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24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变化的月亮》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节《变化的月亮》。
通过教授这一节课,学生将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了解月相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月亮的变化规律,掌握月相的概念。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过程。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月亮的变化规律,月相的概念。
教学难点: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过程。
四、学情分析:学生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对于月亮的变化规律还不太了解,对于月相的概念也不太熟悉。
他们对于科学的兴趣较高,喜欢动手实践和观察事物的变化。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引入新课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张月亮的图片,询问学生月亮有什么特点。
2. 引导学生观察月亮的形状和亮度,并提问:你们有没有发现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会发生变化?老师:同学们,你们看这张图片,这是一张月亮的图片。
你们有没有发现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会发生变化呢?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
学生:月亮有圆圆的形状,有时候亮,有时候暗。
第二环节:探究月亮的变化规律1. 老师向学生介绍月亮的变化规律,即月亮会从圆变成弯月,再变成圆。
2. 老师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向学生展示月亮的变化过程,并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月亮的变化。
老师:对,月亮的形状和亮度会发生变化。
那么,月亮是如何变化的呢?我们来看一下。
请看这张示意图,月亮从圆圆的满月变成了弯弯的月亮,然后又变回了满月。
这个变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大家能否观察到这个规律呢?学生:月亮从圆圆的满月变成了弯弯的月亮,然后又变回了满月。
这个变化过程是循环往复的。
3.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际观察,每组一张月亮的图片,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过程。
老师:现在,我把一些月亮的图片分发给你们,请你们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过程。
学生们分组进行实际观察,观察并记录月亮的变化过程。
4. 学生们回到教室,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并进行讨论。
粤教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
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讨论并回答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
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活动(三)拓印叶片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身边的植物第2课树与彩叶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琪琪和波波放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
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6课
做一辆小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技能目标:能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辆小车;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
四、教学的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你们见过玩具小车吗?你们会制作它吗?
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做一辆小车》。
二、说一说:
师:课件出示几幅玩具小车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一说他们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生:仔细观察后,积极讨论;
师:巡视指导;
生:举手发言;
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你们观察的很仔细;
三、做一做:
师:刚才我们了解了小车的组成的主要部件,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学习的知识,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组装一辆自己的玩具小车;
生: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组装小车;
师:巡视指导;
生:组装完成后,积极上台展示;
师总结:大家做的真好,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
师;下课,同学们再见!。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引导学生思考茎的外部特征。
2.新课:活动1:观察茎的外部特征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并记录下来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的特征。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结果,并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汇报:彩叶草的茎细长而柔软,颜色鲜艳,樟树的茎粗壮而硬,颜色较深。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2:观察茎的标本任务:让学生观察彩叶草茎的标本,并记录下来茎的外部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茎的形状、纹理等特征。
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二)任务驱动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彩叶草和其他植物的叶子,引导学生思考叶子的外部特征。
