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
- 格式:docx
- 大小:17.45 KB
- 文档页数:15
一年级上册秋天课堂实录一、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特别的地方。
(播放秋天景色的视频,有金黄的稻田、飘落的树叶、南飞的大雁等画面)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生:秋天。
师:对啦,秋天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季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秋天的课文。
(板书:秋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课本,自己试着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师:谁想试着读一读课文呀?(指名读)生:(读课文)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天空那么蓝,那么高。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
啊!秋天来了!师:这位小朋友读得很通顺,但是有几个字的读音还可以更准确一些。
比如说“凉”是后鼻音,“一”字的变调,我们再一起读一遍这几个字。
(领读“凉”“一”)师:现在我们一起把课文读一遍,要读准字音哦。
(全班齐读课文)三、学习生字。
师:课文里有很多生字宝宝,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课件出示生字:秋、气、了、树、叶、片、大、飞、会、个)师:谁能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呢?(指名当小老师领读)小老师:秋,秋天的秋。
生:秋,秋天的秋。
小老师:气,天气的气。
生:气,天气的气。
……师:小朋友们读得都很棒。
那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吧,开火车读生字。
(火车从前往后开,学生依次读生字)师:有些生字宝宝长得可像了,我们来区分一下。
(出示“了”和“子”)这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呢?生:“了”没有横,“子”有横。
师:真聪明!那我们再来看看“人”和“大”。
(出示“人”和“大”)生:“人”就两笔,“大”比“人”多一横。
师:非常好。
那我们来写一写这些生字吧。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写“秋”“气”“了”三个字,边写边强调笔画顺序和书写要点)师:小朋友们拿出练习本,跟着老师写一写这三个字。
(学生练习书写)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师:我们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里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呢?(学生读课文思考)生:写了树叶黄了,落下来。
秋天(第二课时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认识“霜”“降”等5个生字。
会写“了”“子”等4个字。
3. 能找出课文中反问句,初步感知反问句的特点。
4. 感受秋天的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内容】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回顾词语1.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观察。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秋天》,谁来说一说秋天都有哪些特点呢?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
2. 回顾表示秋天气候特点的词语。
师:谁能用上节课学过的表示秋天气候特点的词语来说一说呢?预设: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3. 小结:秋天真是个美好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秋天》。
二、品读课文,想象画面1. 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觉得美的画面。
(2)交流美的画面。
预设: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呢?预设:美在枫叶红,美在霜降。
(3)理解“霜叶红于二月花”。
①出示枫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枫叶是什么颜色的?预设:红色。
②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霜降的情景。
师:你们还记得霜降是什么样子的吗?预设:霜降的时候,草地上会有一层白色的霜。
③出示霜降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就是霜降,它是什么颜色的?预设:白色。
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
预设:霜降的时候,枫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⑤教师总结:霜降的时候,枫叶红了,比二月的花还要红,真是美极了!(4)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
2. 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圈画出自己觉得美的画面。
(2)交流美的画面。
预设:金色的海洋。
师:这句话美在哪里呢?预设:美在金黄色,美在海洋。
(3)理解“金黄色海洋”。
①出示金黄色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颜色?预设:金黄色。
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金黄色海洋”的意思。
预设:田野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反思引言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一年级上册,我们学习了部编版《秋天》这一课文。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中的实录,及对该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我可以更好地改进我的教学方法,并提供高质量的教育环境。
