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7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实用版】目录1.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背景和意义2.协定的主要内容3.协定对中日候鸟保护的影响4.我国对候鸟保护的立场和举措5.协定对未来中日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正文1.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背景和意义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是在 1981 年由两国政府签署的一项协定。
这一协定的签署,旨在加强中日两国在候鸟保护领域的合作,共同维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生态平衡。
2.协定的主要内容协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双方将共同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禁止捕杀、买卖和滥捕候鸟。
(2)双方将加强候鸟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制定和实施保护措施,防止栖息地破坏和污染。
(3)双方将开展候鸟保护的科研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双方将定期召开会议,就协定的执行情况进行交流和评估。
3.协定对中日候鸟保护的影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签署和实施,对于中日两国的候鸟保护工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协定明确了双方在候鸟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为两国的候鸟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其次,协定加强了双方在候鸟保护领域的合作和交流,促进了保护资源的共享和经验的互鉴。
最后,协定提高了公众对候鸟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4.我国对候鸟保护的立场和举措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候鸟保护工作,明确提出要加强候鸟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候鸟保护的责任和义务。
(2)加强候鸟栖息地的保护和管理,加大对破坏栖息地行为的打击力度。
(3)开展候鸟保护的科研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4)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候鸟保护协定的制定和实施。
5.协定对未来中日生态环境保护的启示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成功签署和实施,为中日两国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1)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1981年03月03日订于北京)(签订日期一九八一年三月三日生效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八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考虑到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项在艺术、科学、文化、娱乐、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资源,鉴于很多种鸟类是迁徙于两国之间并季节性地栖息于两国的候鸟,愿在保护和管理候鸟及其栖息环境方面进行合作,达成协议如下:第一条一、本协定中所指的候鸟是:(一)根据环志或其他标志的回收,证明确实迁徙于两国之间的鸟类;(二)根据标本、照片、科学资料或其他可靠证据,证明确实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
二、(一)本条第一款所指的候鸟的种名列入本协定附表。
(二)在不修改本协定正文的情况下,经两国政府同意,本协定附表可予以修改,其修改自两国政府以外交换文确认之日起第九十天生效。
第二条一、猎捕候鸟和拣取其鸟蛋,应予以禁止。
但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和规章,下列情况可以除外:(一)为科学、教育、驯养繁殖以及不违反本协定宗旨的其他特定目的;(二)为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三)本条第三款所规定的猎期内。
二、违反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而猎捕的候鸟,拣取的候鸟鸟蛋以及它们的加工品或其一部分,应禁止出售、购买和交换。
三、两国政府可按照候鸟的生息状况,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和规章规定候鸟的猎期。
第三条一、两国政府鼓励交换有关研究候鸟的资料和刊物。
二、两国政府鼓励制定候鸟的共同研究计划。
三、两国政府鼓励保护候鸟,特别是保护有可能灭绝的候鸟。
第四条两国政府为保护和管理候鸟及其栖息环境,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和规章设立保护区,并采取其他适当措施,特别是:(一)探讨防止危害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方法;(二)努力限制进口和引进对保护候鸟有害的动植物。
第五条应任何一方政府的要求,两国政府可对本协定的实施进行协商。
第六条一、本协定在各自国家履行为生效所必要的国内法律手续并交换确认通知之日起生效。
本协定有效期为十五年,十五年以后,在根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宣布终止以前,继续有效。
白鹭的世界【提要】白鹭是我国的珍贵物种之一,它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鹤形目-鹭科-白鹭属,其中白鹭属又分为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
白鹭喜欢在人为干扰较少的密林繁殖和栖息,而且需要有开阔的湿地以供觅食。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白鹭的栖息地日益减小,有的栖息地甚至直接被侵占,导致白鹭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因此白鹭的保护需要不断的完善。
【关键词】白鹭、白鹭属、白鹭文化、白鹭保护一、白鹭的分类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鹤形目-鹭科-白鹭属。
