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基处理安全技术交底
- 格式:doc
- 大小:94.50 KB
- 文档页数:4
软基处理施工技术交底单技术交底时间质量标准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表、施工准备 (1)环境调查强夯施工前,查明强夯范围内地下的构造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 高等,同时对路基范围内的洞穴、水井、废窑洞、墓穴及平整土地中填埋的 沟壕的调查,采取措施消除可能产生的路基质量隐患。
(2) 测量放样用全站仪采用坐标法施放中线,并固定路线中心主要控制桩,进行施工 控制。
直线段每隔20m 定出一个中桩和二个边桩,曲线段每隔10m 定出一个 中桩和二个边桩,并放样出各点的坡脚线位置,用白灰撒出坡脚线。
(3) 清除原地面表土 强夯施工前根据设计施工图纸,计算出路基中心线直线段每 20米,曲 线段每10米的横断面中桩坐标,根据路基设计填土高度、路基横断面设计 图,计算出清表宽度,清表范围为路基坡脚所占面积,并两侧各向外扩展3m 清除表土厚度为40cm 在清表宽度控制点插放小红旗,为机械操作手提供清 表边线,以免清表不到位进行返工。
原地面表土清除采用推土机和装载机施 工,垂直于路线方向,由低向高清表,清表厚度按设计要求控制,清表废弃 料拉运至弃土场。
(4)修建临时排水设施施工前组织工程技术人员排查和完善排水设施,施工时在强夯区四周设 置临时排水沟,以便及时排除雨水,若地形起伏不平应进行必要的平整。
3、施工步骤(1) 清理并平整场地强夯施工前进行原地面含水量检测,对于低液限粉土或粉质粘土其适宜 的强夯含水量范围为12~22%如原地面土质含水量不在此范围内进行翻挖晾 晒或补充洒水,使其含水量满足适宜强夯含水量的要求。
检验合格后用推土 机清理场地,用平地机整平地面,用压路机静压一遍,并测量场地高程。
(2) 布设点夯夯位整平后在场地上标出第一遍夯点的位置,点位偏差控制在土20cm 范围内,点夯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夯点按照正方形布置,边长为 4m 第二次点夯位 置应位于第一次点夯位置中间。
每个夯点都按夯锤底面尺寸标出白灰轮廓 线。
夯点布置见图1-3-2-2-3《强夯夯点布置图》。
软基处理安全技术交底记录
1、施工现场的承载力和机械行程范围应满足相应的要求,并应保
持平整。
2、排水板安装设备与架空线路之间的安全距离应满足起重机与架
空输电线路之间的当前安全距离《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的规定。
当需要在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范围内进行作业时,
必须录取严格的安全保护措施,并应按照相关规定经有关部门批准有
关规定。
3、振动沉砂桩或碎石桩作业时,浇筑斗下方不得站人。
4、强夯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强夯作业区应封闭管理,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由专人负责统
一指挥。
2)强夯机架刚度、强度、稳定性满足施工要求,变换夯位后,应
检查门架支腿。
作业前,应提升夯锤 0.1 -0. 3m 检查整机的稳定性。
3)起重机驾驶室前应设置防护网,驾驶员应佩戴防护镜。
5、旋喷桩高压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密封圈应完好,各管道和喷嘴内
不得有杂物。
喷射过程巾出现压力突变应停工查明原因。
6、真空预压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施工用电应符合本规范关于临时施工用电的规定。
2)应观察负压对相邻结构的影响。
3)排水不得危及周围道路和结构。
7、污泥区置换填筑施工期间,应采取防止人员陷入的措施。
软基处理技术交底一、软基处理技术要求本线设计的软基加固处理措施主要有:换填法、褥垫层法、双向搅拌桩、搅拌桩、CFG桩等复合地基。
1、换填法(1)软弱土地基挖除换填土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换土深度,将设计范围内淤泥、软弱土层全部或分段清除,整平底部,再比照路堤相应部位规定的填料、压实标准和填筑工艺进行回填。
(2)当底部起伏较大,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
(3)换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时,应避免坑底土层受扰动,留有30~50cm 厚的人工清理层。
2、褥垫层(1)施工前应做现场压实工艺性试验,获得褥垫层填料工艺参数,确定满足路基褥垫层压实要求的最佳压实厚度、松铺系数、碾压遍数、碾压速度、碾压组合方式、碾压最优施工含水率和检测验收手段和指标等工艺参数。
(2)垫层用砂、碎石进场时应进行验收,并对其杂质含量、粒径级配进行检验。
砂垫层铺设宽度及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且未风化的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50mm含泥量不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3)垫层基底应平整、碾压,无植物根系、浮土,平整度、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
(4)垫层的施工办法、分层铺填厚度、每层压实遍数等宜通过工艺试验确定。
一般情况下,垫层的分层铺填厚度可取200~300mm。
(5)褥垫层的检测指标和压实标准可按孔隙率n≤28%,压实度k≥0.92,Evd≥40MPa 控制。
3、土工格栅(1)用于路堤基底的土工格栅,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材料、型号、技术指标等施工,不得随意改变或降低设计标准和要求;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的批次进行质量抽样检验。
材料运至工地后,应分批堆放在料棚(库)内,防止日晒雨淋,并保持材料棚通风干燥。
(2)土工格栅纵轴向沿主要受力方向铺设,受力方向的连接强度不应低于设计允许抗拉强度,纵向搭接15-20cm,横向10cm,搭接处用塑料带绑扎,并在铺设的格栅上每隔1.5-2m用U型钉固定于下承面,铺设的土工格栅应及时回填土料,铺设的土工格栅层数视技术要求。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工程名称分部分项工程工种(一)软土地基施工工艺流程图1 软土地基处理工序流程图(二)施工规定1、表层处理法(1)挖砂沟堆载预压1)本工法适用于软土存在硬壳层、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填高不大于6m的路段。
2)砂垫层及砂沟采用无杂物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不小于2.7。
3)砂垫层应设置至坡脚外50~100cm ,两侧用30cm厚的粘土封层,坡脚位置处的泄水管入水口设置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滤层。
4)施工宜采用先横向砂沟、后纵向砂沟,逐段开挖、逐段填筑的原则。
5)砂垫层及基底的压实度按不小于90%控制。
(2)砂垫层堆载预压1)本工法适用于软土直接裸露于地表且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填高不大于6m的路段,或者软土底部埋深普遍不超过3m,但不适合换填处治的路段。
