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装原型的制版与放码教程文件
- 格式:ppt
- 大小:1.77 MB
- 文档页数:21
服装纸样放码原理一、放码档差值的确定放码档差值是指服装号型每档尺寸之间的差值,是纸样放大或缩小过程中最重要的尺寸依据。
放码档差值是依据相邻两个号型之间规格尺寸的比差来确定的,即在相邻的两个号型规格同一部位尺寸之间,用后一个号的尺寸值减去前一个号的尺寸值就得出该部位尺寸的放码档差值。
放码档差值有按等比例规律变化的,也有不按等比例规律变化的。
不按等比例规律变化的衣长、袖长、袖口、裤脚口及零部件纸样,则需将全号型再归类分档处理,以求各类放码档差值。
当号型规格表中部位尺寸不全时,如无前领深、后领宽、袖窿深、袖山高等尺寸,则可运用纸样制图的公式规律与方法,以及人体比例分配关系求取这些部位的放码档差值。
二、放码范围的选择纸样放码范围的选择有以下三种:(1)仅对纸样进行高度或长度的放大与缩小;(2)仅对纸样进行围度或宽度的放大与缩小;(3)仅对纸样进行高度或围度的放大与缩小;高度或长度的放大与缩小高度或长度的放大与缩小是指在人体围度尺寸不变的基础上,以人体的高度比例为依据,仅在服装纸样的长度方向上进行档差值的放大或缩小,即是将纸样加长或缩短。
的体型分配计算,可将档差值2.0cm分为8份,得出每份0.25cm,再将0.25cm分别置于人体的头、颈、胸、腰、臀、膝及小腿等部位,依据此分配数据,便可得出两个号型之间服装长度部位尺寸加长或缩短的档差值。
袖窿深档差值为:0.25cm。
腰节长(背长、腰直)档差值为:0.25cmx2=0.5cm。
若衣长取到臀围处,则衣长的档差值为0.25cmx3=0.75cm。
若袖长取到手腕处,则袖长的档差值为0.25cmx3=0.75cm。
若裙长取到膝围处,则裙长的档差值为0.25cmx3=0.75cm。
若裤长取到踝围处,则衣长的档差值为0.25cmx5=1.25cm。
身高档差值2.0cm,配合人体8头身比例分配数据,完成放大或缩小一个号的上衣原型纸样高度或长度的放码。
在我国实施的服装号型标准5.4系列和5.2系列中,身高尺寸档差值为5.0cm,如图2-3所示,按人体7头身比例的体型分配计算,可将档差值5.0分成7份,得出每份0.714cm,再将此数据分配于人体长度各部位,得出两个号型之间服装长度各部位尺寸加长或缩短的档差值。
年级:大班学科:美术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服装放码的基本概念和步骤,掌握放码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比例变化等知识进行服装放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创意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 服装放码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2. 比例、比例变化在服装放码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比例、比例变化在服装放码中的具体应用。
2. 学生在放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服装放码的基本概念、步骤、技巧等。
2. 服装样板若干。
3. 彩色铅笔、直尺、圆规等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一组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服装,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服装放码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服装放码吗?放码有哪些步骤?”二、讲授新课1. 教师讲解服装放码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放码的目的和意义。
2. 教师展示放码步骤,包括:测量、计算、绘制样板、放码等。
3. 教师示范放码技巧,强调比例、比例变化在放码过程中的应用。
三、学生练习1. 学生分组进行服装放码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在放码过程中遇到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比例、比例变化在放码过程中的应用。
