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汉滨区文化资源(精选)
- 格式:ppt
- 大小:2.05 MB
- 文档页数:31
- 68 -2022年 第9期一、案例背景汉滨区处于安康中心城区,曾是全省唯一贫困人口超过100万人的深度贫困县区。
同时,汉滨区有着丰富的非遗资源,现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项、省级非遗名录13项、市级非遗名录58项、区级非遗名录94项。
但是,各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平均年龄60岁以上,80%的项目因后继无人而逐渐走向濒危。
近几年,为了丰富农村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孩子们树立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我们主动走进农村校园,开展非遗展演、展览、培训、讲座活动,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二、主要做法(一)利用好公共文化资源首先,文化馆、站业务干部及文化志愿者结合工作职能做好当地优秀乡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搜集、整理、建档、研究、宣传工作,利用本地非遗实物陈列馆、村史馆、图书阅览室等公共文化场所和资源开展优秀乡土文化的参观、体验、推广活动。
其次,策划、组织汉滨剪纸、泥塑等非遗项目传承人进校园,开展骨干培训和非遗示范课活动。
(二)编写非遗教材,举办非遗知识讲座在已编辑出版28册汉滨区“非遗”系列丛书和《戏剧》《曲艺》《书法》等全民艺术普及免费培训辅导材料的基础上,聘请非遗专家和传承人编写汉滨区《安康小场子》《安康道情》《安康采莲船》等非遗项目进校园的乡土教材;邀请非遗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走进校园定期开展汉滨龙舟风俗、安康道情、安康火龙等非遗专题讲座和展示活动;邀请非遗专家和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在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举办“把根留住·我眼中的非遗”“学传统文化·讲安康故事”非遗系列讲座暨读书分享活动。
(三)充分调动各中小学及高校参与非遗保护传承的积极性第一,每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策划、组织、实施非遗进校园系列宣传、展示、展演活动;第二,举办“乡村儿童剪纸(泥塑、木雕、面塑等手工)班学员剪纸作品大赛”“我眼中最美传承人摄影大赛”“把根留住·我眼中的非遗”征文等活动;第三,在中小学、幼儿园建立“非遗项目传习示范基地”,让非遗传承成为打造特色校园、创新校园文化的有力抓手和亮点工程;第四,协助乡村中小学筹建文化遗产陈列馆(室)和农耕博物馆(室)等,用图、文、实物、影音等多种形式展示本土非遗项目和农耕文化;第五,组建校园非遗志愿者服务队伍,分别组建教师、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爱故乡”非遗志愿者服务团队,让“慈善+非遗”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师生在非遗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学习非遗,成长自我,传播文明。
带你走进安康十大县好玩的地方汉滨区旅游景点攻略,最有名的是瀛湖景峰区!瀛湖风景区位于安康市西南15公里的瀛湖。
是安康水电站建成后陕西最大的人工湖。
周边长540公里,水面77平方公里。
1992年4月24日,副省长徐山林感叹湖的浩瀚,将其命名为瀛湖。
1993年7月28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瀛湖风景区为省级旅游风景区。
该景区景观众多,主要有特大型斜拉桥、电站枢纽工程、天柱山、白云寺、裕兴岛、官坪岛、牛郎织女石、汉代古墓等。
在湖上划船。
不仅可以领略秦巴之间的湖光山色,还能领略陕南的独特风情,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汉滨区周边10个景点,仅供参考!10景点仅供参考安康美食有哪些?边肖分享安康特色小吃,仅供参考!到了安康,可以美美地享受吃喝玩乐了!美食分享汉阴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市西部。
汉阴县地处秦巴腹地,北临秦岭,南有巴山,东西有凤凰山。
汉江和月河是分开的,大部分是浅山和丘陵。
