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三方物流与第N方物流
- 格式:pdf
- 大小:529.20 KB
- 文档页数:24
根据实际物流承担方的不同,以及相关社会组织在物流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我们可以将这些物流形式分别称为不同方物流。
例如,“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以及“第五方物流”等等。
一、第一方物流第一方物流(the First Party Logistics, 1PL)是指由物资提供者自己承担向物资需求者送货,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的过程。
传统上,多数制造企业都自己配备有规模较大的运输工具(如车辆、船舶等)和运输自己产品所需要的仓库等物流设施,来实现自己产品的空间位移。
特别是当产品输送量较大的情况下,企业比较愿意由自己来承担物流的任务。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越来越注重从物流过程中追求“第三利润”,由此企业感到,由制造商自己从事物流确实存在一系列问题。
例如以下一些问题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兴起显得越来越突出:1)由于产品的市场需求在时间上是不平衡的,企业配置物流设施是根据需求旺季能力确定还是淡季?这往往成为企业头疼的事;无论怎样配置都可能造成物流能力的浪费或紧张。
2)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在于它所制造的产品,而从事物流业却非其核心竞争能力的业务,因此,从事物流业务的成本一般比专业物流企业要高。
3)企业自己从事物流很难构造一个有效的物流网络,因此几乎难以达到JIT的要求,特别是供需双方在地理位置上相距较远的情况下,企业无法实现有效的物流。
4)随着第三方物流的兴起,并能提供日趋完善的物流服务,使得第一方物流原有的一些优势淡然失色。
二、第二方物流第二方物流(the Second Party Logistics, 2PL)是指由物资需求者自己解决所需物资的物流问题,以实现物资的空间位移。
传统上的一些较大规模的商业部门都备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储存商品的仓库,以解决从供应站到商场的物流问题。
但是,传统的由第二方承担的物流同样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自备运输工具和仓库已经使物资需求者(主要是商业部门)的经营成本过高,在微利的商业经营时代,这种成本的支出是商业企业难以承受的。
从第一方物流到第N方物流在寻求外包的过程中,企业更需要一个全球范围的合作者。
这个合作者不仅能够提供整体的物质流(运输、库存管理等)服务,同时能够提供金融和信息服务,提高企业的供应商、生产商和分销商的有效合作,并保持相应的客户服务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当物流部门经常说“不”时,这总会有一定理由。
今天的物流已经超出了简单的运输、仓储、包装等传统概念,物流已经和市场、人力资源、财务、生产等职能部门一样,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部门;同时,物流部门在企业的供应链中扮演着一个承上启下,联系供应商、企业和客户的角色。
一个生产型企业中的物流职能部门,最初大都是从企业内部成立相对独立的部门来完成企业本身物流服务的需求,然后逐步发展到部分外包直到最终全部外包所有物流服务。
这个从内到外的轨迹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根据参与方数量可分为从第一方物流到第N方物流:第一阶段:第一方物流(企业本身)企业自身组织并完成企业经营所必需的物流服务:自己的司机使用本企业的车队运输本企业产品;自有的仓储系统提供简单的、只针对本企业产品的存储服务。
企业既是任务的命令者,也是任务的实施者。
第二阶段:第二方物流(命令者和实施者)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开始向公共运输企业外包诸如运输等业务以降低企业的产品运输成本。
从完成原材料、半成品、产品运输角度,企业本身是任务的命令者,而运输企业是任务的具体实施者,在两者之间建立了初步的合作经营关系。
第三阶段:第三方物流(命令者和物流综合服务提供者)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社会分工要求生产型企业越来越将重心集中到企业本身的核心业务,同时将非本职业务及缺乏提供附加值的经营活动外包。
相应的,物流企业更加专注于物流服务,也从单纯的运输和仓储发展到能够提供一系列全方位的物流服务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
作为命令者,生产型企业将更多的物流业务外包给有能力完成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作为执行者,为了满足其客户不断出现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除了添置更多的硬件设备,如车队、仓库等,还提供诸如转运、重新包装、特殊要求运输等附加值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