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植物组成及生态位[1]
- 格式:pdf
- 大小:528.07 KB
- 文档页数:9
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的特征及演化张绪良;叶思源;印萍;陈东景【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09(018)001【摘要】在群落样方调查基础上对黄河三角洲自然湿地植被进行了分类、分布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的自然湿地植被有2个植被亚型、7个群系、51个群丛,分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3类.盐生植被、水生植被和湿生植被分别包括10、19和22个群丛类型.盐生植被和湿生植被的面积各约23万hmz,各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44.76%,水生植被约7.83万hm2,占自然湿地总面积的10.48%.湿地植被的分布受距海远近、黄河河道摆动和人类活动的制约,盐生植被主要分布在三角洲外缘潮间带滩涂和潮上带外缘的微斜平地,湿生植被、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潮上带中上部的微斜平地、黄河入海河道2侧及古河道、决口扇形地间的河间洼地.受三角洲新生湿地不断形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顺行演替;受海岸侵蚀、黄河断流、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湿地植被发生逆行演替和次生演替.湿地植被的顺行演替和次生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增强,逆行演替使自然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减弱.【总页数】7页(P292-298)【作者】张绪良;叶思源;印萍;陈东景【作者单位】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地理系,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国土资源部海洋油气资源和环境地质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071;青岛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系,山东,青岛,26607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5【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2.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典型湿地植被群落光谱特征分析 [J], 秦福莹;金凤;那音太;包玉海;马尔仑3.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原生湿地生态系统演化规律研究 [J], 张俊4.黄河三角洲和莱州湾南岸湿地植被特征及演化的对比研究 [J], 张绪良;谷东起;丰爱平;夏东兴5.垦殖与自然条件下黄河三角洲土壤盐分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J], 邹晓霞;王维华;王建林;姜德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的生态位贺强;崔保山;赵欣胜;付华龄【期刊名称】《应用生态学报》【年(卷),期】2008(19)5【摘要】利用排序等方法将黄河三角洲湿地19个植物种在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下依次排列,并分别划分为低、中、高水深(或土壤盐分)3个生态种组,分析了水、盐梯度下植物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水深梯度下,芦苇、盐地碱蓬等中水深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香蒲、穗状狐尾藻等高水深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最小;土壤盐分梯度下,盐地碱蓬、柽柳等高土壤盐分生态种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较大,而中、低土壤盐分生态种组的植物种生态位宽度均较小.水深和土壤盐分梯度下的生态位重叠分别沿着植物种在两种梯度上的排序而规律变化,通常同一生态种组内部植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大,不同生态种组植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较小.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种在水深、土壤盐分梯度下的生态位分化现象,可能有助于阐释湿地植物共存及带状分布的形成机制.【总页数】7页(P969-975)【关键词】水深;土壤盐分;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湿地;黄河三角洲【作者】贺强;崔保山;赵欣胜;付华龄【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盐影响下灌草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J], 刘加珍;李卫卫;陈永金;刘亚琦;徐梦辰;王成祥2.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盐离子沿水盐梯度的变化特征 [J], 赵庆庆;白军红;高永超;王磊磊;郑立稳;王加宁;张树岩3.土壤养分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的生态位 [J], 胡乔木;杨舒茜;李韦;崔保山4.水盐梯度下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异规律的定量分析 [J], 贺强;崔保山;赵欣胜;付华龄;熊雄;冯光海5.黄河三角洲湿地土壤氮库沿水盐梯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J], 赵庆庆;白军红;张光亮;王伟;高永超;王加宁;陈贯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八年级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知识点一、选择题1.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这主要体现了()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生活环境的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 D.遗传的多样性【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分析解答。
【详解】黄河三角洲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植物393种,其中浮游植物116种、蕨类植物4种、裸子植物2种、被子植物271种,鸟类有265种。
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森林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A.直接价值B.间接价值C.潜在价值D.实用价值【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等。
3.小明把玉米、桃、油松归为一,把衣藻、苔藓、满江红归为一类,他分类的依据是()A.有根或无根 B.有果实或无果实C.水生或陆生 D.有种子或无种子【答案】D【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分类依据很多,要灵活分类,分析解答。
【详解】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种子的有无和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
衣藻、苔藓和满江等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玉米、桃、油松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
可见D符合题意。
