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文学史(一)
- 格式:ppt
- 大小:788.50 KB
- 文档页数:91
东方文学史笔记古代文学文学状况一古埃及文学古埃及文学中,最古老的是神话:太阳神拉,水神努,土地及丰收之神奥西里斯,爱情之神赫托尔. 诗歌是古代埃及文学中最早的一种文学体裁: 《失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古埃及最著名的宗教哲理诗. 《亡灵书》:一部庞大的宗教性诗文集. 术语解释《亡灵书》: 1 古埃及人十分重视尸体的保存和死后生活的指导,把死者的尸体制成木乃伊,并在古埃及所特有的纸草上,写下许多诗歌,置于石棺和陵墓中,指导死者对付地下王国的种种磨难. 这些指导死者生活的诗歌编辑成集,题名为《亡灵书》 .2《亡灵书》汇入了大量的宗教性诗文,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汇编.有利于后人了解与研究古埃及人民的生活习俗,思想意识,世界观及宗教信仰. 故事是古埃及文学创作的主要体裁之一: 《魔术师的故事》:是古埃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一篇故事. 《乡民与雇工》二巴比伦文学《埃努玛埃立什》:是一篇流传很广的关于创世纪的神话. 史诗《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神话故事的汇编.是古巴比伦文学的最高成就,世界文学中最早的完整史诗.完成于公元前19 世纪至公元前16 世纪.三古印度文学印度奴隶制社会的显著特征就是种姓制度和宗教制度.种姓制度将人分成婆罗门,刹帝利, 吠舍,首陀罗 4 等.印度古老的婆罗门教宣扬"梵"是唯一的真实,自我和个人灵魂来源于" 梵". 术语解释《吠陀》1《吠陀》是印度最古老的文学遗产,"吠陀"一词原为"知识"和"学问"的意思. 2《吠陀》是印度最古的诗歌总集,大约形成于公元前1000 年左右.包括《梨俱吠陀》《阿, 闼婆吠陀》《娑摩吠陀》和《夜柔吠陀》, .其中,前两部文学成就最高. 《梨俱吠陀》:主要是祭祀时用来朗读的颂神诗,尽管带有浓重的宗教或迷信色彩,但表现了劳动人民乐观向上的情绪.诗集中收入了一些劳动歌谣和民间情歌. 《阿闼婆吠陀》:主要是巫术咒语诗. 《娑摩吠陀》:专供举行祭祀仪式时唱的歌曲集. 《夜柔吠陀》:关于祭祀仪式和使用《梨俱吠陀》中诗歌方法的规定. 继《吠陀》文学后,在古印度文学史上,又出现了著名的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作者为广博仙人《罗摩衍那》:作者为蚁垤仙人被印度称为作"最初的诗".理解后简答题简述古印度两大史诗的思想内容.《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古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它们的主要思想内容如下: 《摩诃婆罗多》堪称是一部诗体的百科全书. 它反映了古代印度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社会生活和思想风貌,其主皆在于强调政治斗争中的"法"."法"与"非法"是评判是非善恶的标准. 般度族被当作"法"的化身,正义的代表受到歌颂,体现了人民的心愿. 《罗摩衍那》反映了奴隶社会初期的王权问题,谴责了在王位继承问题上争权夺利的行径, 表明人民希望开明君主实行仁政的思想, 歌颂了正义战争, 宣扬一夫一妻制, 具有进步倾向, 但也流露出统治阶层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寓言故事也是古代印度文学主要成就之一: 《五卷书》:是一部大型的寓言故事集.通过对各类动物的描写,不仅讽刺了各种统治势力, 颂扬了普通人的智慧和斗争精神,反映的是城市平民的思想意识. 古代印度的戏剧: 首陀罗迦的《小泥车》:描写了商人善施和妓女春军之间的爱情. 迦梨陀娑的创作把古代印度戏剧推向了高峰. 《舞论》:用诗体或散文体写成的印度最早的文学理论著作.术语解释《旧约》1《旧约》是犹太教最主要的经书,又是古代希伯莱文学总集.2 全书共39 卷,分为律法书,历史书,先知书和诗文杂著4 部分.3《旧约》是古代希伯莱文学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总集.它以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反映了古代希伯莱人的历史变迁,社会生活,思想感情,表达了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取得了比较高的成就. 律法书包括《创世纪》《出埃及》《利末记》《民数记》和《申命记》5 卷(摩西五经),5 卷的内容是关于耶和华神. 历史书包括《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上,下), , , 《列王记》(上,下), 《历代志》(上,下), 《以斯帖记》,和《尼希米记》等10 卷. 先知书包括《以塞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三大先知书) ,诗文杂著又称诗文集,包括诗歌《诗篇》《雅歌》《箴言》《传道书》《耶利米哀歌》(相传为先知耶利米所作,被誉为希伯莱人的民族绝唱) ,小说《路得记》《以斯帖记》《但以, , 理书》旧约文学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1 文学与宗教,历史紧密结合. 《圣经》文学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 2 民族心声的倾诉.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爱国正义精神. 3 民间文学的奇葩. 4 简洁,生动的文体和风格.迦梨陀娑(古印度) 有"印度的莎士比亚"之称. 长篇抒情诗《云使》:是印度文学史上最早的抒情诗长诗,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优秀的抒情诗之一,被列入印度"六大名诗"之一. 《沙恭达罗》:是他最杰出的戏剧代表作,是古代印度戏剧的最高峰,也是世界戏剧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以现实生活和神话世界为背景, 描写了净修女沙恭达罗和国王豆扇陀之间曲折而动人的爱情故事. 迦梨陀娑的最高成就是他的戏剧. 他的创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1 无论是诗歌还是剧本, 绝大多数作品都取材于古代传说, 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体验加以改造. 2 迦梨陀娑的作品富有诗情画意,令人赏心悦目.戏剧构思巧妙跌宕曲折,剧中有诗,诗中有情. 3 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完美统一.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善于将人物放到矛盾冲突和曲折的情节发展中去描写.因而,后人称他为"印度的莎士比亚".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沙恭达罗》中沙恭达罗的形象及其意义. 《沙恭达罗》是古印度作家迦梨陀娑的戏剧代表作, 剧中的沙恭达罗是作者着力刻画的古印度妇女的正面理想人物. 1 沙恭达罗是一个纯洁,善良,对爱情坚贞不渝,且富有斗争精神的美丽,动人的妇女典型. 也是世界文学中最早出现的具有东古典美的妇女典型之一. 她从小生活在净洁安宁的净修林中,穿的是树皮,整天与小鸟为伍.纯朴的大自然生成了她的天真,纯洁的性格她不羡慕都市的豪华.更能体现沙恭达罗的性格特征的是对纯真,美好的爱情的追求. 2 从全剧来看,沙恭达罗的性格原有其柔弱的一面.但为了追求自己的美好爱情,她又敢于不顾一切与自己所爱的人自由结合成为夫妻,表现出坚强,勇敢,刚毅,不屈服的反抗的一面. 意义:在沙恭达罗这个人物身上,体现了剧作者所向往的爱情理想,生活理想和审美理想.