2.新课:活动1:观察彩叶草的叶子任务:让学生分小组观察彩叶草的叶子,并记录下来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方面的特征。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观察结果,并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汇报:彩叶草的叶子呈现出五彩斑斓的颜色,叶子边缘有锯齿状的花纹。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活动2:观察其他植物的叶子任务:让学生观察手中的其他植物叶子,并记录下来叶子的外部特征。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特征。
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三)任务驱动1.情境导入: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植物叶子和拓印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制作拓印纸。
2.新课:活动1:制作拓印纸任务: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子,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分享制作过程和结果。
汇报: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拓印纸和写下的植物名称。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研究百合和XXX的基本知识,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百合和XXX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兴趣和爱护植物的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观察、实验、讨论。
最新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目录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
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讨论并回答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
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活动(三)拓印叶片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身边的植物教学反思第2课树与彩叶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PPT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琪琪和波波放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枫树与竹子》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节《枫树与竹子》。
通过教授枫树和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用途,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基本认识,了解植物的重要性和生态价值。
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枫树和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用途。
2. 培养学生对植物的基本认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枫树和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们对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枫树和竹子的生长特点和用途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还比较薄弱,需要通过实践操作来提高。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者展示一个实物,引导学生回忆起他们见过的植物,如树木、花草等。
2. 老师提问:“你们见过枫树和竹子吗?它们有什么特点?”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第二环节:学习新知1. 老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枫树和竹子,并简单介绍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 老师指着图片上的枫树说:“大家看,这就是枫树。
它的树干高大挺拔,叶子呈五角形,秋天的时候会变成红色,非常美丽。
除了观赏价值之外,枫树的木材还可以用来制作家具。
”- 老师指着展示的竹子说:“这是竹子,它的茎干中空,可以制作各种工艺品。
竹子的筍子还可以作为食材,非常好吃。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交流自己对枫树和竹子的了解,然后汇报给全班。
- 老师提供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例如:“你们知道枫树和竹子还有哪些特点?它们的用途有哪些?”- 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记录自己的观点和答案,然后一个代表可以向全班汇报。
第三环节:实践操作1. 班级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一颗小枫树和一根小竹子,让他们观察、比较、摸索、提问和回答有关枫树和竹子的问题。
-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枫树和竹子的叶子、茎干、根系等部分,了解它们的生长特点。
粤教粤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2)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1.枫叶与竹子【教学目标】1.叶的种类多种多样,但每种植物的叶都有共同特征;能根据叶的特征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2.通过对叶的特征的观察,能描述出同类叶的特征。
3.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去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对各种植物的叶子进行观察,认识叶子的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学会区分叶子的种类。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在这张图中我们看到这地上有很多漂亮的叶片,图中的男同学很疑惑么不知道这些漂亮的叶片是哪些植物的。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认识这些漂亮的叶片。
【讲授新课】活动1:枫叶与竹子观察枫叶与竹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枫叶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
两种叶的颜色不一样。
猜一猜: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依次是:柳树叶、梧桐树叶、杨树叶、松树叶。
活动2:观察常见植物的叶。
下图几种树叶你见过吗?向同学们描述这些植物的叶有什么特征。
桂花叶柑橘叶红背桂叶银杏叶首先说出桂花叶的特征,其他的特征以提问的形式由同学们找出。
观察形状:简单分类:银杏叶枫叶竹叶观察边缘蔷薇三叶草叶片枫叶观察颜色活动3:拓印叶片方法:1.收集一些植物的叶。