【点睛】掌握植物分类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4.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为50%,而现在仅有16.5%,这种变化导致的结果是()A.气候变得更加湿润B.干旱加剧,洪涝减少C.物种减少,甚至灭绝D.耕地增多,粮食丰产【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森林锐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及生态修复技术
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
【期刊名称】《中国造纸学报》
【年(卷),期】2004(019)0z1
【摘要】黄河三角洲湿地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分布不均,水分补给差,土壤盐碱化,植被稀少,逆向演替.由于新生土壤次生盐渍化严重,在这种土壤条件下形成的天然植被以草甸为主,天然植被主要有湿生植被和盐生植被两种类型,包括10余种群落;其特点是群落稳定性差,种类组成单调,植被组成以草本植物为主,由此构成的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不稳固,生态功能脆弱.进行生态修复应当因地制宜,保障水源补给,保护原生植被,并进行人工辅助繁育更新,引种和选育耐盐植物,增加植被种类,提高植被覆盖率.【总页数】3页(P336-338)
【作者】张建锋;张旭东;周金星
【作者单位】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北京,100091;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所,北京,10009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黄河三角洲湿地位于中国东部旱热带,是商业、农业和开发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此外,它还是一个生态宝藏,拥有丰富的植物物种,同时也是中国最大的湿地之一。
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分类进行研究,以期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结构和功能,从而为湿地的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首先,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进行分类研究,可以为湿地生态学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湿地植物类群不仅受到气候、土壤、植物类群空间分布的影响,还受到植物类群的种类组成、植物组成的空间结构、植物类群的演替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类群空间分布、植物类群的演替、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以及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以期更深入地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类群的分布组成和结构特征。
其次,本文还将从分类角度探讨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
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特别是气候、土壤和植物类群等影响。
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包括水文调节、水资源保护、植物净化、土壤侵蚀控制、土壤保湿等。
本文将从分类角度探讨各种植物群落的功能特征,探讨不同种类组成的植物群落对环境和湿地管理的影响,以期为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最后,本文还将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其对湿地管理的影响。
湿地的植物类群演替是指因外来物种的入侵或者植物类群内部的自然变化而导致的变化,它会影响湿地的水文调节、水资源保护、土壤侵蚀控制以及植物净化等功能。
本文将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及其对湿地管理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湿地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参考。
总之,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是湿地生态学工作的基石,本文从分类角度对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植物类群空间分布、植物类群的演替、植物群落的植物组成以及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并研究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功能及其演替过程,以期为湿地的管理、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指导。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摘要】以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以野外实测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数据、Landsat-8影像数据和土壤各因子检测数据为数据源,通过分析各遥感因子与实测植被生物量的相关关系,建立生物量模型,进行生物量的定量反演.通过研究生物量与土壤、水环境因子的关系,筛选影响生物量的关键因子,进而分析生物量的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湿地植被地上生物量的干重与各遥感因子的相关性较高;以NDVI、EVI、MSAVI、DVI、RVI、Band1、Band2、Band3、Band4、Band6共10个因子作为自变量建立的反演模型最优;反演计算的生物量干重分为5个等级区,最低的1级区和最高的5级区面积较小,为82.23、72.16 km2,分别占研究区湿地植被总面积的13.35%、11.71%.生物量干重适中的2、3、4级区所占面积较大,为211.99、136.39、113.29 km2,分别占研究区湿地植被总面积的34.41%、22.14%、18.39%;在各环境因子中水深对芦苇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土壤含水率对碱蓬生物量干重影响最大,水、盐条件是导致优势种植被生物量干重出现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植被生物量干重呈现由陆向海减小,由黄河河道两岸向外递减的趋势.%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 is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area,and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data measured in thefield,landsat-8 image data acquired from the 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 (USGS),and soil factor test data obtained by laboratory test were used as the data sources.