. 91%, 差异极显著( P< 0. 01) 。
见表2。
(4)胸围:两组初生、2 月龄、6 月龄、10 月龄、12 月龄的胸围, 试验组分别为30. 985 2. 39、63. 51、71. 70、7 7. 05 cm。
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20. 73%、35. 94%、30. 40%、23. 79%和20. 05%, 差异极显著( P< 0. 01) 。
见表2。
小结杂交一代的体重、体尺在初生、2 月龄、6 月龄、10 月龄、1 2 月龄时, 比本地山羊的生长性能均有显著的提高且差异极显著, 呈现出良好的杂交优势, 表明用波尔山羊改良本地山羊是切实可行的。
四、区舍饲养羊模式研究河西干旱荒漠绿洲区养羊业经营方式落后,羊只良种化程度不高,生长速度慢,饲料报酬低,屠宰率不高,肉用品质差等,严重制约了河西干旱荒漠绿洲区养羊业的发展。
为此,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引进了国外肉用性能较好的波德代肉羊、陶赛特肉羊和国内繁殖性能较强的小尾寒羊进行试验研究,试图以此为锲入点带动河西荒漠绿洲区舍饲养羊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河西荒漠区肉羊产业发展全舍饲养殖模式,为今后河西荒漠绿洲区的肉羊舍饲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在甘肃省民勤治沙综合试验站和周边地区进行。
本地区属典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昼夜温差大,三面环沙,生态环境极其脆弱。
自然状况在河西荒漠区是比较差的地区,因此在这里进行试验研究对河西荒漠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大力改变羊群饲养方式和饲养管理条件1、改变传统的饲草加工与饲喂方法用粉碎机将饲草加工成10~12 mm 的草粉,结合氨化、青贮等饲草调制处理技术,依据不同羊只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按照日粮配方进行混合,然后按草水体积比815 ∶1~9 ∶1 拌湿饲喂。
饲喂方式采用限料不限草,自由饮水,自由运动。
2 推行暖棚式全舍饲养殖暖棚式羊舍建造要点羊舍位置应选择在地势干燥、人群不密集、没有环境污染和饲草饲料供应方便的地方,另外,还应考虑到交通是否方便和水源、水质是否良好等因素;羊舍地面要高出舍外地面20 cm 以上,以使圈舍干燥,不存积水;羊舍高度一般为2.3~2.5 平方米;平均每头羊所需面积,成年羊1.6~2.2平方米,育成羊1~1.2 平方米,怀孕羊、哺乳羊和公羊所占面积要适当大些;羊舍门的宽度一般为1.0~1.5 平方米;采光面积应根据当地气象资料,使冬季舍内温度保持在5~10 ℃为宜;舍外应设有运动场,以每头羊1.2~1.5 平方米为宜,运动场内夏季应有遮阴网。
3 羊舍管理的要求根据羊只喜干燥、厌潮湿、怕闷热、爱清洁,冬季圈舍应注意保暖、通风防潮、清洁。
定期定时打扫舍内外卫生,保持圈舍周围及运动场内环境卫生清洁,随时清理舍内外的异物,定期清理舍内的羊粪,做好舍内的通风换气及保暖。
要遵循“以防为主,养防结合,防重于治”的防疫原则,采取集中防疫和季节性防疫制度,定时定期进行舍内外、畜床及空气的消毒,定时定期对羊只进行驱虫,同时要注意通风换气,从而提高羊只免疫、抗病及御寒能力。
3 采取分群式饲养管理3.1 分群方法1) 空怀、初怀母羊及种公羊群:把断奶后的空怀母羊、怀孕3 个月以下的母羊组合成一群。
2) 怀孕后期母羊群:把怀孕3 个月以上、腹围有明显增大的母羊分为一群,这样便于特殊饲养管理和发现分娩羊只。
3) 初产母羊群:产后7 d 以内的带羔母羊及其羔羊,该群数量不多,分群后便于羔羊的护理和大羊补饲等管理。
4) 带羔初期母羊群:产后7 d 至1 个月以下的羔羊及其母羊,分群后便于羔羊的早期补料工作。
5) 带羔中期母羊群:产后1 个月以上的母羊及其羔羊,分群后便于羔羊的补料、补草工作。
6) 带羔后期母羊群:产后2 个月左右,频临断奶的母羊及其羔羊或已超过断奶天数的弱羔及母羊群。
