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污染应急预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23 KB
- 文档页数:7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减轻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生产生活的影响,保障区域环境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4. 《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5. 《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关于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6.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行政区域内发生重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工作。
二、组织体系与职责2.1 组织体系设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2 职责1. 应急指挥部:- 组织、协调、指挥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审定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和应急响应措施;- 向市政府报告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情况。
2. 各成员单位:- 按照职责分工,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 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工作情况。
三、预警与响应3.1 预警1. 预警级别: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变化,将预警级别分为四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2. 预警发布:由应急指挥部根据监测数据和专家会商结果,发布预警信息。
3.2 响应1. 响应级别:根据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2. 应急响应措施:- 红色预警:全市范围内实施机动车限行、停工、停业等措施,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 橙色预警:部分地区实施机动车限行、停工、停业等措施,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 黄色预警:部分地区实施机动车限行、停工、停业等措施,并加强空气质量监测。
- 蓝色预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适时发布健康提示。
四、应急保障4.1 人员保障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重污染天气应急队伍,负责应急响应工作的组织实施。
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6篇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篇1一、预警应急信息发布(一)当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级别时,区教育局空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通过相关网站、网络、媒体、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
(二)根据市环保局网站发布的空气重污染预警应急信息,各国控空气质量检测子站空气质量和天气情况日报、健康提示及防护建议等综合信息。
(三)接到区政府或区教育局发布的有关信息,必要情况下各中、小学、职校、幼儿园可利用校园网、校讯通、电子屏、短信等方式发布预警应急信息及应对措施。
二、适用范围(一)新城区辖区范围内出现或可能出现空气重污染时的应急处置。
(二)本预案适用于全区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空气重污染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市直属学校按照“属地管理、统一领导”原则,依照区教育局发布的预警应急信息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三、空气重污染分级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分级方法,当日空气质量达到中度及以上污染时(包括由沙尘暴造成的污染),根据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四级,具体分级由低到高顺序依次为:(一)空气中度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151—200范围内。
(二)空气重度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201—300范围内。
(三)空气严重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在301—499范围内。
(四)空气极重污染全市24小时空气质量平均指数(AQI)达到或超过500。
四、空气重污染分级预警应急措施(一)空气中度污染预警措施空气中度污染预警响应措施的启动、解除由各中、小学校、职校、幼儿园自行组织实施。
1、健康防护措施:提醒儿童及患有心脏病、肺病、过敏性疾病等易感师生减少户外活动;其他师生适量减少户外活动。
2、教学调整措施:建议中小学、幼儿园、职业学校适量减少户外活动。
通知所有教育机构减少学生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间减半;体育课改为室内举行;课外运动场地开放时间减半。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精选4篇)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篇1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统筹各级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工作,提高预防、预警、应对能力,及时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最大限度降低重污染天气造成的危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城市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编制指南》、《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
(三)适用范围辖区范围内出现重污染天气,并达到预案启动条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四)工作原则统一领导,属地管理;预防为主,准备在先;分级预警,及时响应;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一)组织机构设立质监站大气污染应急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主要工作是负责辖区内施工区域内大气污染应急响应的指挥、布置、协调、实施和监督。
组长:质监站站长副组长:质监站站长成员:质监站其他全体工作人员(二)主要职责1.组织机构设置主要负责本辖区内施工区域重污染天气的应急领导工作,制定和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负责预警的发布与解除,应急处置重大事件的决策,将各项污染减排措施实施和监管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人员。
根据空气污染情况,适时调整预警等级。
