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cently, we have already studied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peak to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may first talk about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etically speak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broad concept 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 it may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aces, nations or countries and between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t may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age groups, occupations, social classes or educational levels; it may also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one country. In the meantim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ve three forms: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worldwide interes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rows out of tremendous changes in technology, economy ,immigration pattern and the emerg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advanced new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cultural migration, also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word popul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increa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wide use of the internet which is tearing down national boundar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ife. As a result, understand other culture is indispensible and need for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lead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become essential in our society.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overstated.

First of all, we can increase our cultural awareness by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such awareness is the first step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imply,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can be viewed as a cognitiv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other’s values, attitudes, beliefs and outlooks.

Second, It can reduce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nd facilitate adaption to global and domestic workplace diversity by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yles, so it is not enough to have a good communication only knowing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Therefor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from

other cultures, we must need an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s culture as well as a language in common. Understanding these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differences is very essential if we are have effectiv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colleagues from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if we want to ensure that a team is a working harmoniously.

Third, we can help to reduce the communicative conflicts by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nflict is inevitable in all social and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t can connotes a state of lack of agreement or collision between two forces or systems. This state can be expressed either openly or subtly. We need to learn to be tolerant of external differences so that we do not let these differences impede communication. Harmonious relationships are necessary in all aspects of human effort if people are to get along with another and accomplish the requirement of life and society.

In addi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 also widening people’s vision and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 From other’s culture, we can get something we don’t have in our own culture.

Final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mean of expressing yourself because it exists different ways of expression and so different kind of communication depending on the culture you belong to . The way of communicating will not be the same as other countries and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some values of other cultures and so of other ways of communicating for, first of all, avoiding some misunderstandings and then knowing better some asp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s .

That is wh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n essential exercise to do; a person who come from a certain country does not necessarily get the same ideas about time, death, identity, as an other one from a different country because each person has its own identity . First, a national identity, defined by a surname, a first name, citizenship, and a "personal" identity perceived as what are your activities, your opinions about issues or your experience in life . Sometimes, your own identity can be modified or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factors, for example religion, your environment, your family.

The latter example seems to be a paradox because you can get your own opinions about something but you can be "influenced" by your familial surrounding or the society where you live especially some notions that parents and even society teach you when you are a child, as patriotism or nationalism .

This influence can replace your previous vision of life and changing your way of expressing yourself and so your way of communicating but you can also adapt this influence to your own way of thinking and it can be resulted in a different way of communicating . In spite of a certain influence coming from a close surrounding, everyone can develop its own identity through its opinions and experience and this is interesting to notice that even within a close group of people, each person get differen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ends to b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factors. To carry out effectiv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hould be taken to the appropriate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cultural differences to overcome the negative factors, to enhance understanding and cooperation.

In this paper, intercultural change of the basic theory of business and intercultural negotiations and business etiquette mad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se two areas and study how they could better carry ou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rade.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日益频繁,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习惯、习俗等的不同,交际者之间往往因不了解别国的风俗礼仪而产生误会甚至是冲突。因此,学习各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成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而跨文化的交际需要双方适当的礼仪作为连接的桥梁。是否能够在交流活动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一点是是否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礼仪知识。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拥有长久历史的礼仪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财富,这对于跨文化的交际与礼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文化、涉外秘书工作、送礼习俗、商务交谈等角度阐释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指导人们的一切行动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礼仪中,文化是核心的部分。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它也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

二、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涉外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

涉外秘书往往会与不同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这对于他们来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因而涉外秘书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该注意了解不同的文化风俗习惯与信仰、交往礼仪、语言与非语言交际等问题,做到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与信仰、注意与尊重各国习俗禁忌、尊重各国的交往礼仪、注意语言与非语言行为的理解,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处理与避免跨文化交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送礼习俗中的重要性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多人不怪”等的说法,在中国人的眼里几乎没有不能送礼的日子和禁忌。但是对于其他一些国家就会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譬如在西方国家人们的订婚仪式、毕业典礼,与阿拉伯人初次见面等就不适宜送礼。在跨文化交际中,单单语言层面的知识并不能使我们打到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顺畅交流的目的。国家之间的社会知道、价值观念、宗教信仰、生活方式等文化的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正如送礼习俗这一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却蕴含了如此丰富的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与礼仪能让我们更加了解各个国家的送礼习俗,让我们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场面。

四、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商务交谈中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们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交往也更趋频繁。走出国门,让世界更多地了解我们,是全国人的愿望。而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人打交道,必须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礼仪知识。譬如说,国际商务交谈中,首先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以便掌握谈判节奏、争取主动。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跨文化的交际与礼仪在商务交谈中会愈发突显出其重要性。只有掌握必要的商务文化与外交礼仪,才可以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主导地位,并获得成功。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跨文化交际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道德实践应注意礼仪,使人们在“敬人、自律、适度、真诚”的原则上进行人际交往,告别不文明的言行。

跨文化交际基础知识

第一部分绪论:跨文化交际与跨文化交际学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一个突出特征。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

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Richard Porter 8 态度、社会组织、思维模式、角色规定、语言、空间的组织与利用、时间观念、非语言表达

