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160.84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经验总结——“十个结合”以1978年10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中国的改革开放到2008年已是30年的时间了。
30年的历史“弹指一挥间”,但不容置疑的是,30年过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深入而全面地总结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并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进一步改革开放,这是我们回顾历史展望未来的一个重要使命。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七大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
随后,胡锦涛同志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开班讲话时再次强调,这“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是我们党和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艰辛探索得来的,是我们党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没丢老祖宗、又发展老祖宗,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发挥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作用,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
之所以把这个结合放到第一,是因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最根本的经验。
“老祖宗不能丢”,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方视察时留给我们的谆谆教导。
因为丢了就丢掉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与世界观,就丢掉了共产党人建立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就丢掉了中国共产党人执政并长期执政的法理依据。
所以,中国共产党人今天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我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
但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30年改革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是我们的宝贵经验。
第二个结合: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强调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成功,在于我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教育和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关系和重大意义,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的深刻变动和当代中国的深刻变革中牢牢站住了、站稳了,并成为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30思想史总结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1978年提出并实施的一项重大决策,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次伟大革命。
这一决策的提出对于中国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开启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下面对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史进行总结。
首先,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入理解和正确运用。
改革开放的实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党的领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保证。
改革开放以一系列的经济、政治、文化改革为手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不断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践。
其次,改革开放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
改革开放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中国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通过实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国企改革、土地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有效解决了中国经济体制僵化、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
再次,改革开放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改革开放坚持市场开放,积极引进外资,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对外贸易。
此外,改革开放也积极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同时,改革开放也允许不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存在,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最后,改革开放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改革开放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农民从传统的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农村社会的现代化。
改革开放也注重实施科技创新,促进了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思维的形成。
通过扩大教育资源,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中国整体素质的提升。
综上所述,改革开放30年来的思想史总结可以归纳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以问题导向的思想方法解决中国存在的各种问题,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人民群众为主体推动农村经济和人才培养的发展。
改革开放思想历经30年的实践检验,不断创新发展,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其他正在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中国改革开放一、30余年历史回顾(30年30件大事)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6、1987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7、1988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9、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0、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11、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12、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13、1992、1994年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14、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15、1996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6、1997年“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7、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18、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19、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20、2002年“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21、2003年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提出22、2004年推进资本市场发展的“国九条”颁布23、2004年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革24、2004年保护私有财产入宪25、2005年农业税条例废止26、2005年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27、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28、2006年作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决定29、2007年《物权法》出台30、2007年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二、改革开放30年成就: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伟大转折,走出了一条在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实力显著提升。
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是1978年的67倍。
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及启示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三十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改革,毫不动摇地促进对外开放,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辉煌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实现了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赢得了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影响力和地位的空前提高,中国经济社会的面貌从此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一、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就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
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为经济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我国经济迅速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
国民经济上了大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了由弱到强的举世瞩目的巨大转变。
经济结构方面做出了重大调整,工业结构的发展格局转变,发展方式和增长模式呈现出重大转变。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基本实现了共同发展。
分配结构向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社会和谐稳定地发展。
