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 格式:docx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9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一、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一:向量的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向量的表示方法: (1)字母表示法:如,,,a b c →→→等.(2)几何表示法: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如,AB CD →→等. (3)向量的有关概念向量的模:向量的大小叫向量的模(就是用来表示向量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零向量:长度为零的向量叫零向量. 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相反向量: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共线向量(共线向量又称为平行向量). 规定:0→与任一向量共线. 知识点二:向量的加(减)法运算1.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2.运算律:①交换律:a b b a →→→→+=+;②结合律:()()a b c a b c →→→→→→++=++ 知识点三:数乘向量1.实数与向量的积: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是一个向量,记作:a λ→(1) ||||||a a λλ→→=;(2)①当λ>0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②当λ<0时,a λ→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反; ③当0λ=时,0a λ→→=. 2.运算律 设,λμ为实数结合律:()()a a λμλμ→→=;分配律:(),()a a a a b a b λμλμλλλ→→→→→→→+=++=+ 3.共线向量基本定理非零向量a →与向量b →共线的充要条件是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非零实数,λ使b a λ→→=. 经典例题类型一:向量的基本概念1.判断下列各命题是否正确: (1)若||||,a b →→=则a b →→=;(2)若,,,A B C D 是不共线的四点,则AB DC →→=是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 (3)若,,a b b c →→→→==,则.a c →→=(4)两向量,a b →→相等的等价条件是||||a b →→=且//a b →→. 类型二:向量的线性运算2.如图所示,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M 且,,AB a AD b →→→→==用,a b →→表示,,,MA MB MC MD →→→→【变式1】如图,ABC ∆中,点M 是BC 的中点,点N 在边AC 上,且2,AN NC AM =与BN 相交于点,P 求:AP PM 的值.【答案】解:(如图)设则和分别共线,∴存在使故,而∴由基本定理得即类型三:共线向量与三点共线问题 3.设两非零向量1e →和2e →不共线,(1)如果121212,28,3(),AB e e BC e e CD e e →→→→→→→→→=+=+=-求证,,A B D 三点共线. (2)试确定实数,k 使12k e e →→+和12e k e →→+共线. 类型四:综合应用4.如图,已知点,,D E F 分别是ABC ∆三边的中点, 求证:0EA FB DC →→→→++=. 测评 基础达标:1.下面的几个命题:①若||||,a b →→=则,a b →→共线;②长度不等且方向相反的两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③若,a b →→满足||a →>||,b →且,a b →→同向,则a →>b →; ④由于0→方向不定,故0→不能与任何向量平行;⑤对于任意向量,a b →→必有||||||a b →→-≤||a b →→+≤||||a b →→+. 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 )A.①②③B.⑤C.③⑤D.①⑤2.在正六边形ABCDEF 中,O 为其中心,则2FA AB BO ED →→→→+++= ( ) A.FE → B. AC → C. DC → D. FC →3.如图所示,,,D E F 分别是ABC ∆的边,,AB BC CD 的中点,则AF DB →→-= ( ) A. FD → B. FC → C. FE → D. BE →4.若,,O E F 是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则以下各式中成立的是( ) A.B.C.D.5.已知向量,,a b →→且2,56,72,AB a b BC a b CD a 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 A.A 、B 、D B.A 、B 、C C.B 、C 、D D.A 、C 、D 6.下列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①||||||a b a b a →→→→→+=+⇔与b →方向相同 ②||||||a b a b a →→→→→+=-⇔与b →方向相反 ③||||a b a b a →→→→→+=-⇔与b →有相等的模 ④||||||a b a b a →→→→→-=-⇔与b →方向相同 A.0 B.1 C.2D.37.