简析诗剧《沙恭达罗》的艺术特色.《沙恭达罗》是古印度剧作家迦梨陀娑的戏剧代表作,它的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 情节线索即单纯又曲折,且富有戏剧性.戏中男女主人公从一见钟情开始,经过三次急剧转折(结合,婚变,重圆),有虚有实,波澜起伏. 2 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感人.作者以优美,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沙恭达罗的无以比拟的美. 剧中还创造不同的环境去衬托和表现不同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剧中比较典型的环境有三个, 即净修林,宫廷和仙界,不同的环境中,各个人物与环境浑然一体.3 语言丰富多彩,清新优美,富于抒情性.如沙恭达罗在宫廷遭遗弃时对护送她的亲人说: "我已经给这个骗子骗过了, 你们也丢弃了我. "一字一泪, 表达出她的险恶处境和悲痛心情. 刻画净修林的景色,抒情浓郁. 4《沙恭达罗》以精湛完美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当时乃至历来人民都极为关心的生活问题,在全世界都享有盛誉.中古文学文学状况一阿拉伯文学著名的有《一千零一夜》《古兰经》("应读的书") , 术语解释"悬诗" 1"悬诗"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阿拉伯人每年要举行赛诗会,获胜的诗将用金水抄在麻布上,挂到古庙的墙上,宛如一串明珠悬挂在脖子上,人们将之称为"悬诗". 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诗人蒲绥里:代表作《斗蓬颂》是长篇宗教颂诗,赞颂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 穆格法:阿拉伯译本《卡里来和笛木乃》,原是印度的寓言集《五卷书》,由穆格法译成阿拉伯文. 传奇故事: 《安塔拉传奇》二日本文学奈良时代: 代表性作品: 《故事记》(是一部综合性古典文献), 《日本书记》,诗歌总集《万叶集》 .术语解释《万叶集》1《万叶集》是日本最古的和歌总集,全书共20 卷,收入诗歌4500 余首. 2《万叶集》成书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汉字,全部诗歌都是借用汉字即"万叶假名"纪录下来,故称"万叶集". 3 诗集的作者比较广泛,几乎包括了当时社会的各个阶层,代表性的作家有山上忆良. 4《万叶集》比较广泛地反映了日本奴隶社会末期以至封建社会初期的社会生活,内容充实, 感情朴直,是日本诗歌的奠基石.江户时期: 俳句: 1 俳句初时称俳谐,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最短小的诗歌形体. 2 它强调集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因此含蓄,凝炼,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松尾芭蕉被称为"俳圣". 井原西鹤一生写了大量反映市民生活情趣的小说, 统称为"浮世草子". 这类新型的市井小说在题材上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反映商人阶层爱欲生活的"好色物"如《好色一代男》《好色一代女》, . 一类是描写商人经济生活的"町人物"如《日本永代藏》《世间胸算用》, 紫式部的长篇小说: 《源氏物语》是中古时期日本最重要的作品.三印度文学印地语文学最具代表性: 最著名的是金德伯勒达伊的《地王颂》杜勒西达斯:是印度中古文学中影响最大的诗人,其长篇叙事诗《罗摩功行录》(以《罗摩衍那》为蓝本) .四波斯文学鲁达基:第一位,被称为波斯文学史上的"诗歌之父". 菲尔多西:著名长诗《王书》(又译《列王纪》) 中古波斯三大诗人: 萨迪:代表作《蔷薇园》《果园》, 哈菲兹:在文学史上被誉为加宰里(一种抒情诗体)大师,哈菲兹是笔名,意思是"能熟背《古兰经》的人". 海亚姆:著名哲理诗人,传世400 余首"柔巴依". 内扎米:著名的长篇叙事诗大师.描写青年男女爱情悲剧的名作,蕾丽与马季侬》有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术语解释柔巴依: 1"柔巴依"意为四行诗,是一种波斯传统的诗体,第一,二,四行押韵. 2 内容主要严肃地探讨了自然,人生,社会,宗教等问题,抨击了社会上的腐败现象,谴责了权贵和上层宗教人士.五朝鲜文学崔致远:新罗时期朝鲜的一位大诗人,其文集《桂苑笔耕》20 卷,曾收入我国《四库全书》 . 被誉为"高丽文学双壁"的是:李奎报,李齐贤. 金富轼编纂出版的《三国史记》和僧一然《三国遗事》是现存朝鲜历史文献中最古老的两部著作. 许筠的《洪吉童传》:是朝鲜文学史中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春香传》:以艺妓之女春香和贵族公子李梦龙之间的爱情关系为主要情节.六越南文学阮屿的《传奇漫录》:被誉为越南的《聊斋志异》代表性作家阮攸:将中国的章回体小说《金云翘传》改为六八体诗的形式,并与之同名.七东南亚文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古典文学名著: 《马来由史话》《杭杜亚传》, 紫式部(中古日本) 代表作《源氏物语》,"物语"是日本文学的一种体裁,可解释为故事或杂谈.剧中的主人公光源氏,先后追逐空蝉,六条妃子,夕颜,末摘花等女子,娶葵上,紫姬,三宫为妻,与继母藤壶私通.理解后简答题简述《源氏物语》的主要思想内容.紫氏部的长篇小说《源氏物语》是中古时期日本最重用的作品,它的主要思想内容有以下几点: 1《源氏物语》通过对光源氏及周围女性生活的描写,反映了平安王朝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 2 作者透过高贵浮华的宫廷生活表面, 看到了淫荡糜烂的生活方式给贵族自身带来的悲剧结局,深刻展示了贵族之间及宫廷内部的尖锐矛盾,揭示了贵族阶级精神颓丧的过程.3 客观反映了在一夫多妻制度下广大日本妇女的悲惨命运, 奏响了日本平安时代大贵族专制统治必然衰亡的哀歌.简析《源氏物语》中光源氏的形象.中古日本作家紫式部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塑造了光源氏这一形象, 这一形象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在渔色生活方面:光源氏追奇猎艳不分对象,上自高贵的贵妃下至低贱的贫民女子,这也是当时贵族生活放纵, 淫荡的两性生活的真实写照. 同时作者又希望他风流倜傥, 有始有终, 能够关系妇女的命运. 2 在政治生活方面: 在你死我活的宫廷斗争中, 光源氏不重名位与权势, 自动贬谪穷乡僻壤, 表现出宽容忍让,与人为善的态度.重得势时,光源氏又不计前嫌,并违背真正心愿,接受朱雀帝的请求,娶女三宫为妻. 3 作者通过光源氏的一生,即表现了自身人生理想,又揭示了贵族阶级从繁荣走向衰落以致精神崩溃的历史过程.简述《源氏物语》的艺术特色.1 主干单纯而集中,支脉清晰而紧凑,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写实小说.2 人物的鲜明个性. 《源氏物语》的故事是跟着人物走而不是随着事件来的,作者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复杂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藤壶女御与光源氏发生乱伦关系后, 灵魂深处欲爱不能,欲罢不忍的矛盾心理和苦恼.3 景物描写也是相当成功.生动细致的景物与人物的性格表现,情歌的流露,命运的变迁及生活的发展紧密相关,追求"物哀"与"幽玄"这一美学境界.4 语言优美典雅, 透露着一股缠绵的幽情, 节奏抑扬顿挫. 小说还引用白局易诗剧100 余处.《一千零一夜》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 高尔基誉之为世界民间文学史上"最壮丽的一座纪念碑".