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455.50 KB
  • 文档页数:31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架空送电线路检修工艺规程

第一章总则

1.本规程适用66-220KV架空送电线路本体改造、大修工程及正常运行维护。

2.送电线路改造、大修工程必须有完整的施工图设计,复杂的维护工作(如更换部分塔材等)也应有必要的施工图。

3.送电线路专用的道路、桥梁等附属建筑或设施以及未列入本规程的特殊检修、维护工作、应按照现行有关规定进行。

4.检修、维护工作所使用的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或有关部、委的现行标准,并有出厂质量证明。无出厂证明及资料不全者,必须按有关现行规定进行检验,不合格者禁止使用。

5.送电线路的大修、改造工程和复杂的维修工作,应有完整、切实可行的施工设计和安全技术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及进度。

第二章施工测量

第一节复测杆塔位

1.杆塔基础分坑前,必须复核设计钉立的杆塔位中心桩位置,若偏差超出下列规定,应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1)以设计勘测钉立的两相邻直线桩为基准,其横线路方向偏移值应大于50mm;

2)用经纬仪视距法复测时,顺线路方向两相邻杆塔中心桩间的距离偏差应不大于设计档距的1%

3)线路转角桩的角度值,用方向法复测时,与设计值的偏差应不大于1分30秒。

2.线路地形变化较大和档距内有跨越物时,应对杆塔位中心桩、地形突出点以及被跨越物处的标高进行复测核对,其与设计值的偏差应不超过0.5米。

3.以相邻直线桩为基准,检查杆塔中心桩横线路方向偏移的方法如下:(见图2.1.3)。

1)在地形平坦,相邻三杆塔中心桩互相通视的情况下,为检查B是否偏移,可把经纬仪置于A(或C)点,先对准C(或A)点,再检查B;

2)在地形起伏,相邻杆塔中心桩互相通视的情况下,为检查中心桩B是否偏移,可将经纬仪置于B点(或附近线路中心线上的制高点处),用重转法进行检查。即首先正镜后视对准A(或C)点,固定上、下盘,倒转望远镜C(或A)点是否在中心上。然后松开上盘重新后视对A(或C)点,再倒转望远镜,检查C(或A)点是否仍在中心线上。如果B点确在中心线,仪器又没有误差,则两次所测C(或A)点,都不在中心线上,但只有实际C(或A)点标桩在两次所测点的中间(见图2.1.3),B点即在线路中心线上。

4.用方向法复测线路转角的方法为(见图2.1.4):在转角桩O点置经纬仪,以正镜照准线路前方中心线上的A点,固定上、下盘,读得水平角为a1,松开上盘,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照准线路后方中心线上的B点,读得水平角为b1,则第一次测角值为

α1=b1-a1

然后倒转望远镜,照准B点,读得水平角b2,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望远镜照准A点,得水平角a2,则第二次测角值为

α1ˊ=b2-a2

两次测角值的平均值减去180°后的绝对值,既为线路的转角值α。算式如下:

α=|α1+α1ˊ/2-180°|

B

图2.1.4测量转角

5.施工测量时,应按杆塔位中心桩钉出必要的辅助桩,作为施工及质量检查的依据。

1)直线单杆在线路中心线上距杆位中心桩前3米处各钉一桩;

2)直线双杆及直线铁塔,应在线路中心线及其垂直线上距杆塔位中心桩前、后、左、右5米处各钉一个辅助桩;3)转角杆塔应在线路中心线及其延长线,转角的二等分线及内角的平分线上,各距中心桩20-30米钉一个辅助桩,见图2.1.5。

转角

副桩

内侧角

副桩

线

图2.15 转角杆塔定位

6.杆塔中心桩移桩的测量精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直线量距:两次测得值之差不应超过

①钢卷尺测量1‰

②视距法测量1/200

需要复位的移桩必须用钢卷尺测量。

2)角度测量:用方向法测量时,两测回测角之差应不超过1′30″。

7.转角杆塔由于横担宽度及内外侧横担不等长等原因,中心桩必须由线路转角点向内角平分线方向移动距离S。测定的方法,见图2.1.7。将经纬仪置于线路转角桩J上,水平度盘对好0°,固定好上盘,望远镜照准线路中心线上的A,固定好下盘,松开上盘向转角内角侧方向转动180°-α/2,在望远镜视线上量出距离S,钉立标桩,既为杆塔中心桩。S值的算法如下:

耐张转角杆塔:S=D/2 tgα/2+B

直线转角杆塔:S=λ*sinΦ-B (正值向外角移位;负值向内角移位。)

S

图2.1.7 耐张转角杆塔位移

λ-悬垂绝缘子串长度

φ-年平均气温下悬垂绝缘子串的偏角。

第二节分坑

1. 分坑前必须熟悉杆型图和分坑图。到现场后要核对地点、线路方向、桩位、桩号、杆型是否与杆塔明细表相符,并注意设计上有无特殊规定,如不等横担、铁塔基础大小不等、高低腿或其他情况等,都应仔细考虑,防止差错。

