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概况
- 格式:docx
- 大小:187.34 KB
- 文档页数:13
我国环境污染概况及环境保护浅见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重要障碍。
环境污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我们需要认真对待。
本文将就我国环境污染的概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浅见的环境保护建议。
一、我国环境污染的概况1. 大气污染我国的大气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
城市中的工厂排放、汽车尾气和农村地区的扬尘,都对大气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导致雾霾天气频发。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数据,截至2018年底,全国有338个城市的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其中PM2.5浓度超标的城市有160个。
大量的PM2.5和PM10等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导致各种呼吸道疾病的增加。
2. 水污染我国水资源丰富,但水污染问题也非常突出。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都导致了河流和湖泊的水质恶化。
水污染不仅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也对人们的生活用水造成了威胁。
水污染也成为了一些地方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直接原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3. 土壤污染工业废弃物的填埋和垃圾堆积,导致了土壤的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积累。
土壤污染不仅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影响,也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威胁。
土壤污染也会对地下水造成二次污染,加剧水资源的紧缺问题。
4. 垃圾处理我国的城市垃圾处理问题也非常突出,大量的生活垃圾难以有效处理,导致城市环境的脏乱差问题。
垃圾填埋和焚烧不当,不仅对周边环境造成了恶劣影响,也浪费了很多资源。
二、环境保护的浅见建议1. 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了应对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了多次修订。
但是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地方政府对环保要求的不够严格、缺乏有效的制度约束等。
应该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实施,建立健全环保执法体系,加大对环保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推动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
2. 推动绿色发展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发展。
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学院:人文学院班级:2015级汉语言文学(1)班姓名:毛凤英学号:20150501011041内容摘要: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而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在大气环境污染与发展问题上有巨大而尖锐的矛盾,我国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且日益严重,对我国各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工业发展离不开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谈谈相关治理措施。
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一、中国大气污染状况(一)中国大气污染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但也有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的趋势。
据测算,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尘颗粒也居世界前列。
而我国的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
同时,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测算,在全球3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20个;全球污染十大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6个。
我国是世界上的燃煤大国,居于世界第一位,尤其以二氧化硫和粉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范围最广,其次光化学烟雾,机动性和尾气排放污染也有加重的趋势。
大气污染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
其次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工业城市上空,因为工程的废热大量排入大气,使近地面气温比四周郊区高1%—5%,形成局部环流.再次犹豫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灰尘等污染物,对水蒸气有凝结作用,使下风地区的降雨量增加。
而废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
而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会有大的危害,导致肺部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二)中国大气污染带来的不良影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比如说在我国目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就是雾霾.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的大量燃烧,工厂有毒气体的排放等等,这些都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雾霾不仅会使人患上癌症,也会使人们的出行发生困难,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最终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的发展,比如说2017年韩国和日本,各自都发生雾霾现象,而他们却把责任归结于我国,这引起了我国居民的强烈不满,广大网友都在网上进行了口舌之战。
我国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大气污染是当今全球所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
尤其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大气污染的存在对人民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大气污染,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首先,我国加强了大气污染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针对不同地区和城市的情况,建立了覆盖全国范围的大气监测网络,并定期发布空气质量指数报告。
这些举措有助于公众了解大气污染的程度,进而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其次,我国大力推进大气污染的治理工作。