香港回归,澳门回归,面对特大洪水,面对非典疫情,面对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中华儿女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犹如钢铁长城一般坚不可摧。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科技文化事业稳步发展。
中国社会的意识形态也开始出现变化,人民观点逐渐多元化。
高等学校毕业生人数的增长,是人民文化生活提高的最重要标志之一。
建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也开始得到重视,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明显增强。
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伟大成就二、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一)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辟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30年来,解放思想与改革开放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重大决策起了推动的作用。
通过解放思想,逐步打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束缚,改革开放就能够深入发展,取得成功。
正是在解放思想,锐意创新中,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集中到一点,就是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紧密联系在一起。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国情,通过改革开放,不断探索和完善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大政方针、政策举措,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七大对此有明确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全面深化改革30年的不同阶段和取得的成就近年来,改革成为了中国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三十年前的时候,中国刚刚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如今,改革已经成为了中国社会的一种基本趋势,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改革从未停步,从而取得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经济遭受了一系列的打击,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当时已经失去了它的生命力。
因此,政府开始探究一种新的经济模式以激活经济的发展和发挥社会的潜力。
1980年代,中国国家开展了派遣团队赴国外考察学习的计划。
在当时这样的计划是十分前卫的,当时政策制定者深谙“走出去,引进来”的道理。
这一计划促进了中国人的投资和贸易事业,吸引了大量国外公司的参赞,同时还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
1990年代,改革又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开始宣布实施各种以市场为导向的政策,这些政策包括推出全新的企业法、股权法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使得中国走向了一个更加开放和自由的市场环境。
在中国政府推进改革的同时,社会也迎来了一些意义深远的变革。
女性和少数族裔的权益得以保障,公民社会开始成形,素质教育、医疗保健、环境保护和城市规划等各种基础设施开始进一步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安全以及为居民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社会公共服务越来越好,文化娱乐活动越来越丰富,这一切都让社会开始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改革取得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发展。
中国政府开始着重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着力推进绿色经济的发展。
政府还推进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发展,引导人们体验中国独特的文化和充满情感的历史。
同时,中国的高科技研发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繁荣,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前景还格外乐观。
随着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政府一直在力求深入实践自身的改革计划,向更好的未来迈进。
三十年来,中国经济的巨大实力、科技的发展、环境保护、文化娱乐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改变了整个国家的面貌和民众的生活。
在这场改革开放的历程中,中国经历了从封闭主义到开放主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高度集中到分权化的巨大转变。
具体来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经济发展成果显著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根据统计数据,在这30年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达到了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实际增长率为6.6%,成为全球最为强劲和快速增长的经济体之一。
经济总量已由1978年的364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82714亿元,约占世界经济的16%。
二、消除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减贫成果。
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2亿人减少到2016年的433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978年的81%下降至2016年的4.5%。
同时,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工作,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得到了很大提高。
三、打造双向平等的开放型文化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已经打破了历来的封闭主义、排他主义的思维定势,让中国民众习惯于“开放”的态度和世界接轨的文化氛围。
在上述开放的背景下,更多亚洲、欧洲、非洲等世界各国民众了解、认同了中国传统文化,借此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四、推进政治制度和民族团结的探索并实践近来,中国对制度化的探索不断加强,政治改革也在加速推进,当中包括了由高强度集中到多元化的制度迈向。
全土各族人民共同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照顾好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
特别是近代各族人民对非侵攻手段的长期共同斗争,更加彰显了中国政治制度和民族团结探索的成功。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伟大历史功绩和宝贵经验可以总结为:“致力于发展,开放不断;以民生为本,同步发展;探索制度,创新改革;民族宗旨优先,谋求团结。
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经验总结近些年来,改革开放已经迈入了第四个十年。
借此机会,我们可以做出一个三十年的经验总结,反思一下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成果和问题。
第一部分:背景改革开放宣布的时候,中国仍然处于一个封闭的社会体系之中。
40多年的共和国历史,城乡居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经济越来越落后。
政府对于生产力的控制往往使得经济效益并不好做。
最为直接的体现是经济的成长速度落后于人口的生长速度,迟迟触不及又会埋下更深的问题。
改革开放所提供的信息经济自由化,通过市场的力量激发生产力。
重点领域的投资,外来的技术和所需的资金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而现有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利用也变得更加高效。
同时,中国的劳动力资源远超世界上其他大多数国家,但这些人力资源仅承载了空前的物价下降和生产成本的大幅下降,对于电力力宽带和燃料的争取则显得仍然吃力。
第二部分:经济改革改革开放的第一要务便是破解经济体制的问题。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缺陷的彻底破除,是改革开放的基础。
这一方面表现在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以及民营企业的崛起。
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国有经济机构逐渐通过与民营企业合作来打破以往的垄断局面。
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控制,也成功地解决了经济领域的诸多问题。
中国的经济状况呈现出井喷式的上升势头,成为举世瞩目的新兴市场之一。
同时,技术创新及其在产业链上的推动,也正在进一步加速中国的崛起。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首当其冲的,就是发展的不均衡问题。
虽然奢侈品市场飞速发展,但是仍有很多人口生活水平仍然很低。
另一方面,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不容小视,贸易战也成为当前形势的新动力。
需要政府推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以期促进发展。
第三部分:社会问题需要承认的是,改革开放的社会问题往往被忽略。
与经济价值不容忽视的变革相比,社会变迁并未引起太多关注。
但事实上,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社会改变是毫无法比得上的。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棚户区家庭被淘汰,新城区的建设成为每个城市的当然职责。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改革开放是中国在20世纪末启动的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变革。
经过30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对这一历史时期进行总结与反思,以更好地认识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同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
首先,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证明了,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取得成功。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通过市场化改革,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实施开放政策,积极吸引外资和外国技术,中国成功地融入国际社会,迎来了快速的经济增长。
可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指导和制度保障。
其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市场经济处于起步阶段,需要政府的引导与规范。
然而,在不同阶段的改革中,政府的作用也要不断调整和转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更加注重公平与公正,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保证市场秩序和规则的顺利运行。
同时,政府也要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和引导,防止市场失灵和滥用。
再次,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提醒我们,要注重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加大等问题。