对本施工区域重污染应急工作进行督导,对超出本站应对能力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向上级部门报告。
2.指挥部主要职责①负责牵头协调新闻宣传、舆情处置工作,会同应急指挥部办公室适时召开信息发布,正面引导舆论。
②参与落实和督促应采取停产限产的企业采取相应措施,监督检查施工企业露天堆场扬尘污染防治情况。
③指导和督促各级各教育机构做好健康防护工作。
④监督检查建筑工地等易起尘作业施工情况,查处各方主体不规范操作行为。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突发事件,降低重污染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提高应对重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污染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污染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重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统筹协调、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工作。
2.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生态环境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工作。
3. 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包括生态环境、气象、公安、交通、卫生、应急管理等相关部门。
四、预警与监测1. 预警建立重污染预警机制,根据监测数据、气象预报等信息,对可能发生的重污染事件进行预警。
2. 监测加强重污染监测,对空气、水体、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五、应急响应1. Ⅰ级响应(1)发生重大重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时,启动Ⅰ级响应。
(2)应急指挥部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各成员单位迅速行动,全力以赴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2. Ⅱ级响应(1)发生较大重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较大影响时,启动Ⅱ级响应。
(2)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3. Ⅲ级响应(1)发生一般重污染事件,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时,启动Ⅲ级响应。
(2)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各成员单位根据职责分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控制污染源(1)迅速查明污染源,采取措施切断污染源。
(2)对排放污染物的企业进行整治,确保达标排放。
2.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1)加强医疗救治,对受污染区域内的患者进行救治。
(2)加强环境监测,及时发布环境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
3. 防止次生灾害(1)加强风险评估,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2)加强环境保护,确保生态环境安全。
一、总则1.1 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环境重度污染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环境质量改善,特制定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境内发生的环境重度污染事件,包括大气、水体、土壤等领域的污染。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2.1 成立环境重度污染应急指挥部设立环境重度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和监督环境重度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2.2 应急指挥部职责(1)组织制定和实施环境重度污染应急预案;(2)协调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向上级政府报告环境重度污染事件情况;(4)对环境重度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2.3 各部门、各单位职责(1)环境保护部门:负责环境重度污染事件的监测、评估和预警;(2)气象部门:负责提供气象信息,为应急处置提供支持;(3)卫生部门:负责指导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4)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治安,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5)交通部门:负责保障应急处置车辆通行,确保物资运输;(6)其他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配合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处置措施3.1 监测预警(1)加强环境监测,实时掌握污染源排放情况;(2)密切关注气象变化,及时发布预警信息;(3)对可能受到污染的周边区域进行监测,确保及时发现污染扩散。
3.2 应急响应(1)启动应急预案,明确各级应急响应措施;(2)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3)对污染源进行控制,减少污染物排放;(4)加强交通管制,确保应急处置车辆通行;(5)做好信息发布工作,及时向公众通报事件进展。
3.3 污染控制(1)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污染源进行控制;(2)对污染区域进行隔离,防止污染扩散;(3)对污染水体进行治理,确保水质达标;(4)对受污染土壤进行修复,恢复土壤功能。
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7篇)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精选篇11、总则1.1为了认真贯彻《环境保护法》,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本预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以突发事件的预测、预防为重点,以对危急事件过程处理的快捷准确为目标,统一指挥、分级负责,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泄漏事故,能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污染范围和财产损失,把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1.3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每年应组织相关的单位、人员进行一次应急演练。
2、概况2.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指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致使环境受到污染,人体健康受到危害,社会经济与人民财产受到重大损失,造成不良影响的突发性事件。
2.2发电企业重大环境污染源主要是灰坝的局部管涌、滑坡;灰坝的垮坝事故。
管涌:灰坝上出现少量泄漏现象。
滑塌:灰坝上出现面积较大的灰浆流出现象。
垮坝:灰坝出现大面积的坍塌,发生灰浆大量涌出,对抢险人员人身安全构成威胁,已无法对坍塌部位进行抢修。
2.3危险等级一级状态:灰坝出现管涌,经初步处理,泄漏现象仍未消除;二级状态:灰坝出现局部滑塌;三级状态:灰坝垮坝。