例如,严格控制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强化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力度,以及加强对高污染燃料的管理。
此外,我国还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例如风能、太阳能等,以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从而减少大气污染的程度。
另外,我国还加强了大气污染的跨区域治理合作。
由于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和跨界性的特点,需要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环保组织,加强与邻国的合作,共同应对大气污染问题。
例如,在京津冀及长三角地区建立了联防联控机制,共同治理区域性大气污染。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大气污染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投入大量资源用于大气污染源解析、排放与传输机理研究,以及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和示范应用。
通过科研和技术创新的推动,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可行方案。
然而,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上述措施,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首先,大气污染治理的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其次,治理效果的评估和监测需要进一步完善。
此外,大气污染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跨部门的合作。
综上所述,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通过加强监测和评估、推进治理工作、加强跨区域合作,以及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等多种手段,有效降低了大气污染程度。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治理工作,提高治理效果,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挑战,保护公众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大气污染状况(数据)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
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
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
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
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
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
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
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
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
中国环境保护现状文档模板1. 概述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空气、水、土壤等多方面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并采取了多项措施来推动环境保护工作。
本文档旨在对中国环境保护现状进行详细介绍,以供参考。
2. 空气污染2.1 概况中国的空气污染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数据,2022年我国PM2.5平均浓度为43微克/立方米,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0倍以上。
大气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造施工等。
2.2 政府措施中国政府制定了若干政策来应对空气污染问题。
例如:- 实施“大气十条”政策,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提高汽车排放标准,推广新能源汽车;- 关停或者减少污染严重的企业。
2.3 结果分析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空气质量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例如,在冬季污染加重、城市之间污染差异较大等方面仍需进行改进。
3. 水污染3.1 概况中国水资源丰富,但水污染问题也十分严重。
不少地区的地下水、河流等已经达到了不能直接饮用的程度。
水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农业和生活等。
3.2 政府措施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水污染管理政策。
例如:- 制定并实施“水十条”计划,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管理;- 限制“三无”产品的销售和使用(未经检验、未通过检验、没有标识);- 加强对农村污水管理的投入和管理。
3.3 结果分析随着政府不断加大管理力度,特殊是“水十条”计划等政策的实施,我国水污染形势逐步好转。
但在农村地区、河流入海口等方面仍存在许多挑战。
4. 土壤污染4.1 概况土壤污染是指土壤中含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对人类健康或者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现象。
中国的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主要污染源包括工矿企业、农业、城市垃圾填埋等。
4.2 政府措施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土壤污染防治政策。
我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概况中国是一个面临着严重大气污染挑战的国家。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措施,致力于大气污染的治理和防治工作。
1. 概况介绍中国大气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据统计,中国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在许多城市持续超过世界卫生组织(WHO)标准。
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废气排放、工业活动和机动车辆排放等。
严重的大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2. 政府政策与法规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以应对这一问题。
其中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等。
这些政策和法规明确了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措施和责任分工,为治理污染提供了法律和政策保障。
3. 主要措施和成果为了改善大气质量,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
首先,加大环保投入,提升大气污染治理的设施和技术。
其次,加强监测与督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大气污染。
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中国取得了一系列明显的成果。
