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工程技术实训报告模版
- 格式:doc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33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3D打印是逆向工程系统的重要子系统。
逆向工程,也称反求工程,或者称为反向工程,其思想最初来源于从油泥模型到产品实物的设计过程,即将实物模型转化为CAD模型的数字化、几何模型优化的过程,进而将实物模型转化为工程设计概念模型。
具体来说,逆向工程技术就是对实物原形进行3D扫描、数据采集,经过数据处理、三维重构等过程,构造具有相同形状结构的三维模型。
然后,再对原形进行复制或在原形的基础上进行再设计,实现创新。
所以说逆向工程并不是简单的3D扫描以及复制的过程,逆向工程的目的是利用实物获取点云,并基于点云进行优化设计以及创新设计。
该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模具制造,家具,工业检测,动漫娱乐,考古文物保护,航空航天领域,生物医学制造,建筑和艺术等领域。
3D打印逆向工程实训报告一、实训目的本次实训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3D打印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技术要点,通过实际操作提升我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训内容数据采集:使用3D扫描仪对选定的实体对象进行扫描,获取其表面的点云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调整扫描仪的参数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点云数据。
数据处理:将扫描得到的点云数据导入到专业的逆向工程软件中,进行去噪、简化、修复等处理。
这一步是确保后续模型重建质量的关键。
模型重建:基于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利用软件中的曲面重建功能,构建出实体对象的三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曲面重建方法,并对重建结果进行优化。
模型输出与3D打印:将重建好的三维模型导出为STL格式,并导入到3D打印机中进行打印。
在打印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设置打印参数以获得最佳的打印效果。
三、实训过程与遇到的问题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上述流程逐步完成了从数据采集到模型输出的整个过程。
其中,遇到了以下主要问题:数据采集不全:在初次扫描时,由于参数设置不当,导致部分区域的数据采集不全。
后来通过调整扫描仪的位置和参数,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软件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工具,提高对软件程序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后续的软件安全、漏洞挖掘和软件维护等方向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译器:Visual Studio 20193. 逆向工程工具:IDA Pro4. 源代码:C语言编写的简易计算器程序三、实验步骤1. 编译源代码首先,使用Visual Studio 2019将C语言编写的简易计算器程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
2. 加载可执行文件在IDA Pro中打开编译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开始逆向工程分析。
3. 分析程序结构观察程序的结构,了解程序的入口点、函数调用关系、数据结构等。
4. 反汇编代码将程序代码反汇编,查看汇编指令和寄存器使用情况。
5. 分析函数逻辑对关键函数进行逐行分析,理解函数的功能和实现逻辑。
6. 分析变量和参数分析程序中的变量和参数,了解程序的数据处理过程。
7. 恢复源代码尝试使用IDA Pro的插件或工具将反汇编代码恢复成C语言源代码。
8.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以及实验心得。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程序结构分析通过分析程序结构,发现该简易计算器程序主要由主函数(main)和辅助函数(如:add、sub、mul、div等)组成。
主函数负责处理用户输入,调用相应的辅助函数进行计算,并将结果显示在屏幕上。
2. 函数逻辑分析以加法函数(add)为例,分析其实现逻辑如下:```add:mov eax, [ebp+8] ; 将第一个参数(被加数)的值存储在eax寄存器add eax, [ebp+12] ; 将第二个参数(加数)的值加到eax寄存器mov [ebp+16], eax ; 将计算结果存储在内存地址[ebp+16]处ret```该函数首先将第一个参数的值存储在eax寄存器中,然后将其与第二个参数的值相加,并将结果存储在内存地址[ebp+16]处。
重庆理工大学之宇文皓月创作逆向工程技术实训说明书设计题目:指导老师:姓名:专业:学号:学院:中国·重庆2013年月前言关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产品正向设计方法分歧。
它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或零件原型,重新构造产品或零件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剖析、理解和改进,是对已有设计的再设计。
在整个逆向工程中,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的CAD重建是最关键的,最复杂的环节。
因为只有获得了产品的CAD模型,才干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产品的加工制造、快速成型制造、虚拟仿真制造、产品的再设计等。
逆向工程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微分几何、概率统计学科,是CAD领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逆向工程软件部分品牌有Imageware、ICEM、CopyCAD、RapidForm等,本此实训我们利用Imageware软件对产品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实训,可以对本软件更加的熟悉并运用,以达到专业技术的初步水平。
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相结合,获得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得不到的新能力,而且让我们能够掌握整个逆向工程的过程,而且积累设计经验。