实录日期:XX年XX月XX日课堂主题:《秋天》目标: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并能正确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
课堂活动: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心,并向他们提出一系列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讨论。
2. 导入课文:我通过朗读课文《秋天》,并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3. 合作讨论:我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由讨论秋天的特点和我们在秋天可以做的事情。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4. 语言表达训练:我提供一些秋天相关的词语和句子,让学生进行朗读和模仿,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5. 课文阅读: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并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和解答。
6. 语文游戏:为了巩固学生对秋天的理解,我设计了一个句子补全游戏。
学生分组进行游戏,通过填写句子的空缺部分,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7. 总结归纳:我向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强调秋天的特点和我们的学习内容。
学生也被要求写下他们在课堂上学到的重点和感悟。
反思这节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
在反思教学过程中,我认识到以下几点需要改进:1.学生参与度不高:虽然我在课上设定了一些互动环节,但部分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下次课我将设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增加小组合作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缺乏个性化教学:在本节课中,我未能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对教学进行个性化调整。
下次课,我计划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差异,制定差异化的学习活动,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秋天》课堂实录老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是秋天。
可以说说你们对秋天的印象是什么?学生1:秋天是渐渐凉爽的季节,树叶变得红黄色,感觉非常美丽。
学生2: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田野里金黄一片。
学生3:我喜欢秋天的风,吹起来很清爽,让人心情愉悦。
而且秋天的天空也特别蓝。
老师:确实,秋天给人一种宁静和宜人的感觉。
还有其他同学有什么想说的吗?学生4:我觉得秋天的日落特别美,太阳在西边的天空中升起和降落的颜色非常迷人。
学生5:对,秋天晚上的星空也很美。
天空湛蓝,星星在上面闪闪发光,非常闪亮。
老师:秋天给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有谁愿意表演一首秋天的诗歌吗?学生6:老师,我可以试试吗?老师:当然可以,请你上来。
学生6走上讲台,开始朗诵自己准备的诗歌:秋天的树叶红又黄,风吹落下,像金黄。
收割的农民忙着忙,庄稼黄金一样亮。
秋天的天空湛蓝色,晴空万里让人畅。
晚上的月亮特别明,星星闪烁让人神往。
学生们热烈鼓掌,对学生6的表演给予了赞赏。
老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被你的诗歌吸引了,你真的很有才华。
学生6:谢谢老师,我对秋天的喜爱让我有了灵感。
老师:在秋天,我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巧妙安排,看到美景,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这样的美丽是独一无二的。
同学们要好好珍惜秋天,享受其中的美好。
学生们齐声回答:我们会的!老师:很好!现在,我们来更深入地了解秋天的一些特点和魅力。
首先,秋天是一个渐凉而宜人的季节。
相比夏天的酷热和冬天的严寒,秋天的温度正好,适合人们进行户外活动。
学生7:对,我喜欢秋天的天气,不会像夏天那样热,也不会像冬天那样冷,刚刚好。
老师:没错。
而且,秋天的风也非常清爽。
轻轻的秋风吹过,给人一种宜人的感觉。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秋天的户外体验,比如秋日的远足或者野餐?学生8:我去年和家人去郊区远足,那天的天气真是太美了,温暖的阳光、清凉的秋风,还有五彩斑斓的树叶,简直就是一幅画卷。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1 秋天名师教学设计片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生字宝宝很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吗?快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吧!生:我认识“了”,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了”。
“子”减掉“一”就是“了”。
生:我认识“秋”,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秋”。
“禾”加上“火”就是“秋”。
师:是呀!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很棒。
其实,“秋”还有自己的故事呢!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来使田地肥沃,烧杀害虫。
所以“秋”是由“禾”和“火”组成的。
你能用“秋天”说句话吗?生:秋天可真美啊!生:秋天,玉米成熟了。