创作开始于公元6 世纪,大约到16 世纪在埃及基本定型. 《一千零一夜》的主题思想: 1《一千零一夜》生动,忠实地反映了劳动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与追求.揭露统治阶级贪婪丑恶的本性,赞扬人民在与恶势力斗争中表现的惊人智慧和才能. 2《一千零一夜》中的许多婚姻恋爱故事,从男女主人公对幸福爱情的执著追求中,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 3 真实地描绘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处境与命运,述说了他们的苦难于不幸. 4 反映商人生活和海外冒险的故事.论述题试述《一千零一夜》的艺术成就及对世界文学的巨大影响.1《一千零一夜》是中古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浓郁的东方情调和浪漫色彩是其重要的特点.如作品中勾画的中古阿拉伯的面貌,上至宫廷,下至奴隶各个阶层的不同生活,婚丧嫁娶,宗教礼仪,生活习俗,风土人情都充满着浓郁的东方色彩.丰富生动的想象,大胆荒诞的夸张,曲折离奇的情节,人神魔怪的矛盾纠葛.如神灯,飞毯等.还把人情世态描绘的真实性同奇思异想的幻想性奇妙地融合起来. 2 灵活简洁的框架式结构的方式.整篇作品是一个总纲性故事,里面还有大故事套中故事, 中故事套小故事,小故事有时又包含着故事,由一个故事引出另一个故事,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如《驼背的故事》引出4 个小故事,再由第4 个小故事引出6 个更小的故事,情节离奇多变. 3 善于使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人物性格的主要特征.故事中真,善,美的形象,总是与假, 恶,丑相对立.如《阿里巴巴与四十个强盗的故事》中勤劳,聪明而又朴实的阿里巴巴与狠毒,贪婪的哥哥的对比;女仆马尔基娜与强盗的对比. 4《一千零一夜》在手法上充分运用了诗文并茂的表现手法.在叙事写景方面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为主, 又辅以故事人物的吟歌和吟诗来进一步突出主题思想. 其中还有不少谚语俚语, 生活气息浓郁. 对世界文学的影响:大约在十字军东征时期,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传到欧洲.薄伽丘,乔叟,塞万提斯,莎士比亚,歌德等人的创作,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它的影响."芝麻开门" 等词和典故,被人们在创作和日常生活中广泛运用.萨迪(中古波斯) 主要作品: 《蔷薇园》(更成熟,更深刻,更完美)《果园》, (宗教色彩浓厚)写作年代紧接在一起,都是训诫式的可视为姊妹篇.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蔷薇园》的思想倾向. 《蔷薇园》是中古波斯三大诗人之一的萨迪最重要的作品,它的思想倾向有以下几点: 1《蔷薇园》处处渗透着同情人民,反对强暴的人道主义思想.作者十分重视人民的力量, 再三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基, 明确指出"天下的得失在于民心的向背"; 作者还怒斥那些视权臣民生命为儿戏的暴君, 他认为圣徒对暴君的"最好祝愿"是"取走他的生命", 表达了人民痛恨,推翻暴君的心声. 2 作品里充满了真主和宗教的赞颂之辞,而他的宗教观点里也渗透着同情,关系人民的人道主义思想. 3《蔷薇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封建社会城市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市民阶层兴起过程. 4《蔷薇园》中还有不少富有人生哲理的诗篇.作者非常重视学识和知识的力量,他认为智慧的获得主要在于教育. 局限性:作为一个人道主义的伟大作家,萨迪根本出发点是维持现存的社会秩序.他有时还宣扬宿命论的思想,想通过宗教和道德的说教来解决尖锐的社会矛盾.简述《蔷薇园》的艺术特色.萨迪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波斯语的运用和创作上,他的《蔷薇园》艺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1 故事中穿插诗歌,韵散结合,诗文并茂. 2《蔷薇园》含有大量的格言,警句:"宝石即使落在泥潭里,忍是一样可贵,尘土虽然扬到天上,也无价值." 3《蔷薇园》善于采用白描的手法,运用朴实而极精炼的语言描绘出栩栩如生的场面.近代文学文学状况一日本文学日本近代文学形成的标志和奠基之作: 坪内逍遥的文学理论著作:小说神髓》主人公内海文三是日本文学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日本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是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 《浮云》日本浪漫主义文学: 森鸥外的短篇小说《舞姬》被认为是日本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之作.森鸥外同时也是知名的评论家,他和坪内逍遥并为日本"评论界的双杰". 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者和理论倡导者:诗人北村透谷,他主张个性解放,反对写实主义. 日本唯美主义文学: 代表作家:永井荷风和谷崎润一郎术语解释白桦派: 1 白桦派由一些近代日本作家创办的同名刊物《白桦》而得名. 2 白桦派作家追求个性解放,提倡人道主义精神,强调人的尊严和意志.主要代表作家是志贺直哉. 新思潮派: 1 新思潮派以近代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等人创办的《新思潮》杂志而得名. 2 芥川龙之介是该派的代表作家, 《罗生门》是他早期代表作.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 (1) 自然主义文学是20 世纪初出现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占有重要地位的文学流派, 它的产生对日本近代文学有一定影响. (2)从岛村抱月的理论著作《被囚禁的文艺》和岛崎藤村的长篇小说《破戒》问世之后, 日本文学史上便出现了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的高潮. (3)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点: 1 在理论上主张"破理显实",不带任何功利目的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描写"真实". 2 在实践上主张遵循绝对客观主义的创作方法.即要求作家冷静地,客观地,不带任何倾向地去描写事物. 3 在方式上要作家自我忏悔和自我暴露.即作家不仅要写自己,而且要写自己作为动物的" 性本能"和"性冲动"要对个人丑恶的私生活进行忏悔. 岛崎藤村是从浪漫主义转向自然主义的作家, 也是自然主义文学奠基人. 自然主义奠基作是《破戒》:主人公濑川丑松是一名小学教员,出身被称为"秽多"的日本贱民阶级. 具有更典型的自然主义特色作品是他的自传性质的小说: 《新生》 . 田山花袋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先驱之一:长篇小说《棉被》二印度文学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近代印度文学中,孟加拉语文学和印地语文学成就最高,具有代表性. 般钱查特吉是孟加拉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毒树》第一次提出了寡妇改嫁问题. 