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要注重解决这些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每一个人。
要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努力解决好老百姓的实际困难。
最后,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呼唤我们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心态迎接全球化挑战。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走上了与世界接轨的道路,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然而,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等问题,不容忽视。
我们要保持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均衡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总之,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
我们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处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注重社会公平与民生改善,以及积极迎接全球化挑战。
中国三十年在改革开放方面的成就及启示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
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
只知道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
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
1978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重要年限,在这一年的12月党中央召开了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上党中央决定采纳胡耀邦同志首提的改革开放思想,终由邓小平同志负责落实和实施改革开放,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
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三十年来我国坚定不移的坚持改革开放,为此我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巨大的飞跃性发展: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2009年,距离改革开放1978年已有31周年。
30年前,濒临经济崩溃边缘的中国现实迫使当时的中国领导人同民众“杀出一条血路来”,由农村开始,在全国掀起一场自上而下的体制性革命。
30年后,中国已改变过去一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上迸发出令世界瞠目的活力。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经济政治实力高速发展的三十年。
我们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长9.7%,而世界经济同期只有3%左右的增长。
经济是和政治、军事联系在一起的。
普京就曾说过,没有实力的愤怒毫无意义。
30年的改革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国,我们在世界政治舞台的话语权也更强了。
如由西方发达国家召集的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问题的西方八国首脑会议要求吸收中国参加,就证明了我国的发展对于世界经济已经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和文明素质极大地提高的三十年。
30年改革开放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打破了过去那种单调、统一的带有个人崇拜和违背人性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精神和文化生活日趋多样化,思想观念日益多元化。
竞争、效率、民主、法治等等意识是30年前所不可想象的,特别是,人们可以自由地思想,自由地选择,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自由、自主、独立,这是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精神领域的一个最大变化。
原来走在大街上,大家穿得都差不多,灰色的,现在花花绿绿了、五光十色了,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活跃了,创新力强了。
改革开放的 30年,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30年!1983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对世界,面对未来!高考制度恢复之初,全国有570万人参加高考,却仅录取27万名;而到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报名人数达到1010万,录取新生达567万名!伴随着教育规模的发展,更有越来越多的中华儿女在世界高精尖人才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位置!改革开放的30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创新的30年!从1979年远程火箭发射试验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中国航天人在摸索中让祖国一跃成为航天科技强国!2008年,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炎黄子孙的千年奔月梦成为了现实!30年发展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之路的无比正确性。
改革开放30年历史经验总结及反思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总结和反思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经验,以更好地把握未来。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这段历史进行概述,包括背景、主要成果、经验教训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
通过引进外资、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内需等措施,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与此同时,我国在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这些成就的背后是中国人民的辛勤努力和艰苦奋斗,也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导向和有力推动。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其中最大的教训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改革路径。
同时,也需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避免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的情况。
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也要保持独立自主的立场和态度。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快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三是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中国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通过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社会进步。
以下是我们总结的一些改革开放的成就与经验:经济增长与就业机会:改革开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机遇,推动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它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数亿人摆脱了贫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这一成就得益于市场化改革、开放贸易政策以及科技创新的支持。
经济结构调整与全球化:改革开放促使中国加快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升级。
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第一章: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口号,这一时期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其中包括乡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实行市场化的土地流转机制,逐步取消对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建立起了以家庭为基础的农村经济组织形式,建立了乡镇企业。
同时,改革开放初期也实施了城市经济改革,出台了福利分房、集体发展住房制度,实行外贸自主经营和经济特区政策,吸引了大量外资和技术进口。
第二章:改革开放中期改革开放中期,特别是1990年代后期,中国逐步加强了对外开放的力度,实行了“加强财政、金融、信用、税收、银行、实业、法制等方面的改革和体制创新,逐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
同时,改革开放中期也实施了教育、文化、卫生、科技和环保等方面的改革,依靠技术和人才推动了中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章:改革开放后期改革开放后期,中国经济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迅速提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实现了从过去的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的转型。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体制的建设和改革,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第四章:未来展望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开放,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增强与世界经济的互动。
同时,中国将继续实行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在社会领域,中国将加强全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和教育培养人才,实现人口素质的提升,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同样地,中国也将加强环境治理,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和未来展望,充分表明了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活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对于世界经济和社会的贡献。
未来,中国将继续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加积极、有力的贡献。
第5卷第3期2009年7月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enyang I nstitute of Engineering (Social Sciences )Vol 15No 13Jul .2009收稿日期:2009-03-12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08Isikt m ks -03)作者简介:赵宝岩(1957-),男,辽宁本溪人,副教授。