有十五个景点仅供参考!15个景点仅供参考石泉县位于安康市西北部,东、南与汉阴县接壤,西南、西与西乡县毗连,西北与洋县、佛坪县交界,北与宁陕县相邻石泉县北依秦岭,南接巴山,长江最大的支流——汉水由西向东横贯全境,南北重峦叠嶂,中部河流纵横,呈“两山夹一川”之势,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部秦岭山高坡陡,南部巴山山势稍缓,多呈浑圆状山脊,中部沿汉江两岸及池河下游,系在第三纪断陷基础上发育起来的串珠式河谷小盆地,俗称“坝子”。
山势北高南低,多呈“V”型和“U”型峡谷,共有26个景点仅供参考!26个景点仅供参考宁陕县位于秦岭中段南麓,东与商洛市柞水县、镇安县接壤,南与安康市汉滨区、汉阴县、石泉县接壤,西与汉中市佛坪县接壤,北与Xi市周至县、鄠邑区、长安区接壤。
有19个景点仅供参考!19个景点仅供参考紫阳县位于陕西省安康市,陕西省南部,汉江上游,大巴山北麓,东接汉滨区、岚皋县,西接镇巴县,南接重庆市城口县、万源市,北接汉阴县。
有8个景点仅供参考!8个景点仅供参考岚皋县位于陕西南部,巴山北麓,汉江之滨,毗邻重庆,与安康市平利县、紫阳县、汉滨区、重庆市城口县接壤。
来留扬、张晓霜、方圣舟(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710105)汉水陶艺脱胎于古兴安陶艺,古兴安即现今的陕西省安康市。
安康市位于陕西省最南端,南依巴山北麓,北邻秦岭主脊,汉江横贯东西。
这里所定义的汉水陶艺是指发轫于汉水流域的制陶文明,主要指处于汉江中游地区的陕南安康,它属于中国陶艺发展历史上长江陶艺文明的支流,历史悠久。
[1]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生息在汉江流域安康地区的先民们就进行了陶器的烧制。
如今的汉水陶艺是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汉水陶艺立足于传统土陶塑造技艺,并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升级。
陶艺师将自己的创作理想、思想观念,以及大众的生活需求和审美情趣融入陶器的设计、生产中,从而实现对土陶文化的继承与扬弃。
陶瓷文化传古至今,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彰显出一个民族的底蕴,是中国的代名词,是民族强大和文化自信的坚实基础,更是我们需要精心守护的文化火种。
因此作为文化传承的个体,人们更应该了解、尊重历史,保护、传承文化,让饱蘸历史沧桑的文化遗产在精心呵护中得到滋养,在传统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当中保持生机与活力,在继承陶艺文化的同时也将采取创新的形式促进其发展。
汉水陶艺创作出来的器物,按器型可分为单口杯、酒器、土陶烧水壶、陶塑肖像等。
这些陶艺作品器型多样、色泽纯正、品质优良,满足大众多样化的需求。
同时,汉水陶艺作品将安康本地文化元素与陶器制作有机融合,形成了既承载当地风土人情又极具浓厚安康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
例如汉水陶艺系列作品《吉祥安康》,就是以蚕食桑叶为点缀,以安康本地黄泥为原材料制作而成,寄寓了农耕时代居住在秦巴汉水河谷盆地的居民在政府的领导下发展建设蚕桑之乡,团结奋进共建和谐家园的美好向往。
另一项作品《石梯古渡陶瓶》,则是在陶器上还原了当年石梯古渡兴茂繁盛的商业胜景。
汉江航运兴盛时期,石梯镇境内渡口是汉江商船往来重要停泊码头,石梯渡口从古至今一直是沟通安康市东部汉江两岸南北交通的要津,也是金州八景之一。
2023年第1期- 75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上是在时代发展之中不同民族世代相传的劳动智慧结晶,是各类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包含了相关实物和场所,是树立民族自信以及中华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在新时代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践渠道之一。
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因此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就需要各地方立足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进行保护。
陕西省安康市近年来在汉调二黄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安康市地理环境较为特殊,处于汉江中上游的秦巴山区,在从古至今的发展过程中移民频繁,文化趋向多元化,目前全市有国家级非遗项目4个、省级非遗项目37个、市级非遗项目175个。