2. 坑口尺寸应根据基础埋深及土质情况而决定,一般可按下式计算

a=b+2c+2hηa-坑口边长b-底盘(或拉线盘)边长h-坑深

η-坡度系数,见表2.2.2。 C-坑底边与基础的裕度,C=0.2-0.3米。

图2.2.2 坑口尺寸示意

向上,转角杆的马道垂直内侧角的二等分线。马道一般可取长1-1.5米,槽深0.6-1.2米,宽0.4-0.6米(根据杆根直径及坑深而定)。

3.窄基铁塔(一个基础)及单杆分坑,可用皮尺进行。

1)用弦线或细铁丝将主副桩的园钉连成一线;

2)从中心桩顺线路前后各量取a / 2(a为坑口尺寸),得A、B两点;

3)在皮尺上从零点起分别找出1 / 2 *a和1 / 2(1+√5)a长的两点,时零点与A重合,1 / 2(1+√5)a点重合,然后在1 / 2* a点处向又拉紧皮尺,钉一小木桩,再向左拉紧钉另一个小木桩。与此相似,从B点起找出1 / 2*a长的点向左、右拉紧皮尺,钉出另两个小木桩,连接四个小木桩,即成一正方形坑口,如图2.2.3;4)米深小沟,即完成分坑。

4.Ⅱ(A)型杆塔分坑

1)如果垂直线路中心线的辅助桩完整,可用弦线或细铁线把辅助桩和中心桩联成一线;如果经纬仪置于杆塔中心桩,对准线路中心线方向,旋转90°,钉出横线路辅助桩;

2)从中心桩垂直线路方向两边各量出1/2(X-a),1/2(X+a),得A、B、C、D四点;

图2.2.4 直线双杆分坑

5.正方形直线铁塔基础分坑

1)将仪器置于中心线O点,照准线路中心线方向,钉出顺线路前后和垂直线路左右的副桩;

2)以线路中心线方向为0°,右转45°。以ON=√2/2(X+2)和OM=√2/2(X-2)得M、N点两,钉上小木桩;3)在皮尺上取2a长,将O和2a点分别置于M、N点上,拉紧皮尺中心点a处即得p点,反方向得Q点,钉上小木桩,则MpNQ四点的连线即为基础C的坑口位置;

4)镜筒反转180°,用2、3的方法钉出基础A的坑口位置;

5)以线路中心线方向为0°,右转135°,用2、3的方法,定出基础D的坑口位置;

6)镜筒反转180°,重复上面方法,定出基础B的坑口位置,见图2.2.5。

副桩

图2.2.5 方型铁塔分坑

2)从中心桩起,用钢尺在两边各量出x-y/2(x,y分别为正侧面的根开),钉出G、H辅助桩(OH=OG=x-y/2);3)将经纬仪移置于G点,照准E点,右转45°,从G点起量出GM=√2/2(y-a)、GN=√2/2(y+a),定出M、N点;

4)取皮尺2a长,将O及2a点分别置于M、N,拉紧中点a处得p点,反转180°得Q点,钉上小木桩,则MpNQ四点的连线即为基础B的坑口位置;

5)镜筒照准E点,左转45°,用3、4的方法,定出基础A的坑口位置;

6)将经纬仪移置于H点,照准F点,右转45°,用3、4的方法,定出基础D的坑口位置。

7)照准F点左转45°,重复3、4的步骤,定出基础C的坑口位置。

“加根开法”是在线路中心线上,距塔位中心桩前后各量出x+y/2长度钉出辅助桩A和B。然后将经纬仪先移置于A点,照准B点左、右各转45°,从A点起量出AM=√2/2(x-a)和AN=√2/2(x-2)定出M、N两点;后移置于B点,以相似的方法定出另两个基础坑口上的M、N点。再以上面所述的方法定出每个基础的坑口位置,见图2.2.6(b)

线路中心线

图2.2.6 矩型铁塔分坑

(X+a)

(X-a)

(b) 加根开法

图2.2.6 矩型铁塔分坑

7.转角铁塔分坑,是以转角内侧角的二等分线为基准线,并按第2.1.7条规定向转角内侧位移,定出塔位中心桩后,再按正方形(或矩形)直线塔的方法进行分坑。

拉线单杆分坑:

1)主杆坑的分法与直线单杆坑相同;

a为拉线坑宽度,L1为杆位中心桩至拉线棒出土点距离),钉出A、B、C三点;

3)取皮尺长为b/2+√a平方+b平方/4,(b为拉线坑长度),将尺的两端分别置于A、B两点在距点b/2处拉紧皮尺即得1点,反方向拉紧得2点,与此相似再距B点b/2处拉紧皮尺得3、4点。则1、2、3、4点的连线即为拉线坑的坑口位置;

4)倒转镜筒,用2、3的方法,分出对侧拉线坑;

5)以上述相似方法定出另二个拉紧线坑;

6)以A、B连线为中心,用约一锹的宽度钉出拉线棒马道坑的坑口位置,见图2.2.8。

图2.2.8条拉线坑分坑示意图

9.双杆拉线坑的分坑。

1)主杆坑的分法与Ⅱ(A)型杆相同;