2.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在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步骤一:步骤二:展示成果:观察枫叶与竹叶,说出它们各自的特点猜一猜描述这些植物的叶的特征。
总结梳理从哪些方面来描述植物叶子的特征动手制作拓印叶片。
通过观察同类叶子的特点,感受同类叶子的主要特点学会从形状边缘,颜色等方面来观察描述叶子拓展提高播放视频《树叶歌》,认识更多树叶的叶片,了解它们的特点。
播放视频前同学们日常生活种我们见到过很多植物的叶片,例如:柳叶片、梧桐叶、槐树叶、紫荆叶松树叶...观看下面的视频,你能否找到答案呢?看完视频后,需要学生填写表格,归纳视频中提到叶子的特点。
【作业布置】作业1:和你的小伙伴一起到校园中找一些叶片,把你的捡到的叶片分类,总结各类叶片的特点。
粤教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案单位:______时间: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案 (3)第2课樟树与彩叶草教案 (3)第3课百合与朱槿教案 (3)第4课番茄与花生教案 (3)第5课我们的小车教案 (3)第6课做一辆小车教案 (4)第7课怎样让车动起来教案 (4)第8课有趣的钓鱼玩具教案 (4)第9课磁铁小车教案 (5)第10课会“辨”方向的玩具鸭教案 (5)第11课做磁铁玩具教案 (5)第12课昼与夜教案 (5)第13课天空中的太阳教案 (6)第14课变化的月亮教案 (6)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技能目标:能描述出竹子和枫叶的外貌特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A4纸张若干、颜料;学生准备:一些常见的植物的叶子;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们见过枫叶和竹叶吗?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枫树与竹子》。
二、枫叶与竹叶:师:课件出示枫叶和竹叶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一说它们的特征;生:仔细观察后,积极讨论;师:巡视指导;生:举手发言;师:大家说的真好,说明你们观察的很仔细;三、观察常见的植物的叶:师:课件出示一些常见的植物的叶的图片,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并举手说出这些植物的叶的特征;生:仔细观察后,积极举手发言;师总结:大家说的真好,说明你们观察的很认真;四、拓印叶片:师:请同学们将颜料涂在事先准备好的叶片上,然后再拓印在纸上;生:认真拓印;师:巡视指导;生:拓印后,积极举手上台展示;师:及时进行点评;师: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学会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做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师;下课,同学们再见!粤教版科学二年级上册第2课樟树与彩叶草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技能目标:能描述出一些植物的茎的特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三、教学准备: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的过程:一、激趣导入:师:你们见过植物的茎?它们都有什么特征?师: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樟树与彩叶草》。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
1. 教学目标。
- 让学生认识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 培养学生观察植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2.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认识植物身体的基本结构。
- 能够指出不同植物身体各部分的名称。
- 难点。
- 理解植物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3. 教学方法。
- 讲授法、观察法、讨论法。
4. 教学过程。
- 导入(3分钟)- 展示一些常见植物(如向日葵、苹果树等)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
- 新授(20分钟)- 讲解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 根:展示不同植物的根(如直根系的萝卜根、须根系的小麦根)的图片或实物,讲解根的作用是固定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
- 茎:通过观察盆栽植物的茎,介绍茎的功能是支撑植物的身体,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分运输到植物的其他部分。
- 叶:展示各种形状的叶子(如圆形的荷叶、针形的松树叶),讲解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
- 花: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花朵(如桃花、百合花),介绍花是植物繁殖的重要器官。
- 果实:拿出苹果、香蕉等果实,讲解果实里面包含种子,是植物繁殖后代的另一种方式。
- 种子:展示各种植物的种子(如大豆种子、玉米种子),说明种子可以萌发成新的植物。
-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一些植物标本或盆栽植物,让他们找出植物的各个部分,并进行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发言。
- 巩固练习(12分钟)- 展示一些植物局部的图片(如只有根、茎、叶的植物图片),让学生说出这是植物身体的哪一部分,并说出其功能。
- 让学生列举一些常见植物,并描述其身体各部分的特征。
- 课堂小结(3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强调植物各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 作业布置(2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画出它的身体结构,标注出各部分的名称。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樟树与彩叶草》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樟树与彩叶草》,主要介绍樟树和彩叶草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樟树和彩叶草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以及它们对人类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a. 了解樟树和彩叶草的外貌特征;b. 掌握樟树和彩叶草的生长环境;c. 了解樟树和彩叶草对人类的作用。
2. 能力目标:a. 能够观察和描述樟树和彩叶草的外貌特征;b. 能够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樟树和彩叶草适合生长的环境。
3. 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b.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樟树和彩叶草的外貌特征、生长环境和对人类的作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樟树和彩叶草的外貌特征和生长环境还不够了解。