在白鹭属中又分为五种,分别是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它们有着较大的区别。
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夏雨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有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
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趾为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
小白鹭,体态纤瘦,羽毛为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有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肩和胸有蓑羽。
冬羽时蓑羽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为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为单角黄色;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
黄嘴白鹭,体长为46-65厘米;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体羽白色;虹膜为淡黄色,嘴为黑色,腿黑色。
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
体长约55cm,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
脚暗绿色。
嘴长约85毫米。
二、白鹭的分布及生活习性白鹭主要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主要见于长江以南各地和海南岛,在中部地区多为候鸟,南方大多为留鸟。
白鹭要求有密林且人为干扰少的生态环境进行繁殖和栖息,又要有开阔的湿地可供觅食。
春夏多活动于湖沼岸边、水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成散群出现。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摘要:一、前言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背景和意义三、协定内容概述四、协定的实施及其对我国鸟类保护的影响五、结论正文:一、前言中日候鸟保护协定是我国与日本签订的一项关于候鸟保护的国际协定。
该协定旨在保护迁徙于两国之间的候鸟,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两国生态环保合作。
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背景和意义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许多候鸟栖息地受到破坏,导致候鸟种群数量减少。
为了保护这些迁徙的候鸟,我国与日本决定签订一项保护协定。
该协定于1996 年正式生效,为两国共同保护候鸟提供了法律依据。
协定的签订不仅有助于保护候鸟资源,还推动了两国在环保领域的合作。
三、协定内容概述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双方同意在协定生效后,立即展开候鸟保护的合作。
2.双方应采取措施保护协定中涉及的候鸟及其栖息地。
3.双方应加强信息交流,共同研究候鸟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4.双方应互相通报在执行协定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遇到的问题。
四、协定的实施及其对我国鸟类保护的影响协定实施以来,我国与日本积极开展合作,共同保护候鸟。
在协定的指导下,双方共同开展了一系列候鸟保护项目,如栖息地恢复、鸟类环志、迁徙鸟类调查等。
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候鸟资源,维护了生物多样性。
此外,通过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签订,我国借鉴了日本在鸟类保护方面的先进经验,推动了我国鸟类保护政策的完善和保护措施的加强。
五、结论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签订对保护迁徙于两国之间的候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协定的实施,不仅有助于保护候鸟资源,还推动了两国在环保领域的合作,促进了我国鸟类保护事业的发展。
中国自然保护发展简史文件编码(TTU-UITID-GGBKT-POIU-WUUI-0089)中国自然保护发展简史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司中国自然保护区建设事业是在建国初期,根据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和狩猎管理的迫切需要而开展起来的。
1954年-1955年期间,中国动物与植物学家寿振黄、吴征镒曾向云南省政府提出建立25个种类型的保护区。
其目的旨在日趋高涨的经济建设中,以保存原始植被及栖息的野生动物。
1956年9月,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届第三次会议上,秉志和钱崇澍等五位科学家提出了关於划定天然森林禁伐区的第92号提案。
提案指出:“急应在各省(区)划定若干自然保护区,爲国家保存自然景观,不仅爲科学研究提供据点,而且爲我国极其丰富的支票物种类的保护、繁殖及扩大利用创立有利条件,同时对爱国主义的教育将起着积极作用。
”国务院根据此次大会的审查意见,交林业部会同中国科学院和当时的森林工业部办理。
林业部于当年10月即提交了“林业部关於天然森林禁伐区(自然保护区)划定草案”,提出了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物件、划定办法和划定地区。
同年,全国科学技术规划第56项“现代自然科学中若干基本科学理论问题的研究”,把自然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及其研究。
列爲基础理论研究之一,并阐明天然森林禁伐区划定的原则,应以植被分布地带性及其区划所反映的自然递变规律爲主,选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区和特定的珍稀动植物分布所在地,划出禁伐区、禁猎区、禁猎禁伐区和自然植被保护区。
1958年,林业部成立了狩猎事业管理处,负责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狩猎管理和自然保护区选划、建设工作。
同年9年,中国动物学家和植物学家寿振黄、吴征镒联名向动南省人民委员会提出《筹建自然保护区的建议》。
1959年2月,林业部在《关於积极开发狩猎事业的指示》中规定:有条件的地区选择适当地点,划爲自然保护区,禁止狩猎,建立科学研究机构进行鸟兽与狩猎的科学研究工作。
