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与安全管理 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质量和安全管理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机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个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计划的建议:
1.培训目标
•提高员工对质量和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和理解
•掌握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基本理念、方法和工具
•培养员工的质量和安全意识,形成质量和安全文化
1.培训对象
•管理层
•质量和安全管理人员
•一线操作人员
1.培训内容
(1) 质量管理培训
•质量管理基本概念
•质量管理体系(如ISO 9001)
•过程方法和持续改进
•统计过程控制和分析工具
•现场管理
•质量问题分析和解决
(2) 安全管理培训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
•安全操作规程
•急救知识和应急预案
•人身防护用品使用
•安全生产责任制
1.培训方式
•课堂讲授
•现场教学
•案例分析
•模拟演练
•在线学习
1.培训计划
•新员工入职培训
•年度培训计划
•专题培训
•跟踪复训
1.考核评估
•理论测试
•操作技能考核
•员工满意度调查
1.予以重视
•领导重视和支持
•制定培训预算
•建立培训激励机制
总之,完善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对于提高员工素质,加强组织绩效至关重要。
培训需要高度重视,系统规划,持之以恒地实施。
质量与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培训对象: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一、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任务1.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组成:在院质控科的领导下,成立药剂科质控小组(简称质控小组)。
组长由药剂科主任担任,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常务)。
各室组质量管理员任组员(负责人与主管药师)。
2.质控小组的主要任务(1)定期检查、考核全科药品质量、工作质量和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全科质量与安全标准的落实。
(2)定期(每月一次)检查调剂室和药库毒、麻、精神、贵重等特殊药品管理情况,有无“四无”药品(有无假、劣、过期失效和变质药品)。
(3)定期(单月)检查护士工作站药品质量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主要由药房执行,质控小组每季度检查一次,督导持续性改进情况)。
(4)定期(单月)到临床各科室了解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药剂工作意见,介绍新药,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不断提高药剂工作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5)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对本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检讨,对全院的药学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分析,每季度至少一次。
(6)定期向临床科室通报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监测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对从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员工有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教育。
二、药学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指标(质控指标)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科工作实际,制定以下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指标:1.调剂工作:(1)门诊处方总数复核率100%. (2)门诊处方合格率≥95%(抽查100张处方)。
(3)住院处方复核率90%,处方双签字率90%。
(4)发药出门差错率<1/10000。
(5)中药饮品误差±5%。
(6)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性毒性药品严格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7)无伪劣药品和”四无”药品(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
(8)建立各种管理制度。
(9)药品质量严格把关,标签、标识清晰。
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一、概述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是企业组织为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应对危险事件的能力而进行的培训。
通过系统的安全管理培训,可以帮助员工全面了解安全管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员工对安全事故的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从而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员工的人身安全。
二、培训内容1.安全管理概念和基本原则2.安全意识培养3.事故案例分析与应急处理4.安全管理制度与规范5.安全设备使用和维护6.火灾防范和应急逃生三、培训目标1.提升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重视程度2.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3.提高员工应对危险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4.降低安全事故发生几率,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四、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考核2.线下培训:组织专业讲师进行面对面授课和实地演练3.组合培训:结合线上与线下培训方式,提高培训效果五、培训效果评估1.不定期考核:进行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考核测试,评估员工学习效果2.实际演练:举行安全演练活动,检验员工在实际危险环境下的应对能力3.反馈意见:收集员工对培训的意见与建议,不断优化培训内容和方式六、培训周期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通常分为初始培训和定期培训两个阶段,初始培训一般在员工入职时进行,定期培训可以每年或每季度进行一次,以确保员工对安全管理知识和技能的持续掌握和提升。
七、总结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提高员工对安全管理的认识和能力,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风险,还可以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
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安全管理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改进,促进安全管理文化的深入发展。
安全质量管理主要内容培训一、介绍安全质量管理是指为了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预期质量标准,并且在生产或提供过程中不会对员工、用户或环境造成任何危害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安全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尤其是在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
本次培训将介绍安全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旨在提高员工对安全质量的认知和理解。
二、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指通过规划、控制和改进过程来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的质量要求。
