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第二章
- 格式:ppt
- 大小:3.43 MB
- 文档页数:62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二章读后感
嘿嘿,今天我可是个认真读书的小朋友!老师布置了作业,让我们读一本叫《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书。
我本来一听书名就想:“哎呀,这么长的字,肯定很难懂!”不过,我还是拿着书,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
第二章主要讲的是“怎么评价幼儿园的课程”,有点儿像给我们上课的小测验。
可是呀,原来评价不是像考试那样打分,而是帮助老师们看看课上得好不好!比如,有的课程是让我们玩耍中学东西,有的课程是带我们到外面看看小动物——这些都可以是课程哦。
书里说呀,好的课程会让我们学到东西,还能让我们开开心心地玩儿,我觉得这种课最棒了!像小朋友们画画、唱歌,这些都是好课程。
妈妈说,评价的意思是看看哪里需要改进,帮助老师做得更好。
嗯,我觉得,能让我们开心地学、开心地玩儿的课程,就是最好的啦!
这就是我读完第二章的感想!
—— 1 —1 —。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一、单项选择题1.幼儿园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A.确立课程理念B.制定课程目标C.选择课程内容D.制订课程计划【解析】A2.幼儿园课程注重的是学科知识的()A.学术价值B.一般发展价值C.社会价值D.研究价值【解析】B 本题考查对幼儿园课程的理解。
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应该关注学科知识的一般发展价值。
3.“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本国、本地、本园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幼儿园课程目标时()A.整体性原则的要求B.连续性原则的要求交现C.可行性原则的要求D.时代性原则的要求【解析】C 本题考查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
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时遵循可行性原则。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要考虑幼儿的可接受性。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本国、本地、本园及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
遵循可行性原则制定的课程目标要发挥引导发展、促进发展的作用,不可树立高不可攀的目标,使幼儿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称为()A.教育目标B.发展目标C.表现性目标D.行为目标【解析】D 本题考查行为目标的含义。
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观察或可操作的行为来表达的课程目标,用来表明学习课程之后幼儿所发生的诸多行为变化,其特点是具体、精确与可操作。
5.首先探讨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化的是()A.博比特B.泰勒C.布鲁姆D.梅杰【解析】A 本题考查博比特对课程目标的研究。
首先探讨课程目标具体化、标准化的是博比特,他使用“活动分析法”对人的经验与职业做出系统分析,并具体列举了10个领域中的800多个目标,为行为目标在课程领域中的地位奠定了基础。
6.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表现形式是()A.教材C.经验D.环境【解析】B 本题考查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活动,课程内容是幼儿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探究、实验、交往、交流等,与材料、同伴等相互作用而获得的基础知识、基本情感态度和基本行为方式。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设计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途径等幼儿园课程设计各要素的基本涵义、基础知识和设计要求,知道课程设计的文本形态一课程计划的内容及制订步骤,学会制订课程计划。
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理念的确立一、幼儿园课程理念的含义幼儿园课程理念是指在设计幼儿园课程时需要实施者付诸实践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信念。
二、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念(一)确立以促进幼儿整体发展为取向的课程目标幼儿的发展是整体性的。
幼儿生理、心理、道德、社会性的发展是其发展的不同方面,这些方面相互影响、彼此制约,构成一个整体。
对学前儿童来说,生理发展是整体发展的基础。
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整体性。
在人生初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依赖于其他方面的相应发展,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会伤害幼儿整体的发展。
因此,幼儿园课程目标就是满足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促进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水平的基础上获得整体发展,任何强调某一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发展的教育都是片面的教育。
(二)构建以生活为基点的课程内容教育要遵循幼儿成长的基本规律,尽量站在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立场上,和幼儿一起建构课程。
把幼儿的成长真正地与教育联系在一起,才能实践旨在生命、促进生命的教育。
幼儿园课程不是让幼儿端坐静听,更重要的是让幼儿去探索、交往、体验和感受,幼儿的活动过程就是课程展开的过程,也是幼儿的生活过程。
幼儿的生活就是幼儿园课程内容整合的基点,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重要资源。
1、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不是让幼儿教育变成生活训练,也不是将幼儿教育等同于日常生活,而是承认、尊重生命的存在和生命成长的现实和需要,让幼儿在一个真正属于他的,能让他的生命得到成长的现实的、感性的、能彰显主体性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
2、建构以生活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内容,要求我们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
只有体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的课程内容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第二章幼儿园课程的基础目录结构: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2)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2)(一)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21.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2(1)皮亚杰建构理论概述2(2)皮亚杰理论的启示 3(3)皮亚杰理论的运用 3(4)皮亚杰理论的发展 32.历史 -文化学派维果茨基的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3(1)维果茨基理论概述 3(2)维果茨基理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3)维果茨基理论在课程中的运用:43.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与幼儿园课程 4(二)成熟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51.成熟理论概述52.成熟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5(三)精神分析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51.弗洛伊德的理论 52.艾里克森的理论 53.精神分析理论在幼儿园课程中的运用 5(四)行为主义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61.行为主义理论概述 62.行为主义在课程中的运用6二、心理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6)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哲学基础 (7)一、哲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 (7)(一)经验论和唯理论7(二)实用主义哲学71.实用主义的基本观点72.代表人物73.实用主义对课程的影响8二、哲学对幼儿园课程的影响 (8)第三节幼儿园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9)第一节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一、心理学流派与幼儿园课程在当代,对幼儿园课程产生过重大影响作用的心理学流派主要是认知心理学、成熟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心理动力理论等。
(一)认知心理学与幼儿园课程1. 皮亚杰理论与幼儿园课程( 1)皮亚杰建构理论概述①认知的本质智慧的本质从生物学来说是一种适应,是同化和顺应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平衡。
同化感受外部刺激的主体,通过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将它们纳入原有图式之内的过程称为同化。
顺应主体调节自身内部结构,建立新的图式,或者调节原有图式,以适应特定刺激环境的过程称为顺应。
皮亚杰②认知发展的阶段认知发展分成感知 - 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有着质的差异的阶段,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