通过实训过程,更能够了解到自己在专业知识的缺乏,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有别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方式让我们不在一味的依赖老师,而是利用各种方式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这种实训方式也让我们在实体建模过程中贯穿国际尺度的使用规范,这些都为以后的实际运用及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第一节、设计题目0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0第三节、点云的处理1第四节、导弹一的设计3第五节、导弹二和机头的设计6第六节、导弹三的设计8第七节、导弹四的设计10第八节、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12第九节、导弹五的设计15第十节、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17第十一节、侧翼和机盖的设计20第十二节、机下身部位的设计23第十三节、后处理24苏27战斗机逆向设计所得图27第一节、设计题目苏27战斗机苏27战斗机实物图苏27逆向设计成品图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设计产品题目为苏27战斗机,首先通过实物图可以看到整个战斗机是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个物体,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边的设计就可以了,然后通过中心平面镜像就可以得到整个设计模型。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逆向工程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培养实践能力,我于2021年7月至8月参加了逆向工程技术实习。
本次实习使我深入了解了逆向工程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目的1. 掌握逆向工程技术的理论知识,了解其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
2. 熟悉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3. 学会逆向工程技术的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方法。
4. 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三、实习内容1. 逆向工程原理及方法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逆向工程主要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模型重建和逆向设计四个阶段。
数据采集阶段,主要采用三维扫描仪获取实物模型的点云数据;数据处理阶段,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分割等;模型重建阶段,通过曲面重建技术将点云数据转换为曲面模型;逆向设计阶段,根据重建的曲面模型进行修改和优化,以满足实际需求。
2. 逆向工程软件操作实习期间,我学习了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包括ZBrush、Rhino、SolidWorks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软件的基本功能,如曲面建模、曲线建模、网格编辑等。
同时,我还学会了如何利用软件进行逆向设计,提高了我的实际应用能力。
3. 数据处理与模型重建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习了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的方法。
首先,对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分割等,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然后,利用曲面重建技术将点云数据转换为曲面模型,通过编辑和优化曲面,满足实际需求。
4. 团队协作与沟通在实习过程中,我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了多个逆向工程项目。
通过团队协作,我们解决了项目中的各种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同时,我还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
四、实习成果1. 熟练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练掌握了逆向工程软件的操作,提高了实际应用能力。
3. 学会了数据处理和模型重建的方法,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重庆理工大学逆向工程技术实训说明书设计题目:指导老师:姓名:专业:学号:学院:中国重庆2013年月前言关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产品正向设计方法不同。
它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或零件原型,重新构造产品或零件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剖析、理解和改进,是对已有设计的再设计。
在整个逆向工程中,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的CAD重建是最关键的,最复杂的环节。
因为只有获得了产品的CAD模型,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产品的加工制造、快速成型制造、虚拟仿真制造、产品的再设计等。
逆向工程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微分几何、概率统计学科,是CAD领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逆向工程软件部分品牌有Imageware、ICEM、CopyCAD、Rapid Form 等,本此实训我们利用Imageware软件对产品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实训,可以对本软件更加的熟悉并运用,以达到专业技术的初步水平。
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相结合,获得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得不到的新能力,并且让我们能够掌握整个逆向工程的过程,并且积累设计经验。