2)V形拉线坑的中心在线路中心线上,量出拉线盘与杆位中心的距离,用单杆拉线坑的分法钉出前后拉线坑的坑口位置;

3)顺主杆布置的拉线坑,可从主杆中心点量取至拉线盘中心的距离,再垂直线路中心线量X/2(X为根开)定出拉线盘中心,以单杆拉线坑的分法,钉出各个拉线坑的坑口位置;

4)Ⅱ(A)型杆交叉布置拉线坑的分法是把经纬仪置于主杆(A型杆拉线挂点处电杆)中心A(B)处,照准B(A),左和右转α角(α为拉线与两主杆中心连线的水平角),从杆位(A型杆拉线挂点处电杆)中心起量出至拉线盘中心的距离,按第2.2.8条拉线坑的分法,钉出拉线坑坑口,再把经纬仪置于B(A)点,重复上面方法分出另外两个拉线坑,见图2.2.9。

线路中心线

10.不等高腿基础分坑

1)正方形塔身的不等高基础分坑,见图2.2.10(a),图中A、B为高腿,C、D为低腿。

①经纬仪置于塔位中心桩上,水平盘度调O后照准线路中心线方向;

②右转45°,以ON=√2/2(Y2+a),OM=√2/2(Y2-a)从中心桩量出M、N两点,钉小木桩,将皮尺O、

2a处与M、N重合,在a处拉紧皮尺即可定出P、Q点,钉上小木桩,连接MpNQ点,即得C腿基础坑口位置;

③倒转望远镜,以OF=√2/2(Y1+a)OE=√2/2(Y1-a),从中心桩量出E、F两点,钉好小木桩,再用②

的方法,定出G、H两点,则EGFH,即为A腿基础坑口位置;

④望远镜再左转90°,用②的方法钉出D腿基础坑口;

⑤倒转望远镜,用③的方法,钉出B腿基坑坑口。

3)矩形塔身的不等高腿基础分坑,见图2.2.10(b)

①分别求高腿位置上正侧面的根开X1、Y1,低腿位置正侧面根开X2、Y2;

②经纬仪置于O点,水平度盘对零后,望远镜照准线路中心线,左转90°,以OA=X1-Y1/2在A处钉出辅助

中心桩,并钉出方向辅助桩B。倒转望远镜,以OA=X2-Y2/2在A处钉出辅助中心桩,并钉出方向辅助桩B;

③将经纬仪移置于A点,用正方形铁塔分坑方法,以OF=√2/2(Y1+a)、OE=√2/2(Y1-a),钉出A、B两

基础坑口位置;

④再将经纬仪移置于A点,用正方形铁塔分坑方法,以ON=√2/2(Y2+a)、OM=√2/2(Y2-a)钉出C、D两

基础坑口位置。

图2.2.10 高低腿时的基础坑分坑示意图

11.转角杆杆坑及其拉线坑的分坑

1)Ⅱ(A)型转角杆;

①以转角的内侧角二等分线为基准线,主杆坑的分法与Ⅱ(A)型直线杆相同;

②若转角杆横担不等长或两侧挂线点宽度不等于零,应按第2.1.7条规定顺内侧角二等分线内移杆位中心桩;

③拉线坑中心应与其主杆(A 型杆拉线挂点处电杆)中心位置对应。一般顺线路拉线坑应在线路中心线的延长线

方向上。转角合力拉线坑应在外侧角二等分线上。如设计有专门规定,应按施工图纸分坑,见图2.2.11(a)。4)单杆转角杆分坑方法与Ⅱ型杆相似,见图2.2.11(b)

(a)Ⅱ(A)型转角杆

图2.2.11 转角杆及其拉线坑的分坑示意图

(b)单杆转角杆

图2.2.11 转角杆及其拉线坑的分坑示意图

12.拉线坑位置计算。如施工图上无电杆中心至拉线盘中心的尺寸,可按以下公式计算,见图2.2.12(a)、(b)。1)平坦地形L=(H+h)ctg,L1=H*ctgθ

2)山坡地形Lˊ=(H+h±D)Ctgθ,L1ˊ=(H±d)ctgθ

式中: H=拉线点高度;

h=拉线盘埋深;

实际分坑时,在拉线方向反复多次实测高差D(或d)值,代入上式算出Lˊ(L1ˊ)值,与实测Lˊ(L1ˊ)值相比较,直到Lˊ(L1ˊ)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等时为止,此时该点即为拉线盘中心点(或拉线棒出土点)。

(a)平坦地形

(b)山坡地形

图2.2.12 拉线坑位置计算示意图

第三章土石方工程

1.普通土或坚质土的基坑可以用人工直接挖掘,并应留有第

2.2.2条规定的坡度,禁止掏洞式挖坑,深度超过2

米以上时,应戴安全帽。

2.石质基坑采用松动爆破法碎基岩,装药量可参考以下公式 Q=(0.33-0.55)KW⒊

式中:K-单位装药量,可通过试验决定,一般可取0.6公斤/立方米;