萨钱查特吉士印度语近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 《斯里甘特》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共4 卷. 夏目漱石(近代日本) 夏目漱石原名夏目金之助. 主要作品: 1905 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猫》(代表作) ,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作品. 主人公中学教员苦沙弥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作品还塑造了迷亭,寒月,东风等一系列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 1906 年:中篇小说《哥儿》1908 年:"前三部曲"( 《爱情三部曲》: )《三四郎》《其后》《门》, , 1911 年:"后三部曲": 《过了春分时节》(又译《春分过后》, )《行人》(又译《使者》, )《心》(是夏目漱石晚年创作的代表) 《明暗》(又译《明与暗》)是作者未完之作:被誉为日本近代心理小说的典范. 理解后简答题简析《我是猫》中苦沙弥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苦沙弥是近代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在其代表作《我是猫》中塑造的一个,日本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1 苦沙弥为人正直,善良,蔑视权贵,甘居清贫.他对现实不满,厌恶资本家,尤其敢于蔑视资本家的走狗. 2 苦沙弥的弱点表现在他为人心胸狭窄,目光短浅,消极混世,得过且过,精神十分空虚, 夸夸其谈,不学无术,庸俗无聊. 典型意义: 1 苦沙弥的懦弱,无能正是日本近代社会的产物.一方面,他们接受了比较新式的教育;另一方面,刚刚起步的近代教育还无力全面,健康地培养他们. 2 他们即真砭时弊,不满现状,又缺乏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力把握时代的潮流,同时丧失了人生目标,是一群无所适从的弱者.简析《我是猫》的艺术特色.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有着高超的艺术特色: 1 作品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缺乏整体的结构,框架. 2 通篇以猫的见闻和感受为主线, 以苦沙弥及周围人物的活动为中心, 表达起来都比较灵活, 自由. 3 小说中出色的幽默和讽刺艺术即继承了日本古典文学中讽刺传统,又吸引了英国18 世纪文学中的幽默讽刺手法.插科逗趣,荒诞奇妙,猫态猫语等. 4 语言即平白,通俗,有生活气息. 简析《我是猫》中猫的典型意义. 夏目漱石的代表作《我是猫》中的猫有其典型意义: 1 小说以猫为叙述者,就可以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不能言,随心所欲地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态度. 2 猫是作品中有着特别重用意义的独立形象,即有动物的特性,又被赋予了人的感情,是作者的代言人. 3 这只猫也同人一样, 在丑恶的现实社会中产生了苦恼和悲观情绪, 最后因偷喝主人的啤酒, 昏迷中掉进水缸淹死了. 第三节泰戈尔(近代印度) 他于1931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获得此项荣誉的第一位东方作家. 印度人把他奉为"诗祖",世界许多国家的人们尊他为"诗圣"和"诗哲". 在哲学思想上,泰戈尔想从旧的印度教神学中摆脱出来,建立一种新型的宗教原则.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着力宣传"泛神论". 泛神论的特点: 1 泰戈尔所信仰的神存在于万物之中,人与万物都是神的表现. 2 泰戈尔宣传"泛神论"的反对,表明对印度教派纷争及种姓制度严格的不满,有其合理的唯物主义因素. 3 一味追求与神的融合与和谐,又流露出一种超自然的情绪,步人到纯精神的方舟之内,势必导致人们脱离现实去追求神秘朦胧的臆想.因此"泛神论"思想又含有唯心主义色调. 主要作品: 诗集: 《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以及一些故事诗. , , , 剧本: 《摩克多塔拉》《邮局》《红夹竹桃》, , 长篇小说: 《戈拉》《沉船》, 短篇小说: 《喀布尔人》《摩诃摩耶》, 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 1 早期: 1875 年:在《甘露市场报》第一次发表爱国诗篇《献给印度教庙会》. 1878 年:长诗《诗人的故事》1880--1890 年:抒情诗集《暮歌》《晨歌》《画与歌》, , 代表意义的是叙事长诗《两亩地》:主人公巫宾是一位贫苦农民. 反抗殖民者的作品: 《被俘的英雄》2 中期: 英文诗集: 《吉檀迦利》(1921 年) :"吉檀迦利"是孟加拉的音译,原意是奉献.诗人的诗歌是献给神的. 《园丁集》:反映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与追求. 《新月集》:歌颂母爱与童真. 《飞鸟集》:蕴含着深邃的哲理.理解后简答题简述《吉檀迦利》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泰戈尔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最能代表作者的创作成就,它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有以下几点: 一思想内容有两个方面: 1 诗人日夜盼望与神相会,与神结合,以达到合而为一的理想境界,表现诗人虽强烈追求但却难以达到合而为一境界的痛苦.诗人经过不懈追求,达到合而为一理想境界的欢乐. 2 泰戈尔心目中的神,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在最贫贱最失所的人群中歇足.作者通过对神的礼赞,表达出自己的人生理想.诗人笔下的神十分神秘,诗人正是借"泛神"的思想,来表现生活的真理. 它即可求, 又飘缈; 即实际, 又神秘. 正是这种特征糅和在一起, 构成了《吉檀迦利》的神秘色彩,反映出作家进行理想探索的。
1.【单选题】()的实用文化成为中国文化根基。
CA、道家B、佛家C、儒家D、法家2【单选题】从()时期就开始了“东方”形成的主义。
AA、古希腊B、古罗马C、古印度D、清代中国3.【判断题】开放性是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4.【判断题】东方是希腊文化自身的源头。
√绪论(二)1【单选题】()是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
BA、著述B、注经C、模仿D、学习2【单选题】三权分立的()是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
AA、核心B、前提C、基础D、条件3.【单选题】下面属于东方文化最大特点的是哪一项?AA、传统B、政治性C、多样性D、久远4.【判断题】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没有宗教信仰。
√绪论(三)1【单选题】下列生产方式中()的最基本特点是出现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
DA、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B、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C、未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D、亚细亚生产方式2【单选题】在《创世纪》一书中描述了上帝只花了7天时间用()创立了世界。
