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用科学的立场和方法展望未来社会
- 格式:ppt
- 大小:171.00 KB
- 文档页数: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是指在马克思主义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贡献过文献的人。
创立时期,包括了马克思和恩格斯。
后来的发展时期,包括列宁、斯大林以及中国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人。
这些人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所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共产主义社会是在保障了人民生存条件的前提下寻求发展先进生产力和文明生活条件方式的社会。
在这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与一切人有序发展互为条件。
共产主义社会,本质依然是以人为本,宗旨是各方面都建设成非常和谐的社会;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最科学和谐阶段的社会;是一个人人有尊严,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中,人与人互相尊重包容团结协作,内解矛盾外抗侵略,共同生存发展的思想与智慧;是共产阶级实践真理,科学组织分工分配以及控制调度资源权利,建设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学说。
共产阶级的愿景是建成人们有秩序,有组织,人性化,尽其所能,按需分配索得的社会状态。
我国古代设想的“大同”社会也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实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的科学立场和方法是:(1)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2)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3)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做详尽的细节描绘。
19世纪中期,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证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时,对未来社会的基本轮廓做了科学的预测,认为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第一,消灭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全部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由全体社会成员支配;一切生产部门将由社会全体成员参加的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来管理。
第二,消除了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
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2020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卷三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100分)答:能够面向未来,展望未来,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点。
但在展望未来时能否持科学的dao态度,则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尽管在不同发展阶段上有所不同,每个人也有不同特点,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描绘和认识上,并没有一种自觉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论。
他们十分热衷于谈论未来,甚至详尽地描绘未来生活的细节。
但是,正如经典作家所说,他们描绘得越具体,就越陷入空想。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的发展一样,具有自己客观的规律,揭示这些规律,就能为正确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和展望未来提供向导。
“马克思丝毫不像制造乌托邦,不像凭空猜测无法知道的事情。
马克思提出共产主义的问题,正像一个自然科学家已经知道某一新的生物变种是怎样产生以及朝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和解剖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作出的。
他们在开始投入社会斗争的洪流的时候,就明确地意识到不能抽象地、随意地谈论未来社会,不应该到哲学家们的书桌里去寻找一切谜底,而应该首先致力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研究,“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哪个方向演变才提出该生物变种的发展问题一样。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一)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ª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作出了科学的展望。
(二)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们不是只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而是进一步揭示出弊端的根源,揭示出资本主义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三)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ª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当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恩格斯也明确表示:无论如何,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们自己会决定,是否应当为此采取某种措施,在什么时候,用什么办法,以及究竟是什么样的措施。
我不认为自己有向他们提出这方面的建议和劝导的使命。
那些人无论如何也会和我们一样聪明。
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一)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适应高度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废除私有制,实行普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相适应,共产主义社会将按照自然资源的情况和社会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二)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阶级将会消亡,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
作为阶级压迫工具的军队、警察、监狱等将失去作用,战争也不复存在。
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三大差别必然归于消失。
2020秋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大作业终结性试题及答案大作业终结性考试试卷一材料分析题(100分):材料:华佗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名医。
有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两人均头痛发热,同请华佗看病。
经华佗望色、诊脉后,给李延开了解表发散药,给倪寻开的是泻药。
正当二人疑惑之际,华佗解释道:李延是因受凉,病在外,故应当吃解表药。
倪寻是因饮食过多引起,病在内,故应当服用泻药。
二人虽病状相似,但病因不同,所治疗方法也不同。
二人信服,各自拿药服用,很快痊愈。
1、指出材料中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法的哲学范畴并分析内涵。
(70分)答:材料中所叙述的案例华佗两个府吏倪寻和李延看病,华佗经过望闻问切之后,虽然二人都是得了感冒,但是,华佗给他们药物却迥然不同,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华佗的解释是,二者都是感冒,但生病的原因不同,而且通过望闻问切后发现生病的病理不同,所以,开了不同的药物。
这里的案例用的原理是原因和结果,现象和本质。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辨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辨证法思想。
①体现了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内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
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
材料中华佗对症下药正是透过现象看到了事物的本质。
②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客观的,材料中华佗正是看到了病症和病因之间的联系,成功地寻找到治疗的方法,药到病除。
③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矛盾的特殊性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中华佗针对症下药正是对二者病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都结果。
