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文本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3
大河镇篆湾煤矿一号井瓦斯治理工作体系实施方案Array峨眉七里坪方案-施工图设计工作计划书峨眉项目景观方案-施工图设计报价书尊敬的xx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我公司具有长期房地产行业景观服务经验,目前已经具备在园林景观设计和施工领域全程提供专业化、系统化服务的能力。
希望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为贵公司打造高品质的具有特色的旅游景区,为贵公司项目获得更好的市场效益。
通过对贵公司提供的本次设计任务认真研究,确定本项目的大致设计内容,我公司给予优惠的设计收费标准如下:■峨眉项目方案—施工图设计取费报价:□面积核算公式:景观设计面积=总用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取费公式:设计费用总价=单价(元/㎡)*景观设计面积(㎡)说明:□设计变更服务,及时提供变更图纸与设计变更通知单;□现场施工指导;□技专业设计人员对各技术环节提供技术支持。
成都XX园林有限公司峨眉项目景观设计工作计划尊敬的金杯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首先对贵公司能了解麦田园林有限公司对本项目景观方案-施工图设计工作表示感谢,我公司针对该项目的工作内容如下:一.景观设计服务阶段■景观方案概念设计阶段■景观施工图设计服务阶段■施工现场配合阶段(一)景观方案概念设计阶段1.方案设计阶段中我方参考的资料文件如有变更(如:建筑总平图出现调整),甲方提供变更的资料文件同时,亦请甲方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避免景观设计与规划、建筑设计发生冲突。
2.每个工作流程阶段结束时,经我方与甲方共同讨论结束后,该阶段的成果形成书面文件,有利于更好的进行下一阶段工作。
(二)、景观施工图设计服务阶段:■整合总图、局部调整阶段;■硬景材料、植物,确定硬景材料、植物与做法阶段;■详图阶段(各节点大样图与各专业图纸);■植物配置设计阶段;■图纸整理成图阶段(对完成工作审核并出图纸)■整合总图、局部调整阶段■硬景材料选材阶段,确定材料、植物与做法阶段■详图阶段■植物配置设计阶段■图纸整理成图阶段(三)施工期配合阶段成都XX园林有限公司设计人员配备表■峨眉七里坪项目景观方案设计人员名单■峨眉七里坪项目景观施工图设计人员名单峨眉项目小组成员介绍:公司资信材料。
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年总则规划原则景城统筹、城乡统筹、全域规划风景区发展与镇域整体发展紧密衔接,镇域内各村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村镇之间在空间布局、产业互补、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奔向小康的奋斗目标。
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以保护生态和保证安全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的条件下,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资源,尊重客观自然基础,对生产力、人口和场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和人口。
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要注重保护地方历史遗存,尊重和弘扬地方文化,强调地域文化特质,把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自然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和发扬地方的特色。
规划期限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本次高桥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与峨眉山市城总体规划一致。
确定为: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规划范围本次镇总体规划分为两个层次:镇村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即为镇域范围,面积共计约75平方公里,包括14个村,一个集镇(高桥镇)。
城镇规划范围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市规划区范围,合理确定高桥镇城镇规划区范围。
至远期2035年城镇规划范围约21.66平方公里(包括中兴社区、万槽村、福田村、张沟村、高桥村、余村村、高桥村),其中集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约3.45平方公里。
镇域镇村体系规划定位及目标规划定位整体定位:峨眉风景区新门户、人文生态旅游体验区规划目标紧抓峨眉山市建设“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契机,依据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高桥镇的战略要求,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充分发挥临江河、老街古镇及山水田园资源,将高桥打造成为风景区重要旅游服务基地及山、水、田、城融合的生态人文景区。
峨眉山市高桥镇总体规划(2018-2035)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单位: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2019年第一章总则一、规划原则(一)景城统筹、城乡统筹、全域规划风景区发展与镇域整体发展紧密衔接,镇域内各村整体进行统筹规划,综合考虑村镇之间在空间布局、产业互补、设施共享等方面的协调,达到整体效益最优,实现互相促进、共同奔向小康的奋斗目标。