Porter. Samovar 3 观点(价值观、世界观、社会组织)、语言过程(语言、思维模式)、非语言过程(非语言行为、时间观念、对于空间的使用)

心理学家Michael Argyle 6 语言、非语言交际、社会行为准则、家庭和同事的关系、做事的动力和动机、思想观念

二、跨文化交际学在欧洲与语言学关系密切

1.发展的比较晚,具有不同的传统,与语言学的联系更密切。

2.国际跨文化教育训练与研究学会SIETAR International

3.Jenny Thomas 《跨文化语用失误》:语用—语言失误;社交—语用失误。二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因为语境可能不同。

4.前苏联的跨文化交际学主要表现在它的国情语言学方面,后来转向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国情知识分析着重研究文学名著的篇章及语言的文化背景知识。

三、跨文化交际学在我国80年代初期始。

初期,重点在于外国教学以及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从已经发表的著作和论文来看,我国学者的研究集中于:

语言与交际的关系;非语言交际;中西习俗对比;中西经营管理模式比较;国民性研究。

四、跨文化交际学的多学科性质,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它的理论与材料来至于众多学科,包括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等。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和传播学。

人类学,尤其是文化人类学——实地观察、调查访问。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非语言交际等都作了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准备了必要条件。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被认为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关于文化的定义,主要是依据人类学家的著作。在具体的文化差异方面,跨文化交际学取之于人类学的则更多。

心理学,主要是社会心理学与跨文化心理学——精确的数据和严密的分析。深入分析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不同的的心理反应,一般采取心理学的实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调查,收集确切的材料和数据,然后加以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传播学,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基地——重视理论。运用传播学的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从事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

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利用收集的语言材料,提出注意目的语的文化。

第二部分基本概念:文化与交际

第三章文化的定义与特征

一、文化的定义

1.文化的定义为何重要

首先,在跨文化交际学中文化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研究时,不可避免进行文化对比。其次,在研究任何学科前,术语的界定是前提。关系到学科本身的科学性和经确定。第三,对于文化定义的讨论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文化的性质和特点。

2.对于文化定义的一般性讨论

《现代汉语词典》:1)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综合,(将文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物质文化,是经过人的主观意志加工改造过的;第二层主要包括政治及经济制度、法律、文艺作品、人际关系、习惯行为等;第三个层次是心理层次,或称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道德情操、宗教感情、民族心理等)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2)考古学用语,指同一个历史时期的不依分布地点为转移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3)指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

80年代关于文化的讨论大体有两种趋向。一种是广义的界定方法,认为文化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独特创造,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成果——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一种是狭义的界定方法,把文化当做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对于文化的界定大致上从三

个不同角度进行:1)人学角度,强调文化的本质关系到人的本质,本质上是与自然相对的人造物,文化的本质是创造。2)社会功能的角度,强调文化是生产力,是信息和知识,是一种文化心态和符号系统。3)传播学角度,强调传播是文化的本质,没有传播就没有文化。

3.我们所使用的文化的定义

“历史上创造的所有的生活形式,包括显型的和隐型的,包括合理的,不合理的以及谈不上是合理或不合理的一切,它们再某一个时期作为人们行为的潜在指南而存在。”Kluckhohn 1)文化时人们通过长时间的努力所创造出来的,是社会的遗产;

2)文化既包括信念、价值观念、习俗、知识等,也包括实物和器具;

3)文化时人们行动的指南,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

4)文化并非生而知之,而是后天所学会的;

5)价值观念是文化的核心,可以根据不同的价值观念区分不同的文化。

4.文化定义是个复杂的问题,因为文化本身涵盖面广,其次学者们有着不同的学科背景。

二、文化的特征

1.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正是人类有了语言,人类知识才得以积累,文化财得以传承。

2.文化不是先天所有的,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研究文化的困难之一在于文化的大部分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文化中有的是显型的,有的是隐型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文化支配着人的行动。

5.文化时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文化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又是不断变化的。

三、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

贯穿研究课题的主线就是文化,文化时跨文化交际研究的核心。由于文化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跨文化交际就必定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文化既包容历史又反映现实;既包括实物,更包含制度与观念;既有客观存在的稳定性,又有它的能动性;既有涵盖一个群体的特点,又包含地区差异与个体差异。

对跨文化交际影响较大的文化因素:

一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民族的传统,宗教思想,价值观念,社会组织形式,风俗习惯,政治制度,社会发展阶段。

第四章交际

一、交际与传播表示的是同一个概念,不同学科背景的人采用不同术语。

有语言学背景的学者大多使用“交际”,而从事传播学教学和研究的学者都采用“传播”。

二、传播的定义

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张国良的定义:所谓传播,即人类传授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传播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一方发出信息,另一方接受信息,这一过程就是传播。

三、传播的种类

四、传播的模式

早期影响最大的,Harold Lasswell 5W模式

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特点:优—简明扼要缺—忽略社会环境、反馈

1949 Claude Shannon Warren Weaver 线性模式增加“噪音”(干扰因素)、分解媒介

50年代循环式的模式加入“反馈”