通过实训过程,更能够了解到自己在专业知识的不足,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有别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方式让我们不在一味的依赖老师,而是利用各种方式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这种实训方式也让我们在实体建模过程中贯穿国际标准的使用规范,这些都为以后的实际运用及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第一节、设计题目 0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 0第三节、点云的处理 (1)第四节、导弹一的设计 (3)第五节、导弹二和机头的设计 (6)第六节、导弹三的设计 (8)第七节、导弹四的设计 (10)第八节、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 (12)第九节、导弹五的设计 (15)第十节、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 (17)第十一节、侧翼和机盖的设计 (20)第十二节、机下身部位的设计 (23)第十三节、后处理 (24)苏27战斗机逆向设计所得图 (27)第一节、设计题目苏27战斗机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设计产品题目为苏27战斗机,首先通过实物图可以看到整个战斗机是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个物体,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边的设计就可以了,然后通过中心平面镜像就可以得到整个设计模型。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逆向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过程,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逆向工程实习。
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学习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通过实际操作,掌握逆向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学习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术。
通过学习,我们对逆向工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实习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习过程实习过程中,我们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逆向工程项目。
我所在的小组选择了一个汽车零部件作为逆向工程的对象。
(1)实物测绘我们首先对汽车零部件进行了实物测绘,通过测量得到了零部件的尺寸、形状等关键信息。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测量工具,如卡尺、量角器等,并掌握了测绘的基本技巧。
(2)建立三维模型根据测绘得到的数据,我们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建立了零部件的三维模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实物的二维信息转换为三维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的优化和调整。
(3)模型分析与改进通过对三维模型的分析,我们发现了零部件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结构不合理、强度不足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改进方案,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改。
(4)原型制作与测试根据改进后的三维模型,我们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了零部件的原型。
然后,我们对原型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验证了改进方案的可行性。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体会到了逆向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
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学到了逆向工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和创新意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逆向工程并非简单的复制和模仿,而是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改进。
四、总结总之,本次逆向工程实习让我受益匪浅。
长江大学逆向工程实习报告姓名:李枫班级:工设11001班学号:11成绩:目录1、三维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2、三维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3、基于逆向工程和快速成型的文献综述4、实物模型的零件图绘制5、实物模型的立体图绘制产品三维扫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并理解实物表面三维数字化在逆向设计中的重要性。
2、了解VIVID9i三维扫描仪原理。
3、熟练掌握VIVID9i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三维扫描是集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主要用于对物体空间外形和结构及色彩进行扫描,以获得物体表面的空间坐标。
它的重要意义在于能够将实物的立体信息转换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数字信号,为实物数字化提供了相当方便快捷的手段。
三维扫描技术能实现非接触测量,且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的优点。
而且其测量结果能直接与多种软件接口,这使它在CAD、CAM、CIMS 等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的今天很受欢迎。
在发达国家的制造业中,三维扫描仪作为一种快速的立体测量设备,因其测量速度快、精度高,非接触,使用方便等优点而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用三维扫描仪对手板,样品、模型进行扫描,可以得到其立体尺寸数据,这些数据能直接与CAD/CAM软件接口,在CAD系统中可以对数据进行调整、修补、再送到加工中心或快速成型设备上制造,可以极大的缩短产品制造周期。
结构光扫描仪原理光学三维扫描系统是将光栅连续投射到物体表面,摄像头同步采集图像,然后对图像进行计算,并利用相位稳步极线实现两幅图像上的三维空间坐标(X、Y、Z),从而实现对物体表面三维轮廓的测量。
激光扫描仪原理由于扫描法系以时间为计算基准,故又称为时间法。
它是一种十分准确、快速且操作简单的仪器,且可装置于生产在线,形成边生产边检验的仪器。
激光扫描仪的基本结构包含有激光光源及扫描器、受光感 ( 检 ) 测器、控制单元等部分。
激光光源为密闭式,较不易受环境的影响,且容易形成光束,目前常采用低功率的可见光激光,如氦氖激光、半导体激光等,而扫描器为旋转多面棱规或双面镜,当光束射入扫描器后,即快速转动使激光光反射成一个扫描光束。
一、实习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逆向工程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是指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剖析、分析和建模,从而获得产品设计的原理和结构信息。