W-最小抵抗线(即由药包中心到自由面的距离),单位为米,见图3.0.2。

3.爆破作业应遵守专门作业规程。火工器材的运输、保管应符合当地公安部门的规定。岩石爆破一般应遵守下列规定:

1)松动爆破时,岩石破碎半径约为最小抵抗线的75%。选择炮眼要避开石缝及分层处,也不能太靠近坑壁边缘。孔深一般应在0.8-1.2米间,孔距约为孔深的0.5-1倍。人工打炮眼一般由两人操作,扶钎的人应站在打锤人的

药装完后,炮孔的空余部分必须用泥土堵死;

3)在一切放炮准备工作结束后,应清理场地,撤除一切可能受伤害的工具器材,施工人员应撤至安全地点,点炮前必须设立警戒线,防止行人误入。导火线要有足够的长度,先点的导火线应适当加长(顺次长度差一般可取5厘米,即时差约10秒)。点燃后,点火人员必须迅速撤至安全地点,并数清炮数是否全部起爆。最好使用录音机将整个起爆过程录下来,并复查炮数是否全部起爆。如遇哑炮,应在停爆20分钟以后方准进入现场,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在强电场中爆破作业,禁止用电雷管引爆;

4)对未爆炸或有残余炮药的炮孔,禁止抽取雷管和炸药,更不得在原孔中继续打眼。新孔位必须离原孔位0.6米之外,孔的方向须与原孔平行。

4.冻土爆破作业应遵守下列规定:

1)炮孔的深度可取冻土层深度的70%-80%;

2)多孔爆破时,炮眼应交错排列,相互距离可取冻土深度的1.3倍;

3)炮孔可用φ45-50毫米的麻花钻钻成,为便于钻孔,可边钻边浇水,但距孔底100-150毫米时不得浇水;

4)每孔的装药量为0.35-0.45公斤。

其他应遵守岩石爆破的规定。

5.地下水位较高,有塌方危险的软土或流沙坑挖掘时应加大坡度或下档土板,档土板的强度必须验算合格。

1)当基坑挖至需要下档土板的深度时,首先下第一层横挡,然后四周下板。下板时用方木垫住板顶,边挖边用大锤打入。第一层横挡应接近基坑底面;

2)当第一层横挡下至1米左右时,可下第二层横挡,两横挡间用方木顶住,以防第二层横挡自由下落,失去作用;3)坑中积水应随时排出,作业中积水深度不应大于200毫米。

第二层横挡

第一层横挡

Ⅰ- Ⅰ视图

6.坑深测量及坑底操平

1)基坑坑深测量使用水准仪或经纬仪,坑深由中心桩处地面起算。把仪器置于适当位置,调整望远镜呈水平,先把塔尺立于中心桩地面处,在尺上读得视线高h1,再把塔尺立于坑中心,读得视线高h2,则坑深H= h 2- h1。如果设计给定了施工基面±△h,则计及施工基面后的坑深为H= h2- h1-(±△h),见图3.0.6(a)。

平坦地区单坑,也可用标尺直接从坑边地面处进行测量。地形不平处单坑,可将标尺立于坑位中心,然后在坑口中央顺或横线路方向两坑壁处拉一细绳,则细绳与标杆交点处的深度减去施工基面值即为坑深。见图

3.0.6);

2)无论何种基坑,坑底应平整。坑底操平需测五个点,即坑中心及四个角。

(a) (b)

图3.0.6基础坑深测量

7.杆塔基坑深度的允许偏差为+100毫米,-50毫米。若同一基杆塔的各基坑深度都在误差范围内,则需按最深一坑操平,

拉线基坑的深度不允许出现负偏差,正偏差不限制。若超深后对拉线盘的安装位置与方向有影响时,其超深部分可以填土行实。

8.杆塔基坑深度误差超过+100毫米时,按下列规定处理。

1)铁塔现浇基础坑,其超深部分以铺石灌浆处理。先用石块(粒径不小于100毫米的毛石)填平夯实,然后以1:3水泥砂浆灌缝;

2)混凝土电杆基础、铁塔预制基础及金属基础坑,深度超过规定值100-300毫米之间时,其超深部分用土壤(或砂、石)分层填土夯实处理。每层土壤厚度不宜超过100毫米,夯实后的耐压力应不低于原状土,若无法到时,应将回填部分铲去,改以铺石灌浆处理。超过300毫米时,超深部分以铺石灌浆处理;

3)凡不能以填土夯实处理的水坑、流砂坑及石坑等,其超深部分应按设计要求处理。如设计无具体要求则应铺石灌浆处理。

9.基坑回填按不同型式基础分为三类:铁塔预制基础、拉线预制基础、铁塔金属基础及不带拉线的混凝土电杆基础属第一类;现场浇制铁塔基础与拉线基础属第二类;重力式基础及带拉线的杆塔本体基础属第三类。

1)第一类基坑回填夯实特别重要,必须按下列规定回填:

①对适于夯实的土质,每回填300毫米厚度夯实一次,夯实程度应达到原状土密实度的80%;

②对不宜夯实的水饱和粘性土,回填时可不夯实,但必须分层填实,其最终土壤密实度亦应达到原状土的80%;