2. 学生分享放码心得,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服装放码,谁来说说放码的步骤?”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巩固练习1. 教师提供不同款式、不同尺寸的服装样板,学生独立完成放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拓展延伸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人体体型进行服装放码?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心得。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服装放码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放码心得,教师点评。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
2. 放码成果:评价学生放码的准确性和美观性。
原型裙公式打板公式法设计法打板模式下原型裙的CAD打板流程如下:一、单位设定1.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进入富怡服装CAD的设计与放码系统(DGS系统),在弹出的图1-1所示的【界面选择】对话框中选择【公式法设计(F)】的打板模式,然后单击“确定”按钮,进入公式法设计打板模式的工作界面。
图1-1接下来的制图单位设定与自由设计法的方式完全相同,此处省略。
二、号型、尺寸设定与自由设计法的方式完全相同,此处省略。
三、打板1.前片打板(1)选中【矩形】工具,将鼠标移到屏幕作图区域合适位置左键单击,然后松开鼠标拖动,再单击,弹出【矩形】对话框,如图1-2所示。
图1-2鼠标单击【水平公式输入框】下的“加参数”按钮,输入框被激活,然后单击运算按钮后面的输入框,弹出尺寸选择快捷菜单,如图1-3所示。
选中尺寸“臀围”,然后在运算按钮后面的输入框输入“4”,水平尺寸输入结束。
公式输入框中公式运算的结果会在【数值输入框】中自动显示。
图1-3鼠标单击【垂直公式输入框】下的“加参数”按钮,输入框被激活,然后单击运算按钮后面的输入框,在弹出的尺寸选择快捷菜单中选“裙长”,如图1-4所示。
再单击“加尾数”按钮,“加尾数”输入框被激活,如图1-5所示。
鼠标在运算按钮上单击,将其变为,然后在其后面的输入框输入数值“3”,如图1-6所示,单击“确定”按钮,矩形画出。
矩形的左边线为前中线,右边线为侧缝直线,上边线为上平线,下边线为底摆线,矩形的四个角点为A、B、C、D。
图1-4图1-6在公式法设计的打板模式下,也可以通过单击对话框右上角的【计算器】按钮来输入【数值输入框】中的数值,但通过这种方式输入的结果不能自动放码!(2)选中【智能笔】工具,鼠标单击前中线AB的上端,弹出【点的位置】对话框,在对话框中进行相关设置,如图1-7所示,单击“确定”按钮,在线段AB上找到一点E,然后水平向右画至侧缝直线CD,臀围线定出,臀围线与侧缝直线CD的交点为F,如图1-8所示。
第二章富怡服装设计与放码系统第一节设计与放码系统界面介绍富怡服装CAD 系统设计与放码的软件是基于微软公司之标准操作平台Windows98/2000/XP开发出来的一套全中文环境的专业服装工艺软件,主要具备以下特点:软件采用Windows 标准界面;每个图标都有中文提示;功能齐备的工具及形象的图标,可以适用不同的打版方法;尺寸可自由输入,也可用软件自带的计算器,公式输入,自动计算;可以自动加入尺寸标注;画完基样,系统可自动放码;根据规格表可快速度身定制不同体形的纸样;可扫描款式设计图,制图时可同时参考,并可与纸样一起保存,以备日后查阅;可与输入设备接驳,进行图象扫描;可与输出设备接驳,进行小样的打印及1:1 纸样的绘图及切割。
系统界面介绍系统的工作界面就好比是用户的工作室,熟悉了这个工作界面也就是熟悉了您的工作环境,自然就能提高工作效率。
本系统设有两种制图方法:自由设计和公式法制图,打开设计与放码系统就会弹出【界面选择】对话框询问选用哪种制图方法,选定后即进入相应界面。
设计与放码界面设计与放码系统的自由设计界面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菜单栏:该区是放置菜单命令的地方,且每个菜单的下拉菜单中又有各种命令。
单击一个菜单时,会弹出一个下拉式命令列表。
既可以用鼠标单击选择一个命令,也可以用键盘上的快捷键不放,再按菜单和命令后面括号中的字母。