以下是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1. 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是指为了评估产品或服务是否合格而制定的一系列准则。
质量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在进行质量管理时,应遵循相应的质量标准,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检查和测试来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质量要求的过程。
质量控制可以包括原材料检测、生产过程检查、成品检验等环节。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3. 质量改进质量改进是指通过分析数据和反馈信息,寻找并解决质量问题的过程。
质量改进可以包括流程改进、工艺优化、设备更新等措施。
通过持续的质量改进,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水平,满足客户的需求。
三、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指通过预防措施和紧急响应措施来确保生产或服务过程中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以下是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1.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指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的过程。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安全培训安全培训是指向员工提供安全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通过安全培训,可以增强员工对安全意识的认知,使其能够正确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并有效地遵守安全规定和程序。
3. 安全监控安全监控是指对生产过程、设备和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管理的过程。
通过安全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关系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密切相关,相互影响。
质量与安全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
培训对象: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人员
一、药剂科质量与安全管理组织及任务
1.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的组成:在院质控科的领导下,成立药剂科质控小组(简称质控小组)。
组长由药剂科主任担任,副主任担任副组长(常务)。
各室组质量管理员任组员(负责人与主管药师)。
2.质控小组的主要任务
(1)定期检查、考核全科药品质量、工作质量和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督促全科质量与安全标准的落实。
(2)定期(每月一次)检查调剂室和药库毒、麻、精神、贵重等特殊药品管理情况,有无“四无”药品(有无假、劣、过期失效和变质药品)。
(3)定期(单月)检查护士工作站药品质量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主要由药房执行,质控小组每季度检查一次,督导持续性改进情况)。
(4)定期(单月)到临床各科室了解医护人员及病人对药剂工作意见,介绍新药,收集有关不良反应的情况,不断提高药剂工作质量,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5)定期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会议,对本部门的质量与安全管理进行检讨,对全院的药学质量与安全进行总结分析,每季度至少一次。
(6)定期向临床科室通报医院临床用药安全监测结果,提出整改建议。
对从事质量和安全管理的员工有质量管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教育。
二、药学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指标(质控指标)
根据《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办法》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要求,结合本科工作实际,制定以下质量与安全管理考核指标:
1.调剂工作:
(1)门诊处方总数复核率100%. (2)门诊处方合格率≥95%(抽查100张处方)。
(3)住院处方复核率90%,处方双签字率90%。
(4)发药出门差错率<
1/10000。
(5)中药饮品误差±5%。
(6)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性毒性药品严格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执行。
(7)无伪劣药品和”四无”药品(厂家、批准文号、生产批号、有效期)。
(8)建立各种管理制度。
(9)药品质量严格把关,标签、标识清晰。
(10)抗菌药的金额占总药品金额的20~30%。
抗菌药使用率:住院≤60%、门急诊≤40%;普通门诊≤20%,定期通报促使临床持续性改进。
(11)药品收入占总收入比例≤45%。
2.药库管理指标
(1)主渠道进药,常规药品满足临床需求。
严格执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和药品物价政策。
(2)严格执行采购、验收、保管管理制度,无伪劣药品及“四无”药品。
(3)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严格按特殊药品管理执行。
(4)库存药品总金额<1.5月。
(5)年报损率<0.25%。
(6)药品供应满足率>96%,中药院内配合率>90%。
(7)每季盘点帐物相符、自查盘点更正后达100%合格。
(8)药品储存合理,药品完好率100%,中药饮片95%。
(9)月报有效期药品预警。
3.临床药学室
(1)协助处理科务工作并做好记录。
(2)做好科室文书档案的收集整理工作数据真实可靠,定期出各有关报表。
(3)每月编辑一份药讯。
(4)做好药品知识的宣传工作。
(5)收集药品器材不良反应监察报告,每季一小结,每年一总结。
(6)收集药学情报资料做好药学咨询。
(7)做好工作日志,及反馈信息。
(8)做好书籍、报刊、杂志的整理、保管工作
4、药学工作管理情况考核主要指标
(1)特殊药品管理:麻醉药品管理“五专”( 专方、专柜、专人、专册、专帐),精神药品做到“三专”(专人、专柜、专帐);毒性药品及贵重药品专人专柜管理。
(2)调剂管理:调剂室布局合理,药品陈列整齐有序,标志醒目,定位存放,定期整理消耗帐物;不使用“四无”药品、假、劣药品和过期失效药品。
严格执行处方制度、发药核对制度。
(3)药品仓库:做好药品计划采购和药品在库养护工作,确保库房通风、干燥、避光;有防盗、防鼠、防蝇、防火、防潮措施;药品陈列规范化,帐物相符,有冷藏设备。
药品采购、验收、发放、报损制度健全,单据完整。
(4)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如各室组工作制度、考勤制度、劳动纪律、差错事故登记处理制度、仪器设备和财产管理制度、报损制度、安全卫生制度和医德医风管理有关规定等。
三、质量事故处理与报告制度
(一)、质量事故,是指药品经营过程中,因药品质量问题而导致的危及人
体健康或造成单位经济损失的情况。
质量事故按其性质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为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两大类。
1.一般质量事故①违反进货程序购进药品,但未造成严重后果者;②保管、养护不当,致使药品质量发生变异;
2、重大质量事故①违规购销假劣药品,造成严重后果;②未严格执行质量验收制度,造成不合格药品入库者③由于保管不善,造成药品整批虫蛀、霉烂变质、破损、污染等不能再供药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者;④销售药品出现差错或其他质量问题,并严重威胁人身安全或已造成医疗事故者。
(二)、质量事故的报告程序、时限
1、发生重大质量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在一小时内上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2、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并在一日内向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出书面汇报;
3、发生一般质量事故的,应在当天认真查清事故原因,及时处理。
4、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控制、补救措施
5、在处理事故时,应坚持“三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员工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未制定整改防范措施不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