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详解-培训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0.36 MB
- 文档页数:111
矿山地质工作矿山地质工作一、岩金矿山地质工作种类矿山地质工作,从矿山建设到矿山关闭始终贯穿矿山开发的全过程。
按工作性质矿地质可分为勘探地质、工艺地质、经管地质和水文及工程地质。
勘探地质在矿山地质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如果说地质是矿山开发基础的话,勘探地质更是其基础的基础。
工艺地质、经管地质和水文及工程地质也在矿山开发的不同工作环节中发挥着相应的保证和(或)监督作用。
勘探地质、工艺地质及经管地质工作,是矿山地质工作前后衔接的三个部分。
勘探地质工作从找矿、发现、追索矿体开始到划分成开采矿块并达到其周边控制为止,工艺地质工作从矿块切割开始,历经采矿生产、出矿配矿、选矿生产到尾矿排出为止,经管地质工作则多在生产期后进行,如损失、贫化经管及储量经管等。
按工作性质,各种矿山地质工作还可进一步分为若干分类。
勘探地质包括评价勘探和生产勘探,其工作内容包括:设计、施工、地质编录、地质取样、一加工、化验分析、矿块圈定和储量计算等。
工艺地质包括采矿工艺地质和选矿工艺地质。
经管地质包括资源经管、矿量经管、矿石损失与贫化经管等。
水文与工程地质也由两部分组成。
为适应对矿山勘探地质宏观经管的需要,主要依据矿山开发程序,将矿山勘探地质分为基建勘探、生产勘探和地质勘探三下类别。
地质勘探和评价勘探含义相同。
此处所指的基建勘探则是泛指在矿山设计和基建阶段所进行的勘探、勘查及其有关的地质工作。
如《岩金矿山地质与测量工作条例(试行)》对基建勘探所列的七条任务,其中两条属评价勘探性质,三条属生产勘探性质,另两条分别属工程地质和工艺地质性质。
二、岩金矿山地质工作的目的各种性质的矿山地质工作的目的迥然不同。
1.评价勘探工作的目的,主要是发现、追索和控制矿体,获得地质储量和工业储量。
或上述目的达不到时,在有充分根据的情况下,须作出否定的评价结论。
2.生产勘探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变工业储量为生产矿量及变开拓矿量为采准矿量。
3.采矿工艺地质工作的目的,一是对矿块的空间形态、界限、产状、夹石、矿岩稳固状况等提供图件资料,满足回采生产工艺设计的要求;二是通过对采场回采作业面上边界的圈划,具体指导回采生产作业。
煤矿地质PPT课件•煤矿地质概述•煤层与煤质目录•构造与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瓦斯地质•顶底板条件•环境地质问题与对策01煤矿地质概述煤矿地质定义与特点煤矿地质定义研究煤的形成、赋存状态、煤质变化及煤矿床与周围地质体之间关系的科学。
煤矿地质特点以沉积岩为主,构造复杂,含煤岩系及煤层变化大,水文地质条件复杂。
煤矿地质研究意义指导煤炭资源勘查预测煤炭资源量,评价煤炭资源勘查前景。
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分析煤矿地质构造,预测地质灾害,提出防范措施。
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利用研究煤质变化规律,提高煤炭资源利用效率。
1 2 3通过采煤实践,逐渐积累煤矿地质知识。
古代煤矿地质知识积累随着地质学的发展,煤矿地质学逐渐形成独立学科。
近代煤矿地质学科形成引入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煤矿地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现代煤矿地质学科发展煤矿地质发展历程02煤层与煤质泥炭沼泽是形成煤层的主要环境,植物遗体在沼泽中堆积并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泥炭,泥炭再经过成岩作用转变为煤。
煤层的形成煤层的分布受古地理、古气候和构造等多种因素控制。
不同地质时期和不同地区的煤层分布特点各异。
煤层的分布煤层在地下常呈层状、似层状或透镜状产出。
其产状受地层产状控制,一般与围岩呈整合或假整合接触。
煤层的赋存状态煤层形成与分布煤质评价与分类煤质评价根据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等指标,对煤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常用指标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发热量、硫分等。
煤的分类按照煤的变质程度从低到高可分为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大类。
其中烟煤又可细分为长焰煤、气煤、肥煤、焦煤等。
煤质对煤矿生产的影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煤矿的开采、运输和加工利用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煤层厚度变化规律煤层厚度变化的原因主要受古地理环境、沉积物供应、构造运动等多种因素影响。
不同地区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各异。
煤层厚度变化类型根据煤层厚度变化的特点和规律,可分为稳定型、较稳定型、不稳定型和极不稳定型四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