其中汉调二黄是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是京剧的声腔之源,同时也是陕西第二大剧种。
从某种程度上讲,汉调二黄就是安康地方文化活态的化石,它的独特性、开发与保护的价值不容置疑。
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安康市政府牵头,制定了一系列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具体措施,让其文化根脉得到了有效保护与活态传承。
一、实施引领示范,振兴汉剧工程取得重大成果从汉调二黄的发展特点来看,该曲种在安康市的发展演变已有300余年的历史,经历过绚烂璀璨和众星捧月的时代,但也遭受过不同程度的打击,其本质上与国家发展和经济发展呈现高度相关性。
尤其是近几十年,物质文化发展、多元文化冲击导致汉调二黄面临严峻的考验。
民间诸多剧团班社解散,很多民间艺人只能另谋生路,且精品剧目匮乏,受众群体明显减少。
从相应数据来看,20世纪50年代安康市有专业戏剧院团13个,从业人员近千人,到2010年全市专业院团仅剩一个,民间二黄班社仅剩7家,艺人不足百人。
面对这一问题,2011年安康市委、市政府经过充分调研,提出了“振兴汉剧就是振兴安康”的发展战略,尤其是深入落实“保护与传承、宣传与普及、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汉剧精品、汉剧兴旅、基础建设”七大工程相关工作的总计25个项目,总投资为2050万元。
安康名胜古迹安康有“秦巴万宝山”、“中药材摇篮”和“天然生物基金库”的美誉。
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那么你知道哪些安康的名胜古迹呢?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安康名胜古迹:安康简介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为秦岭、巴山山地,安康历史悠久,5000年绵延的历史,留下丰富的文物名胜;而秦巴汉水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又给当地带来了雄奇隽秀的自然风光。
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余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寺、上许家台南宋古墓、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折射着安康灿烂的文化底蕴。
安康名胜古迹:香溪洞香溪洞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安康城南郊3千米处,南依巴山,北临汉水,山有道观,相传曾是吕洞宾修炼会仙之地,始建于明成化初年,面积10平方公里。
景区总面积10余平方公里,风景区周围山环峰绕,层峦叠嶂。
山下溪流蜿蜒,如遇水涨急流,悬序挂布,蔚为壮观。
山谷间野花香草,色彩绚丽。
其中有花名:“香团刺”,叶状如商,花间黄白。
阳春三月,花香远播,漫谷飘香,故名香溪。
溯溪而上,谷狭山峭,悬石夹道。
相传吕洞宾曾在此修道成仙。
后人在此架桥筑楼,凿岩开洞,名之“香溪洞”。
安康名胜古迹:天柱山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
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
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天柱峰,简称主峰。
海拔1488.4米,在潜山县城西北约30公里的深山中。
《史记》、《汉书》均有记载。
它与周围岗峦似是断隔却又衔接,如春笋状平地拔起500余米。
中丰顶锐,腰围1.5公里左右,全身石骨,如钢锥,如石柱,如青莲花,如玉芙蓉,如刺天宝剑,如擎天巨臂。
峰顶南壁,横镌清咸丰都统李云麟“孤立擎霄”和国民党抗日第五战区副司令张淦“中天一柱”8个两平方米左右的大字;峰腰西南壁竖刻着民国29年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军长张义纯近1平方米的“顶天立地”4个大字。
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3.09•【字号】安政发〔2020〕5号•【施行日期】2020.03.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安康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现将《第一批安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予以公布。