为了更好地了解逆向工程的应用和发展,我选择了参加这次逆向工程实习,以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单位及时间实习单位:XX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2. 实习项目及任务(1)项目名称:某型汽车零件逆向工程(2)任务描述:1. 对汽车零件进行实物测量,获取其尺寸和形状信息;2. 利用三维扫描仪对汽车零件进行扫描,获取其表面数据;3. 对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降噪、去噪等;4. 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曲面重建,生成三维模型;5. 对生成的三维模型进行优化,确保其精度和实用性;6. 将优化后的三维模型用于后续的设计和制造。
3. 实习过程(1)前期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首先了解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包括实物测量、三维扫描、数据处理、曲面重建等。
同时,我还学习了相关的软件操作,如CNC加工中心、SolidWorks、UG等。
(2)实物测量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汽车零件的实物测量工作。
通过对零件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测量,获取了其基本参数,为后续的三维扫描和数据处理提供了基础。
(3)三维扫描在实物测量完成后,我利用三维扫描仪对汽车零件进行了扫描。
扫描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 扫描仪与零件的距离和角度要适中,以保证扫描数据的准确性;2. 扫描过程中要保证扫描仪稳定,避免因抖动导致数据误差;3. 扫描时要覆盖零件的所有表面,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4)数据处理扫描完成后,我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主要包括降噪、去噪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5)曲面重建在预处理完成后,我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对扫描数据进行曲面重建。
重建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1. 选择合适的重建算法,以保证重建结果的准确性;2. 优化重建参数,如网格密度、曲面质量等;3. 对重建结果进行修正,如填补空洞、消除噪声等。
一、实训目的本次逆向加工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逆向工程和加工原理的理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掌握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通过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逆向工程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建模,并能够运用加工设备完成产品的加工制作。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XXX学院机械工程实验室实训设备:逆向工程扫描仪、逆向工程软件、三维建模软件、CNC加工中心、加工工具等实训时间:2023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三、实训原理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简称RE)是指通过分析实物产品的结构、尺寸、功能等信息,重建其三维模型和设计参数的过程。
逆向加工是逆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逆向工程得到的三维模型进行加工,以实现产品的实体化。
四、实训过程1. 数据采集:使用逆向工程扫描仪对实物产品进行扫描,采集其表面点云数据。
2.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分割等,以提高数据质量。
3. 三维建模:利用逆向工程软件将处理后的点云数据转化为三维模型,进行表面光顺、简化等操作。
4. 模型修正:根据实际情况对三维模型进行必要的修正,如去除模型中的多余部分、调整尺寸等。
5. CNC编程:使用CNC编程软件根据三维模型生成加工路径和刀具轨迹。
6. 加工制作:将CNC编程生成的加工路径和刀具轨迹导入CNC加工中心,进行产品加工。
五、实训结果1. 成功采集并处理了一款实物产品的表面点云数据。
2. 利用逆向工程软件重建了该产品的三维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
3. 生成了CNC编程文件,并成功导入CNC加工中心。
4. 完成了产品的加工制作,达到了预期效果。
六、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实训,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2. 了解了逆向工程在产品研发、维修、改进等方面的应用。
3. 发现了在逆向工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数据采集精度、数据处理效率等,为今后的实训和实际应用提供了改进方向。
逆向工程实习报告第一篇:逆向工程实习报告逆向工程实习报告M0811 高略群通过这一星期的逆向工程实习,本人对逆向工程有了初步的了解。
逆向工程(Reverse Engineering,RE)是对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描述。
在工程技术人员的一般概念中,产品设计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设计人员首先构思产品的外形、性能和大致的技术参数等,然后利用CAD技术建立产品的三维数字化模型,最终将这个模型转入制造流程,完成产品的整个设计制造周期。
这样的产品设计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正向设计”。
逆向工程则是一个“从有到无”的过程。
简单地说,逆向工程就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模型,反向推出产品的设计数据(包括设计图纸或数字模型)的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数字化测量技术的迅猛发展,基于测量数据的产品造型技术成为逆向工程技术关注的主要对象。
通过数字化测量设备(如坐标测量机、激光测量设备等)获取的物体表面的空间数据,需要经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处理才能获得产品的数字模型,进而输送到CAM系统完成产品的制造。
因此,逆向工程技术可以认为是“将产品样件转化为CAD模型的相关数字化技术和几何模型重建技术”的总称。