(二)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科学布局以保护生态和保证安全为前提,在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的条件下,保护生态环境,修复受损生态资源,尊重客观自然基础,对生产力、人口和场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控制建设用地和人口。
(三)传承历史、弘扬文化、突出特色要注重保护地方历史遗存,尊重和弘扬地方文化,强调地域文化特质,把地域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自然历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突出体现和发扬地方的特色。
二、规划期限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要求,确定本次高桥镇总体规划的期限与峨眉山市城总体规划一致。
确定为:近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5年。
三、规划范围本次镇总体规划分为两个层次:镇村体系规划和城镇规划。
(一)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镇域镇村体系规划范围即为镇域范围,面积共计约75平方公里,包括14个村,一个集镇(高桥镇)。
(二)城镇规划范围依据峨眉山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市规划区范围,合理确定高桥镇城镇规划区范围。
至远期2035年城镇规划范围约21.66平方公里(包括中兴社区、万槽村、福田村、张沟村、高桥村、余村村、高桥村),其中集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约 3.45平方公里。
第二章镇域镇村体系规划一、定位及目标(一)规划定位整体定位:峨眉风景区新门户、人文生态旅游体验区(二)规划目标紧抓峨眉山市建设“绿水青山典范城市”契机,依据峨眉山市城市总体规划对高桥镇的战略要求,依托峨眉山风景名胜区、充分发挥临江河、老街古镇及山水田园资源,将高桥打造成为风景区重要旅游服务基地及山、水、田、城融合的生态人文景区。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草案)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保护第三章规划和建设第四章管理和利用第五章法律责任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维护风景名胜资源和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风景名胜区条例》《四川省风景名胜区条例》《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乐山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峨眉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佛教名山。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风景区)的保护、规划、建设、管理和利用,适用本条例。
风景区的范围:东至黄湾镇唐河坝,西至峨眉山市与洪雅县交界处,北至黄湾镇尖峰顶,南至万公山。
具体范围由国务院批准的《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确定。
第三条【基本原则】风景区保护管理应当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遵循严格保护、科学规划、统一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
第四条【管理体制】乐山市人民政府全面负责风景区保护管理工作,设立由市长担任召集人的风景区和世界遗产保护管理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各类重大事项、重大问题;建立健全风景区生态保护和文物保护绩效考核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
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景区管委会)是乐山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具体负责风景区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
其权责清单由乐山市人民政府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峨眉山市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风景区保护管理相关工作。
乐山市人民政府宗教事务、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务、文化旅游、文物、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林业园林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风景区保护管理相关工作。
风景区范围内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做好辖区内相关保护管理工作,有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协助配合做好风景区保护工作。
鼓励和引导风景区范围内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制度中规定有关风景区保护的内容。
写景入画得趣天然──峨眉山《名山起点》景区规划构思张先进;崔珩;王蔚
【期刊名称】《四川建筑》
【年(卷),期】1998(18)4
【总页数】3页(P2-4)
【关键词】风景区规划;峨眉山;风景园林
【作者】张先进;崔珩;王蔚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建筑设计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4.18;TU986.2
【相关文献】
1.谈峨眉山景区消防规划编制 [J], 周立波;唐前伟
2.写景入画得趣天然:峨嵋山“名山起点”景区规划 [J], 张先进
3.写景入画得趣天然 [J], 张先进;崔珩
4.场所的利用与塑造——峨眉山白龙洞景区规划方案解析 [J], 杨字峤;路秉杰