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1,2,,3AD DB CD CA CB λ→→→→→==+则λ= ( )A.23B. 13C. 13-D. 23-8.设12,e e →→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则向量12()m e k e k R →→→=-+∈与向量212n e e →→→=-共线的条件是 ( ) A. 0k = B. 1k = C. 2k = D. 12k =9.已知正方形ABCD 边长为1,,,,AB a BC b AC c →→→→→→===则||a b c →→→++=( )A.0B.3C.D.10.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M N 分别是,DC BC 中点,已知1,,,AM c AN d →→→→==用,c d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若1212,,,OP a OP b PP PP λ→→→→→→===则OP →= (用,a b →→表示) 12.已知在ABC ∆中,,,D E F 分别是,,BC CA AB 的中点,求证:(1)//DE AB →→;(2) 1||||2DE AB →→=; (3)0AD BE CF →→→→++=.13.已知OAB ∆中,点C 是以A 为中心的B 的对称点,D 是将OB →分成2:1的一个内分点,DC 与OA 交于,E 设,OA a OB b →→→→==. (1)用,a b →→表示,OC DE →→; (2)若,OE OA λ→→=求实数λ的值.。
向量线性运算知识点总结一、向量的定义在数学中,向量通常用箭头符号表示,比如$\vec{a}$或者$\overrightarrow{AB}$。
向量是有方向和大小的量,通常用于表示空间中的位移、速度等。
在n维空间中,一个向量可以表示为一个具有n个有序实数的n维坐标组$(x_1, x_2, \cdots, x_n)$,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用行向量或列向量来表示。
在数学中,向量可以用于表示空间几何中的位移、速度、力等,同时也可以用于表示抽象意义上的量,比如代数中的多项式、矩阵等。
在计算机科学中,向量也被广泛应用于向量空间的表示,比如在机器学习中的特征向量等。
二、向量的线性运算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两种基本运算:向量的加法和数乘运算。
1. 向量的加法设有两个n维向量$\vec{a}=(a_1,a_2,\cdots,a_n)$和$\vec{b}=(b_1,b_2,\cdots,b_n)$,则它们的和是一个n维向量,记作$\vec{a}+\vec{b}=(a_1+b_1,a_2+b_2,\cdots,a_n+b_n)$。
向量的加法满足以下性质:- 交换律:$\vec{a}+\vec{b}=\vec{b}+\vec{a}$- 结合律:$(\vec{a}+\vec{b})+\vec{c}=\vec{a}+(\vec{b}+\vec{c})$- 零向量:对于任意向量$\vec{a}$,都有$\vec{a}+\vec{0}=\vec{a}$,其中$\vec{0}$表示零向量- 相反向量:对于任意向量$\vec{a}$,都有$\vec{a}+(-\vec{a})=\vec{0}$,其中$-\vec{a}$表示向量$\vec{a}$的相反向量2. 数乘运算设有一个n维向量$\vec{a}=(a_1,a_2,\cdots,a_n)$和一个实数$k$,则它们的数乘运算结果是一个n维向量,记作$k\vec{a}=(ka_1,ka_2,\cdots,ka_n)$。
第一节向量有关概念及线性运算一、向量的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做向量。
2、向量的表示:(1)几何法:且一条有向线段表示,长度表示大小,箭头表示方向。
(2)符号表示法:有向线段记法:,,或一个字母:,。
(3)坐标表示:与起点在原点的有向线段一一对应。
A,B的坐标分别为,,则向量的坐标为3、向量的长度(大小):向量的长度称为向量的模。
记作: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记作:5、单位向量:长度为1个单位长度的向量。
关注重点:(1)方向(2)长度二、两个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向量。
记作:,或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2、相等的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记作:,或零向量与零向量相等。
3、相反向量:与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记作的相反向量是。
注意:数学上的向量均指自由向量:一切向量都可以在不改变方向和大小的前提下,将它移至任意位置,即起点可任取,且起点一旦确定,终点也将唯一确定。
1、判断下列命题的正误:(1)零向量与非零向量平行;(2)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共线;(3)若与是两个单位向量,则与相等;(4)若向量与向量不共线,则与都是非零向量;(5)若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方向、长度必须相等;(6)若两个向量的模相等,则这两个向量不是相等向量就是相反向量;(7)若非零向量,是共线向量,则A、B、C、D四点共线;(8)“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是“”;(9)共线的向量一定相等;(10)相等的向量一定共线。