④体现了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原因和结果的关系就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材料中,两个患者的病症都是有各自的原因引起的,华佗正是认识到了其病因对症下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请理论联系实际,如何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30分)答: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启示: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不能照抄照搬、教条主义,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100分)参考答案: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和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基础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过程、发展方向和一般特征作出了科学预测和设想,对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提出了基本准则和要求。
第一,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组织生产,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罪恶和社会不平等等一切问题的根源,因此未来的新社会应该是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因此,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后,要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把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大力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
无产阶级建立的未来新社会,将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将给所有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
需要指出的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一个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具有的主要形式,应当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任意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构成方式。
第二,对社会生产进行有计划的指导和调节,实行等量劳动领取等量产品的按劳分配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分析指出,社会主义经济必须坚持社会生产有计划和按比例的内在统一性。
“就是说,为了共同的利益、按照共同的计划、在社会全体成员的参加下来经营”。
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讲的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是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比较上讲的,是针对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弊端讲的,不能与后来一些国家实行的计划经济画等号。
2020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全真模拟试题及答案(八)知识点概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共产主义实现的长期性。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2.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共产主义社会,三大差别消失的关键是A.阶级消灭了B.政治国家消亡了C.民族剥削不见了D.经济利益不同造成的利益差别消失了3、“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_切人民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段话出自A.《共产党宣言》B.《共产主义原理》C.《哥达纲领批判》D.《共产主义信条草案》4、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5、在共产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其物质条件是A.劳动是人们生活的第""需要B.旧式的社会分工消失,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对立的消除D.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极大丰富6、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是统一的。
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当前的最低纲领就是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为实现现代化而奋斗C.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义而奋斗D.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奋斗7、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当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关系而言,它们之间A.两种意识形态平行发展B.长期的有条件的斗争性C.暂时的,无条件的同一性D.平等竞争、互相借鉴、长期共存8、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类将最终从支配他们生活和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A.进人真正人的生存条件B.独立地创造自己的历史C.能动地创造自己的历史D.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将走向共产主义社会。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本章共分三节,分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通过学习,学生应该认识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和人类最伟大的事业,要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本章重要知识点]1.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规律的必然要求,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
4.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实践的过程。
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
6.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本节逻辑结构]本节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并描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马克思、恩格斯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从而对共产主义社会做出了科学的展望。
2.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预测,是在科学地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中做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自我否定的力量,发现资本主义矛盾运动中孕育着的新社会因素,并以此作出对未来社会特点的预见。
3.马克思恩格斯在展望未来社会时,总是只限于指出未来社会发展的方向、原则和基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
4.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
[本节重要知识点]1.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消费资料分配方式。
3.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和“三大差别”的消除。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第一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一、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人间社会从来就不是尽如人意的,以往的社会更是仅仅属于极少数人的自由天堂,所以追求一种平等自由、符合永恒正义原则的“大同世界”,历来都是人们的至上的愿望。
在人类尚无力量支配自己命运的条件下,这种向往反映到哲学上,便形成了具有宗教性质的仰赖身外权威、相信本质前定、追求永恒正义的抽象理性主义的哲学原则。
人们把现实的愿望凝结为一种“善”的绝对规定,把现实的行为看作某种先定本质的实践。
传统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具有原则先行,时时考虑原则根据、事事追问原则规定的本质和特点。
以既定原则为出发点就是以抽象理性为标准。
以往哲学形而上学的任务就是要去发现这样的原则,为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提供先验的准则。
这就决定了传统的哲学理论都具有准宗教的性质,在本质上便是教条主义的。
在马克思的时代已有过多种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学说,但它们大都属于“空想”性质的理论。