5.峨眉山规划建设第二风景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峨眉山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后,对其保护、展示、利用和管理新的更高要求,促进峨眉山风景区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世界佛教圣地,对峨眉山总体规划进行修订编制。
第二条规划依据1、《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四川省世界遗产保护条例》。
2、国家《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
3、国家《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保护法》、《城市规划法》、《文物保护法》、《消防法》、《土地法》、《水法》等国家法规。
4、《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七九年,《峨眉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一九九三年。
5、《峨眉山——乐山大佛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文本》。
第三条指导思想:以世界遗产保护公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针,以保护不可再生的世界遗产为核心,更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自然和佛教文化景观,树立风景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形象,加强保护,强化管理,发展旅游,促进风景区持续健康地发展,确立其全国知名风景名胜区、四川省风景环境中心地位。
第四条规划原则:总原则:“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1、严格执行世界遗产保护公约,保护峨眉山景观和环境不受任何破坏,使峨眉山完整地保存下去。
2、进一步发掘新的景观和现有景观的潜力,深层次地展示峨眉山特色,使游人有新鲜感。
3、综合利用峨眉山资源优势,科学把握各类用地的利用方向,合理确定景观贫乏区的开发强度,谨慎确定有关开发性项目。
4、处理好景区建设与农民生产生活的矛盾,将农民生活出路问题纳入总体规划统一考虑,保持风景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5、加强管理规划,探索高效、统一的具有地方执法和行政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
第五条规划期限:近期规划为2003年——2010年;远期规划为2011年——2020年。
第六条修编规划的重点l、通过对峨眉山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景观资源充分挖掘重新认识、评价,结合《世界遗产保护公约》的要求,论证确定风景区性质、职能、容量和规模,重点确定风景区范围和外围保护地带范围。
2、通过确定风景区不同区域的用地性质、发展方向,达到明确重点保护内容、景观展示方式和开发利用强度的目的,确保风景区保护、展示、利用的良性循环,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通过省域横向比较,挖掘峨眉山的文化优势,确定独具特色的近期建设项目,突出峨眉山文化和自然特点,增强游客的新鲜感。
4、通过分析峨眉山风景区与城市的关系,考虑城市总规与风景区总规的协调一致,解决“山、城”之间过渡,促使风景区与城市过渡地带环境风貌得到有效改善。
第七条本次总规修编的规划文件和图纸经批准后,在风景区内具有同等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
第二章风景区范围与性质第八条范围1、风景区范围:东至黄湾乡唐河坝,地理座标东经103°27′35″,北纬29°33′4″;西至峨眉与洪雅交界处,地理坐标东经103°15′22″,北纬29°30′53″;北至黄湾乡尖峰顶,地理坐标东经103°18′29″,北纬29°36′59″;南至万公山,地理坐标东经103°19′12″,北纬29°28′43″。
风景区总面积154平方公里。
其中核心景区(金顶、洗象池、万年寺、清音阁、神水阁、报国寺和四季坪七个景区)面积93平方公里。
2、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东至成昆铁路峨眉河桥,地理坐标东经103°31′14″,北纬29°36′45″;西至棉石岗,地理坐标东经103°15′00″,北纬29°28′10″;北至峨眉河朱坎桥,地理坐标东经103°29′51″,北纬29°38′04″;南至龙池镇三峰山,地理坐标东经103°18′45″,北纬29°24′39″。
外围保护地带为风景区外侧1~8公里范围,总面积262平方公里。
第九条性质:峨眉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
它是以“雄、秀、神、奇”的天然地质博物馆、动植物王国和佛教圣地而闻名,具有优化川西生态环境,以及观光、朝圣、科考、科研、健身等功能的天下名山和山岳型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第三章风景资源评价结论第十条景观特色1、自然景观特色:峨眉山历经多次地质巨变,形成至今崔嵬雄峙、逶迤如黛的“蜀中仙山”。
全山高差巨大,对比强烈,给人予气势雄伟的美学感受;山形走向富于变化,峡谷溪泉交汇其中,给人以变幻莫测的心理体验;全山植被密布,动物繁多,给人以涤荡心灵的人性回归。
古今名人对此均有赞誉:“峨眉天下秀”,故今人多以“雄秀”二字概括峨眉山的景观特色,自然景观是峨眉山景观的主体。
2、人文景观特色:峨眉山在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中,历经道、佛、儒多种文化形式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并传习至今,形成了以佛教文化为核心的“佛教圣地”。
其佛教文化景观是峨眉山景观的精华。
第十一条景观空间序列1、轴线景观空间序列:天下名山至报国寺(起景)——伏虎寺至中峰寺(过渡)——清音阁至仙峰寺(次高潮)——洗象池至接引殿(续景)——金顶(高潮)——千佛顶至万佛顶(尾声)。
2、竖向景观空间序列:平原区(起景)——低山区(过渡)——中山区(次高潮)——高山区(高潮)。