③对其他不宜夯实的大孔性土、砂、淤泥、冻土等,在工期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二次回填,但架线时其回填密实

程度亦同上要求,工期短又无法夯实达到标准者,应采取其他时杆塔稳定的措施(如设临时拉线等);

2)第二类基坑的回填同第一类,回填应达到原状土密实度的70%;

3)第三类基坑回填虽不要求严格夯实,但必须分层填实;

4)所有基坑,回填时应先排除坑内积水或冰雪;

5)石坑应按设计要求的比例掺土。若设计无规定时,可按3:1的石、土比例均匀掺土夯实。

10.杆坑及拉线基础坑,凡回填夯实达不到原状土者,都必须在坑面上筑有自然坡度的防沉层。防沉层的上部不小于坑口,其高度视夯实程度而定,一般为300-500毫米。经自然沉降后,在移交运行单位时,坑口土不应低于地面。

11.挖接地沟时,沟底面英平整,在山坡上挖接地沟时应尽量沿等高线开挖,遇大石可以绕开。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耕地不小于0.8米;非耕地不小于0.6米;山坡非耕地不小于0.3米。

12.接地沟回填时应选取好土,不得掺有石块及其他杂物,并需分层夯实。在回填后的沟面上应筑有防沉层,其高度一般为200-300毫米。

第四章基础工程

第一节混凝土杆基础

1.底盘安装与找正

1)重量大于300公斤的底盘,可用稍径120毫米、长6米的人字抱杆加手拉葫芦或滑车组把底盘吊入基坑,如图4.1.1。重量大于300公斤的底盘可用撬棍时底盘顺滑板滑落到坑内,然后平稳地向坑内推倒底盘,即可平稳地落到坑内,并保持上平面向上。

图4.1.1 吊装底盘

2)单杆底盘找正,在顺线路前后辅助桩的园钉拉一铁丝或细线绳,定出线路中心;用尺或长等于底盘园窝直径的十字架定出底盘中心;根据分坑记录,从辅助桩起在铁丝上量出杆位中心,在杆位中心处挂垂球,拨动底盘,使垂球尖与底盘中心重合,找正完毕,底盘四周填土挤牢;

3)Ⅱ型杆(或A型杆)在放入底盘后,应再次复核两底盘中心高差(注意转角杆内角侧底盘不能低于外角侧底盘),若误差超过规定,应吊起较高的一块,将坑底重新处理。在左、右辅助桩上中心点间拉细铁丝或线绳,从杆位中心起各量出1/2根开,并由此处挂垂球,拨动底盘,使其中心与两垂球尖分别重合。底盘的安装允许偏差应保证电杆组力后符合表5.1.8的规定。

2.拉线盘的安装与找正

1)用与底盘同样方法将拉线放入坑内,拉线棒的方向对齐拉线挂点处电杆中心。拨动拉线盘使其拉线受力方向垂直,然后在四周填上挤牢;

2)人字拉线或四方形拉线尚需检查与主杆相对称的拉线坑位置,此时两相对称拉线坑中心与主杆坑中心三点应成直线;

3)拉线盘找正后,即应按已钉好的马道坑口位置挖出马道,并将拉线棒埋入;

4)拉线盘中心顺拉线方向的前后位移,当拉线巡装好后,其对地夹角值与设计值相差在不超过1°;左右偏移不应超过拉线盘中心到相应电杆中心距离的1%。

3.卡盘安装位置应按设计规定。设计无特殊要求时,抗倾覆的卡盘一般顺线路方向埋设,单卡盘(或上卡盘)应在主杆埋深的三分之一处。导线非对称布置的单杆,应设在重载侧(导线根数多的一侧)。双卡盘的下卡盘应设在主杆根部。装设上卡盘时,其下方的回填土必须先分层夯实。卡盘安装深度偏差不应大于±50毫米。

第三节装配式预制基础

1. 装配式预制基础安装

1)复测基坑深度及坑底操平;

2)用三角架或人字抱杆(交通便利处宜用吊车)把底板预制条(块),吊入坑内;

3)按图纸样装底板,并在底板上画出中心;

4)经纬仪置于塔位中心桩,水平盘调零后照准线路中心桩,分别右转45°、135°,正、倒镜钉出辅助桩,用细铁丝或细线绳拉出对角线,用√2/2X从塔位中心分别量出四个基础中心(X为根开距离),在每个中心挂一垂球;5)用撬棍拨动底板,使其中心与垂球尖重合,底板对角与基础对角线对齐;

6)操平四个基础底板,并四周填土(或碎石)夯实嵌固;

7)安装底板、枕条、立柱等时,不得敲打、强行组装,立柱与底板应紧密接触。当立柱出现倾斜时可在与底板连接处垫铁片找平。但每处不得多于2片,总厚度不大于5毫米;

8)连接螺栓处做防腐处理;

9)预制条间孔缝处用石块堵住,然后回填基坑。预制基础安装偏差:立柱倾斜不得超过立柱高的1%,并符合表

4.4.5的规定(填土夯实后检查)。

2.金属基础安装

1)复测基坑深度及坑底操平,核对明细表,检查基坑需否铺石灌浆;