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因此,本节课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过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a. 教师出示樟树和彩叶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外貌特征。
b. 学生回答问题:“你们见过樟树和彩叶草吗?它们长得什么样子?”例子:教师出示樟树的图片,学生观察后回答:“樟树有高大挺拔的树干和绿色的叶子。
”第二环节:了解樟树a. 教师向学生介绍樟树的外貌特征,如高大挺拔的树干、绿色的叶子等。
b.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樟树的叶子,询问学生:“樟树的叶子是什么颜色的?形状是怎样的?”例子:教师展示樟树叶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后回答:“樟树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形状像椭圆。
”第三环节:了解彩叶草a. 教师向学生介绍彩叶草的外貌特征,如小巧玲珑的叶子、五颜六色的颜色等。
b.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彩叶草的叶子,询问学生:“彩叶草的叶子有哪些颜色?形状是怎样的?”例子:教师展示彩叶草叶子的图片,学生观察后回答:“彩叶草的叶子有红色、黄色、橙色等不同颜色,形状像小刀片。
更新粤教科技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含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
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研究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含了“身边的植物”、“小车动起来了”、“磁铁玩具”、“白天与黑夜”四个单元。
从四个学生熟悉的内容选取了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进行生命科学、机械与工程、电与磁、宇宙知识等方面的科学教育。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
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
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1.了解枫树与竹子等常见植物的叶片,绘描述植物的叶片的特点。
2.了解樟树与彩叶草的茎的特点,理解植物的叶与茎的区别,了解不同植物的茎不同。
3.了解常见的植物的花的特点,会描述不同植物的花。
4.了解常见植物的果的特点,会根据果实的特征给果实分类。
5.了解常见的车的特点,会根据车的不同特征给小车分类。
6.通过动手制作小车进一步了解小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7.通过让小车动起来的课堂活动,使学生明白物体运动学要力;了解推力和拉力的不同。
粤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第 5 课“我们的小车”教学设计语文、数学、pep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音乐、美术、体育、(上册+下册)教案汇总第 5 课“我们的小车”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我们的小车”是《科学》二年级上册第 2 单元“小车动起来了”中的第 1 课。
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玩具车的特点,包括材质、重量、颜色、动力等等。
只有了解了玩具车的特点,才能做出一辆车,让它动起来,所以这节课是后面两节课的基础。
本课由 2 个活动组成。
活动 1 是“我喜欢的玩具车”,让学生选择一辆喜欢的玩具车,向同学介绍这辆车的特征。
活动 2 是“给小车分分类”,在活动 1 的基础上,根据小车的特征给它们分类。
二、学情分析玩具车对学生来说很熟悉,幼儿时期都玩过,但学生很少关注玩具车的特点。
虽然学生在高一已经学会了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不强,往往只观察到物体的某一个特征。
三、教学策略根据“任务驱动”和“科学探究”之间的关系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教法和学法确定如下:1.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
课前先让学生收集各种不同的玩具车,课堂上先让学生观察一辆小车的特征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让学生充分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 从学的方面来说,学生会对同学带回来的小车很感兴趣,把大家的小车都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小车特征,其他同学找出相应的小车,这样的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发挥了他们的主体性。
四、教学目标1.观察玩具车的特点,从材料、颜色、重量、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点。
2.能根据玩具车的特点给它们分类。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玩具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
六、教学准备玩具车。
七、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波波和彬彬在客厅里在玩玩具车。
问题:彬彬指着一辆玩具车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车。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做一辆小车粤教版本文将为您提供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6:做一辆小车》的详细内容。
我们将介绍制作小车的材料、步骤以及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知识和动手能力。
《科学教案6:做一辆小车》是小学科学教材中的一节课,针对二年级学生进行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学会做一辆简单的小车。
通过亲自动手制作,学生将会培养动手能力、观察力和科学思维。
在开始制作小车之前,教师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 一个小纸板底板2. 四个小铁环(可用纸夹代替)3. 两个铅笔4. 四个奶盖5. 胶水或胶带6. 一根绳子接下来,我们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制作:1. 首先,将纸板底板放在桌面上作为小车的底座。
2. 在纸板底板的前部中间位置画两个小圆圈,这将是铅笔插入的位置。
3. 插入两个铅笔,使之穿过小圆圈并固定在纸板上。
铅笔的两端应该悬空。
4. 在底板的前部两侧胶合或胶带上奶盖,用于装饰和保护。
5. 在底板背部两侧胶合或胶带上小铁环(或纸夹),作为小车的轮子。
小车的制作完成后,教师应通过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1. 剖析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可以先问学生物体是如何运动的,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小车前进的方式。