师:你还记住了哪个字?生:我记住了“气”。
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气”的。
师: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
“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我们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生:我学会了“片”,我非常喜欢看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样子。
师:这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记生字。
(出示“片”的古文字)同学们,这就是古时候的“片”。
它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片”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字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出示树叶)树叶是不是薄薄的一片呀?还可以说成“一片”什么?生:一片面包。
生:一片牛肉。
师:在生活中识记生字真是一个好办法。
接着来汇报自己记住的生字吧。
生:我记住了“树”,我在《知识百科》里看到很多种树,它们各有不同。
师:这里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部首“”,你知道为什么“树”字的部首是“”吗?木本植物的总称为“树”。
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一般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
你还知道哪些带“木”的字?生:桃,一种果树的名称。
生:我记住了“大”。
师:它是象形字。
(出示“大”字的字理图)甲骨文字形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秋天》课堂实录导学过程:导学分析:课前交流:师:(播放ppt展示四季各具代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最喜欢什么季节呀?生:春。
生:夏。
生:秋。
生:冬。
(一年四季都有同学回答)师:为什么呢?生:因为春天,鲜花灿烂,到处都是欣欣向荣的。
生:夏天,热烈奔放,可以吃冰棍,可以游泳,可以抓知了。
生:秋天,丰收的季节,收获果实。
生:冬天, 白雪皑皑,可以滑冰,打雪仗,堆雪人。
师:因为春天春光明媚,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情景导入:师:(播放ppt秋景图片)这是什么季节,大家看出它有什么特点吗?众生:秋季。
满地落叶,感觉凄美,金黄的季节。
师:对,秋季是枫叶纷纷扬扬飘落的季节。
有些凄凉,却也充满收获的喜悦。
(板书:秋天)协商目标:师:同学们,我们学一首诗应该怎么学呢,或者说这篇课文的我们要学到的东西是什么?生:大多沉默不语。
师:同学们要大胆发言啊!生:读。
师:对,学一首诗我们首先应该读,接着还应该怎么样?生:分析。
师:很好,学诗我们还应该去分析体悟,即品和悟。
(教师板书读、品、悟)课前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教师有一种熟悉感和亲近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一种温馨、和睦的气氛。
学生回答后,老师应给予激励性评价。
这样不仅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会鼓励其勇于表达自己观点。
不过有些同学在全班共答的氛围下没有认真投入。
情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此处播放的ppt 画面感很强,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教师播放的秋天景色的图片并没有概括秋天所有的特点,这样会形成以偏概全的影响,限制学生的想象。
图片大多是金色、美丽的秋天,而在当天,真实的秋天的天气却是秋风飒飒、细雨沥沥、寒意阵阵,这种特点却无一学生谈及。
协商目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结合以前的学习经验,明确、会学今天的学习内学生齐读诗:师:请同学们说说读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生:感情。
生:停顿。
师:说得很好,除了感情和节奏,还需要注意什么嘛?(板书:感情,节奏, ?)生:不知道。
【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秋天》课堂实录一、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
”新课程倡导拓展语文学习空间,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语文,感受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
运用好教材这一最好的范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缘文拓展、开发生成新的课程,使学生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实现学生“人在课堂,思维已由课堂飞向校园、飞向社会、飞向大自然的大语文观,构建“生本”的课堂、“发展的课堂”,成为我在课程改革中着重研究的课题。
2、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品味秋景的美丽,感受丰收的喜悦。
(2)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实践者。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3、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搜集描写美丽的秋景和表达丰收喜悦的相关资料,把学生的学习由文本引向生活。
4、教学流程构想:(一)情境导入,引学生进入秋景之中1、教师动情描绘:“太阳收起了火辣辣的目光,亲切地笑着;风姑娘也变的活泼起来,笑着跳着把清凉送给人们;当看到黄叶一片片飘落,我们知道谁来到了我们中间?”(秋天)2、学生找秋天。
(出示美丽的秋景图做提示)【设计意图: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教师动情的描述配上美丽的秋景图,必将把学生带入秋天的氛围中来。
