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背景
- 格式:xls
- 大小:410.00 KB
- 文档页数:18
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平台设计设计方案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平台设计方案一、项目背景与需求分析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应运而生。
该系统可以通过集成传感器、数据采集、监控与控制等技术手段,实现对温室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智能控制。
本设计方案基于以上需求,旨在设计一套智慧温室大棚系统平台,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智能的管理和监控功能。
二、系统设计1. 总体架构设计系统采用分布式架构,主要包括以下模块:- 传感器模块:包括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传感器,负责监测温室大棚环境参数;-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并将数据传输给云端;- 云端平台模块:负责接收和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并提供数据分析和智能控制功能;- 客户端模块:包括Web端和移动端,负责向用户展示温室大棚的环境参数和实时监控,并提供控制指令。
2. 温室环境监测与控制- 温室环境监测:通过部署多个传感器监测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参数,并将实时采集的数据传输给数据采集模块;- 温室环境控制: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和系统自动诊断分析的结果,控制温室大棚的通风、加湿、灌溉等设备,保持温室环境在最佳状态。
3. 数据采集与传输- 数据采集:由数据采集模块对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存储,包括数据清洗、去噪和校准等工作;- 数据传输:采用无线传输技术(如LoRa或NB-IoT),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云端平台,确保数据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4. 云端平台- 数据存储:接收并存储来自数据采集模块传输的数据,采用可扩展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确保存储容量和性能的可靠性和扩展性;- 数据分析:根据存储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结合温室大棚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为用户提供准确的环境参数预测和作物生长模型;- 智能控制:根据用户设定的参数和系统分析的结果,通过控制指令,控制温室大棚的灌溉、通风、加湿等设备,实现智能化的环境控制。
智能温室大棚监测系统解决方案设计一、设计背景温室大棚是一种具备自动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的农业生产设施,能够提供稳定的生长环境,优化农作物的生长条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
为了实现自动监测和控制,提高温室大棚的生产效益和资源利用效率,智能温室大棚监测系统应运而生。
二、系统目标1.实时监测温室大棚的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2.自动控制温室大棚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以维持最佳的生长条件;3.提供远程监测和控制功能,方便用户随时随地查看和操作;4.数据存储和分析,为用户提供决策依据和生产指导。
三、系统组成1.传感器网络:布置在温室大棚内部的各个位置,用于感知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2.控制器:通过与传感器网络连接,获取环境参数数据,并控制灯光、风机、喷灌等设备,实现环境参数的调控;3.数据中心:负责接收和存储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报告和统计分析结果;4.用户界面:提供给用户查看温室大棚的当前状态和历史数据,并进行控制操作的界面;5.通信模块:实现传感器数据的传输和远程控制命令的下发。
四、系统工作流程1.传感器网络感知温室大棚内的环境参数,将数据通过通信模块传输给数据中心;2.数据中心接收数据并存储,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报告和统计分析结果;3.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查看温室大棚的当前状态和历史数据;4.用户可以通过用户界面进行控制操作,下发控制命令到控制器;5.控制器接收控制命令,控制相应的设备,调节温室大棚的环境参数。
五、系统特点与优势1.实时性:通过传感器网络和通信模块的配合,实现对温室大棚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和控制;2.自动化:传感器数据的自动处理和控制器的自动调节,降低了人工的参与度,提高了生产效率;3.远程监测和控制: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远程查看和操作温室大棚,方便灵活;4.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数据中心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生成报告和统计分析结果,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和生产指导。
农作物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研究背景意义及国内外现
状
一、研究背景意义
随着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温室进行环境管理成为一种新兴的农业生产方式。
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对温室内的环境进行精准控制,有效的管理温室内环境,保证了农作物的良好生长。