当您熟悉了各菜单的命令后,您会发现对于一些常用的命令,使用命令后面的快捷键更为方便,在附录中我们列出了所有快捷键组合,熟记他们会大大的提高工作效率。
快捷工具栏:用于放置常用命令的快捷图标,为快速完成设计与放码工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纸样列表框:2用于放置当前款式中纸样的裁片。
每一个单独的纸样放置在一小格的纸样框中,纸样框的布局可以通过【选项】--【系统设置】--【纸样列表框布局】改变其位置,并可通过单击拖动进行纸样顺序的调整。
还可以在这里选中衣片来用菜单命令对其进行复制、删除。
跟张哥学裁剪—女装上衣原型今天来讲上衣原型,好多人对原型的理解有一定的偏差,后期张哥专门针对原型与大家探讨,让大家对原型有个清楚的、正确的认识。
好了,现在说说上衣原型。
因为后面要专门分析,所以就不过多赘述,直接进入正题。
女装上衣原型的制图步骤及说明制图的参考尺寸以人体160/84A号型规格为标准胸围84cm 背长38cm1、做基础线以背长为纵线,以胸围的一半加5cm(B/2+5)为横向线做矩形。
2、袖窿深线(胸围线)由上平线往下以B/6+7=21cm画水平线3、背宽线由后中心线向右18.5cm(B/6+4.5=18.5cm)画垂直于胸围线的垂线4、胸宽线由前中心线向左17cm(B/6+3=17cm)画垂直于胸围线的垂线5、侧缝线在胸围线的中点向下做垂线至腰线处6、后领窝线和后肩斜线后领窝线以后中心线与上平线交叉点向右7cm(B/12=7)定出后领窝宽,并以其1/3宽往上定出后领窝高,再按图画顺后领窝弧线。
后肩斜线背宽线与上平线交叉点往下一个后领窝高,再向右2cm 画出,此为肩宽点。
连接侧劲点与肩宽点,即为后肩斜线。
7、前领窝线和前肩斜线前领窝线以前中心线和上平线交叉点向左画出6.8cm(后领窝宽-0.2=6.8cm),并向下画出8cm(后领窝宽+1=8cm),做辅助线。
两等分前领窝宽,并以其1/2-0.3做角平分线。
前侧劲点下落0.5cm,并按图画顺前领窝线。
前肩斜线在胸宽线和上平线交叉点向下2个后领窝宽再向左画水平线,然后从前侧劲点以(后肩斜线-1.8cm)为尺寸与水平线相交,即为前肩斜线。
8、袖窿弧线后袖窿弧线分别两等分后袖窿深和后袖窿宽,并以后袖窿宽的1/2+0.5cm做角分线,按图所示画顺后袖窿线前袖窿弧线两等分前袖笼深线,并以后袖窿宽的1/2做角分线,按图所示画顺前袖窿线9、侧缝线修正把侧缝线与腰线交叉点向后偏2cm,按图画出。
10、胸高点(BP)由前胸宽的中点向左移0.7cm,并以此点向下垂直4cm,即为胸高点,如图所示。
衣身原型运用的规律一、教学目的:为了便于使用衣身原型,掌握其在服装主要部位中的变化规律。
二、教学重点:1.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2.袖窿深点的横纵变化规律3.前后侧缝差的处理4.袖山深的变化规律三、教学过程:(一)、腰围线的对位设计规律对位原因:女性体型有胸部平凸之分;服装造型有松紧之别对位目的:确保各种服装在腰围线上的结构平衡对位方式:1、腰围线对齐:将前后衣身原型的腰围线对齐,保持正常体腰节的标准长度。
前腰节长于后腰节0.5cm,前侧缝长于后侧缝1/2前领宽。
这种对位方式适用于紧体式、合体式、半松式服装(用于连身裙且下摆不便起翘时,或腰节线以上需要大省量时)。
(图(1))2、前腰围线降低:以后腰围线为基准,将前腰围线降低1—1.5cm,这时前腰节变短,腋下省量减少了1—1.5cm,这种对位方式适合于平胸体的紧体、合体式服装,或者政策体的半松体、松体式服装(适用各类服装)。
(图(2))3、后腰围线为基准,将后腰围线升高1—2cm,这时后窑节加长,腋下省相对变小。
这种对位方式适合于轻度驼背体、肩胛骨高体和中老年体型袖窿深线以上不设省或胸省转移至腰节时。
(图(3))(二)、袖窿深点的横纵变化规律1、袖窿深点的横向变化袖窿深点横向是变化胸围大小。
一般是四开身结构,每片可按1/4两次加放量分配,或者前后片互借1—2cm。
加袖窿深点横向的量实际上是加宽了袖窿宽,这还不全面,还必须加宽胸宽与背宽,一般用前后袖窿线调整的尺寸,才能保持整体结构的平衡。
2、袖窿深点的纵向变化袖窿深点的纵向是变化袖窿的深线。
由于变浅是有限的,所以重点讨论加深量,一般以后袖窿深为准。
可以通过袖窿深点横向和纵向的比例确定,即上衣的横向比纵向为1:0.8;大衣的横向比纵向为1:1.2。
因袖窿纵向变化比较灵活,上述比例仅作为参考。
前袖窿深点纵向要比后袖窿深点纵向多加深0—2cm,应根据适体程度选取。
(三)、领口变化规律1、领口开宽开深的依据:原型中的领宽、领深,以及各个结构点所构成的领口曲线,是符合人体颈根部的基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