3、应急预案内容3.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3.1.1组织机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常务副组长:成员:设备部、发电部、安全监察部、公司医务室、计划供应部车队、消防队、项目部第一负责人或副职日常管理机构负责人:设备部除灰专业高级主管日常管理机构成员:设备部除灰专业所有人员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设备部除灰专业现场总指挥:现场副总指挥:3.1.2组织机构职责3.1.2.1指挥部职责提出修订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负责每年组织全厂重大环境污染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演练,监督检查各部门应急演练。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保障施工人员健康安全,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特制定本施工重污染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施工现场在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对施工现场进行应急管理的各项工作。
三、工作原则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源头控制,做到防治结合,降低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2. 快速响应,及时处置:一旦出现重污染天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急处置及时、有效。
3. 分级负责,协同配合: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协同配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施工现场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由项目负责人担任总指挥,下设应急办公室、现场处置组、监测组、物资保障组等。
2. 应急办公室: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挥,确保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3. 现场处置组:负责施工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停工、降尘、洒水等。
4. 监测组:负责对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掌握污染情况。
5. 物资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采购、储备和调配。
五、应急处置措施1. 预警响应: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及时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相应措施。
2. 停工措施: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暂停施工现场的土方开挖、搅拌、浇筑等易产生扬尘的作业。
3. 降尘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的洒水、喷淋等降尘措施,减少扬尘污染。
4. 临时停工: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对施工现场进行临时停工,待污染天气好转后再恢复施工。
5. 监测与报告:加强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掌握污染情况,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六、应急保障1. 物资保障: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如降尘剂、洒水车、喷雾机等。
2. 人员保障:组织应急队伍,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
3. 技术保障: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如气象预报、污染监测等。
七、预案演练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预案的有效性。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度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降低污染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4.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5. 《XX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6. 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XX市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重度污染天气,包括空气、水体等环境要素的重度污染事件。
四、组织指挥体系1. 成立XX市重度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市重度污染天气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五、预警分级1. 预警分级:根据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重度污染天气预警分为四级,分别为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
2. 预警启动条件:根据污染指数、气象条件等因素,确定预警启动条件。
六、应急响应措施1. 信息公开:应急指挥部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向公众通报污染状况、应对措施和健康防护建议。
2. 人员疏散:对污染严重区域内的居民进行疏散,确保人员安全。
3. 环境监测:加强环境监测,实时掌握污染状况,为应急响应提供数据支持。
4. 排污减排:要求工业企业、施工工地等减排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5. 交通管制:对污染严重的道路进行交通管制,减少车辆通行。
6. 健康防护:向公众发布健康防护指南,提醒市民采取防护措施。
七、后期处置1. 事件调查:对污染事件进行调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2. 恢复治理: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治理,恢复生态环境。
3.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八、保障措施1. 人员保障:成立应急队伍,明确职责分工,确保应急响应工作高效有序。
2. 资金保障: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应急物资储备、应急演练等。
3.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确保应急响应工作顺利进行。
(一)制定目的为有效预防和管理大气重污染,及时果断地采取超常措施,最大程度减轻重污染天气给师生带来的身心损伤,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石家庄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暂行)》及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预案。
(二)合用范围本预案合用于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重污染天气的预防及应急处置。
