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小学各科地周课时安排
- 格式:docx
- 大小:17.19 KB
- 文档页数:1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随州历史、广水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小学各年级课程设置及具体课时安排
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3节,语文8节,数学4节,体育5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科学2节,语文7节,数学4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2节,语文7节,数学4节,科学2节,外语2节,体育3节,音乐2节,美术2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3节,语文7节,数学5节,科学3节,外语2节,体育3节,信息技术1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3节,科学3节,语文7节,数学5节,外语2节,体育3节,信息技术1节,音乐2节,美术2节,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各1节。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说明:
1、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已安排)、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2)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会、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2、除国家规定课程外,学校可结合实际安排学校课程,如: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3、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江苏省中小学课程课时安排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的要求,中小学的课程课时安排如下:
一、课程的总体安排
1. 学年总体安排:每个学年分为两个学期,每个学期分为若干个教学周期。
2. 每周课时分配:按照课程标准和教育厅要求,每周的课时分配如下:
- 小学一至三年级:每周不超过30个课时;
- 小学四至六年级:每周不超过35个课时;
- 初中:每周不超过40个课时;
- 高中:每周不超过45个课时。
二、课程的具体安排
1. 语文课:
- 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周至少7个课时;
- 初中一至三年级:每周至少6个课时;
- 高中一至三年级:每周至少5个课时。
2. 数学课:
- 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周至少5个课时;
- 初中一至三年级:每周至少6个课时;
- 高中一至三年级:每周至少5个课时。
3. 英语课:
- 小学一至六年级:每周至少3个课时;
- 初中一至三年级:每周至少4个课时;
- 高中一至三年级:每周至少5个课时。
4. 其他科目的课程安排根据教育厅和学校的具体要求进行分配。
三、课时安排的调整
1. 特殊节假日期间,根据教育厅的安排,可以进行适当的课时
调整。
2. 每个学期结束前,学校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教育厅要求,对课时进行评估和调整。
以上为江苏省中小学课程课时安排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请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安排,并及时向教育厅汇报。
**小学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一二三四五六公民与法治 2 2 2品德与社会 2 3 3 语文8 8 6 6 6 6 数学 4 4 4 4 5 5 外语 2 2 2 2 科学 1 1 3 3 3 3 体育 4 4 3 3 3 3 音乐 2 2 2 2 1 1 美术 2 2 2 2 1 1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3 3 6 6 6 6综合1地方/校本1班队1综合1地方/校本1班队1综合1地方1校本1班队1信息1书法1综合1地方1校本1班队1信息1书法1综合1地方1校本1班队1心理1书法1综合1地方1校本1班队1心理1书法1周课时总量(节)26 26 30 30 30 30关于综合实践活动、地方与学校课程:1.一、二年级每周3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活动1节、地方/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1节);2.三、四年级每周6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1节、信息技术1节、地方1节、书法1节、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1节);3.五、六年级每周6课时分别为:综合实践1节、地方1节、心理1节、学校课程2节(含班队活动1节)。
关于课程内容说明:1.地方课的配套教材为《闽南方言进课堂》《海西家园》《咱厝的古迹》;2.班队课应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安全、劳动、卫生保健、爱国主义、禁毒等方面的教育,《公共安全教育》可放在班队课中学习;3.校本课程即阅读,任课老师可以进行名著赏析、好书推荐,三至六年级任课教师可组织学生到阅览室进行阅读;4.综合学科可从《综合实践活动》中选取几次进行研究,并指导学生完成研究性学习小册子。
关于教研:综合组:星期二上午一二节语文组:星期三上午一二节数学组:星期四上午一二节英语组:星期五上午三四节。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年级九年课时周课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计课程品德与生活22///////品德与社会//2222///626思想品德//////222语文8877665551985数学5544445441357外语//3333444832体育443333///1009体育与健康//////333音乐222222111523课美术222222111523程科学//2233///350门物理///////23169类化学////////399地理//////22/140生物//////32/175历史//////222206信息技术//1111222346综合实践//活动44444441182地方课程与学33校课程周课时总数262630303030343434274学年总课时91091010501050105010501190119011229522说明: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 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 3 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 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当地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2022新课程标准小学周课时安排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人尽其才的思想,结合农村中学的办学宗旨,一是为上级学校输送优秀学生,二是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促进家乡经济建设,实现和谐社会。