逆向工程的实施过程是多领域、多学科的协同过程。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逆向工程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了测量数据的采集/处理、CAD/CAM系统处理和融入产品数据管理系统的过程。
因此,逆向工程是一个多领域、多学科的系统工程,其实施需要人员和技术的高度协同、融合。
逆向工程在CAD/CAM体系中的应用:逆向工程技术并不是孤立的,它和测量技术、CAD/CAM技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理论角度分析,逆向工程技术能按照产品的测量数据建立与现有CAD/CAM 系统完全兼容的数字模型,这是逆向工程技术的最终目标。
但凭借目前人们所掌握的技术,包括工程上的和理论上的(如曲面建模理论),尚无法满足这种要求。
特别是针对目前比较流行的大规模“点云”数据建模,更是远没有达到直接在CAD系统中应用的程度。
三维测量与逆向工程实训报告题目:灯罩外形逆向造型设计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姓名:郑四海学号: 0853100235指导教师:刘朝福、韦雪岩职称:助教、讲师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112011年11 月5日√摘要设计产品为灯罩,首先通过关节臂激光扫描仪对产品实物进行外形扫描,扫描得到点云后进行初步的稀释处理后以Imageware格式转到Imageware12.1软件内,在Imageware12.1软件内调整工件坐标系和X、Y、Z三个方向进行点云的分割,调整好后再以JT格式可见形式转到UG NX6.0软件内进行产品的外形设计,通过运用直线、圆弧、曲面、编辑曲线、特征、曲面自由形状等相关命令对点云进行从点到线在到面的造型设计,整个设计流程遵循所建构的曲面在保证光顺平滑的前提下尽量过点,曲面与点云的总体误差不能超过0.2mm(可局部超过),定位孔等位置的特征误差不能大于0.1 mm 的原则,保证面与面之间的连续性关系与实物尽可能一致,在生成实体后对存在尖锐的棱边进行圆角处理,并特别着重产品的细节部分的造型,使得所设计成型后的产品与扫描前的实物吻合度大大提高!!关键词:关节臂激光扫描仪;Imagewear12.1;UG NX6.0;逆向造型设计1、点云处理1.1调坐标(1)打开Imagewear12.1软件进将文件导入,将鼠标移到【创建】按钮上并点击简单曲线中的三点画圆画出两个圆如下图1-1所示。
图1-1(2)将鼠标移到【创建】按钮上并点击简单曲线中的直线选项,并扑捉两个圆的圆心创建直线,如下图1-2所示。
图1-2(3)将鼠标移到【创建】按钮上并点击简单曲线中三点平面,创建平面如下图1-3所示。
图1-3(4)将鼠标移到【创建投影】按钮上并点击投影曲线到曲面选项,创建投影曲线如下图1-4所示。
图1-4(5)将鼠标移到【创建】按钮上并点击简单曲线中的直线选项创建直线,如下图1-5所示。
逆向工程技术实验报告姓名:XXX学号:XXXXXX指导老师:XXX专业:XXXXX2012年12月引言: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三维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逆向工程成为研究的热点,它除了应用到几何测量、产品复制、新产品开发、几何造型等制造领域,还广泛应用于医学、地理、考古等新领域的图像处理和模型恢复。
STL文件格式是一种用三角片表达实体表面数据的数据交换文件,在逆向工程中是三维测量设备数据输出的主要文件格式之一由于STL文件格式简单、容易读取和显示,它成为从三维数据测量到CAD几何造型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数据交换文件,同时也是快速原型制造事实上的标准。
许多基于STL文件的应用在不断的扩展,如直接利用STL文件生成有限元网格、从STL直接生成加工轨迹等.随着三维测量设备在测量效率、精度等方面的突破,目前已经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采集上百万个采样数据点,如德国GOM公司的ATOS II激光测量仪可以在7s内采集130万个数据点,生成的STL数据文件的尺寸从几兆到上百兆不等,并且还随着用户需求精度的提高在不断的增长。
如此日益庞大的STL数据的拓扑重建,采用通常遍历的算法将耗费几十分钟甚至几十小时,这成为逆向工程后续研究必须要解决的瓶颈。
在逆向工程中,光学测量已经成为获取模型数据的主要方法。
这种测量方法的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采集大量的数据点,这些数据通常被保存为STL格式的文件。
但是在STL文件中存储的三角片及其顶点的信息又处于无序排列状态,直接使用只能得到其中单个三角片的信息,无法建立该三角片和相邻的其他三角片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重建拓扑信息后才能在后续工作中使用。
在STL文件中所列出的顶点数恰好是面片数的3倍。
平均每个顶点的坐标被重复地给出了几乎6次,所以数据的冗余现象非常严重,如果仅仅是简单地照原样提取数据,就会不必要地占用大量地计算机资源,降低计算速度,同时也无法有效地对模型进行错误诊断和修复,使得后续的处理计算量增大。
长江大学逆向工程实习报告姓名:班级:学号:目录1、三维扫描仪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2、三维打印机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步骤;3、实物模型的零件图绘制;4、实物模型的立体图绘制。
产品三维扫描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流程,并理解实物表面三维数字化在逆向设计中的重要性。
2、了解VIVID9i三维扫描仪原理。
3、熟练掌握VIVID9i三维激光扫描仪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二、实验原理自己查资料。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1、VIVID9i三维激光扫描仪2、高档微机四、实验要求通过三维扫描仪对产品进行扫描,独立完成产品、模型的外观点云数据采集,得到产品的外观点云数据。
五、实验内容逆向工程简介(Reverse Engineering 简称RE)自己查资料六、仪器介绍型号:VIVID9i 厂商:柯尼卡美能达(Konica Minolta)精度:0.05mm 测量距离:800~1000mm面板介绍:镜头,激光发射孔,操作面板,数据线、电源线接入面板,底座微距(Tele)焦距f=25mm镜头中距(Mid)焦距f=14mm远距(Wild)焦距f=8mm七、实验步骤自己查资料八、注意事项1、将三维扫描仪正确放在三角支架上,(详细操作见支架使用说明),连接电源线和数据线。
2、取下镜头盖,根据被扫描物体大小确定镜头类型,镜头对准需要扫描的物体,并与水平成15º角。
3、插好软件锁,并依次开启扫描仪和电脑,然后启动扫描软件(Polygon Editing Tool)。
4、开启扫描软件,如第一次进行扫描需进行一些参数设置,选择所用扫描仪型号。
5、对扫描结果进行针对性删减,保留准确数据。
九、实验结果得到完整的***(扫描物体)外观点云数据。
十、实验小结通过本次实验,对产品扫描有一定的认识,并能熟练操作三维扫描仪,了解产品扫描的实际意义。
三维立体快速成型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Z510快速成型机的工作原理2、掌握快速成型机的操作方法3、了解成型产品特性及后期处理工艺二、试验仪器1、三维立体快速成型机2、高档微机三、实验原理自己查资料四、仪器介绍1、快速成型技术相关介绍:快速成型是一种用材料逐层或逐点堆积,成型零件的技术,20世纪80年代,快速成型技术问世(又简称RP技术),综合了机械工程,CAD,数控技术和材料技术,可自动、直接、高速、精确的将设计思想转变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实体模型,从而可以方便进行快速评估,方案修改和功能试验。