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生态建设、旅游发展及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严格采取保护措施,切实承担文物保护职责,确保文物安全。
安康市人民政府2020年3月9日第一批安康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共6处,按类别排序)一、新罗寺遗址时代:唐、宋、明类别:古遗址地址:汉滨区建民镇七里沟村A区:以建筑群基址为基点,四周外扩10米。
B区:A区四周外扩20米。
二、新城北门时代:明类别:古建筑地址:汉滨区新城办新城路A区:墙基范围内。
B区:A区四周外扩5米。
三、旬阳临崖寺时代:清类别:古建筑地址: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A区:以临崖寺建筑滴水为基点,四周外扩3米。
B区:东至A区外扩15米,西至山崖,南至放生池台阶,北至望江亭。
四、白河保善堂时代:清类别:古建筑地址:白河县城关镇桥儿沟社区A区:以建筑本体外墙为基点,东外扩4米,南外扩0.6米,西外扩5米,北外扩0.2米。
B区:东、西至A区外扩2米,南、北同A区。
五、石庙沟汉江铁路大桥时代:1978年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址:汉滨区瀛湖镇陈家湾村A区:桥基范围内。
B区:A区四周外扩15米。
六、安康蚕种场旧址时代:1958年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地址:恒口示范区王家台村A区:(1)安康蚕种场旧址3号制种蚕室:东至生产区中大道,南至原4号蚕室旧址,西至生产区西大道,北至蚕种保护楼;(2)安康蚕种场旧址旧冷库:东至生产区西大道,南至水塔,西至配电房、场区围墙,北至电机房。
安康的母体文化:农耕文化李家成不少人讲起安康文化,张口闭口就是汉水文化或移民文化,极少提起母体文化。
安康的母体文化是啥?是什出影响到了安康人的方方面面,内容包括生产生活方式、吃穿住行、民风民俗、宗教信仰、民间文艺、方言谚语呢?这要从安康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来了解。
在中国文化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文化是基础,因为它是以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为目的的,它决定着中华民族的生存方式,塑造着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身。
安康亦不例外,农耕文化即是安康的母体文化。
何谓农业文化?是指农业生产实践活动所创造出来的与农业有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内容可分为农业科技、农业思想、农业制度与法令、农事节日习俗、饮食文化等。
其发展可分为原始农业文化、传统农业文化和现代农业文化三个阶段。
在我国农业文化发展的前两个时期,即原始农业文化和传统农业文化时期,统称为农耕文化时期。
这里的农耕文化,主要指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以为农业服务和农民自身娱乐为中心,主体包括语言、戏剧、民歌、风俗及各类祭祀活动等。
安康母体文化即农耕文化起于何时?有何内容和特征?如何传承和弘扬?本文试图作些探讨。
一我们先翻翻史料记载。
由南北朝东晋常璩撰写的《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载:公元前11世纪中期的巴国“土植五榖。
牲具六畜。
桑、蚕、麻、苎…漆、茶、蜜,灵龟、巨犀、山鸡…,皆纳贡之。
”巴国涵盖今汉江中上游,今安康正处中心位臵,标明今安康在内的陕南,当时已土植五谷,饲养六畜,并兴桑养蚕、植麻、种茶。
巴史专家白九江《巴人〃巴国〃巴文化》一文中对巴国作了解读。
他说:“西周初期分封了71个诸候国,宗姬在汉水上游被封为巴子国,简称巴国。
”“巴国的地域大致在陕南的汉水上游,南及大巴山北缘,东至襄阳。
”“他们曾在商、周、楚、秦等强大部族的包围中经过不断征战,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
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