研究和构建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在提高农作物生产效率的同时,有助于增强农民的生产能力,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出温室内环境参数,而且能够实现环境参数的实时调节,通过传感器对室内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进行数据采集和处理,实现环境参数的智能监控,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提升农业的生产效率。
同时,可以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
(1)国内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在智能农业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技术已经渐渐成熟,智能农业技术也越来越应用于实践中,特别是温室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在国内的应用日趋普及。
智能化农业大棚建造方案1. 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及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智能化农业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智能化农业大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大棚内环境的精细化管理,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品质。
2. 方案目标本方案旨在为用户提供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网络化的农业大棚解决方案,实现对大棚内环境参数的实时监测与调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3. 系统架构智能化农业大棚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硬件设施:大棚结构、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数据中心等;- 软件平台:数据采集与处理、智能控制、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 网络通信:有线/无线传输、互联网、物联网等。
4. 硬件设施4.1 大棚结构选择符合当地气候特点和农业生产需求的结构形式,如薄膜连栋大棚、阳光板连栋大棚等。
大棚结构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抗风雪、耐老化等特点。
4.2 传感器部署各类传感器,实时监测大棚内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传感器应具备高精度、稳定性、抗干扰等特点。
4.3 控制器控制器负责接收传感器数据,并根据预设的农业专家系统进行判断和决策,控制执行器进行环境调节,如通风、灌溉、遮阳、调温等。
控制器应具备可靠性、实时性、易维护性等特点。
4.4 执行器执行器根据控制器的指令,对大棚内环境进行实时调节,如启动风机、水泵、遮阳网等。
执行器应具备响应速度快、运行稳定、可靠性高等特点。
4.5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负责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大棚内各类数据,为农业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数据中心应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安全性、稳定性等特点。
5. 软件平台5.1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有线/无线通信方式,将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至数据中心,并对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和存储。
5.2 智能控制根据实时数据和预设的农业专家系统,自动调节控制器输出,控制执行器进行环境调节。
近年来,农业温室大棚种植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极大的便利,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种植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度、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对作物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难以达到科学合理种植的要求,目前国内可以实现上述环境因子自动监控的系统还不多见,而引进国外具有多功能的大型连栋温室控制系统价格昂贵,不适合国情。
针对目前农业大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一种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根据大棚监控的特殊性,需要传输大棚现场参数给管理者,并把管理者的命令下发到现场执行设备,同时又要使上级部门可随时通过互连网或者手机信息了解区域大棚的实时状况。
基于GPRS的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使这些成为可能。
目的:使农民节省劳动力,提高大棚中作物产量。
思路:将温室大棚的环境数据发送给远程计算机,计算机既可以显示环境数据又可以对温室大棚环境调节。
农民可以远程无线的通过下位机检测知道温室大棚中的环境数据,并能通过下位机的执行器件对温室大棚的环境进行调节,通过对环境的准确控制可以增加作物产量,节省劳动力。
当今农业温室大棚都是依靠大量劳动力与农民的种植经验对温室大棚的作物进行管理。
这种管理存在很大的滞后性,通过使用这个系统,农民可以更科学的对大棚进行监控,保证温室大棚作物始终处于最适合的生长环境中,提高作物产量。
(1)国外温室环境控制的研究现状欧洲的荷兰,中东的以色列,北美洲的美国以及亚洲的日本和韩国是设施农业十分发达的国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及网络等技术在温室环境控制及管理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温室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这些国家的设施综合环境调控及农业机械化技术等有较高的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
