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8
第一节水、钠代谢紊乱一、正常水、钠平衡(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健康成年男性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女性约50%) ,其中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 ,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 ,细胞外液中的血浆约占体重的5% ,其余的15%为组织间液。
组织间液中有极少的一部分分布于一些密闭的腔隙(如关节囊、颅腔、胸膜腔、腹膜腔)中,为一特殊部分,也称第三间隙液。
(二)体液的电解质成分细胞外液的组织间液和血浆的电解质在构成和数量上大致相等,阳离子主要是Na+,其次是K+、Ca2+、Mg2+等,阴离子主要是CI-其次是HCO3-、HPO42-、S042-及有机酸和蛋白质,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血浆含有较高浓度的蛋白质(7%) ,而组织间液的蛋白质含量仅为0.05% ~0.35% ,这与蛋白质不易透过毛细血管进人组织间液有关。
细胞内液中,K+是重要的阳离子,其次是Na+、Ca2+、Mg2+,Na+的浓度远低于细胞外液。
主要阴离子是HPO43-和蛋白质,其次是HCO3-,CI-、SO42-等。
(三)体液的渗透压取决于体液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的数目。
(四)水的生理功能和水平衡1.水的生理功能促进物质代谢、调节体温、润滑作用、与蛋白质、粘多糖和磷脂等结合发挥功能(结合水)。
2.水平衡(五)电解质的生理功能和钠平衡1无机电解质的功能是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并参与动作电位的形成;参与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活动。
2总钠量的50%左右存在于细胞外液,10%左右存在于细胞内液。
3血清Na+浓度的正常范围是135-145mmol/L,细胞内液中的Na+浓度仅为10mmol/L左右。
4成人每日饮食摄入钠约100-200mmol。
人们摄人的钠主要来自食盐。
5摄入的钠几乎全部由小肠吸收,Na+主要经肾随尿排出。
(六)体液容量及渗透压的调节二、水、钠代谢紊乱的分类1.脱水(1)低渗性脱水。
(2)高渗性脱水。
(3)等渗性脱水。
第四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概述水是人体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 。
体内的水分称为体液,体液由水及溶解在其中的电解质、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和蛋白质等组成。
细胞内外各种生命活动都是在体液中进行的。
机体体液容量、各种离子浓度、渗透压和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是维持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基本保证。
水和电解质平衡是通过神经- 内分泌系统及相关脏器的调节得以实现的。
当体内水、电解质的变化超出机体的调节能力和(或)调节系统本身功能障碍时,都可导致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临床上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十分常见,它往往是疾病的一种后果或疾病伴随的病理变化,有时也可以由医疗不当所引起。
严重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又是使疾病复杂化的重要原因,甚至可对生命造成严重的威胁。
一、体液的组成及分布体液由细胞膜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占总体液的三分之二,约占体重的40%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基质。
细胞外液占总体液的三分之一,约占体重的20% ,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必须依赖的外环境或称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可由毛细血管壁进一步划分为细胞间液和位于血管内的血浆,细胞间液约占体重的15% ,血浆约占5% ,血浆是血液循环的基质。
另外有一小部分细胞外液称为透细胞液(transcellular fluid ),约占体重1~2% 。
透细胞液又称第三间隙液(third space fluid ),是指由上皮细胞耗能分泌至体内某些腔隙(第三间隙)的液体,如消化液、脑脊液和胸腔、腹腔、滑膜腔和眼内的液体等。
体液的含量和分布受年龄、性别、脂肪多少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存在个体差异。
不同年龄、性别体内各部分体液的含量见表4-1 。
婴幼儿的生理特性决定其具有体液总量大、细胞外液比例高、体内外水的交换率高、对水代谢的调节与代偿能力较弱的特点。
老年人体液总量减少,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
机体肌肉组织含水量高(75~80% ),脂肪组织含水量低(10~30% ),故肥胖者体液量较少。
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第一节水、钠代谢及其调节机制一、体液的容量和分布(三)体液渗透压正常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L二.水的功能和平衡四、水与钠代谢的调节:1.渴感(Thirst)2.抗利尿激素3.醛固酮(aldosterone)4.心房利钠肽渗透压调节容量调节第二节水、钠代谢紊乱(Disturbances of water and sodium balance)分类(classification):按血钠和体液容量分:1.体液容量↓(脱水):血钠正常(等渗性脱水) 血钠↑(高渗性脱水) 血钠↓(低渗性脱水)2. 体液容量↑:血钠正常(水肿)/等渗性水过多;血钠↓( 稀释性低钠血症或水中毒)/低渗性水过多3. 体液容量正常:高钠血症(hypernatremia);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一. 脱水(Dehydration)概念(concept):多种原因引起的体液容量明显减少(>2%体重),并出现一系列机能、代谢变化的病理过程。