本着有效利用省编教材资源,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景选编和整合的方式开发地方教材,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二、培养目标(一)培养学生真正认识自我。
(二)培育学生学会观测与思索,学会党员意识。
(三)培养学生学会交往与合作,学会生存、生活。
三、课程实行(四)课程资料及课时分配:成功训练、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1、民族团结教育(5课时)七、八年级全一册;九年级备5课时。
2、法制教育(6课时)七年:吸毒的危害、抵制方法、为什么不能吸毒?(2课时);《义务教育法》有关知识(2课时);《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2课时)。
八年:网络的危害(2课时)、未成年人犯罪法(2课时)和学生危害处置办法(2课时)。
九年:宪法资料(2课时)、治安条例(2课时)和教育法第五章资料(2课时)。
3、安全教育(4课时)七年:如何创立和谐学校四课时。
八年:食品、用电、交通、学校安全各一课时。
九年:传染病、山体滑坡、自然灾害、意外伤害各一课时。
4、其它资料根据实际精心安排课时。
(五)课程实施办法:班级授课制形式进行教学。
课时分配:每周开办两课时,本学期共开办三十二文言。
四、学校教师、学生情景(六)农村学生质朴,相处本事较差,动手本事较强,技术创新意识高,缺乏成功感;教师热情低、劲头肢,学科教学经验太少。
五、地方课程评价(七)评价资料:地方课教学计划、教案。
(八)对教师地方课程教学的评价1、彰显以为问题居多线的“四学”教学模式;2、注重德育渗透和情感熏陶,尤其是民族团结教育;3、目的明晰,目标具体内容得宜,吻合学生实际;4、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结构合理,多法结合,灵活运用;5、著重学法指导,面向全体,启迪思维,意见反馈及时矫正;6、注重实践本事、创新本事及综合本事的培养。
小学课程标准课时安排小学课程标准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它规定了小学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对于小学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而课时安排则是具体落实课程标准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因此,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课时安排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
因此,可以将课时安排分为课文学习、课外阅读、作文写作等几个方面,合理分配课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
二、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将课时安排分为数学概念学习、数学运算训练、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全面提高。
三、英语课程。
英语课程是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可以将课时安排分为听力训练、口语表达、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等几个方面,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全面提高。
四、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可以将课时安排分为科学知识学习、实验操作、科学探究等几个方面,使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得到全面提高。
五、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运动技能。
可以将课时安排分为体育锻炼、体育技能训练、体育比赛等几个方面,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得到全面提高。
六、美术课程。
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课时安排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可以将课时安排分为美术基础训练、美术作品创作、美术赏析等几个方面,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得到全面提高。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
总之,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其共同构成内说明:
1:表格内为各门课的周课时数,九年总课时按每学年35周上课时间计算。
2:“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开始设置,每周平均3课时)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可分散每周安排也可集中使用。
②以融合方式设计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四大指定领域,合理整合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
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交叉重合,根据活动内容二者可以打通进行,统一安排。
④除以上指定领域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但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
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3:“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中安排:法制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安全教育、民族知识教育、人民防空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地方历史等课程,由学校根据要求及实际合理分散或集中安排。
4:没有体育课的当天要安排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WORD格式可以任意编辑
新课程标准小学各科的周课时安排
以下课时为每科周课时量,每周课时总量为30节。
小学一、二年级
品德与生活(2节)
语文(9节)
数学(5节)
体育(4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小学三、四、五、六年级
品德与社会(2节)
语文【包括作文】(8节)
数学(4节)
英语(2节)
科学(2节)
体育(3节)
艺术【包括音乐、美术】(4节)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2节)
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3节)
专业资料整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