荷兰有5大温室制造公司,不仅在结构、机械化、自动化、产品采后处理发面设备技术水平高,而且在计算机智能化、温室环境调控方面也居世界领先地位。
荷兰温室的运作基本由计算机控制操作,把计算机和精密控制等应用与温室技术,温室的运作和水肥调控已经全面的走向自动化,其配套设施全,配有以燃烧天然气为主的加热升温系统、CO2施肥系统、通风系统、遮阳和保温幕帘、营养需液循环灌溉系统和人工补光系统等,通过计算机采集每刻的环境因子变化数据,自动进行数据在线处理分析,进行自动控制,实现了温、光、水、气的自动化控制。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农业大棚项目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生产模式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存在着人力成本高、资源浪费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而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则可以通过智能化设备和技术的运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二、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量逐渐增加。
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满足市场对绿色、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同时,智能农业大棚项目的推广也符合政府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支持智能农业大棚项目需要依托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和技术来实现智能管理和智能生产。
目前,国内外已经涌现出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农业大棚生产系统,这些系统可以实现对大棚环境的自动监测、控制和调节,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大棚内外环境的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投资回报在进行智能农业大棚项目投资前,需要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运营费用、预期收益等因素进行评估和计算,可以得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盈利能力。
根据市场需求和技术支持的情况,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具有较高的发展潜力和盈利空间,投资者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和运营实现良好的投资回报。
五、风险分析尽管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具有许多优势和发展机遇,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例如,市场需求不确定、技术应用难度较高、自然灾害和疫病风险等都可能影响项目的正常运营和盈利能力。
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和应对,有效降低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成功运营。
六、结论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的分析和评估,智能农业大棚项目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发展前景。
在市场需求大、技术支持好的情况下,项目投资者可以充分考虑项目的投资回报和风险防范,合理规划和实施智能农业大棚项目,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目标。
智能农业温室大棚管理系统项目计划书一、项目背景近年来,农业温室基础设施发展迅速,但是在自动监控方面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温室监控区域较大,需要大量的传感器节点构成大型监控网络,通过各种传感器采集诸如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度、土壤湿度、EC值、pH值等信息,实现自动化监控。
传统温室监测与控制系统多采用有线连接,布线复杂,往往造成温室内线缆纵横交错、使用不便、安装维护困难、可靠性差等问题。
无线传感器技术被认为是满足温室应用需求且代替有线连接的最好方式。
惠企物联科技结合最新的ZIGBEE无线技术,将传感器整合到无线传送网络中:通过在农业大棚内布置温度、湿度、光照、等传感器,对棚内环境进行检测,从而对棚内的温湿度,光照等进行自动化控制。
通过更加精细和动态监控的方式,来对农作物进行管理,更好的感知到农作物的环境,达到“智慧”状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
二、现存问题⌝首先是成本较高。
一般来讲,一套智能化的控制系统成本主要包括硬件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
硬件成本包括各仪器仪表、通信线缆等。
整个系统也不能自由组合或者裁剪应用于不同的对象,使得难以得到推广和普及。
同时,由于系统复杂、布线繁多、故障率高而且使得故障后的维修成本极大。
另外,系统庞大造成的运行成本也不是一笔小费用。
⌝其次是布线复杂。
温室中有大量分散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这些设备可能随着作物的改变而进行调整,同时错综复杂的线缆也需要重新铺设,工作量较大。
为了科学、合理地实现大面积温室环境参数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电子检测装置和执行机构的设置不仅数量大而且分布广,连接着各个装置与机构的线缆,也因此纵横交错。
当温室内生产的果蔬作物更替时,相应的电子检测装置和执行机构的位置常常需要调整,连接着各个装置与机构的线缆有时也需要重新布置。
这不仅增大了温室的额外投资成本和安装与维护的难度,有时也影响了作物的良好生长。
⌝第三,故障解决难。
当数据无法正常接收时,检查人员不知道是线路问题还是节点故障。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现代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测和控制解决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农业温室大棚种植为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带来极大的便利,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和应用。