五、传播模式与跨文化交际

编码、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即使相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都可能出问题)Lyle模式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

总:我们观察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能孤立地看,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者的周围的群体以及整个的社会环境。

第三部分跨文化交际的过程

第五章语言交际

一、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同时有受到文化的巨大影

响。)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广义的文化包括语言,同时文化又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语言,使语言为了适应文化发展变化的需要而变得更加精确和缜密。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

E.g.①亲属称谓是语言反映文化的一个突出例证。汉族不仅注重长幼顺序,而且对于是父系、母系或婚系亦十分重视。古人有强烈的传宗接代的观念,按血缘远近区别亲疏,家族里又有内外嫡庶之别。——后来亲属称谓的简化,意味着家族关系在社会生活中不占那么重要的地位。

在我国个别地区的亲属称谓中,只有男性称谓,没有女性称谓,可能是古代父系社会的残余影响。

纳西族——母系社会。

②中国人的辩证思维方法与崇尚对称和谐的文化心理也大量反映在汉语词语中。山高水长,水深火热。由于汉民族对于对称的偏爱,同此词汇出现了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趋势。

总:以上仅仅是从亲属称谓的使用和词的构成方面观察文化对于语言使用的影响。实际上,文化对于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诸如人名、地名、商号名的选择,口彩及语讳,成语及谚语等。专门研究语言与文化关联的一门学科是文化语言学。

文化不仅影响词汇的发展与使用,与语法、讲话规则、篇章结构、文体风格等许多方面,文化都施予很大的影响。

二、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人们普遍认为——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反映文化。

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地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由于未经验证,所以称为假说。

1)语言主要是反映而不是创造价值观念方面的社会文化准则。

2)世界上的语言拥有许多结构上的共同成分,其数量超过人们目前所认识到的。

3)语言与社会行为是平等的成分,不能确定何者为主。

三、词义与文化

1.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语音与文化的关系最不密切,语法次之,而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

2.有的学者将词汇分为一般词汇与文化词汇,文化词汇是指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它是民族文化在语言词汇中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其与其他一般词汇的界定:一是文化词汇本身载有明确的民族文化信息,并且隐含着深层的民族文化的涵义。二是文化词汇与民族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又各种关系,有的是该文化的直接反映;如“龙、风、华表”,有的则是间接反映,如红、黄、白、黑、松、竹等;有的和各种文化存在着渊源关系,如来自宗教的词语。

但是这样分类,容易让人认为文化词汇不是一般词汇。

3.对于词汇意义通常作“指示意义”及“隐含意义”的区分。Politician

4.70年代前苏联的一些学者将俄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认为在对外国人教授俄语时对于词的民族文化内容应给予特别的注意,他们称这种意义为文化伴随意义或简称为词的伴随意义。

5.英国学者Geoffrey Leech在《语义学》,词义可以分为七种主要类型,即概念意义(又称作认知意义,是最基本的意义),内涵意义(附加在概念意义上,因人而异,最不稳定的,旧的可能消失,新的可能产生),风格意义,感情意义,联想意义,搭配意义,主题意义。

四、语用规则与文化

只掌握语言结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的基础上熟悉和掌握语用规则(讲话规则)才能正确地交流思想,否则难免会造成各种误会,甚至使交际发生障碍,无法进行下去。

与语言规则相比,语用规则的掌握要困难得多。

五、交际风格与文化

在人们连贯地表达思想时,不仅词汇反映文化背景,表达方法、说理方式、思维模式无不表现特定文化的某些特点,在这里笼统地归纳为交际风格。

1.人们认为合理的通常是自己所习惯的,与自己的习惯性违背的东西往往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实际上,逻辑并不是存在于所有文化中的固定不变的东西,逻辑概念本身有着很深的文化烙印。

2.Karl Pribram将世界上的思维模式、说理方法归纳为四类:一类借助于某些普遍接受的概念说理;第二类强调归纳和验证,而对抽象概念抱怀疑态度;第三类属直感式说理方法,强调整体与局部的协调,常引证权威;最后一类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说理方法,基于事物本身包括对立面这一基本事实。

E.g.美国人的思维模式比作“桥式”,直接明白地传达给对方。

日本人的思维方式比作“垫脚石式”,采取迂回、隐含的方法。

美国&日本

1)日本人对于讲话的态度与美国人不同,美国人强调敢于讲话,出现沉默局面马上填补,认为沉默是紧张、尴尬、羞怯或怀有敌意。

2)美国人常常帮助对方把一句话讲完。

3)美国人喜欢开门见山、直来直往,把转弯子讲话看做是思路不清或缺乏诚意,日本人直截了当可能被认为是对对方的感情缺乏考虑。

4)对于美国人来说,讲话几乎是唯一的交际手段。而日本人表情、姿态、服饰都可表意传情。

美国&韩国

美国学生倾向于在文章的前一部分提出主题思想,而韩国学生倾向于再文章的结尾提出主题。

美国&中国

美国人(演绎法)认为先把自己的观点鲜明地摆出来具有说服力,而中国人(归纳法)认为先与听众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把材料一点一点地讲出来,最后画龙点睛才具有说服力。中国人重视和谐的人际关系,不愿意与他人形成对抗。由此可见,交际风格与深层文化密切相关。