(二)高渗性脱水/低容量性高钠血症二、水肿(Edema)(一)概念:水肿:过多液体(等渗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的病理过程。
积水(hydrops):体腔内的液体积聚增多。
细胞水肿(cellular edema) 细胞内液积聚增多(二)发病机制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组织液生成↑1.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局部V压↑:如肿瘤压迫静脉或静脉血栓形成。
全身V压↑:如充血性心衰。
2.血浆胶体渗透压↓:白蛋白↓;合成障碍:如肝硬化,严重营养不良;丧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分解代谢↑:如恶性肿瘤、慢性炎症3.微血管壁的通透性→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如炎症(感染、创伤)、过敏性疾病(蚊虫叮咬、荨麻疹)。
4.淋巴回流受阻如淋巴管阻塞(丝虫病、恶性肿瘤侵入并堵塞淋巴管)或摘除主要淋巴结(乳腺癌根治术) 体内外液体交换失平衡—水、钠潴留。
1. 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肾小球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效循环血量明显减少,如充血性心衰。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习题第三章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复题】一、选择题A型题1.高热患者易发生哪种水电解质失衡?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B。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C。
等渗性脱水D。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
细胞外液显著丢失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对机体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A。
酸中毒B。
氮质血症C。
循环衰竭D。
脑出血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下列哪一类水电解质失衡最容易发生休克?A。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B。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C。
等渗性脱水D。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E。
低钾血症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什么?A。
细胞内液和外液均明显丢失B。
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丢失细胞外液C。
细胞内液丢失,细胞外液无丢失D。
血浆丢失,但组织间液无丢失E。
血浆和细胞内液明显丢失5.高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征是什么?A。
组织间液增多B。
血容量急剧增加C。
细胞外液增多D。
过多的低渗性液体潴留,造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均增多E。
过多的液体积聚于体腔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脱水的主要部位是什么?A。
体腔B。
细胞间液C。
血液D。
细胞内液E。
淋巴液7.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可能是哪种水肿?A。
肾炎性水肿B。
肾病性水肿C。
心性水肿D。
肝性水肿E。
肺水肿8.易引起肺水肿的病因是什么?A。
肺心病B。
肺梗塞C。
肺气肿D。
二尖瓣狭窄E。
三尖瓣狭窄9.区分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最主要依据是什么?A。
晶体成分B。
细胞数目C。
蛋白含量D。
酸碱度E。
比重10.水肿时产生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什么?A。
毛细血管有效流体静压增加B。
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C。
淋巴回流障碍D。
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E。
肾小球-肾小管失平衡11.细胞外液渗透压至少有多少变动才会影响体内抗利尿激素(ADH)释放?A。
1%~2%B。
3%~4%C。
5%~6%D。
7%~8%E。
9%~10%12.临床上对伴有低容量性的低钠血症原则上给予什么?A。
高渗氯化钠溶液B。
10%葡萄糖液C。
低渗氯化钠溶液D。
50%葡萄糖液E。
等渗氯化钠溶液13.尿崩症患者易出现哪种水电解质失衡?A。
第三章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1.体液是指A.细胞外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B.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物质C.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盐D.体内的水与溶解在其中的蛋白质E.细胞内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2.电解质是指A.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B.细胞外液中的各种无机盐C.细胞内液中的各种无机盐D.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E.体液中的各种无机盐和一些低分子有机物以离子状态溶于体液中3.正常成年男性体液含量约占体重的A.40%B.50%C.40%-50%D.60%E.70%4.细胞内外液的含量A.是固定不变的B.是处于不平衡状态的C.主要由动脉血压变化来决定其动态平衡D.主要由细胞膜两侧渗透压决定其动态平衡E.主要由肾排出尿量的多少决定其动态平衡5.关于胃肠道分泌液中电解质浓度的下列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A.胃液中H+是最主要阳离子B.胃液中HCO3-是最主要阴离子C.