CA、泥土B、面粉C、语言3【单选题】马克思认为()是亚细亚生产方式。
BA、西方生产方式B、亚洲生产方式C、欧洲生产方式D、非洲生产方式4【判断题】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批判》一书主要内容是分析了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绪论(四)1【单选题】()是东方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
CA、重农抑商思想B、儒学思想C、官本位思想D、道家思想2【单选题】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有()。
BA、俄罗斯B、朝鲜C、泰国D、越南3【判断题】东方专制主义与亚细亚生产方式是相辅相成的。
√4【判断题】家和国在宗法制传统社会中是一种异构同形关系。
×绪论(五)1【单选题】东方的宗教是()宗教是马克思·韦伯提出来的。
BA、神权主义B、神秘主义C、崇拜主义D、禁欲主义2【单选题】从()来看,“和而同”的东方传统思维方式。
AA、思想层面B、经济层面C、社会层面D、政治层面3【判断题】在英国的殖民统治下锻造为一个统一的国家是印度。
作者: 吴沫
出版物刊名: 中国社会科学
页码: 152-153页
主题词: 东方文学;文学史;世界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简史;东方人;古代文学;中古文学;外国文学;当代文学
摘要: <正> 东方人民创造的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可是,我国以往对东方文学缺乏系统的和深入的研究,著述甚少,仅有金克木的《梵语文学史》、朱维之主编的《外国文学简编》中的亚非部分,等等。
近年来出版的由陶德臻等十人执笔编写的《东方文学简史》(以下简称《简史》),堪称我国东方文学研究领域里的一部开拓性著作。
这本书是在季羡林教授指导下,在系统地讲授东方文学课程的基础上写成的,它系统而又简括地阐述了东方文学的发展。
全书分五编,即古代文学,中古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
其主要特点是: (一)确定了东方文学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
多少年来,我国关于东西方的概念是不断发生着变。
论东方文学发展史摘要: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成为世界文学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
那么,东方文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时期,东方各族的审美文化特征又有哪些,这些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东方各国的具体表现又是怎样的呢?关键字:东方文学发展史审美文化特征一、东方文学的概念“东方”是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其范围西至塞浦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鲜、日本,南达恒河、印度河流域各国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岸地区。
16、17世纪欧洲人开始系统的对亚洲和北非洲的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
东方文学即“亚非文学”,它包括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汉文化体系,是表征整个东方文化精神的主要载体。
二、东方文学的发展史和世界其他文学一样,东方文学也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单一走向多元化,随着时间的发展,东方文学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即上古东方文学、中古东方文学、近现代东方文。
现就其发展概述、特征和具体国家的表现作如下阐述。
(一)上古东方文学上古东方文明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属于黎明期,其范畴是一个包含众多不同种族、民族、国家、语言、哲学和宗教等因素在内的多元聚合体,它的时间跨度是从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文明肇始,一直延续到公元2至8世纪东方诸国先后进入封建社会这一时期。
在这期间,既有适应于灌溉耕作的农业文明,又有在特殊地理环境下产生的游牧文明,这两种类型的文明互相传播、冲突与融合,逐渐催化孕育了辉煌灿烂的上古东方文学。
众多东方诸国中,最具代表性的国家是埃及、印度、巴比伦、希伯来和中国。
在东方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最明显的特征是文化与宗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神话是远古东方人对宇宙起源、万物生成发展以及主体自我认识的最初诠释,因此,最初的东方文学主要是由各种神话传说和相关的宗教文本构成。
《简明东方文学史》孟昭毅、李跃进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P1文化是文学的母胎,什么样的文化孕育什么样的文学。
文学又是文化的“缩影”,素有“小文化”之称。
东方文学蕴含着东方精神、东方智慧和东方情操,更是东方审美体系的符号。
东方文学产生于近代西方。
上古东方文学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共同占有为基础的土地公有制。
自然形成的共同体(家庭和通过家庭组成的部落或部落联盟)集体占有土地,每个人只是作为这个共同体的成员,才能把自己看成是土地的占有者。
“在亚细亚的(至少是占优势的)形式中,不存在个人所有,只有个人占有;公社是真正的实际所有者;所以,财产只是作为公共的土地财产而存在。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46卷(上)第481页,人民出版社1979年。
第二,建立在亚细亚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农村公社自然经济。
每个自然共同体(农村公社)的生产范围限于自给自足,农业和简单的手工业结合,公社成员生产的目的不在创造价值以换取他人的产品,主要是为满足个人及整个共同体生存的需要及为生存再生产的需要。
这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一方面使得农村公社完全能够独立存在,从而每个公社是一个独立封闭的实体;另一方面,这种经济形式只是满足于生存的不断重复生产,没有发展生产的紧迫需要和强大动力。
第三,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宗法血缘关系。
在亚细亚生产方式中,每个人都离不开共同体,“就像单个蜜蜂窝不开蜂房一样”。
每个人只有作为共同体的成员,才能拥有他生存的一切。
他和他的家庭,独立地在分配给他的土地上劳作。
劳作过程的共同性,共同占有、利用土地的生产方式,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形式,都决定了个人不能独立于基于血缘的共同体。
他成为共同体锁链上的一环。
同时,这种生产方式与宗法血缘关系互为因果:生产方式需要血缘关系,血缘关系又强化了这一生产方式。
与这种经济基础相适应的是东方古代社会的专制政治。
马克思说:“在大多数亚细亚的基本形式中,凌驾于所有这一切小的共同体之上的总合的统一体表现为更高的所有者或惟一的所有者,实际的公社却只不过表现为世袭的占有者。
