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和生产理论(2)
- 格式:ppt
- 大小:764.50 KB
- 文档页数:47
经济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汇总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社会资源如何有效分配的学科,它研究个体、市场和国家的决策制定与资源配置。
作为经济学基础的入门课程,大一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大一经济学基础知识进行汇总,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的归纳和参考。
1. 经济学的概念和分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如何管理稀缺资源的学科。
它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个主要分支。
宏观经济学研究国家整体经济表现,如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和失业率等;微观经济学则关注个体和市场层面上的决策和行为,如供求关系、消费者决策和企业竞争等。
2. 基本的经济学原理(1)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供应量与需求量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物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供需关系的平衡点称为市场均衡。
(2)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当进行某项决策时放弃的其他最佳选择。
经济学强调了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决策所需要考虑的代价。
(3)边际效益:边际效益是指当增加或减少一单位资源时,所得到的额外收益或损失。
人们应该根据边际效益来决定资源的最优配置。
(4)无效率和效率:经济学关注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
无效率指的是在某种资源分配下,无法增加一个人或一个团体的福利而可以增加另一个人或团体福利的情况。
效率则指资源的最优利用,以使福利最大化。
3. 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
主要的经济体制包括市场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和混合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以市场为基础,通过供求关系来协调资源配置;计划经济体制则由政府集中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混合经济体制则是市场和政府的结合。
4. 宏观经济学(1)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它以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核心指标,反映国家或地区的整体经济表现。
(2)通货膨胀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总水平的不断上升。
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来调控经济活动和稳定物价水平。
(3)失业和就业:失业率是反映某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指标。
第5讲: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1. 企业理论概述企业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单位,是生产力的组织者和实施者。
企业理论是指对企业的基本性质、目标、功能、组织结构、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
企业理论的发展受到经济、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企业理论也在不断演化。
企业理论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性质、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内容。
企业的基本性质是指企业作为一种经济组织实体的本质属性,主要包括所有权、责任和法人特性。
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为了实现自身利益而进行经营活动的目标,一般包括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个方面。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指企业内部各种组织关系和层次结构的总和,包括垂直和水平两个方面。
企业的经营管理是指企业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进行的各项管理活动,包括战略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等。
2. 企业生产理论概述企业生产理论是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相互作用的规律进行研究和总结的理论体系。
企业的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要素的组合和配置、生产技术和工艺、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等关键环节。
企业生产理论是为了指导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而进行的研究。
企业生产理论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组合理论、生产函数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生产过程知识和技术创新等内容。
生产要素组合理论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组合和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实现最优生产结果的理论。
生产函数理论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过程中产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的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规模扩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的理论,主要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的关系研究。
生产过程知识和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不断提高技术和创新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的理论。
3.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的关系企业理论和企业生产理论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关系。
企业理论是企业生产理论的基础,企业理论为企业生产理论提供了基本框架和理论依据。
第四章企业和⽣产理论第四章企业和⽣产理论⼀.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A.⼀年或⼀年以内的时期B.在这时期内所有投⼊量都是可变的C.在这时期内所有投⼊量都是不可变的D.在这时期内,⾄少有⼀种投⼊量是固定的,也⾄少有⼀种投⼊量是可变的2.可变投⼊量增加⼀个单位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动量称为()A.平均产量B.边际产量C.平均可变产量D.总产量3.当雇佣第7个⼯⼈,每周产量从100单位增加到110单位;当雇佣第8个⼯⼈时,每周产量从110单位增加到118单位,这种情况()。
A.规模收益递减B.边际成本递减C.边际收益递减D.劳动密集型⽣产4.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所研究的问题是()A.各种⽣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B.两种⽣产要素同时变动对产量的影响。
C.其他⽣产要素不变,⼀种⽣产要素变动时对产量的影响。
D.⼀种⽣产要素不变,其他⽣产要素变动是对产量的影响。
5.当⽣产函数Q=f ( L,K ) 的AP L为递减时,则MP L()。
A.递减且为正B.递减且为负C.为零D.上述情况都可能6.当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A.AP是递减的B.AP为零C.MP为零D.MP为负7.当边际产量⼤于平均产量时()A.平均产量递增B.平均产量递减C.平均产量不变D.边际产量递增8.如果连续地增加某种⽣产要素,在总产量达到最⼤时,边际产量曲线()A.与纵轴相交B.经过原点C.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D.与横轴相交9.等产量曲线是指在这条曲线上的各点代表()A.⽣产同等产量投⼊要素的各种组合⽐例是相同的B.⽣产同等产量投⼊要素的价格是不变的C.投⼊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10.等成本线平⾏向右移动表明()A.产量提⾼了B.预算成本增加了C.⽣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例提⾼了D.⽣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例提⾼了11.规模收益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的()A.连续地投⼊某种⽣产要素⽽保持其他⽣产要素不变B.按⽐例地连续增加各种⽣产要素C.不按⽐例地连续增加各种⽣产要素D.上述都不正确12.根据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结合分析,两种⽣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是()A.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交之点B.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相切之点C.离原点最远的等产量线上的任⼀点D.离原点最近的等产量线上的任⼀点13.⼚商⽤来⽣产产品的劳动、原材料和资本商品叫做( )。
《西方经济学》习题库第一章导论一,单选题1.以下哪一个问题与微观经济学有关()A.货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B.国际收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C.财政赤字对储蓄的影响D.石油价格对汽车生产的影响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3.下列哪个陈述不属于实证主义陈述( )A)中东危机引起石油价格上升,并导致家用轿车需求下降。