2)按设计要求,在清理的基底上铺筑符合要求的水稳定性材料,分层铺筑、压实。
并宽出路基边脚50~100cm ,两侧用30cm厚的粘土封层,坡脚位置处的泄水管入水口设置土工布包裹碎石反滤层。
3)砂垫层采用无杂质的中、粗砂,其含泥量不大于3%,细度模数不小于2.7。
施工中应避免砂受到污染,严重污染的应换料重填。
4)砂垫层及基底的压实度按不小于90%控制。
5)具体见图2砂垫层断面图和图3图砂垫层加土工布断面图。
(3)反压护道1)施工前应对原地面进行清理。
2)反压护道应与路堤同时填筑,如分开填筑时,必须在路堤达到临界高度前筑好。
施工工艺要求与路堤填筑要求基本相同。
3)反压复道方施工示意图见4。
图4 反压护道施工示意图(4)土工合成材料1)土工合成材料技术、质量指标应满足设计要求。
土工合成材料在存放以及铺设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曝晒或暴露。
与土工合成材料直接接触的填料中严禁含强酸性、强碱性物质。
2)土工合成材料施工应符合以下规定①下承层应平整,摊铺时应拉直、平顺,紧贴下承层,不得扭曲、折皱。
在斜坡上摊铺时,应保持一定松紧度。
软基处理安全技术交底一、背景由于软件开发的需求越来越多,软件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软件开发过程中软基处理作为软件开发的重要环节,也成为了软件安全的重点之一。
软件基础设施的处理决定了软件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因此,针对软基处理的安全技术交底是必不可少的。
二、软基处理的安全技术交底2.1 安全技术的定义安全技术是指为了确保系统或产品在正常使用操作过程中不会受到恶意攻击、非法访问或误操作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或手段。
安全技术包括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物理安全技术等。
2.2 软基处理的安全技术针对软基处理的安全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2.1 完整性保护技术完整性保护技术是指保护软件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防止因数据篡改、恶意攻击、人为误操作等原因导致可能的威胁。
完整性保护技术包括写时复制技术、文件加密技术、签名验证技术等。
2.2.2 机密性保护技术机密性保护技术是指保护软件系统和数据的机密性,防止信息泄漏和未经授权访问。
机密性保护技术包括数据加密技术、权限控制技术等。
2.2.3 可靠性保护技术可靠性保护技术是指保证软件系统的正常运行可靠性,防止系统崩溃、死机等问题的技术。
可靠性保护技术包括备份恢复技术、错误检测技术等。
2.2.4 安全验证技术安全验证技术是指对软件开发过程中使用的安全技术进行检测和验证,确保安全技术在软件中的正确实现和有效性。
安全验证技术包括安全测试技术、审计技术等。
2.3 软基处理中的安全技术实践2.3.1 对软基处理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和控制对软基处理过程进行安全评估和控制,包括安全需求分析和设计,加强对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和管理,对多方的人员、设备、物料进行认证和合规性验证等。
2.3.2 软基处理中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支持针对软基处理中的安全问题,需要开展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技术支持,包括安全咨询、安全培训、安全知识推广等,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2.3.3 建立软基处理安全管理体系为了确保软基处理的安全性,在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建立安全管理体系,包括制定安全标准和规范,建立安全审核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确保软基处理的安全性。
软基处理安全技术交底软基处理是指针对土壤、地基等软质地基进行处理的一种工程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长期以来,软基处理一直是一个非常核心的技术。
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更关系到施工的时间和成本。
然而,在进行软基处理的过程中,有一些安全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安全隐患在软基处理施工过程中,有以下几个方面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1. 爆破作业的危险性软基处理中,常采用爆破技术。
这种作业的不当操作会给周围的设施和人员带来隐患。
因此,在爆破作业前,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验明。
2. 落地体、掏槽、除浆等危险行为在软基处理过程中,需要进行落地体、掏槽、除浆等处理方式。
这些行为具有很高危险,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施工中应该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3. 作业场所的安全隐患在软基处理作业中,作业场所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如坍塌、坑深、坑宽、施工机械、消防等问题。
因此,为减少安全隐患,施工方应该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安全防范措施针对以上的安全隐患,软基处理的施工方应该采取一些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安全防范措施:1. 强化安全培训在施工前,软基处理的施工方应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
教授施工人员如何正确地操作施工设备和工具,以及相应的安全措施。
同时,施工方应该加强安全监督,确保施工员遵守安全规定。
2. 落实设备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软基处理的施工设备也需要符合安全管理要求。
施工方应对施工设备进行彻底检查,并落实设备质量和安全管理制度。
同时,要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
3. 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在软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必须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如设围挡、明示标志。
同时,在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牌和提示标示等。
4. 建立安全应急预案施工方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同时,定期组织演练,保持应急处置的能力。
结论软基处理是建筑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但它确实也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