.学者们通常都把“归纳法”(个别→一般)说成是东方的交际模式,把“演绎法”(一般→个别)说成是西方的交际模式。

但Scollon认为其实无论在东方或西方都存在这两种模式。真正的分歧在于对礼貌的不同看法,演绎法适用于讲话人认为提出的看法是理所当然,或认为自己有权提出这一看法,所需要的只是作一些说明。归纳法适用于另一种情况,即讲话人认为它提出的看法有可能遭到对方的反对,因此先摆出各种情况,后提出看法。(东方人出于礼貌的考虑,不愿意自己认定有权提出某种看法或把某一看法强加于对方,因此习惯于用归纳法,用中宗材料、事实铺垫)

第六章非语言交际

一、非语言交际的界定

包括在交际的环境中人为的和环境产生的对于传播者或受传者含有潜在信息的所有的刺激。着重指出:1)双方的交际2)非语言交际可以是有意识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3)不论是哪一类非语言交际,必须包括潜在的信息。

体态语是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体距、体触等。非语言交际还包括副语言(副语言亦称为伴随语言,包括音质、音幅、音量、语速以及会话中发出的一些非语言的声音)、对时间与空间的利用。

二、非语言交际的特点与作用文化起着重要的支配作用

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在五个方面存在区别:

首先,语言交际遵循语法规则,具有严谨的结构,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正式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固定的结构,非语言交际行为往往需要综合分析周围的情况才能确定。

第二,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而非语言交际却没有一套具有明确意义的符号。

第三,语言交际在讲话的时候进行,在停止讲话的时候中断,时断时停,是非连续性的。非语言交际是连续不断的。

第四,语言是后天习得的,而不是生而知之。非语言交际的手段一部分是人类的本能,有些是后天习得的。

最后,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看,在从事语言交际时大脑的左半球在进行工作,负责处理语言刺激,作信息分析和推理。而非语言交际由大脑右半球处理。

非语言交际通常与语言交际结合进行,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大致上起补充、否定、重复、调节、替代或强调的作用。一般来说,在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传达的信息冲突时,人们倾向于相信后者。

三、眼神、手势、身势、面部表情及服饰

1.眼神

女性比男性更多地注视对方,因为妇女比男人更重视人际关系,更重视人们之间的感情交流。

眼神还对话轮转换起调节的作用。

2.手势

同一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却可以表示并不相同的意义。

即使在同一民族中,由于地区习俗的不同,同一手势也可能会具有不同意义。

有些手势是某一文化所特有的。

也有跨越文化的手势。

3.身势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二)

英语知识 一、导论 20 世纪90 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交流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翻译研究中, 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当数礼德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后,对翻译研究那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无疑注入了一塘清水,尤其对中国翻译界挥之不去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翻译研究者把语篇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后,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几部重要作品,主要有:J uliane House 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 Translation QualityAssessment : A Model Revisited ) ,[ 1 ]Mona Baker 的《换言之: 翻译教程》( 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 ,[ 2 ] Bell 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 3 ] Basil Hatim和Ian Mason 合著的《语篇与译者》( Discourse andthe Translator ) [ 4 ] 和《作为交际者的译者》(The 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 ) ,[ 5 ] Basil的《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 Translation Theoryand Cont rastive ) 。[6 ] J uliane House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语域对比分析以确定译作评估模式,并分析了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和隐形翻译(coverttranslation) 。显性翻译自称不是翻译,隐形翻译则被定义为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源语文本平等的地位。Baker 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各层次尤其是语篇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Basil Hatim 和Ian Mason 将符号层上的语篇融入其翻译研究模式,代表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话语观。在我国,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的应首推黄国文和美芳二教授。黄国文在《外语与外语