B)为了缩小贫富差距,有必要征收遗产税。
C)开征物业税可以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有利于平抑房价。
D)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监管的放松是“次贷危机”的重要原因。
4.下列关于经济学论述不正确的是()A.只要资源是稀缺的,则任何社会都面对着“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这样一些基本的经济问题;B.经济学要求我们做任何抉择时都要有“机会成本”的概念;C.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如何有效地配置稀缺资源;D.经济学认为,理性人在做决策时总是要比较平均收益和平均成本。
5.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个人的生财之道6.下列命题中,哪一项不不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表述()A.为了抑制通胀压力,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从2008年初的14.5%上调至21.5%。
B.温家宝总理近日(2011年11月6日)在圣彼得堡表示:“对于房地产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决不可有丝毫动摇,我们的目标是要使房价回归到合理的价格。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GDP年均增长率约10%,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D.我国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已经超过3000元7.经济学是研究()A.如何完全满足我们无限的欲望。
B.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C.如何把我们的欲望减少到我们得到的满足为止。
D.如何避免权衡取舍。
E.社会如何管理其无限的资源二,判断题1.经济物品是指有用的物品()2.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存在的前提条件()3.“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反映了“机会成本”的概念()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一,单选题1.当产品A的价格下降,产品B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则()A.产品A和B是替代品 B.产品A和B是互补品C.产品A是次品、B是优质品 D.产品A和B都是次品2.当价格变动的百分比大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时( )A.需求富有弹性 B. 价格上升会增加总收益C.需求完全无弹性 D. 价格下降会增加总收益3.在某一时期内彩电的需求曲线向左平移的原因可以是:()A)彩电的价格上升B)消费者对彩电预期价格上升C)消费者对彩电的预期价格下降D)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E)黑白电视机的价格上升4.某月内,X商品的替代品的价格上升和互补品的价格上升,分别引起X商品的需求变动量为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它们共同作用下该月X商品需求数量:(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5.假定玉米市场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玉米的产量等于销售量且等于需求量,恶劣的气候条件使玉米产量下降20%,在这种情况下:( )A)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减少,因为玉米的产量下降20%B)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上升低于20%C)玉米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因为玉米的价格上升超过20%6.如果一条线性的需求曲线与一条曲线型(非线性)的需求曲线相切,在切点处两条需求曲线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A)不相同B)相同C)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D)根据切点的位置而异7.当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两种商品需求量都同时增加或减少,则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系数为A)正B)负C)0 D)18.伴随消费者预算线的平移,连结消费者诸均衡点的曲线称为()A)需求曲线B)价格—消费曲线C)收入—消费曲线D)恩格尔曲线。
生产者组织形式和企业理论一、生产者生产者即企业或厂商。
在生产者行为的分析中,一般假设生产者或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一基本假定是“经济人假设”在生产和企业理论中的具体化。
二、企业形成的理论1.企业的本质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1937 年发表《企业的本质》一书,他认为企业是为了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或交易成本而产生的,企业的本质特征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从历史上看,从企业产生以后,企业与市场机制就是两种不同的协调生产和配置资源的方式,同时社会上就形成了两种交易,即企业外部的市场交易和企业内部的交易。
两种交易都需要支付交易费用或成本,而企业作为一种组织形式大大减少了需要签订的契约数量,可以大量节约交易费用。
当企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小于市场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时,企业就应运而生了。
所以,交易成本的节约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3.导致市场机制和企业的交易费用不同的主要因素是信息的不完全性。
三、生产的相关概念生产将投入转变成产出的过程产出生产者向社会提供有形的物质产出和无形服务产出,是企业获得销售收入的基础投入包括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一般划分为劳动、资本、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种类型。
投入一般分为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从较长时期来看,企业的各项投入都是可以改变的。
当各种投入要素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长期行为;而当某种或几种要素不可变时,一般是研究企业的短期行为四、生产函数1.概念:生产函数表示一定时期内,在技术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生产函数是生产要素投入量和产品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2.生产函数的前提条件:技术不变3.生产函数是最大产量与投入要素之间的函数关系。
所有企业都有生产函数。
企业理论与企业生产理论1. 企业理论的起源企业理论是研究和管理企业的相关理论体系。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当时的富兰克林、马克斯·韦伯等学者开始探索企业组织和管理的课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理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且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2. 企业理论的核心观点企业理论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的核心观点包括: - 组织结构理论:研究企业内部组织的形式和结构,包括层级关系、职能分工等方面。
- 领导和管理理论:探讨企业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以及各种管理方法和技巧。
- 经济学理论:研究企业的经济行为,包括供需关系、成本理论等方面。
- 营销理论:研究企业如何进行市场营销,包括市场细分、市场调研等方面。
- 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探讨企业如何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以及员工关系管理等方面。
3. 企业生产理论的概述企业生产理论是企业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的重点是企业的生产过程。
企业生产理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3.1 生产要素理论企业的生产活动主要依赖于三种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和资源。
生产要素理论研究了如何合理配置这些生产要素,以实现最大化的生产效率和利润。
3.2 生产函数理论生产函数是描述生产要素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
生产函数理论研究了不同生产要素组合对产出的影响,以及如何找到最佳的生产要素组合来最大化产出。
3.3 规模效应理论规模效应是指企业规模扩大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规模效应理论研究了企业规模与生产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企业规模的最优选择。
3.4 生产成本理论生产成本是企业生产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和费用。
生产成本理论研究了不同生产要素和生产规模对生产成本的影响,以及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4. 企业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企业理论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范畴,更重要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企业管理中。
企业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可以促进企业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在企业实践中,管理者可以借鉴和应用各种企业理论,比如组织结构理论可以帮助优化企业的组织架构,经济学理论可以指导企业的经营决策,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招聘、培训和激励员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