1古代保存神话的载体是:()C 史诗2下列关于神话的产生的说法正确的是:()D 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产物3《楚辞》的作者是:()B 屈原4神话原本的形态是?A 口头文学5神话和史诗都是?D 集体的创造6王向远认为史诗是人类文学发展的第几个阶段?B 第二阶段7在古代印度,哪种种姓的人从事农业和商业较多?C 吠舍8传统东方文化的最高抽象实体不包括下列哪一选项的内容?D、神9下列哪一时期,东方社会的文化意识共通性表现地最为明显?C 近代社会10印度种姓制度是以什么姓氏为中心的?D 婆罗门11史诗是由氏族向民族过渡时期的产物。
对12氏族最后被部落代替。
对13史诗是氏族社会的产物?错14神话是史诗形成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对15西方文化意识的核心一直是科学和法律。
对16亚里士多德认为,东方人是“政治的动物”。
错17东方在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时,还存在部分自治城市。
错1世俗化时代产生的时间段是:()C 中世纪后期2西方文学近代化的标志是:()D 文艺复兴3中国贵族文学的最高峰是哪一时期:()B 唐宋4民间文学的主要文学样式是?B 民间故事5世俗化文学的两种形态是?D 民间文学和市井文学6王向远认为世俗化文学的时代产生于?C 中世纪后期7季羡林认为,东方文学成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的基础是什么?C 寻找文学规律8.20世纪初,俄国学者的《东方文学论文集》中对东方文学哪一方面研究较多?C 东方古典文学9东方文学平民化的审美是情感表现的哪一种形式?D 宣泄的快感10东方文学的世俗化时期大约产生于哪个时代?D 西方中世纪后期11人类文学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对12散文文体比诗歌出现更早。
错13贵族化的文学的审美趣味在于情感的宣泄和表达?错14世俗化的美和贵族化的美是相互渗透和转化的?对15西方是以文艺复兴为标志而进行到文艺近代化。
对16所谓东方文学的世俗化时期就是指古代的全民神话和史诗文学。
错17东方学在建立之初,未考虑对东方的经济制度进行研究。
东方文学一、填空。
1.古埃及保存的人类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是又称。
2.古埃及劳动歌谣保存最完好的是。
3.人类现存最早的史诗是,描写了吉尔伽美什与半人半兽的从交战到结为知己,并一起走上为民造福的道路。
4.《旧约》中的诗剧被称为希伯莱文学中最伟大的杰作,它将诗戏剧和哲理融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
5.在《圣经》中,最著名的神话传说有和的故事 6.《吠陀本集》共有四种和。
7.《罗摩衍那》主要写英雄罗摩和他妻子一生的悲欢离合。
8.印度著名的两大史诗是和。
9.随着佛教的兴起,产生了大量的宗教文献,其中最有文学价值的是,它是一部寓言故事集。
10.日本在8世纪初出现了两部比较完整的著作、因其文学性较强,又被称为“”文学。
11.江户时期是日本“町人文学”大发展的时期,文学成就体现在小说、诗歌、戏剧三方面,此期小说称为小说家以为代表,诗歌称为诗人以为代表,戏剧有两种,一曰一曰,最有名的戏剧家是。
12.日本平安时期,最优秀的随笔作家是,她的代表作是,最优秀的物语文学作家是,她的代表作是。
13.《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一部总集,其中的《贫穷回答歌》的作者他被称为诗人。
14.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是作者是小说主要描写的是时代社会的生活,主人公的名字叫。
15.首陀罗迦的不仅描写了和的爱情故事,而且描写了农民起义军与专制暴君的斗争,是一部具有鲜明倾向的。
16.在印度公元1世纪,产生了一部寓言故事集它具有独特结构特征,采用的形式构成。
17.中古印度最伟大的诗人兼戏剧家是他生活在王朝,他的代表作是抒情长诗和诗剧。
18.《云使》是一篇著名的抒情诗,描写被贬谪他乡的小神仙委托北去的向亲人带个信息,抒发自己的思想之情。
19.中古阿拉伯最重要的散文作家是其代表作是寓言故事集是根据的翻译和改写的。
20.伊朗中古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在方面,被为“诗人之父”,他流传下来两千多行诗以及长诗的片断。
21.《古兰经》是教的经典,也是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的典范,它是该教创始人的言行录。
东方文学:导论、第一章东方文学教师:姜文清教学内容说明:总体内容与郑克鲁主编《外国文学史》下册的“亚非文学”相一致;改动的是:去掉其第三章近现代亚非文学的第五节纪伯伦、第六节马哈福兹、第七节索因卡;增加“第四章东南亚文学”(第一节泰国文学、第二节缅甸文学、第三节越南文学)。
导论一、东方文化与东方文学的特质东方是世界文化的发祥地,其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四大文化体系:欧洲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汉文化体系,东方有其三。
东方是世界三大宗教,即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诞生地。
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中极有特色的一部分,也是我们学习外国文学课程中应有的一个内容。
“东方”与“东方文学”古代腓尼基人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称为Asu(即后来称的Asia),意为“东方日出处”;地中海以西称为Enb(后来的Europe),意为“西方日落处”。
“东方”,它指处于亚、非地区,处于伊斯兰文化圈和古代中国、印度文化圈的各个国家、民族和地区。
“东方文学”,则是指这些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古代到近、现代的文学。
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只是称谓不同而已。
东方文学的特质“东方精神”:1)认知文化和谐农耕文化人与自然天人合一感悟直观感性内倾思维梵我合一直觉瞬间印象冥想神智人神相通2)价值文化泛道德色彩等级秩序劝善惩恶仁爱宽厚浓厚的宗教意味宗教经典题材母题形象文体3)审美文化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物我感应——中日朝诗歌人神契合涅般顺从境界圆满——《沙恭达罗》内心表现以物写情以形写神—两大史诗、抒情诗二、东方文学史的分期东方文学如何分期?(一)古代东方文学时间:从原始社会后期到奴隶制社会时期主要地域:五大文明古国:埃及、印度、巴比伦、希伯来、中国特点:多中心;幅射与交融(二)中古东方文学时间:封建社会时期地域:三大文化圈:佛教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圈、汉文化圈特点:中古的“黄金时代”(三)近代东方文学时间:19世纪地域:亚非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点:西方文化的强行进入抵制吸取向现代过渡(四)现代东方文学时间: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半叶地域:同前特点:选择性批判、吸取;名家颇多,成果涌现(五)当代东方文学时间:二战后、特别是70年代后地域:同前特点:开放融合、多元文化;与现代化趋势相一致;世界性影响的名家出现;东方文化的价值日益体现第一章古代东方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古代东方文学的基本特征(思考题1)1、多元聚合体漫长的时间跨度广大的地域2、神话体现出自然史观和原始思维,富于宗教意味:创世、诵神、祈求3、故事、史诗表现多地域多民族文化的冲突、融合;从原始部落到城邦到统一大国的进程;对社会关系进行象征性阐释。