再引导学生在图画中、从身边景物、人物、事物的变化中找秋天,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发现秋天的特点,为学习文本奠定基础。
】(二)初读感知,整体把握秋天的特点1、自由读熟课文。
2、按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找出作者用哪句话表达对秋天的感受。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自读感悟,合作交流,品秋天美景,尝丰收喜悦1、学生选取各自感兴趣的课文内容自读自说。
2、同桌互说。
把自己读了哪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女生先说,男生再说。
比一比哪桌同学说的最认真。
1.《秋天》课堂实录一、激情导入师:孩子们,今天老师要送大家一副漂亮的图片,请看大屏幕(出示秋天的图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孩子观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引导)是啊!孩子们,你们看秋天多漂亮啊,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秋天,欣赏秋天的美。
板书课题《秋天》,跟读两遍,认识秋天的“秋”(可以编顺口溜:禾火秋,秋秋秋,秋天的秋)孩子们读得真好,那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书54页,去看看秋天的美景。
二、新课学习1.认识自然段,火眼金睛找发现。
出示课文的一部分截图和诗歌做对比,引导学生发现,找到不一样的地方。
(是的,孩子们真会读书,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跟别的不一样,这不一样的地方就叫做段落,每段开头都要空两格)及时教数段落。
2.学会数段落师:现在老师要将时间交给你们,请你用你的聪明才智数一数本课有几个段落。
数好的小朋友坐姿端正,举手示意老师。
3.初读课文过渡:小朋友们在数段落的时候都表现得更棒,那现在这篇课文想要和我们交个朋友,请你来读一读,那我们就来看看能不能和它交上朋友,在读书之前老师有要求,(小眼睛看黑板)两个要求(老师可带着小朋友读)第一、借助拼音,读通课文。
第二、同桌合作,你指我读,我指你读。
现在时间交给你们。
过渡:刚刚老师在听你们读的时候,有一些句子读得不太通顺,所以,课文说:“它暂时不想和你们做朋友,要请老师来帮个忙,读给大家听。
”①老师范读、教读(强调词语连读)过渡:哇!孩子们读得真好,但是有一些生字宝宝可调皮了,他们也想和咱们交朋友呢。
请看黑板。
②出示课文中的生词,带拼音教读,小老师带读,同桌指读。
过渡:那现在让我们把这些词语宝宝送回家吧。
③再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听你们读了课文,老师也想读读课文了,把这个机会给老师好不好呀?①老师范读,可让学生跟读。
你们从中读出了秋天的美,那你还从第一段中感受到什么呀?天气变凉了秋天树叶变黄了叶子落下来了过渡:那你看过秋天飘落的黄叶吗?它们是怎样落下来的呢?②比较“一片”和“一片片”一片:表示很少一片片:表示很多2.学习第二自然段过渡:看来呀,秋天一到很对东西都会发生变化,那你还了解秋天的哪些变化呢?①小组读,老师适当纠正过渡:孩子们,你读完了课文,那你肯定知道在秋天还有一些动物会有变化,会迁徙到更暖和的地方去过冬,那你知道大雅是怎么去南方的吗?②读准“一”的变调出示:“一群”“一会儿”“‘一’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一群”表示数量,“一会儿”说明队形变化快③造句你能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吗?④课中游戏过渡:小朋友们学得这么认真,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
《秋天》课堂实录(通用13篇)《秋天》篇1师:我国著名女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
但是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师:相信大家已经都预习过了,那现在谁愿意先来给大家范读一下呢?(生都低头不语)这么害羞么?那好吧,咱们大家一起推荐一个同学来给我们朗读好吗?大家看推荐谁比较好呢?生:许悦!师:我就知道你们要说她的名字!(大家笑)大家仔细听有没有读正确。
好,开始吧!(许悦朗读,师生共同认真听。
)师:许悦的朗读里老师听出了三处错误,你们找到没有?生1:她的“满披”读成了“披满”。
师:对,听得很仔细,那还有没有呢?生2:第二节里的“枯见石”,她念的是“枯而见石”师:哦,多了一个“而”字。
生3:还有,“乌桕叶的影子”这里她漏掉了“叶”字。
师:大家都很认真地在听。
许悦刚刚的朗读重音停顿都还把握得不错,就是语速还微微快了一点。
现在请全班同学齐读,一边读一边思考:诗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生齐读)师:嗯,感情很到位,我都忍不住要被陶醉了。
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你觉得一共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试试看能不能用比较优美精练的语言把它归纳出来。
生1:农舍丰收图。
师:从什么地方能看出来是农家丰收?生2:肥硕的瓜果。
师:很不错啊,一下子就抓住了关键词。
生3:渔家打鱼图生4:渔船归泊图师:那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事情呢?生:早晨,从冷雾可以知道。
师:第三幅图画要归纳稍微难了点,老师提醒一下,这一节的主人公是谁呀?生:牧羊女,是秋天牧羊女图。
师:预习提示上说这首诗歌写的是“乡村秋景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生1:有“镰刀”,还有“瓜果”师:嗯,不错,是秋天乡村才有的景物。
其他同学呢,找到没?生2:“稻香”生3:“渔船”生4:还有“牧羊女”“牛”“草野”“蟋蟀”师:嗯,作者抓住了最能体现乡村秋天景色的事物来刻画秋天,所有这些画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生1:对秋天的喜爱。
《秋天》教学实录一、导入。
(一)猜谜激趣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玩一个小游戏,叫做“听儿歌猜季节”。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水中都不见。
”这是哪个季节呀?你说。
生:冬天。
师:冬天雪花飘,再来一首。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香山红叶红满天。
”这又是哪个季节?你说。