1962年,国务院发布《关於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国谭林字287号)》,明确要求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民政府,在珍贵、稀有和特産的鸟兽主要栖息、整顿地区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要求各地应迅速将这一工作划归林业部门管理,并加强有关管理机构。
爱鸟周的由来新中国成立以后,公布了一系列法令、法规、通令和办法来爱鸟护鸟,依法保护鸟类。
1952年,东北人民政府发布新中国第一部地方性狩猎法规《东北区狩猎管理暂行办法》,办法中指出:“凡有益林木及农作物或急需繁殖的鸟兽,严禁猎取”。
1958年,中央通知,明确全国野生动物管理和狩猎统一由林业部门负责;1960年林业部提出:“加强资源保护,积极繁殖驯养,合理猎取利用”的方针。
1962年9月,国务院下达《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肯定“护、养、猎并举”的方针,《指示》规定了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83种中,有鸟类15种。
1983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严格保护珍贵稀有野生动物的通令》,规定褐马鸡、雉鹑、丹顶鹤、白鹤、黑颈鹤、朱鹮等几十种鸟类为珍贵稀有种,必须严加保护。
1985年6月,林业部公布《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
《办法》对于鸟类的就地保护的自然保护区的划定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1988年11月,经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对于鸟类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等都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其中鸟类有225种。
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
1981年3月间,中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考虑到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项在艺术、科学、文化、娱乐、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资源、以及很多种鸟类迁徙于两国间并季节性地栖息于两国的候鸟,为了在保护和管理候鸟及其栖息环境方面合作,签订了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
此后,为了加强鸟类保护执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由林业部等8个部、院向国务院的请示报告中,提出建议在每年4~5月初(具体时间由省、市、自治区规定)确定一个星期为“爱鸟周”。
在爱鸟周中开展各种宣传教育和保护鸟类活动。
共青团、少先队、中小学校和动物学会、鸟类学会等单位,可以组织报告会或座谈会,邀请专家讲课,也可以组织青少年到野外、自然保护区、禁猎区、公园去观看鸟类,开展挂置人工巢箱,保护和招引益鸟等活动。
《全国候鸟迁徙路线保护总体规划(草案)》全国候鸟迁徙路线保护总体规划(草案)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全球三大候鸟迁徙路线贯穿全境,每年迁徙候鸟种类达700余种,总量数以亿计。
为切实加强对候鸟及其迁徙路线的保护,有效遏制乱捕滥猎现象,推进候鸟保护国际合作与交流,迫切需要针对候鸟保护面临的威胁和问题,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健全基层保护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候鸟保护、环志监测、科学研究能力,促进候鸟种群增长及其栖息地的改善,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一、我国候鸟总体状况(一) 种类状况我国疆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为候鸟的生存繁衍和自然进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鸟类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据统计,世界约有9800种鸟类,亚洲约2700种。
据《中国鸟类分类与分布名录》的记载,我国现有鸟类1371种,隶属24目101科,其中具有迁徙习性的鸟类超过700种。
在这些候鸟中,中华秋沙鸭、白鹤、丹顶鹤、大鸨等20种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1物,黑脸琵鹭、大天鹅、小天鹅、金雕、白枕鹤、灰鹤等97种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鸿雁、豆雁、绿头鸭、赤麻鸭、大白鹭、白鹭、黄喉鹀、斑尾塍鹬等425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白鹤、中华凤头燕鸥等3种被列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的极危物种,黑脸琵鹭、鸿雁、中华秋沙鸭、丹顶鹤等9种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的濒危物种,小白额雁、大鸨、玉带海雕、黑颈鹤、白头鹤、勺嘴鹬、黑嘴鸥、仙八色鸫、栗斑腹鹀等34种候鸟被列为IUCN红色名录的易危物种;有11种和14种候鸟分别被列入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Ⅰ和附录Ⅱ。
上述种类繁多的候鸟种群,是我国乃至全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其保护,对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化、防控疫源疫病、推动科技进步等诸多领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二) 境内候鸟迁徙路线的基本状况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
白鹭营养价值和功效
人们常说,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很多动物都是濒临灭绝的物种,例如白鹭,很多人都说白鹭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特别是白鹭蛋。
很多人会有疑问,白鹭到底具有什么样的营养功效和作用,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疑问,那么你就阅读下面的文章进行相应的了解吧。
一、白鹭能吃吗
白鹭不能吃而且严禁捕捉!