季羡林东方文学史(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序言当今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绝不会是对等的。
它必然是以东方未主,再汲取西方文化中有用的东西,使人类文化再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在人类发展史上开一个新纪元。
中古东北亚文学《古事记》:日本第一部用文字记载的历史、神话、传说集,由三卷构成。
它不仅标志着日本书面文学的确立,而且也是研究古代历史、宗教、习俗和文字的重要资料。
《万叶集》是日本现在最早的一部和歌总集,约成书于八世纪下半叶。
它的诞生标志着日本民族诗歌从古歌谣已发展为定型的和歌。
共20卷,收藏和歌约4500首,用万叶假名写成,较好保存了古言古意。
其歌体由句数、音数不变的古歌谣趋于定型为五音句、七音句交织而成的短歌、长歌等各种歌体。
作者阶层广泛,上起天皇后妃,下至庶民百姓,其中着名的有柿本人麻吕、山上忆良等,此外,尚有独放光彩,弥足珍贵的东歌(日本东国民谣)和防人歌(关于边防戍兵的歌曲)。
经过多年多人的多次编纂,最终由歌人大伴家持将自己收录的歌集和业已编纂成书的歌卷汇集一起加以编纂,后又经数人加工,约于奈良时代末或平安时代初最后完成。
由于它深深扎根于民谣,故具有雄浑朴实的特点。
在日本文学史上其地位与中国的《诗经》类似。
万叶,指万世,取世代相传之意。
由于是汇编而成,编撰者意图不一,导致此书各卷体例、分类、特点不一。
但基本上可分为相闻、挽歌、杂歌三大类。
万叶歌人从民歌民谣中汲取了丰厚的养分,以万叶假名创作了以短歌为主的歌风浑厚、内容丰富、感情真挚、含义隽永的作品,为后世抒情诗之楷模。
歌圣:柿本人麻吕和山部赤人《文镜秘府论》《古今和歌集》:第一部敕撰和歌集。
它的问世表明日本本民族固有的诗歌形式——和歌取代了盛极一时的汉诗文在宫廷中的正统地位。
共20卷,内容以描写自然和爱情为主。
物语文学:日本特有的主要见于平安至镰仓时代的一种古典文学式样,是在民间评说、说话、传说的基础上,接受了中国六朝、隋唐的志怪和传奇的影响而产生的,能容纳和歌难以充分表述的社会、人生问题。
南美洲印加人的宗教。
主要流行于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与智利北部。
盛行形形色色的和以崇拜太阳为最高神的。
印加文明是在以秘鲁为中心的安第斯山区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与宗教结合的天文学有较高的科学价值。
印加人认为高位神韦拉可卡是大地、人、其他神灵及一切活物的创造者,是创造文化的英雄,也是印加各部落的创造神。
它创造了人,又加以毁灭,后又用石头造人。
它被称为“世界之尊师,普天之最足智多谋,年高德劭之尊长”。
认为此神为一切权力之来源,无需为其划圣地,建神殿,仅有一人形金像。
祈祷时,常先向韦拉可卡献上第一篇祷词,然后分别向日、雷、月、星及地母、海母祈祷。
由于韦拉可卡的地位特别崇高,印加人平时求告的主要是其他一些较小的神灵,统称华卡。
其中日神印蒂的地位最高,为各物神和印加王的祖先、保护者。
其形象是一金制发光人脸,与雷电、气候神及月亮女神同住太阳神庙中,诸星神亦居于此庙。
其中有的神被认为专管人间的一些特别事务,或照管一些有特别用途的动物。
印加人还崇拜诸王的木乃伊,认为其具有超然的神力。
祭祀常在室外举行。
参加祭祀者应当洁净以符合礼仪,因此宗教活动往往伴以认罪、悔改、在活水中洗净身体等。
神庙存放神像、圣器,祭司和“特选的妇女”亦居其中。
祭典以供奉牺牲为主,通常的祭品是骆马、豚鼠和伊拉麻果(一种热带果品)。
发生重大事件时(如印加王登基),常将神庙中的特选妇女、战俘及儿童作牺牲祭神。
有较为完善的教阶制度,祭司的等级分明并参预政治活动。
大祭司为终身制,掌握实权,可婚娶,各地祭司皆由其任免。
各地设有祭司学校。
特选的妇女自幼在神庙培养,成年后或作帝王妻妾,或幽居神庙,需要时则作祭品献神。
玛雅文化从公元前1500年到公元317年为玛雅文明发展的前古典时期,从公元317年到公元889年为古典时期,从公元889年到1697年为后古典时期。
也有人把它叫做早期阶段、中期阶段和晚期阶段。
前古典文明出现在危地马拉的太平洋沿岸和高原地带。
《东方文学史》主要作家作品流派整理古代埃及古王国时期神话:关于拉神和奥西里斯的神话、《万物之创造者》、关于狮身人面、关于凤凰传记文学:《梅腾传》《大臣乌尼传》箴言作品:《大臣普塔霍蒂普箴言》戏剧诗歌:《金字塔铭文》(中王国时变为《石棺铭文》,新王国作《亡灵书》)中宗教中王国时期(古典时代)诗歌:劳动歌谣和世俗诗篇(《竖琴之歌》《饮宴歌》《绝望者和自己灵魂的谈话》)民间故事:《船舶遇难的故事》《辛努赫特的故事》《乡民与雇工》新王国时期诗歌:爱情歌谣(《爱情对唱》)和宗教诗篇(《阿顿颂诗》《尼罗河颂》)民间故事:《占领尤巴城》《真理和虚假的故事》《韦南门的航行》《厄运被注定的王子》《昂普、瓦塔两兄弟》传记文学:《乌努.阿蒙游记》《桡夫长亚赫摩斯传》《图特摩斯三世年代记》文艺理论:谈到描写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事物的长诗总体影响及《亡灵书》详情P12、P14古巴比伦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巴比伦王国苏美尔神话:神普、世界性母题(创造、洪水、人类起源、农牧之争、杀妖屠龙、地狱之行)史诗:《吉尔伽美什和生物之国》《吉尔伽美什和天牛》《吉尔伽美什之死》《吉尔伽美什、恩启都和另一世界》《吉尔伽美什和阿伽》阿卡德:神话、颂诗、关于开过君主萨尔贡出生的传说(“弃儿型”)巴比伦神话史诗:《艾努玛.艾利什》(创世史诗)、《易士塔下冥府》(二神生死恋解释季节变迁和生命循环)、《阿达帕》、《咏正直受难者的诗》、《吉尔伽美什》(P33)古希伯来(宗教性、抒情性、理想性)《希伯来圣经》(《圣经.旧约》P49)、《次经》、《伪经》、“死海古卷”古印度达罗毗图人(土著)、雅利安人入侵——吠陀吠陀文献:吠陀语(梵语前身)著、以四大吠陀本集(韵文)为主,加上注释、阐述吠陀的《梵书》《森林书》《奥义书》(散文)等P65四大吠陀:《梨俱吠陀本集》《娑摩吠陀本集》《夜柔吠陀本集》《阿闼婆吠陀本集》(P75)《梵书》:各种梵书分属四大吠陀,婆罗门祭司的职业用书;意义(宗教和文学)《森林书》:《梵书》的附属,梵书反对者作,反婆罗门垄断知识,梵书“礼仪之路”到奥义书“学问之路”的过渡《奥义书》:附《森林书》后,开创一个有系统理论的印度哲学时代(发现自我、轮回业报)《摩奴法典》:印度教徒人生四行期——梵行期、家居期、林栖期、遁世期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P91)印度人谓之“历史传说”《往世书》:“古代传说”(神话故事)7—12世纪桑伽姆文学:印度南方泰米尔语(达罗毗图语系)诗作——《朵伽比亚姆》(语法书、创作论)、《八卷诗集》和《十卷长歌》(集体创作,学者整理,古泰米尔文学的发达与繁荣)印度史诗神话的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神话发达的原因:印度宗教发展使然;印度人重神话、轻历史;口耳相传的传播形式;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中古印度影响印度文学的三件事:佛教与印度教的互为消涨;伊斯兰文化的进入;各地方言的兴起中古文学成就1.独步世界的故事文学。
1、世界大国之内的四大文化圏:中国文化圏、印度文化圈、阿拉伯——伊斯兰、欧洲文化圏(季羡林)。
2、东方文学是世界文学的源头,世界三大文艺理论是中国《诗学》、印度《舞论》、西方《诗学》,东方占了两个。
3、五大古国: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希伯来(相互封闭)。
4、世界文学史中最古老的三大诗集:中国《诗经》、埃及《亡灵书》、印度《吠陀》
5、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罗波那是作为邪恶的形象,罗摩是正面形象。
悉多是女主人公,男主人公是罗摩。
6、通常所指的东方文学是指除中国文学之外的东方文学。