安康的名胜古迹介绍安康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余处,现在,随来看看安康的名胜古迹吧!安康的名胜古迹介绍:汉阴古城墙古代每座城池都有城墙,本不足为奇,但历经劫难,饱历战事,一任风雨的剥蚀,能安然无恙地保存至今,仍能使我们一睹昔日“金城汤池”原貌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就物以稀为贵了。
汉阴城墙是陕南秦巴山区建筑最早,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所以就弥足珍贵了。
汉阴古城垣平面呈方斗形,旧时四城门高耸,气势恢宏,古朴雄浑,使人们有一种信赖感、安全感。
我总爱在汉阴古城墙脚下溜跶,它似乎有一种特殊的魅力。
汉阴古城墙,始建于明代成化元年(1466),初为土城,开四门,设箭楼。
成化二十二年(1486),城易砖石。
弘治九年(1496),扩大城区,延伸周长,四面拓宽四尺。
正德七年(1512),城墙加高加厚,内外加砌砖石。
嘉靖十四年(1535),环城开凿城壕,宽一丈,深五尺,补修城垣,匾其四门,东曰“迎晖”,南曰“南薰”,西曰“承恩”,北曰“拱辰”。
万历四十六年(1618),扩宽城内外马道,改南门曰“朝凤”,北门曰“拱龙”。
崇祯十四年(1641),培筑里城,新建西北与东北角楼及守城窝房50间,并在护城河侧筑土郭,竖栅栏门。
安康的名胜古迹介绍:安康双溪寺双溪寺位于今安康市汉滨区新城办巴山东路63号,双溪寺建于何年?《州志》仅言其“在南山下,久废,新建禅院。
”《府志》以《贾通志》说“在新城北门外。
”旧《县志》载:“在新城北门东,寺在施、陈二沟之间,故名。
有二溪图,成化间建,名普同塔,筑新城时分一塔城内。
”今人多以旧志所载或者古人所叙东岳泰山庙事“计算”为双溪寺的“寺龄”。
宋绍兴四年金人南逼,宣抚使张浚率兵赴援,次行安康,淋雨泞淖弗得进,祷于庙。
曾不移刻,祥云披拂,旸谷炳焕,大军启行。
浚曰:神之威灵竭敢不报。
乃发钱十五万,命郡守王彦、西城知县高楫董重修,承议郎金、均、房镇抚使续觱为记。
陕西省安康市汉江流经区域旅游资源调查一、石泉县(一)石泉县概况石泉县位于陕西省南部,安康市西部,北依秦岭,南接巴山,汉江自西向东穿境而过,地形轮廓呈“两山夹一川”之势。
全县总面积1525平方千米,耕地约2万公顷。
辖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
总人口18.2万,县城人口5万。
规划面积15平方千米。
因城南石隙多泉而得名,颇具“清泉石上流”之韵。
特产有香菇、黑木耳等。
阳安铁路、西万公路与汉白公路在县城交会,汉江水运贯通。
名胜有千佛洞石窟、回龙寺造像等。
百度地图景点:库区观景台、石泉古街、石泉县衙、石泉县属、清真寺、滨江公园、莲花古渡、汉江三峡风景区、中坝大峡谷、桂苑(二)石泉县旅游资源1、自然景观 城区:莲花湖风光、山水园林城市、北辰森林公园。
南区:莲花湖风景区、莲花石风景区、烟波湖风景区、燕子洞风景区、中坝大峡谷风景区、中坝小峡谷及黄龙峡景区、黑沟河风光、喳口石景观、高洞子瀑布景观、天池山风景区、喜河电站风光; 北区:云雾山鬼谷岭国家森林公园、对窝石景观、响水岩、草池湾风景区、双樟塘、霹雳神峰、九台山风景区、南沟风景区、杨家峡景区、肖洞子景观、黑夹山风景区、龙洞湾风景区、一品宝印景观、龙王峡风景区、西峡风景区、铜钱峡风景区、处女泉景观、金盆湖风景、炮打龟景观、两河、汶水河、香波湖; 东线:马岭朝阳景观、龙王沟瀑布、关沟风景区、池河水倒流景观、龙谭山庄风景区、池河水白鹭景观、筷子铺库区风光、西沙湖风光、万家宝库区风光、娘娘洞景观、千年古银杏树、弓箭沟风光。
2、人文景观 城区:禹王宫遗址、江西会馆遗址、关帝庙遗址,东、西、南城门遗址; 城关镇:刘家庄园、毛家湾遗址; 曾溪镇:李公馆遗址、望江寺遗址、左溪天池寺遗址; 后柳镇:后柳古集镇、火神庙遗址、石佛寺遗址、古山寨、八亩田遗址、蒿坪寺遗址、中坝纸厂、手把崖石窟、革命老区; 熨斗镇:熨斗古集镇、古戏楼、灵雀寺遗址、巴人墓葬(岩葬)、古山寨、革命老区; 喜河镇:挡山石佛寺遗址、洞沟瀑布、革命老区、千佛洞遗址、三观殿遗址、革命老区; 云雾山镇:九台山真武宫遗址、鬼谷岭天台观遗址、悬棺遗址、革命老区; 饶峰镇:饶丰古集镇、将军塔、绕峰关遗址、古子午道、一马跳三坑、滚鼓坡、观音岩; 两河镇:雪门寺、革命老区; 池河镇:池河古集镇、马岭坝遗址、谭家湾遗址、桂花村古官渡、西魏直谷大战遗址、革命老区; 中池镇:泰山庙遗址、子午栈道遗址、告示碑、张家花屋、革命老区; 迎丰镇:千佛洞遗址。
陕西不同区域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对人民的生活和风俗都产生了影响。
与此同时,民风民俗的改变也会影响着社会的生活方式。
