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建筑史(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3.91 MB
- 文档页数:31
*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18世纪下半叶~ 19世纪下半叶)(欧洲、美国) 1、时代背景2、主要理论与流派3、主要理论家与建筑师霍华德(1850~1928)古斯塔夫??埃菲尔(1832~1923) 4、主要建筑雄师凯旋门、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世界博览会机械馆1、时代背景时代背景新材料和新技术初期生铁结构钢铁框架结构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进入了近代阶段。
而到了十八世纪末首先在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继英国之后,美、法、德等国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
到十九世纪,这些国家的工业化从轻工业扩展到重工业,并于十九世纪末达到高潮。
西方国家由此步入工业化社会。
这个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与建筑都发生了种种矛盾与变化:建筑创作中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对建筑设计思想的冲击之间的矛盾;建筑师所受的传统学院派教育与全新的建筑类型和建筑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城市人口的恶性膨胀和大工业城市的飞速发展等。
这是一个孕育建筑新风格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因素并存的时期。
时代背景工业革命是社会生产从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业的过渡,是生产技术的根本变革,同时又是一场剧烈的社会关系的变革。
一方面是生产方式和建造工艺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不断涌现的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技术,为近代建筑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途。
正是应用了这些新的技术可能性,突破了传统建筑高度与跨度的局限,建筑在平面与空间的设计上有了较大的自由度,同时影响到建筑形式的变化。
这其中尤其以钢铁、混凝土和玻璃在建筑上的广泛应用最为突出。
新材料和新技术施工从1850年8月开始,到1851年5月1日结束,总共花了不到9个月时间便全部装配完毕。
它是世界上第一座用金属和玻璃建造起来的大型建筑,并采用了重复生产的标准预制单元构件。
“水晶宫”是20世纪现代建筑的先声,是指向未来的一个标志。
在整座建筑中,只用了铁、木、玻璃三种材料,随着铸铁业的兴起,1775~1779年第一座生铁桥(设计人:Abraham Darby)在英国塞文河上建造起来,1793~1796年在伦敦又出现了更新式的单跨拱桥――桑德兰桥,全长达236英尺(72米)。
18-19世纪西欧及美国建筑3、英雄主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体现资产阶级高亢激昂的斗争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建筑风格。
其代表是:部雷和他设计的牛顿纪念堂、伟人像陈列馆;列杜的农村公安村宿舍、盐城规划。
5、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又名“哥特复兴”,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文学领域的一种主要思潮。
体现在建筑上,主要是在英国,它要求发扬个性、提倡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用机器制造的工艺品,以及用它来和古典主义抗衡。
其代表建筑是英国国会大厦。
6、折衷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创作思潮。
为了弥补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主张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自由组合各种样式。
并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权衡的推敲,沉醉于“纯形式”的美。
比较重要的代表是巴黎歌剧院。
它的立面是晚期巴洛克风格,并加上了洛可可的装饰。
7、水晶宫1851年,由建筑师帕克斯顿设计在伦敦建造。
它使用了新材料组合:铁、玻璃和木材;新的建造方式:模数制与整体装配;它的缺点是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它的意义是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8、埃菲尔铁塔1889年世界博览会,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建造,高328m,采用高架铁结构,突破了古代建筑高度;使用了新的设备水力升降机。
新结构和新设备体现了资本主义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
9、机械馆1889年世界博览会建筑之一,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建造,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10、花园城市(田园城市)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
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
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1、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马泰提出的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主要建筑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各种代表建筑及风格〔设计者〕:法国古典〔罗马〕复兴:巴黎万神庙〔J.G.Soufflot〕、凯旋门〔J.F.Chalgrin〕。
英国古典〔罗马〕复兴〔不彻底〕:英格兰银行。
英国古典〔希腊〕复兴〔重要地位〕:爱丁堡中学〔T.Hamilton〕、不列颠博物馆(Sir Robert Smirke)。
德国古典〔希腊〕复兴:柏林勃兰登堡门〔nghans〕、柏林宫廷剧院〔申克尔〕。
美国古典〔罗马〕复兴:美国国会大厦〔Willian Thornton and trobe〕。
美国古典〔希腊〕复兴:宾夕法尼亚银行〔trobe〕浪漫主义又称哥特复兴:英国国会大厦〔Sir Charles Barry〕哥特风格。
折衷主义也称集仿主义:巴黎歌剧院〔J.L.C.Garnier〕巴洛克和洛可可、巴黎圣心教堂〔Paul Abadie〕拜占庭和罗马风。
法国的古典复兴:1、净化建筑代表作:巴黎万神庙。