1.白鹭种类很多,其中,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
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所以,白鹭是不可以吃的。
2.另外白鹭还不如鸡肉鸭肉,白鹭都是野生的,带寄生虫,寄生虫耐高温烹煮,想象一下吃了白鹭,寄生虫在肚子里繁殖,各个器官乱窜的画面。
二、白鹭种群现状
白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中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
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Swinhoe (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生物多样性法律保护浅析及借鉴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严峻事实。
美英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上起步较早,保护体系比较完善,对生物多样性保护颇有建树。
而我国生物多样性研究和理论工作开展的较晚,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标签: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制度;法律借鉴当前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的威胁,许多物种都面临着灭绝或濒临灭绝的危险。
据统计,近两千年来地球上已经有127种鸟类和106种哺乳动物灭绝了,而濒临灭绝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类动物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更不用说那些低等的生物了。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是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如此重大的损失呢?总体来说,生物多样性的损失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看来,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损失的罪魁祸首。
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长期以来中国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我国存在着3万多种高等植物、6347种脊椎动物,它们分别占据世界总数的大约10%和14%;并且陆生生态系统的类型共有599类。
我国不仅野生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类型众多,并且具有繁多的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品种及其野生的近缘种。
除此之外,我国生物所特有的属、特有的种也很多,动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珍稀物种丰富。
生物多样性的问题已经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定为与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和有和物质转移并列的环境问题之一。
一提到生物多样性所面临的危机,人们会常常想起因为环境的不断恶化而逐渐濒危甚至灭绝的一些生物。
我国生物多样性据世界第八,但是我国同时也是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危机的国家之一。
中国的森林、草场都大幅减少,生态系统被大面积的破坏和退化。
这一方面表现为面积的减少,另一方面又使得很多的物种因此而濒危或者灭绝。
二、英国生物多样性的法律保护英国于1976年用过了《濒危物种法(进出口)》、1996年通过了《野生哺乳动物保护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必读法律文件目录(一)二战以前相关国际法律文件《英法渔业公约》(1867)《北海过量捕鱼公约》(1882)《关于保护和利用多瑙河渔业资源的公约》(1902)《美英保护美国和加拿大候鸟公约》(1916)《保护生活于非洲自然中的有益于人类的各种野生动物的公约》(1900)《保留自然状态中的动、植物公约》(1933)《西半球自然和野生生物保护公约》(1940)《莱茵河沿岸国关于腐蚀性和有毒物质运输管理的公约》(1900)《美加水界条约》(1909)《在奥匈和意大利领土上消除动物流行病危险的公约》(1887)《国际蚜虫公约》(1882)《关于设立动物传染病国际公署的国际协定》(1924)《禁止在战争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气体和细菌作战方法的议定书》(1925)(二)二战结束后相关国际法律文件《联合国宪章》(1945)《关贸总协定》(1994)日内瓦《捕鱼和养护公害生物资源公约》(1958)《禁止在大气层、外空和水底进行核武器试验的条约》(1963)《国际防止海上油污公约》(1954)《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1971)关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第1831(XVII)号决议(1962)《南极条约》(1959)《关于机动车气体污染物排放的条例》(1958)《关于建立国际委员会以防止莫塞尔河污染的议定书》(1961)《关于建立国际委员会以防止莱茵河污染的协定》(1963)欧洲理事会部长委员会关于空气污染的决议(1966)欧共体关于危险货物包装和标志的规定(1967)《非洲自然公约》(1968)《海上倾倒公约》(1972)《人类环境宣言》、《行动计划》和《关于机构和资金安排的决议》(1972)《伦敦倾倒公约》(1972)《国际防止船舶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1973)《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