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赵宝岩,孙颖杰(沈阳工程学院社科部,沈阳110136)摘 要:通过对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阐述了改革开放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提出科学发展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科学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未来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实事求是;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617(2009)03-0311-03 一、改革开放是新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了帝国主义的武装挑衅和经济封锁,推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初步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外交活动,确立了文明古国和当代大国的国际地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尊敬。
但由于种种原因,建国以后,党的中心工作的着眼点在一定程度上放在与党内外和国内外的敌人作斗争上面,放在意识形态领域和生产关系领域的革命上面,贻误了发展机遇,浪费了国力民力,迟滞了中国发展进程。
中国向何处去,这个严峻的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必须作出回答。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圆满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改革开放,发展经济。
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我们要赶上时代,这是改革要达到的目的。
”联系当时的国内状况和国际大势,我们可以看到,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实际上是被当时的困境和压力逼出来的,其历史背景是要通过拨乱反正,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同时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并继承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走出十年内乱给我国造成的危难和困境,在治穷致富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要通过改革开放,摆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摆脱闭关自守的封闭状态,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
要抓住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顺应世界范围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使我们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摆脱落后、赶上时代,使我们这个党成为这个新的伟大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纵观世界30年,各国都程度不同地发展变化着,其中可以称得上翻天覆地、举世震惊变化的,那就是世界东方的红色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健步登上国际舞台,继续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为此,忠实地记录历史,认真地总结经验,丰富我们的理论宝库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二、改革开放30年的历史回顾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开端,历经3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国家领导人改革了影响经济发展的传统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312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卷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也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8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 DP)只有379元人民币,2006年2月达到2000美元,增加了约40倍。
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最明显、最彻底。
改革开放就如催化剂一样,推动着中国经济爆炸式的增长。
我国经济从一度只能解决温饱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可以说改革的力度很大,但步子稳健,整个改革是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的,加之以党政分开和权力分散为主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 DP年均增长91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1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
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10亿美元,2006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
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民生得到显著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15亿下降到2 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13%。
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
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三、科学发展是中国改革开放未来的必由之路 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物质财富是在不断地积累的,人们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深化的,这就要求我们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而邓小平理论就是对中国改革20余年实践的总结。
其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给出了精当的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公平而导致普遍的贫穷,只有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
邓小平过人的胆识为中国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
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坚持认为,只要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利用。
在这种始终不变的思想指导下,中国的改革开放一直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中国的改革开放如何能更好地走下去,首先,从本质要求上看,就是思想解放。
要继续解放思想,提高对改革开放的认识,要消除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误读。
通过总结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进一步肯定市场经济和参与全球化的改革开放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改革开放继续奋力推向前进。
其次,要有忧患意识,能自我加压。
我们的发展水平还很低,落后就要挨打。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纵向比有进步,横向比差距依然巨大,2007年,我国人均G DP仅排在世界各国的100位左右,只有美国等发达国家人均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左右。
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面对前进中的诸多难题,我们认为,发展仍然是硬道理。
惟有通过改革开放去推动和促进发展,才能使我们更好地解决各种问题和矛盾,因此,改革开放绝对不能止歇,绝对不能走回头路。
第三,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
可以说,能认识到中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事实,标志着我们的发展终于走上了实事求是和尊重客观规律的道路。
第四,以健全和完善以法治为基础的开放型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继续推进改革开放。
重点是通过加强法治建设,运用市场手段,培育好市场主体,制定好市场规则,进一步弱化政府对市场的直接干预,减税放权反垄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第3期赵宝岩,等: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历史回顾与总结・313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
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作为一个执政党,一定要经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要走在时代的前列,我们的民族要走在世界各民族的前列,我们的国家要走在世界各国的前列,认真总结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坚持科学发展的思想路线不断进步,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就是大有希望的。
参考文献[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余源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7).[4]侯惠勒.论继续解放思想[J].中国社会科学,2008(1).[5]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8.Revi ew and su mmary on three decades of refor m and open i n g2upZHAO B ao-ya n,SUN Ying-jie(D ep a rt m en t o f So c i a l Sc i e nce,Shenya ng I n s titu te o f Eng i nee ri ng,Shenya ng110136,C h i na)Abstract:B y review ing and summ arizing the three decades of refor m and open ing2up,states that refor m and opening2 up are the necessary selection of econom y developm ent of the Peop le′s R epub lic of C hina,puts fo r w ard scientific ou t2 look on developm ent is the central exp ression of M arxist w orld view and m ethodology on developm ent,is the p roduct of summ arizing scien tifically three decades′developm ent of refor m and opening2up,scien tific developm ent is the only road to the future refor m and opening2up.Key words:seeking tru th from facts;m arket econom y;refor m and opening2up;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 ent(上接第310页)撤换条件和实施办法等,做出具体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