生:秋天。
(二)初步感知秋天变化师:哎呀,秋天红叶落。
当我们看到红叶满天的时候,我们就知道秋天来了。
那么,你还从哪里知道秋天来了?你说。
生:因为秋天大家都在加衣服。
师:你从生活中感受到了秋天,真好,还有谁说?你来。
生:秋天的天空会变得蓝一些。
师:秋天的天空多么蓝呀!你来说。
生:而且秋天的叶子也会黄。
师:啊,你观察到了秋天的植物。
你来说。
生:秋天的时候,大雁往南飞了。
师:你观察到了秋天的自然现象,我们的同学真了不起,这么会观察秋天,那就让我们走进秋天的课文吧!二、认识课文、初读课文、多样识字。
(一)认识课文师:看,这就是我们的课文,《秋天》是课题,下面是课文内容,诶,双横线里面是什么呀?生:字。
师:是要求我们认识的生字,田字格里呢?生:字。
师:是要求我们书写的字,下面还有练习题呢!另外,课文还给我们配上了美美的插图呢!(二)初读课文师:认识了课文,再来看老师写课题。
(板书:1、秋天)“秋”是一个生字,“禾”“火”一碰就是“秋”,自己拼一拼,读一读。
我们在这里写个“1”,表示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谁来读读课题呀?那个男生你来读。
生: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很准,还有谁想读?好,你来读。
生:1、秋天。
师评价:字音读得准,声音还很响亮呢!全班一起读题。
师:江老师很喜欢秋天,我想把这篇课文读给你们听听,好吗?和我一起,拿起书,翻到 54 页。
(师范读)师:你们想读吗?生:想。
师:自己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吧!(生读,师提示自己读自己的)师:再来读读双横线里的生字吧!师:你们想和秋姑娘做好朋友吗?生:想。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反思背景介绍:《第1课秋天》是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第一篇文章,以描述秋天的变化为主题。
本文通过记录一次课堂教学实录,来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和优点,以供今后改进。
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 - 了解秋天的特点和变化 - 掌握秋天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 培养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能力教学过程:引入:老师播放一段描绘秋天景象的视频,并让学生观察视频中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讨论秋天的特征,如天空颜色变化、叶子变黄等。
呈现:老师通过幻灯片呈现秋天的图片,包括蓝天、彩叶、金黄的稻谷等,同时向学生介绍图片中的相关词汇。
然后,老师朗读课文《第1课秋天》,并指导学生跟读。
在跟读的过程中,老师重点强调课文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相关的语法结构。
合作探究: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每个小组分配一段课文的片段,要求学生根据所分配的片段,进行表演或组织语文知识展示。
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培养表达和合作能力。
巩固提升:老师出示一张秋天的图片,要求学生根据图片中的内容,写一段描述秋天景象的短文。
学生完成后,可以进行小组交流,相互评价,并进行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总结回顾:在课堂的最后,老师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简单回顾,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老师也再次强调秋天的特点和学生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能力。
反思与改进:教学亮点:•引入环节: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呈现环节:通过图片和课文的呈现,让学生对秋天的特点有了直观的认识,并学习了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合作探究:通过小组合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巩固提升: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并通过互相评价提升写作能力。
教学不足:•时间安排不合理:由于教学内容较多,导致每个环节的时间都比较紧张,有时候无法完全完成任务。
1秋天教学实录《秋天》教学目标1、认识“秋"“气”等10 个生字。
2、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 个偏旁;3、正确朗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重难点1、木字旁、口字旁、人字头3 个偏旁;2、正确朗读课文,认识自然段。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你们知道吗?你们可真默契,一起答道共有四个季节。
那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并说说你的理由。
师:你的小手最先举起,就请你。
师:哦,你说你最喜欢夏天,因为夏天的时候,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雪糕。
师:你真是个小馋猫呢!师:快快快,你急得脸都红了,你来说。
师:原来你最喜欢的是春天,你说春天正是旅游的好时节,爸爸妈妈一定会带你去春游。
师:每次你都玩得很开心。
看大家看你的眼神,都好羡慕你啊!师: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上的图片,你能猜出这是哪个季节吗?生:秋天。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秋天树叶会变黄,田野里庄稼都成熟了。
师:是啊,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更是多姿多彩的季节,那秋天到底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秋天》去看一看。
二、拼读课题,学习生字“秋"师:来跟老师一起拼读课题。
师:“秋”这个字的韵母是“iu",在我们学过的韵母中还有一个跟它长得很像的韵母你们还记得吗?生:“ui”师:你是怎样区分他们的。