解:(1)正确(2)正确(3)错误两个单位向量的模均为1,但方向可以不同。
(4)正确因为零向量与任意向量共线(5)错误两向量相等,起点可以不同,只需模相等,方向相同。
(6)错误方向不定。
(7)错误线段AB可与线段CD平行。
(8)正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小结:[1]相等与共线区别:向量相等一定共线,但共线未秘相等。
[2]向量共线与四点共线:向量是自由向量,因此四点不共线但可能两个向量共线。
辅导讲义课 题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教学内容一、知识梳理1、向量的有关概念及表示方法 (1)向量的有关概念 名称 定义备注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长度(或模)零向量 长度为0的向量;其方向是任意的 记作0单位向量 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平行向量 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0与任一向量平行或共线共线向量 平行向量双叫做共线向量 相等向量 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相反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向量0 的相反向量为0(2)向量的表示方法①字母表示法,如:,a AB等; ②几何表示法:用一条有向线段表示向量。
2、向量的线性运算 向量运算定义法则(或几何意义)运算律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1)交换律:a b b a +=+ 。
(2)结合律:()()a b c a b c ++=++减法求a 与b的相反向量b -的和的运算叫做a 与b的差数乘求实数λ与向量a的积的运算(1).a a λλ=(2)当λ>0时,a λ 与a 的方向相同;当λ<0时, a λ 与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 a λ =0()();a a λμλμ=();a a a λμλμ+=+ ()a b a b λλλ+=+注:式子2222||||2(||||)a b a b a b ++-=+ 的几何意义为:平行四边形两条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它们四条边的平方和。
3、向量(0)a a ≠ 与向量b 共线的充要条件为存在唯一一个实数λ,使.b a λ=注:用向量法证明三点A 、B 、C 共线时,首先求出AB AC 、,然后证明AB AC λ=,即AB AC 与共线即可。
方法提示:①数学中研究的向量是自由向量:两个向量只要它们的模相等、方向相同,它们就是相等向量,而与它们的起点在哪里没有关系。
这就为我们应用向量带来方便,可以任意选取有向线段的起点,可以把向量自由平移。
②向量的线性运算规律:向量的加减法都可以推广到若干个向量间进行。
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平面向量的概念及其线性运算
数学:安送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线性运算的规律与几何意义,理解并熟练运用共线向量进行解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复习回忆之前学习的知识点的同时,通过习题巩固知识,加强理解,掌握运用知识的技巧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一些实际问题的解答,体会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习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二、重点与难点:
三、教学设计:
1、知识点回顾:
(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2)、和向量相关的一些概念: ①、向量的模; ②、零向量; ③、单位向量;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 ⑤、相等向量和相反向量; ⑥、一个规定; (3)、向量的线性运算: ①、向量的加法运算; ②、向量的减法运算; ③、向量的数乘运算; 2、复习知识,练习巩固: (1)、向量的概念及表示:
①、定义: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叫向量。
◎与数量相比,数量只有大小,可比大小;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无法比较大小。
②、向量的表示方法:
A 、几何表示法: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三个要素:起点、方向和长度;
B 、字母表示法:手写使用→AB 或 →
→→c b a ,,,印刷使用黑体小写字母。
(2)、和向量相关的一些概念:
①、向量的模:向量→AB 的模(或长度),就是向量→
AB 的大小,记作:
→
AB ,向量的模可以比较大小;
②、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叫做零向量,记作: 0,其方向是任意的;
③、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的向量叫做单位向量;
④、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叫平行向量,也称为共线向量;