它们所以具有空想的性质,就因为贯彻的是抽象的理性原则,那种“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作为美好的理想和愿望,仅仅是从永恒的正义原则和抽象的概念规定中导引出来的某种主观的规定。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与它们完全不同。
马克思不是从什么普遍理性、永恒正义、道德需求、概念规定出发得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结论的;恰恰相反,他的学说正是破除这种理性抽象原则的产物和结果。
马克思在他的思想形成时期一开始就向世人明确的宣告:“我们不想教条式的预料未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这就表明,马克思贯彻的是从现实生活条件出发的实践原则,坚决反对并摒弃那种从理性的抽象原则出发的教条主义的做法。
什么是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马克思面对的是已经发展到相当高度的资本主义的现实。
所谓在批判旧世界中去发现新世界,具体说来就是:在资本主义所创造的人类现代高度文明的基础上,去克服资本主义自身无法消除的弊端和弊病,这样建立起来的社会自然就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级、更优越的“新世界”,从社会形态说这就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XXX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参考答案一论述题: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科学的理论和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而且也是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所以,在展望未来社会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科学的预测了未来社会。
请理论联系实际,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100分)参考答案:XXX、XXX在回答资本主义发展提出的现实问题和剖析资本主义的过程中,对未来社会的组织状况、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等问题,作了科学的历史的预测和天才的设想。
XXX、XXX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包括价值目标、科学体系、制度设计在内的三位一体的科学理论。
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过一个过渡阶段后,就进入未来社会。
一、XXX、XXX对未来社会的预测以严格的历史经验为依据,不是空想和教条式地预测未来。
有人认为,XXX的科学社会主义担当和发展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因素,因此空想社会主义也有科学的身分,科学社会主义也有空想的身分。
问题的关键不在因而否有空想的身分,而在于XXX通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
XXX、XXX对未来社会的瞻望和设想与空想社会主义有本质的区别。
后者是从头脑中构思出新社会的要素,不能求助于同时代的历史,只能求助于理性和正义。
前者则建立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理想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的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是从绝对谬误、理性、正义这些抽象的观念出发进行描绘的。
XXX对空想社会主义者醉心于描绘未来社会的蓝图的做法持否定态度,并传播鼓吹:“我们的任务不是推断未来和宣布一些适合将来任何时候的一劳永逸的决定”,“对未来的革命的行动作纯学理的、必然是幻想的瞻望,只会转移对当前斗争的注意力”。
“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来,而只是但愿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第七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把握马克 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主要观点; 深刻认识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的历史必然性和长期性;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重 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3、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实现的历史必然性。
4、共产主义理想实现的长期性。
5、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6、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围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难 点: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2、实现共产主义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3、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学时安排:4课时。
讲 稿:这一章我想跟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共产主义的问题。
也许有同学心里会说:“都什么时候了你们还讲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社会那 么遥远的事情,谁能说的清楚,讲讲社会主义就行了么,为什么要用整整一章的 篇幅来讲共产主义呢。
”有一些这样的想法应该说是不奇怪的,但是我想这里面包含着一些误解,我们认为共产主义的问题还是很有必要谈一谈的。
为什么呢?第一个原因是,不讲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是什么就讲不清楚。
共产主义既是 一种思想和理论,即科学社会主义;也是一种实际运动,即共产主义运动;还是 一种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即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这里讲的共产主义,主要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我们讲,社会主义与西 方的民主社会主义不同,他们只是相对于资本主义来讲社会主义。
他们是只讲社 会主义,不讲共产主义。
只要自己觉得与资本主义略有不同就可以了,自称为社 会主义了。
而我们讲社会主义不仅是与资本主义向比较而言,也是与共产主义相 对比而言的,指的是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
可以说,我们讲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从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的,指的是共产主义 社会形态的第一阶段。
论述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这是因为他们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他们指明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科学的方法,致力于研究人类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第一次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
因此,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描绘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是真正科学的社会理想,成为人们能够进行具体实践的目标。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未来社会就像一个神秘的谜,吸引着人们探寻的目光。
历史证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能够正确预见未来社会的基本前提就是坚持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二是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运用科学的方法,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是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未来社会的具体形态和细节将由人民群众自己创造。
四是坚持发展观点,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预见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实践的不断探索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
他们站在科学的立场上,提出并自觉运用了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
他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指明了未来社会的方向和基本特征。
这些预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和人民实践的不断探索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预测是科学的。
是强调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无阶级社会,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剥削制度,实现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