73)《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1973)《防止陆源海洋污染公约》及其1978年议定书(1974)《禁止为军事或其他任何目的使用环境致变技术公约》(1976)《保护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公约》(1980)《联合国海洋法公约》(1982)《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及其《蒙特利尔议定书》(1985、1987)《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处置巴赛尔公约》(1989)《长程越界空气污染公约》及其系列议定书(1979)《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公约》(1991)《工业事故越界影响公约》(1992)《跨界水道和国际湖泊保护和利用公约》(1992)《通过刑法保护环境公约》(1998)《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1974)国际法委员会《关于国家责任的条约草案》(1976)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制定的《指导国家在保护和协调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共享自然资源方面的环境领域行为准则草案》(1978)《世界自然保护大纲》(1980)《关于发展和定期审查环境法的方案》(1981)《世界自然宪章》(联大决议)(1982)《关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原则和建议》(1986)《我们共同的未来》(联大决议)(1987)联大第42/186号决议通过的研究报告《2000年及其后环境展望》(1987)《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1991)《发展中国家环境与发展部长级会议北京宣言》(1991)《核事故及早通报公约》(1986)《关于保护自然和自然资源的东盟协定》(198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及《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申明》(1992)《东北大西洋海洋环境保护公约》(1992)《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1994)《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1969)《赔偿油污损害国际基金公约》(1971)欧洲理事会制定的《危害环境的活动所致损害的民事责任公约》(1993)《核安全公约》(1994)《巴塞尔公约》及其赔偿责任议定书(1989)《蒙特维的亚方案》(1993)《国际植物保护公约》(1951)《关于各国探索和利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体在内外层空间活动的原则条约》(1967)《不扩散核武器条约》(1968)《禁止在海床洋底及其底土安置核武器和其他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条约》(1971)《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1972)《禁止为军事或任何其他敌对目的使用环境改变技术公约》(1977)《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1979)《指导各国在月球和其他天体上活动的协定》(1979)《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调整和修正》(1990)《关于石油污染的准备、反应和合作的国际公约》(1990)《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1991)《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2)《生物多样性公约》(199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1997)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理事会《关于在环境政策中使用经济手段的建议》(1991)《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1991)《国际捕鲸公约》(1946)《核材料实物保护公约》(1980)《核事故和辐射紧急援助公约》(1986)《及早通报核事故公约》(1986)《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1981)《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协定》(1986)(三)中国相关法律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和《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及其一系列的单项实施计划(含《中国林业21世纪议程》)(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1999)。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摘要:一、背景介绍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签订三、协定内容概述四、协定意义及影响五、我国落实举措六、展望未来正文:在中日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于2017年正式签订。
该协定旨在保护两国间的候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候鸟的迁徙路线和栖息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
为了保护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中日两国政府决定签订一项专门的候鸟保护协定。