(三)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强化监控。
把保障师生生命安全放在谨防工作首位,密切空气污染指数变化,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工作。
2、落实责任,加强监督。
市教育局负责市属高校、直属单位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并对各县(市)、区教育局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各县(市)、区教育局在当地政府统一领导下负责辖区内学校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在所属教育局领导下,负责本学校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
3、快速反应,果断处置。
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污染预警发出后,市、县(区)两级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根据不同污染预警等级,迅速响应,及时启动本单位应急预案,并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落实相应处置措施。
二、应急救援指挥组织及职责(一)领导小组市教育局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局长任总指挥,相关局领导任副总指挥,局安全处、思政体卫处、基教处、职成教处、幼特教处、高教处、政策法规处、办公室、规划财务处负责人为成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安全处。
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调研员车国利兼任。
办公室下设综合组、应急组、督导组、宣教组,工作人员由机关各处室工作人员组成。
(二)工作小组职责1、综合组(由局安全处牵头,办公室、规划财务处、思政体卫处抽调人员组成)。
负责催促指导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级各类学校编制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负责各项应急措施的组织协调;负责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向市政府信息上报等工作。
2、应急组(由局安全处牵头,思政体卫处、基教处、职成教处、幼特教处、高教处、政策法规处抽调人员组成)。
一、预案背景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重污染天气发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及时发现和预警重污染天气,降低重污染天气对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影响。
2. 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迅速采取措施,减轻重污染天气造成的损失。
3. 保障应急物资和人员储备充足,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重污染预警应急指挥部,负责重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和应急处置。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共同做好重污染预警和应急响应工作。
四、预警分级及响应措施1. 预警分级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污染物的浓度,将重污染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1)蓝色预警:预测未来24小时内,AQI将超过100。
(2)黄色预警:预测未来24小时内,AQI将超过200。
(3)橙色预警:预测未来24小时内,AQI将超过300。
(4)红色预警:预测未来24小时内,AQI将超过400。
2. 响应措施(1)蓝色预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变化的关注;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
(2)黄色预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变化的关注;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响应准备。
(3)橙色预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变化的关注;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临时性减排措施。
(4)红色预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提高公众对空气质量变化的关注;加大对污染源的监管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做好应急响应准备;启动应急响应,采取临时性减排措施;实施交通管制,减少机动车出行;停止户外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精选5篇)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一.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辖区内所有中小学校(含中等职业学校)及幼儿园。
二.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XX)分级方法,空气质量指数在200以上为空气重污染。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有关规定,依据空气质量预测结果,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状况分为三个预警响应级别,由轻到重顺序依次为黄色预警(Ⅲ级)、橙色预警(Ⅱ级)、红色预警(Ⅰ级)。
红色预警(Ⅰ级)为最高级别。
黄色预警(Ⅲ级):预测持续3天及以上发生重度污染天气状况时(200<AQI<300);橙色预警(Ⅱ级):预测持续3天及以上发生严重污染天气状况时(300<AQI<500);;红色预警(Ⅰ级):预测持续1天及以上发生极严重污染天气状况时(AQI≥500);三.重污染天气应急措施根据重污染天气预警级别,分别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主要有:(一)黄色预警(Ⅲ级)小学、幼儿园减少户外活动。
(二)橙色预警(Ⅱ级)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体育课、课间操;停止露天体育比赛活动;停止户外大型活动和大型聚会。
(三)红色预警(Ⅰ级)中小学、幼儿园暂时停课。
停课期间,中小学、幼儿园应按照“停课不停学”的原则,通过网络、通讯等途径与家长和学生保持联系,明确提出可参考的合理化学习建议;教师要合理调整教学方式,灵活安排学习内容,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示家长在家对孩子进行生活和安全教育。
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学校可以根据所在地区及周边空气质量状况实际,作出相应调整,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同意后实施。
四.重污染天气预警发布与解除市教育局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指挥部实行空气质量监测信息联动,接受预警发布与解除指令后,报领导小组副组长、组长,并按照领导小组要求,通过市教育局站、信息传输平台、电话传真或短信息等方式向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发布与解除预警信息。