⑤、相等向量和相反向量:长度相等方向相同的向量叫做相等向量,长度相同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相反向量;
⑥、一个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习题一:
1、给出下列六个命题:
①两个向量相等,则它们的起点相同,终点相同;
②若两向量|a|=|b|,则a=b;
③若向量AB=DC,则A、B、C、D构成平行四边形;
④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一定有向量AB=DC;
⑤若向量m=n,n=p,则m=p;
⑥若向量a//b,b//c,则a//c;
其中错误的命题为:(①②③⑥)
解析:对①而言,起点相同,终点相同的两个向量肯定相等,但反之不一定;
对②而言,向量是有方向的,模相等,方向不一定一样;
对③而言,向量相等可能会共线,共线则不能构成平行;
对⑥而言,若向量b为零向量,则不成立;
2、设a为单位向量,判断下列命题为假命题的个数(3)
①若b为平面内的某个向量,则b=|b|·a;
②若b与a平行,则b=|b|·a;
③若b与a平行且|b|=1,则b=a。
注意:向量的方向,两向量平行可同向也可异向。
(3)、向量的线性运算:
1、向量的加法:
①、定义:求两个向量的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②、运算法则:三角形法则与平行四边形法则;
③、运算律:交换律与结合律
(1)、a+b=b+a;
(2)、a+b+c=a+(b+c)
2、向量的减法:
①、相反向量:我们规定,与向量a长度相等,方向相反的向量,叫做向量a的相反向量,记作-a。
即有:
a=-(-a),a+(-a)=(-a)+a=0
②、向量的减法:我们定义a-b=a+(-b),即减去一个向量相当于加上这个向量的相反向量。
③、几何意义:已知向量a与向量b,则a-b可以表示为从向量b的终点指向向量a的终点的向量。
3、向量的数乘运算:
①、定义: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a
的积仍是向量,这种运算称为向量的
数乘运算,记作λa,它的长度与方向规定为: 长度:|λa|=|λ||a|;
方向:当λ>0时,向量λa 的方向与的方向相同;当λ<0时,向量λa 的方向与向量a 的方向相反;当λ=0时,λa=0。
②、向量数乘的运算律:结合律与分配律;
(1)λ(μ a)=(λμ)a (2)(λ+μ)a =λa +μ a (3)λ(a +b)=λa +λb
③、向量共线:向量a 与b 共线,当且仅当有唯一一个实数λ,使b=λa 。
④向量的加、减、数乘运算统称为向量的线性运算。
习题二:
1、在△ABC 中,E 、F 分别为AC 、AB 的中点,BE 与CF 相交于G 点,设向量AB=a ,向量AC=b ,试使用a 、b 表示向量AG 。
解法一:AG →=AB →+BG →=AB →+λBE →=AB →+λ2(BA →+BC →)=⎝
⎛⎭⎪⎫1-λ2AB →+λ2(AC
→-AB →)=(1-λ)AB →+λ2AC →=(1-λ)a +λ2
b .
又AG →=AC →+CG →=AC →+mCF →=AC →+m 2(CA →+CB →)
=(1-m)AC
→+m 2AB →=m 2
a +(1-m)
b ,
∴ ⎩
⎪⎨⎪⎧1-λ=m
2,
1-m =λ
2
,
解得λ=m =2
3,
∴ AG
→=13a +13
b . 解法二:点G 为重心,所以AG=1
3
(AB+AC );
2.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C 和BD 相交于点O ,设AD →=a ,AB →=b ,若AB →=2DC →,则AO →=________.(用向量a 和b 表示)
答案:23a +1
3
b
解析:因为AC →=AD →+DC →=AD →+12AB →=a +12b ,
又AB →=2DC →,所以AO →=23AC →=23⎝
⎛⎭⎪⎫a +12b =23a +13b . 3、已知点P 在△ABC 所在的平面内,若2PA →+3PB →+4PC →=3AB →,则△PAB 与△PBC 的面积的比值为__________.
答案:4
5
解析:由2PA →+3PB →+4PC →=3AB →,得2PA →+4PC →=3AB →+3BP →,∴ 2PA →+4PC
→=3AP →,即4PC →=5AP →.
∴ |AP →||PC →|=45,S △PAB S △PBC
=|AP →||PC →|=4
5
.
4. 已知点G 是△ABO 的重心,M 是AB 边的中点. (1)求GA →+GB →+GO
→; (2)若PQ 过△ABO 的重心G ,且OA →=a ,OB →=b ,OP →=m a ,OQ →=nb ,求证:1m +1
n
=3.
(1) 解:因为GA →+GB →=2GM →,又2GM →=-GO →,所以GA →+GB →+GO →=-GO →+GO →=0.
(2) 证明:解法一:
因为OM →=12(a +b ),且G 是△ABO 的重心,所以OG →=23OM →=13(a +b ).由
P 、G 、Q 三点共线,得PG →∥GQ →,所以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PG →=λGQ →.又
PG →=OG →-OP →=13(a +b )-m a =⎝ ⎛⎭⎪⎫13-m a +13b ,GQ →=OQ →-OG →=n b -13(a +b )=-13a +⎝ ⎛⎭⎪⎫n -13b ,所以⎝ ⎛⎭⎪⎫13-m a +1
3b =λ⎣⎢⎡⎦⎥⎤-13
a +⎝ ⎛⎭⎪⎫n -13
b .
又a 、b 不共线,所以⎩⎪⎨⎪
⎧13-m =-13
λ,1
3=λ⎝ ⎛⎭⎪⎫n -13,
消去λ,整理得3mn =m +n ,故
1m +1
n
=3.
解法二:因为P、G、Q三点共线,所以OG=tOP+(1-t)OQ,再与G为重心结合即可得到方程组,求解化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