2)按图纸组好腿部及第一段铁塔结构(先组两片,其余两面在起立后再组装斜材),并注意脚钉位置,见图4.2.2;3)经纬仪置于塔位中心桩,水平度盘调零,照准线路中心桩,分别钉出顺、横线路的辅助桩。辅助桩与中心桩的距离等于二分之一地面处根开加主材的准线距离;

4)将经纬仪望远镜置于水平,检查塔腿高低。用撬棍拨动底座,用钢尺量地面处根开,使根开中心与辅助桩重合,根开值(含对角根开)符合设计要求;

5)金属底板四周用石块挤牢,花窗用大于孔径的石块堵住,然后回填基坑。金属基础的安装偏差应符合表4.4.5

图4.2.2金属基础安装

第三节现场浇制混凝土基础

1.钢筋加工

1)钢筋的质量、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表面应洁净,无铁锈、油污等杂物;

2)使用冷拔钢筋,必须通过弯曲和拉伸试验合格;

3)钢筋两端弯钩按以下规定,见图4.3.1(a)

①弯钩内径不小于2.5b;

②钩端平直部分的长度为3b,并与钢筋平行;

4)钢筋可以接续,直径16毫米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焊接法接续;16毫米以下的钢筋可用焊接法或绑扎法接续。冷拉钢筋不得用焊接法接续;

5)采有绑扎法接续的钢筋,两端需弯成半园钩,交接长度应满足表4.3.1的要求,绑扎线宜用#18、#20铁线,见图4.3.1(b);

6)钢筋焊接可采用搭接示及对接法,见图4.3.1(c)。

1)将绑扎铁线烧软(镀锌铁线可以不烧),切成适当长度;

2)按图纸要求,铺放钢筋;

3)绑线对折后十字交叉绑扎,用铁钩拧紧;

4)主柱钢筋与箍筋交叉点必须逐点绑扎;

5)底盘周边钢筋上每一交叉点应全部绑扎。中间部分可间隔绑扎,每排绑扎点应错开;

6)主柱同一截面上的受力钢筋接头数量不得超过钢筋总面积的25%(二焊接接头互相间距离在500毫米以内,或两排焊接的搭头互相距离在30d以内者,均认为处于同一断面内);

7)箍筋与主筋应保持垂直,四角与主筋密切平贴,不得悬空;

8)箍筋的弯钩应设于柱角处,弯钩应伸各骨架内部,弯钩长不得少于60毫米;

9)主柱四角的主筋弯钩应指向柱的中心;

1)浇制混凝土用模板可用木材或钢材制作。用木材制作时应使用干燥的松木。一般方木规格为50*50毫米,板材厚度为20-25毫米,用钢材制作时,可用40*40*3等边角钢及厚度为2毫米的钢板,材质应符合3号钢的标准;

2)木模板的拼接缝应采用企口式,摸析与混凝土的接触面要刨光,拼带间距一般为500-700毫米,拼带和模板需用钉子钉牢固。模板边缘需锯齐;

2)钢模板用角钢做拼带,钢板与拼带间以点焊焊牢;

3)模板尺寸必须保证基础形状,模板成型后的水平剖面应是正方形;

4)锥台式基础立柱的模板高度等于侧面坡度长,见图4.3.3(a)

h’=1=√h*h+2\(c-a)*(c-a)

6)主角钢插入式基础主柱的倾斜锥台,其中,外侧模板的高度分别为:

h外=√h*h+(c-a/2+αh)*(c-a/2+αh)

h内=√h*h+(c-a/2+αh)*(c-a/2+αh)

α-塔腿的坡度比式中符号意义图4.3.3(b);

7)模板应+做成两摘两宽(宽的是留出拼装位置),以便于组装,见图4.3.3(c)。模板制作应标上中心线,并注明基础型式。

a

锥台式模板

(b)主角钢插入式基础

宽模板

窄模板

图4.3.3 模板制作

4.模板安装

1) 为便于拆摸,在浇制前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脱模剂;

2) 基础模板安装前应复测坑深及操平坑底,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3) 置经纬仪于塔位中心桩,水平度盘调零,对准线路中心线,右转45°、135°、。用正倒镜钉出基础对角线辅

助桩,桩顶应高出地脚螺栓顶100毫米,用细铁线或细线绳拉出中心线;

4) 从塔位中心桩起,取1/2对角线值悬挂垂球,支底盘板,模板中心应与垂球尖重合,对角线一塔脚对角线一

致,四个角均呈直角,顶部成水平,然后用夹框将四片模板固定(铁模板安装连接卡子),与四边坑壁用方木顶住,见图4.3.4;

5) 立柱模板组成整体,在底模上架两根60*90毫米或更大的方木,立柱模板立于其上,用4的方法,找正立柱

主向;

6) 插进钢筋架,底部用小石块垫起,四边与模板距离等于保护层厚度;

7) 操平立柱,四立柱应保持相同高度,并用红铅笔在模板上画出混凝土面的位置,用方框夹紧,与坑周四壁用

木方顶牢;