一、编制目的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减少环境污染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行政区域内因大气污染引发的各类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组织、协调、指挥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2. 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
3. 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本领域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
四、预警分级根据污染程度和危害程度,将重污染天气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黄色、橙色、红色。
五、应急响应1. 蓝色预警: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时,启动蓝色预警,相关部门加强监测,做好应急准备。
2. 黄色预警: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一定影响时,启动黄色预警,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学校采取弹性教学或停课措施;(3)医疗机构加强呼吸道疾病防治;(4)企业减少生产,降低排放;(5)加强交通疏导,减少车辆排放。
3. 橙色预警: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时,启动橙色预警,采取以下措施:(1)执行黄色预警措施;(2)暂停户外活动,减少人群聚集;(3)限制机动车行驶;(4)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4. 红色预警:当预测到重污染天气可能发生,且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严重影响时,启动红色预警,采取以下措施:(1)执行橙色预警措施;(2)关闭学校、幼儿园、托儿所;(3)限制公共交通工具运行;(4)实行企业限产、限排;(5)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检查。
六、信息发布1. 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由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统一发布。
2. 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新闻媒体要及时传播预警信息。
七、应急保障1. 资金保障:各级政府要设立重污染天气应急资金,确保应急物资、设备和人员保障。
中国重污染应急预案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重污染天气,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重污染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份中国重污染应急预案的范本。
一、预案背景重污染天气是指空气质量指数(AQI)达到或超过300的天气现象,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为了及时、有效地应对重污染天气,降低其对人民群众生活的影响,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并实施重污染应急预案。
二、预案目标1. 提高重污染天气预警能力,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加强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量,减轻污染程度。
3.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减少重污染天气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
三、组织机构1. 成立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负责协调、指导和监督各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工作。
2. 明确各部门职责,包括环保部门、气象部门、卫生部门、交通运输部门等,形成合力应对重污染天气。
四、预警级别及响应措施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的数值,将重污染天气分为四个预警级别: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
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1. 蓝色预警:建议敏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加强道路清扫和洒水降尘等措施。
2. 黄色预警:限制部分高排放车辆上路,加强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管,停止露天烧烤等。
3. 橙色预警: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企事业单位实行错峰上下班,停止大型室外活动等。
4. 红色预警:中小学、幼儿园停课,企事业单位实行弹性工作制,停止所有大型室外活动等。
五、信息公开与传播1. 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气信息公开制度,确保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 通过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和应急响应措施。
3. 加强对公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重污染天气的认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六、总结与评估1. 定期对重污染应急预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估,不断完善预案内容。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三篇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一篇一、指导思想:目的:为了加强对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以及重污染天气进行紧急预防和快速有效处理,最大限度地保障师生的身体健康安全,提高师生自我保护能力,维护学校稳定局面,保证教学有序进行,根据上级环保部门有关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与有关要求,规范发生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行为,针对空气污染等突发事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对策,降低突发事件对我校造成的不利影响和伤害,制定本应急预案。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地区发生的各类环境污染事故以及生污染天气的应急处置和管理。
二、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工作中,高度重视人的生命权和健康权,把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雾霾污染天的危害,并切实加强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安全防护工作。
(2)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各班主任要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高度重视,坚持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认真做好应对重污染天气的各项准备工作。
(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我校成立了重污染天气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校对重污染天气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应急管理体制。