学生可通过推动小车,观察轮子的转动,进而发现物体向前运动的关键是轮子的活动。
2. 学习插入铅笔的原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铅笔的特点,并帮助他们理解铅笔插入小车的底部,形成了一种支撑和固定的关系。
学生可以尝试将铅笔插入不同位置,观察小车前进的效果。
3. 实践探究小车运动:教师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推动小车,让他们体验物体运动的乐趣。
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地面上测试小车的运动情况,并注意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
4. 发散思维: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把铅笔移到小车后面会发生什么?”,“如何使小车前进得更快?”等等,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在动手实践中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并掌握制作小车的方法。
粤教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身边的植物第1课枫树与竹子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2)学会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3)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培养探究事物的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枫叶的叶子.了解它们之间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够收集和整理有用的信息.并与他人分享。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媒体:出示课本驱动任务情境图。
绿油油的竹子和五彩缤纷的枫树.两个小朋友手里拿着不同的叶子。
问题:这些叶子是哪种植物的呢?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汇报自己的观察发现。
二.新课(一)活动1:枫叶和竹叶导入:枫叶和竹叶看起来都很漂亮.同学们想不想收藏呀?你们知道它们身上藏着什么小秘密吗?任务:分小组收集枫叶和竹叶.并且观察记录。
交流: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这些叶子的特征。
汇报:枫叶长的很像手掌.竹叶长长的…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简单的小结。
(二)活动2 观察常见植物的叶子媒体:出示不同的叶子问题:你观察过哪些植物?讨论并回答任务:分小组观察手中不同的叶子。
并做好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叶子的形状.颜色.边缘等小组汇报教师给予一定的评价。
小结活动(三)拓印叶片收集一些植物的叶将颜料涂在叶片表面.然后再拓印在纸上.并写出植物的名称。
板书设计身边的植物第 2 课树与彩叶草教学目标1.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2. 知道如何运用感觉器官观察茎的外部形态。
3. 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分享观察的结果。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茎的颜色.粗细.质感和软硬程度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茎的差异。
教学难点:知道不同植物的茎具有不同的外部特征.并会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述。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图片.彩叶草茎的标本.教学 PPT 课件。
学具准备:彩叶草茎的标本。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设置情景:琪琪和波波放学途中.边走边观察校园里生长茂盛的植物.琪琪摸了一下路旁的樟树.觉得樟树的树干很硬.便把发现告诉了波波。
由于彩叶草是草本植物.没有明显高大的枝干.同时叶子生长得比较密集.所以不容易观察到它的茎.因此引发了波波的探究欲望.想知道彩叶草的茎是怎样的。
问题:大家见过这两种植物?它们的名称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讲述:樟树是高大的植物.彩叶草却比较矮小.而且生长比较密集。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樟树与彩叶草”。
(二)活动探究(1)活动 1:樟树和彩叶草茎问题:植物一般都有茎.樟树和彩叶草的茎有什么不同?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的方法。
汇报:分享小组讨论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比较樟树与彩叶草的茎。
要求: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和发现.先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茎的颜色.粗细.再引导学生用手去摸.感受茎的质感和软硬程度。
活动:在校园里观察樟树和彩叶草的茎.围绕《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的图示描述其特征。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樟树茎粗大.直而坚硬.树皮粗糙.树皮灰褐色.分枝较少。
彩叶草的茎较短.较细.较柔软.茎四棱形.茎表面有细细的柔毛.绿色.分枝较多。
(2)活动 2:观察更多植物的茎问题:你认识校园里的哪些植物呢?它们的茎有什么特征呢?任务:观察校园里各种植物的茎。
要求:服从教师指挥.分小组观察.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不能采摘植物。
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做好记录。
活动:分小组观察校园里植物的茎.选择两种植物的茎进行观察.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2 页。
交流: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不同植物的茎的高度.粗细.颜色.形状.质感(粗糙程度)都不同。
(3)拓展活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植物的茎做手环。
要求:通过观察植物茎的柔软性而选择做手环的植物。
活动:学生按要求制作手环。
交流:分享自己用植物的茎制作的手环。
亲子时间:课后与家长一起选择合适的茎做几个漂亮的植物手环或头环。
板书设计第3课百合与朱槿教学目标1.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2.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3.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花.并了解它们的名称。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难点:学会比较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并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特征。