8) 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见表4.3.4。

1)地脚螺栓的规格、间距及埋入深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前应除去浮锈.地脚螺栓一般用小样板固定,见图4.3.5

夹板

图4.3.5 安装地脚螺栓

2)小样板用木板或铁板制作。木板厚度不应小于40毫米,铁板厚度不应小于5毫米。其长度及宽度应根据螺栓直径及立柱对角线确定,螺孔距离应符合图纸尺寸,孔径应比螺杆直径大1毫米;

3)安装小样板应在立柱的混凝土浇注面距地脚螺栓底部200毫米时进行,其步骤为:

①在次检查立柱模板位置及四个基础模板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

②在立柱模板顶部画出小样板的位置;

③把小样板放在模板顶面,并穿上地脚螺栓;

④用经纬仪检查基础的对角线,再检查各坑地脚螺栓中心线是否与地角线吻合,并用钢尺测量四个地脚螺栓中心点

与塔位中心桩距离及四面根开,符合图纸尺寸后即用钉子把样板固定在模板上;

⑤用经纬仪检查各地脚螺栓高度,并调整到一个水平面上,丝扣露出部分长度应符合图纸要求;

⑥将地脚螺栓丝扣涂以黄油后用布片或水泥袋纸包裹,防止损坏和沾上水泥浆;

⑦为确保根开,四个基础顶面小样板间也可用角钢连接起来,组成基础样板。

6.矩形塔(或高低眼)基础模板安装。

1)置经纬仪于塔位中心,水平度盘调零后照准线路中心线,从塔位中心桩起前后各量出侧面半根开,钉辅助桩A、Aˊ。右转90°,左、右各量出正面半根开,钉出辅助桩B、Bˊ;

2)置经纬仪于A、Aˊ,B、Bˊ钉出基础中心连线,各中心线线1的交点M、N、Q、P、即为基础中心(注意检查MQ=PQ;

3)依照第4.3.4条、4.3.5条的方法,安装各基础模板钢筋架及地脚螺栓。

X X

x x

B B

x

P A Q

X

X

图4.3.6 矩形塔基础模板安装

7.主角钢插入式基础找正

1)置经纬仪于塔位中心,检查坑深并将坑底操平;

2)水平度盘调零后照准线路中心线,右转45°、135°,配合以钢尺找正基础中心,每中心点需放置300*300*200毫米的混凝土垫块;

3)按照第4.2.2条方法,将基础腿部塔材连同地面第一段钢结构组好,并画上检查根开尺寸的印记。各腿立于混凝土块上。找正塔腿位置,操平找正并用钢尺测量正侧面和对角根开后加以临时固定;

4)安装模板时,禁止碰创塔腿以防移位。

8.对混凝土材料的要求

1)水泥

①杆塔基础混凝土宜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或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②水泥存放应符合有关规定,出厂日期超过三月的应降低标号20%使用,超过6个月的水泥一般不准使用,一定要用时,必须补做标号试验,并按实际标号使用;

③一个基础应使用同一种水泥浇制。

2)砂子

①宜采用粒径不小于0.25毫米的粗砂或中砂;

②砂子中不得混有泥块、草宵等杂物,含泥量不得超过5%。

3)石子

①有筋基础应采用粒径5-10毫米,无筋基础应采用粒径20-60毫米的碎石或卵石;

③石子的含泥量(重量比)碎石不得超过1%,卵石不得超过2%。

4)水

①制作预制混凝土的水,应使用符合饮用的清洁水;

②现场浇制混凝土用水,如无清洁的饮用水时亦可用河溪水。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不做化验,只进行外观

检查,水中不得含有油脂,其上游无有害化合物流入,有怀疑时应进行化验;

③海水不得使用。

5)混凝土制作

混凝土可用搅拌机或人工拌制。人工拌制混凝土应遵守以下规定:

1)人工拌制混凝土宜在1.5-2.5米铁板上进行。铁板应垫牢固,两边各站三人,持小平板锹拌制,板的一端应靠近基础模板;

2)每一拌板的各种材料重量应严格掌握,砂石重量误差不得大于5%,水泥及水的重量误差不得大于2%。不同标号、种类、出厂日期的水泥禁止用在同一基础中;

3)雨后或现场水洗过的砂石,其含水量应在水量中扣除;

4)拌制顺序:先铺砂子,后铺水泥,反复翻拌至砂子与水泥混为同一颜色时,如水继续搅拌三次,最后加石子搅拌,并不宜少于五次;

5)样掌握塌落度,每个基础在浇制过程中至少检查两次,并做好记录。如塌落度与规定相差过大(超过30%)应调整水灰比。

10.混凝土浇灌

1)拌合好的混凝土通过帆布或金属溜子送入横板内;

2)浇灌顺序:由基础底盘开始,自中心向四周分层浇灌;

3)浇灌同时要进行捣固。捣固要保证均匀,捣固钎子的插入深度应超过上、下层的结合界面,并不得使模板因此而活动;

4)每层混凝土的浇灌厚度不宜超过200毫米;

5)浇灌立柱时首先在立柱模板底部四周用混凝土筑起一小坡堵缝,防止立柱根部砂浆外流(此小坡会在浇制过程中自动淌平;