二、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签订经过多年的谈判,中日两国政府终于在2017年达成共识,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关于候鸟及其栖息地保护的合作协定》。
该协定明确了双方在候鸟保护、栖息地保护、执法合作、信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事项。
三、协定内容概述协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双方共同确认迁徙候鸟的重要性,承诺加强合作,共同保护迁徙候鸟及其栖息地。
2.双方将在迁徙候鸟保护、栖息地保护、气候变化应对等方面开展合作,确保迁徙候鸟的安全。
3.双方将加强执法合作,打击非法捕猎、贩卖迁徙候鸟等违法行为。
4.双方将定期举行会议,交流迁徙候鸟保护信息,共同研究解决保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协定意义及影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签订,标志着两国政府在保护迁徙候鸟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协定有助于加强双方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提升全球迁徙候鸟保护水平,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五、我国落实举措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迁徙候鸟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1.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迁徙候鸟保护法制体系。
2.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猎、贩卖迁徙候鸟等违法行为。
3.强化迁徙候鸟栖息地保护,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4.开展迁徙候鸟救护工作,提高救护能力。
5.加强国际合作,与有关国家共同推进迁徙候鸟保护工作。
六、展望未来随着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签订和实施,两国在迁徙候鸟保护方面的合作将更加紧密。
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迁徙候鸟能够在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之间自由翱翔,成为连接中日两国人民友谊的纽带。
白鹭是一种什么鸟白鹭(学名:Egretta garzetta),别名小白鹭、白鹭鸶、白翎鸶,中型涉禽,属于鹭科白鹭属。
白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雪鹭体羽皆是全白,俗称白鹭。
大白鹭体型大,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最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
形态特征描述:中等体型(60厘米)的白色鹭。
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
虹膜-黄色;脸部裸露皮肤黄绿,于繁殖期为淡粉色;嘴-黑色;腿及脚-黑色,趾黄色。
叫声:于繁殖巢群中发出呱呱叫声,其余时候寂静无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洲、亚洲及大洋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常见留鸟及候鸟,分布在中国南方、台湾及海南岛。
迷鸟有时至北京。
部分鸟冬季到热带区越冬。
习性:喜稻田、河岸、沙滩、泥滩及沿海小溪流。
成散群进食,常与其他种类混群。
有时飞越沿海浅水追捕猎物。
夜晚飞回栖处时呈"V"字队形。
与其他水鸟一道集群营巢。
俗名:白鹤、白鹭鸶、白鸟、舂锄、鹭鸶、丝琴、雪客、一杯鹭。
分布范围中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
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
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
厦门有10类鹭类,占中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
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中国、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
在江苏仪征市枣林湾也分布有白鹭。
辋川镇锋崎村的麒麟山上也有许多白鹭。
三峡大坝蓄水后成为水鸟白鹭的重要栖息地,这使白鹭在中国的分布发生重大变化。
使这里成为观鸟胜地之一。
种类介绍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厘米,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 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
白鹭能吃吗
白鹭不能吃。
白鹭是国家保护动物,大白鹭在濒危物种名单上。
它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关于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的协定》。
因此不可进行食用。
白鹭和营养价值
1、白鹭一种野生鸟类,这种鸟类的身体内含有大量的软骨素和丰富的微量元素钙,如果人体能吸收这些物质,可以促进骨骼发育,而且能增强骨密度,可以起到补钙壮骨和提高人体骨骼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