逆向工程技术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逆向工程技术在玩具、模具、航空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为了更好地了解逆向工程技术及其应用,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我选择了逆向工程技术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学习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掌握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二、实习内容及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我通过查阅资料、请教老师等方式,对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进行了初步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如三维扫描仪、三维建模软件等。
2. 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三维扫描:使用三维扫描仪对实物进行扫描,获取其几何信息,生成三维点云数据。
(2)数据处理:利用专业软件对扫描得到的三维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包括去噪、滤波、平滑等操作,提高数据质量。
(3)三维建模:根据处理后的点云数据,利用三维建模软件重建实物的三维模型,并进行修改和优化。
(4)模型分析与应用:对重建的三维模型进行分析,提取所需信息,为后续的模具设计、产品优化等提供支持。
3. 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按照指导老师的安排,逐步完成了每个阶段的任务。
在实际操作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数据处理过程中的噪声去除、模型重建中的误差控制等。
通过请教老师和自学,我逐步掌握了相关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实习收获及反思1. 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收获了以下几点:(1)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如三维扫描、数据处理、三维建模等。
(2)学会了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了解了逆向工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基础。
2. 实习反思在实习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如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对算法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处理效果不理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课程题目:利用OllyDbg逆向工具学习高级语言的输入输出与底层的对应关系( ( ( ( ( ( ( 一、 实验背景软件逆向工程是在 1990 年发展起来的,现在已经有一些会议和计算机用户组的专题会议主题。
软件逆向工程是分析目标系统,认定系统的组件及其交互关系,并且通过高层抽象或其他的形式来展现目标系统的过程。
逆向工程 是了解软件“所作所为”的一套最重要的技术和工具。
正式地讲,逆向工程是“通过分析目标系统以识别系统的组件以及这些组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创建该系统另一种形式的表或更高级的抽象过程”。
从工程实际的角度来看,大体上可以将软件逆向工程分为两大类: 1)从已知软件系统的完整代码出发,生成对应系统的 结构以及相关设计原理和算法思想的文档。
2)从没有源代码的程序出发,生成对应的源程序、系统结构以及相关设计原理和算法思想的文档等。
逆向工程在软件分析中的作用主要分为以下六个部分: 1)查找恶意代码,许多病毒和恶意代码的 探测技术使用逆向工程来理解那些令人憎恶的代码是怎样构成和运作的。
通过逆向找出可用作特征码 的可识别模式用于驱动商业探测器和代码扫描器。
2)发现意想不到的缺陷和错误,即使是设计最完美的系统也可能存在漏洞,这是由于我们使用的“前向工程”开发技术所固有的特点导致的。
逆向工程可以帮助我们在发生致命的软件失效前识别缺陷和错误。
3)查找是否使用了其他人所写的代码,搞清楚在应用程序的哪里使用了受保护的代码和技术,这对于保护知识产权不被滥用是很重要的。
逆向工程技术可用于检测应用程序是否包含所关心的软件单元。
(4)寻找对共享软件和开放源码的使用(在不该使用的地方),与侵犯代码版权相反的是,如果一个产品以 安全 和 专用 为目的,是否有可公开获取的代码可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逆向工程能够用于检测代码复制问题。
5)从其他(不同领域或用途)产品中学习,逆向工程技术使我们能够学习先进的软件方法,还允许新学员研究大师的作品。
逆向工程设计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逆向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手段,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实习,我选择了逆向工程设计作为我的研究方向,旨在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实习单位与岗位本次实习单位为某电子产品设计公司,我被分配到了逆向工程设计部门,负责协助工程师进行逆向工程设计工作。
2. 实习任务与工作内容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项目的逆向工程设计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实物测绘:根据实际产品,进行精确的测绘,绘制出产品的三维模型。
(2)三维模型重建:利用专业软件,对实物照片进行处理,重建出产品的三维模型。
(3)工程图纸生成:根据三维模型,生成工程图纸,为生产制造提供技术支持。
(4)设计方案优化:结合实际情况,对现有产品进行设计方案的优化,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
3. 实习成果与收获通过实习,我完成了多个项目的逆向工程设计工作,掌握了逆向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
三、实习总结与展望本次实习,让我对逆向工程设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的重要性,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辅相成。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取得更好的工作效果。