培养学生观察.探究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2分钟)媒体:出示课本任务图问题:你认识这些花吗?在哪里见过?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由此引出课题二.新课导入活动1 百合花和朱槿花教师:出示准备好的百合花和朱槿花学生:观察百合花和朱槿花的不同引导学生观察的方向。
讨论汇报:1.百合花是白色的2.朱槿花是红色的3.百合花香香的…教师给予点评小结活动2 观察多姿多彩的花媒体:出示非洲菊.三色堇.桂花等图片问题:你知道它们的名称吗?它们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讨论并记录教师派代表回答小结三.谈谈你今天的收获作业布置:选择一种熟悉的花.并做成小卡片。
板书设计百合和朱槿花1.特征2.常见的植物的花第 4 课番茄与花生教学目标1. 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
2. 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
3. 能运用感觉器官对不同植物的果实进行细致的观察.并会用合适的词汇进行描述。
4. 乐于与同学相互沟通.共享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光滑.粗糙.软硬.多汁.干燥等方面辨别不同植物果实的差异。
教学难点: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依据一定的标准对果实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番茄.花生.葫芦.橙.桃.葵花子.樱桃.大叶紫薇果.羊蹄甲果等果实的标本或图片.塑料刀.碟子.抹布.教学 PPT 课件。
学具准备:提前布置学生选带一种果实。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创设情境:周末.琪琪和波波去农场参观.农田里种植了番茄和花生.琪琪看到了番茄已结出了果实.波波则蹲着试图找到花生的果实。
问题:番茄结果了.可是花生的果实生长在哪里.有哪些特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番茄和花生。
讲述:番茄和花生是生活中常见果实.我们可以通过对番茄和花生的观察.知道如何观察果实的特征.能用哪些语言进行描述。
媒体:出示本课课题“番茄与花生”。
(二)活动探究(1)活动 1:番茄和花生的果实问题:番茄和花生都是果实.它们有什么特征呢?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
问题: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观察?讨论:分小组讨论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方法。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任务:观察番茄和花生的果实。
要求:观察番茄.花生以及学生带来的果实.描述它们有什么特征。
活动:观察.比较并描述番茄和花生的特征.完成《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4 页的第 1 题和第 2 题。
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和发现.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番茄果实长在地面上.多汁.种子小而数量多.成熟的番茄果实是红色的。
花生果实长在泥土里.果皮较硬而粗糙.颜色多为黄白色;种子数量较少. 2~4 颗。
(2)活动 2:形态各异的果实问题:不同植物的果实具有不同的特征吗?你认识这些植物吗?能不能说出这些植物的名称?交流:学生口述自己认识的植物名称.丰富学生的植物知识。
任务:观察几种常见植物的果实.知道它们的名称并尝试根据果实的特征进行分类。
要求:先对这七种果实进行观察.描述它们各自的特征.并根据果实的特征给它们分类.说出依据。
活动:用观察.比较.解剖等方法认识七种果实的特征。
汇报:分享小组活动的结果.介绍自己的发现。
整理:我们可以从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表皮光滑或粗糙等进行分类。
小结:我们认识了一些果实的名称.知道有的果实表皮粗糙.有的果实表皮光滑;有的肉厚多汁.有的较硬而干燥。
不同果实的颜色.大小.形状.气味各不相同.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3)拓展活动任务:在校园里找一找哪些植物结出果实。
要求:课后与同学在校园里寻找结出果实的植物。
活动: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
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板书设计第 4 课番茄与花生番茄:红色.多汁.种子数量多花生:黄白色.果皮较硬而粗糙.种子数量少第2单元小车动起来了第 5 课我们的小车教学目标1. 观察玩具车的特征.并能从玩具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车的特征。
2. 能根据玩具小车的特征给小车分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从玩具小车的材料.颜色.轻重.动力等方面描述玩具小车的特征。
教学难点:能观察到玩具小车的多种特征并能给小车分类。
教学准备玩具车。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波波和彬彬在客厅里在玩玩具车。
问题:彬彬指着一辆玩具车说这是他最喜欢的玩具车.波波问这辆车有什么特别吗?交流:你喜欢哪一辆玩具车?喜欢的原因是什么?媒体:出示本课课题“我们的小车”。
(二)活动探究(1)活动 1:我喜欢的玩具车媒体:出示一辆玩具车。
问题:这辆玩具车有什么特征?活动:选择一辆玩具车进行观察.根据《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 1 题的提示描述小车的特征。
交流:与小组的同学交流你观察的那辆小车的特征。
活动:把小组内同学的小车放在一起.一个同学描述其中一辆小车.其他同学猜猜是哪辆小车。
小结:不同的玩具小车有不同的特征。
(2)活动 2:给小车分分类媒体:出示各种各样的玩具小车。
问题:这么多的玩具车我们能将其进行分类吗?可以根据什么特征来分类?活动:根据玩具车的特征进行分类.把分类的结果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2 题。
交流:根据小车的什么特征进行分类?怎么分?小结:我们可以根据小车的材料.轻重.颜色.大小.动力等来给小车分类。
八.板书设计第 6 课做一辆小车教学目标1. 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2. 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玩具车主要由车身.车轮.车轴组成。
教学难点:能用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能让车轮灵活转动。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小车的部件.组装好的小车.课件。
学具准备:塑料瓶.牙膏盒.纸筒.吸管.竹棒.瓶盖.硬纸片.纸黏土。
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琪琪和彬彬正在组装一辆小车。
问题:琪琪拿起车轴问彬彬:“这是什么部件?”交流:小车还有哪些部件组成呢?媒体:出示本课课题“做一辆小车”。
(二)活动探究活动:制作我的小车(1)小活动 1:观察小车的主要部件。
媒体:出示拆散的小车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