2、帝国风格特点:雄伟壮丽,内部具有东方和洛可可的装饰。
布赖顿英国皇家别墅:生铁构件。
伦敦“水晶宫〞展览馆〔1851,帕克斯顿〕巴黎埃菲尔铁塔〔1889,埃菲尔〕“田园城市〞由霍华德提出“工业城市〞由加尼埃提出“带形城市〞由索里亚提出第二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工艺美术运动:主张在设计上回溯到中世纪传统,恢复手工艺行会传统,主张设计的老实真挚。
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比拟重视中世纪的哥特风格,把哥特风格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与借鉴来源。
“新艺术〞运动如此放弃任何一种传统装饰风格,完全走向自然风格,强调自然中不存在的直线,强调自然中没有完全的平面,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有机形态装饰构思根本来源于自然。
红屋〔1859~1860,韦布〕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德国:奥尔布里希,贝伦斯。
外建史复习资料(完整整理)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看出与古代建筑思潮的脉络联系)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索(体会到现代建筑是随着社会进步、经济发达、以及政治等各方面因素而发展起来的)第三章新建筑运动的高潮—现代建筑与代表人物(了解现代建筑各种代表思潮的产生及代表人物)——达到了解现代建筑的发展渊源、开阔知识面、提高素养的目的。
第四章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城市建设与建筑活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给城市造成的各种矛盾;初期城市规划的各种设想,有些对现在都有借鉴价值)第五章战后40-70年代的建筑思潮—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现代建筑派的成熟与提高;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又显现出其不足的一面,酝酿着后现代建筑的产生)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区分各种思潮与现代建筑派思潮的差异;代表人物;代表建筑)第六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发展概述外国建筑史的近现代年限划分(与世界史的划分略有不同)近代开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现代开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分期:1.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前后的近代建筑(复古主义思潮)2.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新建筑运动早期(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德意志制造联盟)3.20世纪初—20世纪中期的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新建筑运动的成熟期现代建筑早期(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构成派)现代建筑成熟期(现代主义建筑、五位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耶、密斯、赖特、阿尔瓦。
阿尔托)4.20世纪中叶以后: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现代建筑向后现代建筑过渡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粗野主义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典雅主义倾向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域性的倾向讲究个性与象征的倾向5、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新地域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高技派的发展、简约的设计倾向第一讲近代复古思潮(公元1760-1900S)一. 概述近代建筑的普遍特征:风格混乱,困惑徘徊,探索新路;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是影响并促进近代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前者改进生产力水平,导致建筑技术巨大进步;后者则使理性、真实、自由平等等成为新的价值观念和艺术标准;创作道路沿两条线索发展:一是从历史风格中寻求答案,即复古思潮;主要在1750年-1900年;二是探索新的建筑风格。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七、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建筑1.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末,受法国启蒙思想运动和考古运动的影响,最早出现的复古思潮。
它以恢复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形式为主,讲究简洁与和谐之美。
英国德国以复兴古希腊形式为主,法国美国以复兴古罗马形式为主。
代表实例:英国大英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法国巴黎万神庙。
2.帝国式风格: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级纪念性建筑,例如星形广场上的凯旋门等建筑,都是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式样的翻版,在这类建筑中,他们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收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因此形成所谓的帝国式风格。
3.浪漫主义: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国家浪漫主义文学艺术思潮下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
它强调艺术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与学院派的艺术风格进行抗衡,建筑上体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
实际上可分为新浪漫主义时期和哥特复兴时期。
代表实例:英国国会大厦。
4.折衷主义: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中流行的一种建筑思潮。
