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圆第2课时圆的周长1课件2_6-9
- 格式:pdf
- 大小:636.59 KB
- 文档页数:6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5单元圆 2.圆的周长第2课时人教新课标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案,这是关于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数学的第5单元,第2课时——圆的周长。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97页至第99页的第2课时,即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学生们将学习如何利用圆的直径和半径来计算圆的周长,并理解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能够:1. 理解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3. 能够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圆的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圆规、直尺、绳子、多媒体设备。
学具:练习本、笔、圆规、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课堂上,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要围成一个直径为10米的圆形的草地,我们需要多长的绳子?通过这个问题,学生们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圆的周长的概念。
2. 讲解圆的周长3. 例题讲解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我会给他们出示一些例题。
例如,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为8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我会引导学生们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进行计算。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学生们布置一些随堂练习,让他们亲自动手计算一些圆的周长。
这样可以巩固他们对于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
5. 圆的周长与直径(或半径)之间的关系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圆的周长= πd(其中d为直径)2. 圆的周长= 2πr(其中r为半径)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个圆的直径为12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2.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答案:1. 圆的周长= πd = 3.14 × 12 = 37.68米2. 圆的周长= 2πr =3.14 × 2 × 5 = 31.4厘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第2课时 圆的周长(2)课题圆的周长(2)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在学生认识了圆的周长的意义、圆周率的意义,掌握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学习用圆的知识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教学时主要采用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向学生渗透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和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学习目标1.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稍复杂的与圆相关的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运用渗透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运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 把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与实际问题很好的连接在一起,解决要求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教具准备:PPT 课件、圆规 学具准备:圆规、刻度尺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环节导 案学 案达标检测一、复习引入(7分钟)1.正方形的周长是( )cm 。
圆的周长是( )cm 。
2.其中一个圆的周长是( )cm 。
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
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学生独立思考填空,小组交流,全班订正。
1.计算下面圆形的周长。
C =3.14×8=25.12(cm ) C =2×3.14×3=18.84(cm )探究,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20分钟)(一)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已知AB=120m,BC=60m(如下图),从A到C有2条不同的路线可走,请你判断哪条路线更短。
2.教师引导探究:要判断哪条路线更短,实质就是把直径为AC的半圆弧的长度与直径分别为AB、BC的半圆弧的长度的和进行比较。
3.全班交流解答方案。
4.教师引导总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组合图形的周长问题。
(二)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
1.出示题目:直径均为1dm的4根管子被一根金属带紧紧地捆在一起,如下图。
求金属带的长度。
2.教师引导探究。
3.教师小结: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捆扎物体的周长问题,可以把求金属带的长度转化成求一个圆的周长加上4条直径的长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