跨文化交际中的肢体语言差异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委婉语的跨文化交流及其语用功能 2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 3论奥斯丁女性主义观点在《爱玛》中的体现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5《宠儿》中塞丝的性格特征分析 6《榆树下的欲望》之农场意象--基于生态女性主义的分析 7从语境视角浅析《生活大爆炸》中反语的幽默属性 8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95 80 35 640 9浅谈英语复杂句的翻译 10劳伦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11孤独的精神探索者——《月亮和六便士》和《刀锋》中主人公形象分析 12基于语料库对红楼梦两个英文版本中红色的翻译研究 13Error Analysis on English Writing by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14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与避免方法 15中美企业并购中的文化整合分析 16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17政论文英译的翻译策略研究 18An Analysis of Two Main Characters in Moby Dick 19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20浅析英文电影在高中英语教学应用 21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浅析网络语言中的隐喻现象 22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建构浅析 23从功能翻译理论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24 25从《远离尘嚣》看托马斯哈代的生态自然观 26从《京华烟云》探析林语堂的女性观 27论《威尼斯商人》中的宗教思想影响 28爱默生的超验主义和老子的道家思想对比 29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 3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1论中西文化中家庭观念的差异 32论中美日常交际的文化差异 33影响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的因素研究 34On th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mpersonal Sentences 35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36论流行网络词汇的汉英翻译 3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Taboos in the Context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3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39从《远离尘嚣》和《无名的裘德》看托马斯?哈代的婚恋观 40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理念的比较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接触日益频繁,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的跨文化交际,是指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活动、相互交流的过程。而跨文化交际与普通交际的差别就在于一个“跨”字,即交际双方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然而,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交际双方的文化背景、习惯、习俗等的不同,交际者之间往往因不了解别国的风俗礼仪而产生误会甚至是冲突。因此,学习各国不同民族的文化礼仪、风俗习惯成为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而跨文化的交际需要双方适当的礼仪作为连接的桥梁。是否能够在交流活动中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最重要的一点是是否具备一定的跨文化礼仪知识。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所谓“礼”,是教人尊敬与关心他人,使之合乎情理。所谓“节”是教人在言谈举止上要恰到其分,使之合乎事理。可见,小到人与人的交往,大到国家间的交往,都必须遵守社交礼仪规范,否则就会失礼失态。拥有长久历史的礼仪文化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财富,这对于跨文化的交际与礼仪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文化、涉外秘书工作、送礼习俗、商务交谈等角度阐释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文化方面的重要性 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指导人们的一切行动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与礼仪中,文化是核心的部分。影响跨文化交际与礼仪的文化因素包括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风俗习惯、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社会制度等。了解各国文化中存在的不同的文化模式和交往规则可以帮助交际者认识到文化差异对交际的影响,提高对跨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它也可以帮助交际者理解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对象的行为取向。 二、跨文化交际与礼仪在涉外秘书工作中的重要性 涉外秘书往往会与不同国家的人员进行交流,这对于他们来时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而产生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比比皆是,作为秘书要处理好跨文化交际活动,避免跨文化交际障碍的出现,促进跨文化交际活动

浅谈跨文化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要性

浅谈跨文化交际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东方市第三小学符将娇 “跨文化交际”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小学阶段更是如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师可根据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以课堂教学作为“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把课外活动作为实现文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跨文化交际”教学。 一、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重要性 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一般侧重于语音、词汇、语法的传授和机械的句型练习,往往忽视英美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重语言轻文化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不能灵活地运用英语语言。小学生只能记忆单词,了解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但不理解其文化背景知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一个国家的语言,必须学习这个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势在必行。因为我们必须要在小学这个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就把“跨文化交际”教学放在突出的地位,让学生从一开始就在有文化背景的环境下学到地道的英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教学,也是新英语课程对小学英语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

二、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教学实践及理论告诉我们,小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主要实现方式与途径应以课堂教学为主,而课外活动则可作为其重要的实现途径。 1.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方式 就目前而言,课堂教学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而且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也最长。课堂教学是进行文化教学的主要阵地,教师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的环境中,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对比差异,激活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资源,然而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撰对文化项目没有作分门别类系统的介绍,在教材中只是以零星、不完整的形式出现,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将教材中那些有关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让学生领会英汉文化的差异,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如课文中经常出现的打招呼用语,中西方的差别相当大。中国人通常用“去哪啊?”“忙吗?”“吃了吗?” 等等表示友好的问候,并不关心答语的实质内容。而在英国人看来,这些问题是非常奇怪的,也容易产生歧义甚至文化冲突。英国人见面问好通常用Hello / Hi / Good morning /How are you?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活教材内容,进行文化比较,及时点拨学生领会文化异同现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让学生了解语言背景知识,培养其跨文化交际,学以致用,有效地提高其在真实场景下的语言运用和交际能力。 (2)巧设悬念,激起探究。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教师要巧妙设疑,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和探索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通过巧设悬念,能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外文化的差异。