肠液中Na+是最主要阳离子D.胃肠道各种消化液中含K+量高于血清E. 胃肠道各种消化液中含K+量与血清中K+大致相等6.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阳离子是A.Na+B.K+C.Mg2+D.Ca2+ E .H+7.血浆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是A.HCO3- B.HPO42- C.SO42- D.Cl- E.蛋白质阴离子8.组织间液和血浆所含溶质的主要差别是A.Na+B.K+C.有机酸D.蛋白质E.尿素9.决定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因素是A.蛋白质B.球蛋白C.K+D.Na+E.Ca2+10.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是A.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C.血浆大于细胞内液D.基本相等E.组织间液小于细胞内液11.高渗性脱水是指A.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ol/L[310mOsm/(Kg.H2O)],血清>145mmol/L的脱水B.失水>失钠,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0)].血清钠>135mml/L的脱水C.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310mml/L[310mOsm/(kg.H2O)],血清钠<135mmol/L的脱水D.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l/L[280mOsm/(kg.H2O)],血清钠,<145mmol/L的脱水E.失钠<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280mmol/L[280mOsm/(kg.H2O)],血清钠=135mmol/L的脱水12.高渗性脱水患者尿量减少的主要机制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渴中枢B.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C.肾血流减少D.细胞内液减少E.细胞外液减少13.脱水热产生的原因是A.散热减少B.产热增加C.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D.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E.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14.患者口渴,尿少,尿中钠高,血清钠>145mml/L,其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等渗性脱水B.水中毒C.高渗性脱水D.水肿E.低渗性脱水15.高烧患者出汗多,呼吸增快易出现A.高渗性脱水B.低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钠血症16.低渗性脱水时,首先出现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B.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C.血浆渗透压增加D.组织间液渗透压增加E.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17.低渗性脱水时主要脱水部位是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淋巴E.细胞内外液18.低渗性脱水的婴儿发生皮肤弹性降低眼窝凹陷,前囟下陷主囟下陷主要是由于A.血容量减少B.细胞内液减少C.淋巴减少D.组织间液减少E.细胞外液减少19.下列哪一类水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早期易发生休克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水中毒D.低钾血症E.高钾血症20.低渗性脱水时体液丢失的特点是A.细胞内,外液均减少,但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B.细胞内液并未丢失,主要是细胞外液明显减少C.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仅丢失血浆D.细胞内液无丢失,仅仅丢失组织间液E.细胞内外均明显减少21.不同类型脱水的分型依据是A.体液丢失的总量B.细胞外液丢失的总量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D.细胞外液的胶体渗透压E.细胞内液丢失的总量22.给严重低渗性脱水患者输入大量水分而未补钠盐可引起A.高渗性脱水B.等渗性脱水C.水中毒D.低钾血症E.水肿23.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A.长期使用速尿B.代谢性酸中毒C.禁食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E.代谢性碱中毒24.急性轻度低钾血症对心肌组织的影响是A.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增高,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B.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C.心肌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D.心肌兴奋性增高、传导性增高、自律性降低、收缩性降低E.心肌兴奋性降低、传导性降低、自律性增高、收缩性增高25.低钾血症时,心电图表现为A.T波低平、Q-T间期缩短B.T波高尖、Q-T间期缩短C.S-T段压低,T波压低或双项、T波后出现U波D.T波高尖、Q-T间期延长E.S-T段压低、T波高尖26.低血钾通过哪项异常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A.神经递质合成障碍B.糖代谢障碍C.磷脂合成障碍D.蛋白质合成障碍E.水平衡障碍27.某患者作消化道手术后禁食一周,仅静脉输入葡萄糖盐水,此患者最容易发生的电解质紊乱是:A.低血钠B.低血钙C.低血镁D.低血磷E.低血钾28.经肾丢失钾过多可见于A.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B.长期应用一些噻嗪类利尿剂、利尿酸、速尿C.用安体舒通利尿D.用氨苯蝶啶利尿E.垂体功能低下29.