种植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度、土壤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因子对作物的生产有很大的影响。
传统的人工控制方式难以达到科学合理种植的要求,目前国内可以实现上述环境因子自动监控的系统还不多见,而引进国外具有多功能的大型连栋温室控制系统价格昂贵,不适合国情。
针对目前温室大棚发展的趋势,提出了一种大棚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根据大棚监控的特殊性,需要传输大棚现场参数给管理者,并把管理者的命令下发到现场执行设备,同时又要使上级部门可随时通过互连网或者手机信息了解区域大棚的实时状况。
基于490MHz、GPRS 的农业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管理系统使这些成为可能。
二、系统方案1、系统概述深圳信立科技有限公司现代温室大棚智能监测和控制系统集传感器、自动化控制、通讯、计算等技术于一体,通过用户自定仪作物生长所需的适宜环境参数,搭建温室智能化软硬件平台,实现对温室中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因子的自动监测和控制。
农业大棚温室智能监控系统可以模拟基本的生态环境因子,如温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以适应不同生物生长繁育的需要,它由智能监控单元组成,按照预设参数,精确的测量温室的气候、土壤参数等,并利用手动、自动两种方式启动或关闭不同的执行结构(喷灌、湿帘水泵及风机、通风系统等),程序所需的数据都是通过各类传感器实时采集的。
该系统的使用,可以为植物提供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并能起到减轻人的劳动强度、提高设备利用率、改善温室气候、减少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等作用。
2、系统组成:整个系统主要三大部分组成:数据采集部分、数据传输部分、数据管理中心部分。
A、数据管理层(监控中心):硬件主要包括:工作站电脑、服务器(电信、移动或联通固定IP专线或者动态ip域名方式);软件主要包括:操作系统软件、数据中心软件、数据库软件、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软件平台(采用B/S结构,可以支持在广域网进行浏览查看)、防火墙软件;B、数据传输层(数据通信网络):采用移动公司的GPRS网络或490MHz传输数据,系统无需布线构建简单、快捷、稳定;移动GPRS无线组网模式具有:数据传输速率高、信号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强、安全性高、运行成本低、维护成本低等特点;C、数据采集层(温室硬件设备):远程监控设备:远程监控终端;传感器和控制设备:温湿度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光照传感器、土壤湿度传感器、喷灌电磁阀、风机、遮阳幕等;3、系统拓扑图:XL68、XL65支持490MHz上传方式,系统通讯网络示意如下(一片区域现场节点多,可选此种方案)XL68、XL65支持GPRS上传方式,系统通讯网络示意如下(一片区域现场节点少,可选此种方案)。
农业大棚环境远程监控系统项目背景
、手机短信息报警等。
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监测,系统可在不同的时刻通知不同的值班人员;
3:数据集中器提供USB接口,在没有配监控电脑或监控电脑损坏、瘫痪,可随时用U盘导出将数据转至其它电脑。
4:数据集中器端提供具有信号输出协议的端口,可接通信设备(GPRS IP MODEM等)进行无线传输。
5:温湿度监控软件采用标准windows 98/2000/XP全中文图形界面,实时显示、记录各监测点的温湿度值和曲线变化,统计温湿度数据的历史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累积数据,报警画面。
6:监控主机端利用监控软件可随时打印每时刻的温湿度数据及运行报告。
上报数据的时候将数据直接送往串口,此时F2103就会把收到的数据原封不动地发送到数据中心服务器主机。
当数据中心下发的命令或数据通过通道传输到F2103后,F2103通过串口送到采集终端,从而实现了数据双向透明传输。
2.3系统实现功能
1:可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的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温度、湿度、风速、二氧化碳、光照、空气洁净度、供电电压电流等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记录存储监测信息,监测点位可扩充多达上千个点。
2:可设定各监控点位的温湿度报警限值,当出现被监控点位数据异常时可自动发出报警信号,报警方式包括:现场多媒体声光报警、网络客户端报警、电话语音报警、手机短信息报警等。
上传报警信息并进行本地及远程监测,系统可在不同的时刻通知不同的值班人员;
3:数据集中器提供USB接口,在没有配监控电脑或监控电脑损坏、瘫痪,可随时用U盘导出将数据转至其它电脑。
4:数据集中器端提供具有信号输出协议的端口,可接通信设备(GPRS IP MODEM等)进行无线传输。
5:温湿度监控软件采用标准windows 98/2000/XP全中文图形界面,实时显示、记录各监测点的温湿度值和曲线变化,统计温湿度数据的历史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平均值,累积数据,报警画面。
6:监控主机端利用监控软件可随时打印每时刻的温湿度数据及运行报告。
7:强大的数据处理与通讯能力,采用计算机网络通讯技术,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电脑都可以访问监控电脑,在线查看监控点位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实现远程监测。
系统不但能够在值班室监测,领导在自己办公室可以非常方便地观看和监控。
8:系统可扩充多种记录数据分析处理软件,能进行绘制棒图、饼图,进行曲线拟合等处理,可按TEXT格式输出,也能进入EXCEL电子表格等office的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9:控制软件的编制采用软件工程管理,开放性与可扩充性极强,由于采用硬件功能的软件化的系统设计思想及系统硬件的模块化、通讯网络化设计,系统可根据需要升级软件功能与扩展硬件种类。