价值观1

论文摘要: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不同价值观会造成双方交流的误解。中国是以高度服从、高度统一的集体主义思想为依托,进而实现个体价值的;美国是以个人空间最大化——充分自由及充分自主为意识主流的个人主义思想来规范个人行为、实现个人价值的。本文对这两种价值观作了探讨,并分析了产生这两种价值观的文化差异,以有利于减少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或冲突。 1.引言 在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由于国家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交际双方常常会感受到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冲突(culture shock)。要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沟通受阻、合作受挫、交际失败,最原始的方法是介绍异国文化习俗和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但是,“自Cluckhohn和Strodtbeck(1961)提出价值标准后,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介绍两国文化差异是无法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的。而了解双方的价值标准是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因素”。(庄恩平,1997)跨文化交际是人类生活的共同需要,其复杂性源于文化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变动性。文化决定了价值观,而价值观又是道德的基础。Hofstede(1980)认为: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价值观,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主要通过文化交际构成的模式”,是“最深层的文化”。它支配并决定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乃至行动,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持久性。Okabe(1983)指出,文化价值观在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交际的通畅与否取决于双方文化价值观念差异的大小,这种鸿沟般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通常是很明显的。胡文仲教授(1993)指出:“文化的核心价值是观念,而价值观念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发展与历史和文化传统分不开。”不同的文化有着各自规范的价值观念,这种差异是导致中美思想沟通困难,导致误解和冲突的主要因素。也正因为如此,中美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大迥异的价值观。美国文化强调个人价值,而中国文化强调群体价值,对这两种价值观的文化差异的分析和探讨将有利于减少或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在Hofstede的价值观理论中,“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是体现中美不同价值取向的两个基本概念。前者又称“我们文化”(We-culture),它认为集体利益至高无上,个人应服从于集体意志;后者又称“我文化”(I-culture),它认为个人利益是集体利益之源。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可以说对文化比较最具重大意义,大量的文化差异都可以从中得到解释,在讨论中美文化差异时尤其如此,这也是现代跨文化交际研究者所得出的结论。 本文抓住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这一内核,通过对中美文化构建的分析,探讨由中美文化差异所产生的不同的价值观,期望能对人们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并提高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对价值观的敏感性及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2.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美国的个人主义思想的产生及发展 2.1中国的集体主义思想产生根源 集体主义(collectivism)从属于社会集体(如国家、民族、种族或阶级),其形式不一。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主张,个人必须绝对服从民族、国家的法律和制度,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真正的存在和自由,认为民族国家是社会道德的最高体现。法国作家卢梭在《民约论》一书中对集体主义思想作了近代最有影响的表述。他认为,个人必须服从团体的“总的意志”才能获得自己真正的存在和自由。这就是说,个人要服从社会集体。当然,这种“集体主义”是广义的,可以通过不同

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The Major Feature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munication is th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and sharing meaning. It occurs whenever information is exchanged between a sender and a receiver. Sending signals of one kind or another is inevitable. And the process of sending and receiving message is complex. What a signal means to the sender is not always what it means to the receiver. Therefore, the trick is to transmit appropriate information to appropriate receivers at appropriate times. Communication is a symbolic behavior. And the most important mode of communication is verbal. Language is a highly developed symbolic syste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s a most basic element of culture, language is the means, by which culture is transmitted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and a person’s language greatly influences how he or she perceives the world. The major features of communication inclouds: https://www.doczj.com/doc/5f10079063.html,munication is symbolic Human communication is symbolic. We employ symbols as a way of sharing our internal states. The ability to produce and use symbols enables human beings to share their internal status and infer what another human being is experiencing, thus distinguishing human beings with other animals. Symbols are at the core of communication, but no symbol means the same thing to everyone, because different cultures often employ different symbols and usually assign special meaning to them. For example, dragon has been taken as totem by Chinese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t represents a kind of powerful and propitious animal, although it may never really exist. However, in western cultures, dragon is a kind of fierce and evil animal. Therefore, many people insist that we should not translate “龙” into “dragon”, since the two symbols represents totally different things. https://www.doczj.com/doc/5f10079063.html,munication can be intentional and unintentional behavior Communication takes place whenever people attach meaning to messages, even if the sender of the message does not expect his or her actions to be considered part of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Just like the Chinese phrase—“言者无心,听者有意”, so being aware that your actions convey many potential messages is very important when engaging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ttps://www.doczj.com/doc/5f10079063.html,munication has a consequence Communication influences other people whether we intend it to be or not. This feature of 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 has a consequence—means that when we receive a message, something happens to us. It also means that all of our messages, in one degree or another, do something to someone else. We cannot send message without influencing other people. 4. Communication is dynamic Communication is a behavioral process. It is not static. Communication is dynamic

跨文化交际重要性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cently, we have already studied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peak to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may first talk about what i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oretically speak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broad concept which has broad application: it may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aces, nations or countries and between differen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it may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s, age groups, occupations, social classes or educational levels; it may also refer to communication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of one country. In the meantime, th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ve three forms: interracial communication, interethnic communication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worldwide interest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grows out of tremendous changes in technology, economy ,immigration pattern and the emergence of multiculturalism. The advanced new technology and the increase of cultural migration, also 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growth of the word population are the main reasons for increa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world economy and wide use of the internet which is tearing down national boundarie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as become part of our daily life. As a result, understand other culture is indispensible and need for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and skills that lead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become essential in our society. The importance of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annot be overstated. First of all, we can increase our cultural awareness by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such awareness is the first step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imply, intercultural awareness can be viewed as a cognitiv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other’s values, attitudes, beliefs and outlooks. Second, It can reduce communication barriers and facilitate adaption to global and domestic workplace diversity by study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Different cultures have different communication styles, so it is not enough to have a good communication only knowing the grammar and vocabulary of a language. Therefore, when communicating with others from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2009年第4期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No.4 2009 (总第111期 Journal of Fujian Institute of Financial Administrators Serial No.111 教育教学 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价值观差异对比研究 许佳佳1,成东2 (1.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2.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中西方由于自然环境、历史条件和思维方式的哲学基础等差异使得不同的社会群落形成了不同的价值观。研究价值观在不同民族所体现出来的差异性,帮助英语学习者增强文化的差异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关键词:价值观;哲学基础;语言 中图分类号:H31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768(200904-0060-04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的研究自1958年美国学者Eugene Burdick和William Lederer合编的《丑陋的美国人》(The Ugly American和次年同样是来自美国的著名学者Edward Hal 的《无声的语言》(The Silent Language分别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各大领域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文化人类学家、社会心理学家、民族交际学家及社会语言学家,乃至哲学家都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对跨文化交际逐步开展研究,使跨文化交际学成为一门综合多领域的人文科学。跨文化交际学以各国文化及其交际习惯为主要研究对象,而任何语言都是一定文化的反映,同时都会折射出一定的价值观念,表现出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的密切相关。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常常会因为两种文化的价值观取向不同或是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而引起交际活动的短路,所以熟悉中西方价值观的差异对于培养、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价值观的涵义