首先,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有所下降,空气质量指数有所改善。
其次,大气污染治理的技术和设施得到了提升,能够更好地监测和控制污染物排放。
此外,中国政府还在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同时,提倡绿色生产和低碳发展,促进了可持续发展。
4. 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展望尽管中国政府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大气污染治理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需要各方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其次,技术和设施的更新换代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不断投入和创新。
此外,与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挑战也需要全面应对。
未来,中国将继续加大大气污染治理的力度。
政府将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治理能力和技术水平。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技术分析一、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总体概况技术应用具有整体性。
随着我国大气污染区域性、复合型的新特征,原来单一的只针对某一类型污染物的治理技术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大气污染治理的需要,需要根据用户实际需求,综合运用各种大气污染治理技术,提出切实、可行的整体治理解决方案。
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解决方案所应用的技术具有整体性的特点,在一个特定区域内,需要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结合硫化物、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不同污染物特性,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以改善大气质量。
二、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1、尽量控制排放污染物我国现阶段大气污染主要的源头为排放污染气体,因此,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治时,应提倡用没有污染的环保材料和清洁能源,使我国能源的结构不断优化,在日常的生活里可使用低污染能源,也可以用先进的技术减少排放污染物。
污染物进入到大气里,会随大气循环进行扩散,因此在防治大气污染的过程里,应对污染物进入到大气这一环节的防治作为重点的环节。
在该过程里,可以利用一些较为简便消烟除尘的技术、污染物的回收处理以及冷凝技术等方法对废气进行滤化,尽量使得排放到大气里的污染物的浓度降低,从而降低大气污染,让大气处于一个比较健康的状态。
2、利用和提高大气自净的功能从气象的角度分析,根据气象的变化,大气会对污染物容量方面发生变化,在不同的气象条件里,污染物排放的数量也会发生不同浓度的差异。
当风力比较大且有较好的通风情况下时,对流超强的区域就会有能力扩散大气,在这种环境里大气的污染物密度比较小,不容易对大气环境造成较严重的污染。
因此在防治排放污染物时,应针对不同时间或者地区来调整或控制好排放污染物的量,尽量使得局部排放的比例减小,并且充分的利用与提高大气自净的功能,实现大气污染的防治目的。
3、合理的布局城市的功能分区以及工业区在规划城市的时候,相关部门必须综合地考虑该地区的环境因素与经济因素,统筹规划工业与城市区的布局,尽量把工业区给安排到对城市造成污染比较小且为下风向的地方。
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发展概况报告(一)行业发展情况1、我国大气污染概况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化石能源利用和资源消耗持续增加,大气污染形势进一步恶化,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继续加剧,多重污染物排放量居世界前列,2014 年,我国工业废气排放量达694,190 亿Nm3,相比于2013 年同比增加3.7%。
(1)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综述SO2、NO X 及烟(粉)尘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11 年-2014 年,受益于我国强制推行工业废气治理政策,SO2、NO X 排放呈现下降趋势。
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雄厚,整体排放基数仍居高不下;烟(粉)尘排放量则呈现振荡上升趋势,其中2014 年同比上升36.20%,较2011 年排放量复合增长率达10.83%1。
且自2013 年以来,PM2.5 引发的“雾霾”现象影响更是有加剧趋势。
由此可见,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任重道远,而雾霾防治工作更是迫在眉睫。
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情况如下:2011-2014 年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及其变化情况由上图可见,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虽卓见成效,但由于污染基数大、污染变化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且尚未呈现根本性扭转趋势,大气污染治理成为一项需要长期重视和加强的工作。
(2)工业源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根据《2014 年环境统计年报》显示,工业源依然是大气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
并且由于相对于生活源、机动车等其他污染来源,工业源相对集中,受政策驱动效果更为明显,且综合整治社会效益显著,因此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关键环节。
(3)工业污染源结构分析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是工业污染源的“三巨头”,以2014 年为例,上述三个行业的SO2、NO X、烟(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工业污染源对应项目排放量的比重为60.03%、78.68%、66.21%。
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是SO2、NO X 污染源治理的关键领域;而在烟(粉)尘污染方面,2014 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污染情况开始比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更为严重,但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烟(粉)尘排放量同样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12级商务英语一班杨雪霜 1250230021内容摘要:近年来,大气污染已作为一个突出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份身体健康,而且会抑制生产的发展,所以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现实意义.该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大气污染现阶段所面临的情况,及一些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大气污染环境综合防治措施正文:2012年末,我国南方及东南沿海城市雾霾空前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作为一名身在武汉的学子,我刚刚学习了《环境保护概论》,在这里我想浅议一下中国大气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虽然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大气环境面临的形势仍然非常严峻。