10:系统设计时预留有接口,可随时增加减硬软件设备,系统只要做少量的改动即可,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可根据政策和法规的改变随时增加新的内容。
11:设备改进、检修过程中及检修完成后,均不需要停止或重新启动机房监控系统。
12:系统都均做可靠行接地,以防静电。
三、项目架构实施
3.1 F2103与大棚现场数据采集终端的连接
一个大棚里面会有多个传感器采集点,通过485将采集数据统一汇聚到集成采设备,工业集采设备采用232/485通信方式与无线通信模块F2103进行连接,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集中轮询后将数据通过串口送往F2103。
3.2 数据中心网络接入方式分析
1.专线接入
中心采用APN专线, 所有点都采用内网固定IP客户中心通过一条2M APN专线接入移动公司GPRS网络,双方互联路由器之间采用私有固定IP地址进行广域连接,在GGSN与移动公司互联路由器之间采用GRE隧道。
为客户分配专用的APN,普通用户不得申请该APN。
用于GPRS专网的SIM卡才能进入专网APN,防止其他非法用户的进入。
用户在内部建立RADIUS服务器,作为内部用户接入的远程认证服务器(或在APN路由器内,启用路由器本地认证功能)。
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允许接入,用以保证用户内部安全。
用户在内部建立DHCP服务器(或在APN路由器内,启用DHCP功能),为通过认证的用户分配用户内部地址。
移动终端和服务器平台之间采用端到端加密,避免信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可能的泄漏。
双方采用防火墙进行隔离,并在防火墙上进行IP地址和端口过滤。
此种方案无论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前一种方案都有大大提高,适合于安全性要求较高、数据点比较多、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之最佳组网方式。
2. ADSL拨号连接(动态公网IP地址)
中心采用ADSL等INTELNET公网连接,采用公网动态IP+DNS解析服务的。
客户先与DNS服务商联系开通动态域名,IP MODEM先采用域名寻址方式连接DNS服务器,再由DNS服务器找到中心公网动态IP,建立连接。
此种方式可以大大节约公网固定IP的费用,但稳定性受制于DNS服务器的稳定,所以要寻找可靠的DNS服务商。
此种方案适合小规模应用。
3. 通过固定公网IP连接
中心采用ADSL等INTELNET公网连接,采用公网固定IP服务的。
此种方案先向INT ERNET运营商申请ADSL等宽带业务,中心有公网固定IP的。
IP MODEM直接向中心发起连接。
运行可靠稳定,推荐此种方案。
3.3 数据中心软件平台构建
用户在内部建立RADIUS服务器,作为内部用户接入的远程认证服务器(或在APN路由器内,启用路由器本地认证功能)。
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允许接入,用以保证用户内部安全。
用户在内部建立DHCP服务器(或在APN路由器内,启用DHCP功能),为通过认证的用户分配用户内部地址。
移动终端和服务器平台之间采用端到端加密,避免信息在整个传输过程中可能的泄漏。
双方采用防火墙进行隔离,并在防火墙上进行IP地址和端口过滤。
此种方案无论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前一种方案都有大大提高,适合于安全性要求较高、数据点比较多、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环境。
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之最佳组网方式。
2. ADSL拨号连接(动态公网IP地址)
6辅材订制1批 KITOZER/广州1000.001000.00小计
8070.00
143660.0035915.0012138.40191713.40
四、以上全部设备合计:
五、运输安装调试费=全部设备总合计*25%六、税金=(全部设备总合计+运输安装调试费)*8%
七、系统工程总价=全部设备总合计+运输安装调试费+税金
地址:广州市
公司简介: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是2002年,专业从事各种应用传感器、设备环境监测、数字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雷达测速、闯红灯电子警察抓拍、电子治安卡口、智能控制等智能化设计系统开发以及生产的大型综合型企业,欢迎来电洽谈业务!
用户服务中心:Tel:020-******** 85574628 85574638
电脑。
曲线变化,统计温湿度数据的历史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
当数据中心下发的命令或数据通过通道传输到F2103后,电电压电流等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括:现场多媒体声光报警、网络客户端报警、电话语音报警电脑。
曲线变化,统计温湿度数据的历史数据、最大值、最小值及,在线查看监控点位的温湿度变化情况,实现远程监测。
系输出,也能进入EXCEL电子表格等office的软件进行数据处想及系统硬件的模块化、通讯网络化设计,系统可根据需要内完成。
可根据政策和法规的改变随时增加新的内容。
32/485通信方式与无线通信模块F2103进行连接,对传感器
方互联路由器之间采用私有固定IP地址进行广域连接,在专网的SIM卡才能进入专网APN,防止其他非法用户的进入。
本地认证功能)。
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允许接入,用以保址。
移动终端和服务器平台之间采用端到端加密,避免信息案无论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前一种方案都有大大提
网方式。
态域名,IP MODEM先采用域名寻址方式连接DNS服务器,再DNS服务器的稳定,所以要寻找可靠的DNS服务商。
此种方案等宽带业务,中心有公网固定IP的。
IP MODEM直接向中心发
本地认证功能)。
只有通过认证的用户才允许接入,用以保址。
移动终端和服务器平台之间采用端到端加密,避免信息案无论实时性,安全性和稳定性较前一种方案都有大大提网方式。
辅材,自购
控系统、智能视频分析、机房动力环境监控、机房建设迎来电洽谈业务!
设计单位:广州莱安智能化系统开发有限公司
网站:/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建中路5号天河软件园海天楼3A06
4638 85698805 85698850 85698857 85698966
联系人:周先生:139********
传真:020-******** 邮编: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