2、白鹭的身体内还含有丰富的动物蛋白和一些微量元素,更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一些矿物质,如果人们把它捕杀,以后食用,可以把这些微量元素与矿物质吸收,它对人体有一定滋养功效,能补中益气,也能缓解人类体虚。
白鹭的功效
白鹭这种鸟类不得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还可以入药,是一种药用价值特别高的中药材。
他说要以后能补中益气,缓解体虚,也能补益肝肾,它与其他中药材一起搭配服用时还能治疗人类的风湿骨痛和关节炎,还能治疗人类肝肾阴虚和四肢无力。
中日候鸟保护协定-回复中日候鸟保护协定是中日两国为了共同保护候鸟资源而达成的一项国际协议。
这一协定的签订对于保护候鸟的栖息环境、保护物种多样性以及促进两国之间的环境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逐步回答有关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相关问题。
第一步:什么是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日候鸟保护协定是一项中日两国政府签署的协议,旨在保护候鸟的迁徙和栖息地。
协定的目标是确保候鸟能够安全迁徙,并保护其在中日两国境内的栖息地。
第二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破坏的加剧,候鸟的迁徙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
候鸟是重要的生态指示物种,它们的迁徙活动不仅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还对于保持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中日两国是候鸟迁徙的主要通道之一,这两国的陆地和水域成为许多候鸟栖息和繁殖的重要地区。
候鸟的数量和种类在两国之间变得日益密切相关。
因此,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签订对于促进两国间的环境合作、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维护候鸟的迁徙和栖息地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1. 候鸟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根据候鸟的分布和需要,双方将在各自国家内建立候鸟保护区,并加强对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
2. 候鸟迁徙道路的保护:双方将加强对候鸟迁徙途径的保护,减少人类活动对候鸟迁徙的干扰,确保候鸟能够安全到达目的地。
3. 禁止非法捕猎和交易:双方共同致力于打击候鸟非法捕猎和非法交易活动,加强执法合作,保护候鸟的生存和繁衍。
4. 信息交流与科研合作:双方将加强候鸟保护领域的信息交流和科研合作,共同开展候鸟迁徙和栖息地的调查研究,并促进候鸟保护技术的交流和应用。
第四步: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实施和成果如何?为了落实中日候鸟保护协定的内容,中日两国政府将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行动计划,并加强协调和合作。
双方将共同投资资金和技术,在候鸟保护区的建设、迁徙道路的保护、禁止非法捕猎和交易、信息交流和科研合作等方面进行合作。
保护珍惜红树林构建和谐生态家园作者:暂无来源:《南方国土资源》 2017年第8期红树,是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岸咸水环境中的灌木和乔木。
红树林,则是这些树种所构成的海岸植被。
更广义而言,红树林是所有这些植物群落及其生境所构成的生态系统,是一种重要的海洋生态系统。
一、广西的红树林分布现状及生态功能红树林多分布于北纬25°至南纬25°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发现于世界上118个国家和地区,面积137 800平方公里。
亚洲所分布的红树林最多,占全球红树林面积的42%。
我国的红树林面积约为2万公顷,广西是我国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在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共分布有红树林7 327.86公顷。
红树林存在于世至少有5千万年,最早见于晚白垩世和早第三纪的古地中海。
在所认知的110个红树林种类中,只分布于红树林生境中的真红树有54种,分属16科20属。
总体而言,红树植物的多样性很低,新几内亚、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红树种类多样性最高,而广西仅有10种真红树。
广西的红树源自红树多样性最高的西印度洋—太平洋分布区的中心,即印尼一带海域。
红树向广西沿海扩散,受制于种子特性、潮流、气候(温度和降雨等)、盐度、潮汐、地形、河流等诸多因素,最终形成了目前红树林的分布格局。
广西海岸线曲折,河口、海湾众多,构成了适宜红树生长的条件,尽管因气候等原因导致红树种类不多,但沿海仍有红树林密集分布。
自西向东的众多河口与海湾——北仑河口、珍珠港、防城港西湾、防城港东湾、茅尾海、七十二泾、金鼓江、钦州湾、大风江口、南流江口及廉州湾、北海银滩至营盘镇、铁山港、丹兜海、英罗港等,构成了广西红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域。
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的红树林面积分别为3 348.38公顷、2 097.41公顷、1 882.07公顷。
红树林的存在,丰富了广西海岸的生物多样性。
作为生物多样性丰富和生产力高的重要海洋生态系统,红树林拥有独特的生态结构,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1981年03月03日订于北京)
(签订日期一九八一年三月三日生效日期一九八一年六月八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考虑到鸟类是自然生态系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一项在艺术、科学、文化、娱乐、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自然资源,鉴于很多种鸟类是迁徙于两国之间并季节性地栖息于两国的候鸟,愿在保护和管理候鸟及其栖息环境方面进行合作,达成协议如下:
第一条
一、本协定中所指的候鸟是:
(一)根据环志或其他标志的回收,证明确实迁徙于两国之间的鸟类;
(二)根据标本、照片、科学资料或其他可靠证据,证明确实栖息于两国的迁徙鸟类。
二、(一)本条第一款所指的候鸟的种名列入本协定附表。
(二)在不修改本协定正文的情况下,经两国政府同意,本协定附表可予以修改,其修改自两国政府以外交换文确认之日起第九十天生效。
第二条
一、猎捕候鸟和拣取其鸟蛋,应予以禁止。
但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和规章,下列情况可以除外:
(一)为科学、教育、驯养繁殖以及不违反本协定宗旨的其他特定目的;
(二)为保护人的生命和财产;
(三)本条第三款所规定的猎期内。
二、违反本条第一款的规定而猎捕的候鸟,拣取的候鸟鸟蛋以及它们的加工品或其一部分,应禁止出售、购买和交换。
三、两国政府可按照候鸟的生息状况,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和规章规定候鸟的猎期。
第三条
一、两国政府鼓励交换有关研究候鸟的资料和刊物。
二、两国政府鼓励制定候鸟的共同研究计划。
三、两国政府鼓励保护候鸟,特别是保护有可能灭绝的候鸟。
第四条
两国政府为保护和管理候鸟及其栖息环境,根据各自国家的法律和规章设立保护区,并采取其他适当措施,特别是:
(一)探讨防止危害候鸟及其栖息环境的方法;
(二)努力限制进口和引进对保护候鸟有害的动植物。
第五条
应任何一方政府的要求,两国政府可对本协定的实施进行协商。
第六条
一、本协定在各自国家履行为生效所必要的国内法律手续并交换确认通知之日起生效。
本协定有效期为十五年,十五年以后,在根据本条第二款的规定宣布终止以前,继续有效。
二、任何一方政府在最初十五年期满时或在其后,可以在一年以前,以书面预先通知另一方政府,随时终止本协定。
下列代表,经各自政府正式授权,已在本协定上签字为证。
本协定于一九八一年三月三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每份都用中文和日文写成,两种文本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
代表代表
雍文涛吉田健三
(签字)(签字)
中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候鸟的种类227种
编号中文名
1 红喉潜鸟
2 黑喉潜鸟
3 白嘴潜鸟
4 角
5 黑颈
6 凤头
7 短尾信天翁
8 黑脚信天翁
9* 燕鹱
10 黑叉尾海燕
11 海鸬鹚
12 草鹭
13 绿鹭
15 大白鹭
16 中白鹭
17 夜鹭
18* 栗头虎斑鳽
19* 黑冠虎斑鳽
20 黄斑苇鳽
21 紫背苇鳽
22 大麻鳽
23 黑鹳
24 东方白鹳
25 白琵鹭
26 黑脸琵鹭
27 黑雁
28 鸿雁
29 豆雁
30 白额雁
31 小白额雁
32 大天鹅
33 小天鹅
34 赤麻鸭
35 翘鼻麻鸭
36 针尾鸭
37 绿翅鸭
38 花脸鸭
39 罗纹鸭
40 绿头鸭
41 赤膀鸭
42 赤颈鸭
43 白眉鸭
44 琵嘴鸭
45 红头潜鸭
46 青头潜鸭
47 凤头潜鸭
48 斑背潜鸭
49 斑脸海番鸭
50 丑鸭
51 长尾鸭
52 鹊鸭
53 白(斑头)秋沙鸭
54 红胸秋沙鸭
55 普通秋沙鸭
56 松雀鹰
57 毛脚�\
59 虎头海雕
60 白尾鹞
61 白头鹞
62 矛隼
63 燕隼
64 灰背隼
65 鹌鹑
66 灰鹤
67 白头鹤
68 白枕鹤
69 普通秧鸡
70 小田鸡
71 红胸田鸡
72 花田鸡
73 董鸡
74 黑水鸡
75 彩鹬
76 蛎鹬
77 凤头麦鸡
78 灰斑鸻
79 金斑鸻
80 蒙古沙鸻
81 铁嘴沙鸻
82 中杓鹬
83 白腰杓鹬
84 大(红腰)杓鹬
85 黑尾塍鹬
86 斑尾塍鹬
87 鹤鹬
88 红脚鹬
89 泽鹬
90 青脚鹬
91 白腰草鹬
92 林鹬
93 小青脚鹬
94 矶鹬
95 灰尾[漂]鹬
96 翘嘴鹬
97 翻石鹬
98 孤沙锥
99 大沙锥
100 扇尾沙锥101 丘鹬
102 红腹滨鹬
103* 细嘴滨鹬
104 红颈(胸)滨鹬105 长趾滨鹬
106 青(乌)脚滨鹬107 尖尾滨鹬
108 黑腹滨鹬
109 弯嘴滨鹬
110 三趾鹬
111 勺嘴鹬
112 阔嘴鹬
113 流苏鹬
114 黑翅长脚鹬115 反嘴鹬
116 红颈瓣蹼鹬117 灰瓣蹼鹬
118 普通燕鸻
119 中贼鸥
120 海鸥
121 银鸥
122 灰背鸥
123 红嘴鸥
124 三趾鸥
125 普通燕鸥
126 粉红燕鸥
127 黑枕燕鸥
128 褐翅燕鸥
129 乌燕鸥
130 白额燕鸥
131 斑海雀
132 扁嘴海雀
133 棕腹杜鹃
134 大杜鹃
135 中杜鹃
136 小杜鹃
137 雪鸮
138 长耳鸮
139 短耳鸮
140 普通夜鹰
141 白喉针尾雨燕142 白腰雨燕
143 小白腰雨燕144 赤翡翠
145 三宝鸟
146 蓝翅八色鸫147 角百灵
148* 灰沙燕149 家燕
150 金腰燕
151 [白腹]毛脚燕152 山鹡鸰
153 黄鹡鸰
154 黄头鹡鸰155 白鹡鸰
156 田鹨
157 树鹨
158 北鹨
159 红喉鹨
160 水鹨
161 灰山椒鸟162 太平鸟
163 小太平鸟164 虎纹伯劳165 红尾伯劳166 灰伯劳
167 黑枕黄鹂168 紫背椋鸟169 秃鼻乌鸦170 寒鸦
171 [日本]歌鸲172 红尾歌鸲173 红点颏
174 蓝点颏
175 红胁蓝尾鸲176 北红尾鸲177 黑喉石鵖178 白眉地鸫179 虎斑地鸫180 灰背鸫
181 乌灰鸫
182 白腹鸫
183 斑鸫
184 鳞头树莺185 北蝗莺
186 矛斑蝗莺187 苍眉蝗莺188 大苇莺
189 黑眉苇莺
190 黄眉柳莺
191 极北柳莺
192 淡(灰)脚柳莺193 冕柳莺
194 白眉[姬]鹟
195 黄眉[姬]鹟
196 鸲[姬]鹟
197 白腹蓝[姬]鹟198 乌鹟
199 灰纹鹟
200 北灰鹟
201 紫寿带
202 山麻雀
203 燕雀
204 黄雀
205 白腰朱顶雀206 极北朱顶雀207* 北岭雀
208 普通朱雀
209 北朱雀
210 红交嘴雀
211 白翅交嘴雀212 红头灰雀
213 黑尾蜡嘴雀214 锡嘴雀
215 白头鹀
216 黄胸鹀
217 黄喉鹀
218 灰头鹀
219 硫黄鹀
220* 赤胸鹀
221 田鹀
222 小鹀
223 白眉鹀
224 苇鹀
225 芦鹀
226 铁爪鹀
227 雪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