第十二条景点评价峨眉山有景点139个,其中特级43个,占31%;一级48个,占34.5%;二级48个,占34.5%。
第十三条景观特性1、峨眉山景观具有多样性:峨眉山景观类型丰富,景观构成多样,全山拥有二大类六中类二十九小类景观,其景观的多样性世所罕见。
2、峨眉山景观具有统一性:峨眉山历史悠久,文化丰富,全山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融合,人文景观为自然景观增色,自然景观为人文景观添彩,其景观体现的人和自然和谐统一,极具现代意义。
3、.峨眉山景观具有唯一性:峨眉山山峰突兀,雄峙于峨眉平原西部,山体雄伟、高差巨大,形成强烈对比;全山植被和气候带谱分布明显,地势变化差异极大,从而形成多种独有自然景观。
佛教文化历史跨度长、内涵丰富、分布广泛、保存完善,形成的长60公里佛教文化轴也全国少见。
4、峨眉山景观具有代表性:峨眉山的许多景观,如四大奇观、佛教文化景观、生物景观等在全国开发最早,知名度最高,已成为该类景观的样本,如佛光、圣灯、一线天、珙桐、杜鹃花等,在国内均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5、峨眉山景观具有遗产性:峨眉山历经几亿年的地质沧桑和2000余年的人类开发,历史上所形成地质、植被、文化等景观价值和科学价值极高,世界遗产价值景源占全山景源的30%以上,在全国名山中少有。
第十四条景观评价结论峨眉山具有雄秀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内涵丰富的人文景观,两类景观具有多样性、统一性、唯一性、代表性和遗产性五大特性,突出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景观具有“雄、秀、神、奇、幻、绝、古”等多种特征,可概括为“雄、秀、神、奇”四个字。
是世界少有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中国山岳地质景观和佛教文化景观的杰出代表。
第四章规划目标与发展规模第十五条规划目标1、总体发展目标:依法管理,保护和利用协调,环境、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国际知名风景胜地。
2、近期发展目标:加强资源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景区脏乱现象,恢复和增强景区秀色,加强文物和自然景观的保护、发掘,培育风景旅游业作为风景区支柱产业。
3、远期发展目标:以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为核心制定风景区管理办法,作为协调风景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综合发展的依据。
依法建立完善的风景保护体系;形成生态、观光、宗教、文化、探险和度假多类型深层次的风景展示体系;建立满足现代游人需求的服务体系;建立景区社会经济、人口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平衡体系。
第十六条环境容量1、风景区日环境容量:近期:1.8万人次/年;远期:2.3万人次/年。
2、风景区年环境容量:近期:650万人次/年;远期:800万人次/年。
第十七条发展规模1、年游人规模:近期:120万人次/年;远期:160万人次/年。
2、常住人口规模:现状人口:16300人;近期:17316人;远期:16297人。
3、旅游床位规模:现状11000床;近期控制为10000床,山上游览区内床位下迁至山下服务区;远期控制为15000床。
4、建设用地规模:近期:51.95万平方米;远期:48.89万平方米。
第五章功能分区与规划布局第十八条功能分区1、风景游览区:风景区核心区,该区以景观保存、生态观光、佛教文化等风景保护和展示为主要利用方式,允许游人进入游赏,应严格控制与风景区无关设施建设,对现存的此类设施逐步拆迁。
该区面积包括金顶、洗象池、万年寺、清音阁、四季坪、神水阁、报国寺七个景区。
面积9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0%。
2、生态保护区:风景区围护区,以植被保存、动物保护等生态环境的保存为主要目的,该区应保持自然状况,不允许游人进入游赏,控制人为设施建设,区内农村居民应控制规模。
面积47平方公里,占总面积31%。
3、服务接待区:风景区开发建设区,以提供接待、服务、度假、商业、市政等综合性服务功能为主要目的。
该区各处均以生态或温泉资源为依托,要求在充分利用该种资源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的开发强度和居住规模,但应避免城市化。
该区包括龙洞、黄湾、报国小区三个区域。
面积1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7.7%。
4、特殊功能区:西南交通大学校园等两处不允许游人进入,面积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1.3%。
第十九条规划结构:采用“轴线环状圈层式”结构模式,形成“一轴二环四区”结构。
以天下名山——清音阁——仙峰寺——洗象池——万佛顶传统佛教文化游线为轴;结合杨岗——雷洞坪游线形成北游环线,结合天下名山——四季坪——万佛顶游线形成南游环线;以风景游览区为核心区,生态保护区为围护区,服务接待区为开发建设区,外围保护地带为风景环境过渡区,构成风景区同心圆圈层结构。
第二十条规划布局1、出入口:规划天下名山牌坊为主入口,张沟桥和龙洞为次入口。
2、接待服务设施:布置于接待服务区、站、点。
其中商业、金融等服务设施不宜布置在接待站、点级。
3、度假设施:集中布置于报国小区、龙洞、黄湾三个接待服务区。
4、娱乐设施:集中布置于接待服务区,接待站、服务点级不宜设置。
5、管理设施:规划设置具备政府职能的峨眉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景区内分设金顶、九老洞、万年寺、神水阁、零公里、报国寺、四季坪七个管理处。
6、导游设施:规划设置游人中心——导游点二级,形成一中心五点结构。
7、交通设施:(1)对外交通:规划报国小区设对外交通客运中心。
(2)对内交通:规划采用公路、索道、单轨观光车道、步道、栈道等五种方式联合组织交通。
形成双环式交通网络。
8、职工生活设施:规划设置职工生活基地、职工生活区、职工临时宿舍三级,依托旅游镇、接待区、接待站布置。
9、居民生活设施:规划按居民乡(黄湾乡)、居民村(行政村)、居民点(居民组或职工生活区)三级设置,形成一乡十三村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