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现在,全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857万吨,烟尘1159万吨,工业粉尘1175万吨,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
全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
全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
酸雨区污染日益突出。
酸雨区由80年代的西南局部地区发展到现在的西南、华南、华中和华东4个大面积的酸雨区,酸雨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我国已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常德市酸雨污染也非常严重,1996年酸雨频率达100%,逢雨必酸。
通过采取建立城市大气环境保护圈。
关闭城镇砖瓦厂、拆除污染严重的小型锅炉等措施,大气中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有所减轻,酸雨频率有所下降,但目前仍高达41.6%。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布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
该报告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够成危害的发展”。
这个定义鲜明的表达了两个基本观点:人类要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发展;发展要有限度,他不应危及后代人的发展。
中国的大气污染及治理概况作者:杨振风摘要:我国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虽然一些常规污染物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新的污染接踵而来,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为此,我们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阻止大气污染态势的发展,还给我们一个绿色的家园。
本文将对我国大气污染的来源、类型、危害以及治理措施作出具体的分析与表述。
关键词:大气污染光化学烟雾环境承受力大气环境容量氮氧化物统筹治理正文:一、我国的大气污染现状(1)近年来,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呈逐年降低态势。
二氧化硫排放量,从1998年的209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948万吨,减排143万吨,减幅6.8%,其中生活污染源减少116万吨,高于工业污染源,减幅达23.3%;烟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445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1070万吨,减排385万吨,减幅26.5%,其中工业污染源减少326万吨,高于生活污染源,减幅达27.7%;工业粉尘排放量从1998年的1321万吨减少到2001年的991万吨,减排330万吨,减幅达25%.虽然近年来污染物排放有所减低,但污染仍然很严重。
据专家分析,二氧化硫排放量水平仍高于环境承受能力的60%左右。
( 2 )环境质量总体上有好转趋势,但许多城市和地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
城市空气质量总体上友好装趋势,但是城市空气污染仍较严重,污染类型以煤烟型污染为主,颗粒物仍是影响中国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其中人口在100万~200万的特大城市最重。
酸雨分布面积变化不大。
1995~2000年降水平均PH值≦5.6的城市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近三年有所回升,总体变化不大。
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初见成效。
近年来,酸雨控制区降水平均PH值小于5.6的城市比例呈减少趋势。
在全国的600多座城市中,大气环境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
(3)老的问题还远没有解决,新的问题接踵而来。
20多年来,中国对大气污染的控制是十分有限的,主要针对一些常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等。
地球上人口在急剧增加,人类经济在急速增长,地球上的大气污染也日趋严重。
目前,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主要表现在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遭到破坏三个方面。
中国大气污染状况也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大气污染防治一直是环保工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国家发布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采取了脱硫优惠电价、“上大压小”、限期淘汰、“区域限批”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实施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取得显著成效。
截至2011年,全国累计建成运行燃煤电厂脱硫设施6亿千瓦,火电脱硫机组装机容量比例由2005年的12%提高到87.6%。
2012年3月2日,我国发布了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PM2.5的污染防治将成为今后工作重点。
2012年5月18日,国家环保部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2011-2015年)》。
《规划》明确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范围、目标指标、工作任务,以及重点工程项目和保障措施。
《规划》的实施,对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气污染防治行业属于典型的政策引导型行业,其需求取决于国家环保政策及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其行业走势和环保政策及下游固定资产投资水平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具有独特的周期性。
我国环保政策日益严厉,“十二五”期间,以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代表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将再次提高,火电、钢铁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行业将面临新一轮设备新增或改造投资需求。
受此驱动,大气污染防治业将迎来新一轮增长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大气污染防治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共八章。
我国VOCs污染治理政策及现状分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我国大气环境质量逐渐恶化,污染物排放情况十分严峻。
以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代表的有机物污染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治理VOCs污染,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措施。
1.《大气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是我国环保法律制度中,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和防治范围、目标、标准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制约了各个行业对大气污染的排放和污染物的治理。