总之,本次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也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我国的逆向工程设计领域做出更大的贡献。
一、实训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逆向工程在工业设计、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工程实践能力,我们学院组织了逆向工程综合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让学生深入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逆向工程技能。
二、实训目的1. 理解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掌握逆向工程中常用的软件和硬件设备。
3. 学会逆向工程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建模。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逆向工程基本原理:介绍逆向工程的概念、发展历程、应用领域以及与传统工程设计的区别。
2. 逆向工程软件介绍:讲解常见的逆向工程软件,如Geomagic、Mimics、SolidWorks等,并比较其优缺点。
3. 逆向工程硬件设备:介绍三维扫描仪、坐标测量机、CNC加工中心等逆向工程中常用的硬件设备。
4. 逆向工程数据处理:学习如何进行逆向工程数据的预处理、几何建模、曲面重建等操作。
5. 逆向工程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逆向工程在产品研发、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学习了逆向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了逆向工程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 软件学习: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常用的逆向工程软件,如Geomagic、Mimics等,并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
3. 硬件设备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熟悉了三维扫描仪、坐标测量机等硬件设备的操作方法。
4. 数据处理与建模:我们学习了逆向工程数据的预处理、几何建模、曲面重建等操作,并尝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案例中。
5. 综合实训:在综合实训环节,我们选择了一个实际案例,从数据采集、处理、建模到最终的产品设计,完整地完成了逆向工程过程。
五、实训成果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以及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理工大学逆向工程技术实训说明书设计题目:指导老师:姓名:专业:学号:学院:中国•重庆2013年月前言关于逆向工程技术实训:逆向工程技术与传统的产品正向设计方法不同。
它是根据已经存在的产品或零件原型,重新构造产品或零件的三维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已有产品进行剖析、理解和改进,是对已有设计的再设计。
在整个逆向工程中,产品三维几何模型的CAD重建是最关键的,最复杂的环节。
因为只有获得了产品的CAD模型,才能够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产品的加工制造、快速成型制造、虚拟仿真制造、产品的再设计等。
逆向工程技术涉及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处理、微分几何、概率统计学科,是CAD 领域最活跃的分支之一。
逆向工程软件部分品牌有Imageware、ICEM、CopyCAD、Rapid Form 等,本此实训我们利用Imageware软件对产品进行分析、处理。
通过逆向工程技术的实训,可以对本软件更加的熟悉并运用,以达到专业技术的初步水平。
可以使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与实际的运用相结合,获得在传统的课堂教育得不到的新能力,并且让我们能够掌握整个逆向工程的过程,并且积累设计经验。
通过实训过程,更能够了解到自己在专业知识的不足,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提升团队合作能力,同学们可以相互取长补短。
真正意义上的实训有别与以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这种实训方式让我们不在一味的依赖老师,而是利用各种方式独立解决问题;同时这种实训方式也让我们在实体建模过程中贯穿国际标准的使用规,这些都为以后的实际运用及社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录第一节、设计题目 0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 0第三节、点云的处理 (1)第四节、导弹一的设计 (3)第五节、导弹二和机头的设计 (6)第六节、导弹三的设计 (8)第七节、导弹四的设计 (10)第八节、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 (12)第九节、导弹五的设计 (15)第十节、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 (17)第十一节、侧翼和机盖的设计 (20)第十二节、机下身部位的设计 (23)第十三节、后处理 (24)苏27战斗机逆向设计所得图 (27)第一节、设计题目苏27战斗机苏27战斗机实物图苏27逆向设计成品图第二节、设计流程分析设计产品题目为苏27战斗机,首先通过实物图可以看到整个战斗机是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个物体,所以我们只需要做关于中心平面对称的一边的设计就可以了,然后通过中心平面镜像就可以得到整个设计模型。
通过点云文件对点云进行分析、观察、解读,可以分析得出整个苏27战斗机是由机头、机身、机尾、轮子、侧翼、尾翼、各种型号导弹9枚和机盖等部分组成。
因此,我们首先运用Imageware13.2软件对点云进行处理,通过数据精简、噪点删除等命令对点云进行修剪。
点云进行初步的稀释处理后,在 Imageware13.2 软件调整工件坐标系和 X、Y、Z 三个方向进行点云的分割,将点云分割为几个大的部分,再对每一部分进行处理操作。
利用Imageware13.2软件中的各种命令对于点云进行处理和设计,整个设计流程遵循所建构的曲面在保证光顺平滑的前提下尽量过点,曲面与点云的总体误差不能超过规定的误差,保证面与面之间的连续性关系与实物尽可能一致,在生成实体后对存在尖锐的棱边进行圆角。
具体点云处理步骤:1、整体点云的处理;2、导弹1的设计;3、导弹2和机头的设计;4、导弹3的设计;5、导弹4的设计;6、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7、导弹5的设计;8、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9、侧翼和机盖的设计;10、机下身部位的设计;11、后处理第三节、点云的处理苏27战斗机点云一、打开点云文件打开点云文件SU27-dianyun.imw,点击图层编辑,设置图层L1为当前图层,并显示。