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model has been established,and the quantitative biomass inversion model has been conducted by analyzi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between Landsat-8 images,vegetation indices,and biomass measured in the field.By studying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and soil water environmental factors,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vegetation biomass were selecte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ules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were analyzed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aboveground biomass and remote sensing factors (band and vegetation indices) is relatively higher.The optimal invers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using 10 fa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including 5 vegetation indices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index,NDVI;environmental vulnerability index,EVI;modified soil-adjusted vegetation index,MSAVI;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DVI;and 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 and 5 bands (Band1,Band2,Band3,Band4,andBand6).The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obviously divided into five classes according to the inversion calcula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least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categorized as Class 1,and the highest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categorized as Class 5,both of which occupied small areas.Class 1 and Class 5 areas are 82.23 km2accounting for 13.35% and 72.16 km2 accounting for 11.71% of the total area of wetland veg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area of the other classes (Class 2,Class 3,and Class 4) is larger than Class 1 and Class 5,and their dry weight of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s moderate.Moreover,Class 2,Class 3,and Class 4 areas are 211.99 km2accounting for 34.41%,136.39 km2accounting for 22.14%,and 113.29 km2 accounting for 18.39% of the total area ofwetland vegetation in the study area,respectively.Among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wetland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water depth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dry weight of Phragmites australis biomass.In addition,soil water has the greatest effect on the dry weight of Suaeda glauca biomass.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river water,groundwater,and seawater led to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salinity.Water and salt conditions are the leading factors causing the spatial differences of the predominant dry weight of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The dry weight of vegetation biomass in the Yellow River Delta Nature Reserve tends to decrease from land to ocean from the river course of the Yellow River to both riverbanks.【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7(037)013【总页数】10页(P4346-4355)【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生物量;遥感;反演模型;空间分布【作者】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最具生产力的三大生态系统,虽然与后两者相比湿地在全球景观生态系统中占有较小的比例,但却起着无可替代的生态作用,有“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之称。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
赵延茂;吕卷章
【期刊名称】《山东林业科技》
【年(卷),期】1997(000)004
【摘要】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及利用赵延茂吕卷章朱书玉赵连生魏原光杜相海(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东营257091)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自然保护区)是一个新生的湿地生态系统,作为这一新生湿地生态系统重要组成部...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赵延茂;吕卷章
【作者单位】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
【相关文献】
1.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体系构建探索 [J], 张媛
2.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J], 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刘旭拢;张卫强;甘先华
3.深圳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近20年土地利用与景观格局变化 [J], 王佐霖;黄钰辉;杨龙;孙彩歌;孙宏斌;刘旭拢;张卫强;甘先华;
4.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 [J], 陶君; 陈福均
5.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探讨 [J], 孙萍;罗杰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双变量主坐标排序熊雄;贺强;崔保山【期刊名称】《生态学杂志》【年(卷),期】2008(27)9【摘要】利用双向指示种(TWINSPAN)分类技术将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划分为7个群落类型,然后应用双变量主坐标分析(double principal coordinate analysis,DPCoA)法对其进行排序,结果表明:在物种组成上,芦苇+盐地碱蓬群落为芦苇群落和盐地碱蓬+芦苇群落、盐地碱蓬群落、盐地碱蓬+补血草+碱蓬群落、补血草群落的过渡类型,而芦苇+穗状狐尾藻群落与其他群落类型差异较大;黄河三角洲湿地草本植被的分布主要与土壤因子中的土壤盐分、土壤pH等紧密相关,而与土壤全磷、全氮、有机质等养分无显著相关关系。
将DPCoA和其他一些常用的植被排序方法进行了比较,相对于主分量分析(PCA)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而言,DPCoA信息保留量更高,能够将物种组成和类别上较为接近的植物群落聚集在一起,而将差异较大的植物群落在排序图中分散开来,在揭示群落间相互关系以及植被与环境之间关系上可能更为有效。