师:你是用“儿歌"的方法来区分他们的,这真是一个好办法。
师:“秋”这个字也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吗?生:我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他:禾加火就是秋。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秋"字,“禾”和“火"组成“秋”字时,笔画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提示“禾"做偏旁是最后一笔捺要变成点;齐读课题。
板书课题。
(学生跟着书空)三、初读课文,多元识字任务一:生字我会读活动1:多样识字。
(1)老师范读课文。
提示:脚放平,身坐正,老师读到哪一个字,你们的眼睛就看到哪一个字。
(2)学生自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就用拼拼音的方法学会它。
《秋天》课堂实录教案教学设计一、课前学生唱歌二、导入师:描绘秋天,你会选择哪些景物、词语?生1:秋高气爽。
生2:叶子下落。
生3:菊米飘香。
生4:肥硕的果实,叶子由绿变黄。
三、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师:你们认为读得怎样?生1:“青鳊鱼似的乌桕叶”读得不整齐。
生2:没有感情。
生3:“丁丁”读错字音。
师:我们该怎样朗读这首诗呢?请看导读:“……深情絮语”(“深情”就是“有感情”,“絮语”就是“轻声诉说”)四、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师:听了这首诗后,你的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1:肥硕的果子:桔子、苹果。
生2:露珠披在荷叶上。
生3:一片金黄色的稻田。
生4:绿油油的草野。
生5:芦苇在微风中摇晃不定。
生6:一条清晰的小河。
生7:渔人捕了很多青鳊鱼,脸带微笑。
生8:湖面上飘着一条条渔船。
师:“飘”字用得好。
生9:小河里有许多美丽的小鱼。
师:请同学们自己朗读这首诗,品味语言:你觉得哪些诗句美,美在哪里?或看到了什么?(可以边独立思考边写)生1:1、2句露珠很美,伐木声很优美,环境清静。
“满披”、“丁丁”、“飘出”用得好。
师:“丁丁”为什么用得好?生:用声音来表现静。
师:“飘出”能否改成“传出”?生:不能。
因为“飘”有“轻轻地、慢慢地”的意思,更能体现出清静。
学生齐读这两句。
生2:3、4句告诉我们这是一个丰收的好季节,有肥硕的瓜果,“饱食”说明镰刀割稻谷割得很多。
学生齐读这两句。
生3:9、10句“轻轻”写出了渔人:依依不舍、看风景(描述:岸上长着芦苇,湖里游着小鱼,湖面上飘着小船。
),渔人不忍打破幽静的气氛。
学生齐读第二节,抽读“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一句,再齐读。
生4:“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小鱼在捉迷藏。
生5:“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读这两句。
师:谁在吹笛?生齐答:牧童。
生6:3、4句吃穿不愁,为农民带来幸福。
生7:11句蟋蟀在跳来跳去。
师:有没有听到过蟋蟀的声音?生8:12句水清、浅,鱼往上跳。
《部编版一级上册语文《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反思》这是一篇一级上册语文教案,《秋天到了》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树叶飘落、大雁南飞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小学一级上册语文《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文字版精彩片段我眼中的秋天教师:秋天是什么样的?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丁丁: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树叶黄了,风一吹,树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像蝴蝶在飞舞。
我喜欢秋天。
冬冬:我也喜欢秋天。
我喜欢看南飞的大雁,它们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多有趣呀!丽丽:秋天是五颜六色的季节,雪白的棉花、金黄色的玉米、红红的辣椒,就像一幅五颜六色的图画。
老师:你们说得真好!秋天不仅是个美丽多彩的季节,还是个丰收的季节,这丰收是用人们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秋天到了》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天高云淡、树叶飘落、大雁南飞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
全文有三个自然段,每段观察角度、观察点各不相同,合起来构成一幅秋季全景图。
一自然段:先交代秋天到了,接着便纵观全局,以天气转凉与黄叶飘飞这一整体性变化写秋天总的特征。
二自然段:取仰视角度,写秋之天及秋之雁阵。
三自然段由衷发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一金色的小船小草黄了,树叶黄了,我听见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
金黄色的叶子,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
有一片小小的黄叶飞到了我的肩头上,悄悄地对我说:我来了!我把这片小小的黄叶托在手心,轻轻地送进一条小河里。
黄叶变成了一只金色的小船。
秋风吹来,吹动着金色的小船。
小船,慢慢地向远方驶去。
二秋天的果实多彩的秋天,喷香的秋天。
你看:那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子,小灯笼似的橘子,笑咧嘴的石榴,看了真叫人喜爱。
那一串串水灵灵的葡萄,更是使人流口水。
部编本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秋天》课堂教学实录1 秋天名师教学设计片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生字宝宝很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吗?快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吧!生:我认识“了”,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了”。