6)距地脚螺栓底部200毫米时暂停浇灌,安装地脚螺栓,注意弯钩方向指向立柱中心;

7)浇灌完毕,各基础顶面应操平抹光

11.为节约混凝土,大型无筋基础中可掺入不大于混凝土总体积30%的毛石,毛石应符合以下规定:

1)毛石强度不得低于混凝土标号,掺入前应清洗干净;

2)毛石表面应整洁,无裂缝,禁止使用尖条和扁块。最大尺寸不应超过结构最小厚度(或断面最小尺寸)的三分之一,并不得大于250毫米;

3)毛石一贯分层铺放,铺放前底部应有100-150毫米厚的混凝土垫底。毛石相互间应留有40-60毫米间隙,毛石与模板间距离不应小于100毫米。毛石大头向下,小头向下,浇灌200-250mm厚时要对毛石间隙中的混凝土仔细捣固。顶层毛石上部应有100毫米厚的混凝土复盖层。

12.在水坑中浇灌混凝土时,应按下列方法进行。

1)混凝土的水灰比降低10-2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应增加10-20%;

2)混凝土应尽量搅拌均匀,人工搅拌次数不得少于十次;

3)在基础底盘外侧挖一个200毫米深的抽水坑,将抽水笼头放入其中;

4)浇灌工作应从抽水坑对面的一角开始,逐渐往抽水坑方向进行,要防止抽跑砂浆,必要时模板内侧加麻袋片;5)必须在模板内积水排空后方可进行浇制。

13.杆塔基础浇灌宜连续进行,若当天不能整基浇完,则应尽量浇完一个工几个整腿。

每个基础在浇灌过程中的间隔不应超过两小时。大型基础浇灌应做好施工组织,确保不间断浇灌。

14.如基础浇灌因故中断,则间隔时间必须超过24小时。有筋基础及主角钢插入式基础云寻做施工缝。

施工缝的做法是:将即有混凝土表面打成麻面,用清水洗净,然后用同牌号的水泥拌制混凝土继续浇灌。

15.混凝土的强度,应以试块为依据。试块应在浇制地点制作,其配合比,搅拌、养护条件应与基础相同,试块数量为:

1)转角、耐张、终端和按大跨越设计的铁塔基础及拉线基础,每基取一组;

2)直线铁塔基础,同一施工班组每5基或不满5基取一组;

3) 80米以上高塔,每个塔腿或每个拉线基础取一组;

4)原材料变化,配合比变更时,应另外制作一组。

每组试块应做三个。试块尺寸:石子最大粒径在60毫米及以下时,可取200*200*200毫米;石子最大粒径在40毫米及以下时取150*150*150毫米。

第四节混凝土基础的养护

适的硬化条件;

2)混凝土的浇水养护日期,如用普通水泥拌制,不得少于5昼夜,用矿渣水泥、火山灰质水泥拌制或在施工中掺用朔性附加剂时,不得少于14昼夜;

3)养护混凝土的水,应与拌制混凝土用水相同。养护期间,每天浇水至少2-3次(温度低于5°时不),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湿润状态为准。

2.拆摸

1)当混凝土基础强度达到2.5兆帕(25公斤/厘米*厘米)及以上时方可拆摸,拆摸时应保证混凝土表面及棱角不受损坏;

2)在不同气温养护下的基础拆摸时间可参照表4.4.2的规定;

4)铁模板的拆摸时间可适当提前。拆摸后立即埋土者应先浇一次水,然后利用湿润的土壤自然养护;

5)拆摸后基础表面缺陷应按以下规定处理:

①混凝土表面有小蜂窝麻面,但不普通,但不普通,且深度不大于20毫米时,可将缺陷处表面打毛洗净,再用1:

2-1:2.5水泥砂浆抹平;

②较大蜂窝及表面裂纹,应将其全部深度内薄弱的混凝土层和个别突出的骨料颗粒凿去,用钢刷刷净,然后用细

骨料拌制相同标号混凝土填塞,并仔细捣实;

③削弱混凝土结构强度的狗洞及大蜂窝,必须会同设计部门研究补强措施。

3.冬季当室外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C和最低温度低于-3°C时,混凝土浇制及养护应按以下规定进行:

1)混凝土养护应尽先采用以保温复盖层为主的储热法进行,即在浇灌好的基础四周填以锯末,生石灰等混合物,以确保混凝土强度增长;

2)砂、石、水可先经过加热。当用标号小于525号普通水泥和矿渣水泥时,水温不高于80°C,石子和砂温不高于60°C,;标号等于及大于525号普通水泥时,水温不高于60°C,石子和砂温不高于40°C;

3)砂、石、水不加热,而在水中加入引气型减水剂、早强剂、抗冻剂等外加剂。但各种外加剂的使用数量和使用方法应严格按各自的使用说明书确定,并严禁掺入氯盐。

4.如果现场条件合适,也可采用暖棚法或蒸汽法养护。

1)暖棚法

①用脚手杆在基坑上面搭架,上面复盖草垫、柴草等并压土,见图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