三、组织机构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全体教师为成员的防控小组。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负责统一决策、组织、指挥校内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行动,下达应急处置工作任务。
重大问题及时向上级部门请示报告。
四、应急处置建立应对重污染天气的预警信息接收与传播工作。
1)预警信息接收:收到上级相关部门发布的相应预警后,按要求开立即展工作。
校内可采取广播网络等方式及时向老师和学生公布空气预警信息。
2)预警分级及措施:根据每日环境空气质量指数(实时空气质量指数AQI)采取相应措施,响应分级:按照重污染天气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空气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分为:(一)Ⅲ级中度污染日:200<全市平均AQI指数le;300,指导师生在上学上班途中做好防护措施;学生减少或停止户外运动。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重度污染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有效应对重度污染天气,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环境质量,特制定以下重度污染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1. 规范重度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程序,提高区域联防联动能力。
2. 有效应对和减轻重度污染天气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3. 落实减排措施,及时有效控制、减少或消除重度污染天气带来的危害。
二、编制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3. 《生态环境部等部委关于印发〈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的通知》4.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5. 《国务院关于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的通知》三、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行政区域内发生重度污染天气的应急响应工作。
四、工作原则1.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把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作为应对重度污染天气的根本底线。
2. 统筹协调,分级响应。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分级响应,形成合力。
3. 信息公开,及时预警。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确保公众了解污染情况,采取防护措施。
4. 应急减排,精准施策。
根据污染源排放特点,实施差异化减排措施,确保减排效果。
五、预警分级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和污染物浓度,将预警分为四个等级:蓝色预警(AQI≥200)、黄色预警(AQI≥300)、橙色预警(AQI≥400)和红色预警(AQI≥500)。
六、应急响应措施1. 启动应急响应。
根据预警等级,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2. 信息公开。
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防护措施。
3. 停产限产。
对污染企业实施停产限产,降低污染物排放。
4. 交通管制。
实施交通管制,减少机动车排放。
5. 环境监测。
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及时掌握污染情况。
6. 健康防护。
重污染天气施工应急预案范文一、总则。
1. 目的。
咱都知道重污染天气对环境和大家健康可不好。
咱搞这个应急预案呢,就是为了在这种天气下,咱施工还能尽量符合环保要求,也保障工友们的安全和健康,同时避免被环保部门“找上门”,你懂的。
2. 适用范围。
这个预案就适用于咱[施工项目名称]的整个施工期间,只要遇到重污染天气,就得按照这个来操作。
二、重污染天气分级。
1. 重度污染天气(黄色预警)这种时候啊,空气已经有点糟糕了。
一般就是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0 300之间的时候。
就像雾蒙蒙的,能见度也低了些。
2. 严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这就更严重啦,AQI在300 500之间呢。
感觉空气里都是脏东西,呼吸都有点难受了。
3. 极重污染天气(红色预警)三、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 应急指挥小组。
咱们得成立一个应急指挥小组。
组长就由项目经理[组长姓名]担任,这家伙经验丰富,遇到事儿能镇得住场子。
副组长呢,就安排技术负责人[副组长姓名]和安全负责人[另一副组长姓名]。
组长职责:那可是大权在握啊,负责全面指挥重污染天气下的应急工作,就像战场上的总司令一样,做出各种重大决策。
副组长职责:技术负责人要负责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比如说怎么调整施工工艺能减少污染;安全负责人就得保证工友们在这种天气下的安全,像施工现场的安全防护措施检查之类的。
2. 各成员部门职责。
工程部:负责按照指挥小组的要求,调整施工计划和进度。
就好比是一个听话的小跟班,指挥小组说啥,就赶紧调整工程咋干。
物资部:要保证应急物资的供应,像防尘口罩、洒水车用水啥的。
要是物资供应不上,那可就抓瞎了。
安全部: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和管理,防止因为重污染天气引发安全事故。
比如说雾大的时候,得防止工友们看不清路摔倒或者撞到东西。
四、预防与预警。
1. 预防措施。
在正常施工的时候,咱就得注意环保。
比如说施工场地的道路要经常洒水降尘,材料堆放得整整齐齐,还得盖上防尘布,不能让那些灰尘到处乱飞。
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精选3篇)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目的:为了加强我国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保护公众健康,减少重污染天气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制定本应急预案。
2.预警机制:建立重污染天气预警机制,包括监测、预报、发布预警等环节,确保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
3.应急响应级别:根据污染程度和对公众健康的影响,划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级别为一级至四级。
4.应急措施:(1)一级应急响应:关闭对空气质量影响较大的企事业单位,暂停露天作业和工地施工等。
(2)二级应急响应:限制交通流量,提高公共交通运力,限制工业企业排放和建筑施工扬尘等。
(3)三级应急响应:停工限产,停驶重污染车辆,关闭市区主要道路,实施尾号限行等。
(4)四级应急响应:停工停产,全面禁止重污染车辆上路,关闭城区所有道路,限制人员外出等。
5.应急指挥体系:建立健全领导小组和指挥部,负责制定、指挥和协调应急工作。
6.责任分工:明确各相关部门、单位的应急工作职责和任务,确保部门间的协调配合。
7.社会参与:发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应急工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和自救能力。