跨文化交际论文

性格决定做事方法和做事结果 关于性格的定义十分广泛,但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第一种,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的核心部分,最能表现个别差异,具有复杂的结构。大体包括:(1)对现实和自己的态度的特征,如诚实或虚伪、谦逊或骄傲等。(2)意志特征,如勇敢或怯懦、果断或优柔寡断等。(3)情绪特征,如热情或冷漠、开朗或抑郁等。(4)情绪理智特征。如思维敏捷、深刻、逻辑性强或思维迟缓、浅薄、没有逻辑性等。[1] 第二种,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它表现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性格是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是人的核心的人格差异。性格有好坏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很多人容易把性格与本性弄混,认为两个词是同一个意思,但其实两者之间有着本质区别。性格是后天形成的,比如腼腆的性格、果断的性格等。而本性是人天生所具有的,不可改变的思维方式,比如自尊心,虚荣心,荣誉感等。 在我所学的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课程的刚开始就提到了有关性格的内容。那性格与跨文化交际有着怎样的关系呢?首先,我来谈谈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即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处于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外国人打交道,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而我们都知道不同国家的人有着不一样的性格,不同的性格会有迥然不同的交际方式和习惯,所以若想更好地与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打交道,提前了解他们的性格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有人可能会提出疑问,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谈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一个有关不同国家的人不同性格的经典故事: 有三个人要被关进监狱三年,监狱长给他们一人一个要求。美国人爱抽雪茄,要了三箱雪茄。法国人最浪漫,要一个美丽的女子相伴。而犹太人说,他要一部与外界沟通的电话。三年过后,第一个冲出来的是美国人,嘴里鼻孔里塞满了雪茄,大喊道:“给我火,给我火!”原来他忘了要火。接着出来的是法国人,

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历史有近60多年,近些年来有了更快的发展。随着世界的进步与发展,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获得成功?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索的问题。在当今教育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己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但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还是外语教学专家和学者们争论的话题。 “跨文化交际”这一术语既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的交际。也就是说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包括国际间的跨文化交际,还包括跨种族交际、跨民族交际,以及处于统一文化背景下的不同群体之间的交际,包括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教育背景等之间的交际,现在对跨文化交际的探讨基本只限于以英语为本族语者和非本族语使用者之间的交际。 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大部分国内的学者和教师还主要停留在语言知识的传授这个层面上,认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目的语国家的语言文化知识,对他们在交际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跨文化交际中也就畅通无阻。这样的观点是很片面的。首先,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交际能力;其次,教学大纲无法也不可能将学生在现实交际中遇到的问题一一陈述。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策略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目的语和文化,缺乏对策略能力的培养。在当今世界,英语已成为一门国际语言,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媒介大多是英语,因而他们的英语在不同程度上都有各自的特点,不一定完全遵循以英语为本族语的文化规约。这样,当学生把课堂上了解到的知识视为准则,一旦面对着现实的交际对象,就往往缺乏现场应变能力,无法实现交际目的,其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无法得到提高。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摘要: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中西方国家在发展中随着各自文化的形成产生了价值观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诸多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关键字:价值观,价值观与文化,价值观差异,差异形成,差异体现 正文: 一、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便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就社会和群体而言,由于人员更替和环境的变化,社会或群体的价值观念又是不断变化着的。传统价值观念会不断地受到新价值观的挑战。对诸事物的看法和评价在心目中的主次、轻重的排列次序,构成了价值观体系。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是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 二、价值观与文化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文化无所不在,具有多维性、复杂性和普遍渗透性”。文化包括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三大领域,通常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能力和创造的成果。童之侠认为,文化是一个人群的成员赖以区别于另一个人群成员的共同思维方式。文化包括价值体系,价值观是文化的基石。文化可以分为很多层,最外表的一层是象征物,如服装、语言、建筑物等等,能够很容易看见。第二层是英雄人物性格在一种文化里,人们所崇拜的英雄的性格代表了这个文化中的大多数人的性格。了解英雄的性格也就能了解英雄所在文化的民族性格。第三层是礼仪。礼仪是每种文化中对待人和自然的独特表达方式。第四层是价值观,指人们相信什么是真、善、美的抽象观念,也是文化中最深邃、最难理解的部分,而且时时刻刻指导和控制着人们的行为。价值观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本质,决定着文化的特征和风范。 三、中西方价值观的形成 随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产生和发展,价值观的形成主要有两大原因:历史发展(development of history)和思维方式(thinking pattern)。受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牢牢扎根于人们的心中,支配人的行为。 1、历史发展 中国历史悠久,包括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这种意识直接影响着现代人价值观的形成。现代中国人依然较顺从权威,尊重长辈,重视个人的身份,强调安分守己。相比之下,早在17 世纪,英国的资产阶级就推翻了封建统治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工业革命大幅度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还彻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资本主义的民主思想也逐渐遍及整个西方社会。西方人崇尚个体,向往自由平等。这种历史环境的不同使中西方的个体意识产生了很大的差异。