如下图所示:二、点云分析与处理1、数据精简,由于点云中的点数目太多,在其存储和处理时都存在很大的弊端,因此在保持一定的精度的前提下可以对数据进行精简。
选择修改→数据简化→距离采样,如图所示:采用距离方式,设置距离公差为10。
2、噪点删除,点云中有一些点是用不到的,所以可以将这些不必要的点删除掉。
选择修改→扫描线→拾取删除点,进过处理后点云就可以进一步进行操作了,得到的点云如下图所示:三、点云分割因为苏27战斗机是一个对称的物体,我们只需要做一边的设计,通过镜像就得到另一边同样的设计,这样就可以减少操作步骤等。
选择修改→抽取→断面,如图所示:选择分割面方向为Y轴,设置分割点云数量为1,应用,得到如下图所示半边点云:第四节、导弹一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一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一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得到导弹一的点云如下: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曲面→边界曲面:依次选择A,B,C,D四条边构建出边界曲面;选择构建→曲面→边界平面:依次选择边界线构建出边界平面。
最后得到导弹的模型如下图所示:四、后处理通过相同的命令做出导弹的支架,如图所示: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导弹一:如下图所示:第五节、导弹二和机头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2,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二和机头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二和机头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得到导弹二和机头的点云。
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机头和导弹二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右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机头创建的面:导弹二曲面:四、后处理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导弹二:第六节、导弹三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3,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三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三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得到导弹三的点云。
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导弹三支架面:导弹三支架面:四、后处理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导弹三:第七节、导弹四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4,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四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四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导弹四的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四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导弹四支架面:导弹头曲面:导弹四曲面:四、后处理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导弹四:第八节、轮子和机轮架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5,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轮子和机轮架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分别圈选出轮子和机轮架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后轮点云:前轮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前轮及支架曲线:后轮及支架曲线: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前轮支架面:后轮支架面:前轮面:后轮面:四、后处理通过构建→倒角→模式:处理轮子的边缘;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后轮:得到如下图:第九节、导弹五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6,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导弹五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圈选出导弹五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导弹五的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导弹侧翼曲线:导弹尾翼曲线:导弹支架曲线:导弹五曲线: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导弹五支架面:导弹侧翼曲面:导弹尾翼曲面:导弹曲面:第十节、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7,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分别圈选出机身、机尾、尾翼和落脚板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机身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尾翼面:机尾面:机身曲面:落脚板曲面:四、后处理通过修改→位移→镜像:得到左右两个尾翼三:第十一节、侧翼和机盖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8,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侧翼和机盖的点云。
选择修改→抽取→圈选点,选择屏幕上的点分别圈选出侧翼和机盖板的点云,保留点云:选择侧,并保留原始数据,应用确定。
点云:二、创建曲线选择创建→简易曲线→三点圆:将导弹三圆形部位创建为圆;选择创建→简易曲线→直线:将边缘点之间创建为直线。
得到如下图所示曲线组:三、构建曲面选择构建→曲面→放样:依次选择起点连续性和连续性终点构建出圆柱曲面;选择构建→扫掠曲面→扫掠:扫掠出曲面;选择构建→桥接→曲面:将两曲面桥接起来,最后得到如下图曲面:侧翼面:机盖面:机身主体曲面:第十二节、机下身部位的设计一、提取点云创建图层L9,并在处理过后的点云中提取出机下身部位的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