二、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1.应急预警机制:建立监测体系,通过监测空气质量指标、天气条件等,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信息,并加强预警信息的传播和公众接受能力。
2.应急响应级别:根据大气污染指数划定应急响应级别,分为一级至四级,决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和控制措施。
3.应急措施:(1)一级应急响应:停工、停产污染源,限制交通流量,提高公共交通运力,推动居民采取防护措施等。
(2)二级应急响应:减少工地扬尘污染,停驶尾号限行车辆,停工限产高污染企业,加强气象监测预报等。
(3)三级应急响应:全面停工停产,全面限行停驶车辆,关闭污染物排放严重的企业等。
(4)四级应急响应:全面停工停产,全面禁止机动车上路,关闭所有污染源等。
4.应急指挥体系:明确领导小组和指挥部的组成和职责,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应急工作。
施工现场重污染应急预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十二月
施工现场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一、概况
做好“8个100%,6项加细加严的要求”的具体内容为:
1、施工工地严格落实“8个100%”:
1.1.措施施工现场100%围挡;
1.2.主要道路100%硬化;
1.3.驶出车辆100%冲洗;
1.4.运输车辆100%密封;
1.5.裸露物料100%覆盖;
1.6.特殊作业及扬尘地板100%喷淋洒水;
1.7.出入口路段100%冲洗;
1.8.暂不开发土地100%绿化。
2、施工工地严格落实“6项加细加严”措施:
2.1.落实施工现场围挡及基坑周围喷淋;
2.2.外脚手架喷淋;
2.3.施工现场主道路喷淋;
2.4.建筑物楼层内卫生清理洒水降尘;
2.5.土石方施工湿式作业;
2.6.进入施工现场非道路移动机械必须具备绿色标志等。
二、编制依据
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特制定本预案。
三、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对一般的扬尘点采取每日二至三次进行洒水降尘,且洒水必须覆盖每个有尘土的地方。
严禁施工现场施工、开挖土方、回填部位施工并重点对重点部位进行防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进行撒水作业,对施工现场全面进行清理工作,保证作到无扬尘,对施工现场进行百分百覆盖或者临时绿化的措施进行降尘。
四、重点部位、重点防范
对施工现场内垃圾厂、土方存放区进行重点防范。
垃圾存放区内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必须分类堆放,且存放的量不能太大,应及时清运。
土方存放区内应进行覆盖,在大风天气还应进行撒水处理。
五、成立施工现场扬尘治理领导小组
建筑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联系单
注;火警电话119救援电话120报警110
六、具体要求
1、施工现场主要通道必须进行硬化处理,土层夯实后,面层材料可用混凝土、煤渣或细石。
2、现场排水畅通,保证施工现场无积水。
3、项目工地不得进行土方运输、土方回填等工作。
4、为防止施工扬尘,施工现场应每天根据现场情况及时进行清扫撒水(雨天及地表结冰的天气除外);在干燥天气、风速四级以上的天气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撒水次数。
5、施工现场的垃圾站应为密闭式,施工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存
放。
6、建筑物内的施工垃圾清运必须采用密闭式专用垃圾道或封闭式容器吊运,严禁凌空抛洒,安全网内垃圾应及时清理。
7、工地垃圾清运时应提前适量撒水,并按规定及时清运。
8、非操作面的裸露地面长期存放(一天以上)的土堆应采用密目网进行覆盖,或采取绿化、固化措施。
9、水泥、粉煤灰、灰土、砂石等容易产生扬尘的细颗粒建筑材料应密闭存放或进行覆盖,使用过程中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扬尘。
10、对于停止施工的施工工地,应当对其裸露土地采取覆盖或者临时绿化等有效防尘措施。
11、施工车辆出入口应设置车辆冲洗设施,对车辆槽帮、车轮等容易携带泥砂部位进行清洗,不得带泥上路。
土方、建筑垃圾等运输车辆。
12、在出入口明挖段开挖土方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上措施,以免出现扬尘的现象。
七、空气污染防范措施
根据环境保护部《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分级方法,
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之间为重度污染;在301-500之间为严重污染。
依据空气质量预报,同时综合考虑空气污染程度和持续时间,将空气重污染分为4个预警级别,由轻到重顺序依次为预警四级、预警三级、预警二级、预警一级,分别用蓝、黄、橙、红颜色标示,预警一级(红色)为最高级别。
(一)预警四级(蓝色):预测未来1天出现重度污染;
(二)预警三级(黄色):预测未来1天出现严重污染或持续3天出现重度污染;
(三)预警二级(橙色):预测未来持续3天交替出现重度污染
(1)排污单位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2)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
(3)按空气重污染期间道路清扫保洁和冲洗分预案确定的重点道路,增加道路清扫保洁和冲洗频次1次以上,减少交通扬尘污染;
(4)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
(5)按空气重污染期间工业企业停、限产分预案确定的名单,对有关企业分别实施停产或限产减排30%污染物的措施;
(6)在现有“禁放”、“禁烧”范围的基础上,全市范围禁止烟花爆竹燃放、露天烧烤。
(四)预警一级(红色)
(1)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少机动车上路行驶;
(2)增加施工工地洒水降尘频次,加强施工扬尘管理;
(3)排污单位进一步采取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
(4)驻车时及时熄火,减少车辆原地怠速运行;
(5)减少涂料、油漆、溶剂等含挥发性有机物的原材料及产品的使用。
(6)按空气重污染期间道路清扫保洁和冲洗分预案确定的重点道路,增加道路清扫保洁和冲洗频次2次以上,减少交通扬尘污染;
(7)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和建筑拆除施工,停止渣土车、砂石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
(8)按空气重污染期间工业企业停、限产分预案确定的名单,对有关企业分别实施停产或限产减排30%污染物的措施;
(9)在现有“禁放”、“禁烧”范围的基础上,全市范围禁止烟花爆竹燃放、露天烧烤;
八、预警发布与解除
市应急委、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负责空气重污染预警发布与解除的指令下达。
预警一级(红色)由市应急委主任批准,由市应急办负责组织发布。
预警二级(橙色)由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批准,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发布。
预警三级(黄色)由市空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批准并组织发布。
预警四级(蓝色)为健康防护提醒和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经市空
气重污染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意,通过空气质量预报、网站等信息渠道进行提示。
预警一级(红色)、预警二级(橙色)、预警三级(黄色)解除程序与发布程序一致。
预警四级(蓝色)不设立解除审批条件。
****建设工程有限公司2018年12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