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陕北、陕南和观众在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具有独特的特点,同时,各地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1.陕北体育文化特征陕北位于陕西的北部,与内蒙古和宁夏接壤,西接甘肃,东与山西隔河相望,南临渭北草原,受到草原文化、河套文明、三晋文化贺秦文化的共同影响,陕北地区的民间体育文化是开放和多元的。
自古以来,陕北游牧民族长期居住,营造了一种彪悍的民风;到了隋唐时期,由于畜牧经济的发展,陕北地区的民风也由强悍变得稍稍淳朴一些了;明清两代农业用地的开发,也确立了陕北淳朴淳朴的民风。
自古以来强悍威猛的遗风,对陕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很大。
陕北地区主要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安塞腰鼓、横山老腰鼓、黄龙狩猎、吴起铁鞭舞等,因陕北地处西郊,独特的地理位置要求在此地生活的人们要时刻做好战斗准备,所以打鼓、打鞭、骑马等各种活动成为了日常娱乐,同时也是他们的军事训练内容,所以说,这些项目大多数与军事活动密切相关,这几种类型的传统体育活动既是陕北人民“强悍尚武”的民风民俗的展示,也是向往美好生活的积极展示。
(1)吴起铁鞭舞吴起铁鞭舞是流传于陕西省吴起县以及陕北地区的一种节日舞蹈,用于欢度佳节和祈求丰收。
它的历史轨迹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吴起县人烟稀少,驻边大将吴起采用了兵民一家、全民皆兵的守城方法,战争来临时共同抗敌,战争胜利时就兵民同乐,战争停止时就共同耕种,由此形成了“吴起铁鞭舞”。
这一舞蹈共分为四部分,即“出兵”、“布阵”、“格斗”、“收兵”,描绘了将士出征、布阵、杀敌、凯旋的精彩战斗过程。
它既是古时军队抵御外敌的缩影也是人们促进生产、庆祝丰收的真实写照。
(2)黄龙狩猎据《洛川县志》记载,在乾隆四十九年时,老虎常常出没在,生员郭义学被伤,居民不敢出没在白城桥(今黄龙县崾崄乡)等地,人们因惧怕老虎而不敢下田劳作,许多农田都因此荒废。
安康市人文地理现象安康位于陕西省最南部,在北纬31度42分--33度49分、东经108度01分--110度12分之间。
南依大巴山北坡,北靠秦岭主背,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亚热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安康的地势轮廓为"两山(秦岭、巴山)夹一川"。
最高海拔2964.6米,最低170 米。
由于地区的水平地带性位置与秦巴山地同汉江谷地的巨大高差,使山地气候、生物、风化壳、土地内型、农作物的分布和种类组合等农业特征,具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和北亚热带山地的垂直地带结构。
年均气温12--15.7度,降雨量750--1200毫米,日照时数1440--1840小时,无霜期210--270天。
农业生产和自然景观具有显著的南北过渡色彩,且以南方特色为主。
全区幅面23391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11.4%,居全省十地市第四位。
有耕地26.19万公顷,其中基本农田15.86万公顷。
林地面积91.5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0.2%。
四季分明,环境清新。
有关专家认为,安康是陕西省乃至西北地区唯一没有被污染的地区。
安康古称金州,地处重要的南北过渡地带,北靠秦岭,南依巴山,北接西安,南连三峡、张家界著名国家旅游区,东接湖北道教圣地武当山以及神农架自然保护区,西邻汉中三国遗址,汉江由西向东横贯,是秦巴山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北亚热带季风地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省水、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这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历史遗迹遍布全境,有古遗迹、古窟寺、摩崖石刻及近代文物遗址650 余处,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等寺、庙、观、堂集中于安康市区,折射着先民的光辉。
安康市辖汉滨区、汉阴、石泉、宁陕、紫阳、岚皋、平利、镇坪、旬阳、白河10个县、区。
淳朴的民风,再现秦楚的风情。
高峡平湖、林海瀑布、高山草甸、溶洞奇观、人文古迹、火山遗址等自然、人文景观,集南北风光之精华,会秦楚文化之葳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