“子”减掉“一”就是“了”。
生:我认识“秋”,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秋”。
“禾”加上“火”就是“秋”。
师:是呀!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很棒。
其实,“秋”还有自己的故事呢!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来使田地肥沃,烧杀害虫。
所以“秋”是由“禾”和“火”组成的。
你能用“秋天”说句话吗?生:秋天可真美啊!生:秋天,玉米成熟了。
师:你还记住了哪个字?生:我记住了“气”。
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气”的。
师: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
“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我们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生:我学会了“片”,我非常喜欢看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样子。
师:这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记生字。
(出示“片”的古文字)同学们,这就是古时候的“片”。
它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片”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字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出示树叶)树叶是不是薄薄的一片呀?还可以说成“一片”什么?生:一片面包。
生:一片牛肉。
师:在生活中识记生字真是一个好办法。
接着来汇报自己记住的生字吧。
生:我记住了“树”,我在《知识百科》里看到很多种树,它们各有不同。
师:这里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部首“”,你知道为什么“树”字的部首是“”吗?木本植物的总称为“树”。
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一般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
你还知道哪些带“木”的字?生:桃,一种果树的名称。
生:我记住了“大”。
师:它是象形字。
(出示“大”字的字理图)甲骨文字形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大”的反义词是——生:小。
师: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来识记生字。
你能用“大”来说句话吗?生:这棵树很大。
生:我比他年龄大。
生:我认识了“飞”,因为我很羡慕小鸟能飞。
师:你很会想象,(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图片)出示“飞”的古文字,“飞”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会”。
人+云=会,爸爸上周二去开会了。
师:“会”中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部首——人字头。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
“人”加上“丨”就是“个”。
师:识记生字的办法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更多的方法牢牢地记住这些生字。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大”和“飞”的字理图增强了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
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1 秋天名师教学设计片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教学重点)师:同学们,本节课的生字宝宝很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吗?快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吧!生:我认识“了”,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了”。
“子”减掉“一”就是“了”。
生:我认识“秋”,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秋”。
“禾”加上“火”就是“秋”。
师:是呀!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很棒。
其实,“秋”还有自己的故事呢!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来使田地肥沃,烧杀害虫。
所以“秋”是由“禾”和“火”组成的。
你能用“秋天”说句话吗?生:秋天可真美啊!生:秋天,玉米成熟了。
师:你还记住了哪个字?生:我记住了“气”。
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气”的。
师: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
“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我们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生:我学会了“片”,我非常喜欢看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样子。
师:这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记生字。
(出示“片”的古文字)同学们,这就是古时候的“片”。
它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片”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字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出示树叶)树叶是不是薄薄的一片呀?还可以说成“一片”什么?生:一片面包。
生:一片牛肉。
师:在生活中识记生字真是一个好办法。
接着来汇报自己记住的生字吧。