其中,对VOCs生产、储运、使用等方面也进行了具体的监管规定。
例如,要求相关企业应当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或减少VOCs的超标排放,实行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惩罚超标行为等。
2.《VOCs排放标准》为了明确限制VOCs的排放标准和控制要求,中国环境保护部于2018年发布了《VOCs排放标准》。
该标准是我国大气环境质量保护的重要法规之一,规定了VOCs排放限制,为VOCs治理提供了依据。
根据该标准,VOCs排放限制值从5mg/m3逐渐提高到20mg/m3,不同行业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控制。
3.《VOCs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12月,环保部发布了《VOCs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2020年)》,明确了针对VOCs污染的治理优先方向、目标和措施,提出了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主要来源行业的VOCs排放总量比2015年下降10%,达到保护环境、促进经济、惠及民生的综合效益。
该行动计划通过进一步加强VOCs的排放标准和控制,促进VOCs治理技术的进步和推广,利用市场化手段引导企业实施VOCs治理,提高整体VOCs治理水平等多种方法,最终实现VOCs污染防治的有效控制。
1.排放总量不降反增我国VOCs污染治理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导致VOCs排放总量仍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
数据显示,2017年VOCs排放总量为2500万吨,较2013年的2020万吨增加了24%,其中涂料、油漆、印染等行业的VOCs排放量占比较大。
2024年生态环保工作总结2024年是环保事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也是全球各国共同努力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年,我国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绩,我将从五个方面来总结2024年的生态环保工作。
一、生态建设方面:在2024年,我国进一步加大了生态建设力度,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工作。
通过精准治理和科学规划,我国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大量的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实施,使得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濒危物种的保护得到了更好的保障。
此外,城乡生态建设也得到了加强和改善,生活垃圾分类得到了普及,并且更多的生态环境教育宣传活动开展。
二、污染治理方面:2024年,我国在大气、水体和土壤等方面的污染治理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全国范围内的煤改气、煤改电和燃煤锅炉改造项目全面推进,工业企业的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水体污染治理方面,各地加强了水环境保护,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并加大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力度。
土壤污染治理方面,农业面源污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轻,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污染修复工作也取得了一些进展。
三、能源利用方面:2024年,我国继续推进清洁能源利用,逐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比例不断提高,同时核能和天然气的利用也有所增加。
在能源利用方面,我国致力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行能源管理制度,并加强对节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四、政策法规方面:2024年,我国进一步完善了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了环境监管。
建立了更为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对于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进行淘汰和整治。
同时,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五、国际合作方面:2024年,我国积极参与了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国际间的生态环保合作。
与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共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我国还积极参与了国际环境保护议题的讨论和磋商,为全球生态环保作出了积极贡献。
我国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概况
一、大气污染物的源头及分类
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的现象。
所谓人类活动不仅包括生产活动,也包括生活活动,如做饭、取暖、交通等。
所谓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山林火灾、海啸、土壤和岩石的风化及大气圈中空气运动等。
一般说来,由于自然环境的自净作用,会使自然过程造成的大气污染,经过一定时间后自动消除。
所以说,大气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
按照污染的范围来分,大气污染大致可分为四类:
①局限于人范围的大气污染,如受到某些烟囱排气的直接影响;
②涉及一个地区的大气污染,如工业区及其附近地区或整个城市大气受到污染;
③涉及到比一个城市更广泛地区的广域污染;
④必须从全球范围考虑的全球性污染,如大气中的飘尘和二氧化碳气体的不断增加,就成了全球性污染,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大气污染源是指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的场所,设备和装置。
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1、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
尽管与人为污染源相比,由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少,浓度低,在局部地区某一段可能形成严重影响,但从全球角度看,天然源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清洁地区。
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
1)火山喷发:排放出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
2)森林火灾:排放出CO、CO2、SO2、NO2、HC等。
3)自然尘:风砂、土壤尘等。
4)森林植物释放:主要为萜烯类碳氢化合物。
5)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
在某些情况下天然源比人为源更重要,有人曾对全球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作了估计,认为全球氮排放中的93%,硫氧化物排放中的60%来自天然源。
2、人为污染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源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
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可概括为四方面:
燃料燃烧:
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
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
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石油化工厂和有大型锅炉的工厂、用煤量最大的工矿企业,根据工业企业的性质、规模不同,对大气产生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家庭炉灶排气是一种排放量大、分布广、排放高度低、危害性不容忽视的空气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排放: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废气的工厂很多。
例如,石油化工企业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
磷肥厂排出氟化物;酸碱盐化工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及各种酸性气体;钢铁工业在炼铁、炼钢、炼焦过程中排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酚、苯类、烃类等。
总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的组成与工业企业的性质密切相关。
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
汽车排气已构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柴油车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NOX,PM(细微颗粒物),HC,CO和SO2。
农业活动排放:
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业活动成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田间施用农药时,一部分农药会以粉尘等颗粒物形式散逸到大气中,残留在作物上或粘附在作物表面的仍可挥发到大气中,进入大气的农药可以被悬浮的颗粒物吸收并随气流向各地输送,造成大气农药污染。
关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正逐渐引起关注。
例如,氮肥在土壤中经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会产生氮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氮在反硝化作用下可形成氮(N2)和氧化亚氮(N2O)释放到空气中,氧化亚氮不易溶于水,可传输到平流层,并与臭氧相互作用,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此外,为了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照污染源性状特点可分为固定式污染源和移动式污染源。
固定式污染源是指污染物从固定地点排出,如各种工业生产及家庭炉灶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
流动源是指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是在运动中排放废气,向周围大气环境散发出的各种有害污染物质。
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即集中在一点或一个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排放的污染物;面污染源;即在一个大面积范围排放污染物。
二、我国大气污染治理行业现状
20世纪8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颁布,确定了我国以工业点源治理为重点,防治煤烟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防治基本方针,提出通过消烟除尘等方法进行大气污染的控制。
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SO2和酸雨问题的日益严重,1991年我国开始实施《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并逐渐对电厂SO2排放实行总量控制。
在此期间,国务院批准了SO2和酸雨控制为主的“两控区”划分方案。
近年来,我国的大气污染形势更加严峻,在煤烟型污染尚未根本解决的情况下,由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导致NOX和VOC的大量排放,在我国的多个区域形成特征、过程、成因和影响均非常复杂的区域复合型污染,使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防治进入一个相对艰难的瓶颈期,“十一五”期间SO2总量控制工作获得了全面的胜利,“十二五”我国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NOX总量控制和在重点区域控制VOC的控制思路。
自《大气污染行动防治计划》发布以来,系列配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并稳步推进,大气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差距。
预计包括大气污染在内的环境治理将成为两会焦点话题之一。
预计后续或将推出更为严厉的环保政策,大气治理行业将迎来更广阔发展空间。
据了解,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了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试点工作。
目前,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已进入实施方案编制阶段。
征求意见稿提出,统筹空气质量监测预报预警研究,完善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及质控标准,建立统一科技信息发布平台。
加强对重点地区雾霾二次细颗粒物形成机理及扩散规律、影响雾霾和光化学烟雾形成因素、污染源解析方法等研究,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加强污染治理高效技术研发,支撑大气污染源头治理;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管理政策及制度研究,强化大气环境标准及治理技术标准研究,支撑大气环境监管与制度体系建设;
开展重点地区大气污染来源识别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集成研究,支撑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与空气质量改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国际科技合作。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程度越发严重,而由于我国目前环境治理中,仅水污染与固体废弃物治理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其余如大气污染治理由于易受天气影响并且会在不同地域间转移,因此一直以来,政府对大气污染治理的积极性较低,这部分市场也较为薄弱。
但随着近期华北地区出现的大量雾霾天气,这一现象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
事实上,我国早在几年前,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已经陆续展开,自2002年以来,我国出台了各项政策,加大了节能减排的力度,如2002年1月30日发布的《燃煤二氧化硫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政策从能源合理利用、煤炭生产加工和供应、煤炭燃烧、烟气脱硫、二次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再从近期来看,2012年8月,我国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政策中对电力与非电力行业脱硫脱硝效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
以上各项节能减排政策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