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摘要: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学问题,本文通过对民族文化差异性的分析,了解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文化差异比较是提高语用准确率的保证;差异性文化的发展确保了跨文化交际与时俱进的观点,从而得出了文化差异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的结论。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地位;作用 当时代的发展使世界变成地球村,跨文化交际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重要。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术界对跨文化交际在文化学或语言学等方面进行了多视角研讨。笔者注意到,虽然在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与语言媒介的关系问题上,学术界均能以联系的观点承认彼此的密切关系,但对于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却始终缺乏清醒的认识。本文认为,包括社会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在内的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主要是以交际者对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而不是共通性的解读而实现的,这是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是人们主要是从个性而非共性认识事物的原因。了解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文化差异比较是提高语用准确率的保证;差异性文化的发展确保了跨文化交际与时俱进。对于文化差异的解读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一、了解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我们了解文化背景知识,可以从习俗文化、概念文化、思维文化等方面入手,对于这些文化背景的差异性解读,是我们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 首先,我们可以从习俗文化这一显性差异文化入手了解文化背景。习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人际交往中形成的,对于这种习惯化的文化,本族人已习以为常。但外族人在同本族人的交际中却往往不知就里而违反这些习惯,使本族人就无法接受。每一个民族都是以自己的文化为中心的,如果他们都把自己民族文化对世界的看法视作全人类的共识,是天经地义而又自然合理的,其合理性是任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跨文化交际理论

跨文化交际理论 一.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 1.“文化”的含义: ①“文化”二字最初没有联系在一起,它的意思是统治者通过观察天象,可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②西方的“文化”引申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理。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认为文化分为两种:狭义的文化指的是历史上一定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社会精神生活形式的总和;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文化的分类:按内容分包括: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四个方面。 3.文化的特性: (1)文化史人类独有的,是区别人类和动物的主要标志,文化史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遗传。 (2)文化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习得的。 (3)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人总是自然而然地表现其文化色彩的。 (4)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5)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4.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内容:时间观念,对空间的利用,成就感,交际模式,对环境的取向,家庭关系,上下级关系模式,对个人的看法,对竞争和合作的偏爱,谦虚的挂念,对规章制度的需要,对宇宙的看法,法律的观念,工作积极性,对领导的看法,社交频率,友谊的性质,控制感情的模式,依据年龄、性别、阶级、职业、亲属的关系,确定地位及相关角色。 5.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①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与文化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种文化不可能没有与之相应的语言;抽取文化内容,语言也不能独立存在。 ②语言是用于记录文化的符号体系,是文化的主要载体。 ③语言和文化相互依附、促进和制约。 6.人类交际的主要手段:符号是人们交际时使用的主要手段,任何符号都可以用来交际。 7.组成交际行为的八个重要因素: ①信息源/行为源 ②编码 ③信息

文化、跨文化交际、文化价值观的定义

Definitions of Culture Culture is learned and shared within social groups and is transmitted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ther for purposes of promoting individual and social survival, adaption, an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Generally speaking, culture means both human and society that have developed to a certain level in history. It consists of all forms of human lives and activities, and all the man-mad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wealth. Specifically speaking, it solely means “areas of man’s spiritual life”. Culture is created by man; it also continually creates human beings, countries, nations, personal characters, psychologies, behaviors, ways of thinking and various values. According to Samovar and Porter (2010), culture refers to the cumulative deposit of knowledge, experience, beliefs, values, attitudes, meanings, hierarchies, religion, notions of time, roles, spatial relations, concepts of the universe, and material objects and possessions acquired by a group of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generations through individual and group striving. Defini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occurs when a member of one culture produces a message for consumption by a number of another culture. More precisel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volves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whose cultural perception and symbol systems are distinct enough to alter the communication even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 its most basic form refers to an academic field of study and research. It seeks to understand how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cultures behave, communicate and perceive the world around them. The defini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ust also include strands of the field that contribute to it such as anthropology, cultural studies, psychology and commun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s a form of global communication. It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wide range of communication problems that naturally appear within an organization made up of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religious, social, ethnic, a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s. Karlfried Knapp (1987) defines it as the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 between members of different groups, which differ from each other in respect of the knowledge shared by their members and in respect of their linguistic forms of symbolic behavior.” Definitions of Cultural Value Cultural values are values that tend to permeate a culture. They are the goodness or desirability of certain actions or attitudes among members of the culture. They are transmitted by a variety of sources (family, media, school, church, state, and so on) and therefore tend to be broad-based, enduring, and relatively stable. They guide bot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