细胞内的钾转移到细胞外引起高钾血症见于A.碱中毒B.静脉输入大量葡萄糖C.静脉输入大量胰岛素D.血管溶血E.静脉输入大量氨基酸30.大面积肌肉挤压伤患者易出现:A.低钾血症B.低镁血症C.低钠血症D.高钠血症E.高钾血症31.高钾血症心电图表现为A.T波狭窄高耸、Q-T间期缩短B.T波压低、Q-T间期缩短C.T波压低、Q-T间期延长D.T波狭窄高耸,Q-T间期延长E.T波压低双相,出现U波32.正常血清钾浓度的范围是A.3-5mmol/LB.3.5-5.5mmol/LC.5-7mmol/LD.7-9mmol/LE.小于3.5mmol/L33.急性轻度高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A.兴奋性增高,肌肉软弱无力B.兴奋性降低,肌肉迟缓性麻痹C.兴奋性增高,肌肉迟缓性麻痹 D.兴奋性降低,肌肉软弱无力E.兴奋性增高,感觉异常,肌肉疼痛,肌束震颤34.下述哪种情况易产生低镁血症:A.甲状腺功能减退B.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C.严重脱水伴少尿D.急性或慢性肾功能衰竭E.各种原因引起的多尿35.低镁血症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的产生机制是:A.静息电位负值变小B.阈电位降低C.γ-氨基丁酸释放增多D.乙酰胆碱释放增多E.ATP生成增多36.因为体液内起渗透作用的溶质主要是电解质,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95%来源于:2-和蛋白质离子 B.Na+、Mg2+A.K+、HPO4-C.Na+、Ca2+D.Na+、K+E.Na+、Cl-、HCO337.下列何种情况最易引起高钾血症A.急性肾衰多尿期B.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大量应用速尿D.大量应用氨苯蝶啶E.大量应用胰岛素38.细胞内液中含量占第二位的阳离子是A.钾离子B.钠离子C.钙离子D.氢离子E.镁离子39.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外科手术后低血钾的原因A.术后禁食或厌食B.胃肠引流C.术后注射大量葡萄糖液D.呕吐E.术后肾衰竭少尿40.低渗性脱水早期出现循环衰竭症状是由于A.细胞内液减少B.细胞外液增加C.组织间液减少D.血浆减少E.细胞内、外液减少41.低渗性脱水早期症状可有A.口渴、尿少、比重低B.口渴、尿少、比重高C.口不渴、尿不少、比重低D.口不渴、尿少,比重正常E.皮肤弹性差、尿少42.高钾血症和低钾血症均可引起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肾小管泌氢增加D.心律失常E.肾小管泌钾增加答案:1-5.BEDDB 6-10.ADDDD 11-15.ABACA 16-20.BBDAB BBC 26-30.AEBDE 31-35.ABEAD 36-40.EDEEB 41-42.CD二、填空题1.正常成人每天最低尿量为 ml,每天最低排出的水量为 ml。
[答案] 500 15002.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特点是, , 和。
[答案] 失Na+多于失水血清Na+浓度〈130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伴有细胞外液量减少3.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表现为量减少,易发生;其中量减少更为明显,故出现明显的。
[答案] 细胞外液休克组织间液失水征(脱水征)4.低容量性低钠血症的治疗,原则上应给予。
[答案] 等渗液(生理盐水)5.等容量性低钠血症主要见于。
[答案] ADH分泌异常综合征(SIADH)6.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特点是和。
[答案] 失水多于失钠血清钠浓度〉150mmol/L 血浆渗透压〉310mmol/L 细胞内、外液量均减少7.高容量性低钠血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故最易发生于时。
[答案] 过多的低渗性体液在体内潴留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而又输液不当8.低容量性高钠血症的补液原则是。
[答案]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9.水肿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和。
[答案] 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体内外液体交换平衡失调—钠、水潴留10.近曲小管重吸钠水增多的机制是和。
[答案]。
心房肽分泌减少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加11.导致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钠水增加的机制是和。
[答案] 醛固酮分泌增多 ADH分泌增多12.机体对钾平衡的调节主要依靠两大机制,即和。
[答案] 肾的调节钾的跨细胞转移13.机体对快速变动的钾负荷的首要调节目标是 ,这主要依靠来实现.[答案]维持血浆钾浓度的恒定细胞内外K+的转移14.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主细胞分泌钾的因素是、和。
[答案] 影响主细胞基底膜面的Na+—K+泵活性影响管腔面胞膜对K+的通透性改变从血液到小管腔钾的电化学梯度15.影响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排钾的因素是、、和。
[答案] 醛固酮细胞外液钾浓度远曲小管的原尿流速酸碱平衡状态16.引起低钾血症的三大原因是、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
[答案] 钾摄入不足钾丢失过多钾的跨细胞分布异常钾丢失过多17.低钾血症和缺钾对机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和。
[答案] 膜电位异常引发的一系列障碍细胞代谢障碍引发的损害酸碱异常18.低钾血症对心功能损害的具体表现是和。
[答案] 心律失常对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增加19.高钾血症对机体的主要影响和威胁是。
[答案] 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致死性心律失常)20.血清镁含量低于称为低镁血症,高于称为高镁血症。
[答案] 0.75mmol/L 1.25mmol/L21.引起高镁血症的主要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