为了弥补建筑风格上的局限,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建筑风格,或者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又称为“集仿主义”。
折中主义不讲究固定的法式,只讲究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代表实例:法国巴黎歌剧院。
5.圣吉纳维夫图书馆: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设计,他反对学院派拘泥于古典规范的方法,建议用新结构与新材料来创造新形式。
这是法国第一座完整的图书馆建筑,铁结构、石结构和玻璃材料在这里得到了有机的配合。
拉布鲁斯特第二个著名作品是巴黎国立图书馆。
6.巴黎国立图书馆:法国建筑师拉布鲁斯特设计,图书馆地面与墙全部用铁架和玻璃制成,这样既可以解决采光问题,又可以保证防火安全,在书库内部几乎看不到任何历史形式的痕迹,根据功能的需要而布置,因此也有人称它为功能主义者。
但是,必须指出他在阅览室等其他部分的处理上,仍表现出折中主义的影响。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背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从轻工业扩至重工业,铁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工业革命的冲击,给城市与建筑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1.工业城市因生产集中而引起人口的恶性膨胀,土地私有,房屋建筑无政府状态——交通堵塞、环境恶化。
2.住宅问题3.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成了对新建筑类型的需要并对建筑形式提出了新要求。
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在这种情况下,在建筑方面有两种倾向:1、反映当时社会上层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2、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的可能性。
复古思潮从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流行于欧美的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古典复兴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18世纪古典复兴建筑的流行,原因三方面:1.政治上,由于资产阶级对民主共和的向往;(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2.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唤起了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3.思想文化:法国的启蒙运动(资产阶级人性论、自由、平等、博爱)法国以罗马式样为主(而在英国和德国则以希腊式较多)1追求理性主义的表现,虽然采用古典柱式作为构图手段,但却趋向简单的几何形体,或使古典建筑具有简化、雄伟的新风格,或力求打破传统的轮廓线。
代表建筑:部雷:伟人博物馆1783年牛顿纪念碑1784年勒杜:巴黎维莱特城门1785年勒·桑戴城门“帝国式”风格:拿破仑帝国时代,在巴黎建造了许多国家性的纪念建筑,都是罗马帝国建筑式样的翻版,它们追求外观上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
如巴黎星形广场凯旋门(主持人为奥斯曼)。
浪漫主义是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上半叶活跃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另一种主要思潮。
既带有反抗资本主义制度与大工业生产的情绪,又夹杂有消极的虚无主义色彩。
一、先浪漫主义时期: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特点:模仿中世纪的寨堡风格或哥特风格,追求非凡和异国情调。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名词解释建筑史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 ARCHITECTURE)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一些国家在文学艺术中的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流行的一种建筑风格。
浪漫主义在艺术上强调个性,提倡自然主义,主张用中世纪的艺术风格同学院派的古典主义艺术相抗衡。
这种思潮在建筑上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发展的第一阶段,又称先浪漫主义。
出现了中世纪城堡式的府邸,甚至东方式的建筑小品。
19世纪30~70年代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第二阶段,它已发展成为一种建筑创作潮流。
由于追求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又称为哥特复兴建筑。
古典复兴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流行的复古思潮的一种表现形式。
它可分为罗马复兴和希腊复兴两种倾向。
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纪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
但他们没有简单地抄袭古典建筑式样,古典复兴建筑体形单纯、独立、完整,细部处理朴实,形式合乎逻辑,纯装饰构件较少。
采用古典古典复兴建筑风格的主要是国会、法院、银行、交易所、博物馆、剧院等公共建筑和一些纪念性建筑。
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 ACHITECTURE19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兴起的一种建筑创作思潮。
折衷主义为了弥补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创作中的局限性,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故有“集仿主义”之称。
折衷主义建筑师不讲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
刻意求新,立足于创造丰富多彩的建筑。
他们将罗马、希腊、拜占廷、中世纪、文艺复兴和东方情调的各式各样融会于自己的建筑作品里,以求摆脱一脉相承的谱系,创造本时代的建筑风格。
工艺美术运动(Arts and Crafts Movement):亦称手工艺运动。
19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设计改革运动,提倡用手工艺生产表现自然材料,以改革传统形式,反对粗制滥造的机器产品。
在建筑上主张建造“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建筑的束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