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周测(含答题纸、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36.65 KB
- 文档页数:11
高三语文周测(2.14)含答题纸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4题。
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中官..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继宗力持风节,而居心慈厚。为浙江按察时,仓官十余人坐缺粮系狱,至鬻子女以偿。继宗欲宽之而无由。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由是十人者获释。尝监乡试..得二卷,具朝服再拜曰:“二子当大魁天下,吾为朝廷得人贺耳。”及拆卷,王华、李旻也,后果相继为状元。人服其鉴。
(节选自《明史·杨继宗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B.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C.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D.一日/送月俸/至命量之/则溢原数/较他司亦然/因悟仓吏缺粮之由/将具实/以闻众惧/请于继宗/愿捐俸代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科举时代经过殿试考取的人叫进士,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进士及第的前三名分别叫状元、榜眼、探花。
B.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州府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C.中官,即宦官,通称太监,是古代被阉割后再在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成员的男性官员,宦官本为内廷官,不能干预朝政,但历史上也有宦官专权的事实。
D.刑部是封建时代官制六部之一,掌管国家的法律、刑狱等事务,长官为刑部尚书。其他五部为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继宗尊师重教,成效突出。任嘉兴知府时,他大力兴办地方学校,要求年满八岁的孩子都要入学,对学官以礼相待,形成了教师文人学者竞相劝勉、文化教育繁荣兴盛的局面。
B.杨继宗为民说话,得罪权贵。御史孔儒清查军队,却把多位里老杖死,杨继宗张贴告示调查此事,惹怒孔儒,杨继宗又当面指责孔儒越职行事,让孔儒非常恼恨。
C.杨继宗为官清廉,抵制腐败。任嘉兴知府时,他的官署和住所很简朴,不爱金钱,宦官路过他那里,向他要钱,他只送了普通物品,要金子则要求对方出示印券,巧妙地拒绝了宦官。
D.杨继宗慧眼识才,很有远见。他监考乡试时,发现两份优秀试卷,非常郑重和高兴地说这两位考生将是天下的一流人才,后来,这两位考生相继考中状元,人们佩服他有眼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儒惭而去。(5分)
(2)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5分)
二、古代诗歌鉴赏(9)分
(2022·高考押题试卷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
崇义里滞雨
李 贺
落漠谁家子?来感长安秋。
壮年抱羁恨,梦泣生白头。
瘦马秣败草,雨沫飘寒沟。
南宫①古帘暗,湿景传签筹②。
家山远千里,云脚天东头。
忧眠枕剑匣,客帐梦封侯。
【注】 ①南宫:尚书省,诗中指尚书省中主管官员选投的吏部。②签筹:古代报时用的竹筹。
5.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诗歌以“谁家子〞引出,仿佛是自问之语,实那么包含着诗人极度的忧愤。
B.诗人虽处于人生壮年,但由于长期漂泊,思乡之愁已使自己头发花白。
C.“瘦马〞以下四句由直接抒情转入景物描写,笔触细致,紧扣题目“滞雨〞行笔。
D.遥望南宫,旧帘一片昏暗,只听到更筹声从雨中传来,虚实结合,意境幽静冷寂。
6.该诗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结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用“后人”的委婉称谓,告诫唐朝统治者不要让历史
重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充分体现了这种韵味无穷的艺术境界。
(3)韩非子提出:“法不阿贵,绳不挠曲。”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与诸葛亮《出师表》中的“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意思一致。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1)2019年4月11日上午,来自全球19个国家的400余名重要政要嘉宾、知名音乐企业代表和音乐艺术人士,第八届音乐之都城市大会在成都正式开幕。“音城会”创始人沙恩·夏皮罗直言,“成都的城市规划和文化令人,相信这届大会将是最棒的!”如此表达绝不是,而是对成都由衷的赞美和期许。
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本次大会共有33家来自海内外的政府、团体及企业就10个合作事项达成共识,共33家单位完成诸如葫芦童声音乐基地、星球音乐嘉年华、“星立方”文创园、“古蜀熊猫”音乐产品授权框架协议等项目签约,“音城会”影响巨大、成果斐然。值得一提的是,( )。成都旨在通过“音城会”与全球78座音乐城市建立连接,并将全球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音乐资源与本土旅游文化进行嫁接,从而促进音乐与旅游产业紧密融合。
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济济一堂 目瞪口呆 耸人听闻 可见
B.群贤毕集 瞠目结舌 骇人听闻 因此
C.济济一堂 瞠目结舌 耸人听闻 可见
D.群贤毕集 目瞪口呆 骇人听闻 因此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B.此次大会以音乐与旅游为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C.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
D.此次大会围绕音乐与旅游的议题展开讨论,为中国音乐产业升级提档聚智聚力,为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建言献策。
10.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此次“音城会”不仅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也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B.此次“音城会”不仅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也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C.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不如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
D.此次“音城会”与其说是成都举办的首个世界级音乐产业大会,不如说是大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一次盛会
11.(河南安阳市2020届高三调研考)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柴油在开采和运输的过程中,常会泄漏到水体和土壤中,①______________。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技术生物所吴正岩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研制出一种可高效去除水体和土壤中柴油污染的新型纳米海绵。这种纳米海绵表面含有大量的疏水基团,可与柴油分子形成分子间作用力,从而将②_____________,纳米海绵中的柴油就随海绵一起从水体和土壤中移除,达到污染修复的目的。吴正岩表示,纳米海绵不仅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柴油,而且可以铺在土壤表面,③_______________,也可以放在土壤中控制柴油的迁移和扩散,且易回收,因此在防止柴油污染水体和土壤领域前景广阔。
五、(2022·高考押题试卷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的材料气质,到达永存文字的理想。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体量巨大、保存容易、镌刻困难、端正严肃、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就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开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根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创造的时候。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B.亘古不灭 朴素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C.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息息相关 扬长避短
D.亘古不变 质朴无华 休戚相关 相得益彰
13.以下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
A.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创造了。
C.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组合,创造性地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D.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创造性地创造了许多不同的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