【总页数】8页(P1631-1638)【关键词】主坐标分析;植被排序;二次熵;湿地;黄河三角洲【作者】熊雄;贺强;崔保山【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1【相关文献】1.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J], 梁玉;房用;王月海;刘月良2.基于高分一号 WFV 卫星影像的黄河口湿地草本植被生物量估算模型研究 [J], 王建步;张杰;马毅;任广波3.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群落数量分类与排序 [J], 房用;梁玉;刘月良;杜相海4.人为干扰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典型植被生长的影响 [J], 宋红丽; 牟晓杰; 刘兴土5.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景观类型影响下植被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J], 路景钫;石洪华;孙辉;李捷;黄建涛;刘译蔓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分类的研究作者:曹爱兰李艳冯光海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29期摘要:将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植物群落划分为4个群落类型,分别是柽柳-翅碱蓬-青蒿-补血草-碱蓬群落、柽柳-翅碱蓬-芦苇群落、芦苇-罗布麻-苣荬菜-翅碱蓬-柽柳群落和芦苇-香蒲-狐尾藻群落。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各个群落之间相互转换,说明黄三角湿地生境脆弱,非常容易盐碱化,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芦苇环境梯度黄河三角洲湿地中图分类号:X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10(b)-0000-001 研究区概况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N37°40′- 38°10′,E118°41′-119°16′)地处我国山东省东营市黄河入海口,总面积153000hm2,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区。
属暖温带季风性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四季分明, 冷热干湿界限极明显, 春季干旱多风回暖快, 夏季炎热多雨, 秋季凉爽多晴天, 冬寒少雪多干燥。
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196天,年平均降水量551.6mm,年均蒸发量1962mm。
实验区位于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南侧。
随机布设5m*5m样地共24个,每个样地随机取50cm*50cm调查样方5个。
2 黄河三角洲湿地植物群落的数量分类研究群落Ⅰ柽柳-翅碱蓬-青蒿-补血草-碱蓬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的未恢复区,是典型的柽柳灌木丛群落。
柽柳为建群种,翅碱蓬、青蒿、二色补血草、碱蓬等草本斑块状伴生于柽柳的下层。
仅样地9中出现假苇拂子茅,且没有碱蓬和青蒿。
该群落类型中各植物种的优势度从大到小为:柽柳>翅碱蓬>二色补血草>碱蓬>青蒿>假苇拂子茅。
群落Ⅱ柽柳-翅碱蓬-芦苇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在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未恢复区和恢复区过渡地区,由于土壤盐分过高,该地区仍以盐土生植物为主。
黄河三角洲植物生态位和生态幅对物种分布-多度关系的解释袁秀;马克明;王德【摘要】物种分布与多度间的正相关格局非常普遍,但该格局的生态机制却一直不太明确.提出了很多假说来解释这种分布-多度关系,其中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资源可利用性)机制的研究较多.为了验证物种的生态幅和生态位是否能解释物种的多度-分布格局,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地区湿地植物分布、多度、生态位和生态幅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物种分布与多度呈显著正相关,且均与生态幅显著正相关,物种分布与生态位显著负相关,但物种多度与生态位相关性不显著.这说明物种的分布越广,其多度越高,环境容忍度越大;而可利用资源更多的物种分布更广,环境容忍度越大的物种多度越多,资源可利用性对该区物种多度影响不大.说明物种生态幅能解释物种分布.多度正相关格局,而生态位假说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一格局;应该还有其他因素一起解释这一物种分布-多度正相关格局.【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1(031)007【总页数】7页(P1955-1961)【关键词】多度;分布;机制;黄河三角洲;植物【作者】袁秀;马克明;王德【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山东,264003【正文语种】中文物种分布和多度(分布-多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在不同分类群(从昆虫、动物到植物)和不同尺度都广泛存在[1-2]。
有很多生态学家在不同分类群中都对这一现象的机制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可能支持这一格局的机制假说[3-7]。
然而,支持这一现象的机制还不是很明确[8-10],对不同地区中分布-多度关系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该格局存在的可能机制。
对于分布-多度格局呈正相关关系的主要解释有9种[4]:(1)采样过程[11],(2)动植物种类的系统发生(phylogenetic)的非独立性,(3)物种的分布范围,(4)聚集的空间分布,(5)生态幅,(6)资源可利用性,(7)密度制约生境选择,(8)异质种群变化,(9)存活率。
黄河三角洲湿地两岸植被特征分析
梁玉;刘月良;房用;于海龄;王月海;单凯
【期刊名称】《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37)010
【摘要】为了研究黄河两岸植被的差异性,更好的了解黄河三角洲湿地的植被资源,在黄河两岸分别选取较为典型的地区,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黄河北岸的物种多样性略高于南岸.根据重要值、生态位宽度以及生态位重叠几个指标的计算,可以看出芦苇在两岸的群落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两岸调查区域内的群落主要构建种.黄河北岸的植被主要以盐生植被为主,由于在黄河南岸实施恢复工程,南岸的植被中则出现了香蒲等物种,代表了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演替的一个方向.
【总页数】3页(P16-17,25)
【作者】梁玉;刘月良;房用;于海龄;王月海;单凯
【作者单位】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济南,250014;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5
【相关文献】
1.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对植被多样性的影响 [J], 梁玉;房用;王月海;刘月良
2.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生物量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J], 刘莉;韩美;刘玉斌;潘彬
3.人为干扰活动对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典型植被生长的影响 [J], 宋红丽; 牟晓杰; 刘兴土
4.黄河三角洲湿地不同景观类型影响下植被与土壤因子的空间分布特征 [J], 路景钫;石洪华;孙辉;李捷;黄建涛;刘译蔓
5.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不同水期土壤-植被重金属分布特征 [J], 曾淼;张厚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