生:我记住了“树”,我在《知识百科》里看到很多种树,它们各有不同。
师:这里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部首“”,你知道为什么“树”字的部首是“”吗?木本植物的总称为“树”。
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一般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
你还知道哪些带“木”的字?生:桃,一种果树的名称。
生:我记住了“大”。
师:它是象形字。
(出示“大”字的字理图)甲骨文字形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大”的反义词是——生:小。
师: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来识记生字。
你能用“大”来说句话吗?生:这棵树很大。
生:我比他年龄大。
生:我认识了“飞”,因为我很羡慕小鸟能飞。
师:你很会想象,(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图片)出示“飞”的古文字,“飞”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会”。
人+云=会,爸爸上周二去开会了。
师:“会”中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部首——人字头。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
“人”加上“丨”就是“个”。
师:识记生字的办法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更多的方法牢牢地记住这些生字。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大”和“飞”的字理图增强了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
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
1 秋天名师教学设计片段◆运用多种方法,激发识字兴趣(教学重点) 师:同学们,本节课的生字宝宝很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它们吗?快跟大家说一说自己的好方法吧!生:我认识“了”,我用减一减的方法来记“了”。
“子”减掉“一”就是“了”。
生:我认识“秋”,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秋”。
“禾”加上“火”就是“秋”。
师:是呀!运用加一加的方法很棒。
其实,“秋”还有自己的故事呢!秋天是禾谷成熟、收获的季节。
古代没有化肥、农药,庄稼收割后,人们往往在田间就地焚烧禾草来使田地肥沃,烧杀害虫。
所以“秋”是由“禾”和“火”组成的。
你能用“秋天”说句话吗?生:秋天可真美啊!生:秋天,玉米成熟了。
师:你还记住了哪个字?生:我记住了“气”。
我是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住“气”的。
师:有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字——汽。
“气”与气体有关系,“汽”与水有关系。
我们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来识记生字。
生:我学会了“片”,我非常喜欢看一片片树叶飘落的样子。
师:这名同学很会学习,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记生字。
(出示“片”的古文字)同学们,这就是古时候的“片”。
它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片”就像一分为二的木片,所以“片”字的本义是平而薄的物体。
(出示树叶)树叶是不是薄薄的一片呀?还可以说成“一片”什么?生:一片面包。
生:一片牛肉。
师:在生活中识记生字真是一个好办法。
接着来汇报自己记住的生字吧。
生:我记住了“树”,我在《知识百科》里看到很多种树,它们各有不同。
师:这里还有一个我们要学习的部首“”,你知道为什么“树”字的部首是“”吗?木本植物的总称为“树”。
一般将乔木称为树,有明显直立的主干,植株一般高大,分枝距离地面较高,可以形成树冠。
你还知道哪些带“木”的字?生:桃,一种果树的名称。
生:我记住了“大”。
师:它是象形字。
(出示“大”字的字理图)甲骨文字形像人的正面形,有手有脚。
“大”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大”的字往往与人类或人事有关。
“大”的反义词是——生:小。
师:反义词也可以帮助我们来识记生字。
你能用“大”来说句话吗?生:这棵树很大。
生:我比他年龄大。
生:我认识了“飞”,因为我很羡慕小鸟能飞。
师:你很会想象,(课件出示鸟儿展翅飞翔的图片)出示“飞”的古文字,“飞”字就像鸟儿张开翅膀在空中飞翔的样子。
同学们模仿鸟儿做一做展翅飞翔的动作吧。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记住“会”。
人+云=会,爸爸上周二去开会了。
师:“会”中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部首——人字头。
生:我能用加一加的方法来识记“个”。
“人”加上“丨”就是“个”。
师:识记生字的办法很多,我们要认真观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用更多的方法牢牢地记住这些生字。
赏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教学要求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汉字的方法与规律。
例如“树”“叶”的教学,将部首教学与生字教学结合起来,渗透了根据形声字特点识记生字的方法。
在学习“飞、大、片”时,充分发挥了字理识字的优势,引导学生了解汉字的字理、字义,“大”和“飞”的字理图增强了生字在学生头脑中的整体印象。
巧妙的识字教学方式,解决了识字教学“枯燥乏味”的问题。
通过转换学习角度,降低了识字难度,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在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的熏陶下,学生感受到学习汉字的乐趣,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限魅力,会越来越喜欢汉字,并能逐渐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进而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