7、《摩诃婆罗多》中有众多的神话故事集,成为印度诗歌创作的源泉,有“诗歌的顶峰”“第五大吠陀”之称。
8、《摩诃婆罗多》正面典型坚战,反面难敌,女主人公黑公主。
9、印度四大吠陀是《梨俱吠陀》《娑摩吠陀》《夜柔吠陀》《闼阿婆吠陀》,最具有文学价值的是《梨俱吠陀》。
10、古巴比伦文学中,记载了英雄寻找长生不老之草,探索生命奥秘的是《吉尔伽美什》
11、日本文学中,戏剧经历了能、狂言、净琉璃、歌舞伎形式。
其中日本戏本剧史最著名的戏剧家是近松门左卫门,被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
12、日本最早的书面文学作品是《古事记》。
13、日本《源氏物语》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记载了四朝三代人70年间的故事。
14、哈奴曼和孙行者3的关间的设想是1923年由胡适《西游记考证》提出来。
15、西方文学中的原罪说最早的来源是《创世纪》——伊甸园神话。
16、古埃及有关奥西里斯的神话最多。
东方文学史复习题东方文学史复习题东方文学史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深度的领域,涵盖了许多不同的文学传统和作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一些东方文学史的重要内容和复习题,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知识。
一、古代东方文学1.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它包含了多少篇诗歌?2. 印度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两部作品是什么?分别讲述了什么故事?3. 《一千零一夜》是哪个地区的文学作品?它是如何传播到其他地区的?二、东方古代文学与宗教1. 佛教对东方文学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2. 伊斯兰教对东方文学有何影响?请举例说明。
3. 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道教元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三、东方文学中的文学流派和作家1.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哪些重要的文学流派?请简要介绍。
2. 印度古代文学中最重要的文学流派是什么?请简要介绍。
3. 日本古代文学中有哪些重要的作家和作品?请简要介绍。
四、东方文学中的主题和艺术手法1. 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印度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3. 日本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4. 东方文学中常见的艺术手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五、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比较1. 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在主题和风格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2. 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在叙事结构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3. 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在人物刻画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
六、现代东方文学1. 中国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他们的作品主要探讨了哪些主题?2. 印度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他们的作品主要探讨了哪些主题?3. 日本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哪些?他们的作品主要探讨了哪些主题?通过回答这些复习题,读者可以更好地回顾和巩固对东方文学史的理解。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帮助读者思考和探索东方文学与其他领域的联系和影响。
东方文学史是一个广阔而深奥的领域,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东方文学的独特之处。
尔雅东方文学史答案————————————————————————————————作者:————————————————————————————————日期:21“东方主义”是()时期提出的一种观念。
•A、19世纪上半期•B、19世纪末•C、20世纪上半期•D、20世纪末我的答案:D得分:0.0分2“东方”形成的主义从()时期就开始了。
•A、清代中国•B、古罗马•C、古印度•D、古希腊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3希腊文化自身的源头在东方。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西方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开放性。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相互独立、相互制衡是三权分立的()。
•A、条件•B、前提•C、基础•D、核心我的答案:D得分:25.0分2中国文化的主要传承方式是()。
•A、学习•C、注经•D、著述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318世纪之前西方对中国的专制主义是持否定态度。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4西方人认为中国人是没有宗教信仰的。
()我的答案:×得分:0.0分1下列生产方式中()的最基本特点是出现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社会。
•A、亚细亚生产方式•B、古典古代的生产方式•C、近代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D、未来社会主义的生产方式我的答案:A得分:25.0分2马克思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
•A、非洲生产方式•B、欧洲生产方式•C、亚洲生产方式•D、西方生产方式我的答案:D得分:0.0分3《创世纪》中提到上帝只花了7天时间用()创立了世界。
•A、泥土•B、语言•C、面粉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4魏特夫的《东方专制主义批判》一书分析了东方专制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1下列国家中属于典型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是()。
•A、越南•B、泰国•C、朝鲜•D、俄罗斯我的答案:C得分:25.0分2东方文化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是()。
•A、重农抑商思想•B、官本位思想•C、儒学思想•D、道家思想我的答案:B得分:25.0分3西方权利中在法律框架内独立于行政权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