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土地用途分类表..
- 格式:doc
- 大小:401.50 KB
- 文档页数:11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土地分类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续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表A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续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续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续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土地用途分类一览表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大类概念大类下的小类
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耕地
林地
草地
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
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
工矿用地
交通水利设施用地
旅游用地
军事设施用地等
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暂无备注:使用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必须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使用土地。
1.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另外,加油站、加气站用地为二十年。
2.出让合同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宗地号、面积;(三)土地使用年期及起止时间;(四)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数额、币种、交付方式及时间;(五)交付土地的时间;(六)规划、市政设计要点;(七)项目竣工提交验收时间;(八)市政设施配套建设义务;(九)使用相邻土地和道路的限制;
(十)建设附属、附加设施的项目及义务;(十一)违约责任;(十二)当事人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出让合同应附上宗地图,作为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土地用途分类一览表(总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土地用途分类一览表
1.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一)居住用地七十年;(二)工业用地五十年;(三)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用地五十年; (四)商业、旅游、娱乐用地四十年;(五)综合或者其他用地五十年。
另外,加油站、加气站用地为二十年。
2.出让合同应具备以下主要条款:(一)双方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二)出让土地使用权的宗地号、面积;(三)土地使用年期及起止时间;
(四)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数额、币种、交付方式及时间;(五)交付土地的时间;(六)规划、市政设计要点;(七)项目竣工提交验收时间;(八)市政设施配套建设义务;(九)使用相邻土地和道路的限制;(十)建设附属、附加设施的项目及义务;(十一)违约责任;(十二)当事人认为必要的其他条款。
出让合同应附上宗地图,作为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
2。
土地分类是指在研究分析各类土地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相同性和差异性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类型。
土地分类成果可直接用于生产和土地科学的研究。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如实反映土地的利用现状,分析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管理土地提供依据。
一,我国主要采用三种土地分类系统1.土地自然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自然特性的差异性分类,也可以依据土地的某一自然特性分类,还可以依据土地的自然综合特性分类;2.土地评价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经济特性分类;3.土地利用分类系统:主要依据土地的综合特性分类。
我国城镇土地的分类是根据土地用途的差异、利用的方式、经营的特点和覆盖的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分类。
二,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标准的发展过程我国的土地分类体系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1984 年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发布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
1989 年9 月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发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规定了《城镇土地分类及含义》。
在研究、分析两个现行土地分类基础上,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1日下发了“关于印发试行《土地分类》的通知”,制定了城乡统一的全国土地分类体系,并于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全国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7年8月10日联合发布《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1.老八类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 年9 月颁布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制定了《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规定全国土地利用现状采用两级分类,统一编码排列。
其中一级分8 类,二级分46 类。
具体分类的名称及含义见表1。
表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含义(1984年标准)注:①我国丘陵山区的耕地面积中,田埂、土坎所占比例较大。
有些高坡田、土坎所占面积高达50%以上。
因此,要扣除耕地中南方宽不小于1.0m、北方宽不小于2.0m的田坎,并计入未利用土地的二级地类中。
②郁闭度是指林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整个林地面积的百分比。
土地用途分类表以下是常见的土地用途分类表:一、城市建设用地1.住宅用地2.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3.工业用地4.教育科研用地5.文化娱乐用地6.医疗卫生用地7.体育用地8.物流仓储用地9.公用设施用地10.道路交通用地11.绿地与广场用地1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3.特殊用地(如坟墓、公园等)二、农业用地1.耕地2.园地3.林地4.牧地5.渔业用地三、资源用地1.矿产资源用地2.水利水电资源用地3.旅游资源用地4.生态保护用地四、特殊用地1.国防用地2.交通运输用地3.地质灾害防治用地4.未利用地以上土地用途分类表仅供参考,实际应用中可能因地区、国家政策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土地用途分类表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标准,对土地进行分类和管理的一种措施。
它是指根据土地的不同用途,将土地分为不同类型,并依据不同类型的土地的特性、功能和管理要求,制定出相应的管理政策和规划方案,以实现土地的最优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土地用途分类表的制定对于促进土地资源的科学利用和保护,合理配置各种土地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用途分类表的制定也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城市的发展方向,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上述所列举的土地用途类型外,不同国家和地区还可能存在其他类型的土地用途,例如军事用地、公益林地、草原保护区等。
同时,土地用途分类表也会因为规划的时效性、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而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不同时期的需要。
总之,土地用途分类表是实现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保护和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在城市规划、国土规划、农业生产、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202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表一、农用地农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根据土地的利用方式和功能,农用地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类。
1. 耕地耕地是指被用于农业耕种的土地,主要用于种植谷物、蔬菜、水果等农作物。
耕地具备良好的土壤质量和适宜的沃力,为农业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 林地林地是指用于森林植被的土地,主要包括天然林地和人工造林地。
林地在生态保护、水土保持、防风固沙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木材资源。
3. 草地草地是指用于牧草生长和畜牧业的土地,主要用于牧养牛羊等畜禽养殖。
草地在生态平衡、动物饲养和草原保护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发展畜牧业和提供动物产品具有重要意义。
4. 园地园地是指用于种植花卉、果树、蔬菜等特定园艺作物的土地。
园地在提供人们的观赏需求和满足特定农产品需求方面具有特殊的功能。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人类住宅、工业、商业、交通、教育、医疗等建设和发展活动的土地。
按照具体用途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类。
1. 城市住宅用地城市住宅用地是指用于居民住宅建设的土地。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住宅用地需求不断增加,涵盖了高层住宅、别墅、住宅小区等不同类型的住宅用地。
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和企事业单位建设的土地,主要包括工厂、仓库、物流基地等。
工业用地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 商业用地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活动的土地,主要包括商场、超市、市场等。
商业用地对于满足人们购物、娱乐、餐饮等需求起到重要作用。
4. 交通用地交通用地是指用于道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交通运输设施的土地。
交通用地的发展和规划对于改善交通状况、提高物流效率至关重要。
5. 教育用地教育用地是指用于学校、大学、研究机构等教育设施的土地。
教育用地的发展对于提高教育水平、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医疗用地是指用于医院、卫生院等医疗机构的土地。
医疗用地的规划和建设对于保障人民健康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GB/T21010-2007
表A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及编码
表A2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已有土地分类对应转换关系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续表B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三大类对照表
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续表B2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对应关系表
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
续表B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与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对应关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