7) 断奶羔羊群:出生2 个月后、体重在1215kg 且体质好的断奶羔羊群。
分群后便于育肥或育成。
3.2 羊只的分群管理要点1) 空怀、初怀母羊的饲养管理:该群内的成年母羊相对处在一个生理轻松阶段,应加强饲养管理,进行抓膘、复壮,为妊娠储备足够的营养。
对体况不佳的羊,给予短期优饲。
初怀母羊容易引起流产,应保持舍内相对安静,以免母羊受惊吓,造成早期流产。
2) 怀孕后期母羊群的饲养管理:该群是舍饲管理的重点,羔羊初生重的85 %~90 %是在此期内完成。
此阶段营养需求量较高,日粮应提高青绿蛋白质饲草料的比例。
精料应以高蛋白、高能量为基础,适量提高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的添加量。
注意观察近期产羔的母羊,临产前5~7 d ,放入产房内,使其顺利产羔。
3) 初产母羊群的饲养:此期羔羊营养主要依靠母乳,为满足羔羊快速生长,须提高母羊日粮营养标准,加大补饲量,使其提高泌乳量。
产后母羊体质虚弱,必须精心饲养,细心观察。
母羊产后因后腔血液重新分布,会出现间歇性生理机能下降,补饲应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初乳内富含免疫球蛋白,应及时使羔羊吃足初乳,如果羔羊体质弱,不能自己采乳,必须人工辅助采乳。
同时注意羔羊脐屎粘肛现象。
4) 带羔初期母羊群的饲养管理:此时的羔羊还不能够充分利用饲料营养,营养主要来源于母乳,因此要认真做好大羊的补饲工作。
增设补饲槽,给羔羊进行早期补料,羔羊补料遵循由少到多循序渐进的原则。
5) 带羔中期母羊群的饲养管理:这个阶段的母羊产乳量已达到高峰,泌乳期相对生理负荷较重,此时羔羊的瘤胃微生物区系基本形成,逐渐能够利用饲料营养,可塑性最强的阶段,因此做好母羊和羔羊的补料工作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6) 带羔后期母羊群的饲养管理:此时的母羊体质相对较弱、膘情较差,泌乳量逐渐下降,生理上逐渐转入泌乳与恢复体质并进的时期,生理负荷逐渐减轻,因此要提高草粉质量,适量削减精料的补饲量。
为使泌乳母羊尽快参加配种,应及时将断奶后的母羊归入空怀母羊群。
此时羔羊完全可以采食,对母乳的依赖性降低,因此加大日粮中蛋白草粉的添加量,使其尽快实现奶草过渡,尽早断奶。
7) 断奶羔羊群饲养管理:育肥羔羊采用肥羔生产管理,即把一次断奶后的羔羊集中起来驱虫、健胃、去角后,进行强度育肥至6 月龄后一次性出栏。
图1 羊只分群饲养循环示意图1.4 做好羊只档案登记工作做好成年母羊、产羔母羊、种公羊和羔羊的耳号标记,并建立详细的档案登记,有利于以后及时配种、分群、淘汰及选留。
使生产母羊群长期保持年青、高产稳产状态,尽可能地发挥其品种优势,争取最高效益。
附属一我省陇东试验报告为例通过引进肉用型品种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后代杂种优势明显,尤其与本地奶山羊杂交,其后代出生重大,生长发育快。
公母羔羊初生重、3月龄、6月龄体重提高显著。
和本地黑山羊相比,公母羔羊初生重提高了60%以上;3月龄断奶重提高40%以上;6月龄、12月龄体重提高幅度在16-30%之间。
波杂一代山羊生长发育最快为初生至6月龄阶段,与传统的生产羔羊肉羔羊月龄相符,有利于羔羊肉的生产。
陇东黄土高原是我国黑绒山羊的主要生产地,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逐渐变暖和化纤工业的快速发展,毛绒产品价格大幅度走低,肉主毛从的趋势日渐明显,在此形势下,为了提高本地山羊的产肉性能,探讨在现阶段下波尔山羊与本地奶山羊、黑山羊改良效果,以便在现有农村舍饲饲养条件下,利用杂交优势,提高本地山羊产肉及繁殖性能,降低饲养成本,筛选出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肉用山羊杂交组合。
我们在陇东地区开展了本地奶山羊和黑山羊与波尔山羊的杂交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种羊波尔山羊种公羊是从陕西省波尔羊良种繁殖中心和陕西省畜牧研究所购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